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更新时间:2023-06-06 04: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张中行“有师而自通”

10090110137 段玉亭

初拿到这本《作文杂谈》时,心里想着学一学怎样去进行作文的教学,不禁陷入了将其纳入工具书的泥淖之中,幸得刘国正先生在序言中轻描淡写似的警醒,才敲醒了我这大喇喇的俗人,他说“读这本书,要抱逛花儿市的态度,花是随心草,捡顺心的买几朵几枝,赏色闻香,自得其乐。要活读,不要死读”1,想来甚是如此,如果怀揣着一个急功近利的目的,也许是可以找到那些所以的一二三四 但这样的收获可以说是浅薄的,是断章取义式的获取,没有做到真正的体味和摄取。就像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样,无字经才是上上之经,却因不识而错过了真正的好东西。

其实作文亦是如此,《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作文教学时是这样说的:“写作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想象力,要努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发现和思考生活中有意义的人、事、物,提高和感受生活的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这样读来,可以发现,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地位,改变学生处于被动的状况,教师退而隐其后,承担起一份引导工作,也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对话”理念,在书中可以发现张中行先生在谈到师生关系时就体现着“对话”的概念,但不全等同于“启发式”教育,用张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要让学生自己走,教师在前后左右关照。”2

张中行先生认为语文学习也就是学语言,不论动口还是动手,要想有所成效,一字秘诀就是“熟”,多重复好的东西。记得张先生在谈到这里的时候举了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以学话为例,如果你有幸也生在红楼之梦中,希望能巧言,就要亲近凤姐或宝钗,不要亲近焦大或呆霸王薛蟠。同理,比如学文言,读汉朝典籍,专就表达说,那就要把《史记》放在上位,《论衡》放在下位,因为前者典雅流利,后者远远赶不上。学写也是这样,要像学武术的拳不离手,学歌唱的曲不离口,也要用多重复的办法直接培养熟,间接培养会。”3他认为读和写就像血和肉一样是不可分离的,通过读,学会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作者是通过怎1

2

3 张中行《作文杂谈》,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页 张中行《作文杂谈》,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07页 张中行《流年碎影》,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

样的方式将情感表达出来的,只有读多了,读懂了,才能下笔去写。

选择一条“有师而自通”的道路,是张先生所提倡的,教师在学生自我前行的道路中,在其前后左右的关照时有些事是必须要做而且尽量做好的。其一是,要引路,也就是说学生在自我前行时总会遇到各种困惑是他们自己无法解答的,这时教师就应该做到有问必答,虽不一定保证每次回答都是完全正确的,但须得言之有理,不得胡诌乱侃,能够在学生遇到瓶颈期时让他坚持继续走下去;其二,也就是几千年前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虽然在现在的教学环境中不能彻底的做到这一条,但只要适当的实施仍然是可行的,譬如根据不同的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要读什么,需读多少都因人而异。又比如说在学生的作文习作中,指出其优缺点,但不要动手帮其修正,那样不仅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加,对于学生的进步也没什么帮助,让他们自己动手根据建议去修改完善;其三,即严格要求,学生处于主动,自己行走,并不代表放任,“要定个规程,要求学生不能不读某种数量的作品,不能不写出某种数量的所谓文(不一定是命题作文)”4,只有在规矩下的自由才能鞭策他们不断的进步;其四,也就是最根本的任务,是学生培养成学语文的兴趣,只要培养起了兴趣,多读多写必然也就不成问题,那语文学习也就轻松有趣了。

我最喜欢张中行先生在总结的一句有关师生关系的话——“同孩子们携手前进,是忘年交。”5

最后将刘国正先生在序中的一首诗附给大家:

若谓文无法,绳墨甚分明,暗中自摸索,何如步随灯?

若谓文有法,制胜须奇兵,循法作文章,老死只平平。

习法要认真,潜心探微精;待到着笔时,舍法任神行。

谓神者何为?思想与感情。瞻彼春鸟鸣,无谱自嘤嘤。

4

5 张中行《流年碎影》,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 张中行《作文杂谈》,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1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s1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