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研究的国际比较_一个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3-08-25 01: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业产业化研究的国际比较:一个文献综述

郭建宇1,2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2.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要】国外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有大量高水平的文献,国内研究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文章探讨了国际、国内【摘

拓宽研究思路,以有益对农业产业化的概念理解、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异同点,希望从国际研究中借鉴更多的研究方法、

于国内农业产业化的实践。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国际比较;综述

【文章编号】1004-2768(2007)08-0148-03

【中图分类号】F303.3【文献标识码】A我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化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与此同

时来源于实践的理论研究也不断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研究也积累了大量文献,那么,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研究与国际农业产业化研究到底有哪些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从国际研究中借鉴到什么样的方法或研究思路

国内对农业产业化呢?基于这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国外、

现象的研究给予回答。

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各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利益共同体”。④陈吉元给出的定义为:“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产品按照产供

多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经营原则,实行多层次、

元化的优化组合,发展各具特色的龙型产业实体或体系,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⑤

从上述两位经济学家给出的定义不难发现,我国对农业产业化的定义,特别强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这是由于我国的市场体制还处于完善之中,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背景不同。发达国家的市场机制已经很成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也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另外,我国对农业产业化的定义,更多的是一种规范叙述,即农业产业化应该是如何进行,而国外的农业产业化定义侧重于实证,它描述农业产业化是什么样子,具有什么特征。

一、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国外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美国哈佛大学的JohnM.Davis和RoyA.Goldberg出版的著作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研究,但是,当时他们提出的概念是Agribusiness,我国翻译为农业综合企业,简称农工综合体,其最初的含义是农业的生产、加工、运销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或综合。①另外还有一个词语Agroindustrialization,指全球粮食和纤维体系的快速转型过程,尽管国外学术界对其没有统一见解,但是,大家都一致同意Reardon和Barrett流(2000)对该过程的定义:(1).农业加工、通和农业投入的非农供给三方面的增长。(2)农业食品企业和农业之间制度及组织的变化,比如垂直协作的明显增加。(3)农业部门的相应改变,如产品构成、技术、部门和市场结构的变

化。对Agroindustrialization的研究既存在于Agribusiness中,也活跃于众多发展经济学流派中。我国的农业产业化主要是对应于Agribusiness,但也包含有Agroindustrialization的特征。

杂志社的国内对农业产业化的定义,根据《农业经济问题》

综述,至少有11种观点,但是,牛若峰(1998)和陈吉元(1996)提出的两个经验式定义,是被广泛引用的。而且,牛若峰特别强

是不规范的。调,他认为单说“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不过在实践中,人们通常把它们看作同义词,本文对此也不作特别强调。牛若峰的定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经营,将

二、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内容对比

Agribusiness出现后,其研究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产供

销的纵向一体化、横向协作研究,即农业综合企业经济学(a-gribusinesseconomics);二是产品链企业管理结构的决策研究,即农业综合企业管理学(agribusinessmanagement)。

农业综合企业经济学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包括以下一些流派或分支:商品体系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管理结构理论、合约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网络绩效等,重点研究企业间协作问题。而农业综合企业管理学有企业混合经营、技术效率、企业战略、组织设计等管理方面的理论,主要研究农业产业化中的

协作和管理战略问题。两个企业内协调和激励问题,强调竞争、

不同的研究分支都着重于对企业这一微观主体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5-11-30

①③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Reardon,T.,Barrett,C.B.,2000:Agroindustrialization,globalization,andinternationaldevelopment:anoverviewofissues,patterns,anddeterminants.Agric.Econ.23.

④牛若峰:《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年。⑤陈吉元:《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几点看法》,浙江学刊,1996年第5期。【作者简介】郭建宇(1970-),女,山西长治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发系博士研究生,山西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

除了农业综合企业研究领域对农业产业化不断进行探讨外,发展经济学派中也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研究,集中于贫困减轻、当地食品和农业制度及收入分配等问题。Reardon和Barrett(2000)的定义暗含了微观分析方法,其突出特点就是把制度作为内生变量,特别是制度变迁和制度安排的选择及设计。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影响生产和交易成本(North,1990),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Hoffetal,1993),也是解释一些国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Adelman,Morris,1997)。发展经济学为制度分析提供了容易接受的范围,因为在发展中国家,交易成本、市场失灵和缺乏市场是普遍存在的。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理论这两个非瓦尔拉内生制度理论,发展经济学对农业产业化的探讨有:农村组织经济学分析发展中国家农村的市场和非市场制度安排(Stiglitz,1988;

合约理论则是运用信息不完全、Bardhan,1989b;Hoff等,1993)。

道德风险和市场缺乏来解释(Akerlof,1980)。另外的微观分析内容是营销组织,其主要内容是在信息不对称和执行有问题时,实现交易的可行措施,这些措施反过来鼓励营销组织的横向和纵向发展,Staal等人(1997)采用案例研究说明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奶制品中,交易成本如何影响产品商品化和加工。GloverRunsten(1990)和Key、(1999)分析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合同农业和大规模发展计划。①

与农业产业化有关的发展经济学非微观分析是部门关联研究,主要采用Hirschman(1958)前向后向生产关联概念和Mellor(1976)的消费关联概念,关注农村的农业与非农部门的联系,也考察农村非农企业的经济规模和结构特征,以及农村结构转变。Haggblade等(1989)用有限的时间序列数据,证明了包括生产者专业化、消费需求转向非农产品和服务等结构转变。②

国外的农业产业化研究采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对农业产业

执行、企业化的微观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涉及到合约设计、

竞争力、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影响、对农民就业、收入影响等许多方面。

国内理论界围绕农业产业化所作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实质和基本特征;(2)农业产业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原因)及客观必然性;(3)农业产业化与农村改革、农业发展的关系;(4)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建议;(5)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在上述几个方面中,大家对第二方面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在其它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见分歧。生秀东(2001)在他的文献综述中,对20世纪90年代农业产业化研究的理论进展进行了归纳概括,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研究主要有基础理论研究、

案例分析和专题研究。基础理论有:交易费用、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制度创新、交易费用等。案例研究是对实践的观察、剖析,是对理论的检验,也是深入研究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案例研究的主要理论价值体现在:专用性投资的影响、产品生产周期的影响、农产品特性的影响、远地市场销售的影响、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合作经济的生长点、垄断、竞争与农民利益、合作

社的经济基础等。专题研究主要是探讨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和

组织模式,因为这两者是农业产业化中的核心问题,同时也具有多样性,因产业化发展地区不同、产品不同而有所不同。

赵德余、顾海英(2005)根据研究方法将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文献分为三大类:规范经验式的政策研究、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进行的研究。④

对比国内外的农业产业化研究内容发现,国外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也更具体。我国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是从规范研究开始,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出现基于严格的理论逻辑分析和实证检验文章,这当然是因为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实践起步晚、发展慢,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的研究文献内容也日趋丰富。

三、农业产业化研究方法的对比

国外的经济学研究方法除了逻辑严密的理论分析外,基本上是实证分析,通过实证说明一些问题,并给不同的市场主体提出可行的措施建议。目前常用的实证分析方法有,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有无比较法、前后比较法、双差异比较法等。有无比较法是将参与人群与没有参与人群进行比较,观察参与横向或纵向合作对收入、发展等指标的影响。前后比较法则是对同一群体在参与前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比。双差异比较法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比较,即在选定时间内,观察参与人群与非参与人群变化,通过纵向与横向的双差异比较,对某一经济活动影响进行评估。⑤国外的研究工作,多是将这不同方法结合于案例分析中。例如:Escobal等(2000)对秘鲁农业产业化与制度创新研究;Glover(1990)对非洲东部和南部的订单农业的

小型业主和分析;Key和Runsten(1999)研究拉美的订单农业、

农村发展农业加工企业的组织及大规模生产;Gandhi等人(2000)做的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和小农户的影响来自印度的经验和问题研究;Reardon等(1999)研究农业产业化对就业影响的评价来自拉美的假设与检验等等;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并深入分析,对经济研究发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

赵德余等(2005)认为国内农业产业化研究方法是从规范经验主义到制度主义,他说的制度主义主要是指研究中多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如产业化组织的制度性质、效率特征、制度变迁动力等。⑥国内的农业产业化研究方法实际是从规

农范到实证的发展,早期的文献多是关于产业化概念的争论、

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产业化经营对于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与作用等,同时也有许多调查报告、案例分析。随着认识的深化,理论分析的逻辑性加强,研究方法也向实证转变,出现了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文献,如:林万龙(2004)基于农业上市公司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府财税补贴政策效率研究;郭红东(2004)根据对浙江省农户的调查定量分析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因素;郭红东(2005)运用对13个省千余户调查数据定量分析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孔祥智等(2006)对23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

组织管理及政府作用;行调查,探讨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状况、

左停等(2006)为了评价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对内蒙古自

①②Reardon,T.,Barrett,C.B.,2000:Agroindustrialization,globalization,andinternationaldevelopment:anoverviewofissues,patterns,anddetermi-

nants.Agric.Econ.23.

③生秀东:《20世纪90年代农业产业化研究的理论进展》,中州学刊,2001年第6期。④赵德余:《从规范经验主义到制度主义》,学术月刊,2005年第3期。⑤吴国宝:《扶贫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⑥赵德余:《从规范经验主义到制度主义》,学术月刊,2005年第3期。

#"!

治区奶农收益获取途径及其贫困影响进行分析,等等。

由上可见,国内的研究方法也在发展丰富,但因各种原因,我们的方法还是比较少,因此制约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更多采用各种比较分析方法,可能会更加深刻地分析农业产业化对不同主体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包括各类企业、不同人群,还有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的影响。

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四、结语

从前文所述可以发现国内的农业产业化研究总体来说,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工具也不丰富,形成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状。未来国内理论界应该借鉴更多更好的方法、拓宽思路、扩大范围,如采用各种比较法研究农业产业化对参与农户的收

发展战略,合约入、就业的影响,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管理结构、

的设计、执行,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产业化发展战略等。

农业产业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鲜事物,对它的研究自然会有很大差异。但是,研究内容越广泛、研究对象越具体、分析问题越深刻、建议措施越可行就会对实践越有帮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于更为复杂的

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资本流动加快、环境中,外部是经济全球化、

技术变革迅速、贸易壁垒降低、跨国公司影响力增强等,内部则是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城市化加快、消费结构非均衡增长、就业结构变化等,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面临的环境自然也是全球化、自由化,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能否保持原有比较优势与发达国家竞争?能否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如何满足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消费者需求?如何实现环(上接第117页)稳定的互利关系。

【参考文献】

[1]生秀东.20世纪90年代农业产业化研究的理论进展[J].中州学刊,2001,(6).

[2]赵德余.从规范经验主义到制度主义[J].学术月刊,2005,(3).[3]吴国宝.扶贫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组织管理及政府作[4]孔祥智.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状况、

用[J].农业经济问题,2006,(1).

[5]郭红东.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5).

[6]左停.奶农收益获取途径及其贫困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3).

[7]林万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府财税补贴政策效率[J].中国农村经济,2004,(10).

[8]Reardon,T.,Barrett,C.B.,2000:Agroindustrialization,globalization,and

internationaldevelopment:anoverviewofissues,patterns,anddetermi-nants.Agric.Econ.23.

[9]Escobal,J.,Agreda,V.,Reardon,T.,2000.Endogenousinstitutionalinno-vationandagroindustrializationonthePeruviancoast.Agric.Econ.23.[10]Glover,D,1990.Contractfarmingandoutgrowerschemesineastand

southernAfrica.J.Agric.Econ.41(3).

[11]Key,N,Runsten,D,1999,Contractfarming,smallholders,andrural

developmentinLatinAmerican:theorganizationofagroprocessingfirmsandthescaleofoutgrowerproduction.WorldDev.27.

(责任编辑:X校对:G)

[1]Woofruff,CustomerValue:theNextSourceforCompetitiveAdvantage,

Journalof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1997(25).

[2]PrahaladC.K.&HamelG.,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

HarvardReview,1990(May-June).

[3]JayBarney,FirmResourcesandSustainedCompetitiveAdvantage,

JournalofManagement,1991(17).

[4]叶志桂.西方顾客价值研究理论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4,(7).

(责任编辑:X校对:Q)

(上接第132页)发展自己,也不失一种明智之举。格兰仕在发展的初期,除了做自己的微波炉品牌,同时也为跨国公司做贴牌生产,这样就大大扩大了生产规模,将格兰仕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格兰仕利用自己的低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一方面打击了国内的其他微波炉生产厂商,另一方面抵御了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上的进一步扩张;同时还在为跨国公司做贴牌生产的过程中,消化吸收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了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贴牌生产,使自己与跨国巨头捆绑在了一起,将对手的品牌优势转化为了自己的规模优势,从而削弱了对手在国内微波炉市场上的攻势,同时也为自己开拓国际市场,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性条件。

2.加强“统一战线”,走中小企业联合发展的道路。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善于联合,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找准合作的伙伴,在市场竞争的格局中,努力做到“小而强”。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协作空间越来越宽广,中小企业一定要善于利用横向优势资源,主动与相关企业构建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通过虚拟经营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共赢。中小企业要善于利用这一“统一战线”强大武器,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

互有竞争的一组中小企业,如果只讲第一,合作营销战略。

竞争、不讲联合的话,只会使有限的资源消耗在无实际意义的

竞争上。但是单个的看上去弱不禁风的中小企业如果能够走集

团化的道路,就会形成一个中小企业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可以“以契约为纽带,以数家企业为核心,共享资源与项目”。合作营销可以归纳水平合作、垂直合作、交叉合作等三种形式。

战略。中小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中第二,“虚拟营销”

小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是指企业在“虚拟营销”

最核心的功能,比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留其中最关键、

如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而努力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即企业内没有完整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而是借助企业的外部资源提供这些功能。对于某些已经掌握了核心的资源或者是具有某种特定的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来讲,采用是“虚拟营销”一个事半功倍的不错选择。中小企业可以将从业人员虚拟化,借助企业外部的人力资源,以弥补自己人力资源的不足;也可以虚拟企业的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专攻附加值较高的设计与营销,而生产则委托给人工成本较低地区的企业。

【参考文献】

[1]蒋文艺.中小企业营销战略探析[J].市场营销,2003,(11).

[2]冯朝霞.新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战略探讨[J].河南高等商业专科学校学报,2005,(5).

[3]于立宏,章毛平.营销创新[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X校对:L)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rl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