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及利用外资策略研究报告》(深

更新时间:2024-05-18 02: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

及利用外资策略研究报告

(深圳篇)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电子商会 2010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二、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第二章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第三章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与趋势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的现状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发展趋势

第四章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特点、发展趋势和问题分析

一、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现状

二、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三、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问题与调整策略

第五章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一、产品结构问题 二、技术结构问题 三、资本结构问题 四、区域结构问题 五、安全结构问题 六、人才结构问题

第六章 我国“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建议

一、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建设规模化产业集群 二、重视和扶持技术创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积极引导调整资本结构,提高内资产业份额 四、统筹规划,逐步推进产业布局合理化 五、加快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应用 六、加大引进和培养各级各型人才力度

第七章 “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策略研究

一、“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二、“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策略建议

第一章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世界电子数据年鉴【2009】)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世界电子工业总产值合计1438.243亿美元,同比下降8.32%。在2009年世界电子产品产值中,亚太地区所占份额为53.20%;西欧所占份额为15.70%。其中,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居首位,产值为403.677亿美元,同比降低7.44%,占总产值的28.07%;其次是电子元器件,产值为366.759亿美元,降低13.02%,占总产值的25.50%;第三是无线通信与雷达设备,产量为252.038亿美元,降低8.57%,占总产值的17.52%。2004-2009年全球电子产品产值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04-2009年全球电子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

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美国和欧洲主要电子

信息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对日本、韩国、中国等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贸易带来不利影响。从2010年开始,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回暖并步入全面复苏阶段。根据《世界电子数据年鉴》预测,未来3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规模将维持3%-4%的增幅,预计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159.7亿美元,2012年将达到16558.2亿美元。

单位:亿美元17000 16500 16000 15500 15000 14500 14000 13500 16558 15540 14674 15840 15160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图2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预测

数据来源:《世界电子数据年鉴》

二、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一)产业回暖趋势将继续延续

由于大规模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的实施,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0年及未来3年世界经济整体发展形势向好。2009年第三季度开工率已升至较高水平,设备投资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复苏,终端需求逐步增加,行业逐步回暖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一)电子行业指标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差距正在拉大 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低于工业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相差8个百分点,利润降幅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低于工业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从过去引领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变为当前下滑最明显的行业,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一方面反映了产业整体调整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对外依赖度高、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

(二)国内需求将继续旺盛,内生增长机制趋于完善 由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3G等政策的出台,拉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恢复性增长。但要看到,当前产业增长与政策拉动效应密切相关,特别是投资拉动作用明显,真正基于消费和创新的拉动机制仍待完善,农村和中小企业市场需要进一步拓展。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基础薄弱、关键技术和元器件受制于人、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深层次问题将在较长时间制约产业发展。内生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建设。

(三)产业投资将保持继续增长,产业链与区域布局趋于改善

未来”十二五”期间,3G建设和商用将全面推进,基于3G网络的新业务开发将大幅扩张,通信领域的系统集成和软件服务市场前景看好。近年来,国内新上了数十条液晶面板和模组生产线,大部分投资都将在2010年实现,将给产业增加新的后劲。2010年是金融、保险、交通、电力等服务行业建设的重要一年,对信息化系统的更新换代投入加大,将带动信息化投资的增加。还要看到,当前投资中,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仍未完全形成,下游对上游的压价明显,影响了电子信息企业的整体效益。粗放型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资源约束日益明显,产业盲目建设的苗头有所显现,特别在光电领域表现相对明显。另外,中西部与沿海地区发展差异巨大,有待于合理规划与布局。

(四)技术创新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至2009年底,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达100万件左右,比上年增长20%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六成,通信、信息材料与加工工艺等领域是国内创新较好的领域;华为、中兴仍然位列内地企业专利申请总量排行榜的前两位,申请总量均超过1万件。新品开发保持平稳增长,新产品产值增长2.3%,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22%,比上年提高了 0.3个百分点。2009年,电子信息百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万亿元,增长2%,利润也保持正增长,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面向金融、电力、通信、交通行业应用的企业业绩突出,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华为与中兴等专利申请、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

(五)融合应用将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中国信息产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IT、电信、互联网和消费电子产业趋于融合,进入信息产业发展的新融合时代。移动互联网产业用户增长与应用发展齐头并进。电子商务产业将进入深入应用时代,无论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还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都将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中国云计算服务也将进入蓄势待发阶段。到2012年预计中国整体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随着“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深化,中国有线数字交互电视、互联网电视等产业将高速发展。“4C融合”和终端融合成为发展趋势,物联网产业将从概念向扎实应用发展,这一切都代表着信息产业融合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六)我国产业调整升级趋势加快

长期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通过技术依赖、廉价资源、加工贸易、整机出口、低价竞争等方式发展,导致抗冲击能力不强。随着集成电路进入纳米时代,软件技术逐步向网络化、服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绿色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应用,产品、软件、服务、网络正在加快融合,已派生出

一批新经济增长点;电子信息产业分化整合趋势更加清晰,我国将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与升级机遇与严峻挑战。

第三章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状况与趋势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的现状

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达到

68.3万家,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9454亿美元。而截至2010年3月,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万亿美元。(详细数据信息见下图5: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009年增长率首次出现负增长。从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上半年以来,外资投资速度有所回升。

亿元1200 1000 15.1%我国利用外资总额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增长率12.5R7.4 13.3S5.0 606.3 25.4?5.2 724.1 727.2 14.9?2.5 14.0%8.900.0 918.0 20%5?0 600 468.8 400 200 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1.4%0.4%-3.6%0%-5% 图 4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投资指南

根据工信部数据统计,截止“十五”期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累积利用外资超过1200亿美元。截止到2007年底,

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超过1300亿美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6%,设立外资企业超过10000家。2008年开始,外资利用出现明显下滑,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外资利用额增长率出现回升。2010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2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3.7个百分点。

6050403020100-10-201-3月1-6月1-9月1-12月内资三资 图5 2009年1-12月内外资企业投资增速变化情况(%)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发展趋势

(一)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吸收外资的主要领域 2008年制造业实际吸收外资499亿美元,同比增长22%,占全部吸收外资的54%。全口径服务业(含银行、证券、保险)吸收外商直接投资424.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占同期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的46%。数据表明政府近年来引导外资投向附加值高的信息技术、软件及相关

技术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的努力已取得成效。

(二)投资结构开始多元化

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光电器件、通信设备、光纤光缆等领域。通信设备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速达到36.5%;电子器件行业投资增长2.8%,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2 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500万元以上项目)

单位:亿元

项 目 合 计 其中:通信设备制造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电子计算机制造 家用视听设备制造 电子器件制造 电子元件制造 测量仪器行业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电子信息机电行业 其他电子信息行业 本年累计完成投资 本年新增固定资产 本年累计 去年同期 增减% 本年累计 去年同期 增减% 4146.6 3527.8 17.5 2621.1 1942.6 34.9 374.8 31.8 284.9 109.9 274.6 36.5 32.5 -2.0 269.6 5.7 114.7 -4.1 184.7 16.7 195.0 44.4 710.2 641.3 45.8 239.3 416.6 127.1 129.3 42.9 21.3 -21.3 170.5 14.4 51.9 -14.5 661.7 7.3 482.3 33.0 38.1 20.3 133.3 79.6 181.2 130.0 73.2 73.6 1054.5 1026.2 2.8 829.1 114.3 442.1 670.9 234.3 797.6 3.9 92.5 23.5 319.9 38.2 426.9 57.2 173.4 35.1 其中:内资企业 三资企业 2625.7 1756.8 49.5 1457.9 872.8 67.0 1520.9 1771.0 -14.1 1163.2 1069.7 8.7 注: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

(三)外商投资区域布局继续改善,中西部实际使用外资增势相对明显

近年来,有利于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的因素进一步增多,一是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相对优势有所上升,引导外资转移的市场条件开始形成;二是政府因势利导,加大了引导和鼓励力度;三是中西部一些省份抓住机遇在承接产业转移和吸收外资上已经有了良好的起步。2008年,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分别为66.2和7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6.4%和79.8%,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12.8和56.2个百分点。

(四)新设企业数下降,项目投资规模扩大化 2008年全国实际吸收外资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62%。非金融类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514家,同比下降27.62%,新设立企业数下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上涨,表明单笔投资规模提高了。我国对利用外资政策的集中调整,如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实行内外资企业“两税合一”、发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使得外资进入中国的“门槛”逐步提高,外资对资金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兴趣在减少,对需大量资金投入的高附加值、高新技术

等领域的兴趣在增加;人民币升值也促使外商投资投向那些收益更高、更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近年来,外商的投资产业愈加呈现出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其显著特点是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明显增多。其中既有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机构,也有出口型的来料加工企业。范围涉及电子材料、电子元件、电子器件、专业设备、仪器及通信系统和设备、计算机系统和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等15大类。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新开工项目4443个,比上年增加1300个,同比增速为41.4%,占全部施工项目数的比重达到63.5%,本年累计投产项目个数达到3624个,同比增长66%。

(五)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幅和加工贸易地位呈下降趋势

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7906.2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出口5722亿美元,同比增长9.7%,占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值的72.4%,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6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出口增速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境外订单大幅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国民待遇”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等一系列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调整外贸增长方式的政策,新劳动合同法、人民

币升值、劳动力短缺等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总体,将加大削弱外资企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章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特点、发展趋势和问题分析

一、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现状

经过30年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深圳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也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成为了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地。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公布数字,2009年深圳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7538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21.23亿元,并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2%,同比增长12.6%,约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1/6。电子信息产业依托本地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深圳成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出口基地、配套中心和交易中心,拥有了华为、中兴、腾讯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T企业。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涉及计算机、通信设备、软件、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产业领域,形成了有代表性的九大产业集群。 其中,计算机、通信设备、视听产品等产业全国第一,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全国第二,电子元器件、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产业名列国内前茅。

二、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自主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大规模引进外资的同时,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外资企业和民营经济协调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良性局面。

(一)深圳民营企业规模庞大,龙头企业优势明显 一直以来,深圳致力于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大大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民营企业的发展。统计显示,深圳中小企业数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高科技企业规模和数量全国第一。深圳市规模以上企业95%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深圳市的贡献在产业的产值上占60%左右。通过30年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中小企业群为华为、中兴、富士康等大企业进行协作、配套和加工,企业规模经济效应显著是导致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根本条件,这已成为推动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随着深圳从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到外资、内资企业并重发展的转变,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生力军,以华为、中兴、大族激光、腾讯等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的龙头企业。

(二)产品结构优化能力强,技术创新全国领先 实现了从以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到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设、电子元器件等投资类产品并重发展的转变,程

控交换机、通信基站、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嵌入式软件等高端产品增长迅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深圳,企业已经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中心成为产业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截至2009年年底,在深圳市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5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属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就有华为、中兴、康佳、华强、创维、航盛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好易通、国人通信、金证科技等3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利用外资质量较高,转型升级走在前列

利用外资、开展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成绩显著,1999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2.97亿美元,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8.93亿美元,10年时间增长了3倍。截至2009年年底,包括松下电器、三星、惠而浦、英特尔、甲骨文在内的近30家列入世界500强的电子信息企业在深圳投资,深圳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通过采用OEM到ODM,再到自主品牌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先进的自主品牌龙头企业群,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设、数字视听、汽车电子、平板显示、软件等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优势产业。

(四)产业战略规划超前,产业规模持续提升 目前,华星光电TFT-LCD第8.5代面板、TFT用偏光片、中芯国际8~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杜邦薄膜太阳能电池板、

世纪晶源化合物半导体、大功率LED等一大批投资额度大、技术先进、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正加快推进建设。随着这批重大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和竞争优势将有明显提升。

2010年,华为、中兴、长城、康佳、创维等12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深圳金证、金蝶、同洲等7家企业入选全国软件百强、17家企业入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入选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

(五)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企业技术成果转化率高 深圳具有较完善的产业协作与分体系,已经形成了从外部的政策、资金、协作、人才、市场到内部的研发、生产、管理、创新等要素进行优化和配臵的良性发展环境与增长机制。

深圳的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 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来自于企业,企业已经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成果转化率高达80%,远高于全国其他城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成果转化率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增长快,形成了一大批在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深圳企业自主开发的电子信息产品产值占全部电子信息产品产值的一半以上,且连续数年企业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在全国各城市中位居首位,在一些领域已

经赶上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而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三、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调整策略

(一)问题

虽然深圳的电子产业规模全国第一,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与创新利用外资的具体问题。深圳社科院的最新数据表明,深圳已经显现跨越式发展效应递减和优势递减的现实,这与深圳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贸出口和固定投资有关。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失去加工贸易比较优势,同时,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优势也正在失去。由于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持续“发酵”,许多企业都在思考留在深圳的必要性;因为这些企业的产品目标市场要转到内地,所以现在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的地位一直在下滑,这是很实际的问题。

电子信息产业振兴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深圳一直以来都存在土地和人才资源稀缺的问题,现在更由于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房价昂贵,优秀人才的聚集优势也正在消失。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近年来,天津、苏州、武汉、成都、重庆等城市的发展速度、空间、外资利用和人才优势在快速崛起,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着不上则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关口。深圳必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积极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创新利用外资,先行先试,

做改革先锋。

(二)调整策略

随着“十二五”的日渐迫近,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这是危机中蕴含的巨大挑战,也是历史机遇。深圳需要在观念、策略、政策和体制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并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深圳从电子大市进一步向电子强市转变,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为最能体现深圳效益、深圳品牌、深圳特色的支柱产业,再创特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新辉煌。

总的来看,深圳要下决心建设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着力打造通信、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计算机、半导体照明、软件等六大产业链。依托华为、中兴等龙头企业,强化通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通信产业链。以芯片设计水平提升和生产技术突破为重点,形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链。以华星光电高世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为龙头,形成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以发展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等产品为重点,形成计算机产业链。巩固下游封装及应用领域领先地位,形成从外延、芯片、封装到应用较为完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支持高性能计算软件研发与应用,实施高端软件专项,形成以大型应用软件、电子信息产品嵌入式软件等为重点的软件产业链。提高新型

电子元器件、材料、工艺与设备的研发生产能力,支持整机生产与芯片设计、显示模组的纵向整合,促进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服务融合发展。

从深圳市和主管部门近期的言行举措来看,深圳已经吹响了结构调整和创新利用外资的战略号角。具体调整策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力推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深圳已经把互联网发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随着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深圳将从2009-2015年,每年5亿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打造互联网基础服务(主要包括接入服务、域名注册服务(DNS)、设备托管服务(IDC)和网络加速服务(CDN)等)和互联网应用服务(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网络娱乐、网络内容、网络通信、信息检索、数据挖掘和物联网等)产业,积极推动“三网融合”先行先试。通过这样的梯度打造和扶持,互联网产业有望成为深圳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运作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普及企业和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积极扶持和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和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促进网上商城和国际贸易电子化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向产业链电子商务

演进、提升,支持骨干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各节点探索电子商务应用,构建和完善多种生态类型的全产业链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商务信用、支付、物流和认证等支撑体系,不断优化电子商务的市场发展环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2、加快电子信息高端产业发展,形成六大产业集群。 2009年,深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等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深港创新圈联合引进的杜邦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投产,深超光电第5代液晶面板项目实现全面量产,中芯国际8/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项目厂房完成封顶,深圳自主投资建设的华星光电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TFT-LCD)正式启动。另外,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深圳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六大产业链:

通信产业链:重点发展宽带无线接入、全光通信网络、智能交换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等设备及系统,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从芯片到整机、从终端到系统的完整通信产业链。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链:加大8英寸以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引进力度。重点发展通用电路类和专用电路类芯片,建立集成电路设计支撑技术体系,完善系统级芯片设计环境,发展系统级封装、芯片级封装与测试设备。

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加快推进高世代液晶面板、玻璃基板生产线项目建设。重点提升高世代液晶面板关键原辅材料及生产检测设备的配套能力,促进AMOLED、电子纸和投射式电容触摸屏等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化。

计算机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新型移动存储产品、高性能彩色平板显示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特种计算机、高性能打印设备、笔记本电脑等产品。

半导体照明产业链:重点发展GaN基蓝绿光、InGaAlP红黄光、GaAs外延片与芯片,中高端封装产品,以及全彩显示屏、彩屏幕墙、太阳能LED、室内外LED照明、特种照明、全彩背光源、大尺寸LCD背光源等中高端应用产品。

软件产业链:重点发展基础软件、大型应用软件、嵌入式开发平台与应用软件、信息化应用软件,行业软件集成技术。

3、积极提升深圳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与地位

2009年,市科工贸信委在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基础软件、数字装备等六个产业领域实施重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开展一批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共资助36个项目,约1.2亿元。深圳市政府还成立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重

大专项申报与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积极组织引导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申报项目近150项,涉及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专项。到目前为止,初步获批国家重大专项58项,金额约11亿元。

4、大力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创新创业型人才

为解决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高端人才的瓶颈,深圳将实施一项旨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从项目资助、人才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人才出入境、医疗保障等方面,一揽子解决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努力建设亚太地区创业创新活跃、海外高层次人才向往汇聚的人才“宜聚”城市。“孔雀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从今年开始,深圳将力争用5年的时间,重点引进并支持5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10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创业创新,吸引带动10000名以上各类海外人才来深工作。另外,南方科技大学的建设,也对深圳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积极搭建投资服务平台建设。

最近,深圳市政府已决定分阶段出资30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解决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市财政首期投入10亿元。2009年3月,市政府批准确定市创业

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领导成员,由办公室负责深圳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日常工作。此外,市政府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签署了共同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协议;探索建立信保贷联动机制。市财政承诺出资10亿元搭建企业互保增信平台,建立重点民营企业互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该互保增信平台已开始运作,入池企业296家,获得贷款78亿元。市政府成立了再担保中心,市财政安排10亿元再担保和集合发债风险准备金,通过政府投入和风险补偿,发挥增信和分担风险的作用,降低企业贷款门槛。这些措施的出台,为电子信息企业的融资渠道创造了良好的发展通道。

6、加强国内区域合作,促进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互补。 深圳市政府已经出台了《深圳市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行动方案(试行)(2009-2012年)》,积极推进与周边城市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贸合作。推进与汕尾合作共建市级大型产业转移工业园,全力协助推进园区规划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推进与潮州市合作共建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获得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另外,在富士康产业区域转移上,深圳市也在积极思考和探索加工制造业的未来深圳模式。

7、积极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跨领域融合应用发展。

2009年,深圳市获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批准创建国家

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市政府已原则通过《深圳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大力推进无线城市建设。积极编制深圳无线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和三网融合工作方案,加快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推进无线网络在城市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动“三网融合”,并且率先于2010年7月27日启动相关方案。随着“三网融合”工作的正式开展,未来三年,深圳将着力建立三网融合的 “三大基地、一个体系”,即技术创新基地、内容产业基地、业务示范基地和支撑监管体系。

8、积极推动总部型经济和知名企业战略合作 深圳制定发布了《深圳市总部企业认定和资助操作办法》,完成第一批总部企业认定的审核公示工作并已上报市政府,初步拟认定180余家总部企业,其中四大支柱产业总部企业129家。并先后与国内外知名创新型企业——韩国SKT公司、美国思科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百度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电信广东公司、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相关领域深入开展创新合作。

9、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把握国际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实施招商选资、招才引技策略,加大对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引资力度,

吸引海外创新团队来深创业发展。开展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技术研发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推进引资方式多元化,积极利用网络招商、驻外机构招商等方式,加快构建高层次、国际化招商平台和海外招商网络。“十二五”期间,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210亿美元。

10、创新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对外贸易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转变,向产品输出与技术、标准、品牌输出并重转变。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延伸。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下,推动与东盟国家的更紧密经贸合作,扩大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加强战略性资源、先进技术、高端装备等进口,努力成为区域性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发挥中介组织作用,鼓励商会、协会等民间机构与国外同类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建立健全国际经济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计划到201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00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达到2800亿美元。

第五章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大国。但产业结构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竞争力弱的格局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多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张,但大部分产能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核心基础产品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同时本土企业集中度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从前几年引领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变为当前下滑最明显的行业,凸显了产业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 一、产品结构问题

表现:高端产品缺失,低端产品无序竞争、软硬件及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一)行业软硬件等结构比例失调

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硬件与软件比例一大一小(2008年软件仅占12%,全球平均为39%)。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三个“缺乏”,表现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技术、专利和标准受制于人,产业“大而不强”问题十分突出。

(二)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产品薄弱,高端依赖进口 产业核心基础薄弱、半导体核心器件等高端产品缺失、关键设备、元器件和材料受制于人等问题将在较长时间内制约产业发展。电子信息基础上游产品及产业严重缺失,加上国外技术封锁,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呈现倒挂金字塔模式,产业命脉话语权缺失。很多高端产品却不能生产,依赖出口、形成了高、低端产品供求错位的矛盾。IC、新型元器件、软件等高技术、基础产品仍然是制约产业自主发展的瓶颈。

(三)山寨电子产品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大课题 山寨产品成本低、款式新,在市场上优势明显,对自主品牌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往往没有经过严格检测就直接进入市场,其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此外,部分山寨产品存在与品牌产品的高模仿特征,从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对方的知识产权,因此,山寨产品规模化和如何管理山寨产品成为行业监管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技术结构问题

表现:品牌培育意识行为缺乏,标准制定参与少,自主研发与创新急功近利,缺乏核心竞争力

(一)自主研发与创新急功近利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缺乏有效的技术进步机制。企业技

改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不敢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精尖设备进行创新。许多企业只顾短期利益,对国外技术采用跟随策略或直接抄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和意识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保障。如果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由于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风险很大;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讲,一旦出现纠纷,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二)标准制定参与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今天,关于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数字电视、高性能计算、下一代互联网、重大装备等战略性领域,我们还缺乏引领产业发展的革命性标准及技术。企业热衷于短期利益,不重视技术积累,知识产权问题突出,贸易摩擦频繁。尤其在消费类产品、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山寨化问题更为突出。

(三)技术改造缺乏统筹规划与协调

在如何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政策扶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保障和推进技术改造的进行等方面,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例如,在平板和光伏领域,地方政府与企业产能扩张冲动明显,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相当不畅。另外,如何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配套中小企业完善产业链,加快培育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上分工协作、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地域和特色产业集

群方面,各级地方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 三、资本结构问题

表现:外资和三资比例超高,内资大企业不强大,小企业缺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少,地位不高。

(一)外资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外资企业占主导,对外依存过度,使得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日益增大,对全球IT产业巨头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从总体规模来看,三资企业在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出口总额上占全行业的比重都超过,甚至大大超过70%。根据工信部的数据统计,从目前中国的电子信息企业投资资金来看,外商独资企业占三分之二,中外合资企业占15.8%。因此,在中国巨大的电子信息产业贸易中,实际是由外资和独资企业在主导行业发展。

(二)中小企业长期面临融资困难窘境

据统计,中国电子信息领域有30万家中小企业,下一步电子信息经济增长的力量,中小企业必定会成为一个战略性的发展基因。但是当前,中小企业却面临着最大的发展瓶颈是融资难。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中小企业由于信用度和信用透明度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管是银行还是VC,对中小

企业都有惯性歧视和风险顾虑。

(三)民营企业“非国民待遇”标准还在延续 调查显示,银行融资体系缺乏层次,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银行体系,大量的民间资本没有合法的途径和稳定的盈利空间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此外,长期以来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偏见,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始终没有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部分职能部门在履行其职责时,还存在着“两个标准”和“非国民待遇”,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民营企业的地位相对很低,生存空间严重被压缩,企业生命周期过短。 四、区域结构问题

表现:区域布局不平衡,中西部与沿海地区差异大。 (一)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规模过大

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外向型为主,这也导致了沿海地区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电子信息产业是高科技产业,它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工业环境,供给环境、再加上科技环境,需要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因此,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企业设臵、物流配送、人才、资本流通、技术、招商政策等都集中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福建沿海等地区。

(二)中西部地区竞争力有待提升

中西部地区一些中心城市,也有大量技术人才、大量民

营企业、专业的知名大学,具备电子信息的基础,能承接产业转移。虽然最近电子信息加工制造产业有向中西部迁移的趋势,在产业成本压力的驱动下,中西部比重在上升,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总体比重还是很低。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沿海地区经济和中西部的差距还在继续拉大。

(三)区域之间未能发挥区域优势互补

东部地区近年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面临升级的压力很大,土地、环境污染、用工短缺等因素已经开始阻碍这些地区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本地市场等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成为产业增长的有利动力。

五、安全结构问题

表现:产业链战略环节被外资控制,我国数据安全与产业空间受到空前挑战。

(一)关键战略性产业丧失控制权

据中国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近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在集成电路、软件、互联网、电子商务、平板显示与OLED、通信系统、计算机、贴片

元件、电子设备等电子信息最为关键的产业领域,其价值链上游环节、关键技术与风险投资控制等,几乎都是外资的天下。

(二)外资对价值链的控制使产业风险提升

当前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已投资到中国的各种资源,对分布于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的价值活动进行整合和分解,加强区域内价值链的重组和协调。跨国公司力图将价值链“战略环节”紧紧掌握在母公司内,而将对产品价值增值不起决定作用的“非战略环节”转移给中国企业。目前我国大多数行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受到了跨国公司的控制,尤其在云计算、“智慧地球”等概念推销方面,隐患和风险越来越多,它给我国产业安全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三)外资超国民待遇抑制了内生机制的发展 外资企业大量涌入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使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和残酷。跨国公司凭借资金、技术、品牌和国际化经验等诸多方面的优势,迅速扩大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尽管外来的竞争从某种角度可以刺激国内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但由于实力过于悬殊,除了个别企业能够脱颖而出外,更多的国内企业则面临需求萎缩,企业破产或被跨国公司兼并的威胁,或者成为依托跨国公司生存的市场配角,而一直以来我国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进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re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