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工业园区监测方案

更新时间:2024-03-10 17: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心团场第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

监测方案

1、区域状况

**中心团场第二工业园区位于**中心团场场部以南,距**中心团场场部8公里,东至防洪坝,南至农田,西灌溉区,北至连队公路。规划总用地面积1815.66公顷。

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2.1大气环境

(1)监测时间和监测点位

监测时间拟定在2013年1月,连续监测7天。

结合评价范围、环境功能区划和周围敏感保护目标,采用极坐标布点法,共布设6个监测点位,见图2.1和表2.1。

表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

编号 1# 2# 3# 4# 5# 6# 监测点名称 现有**煤化工厂区 **庄 三分场场部 老**县 **镇 二分场场部 与规划区的相对位置 规划区内部(规划区北部) 规划区东侧3.4km 规划区南侧5.7km 规划区东北侧5.9km 规划区西侧3.2km 规划区西北侧1.3km (2)监测项目

本次监测的常规污染因子:SO2、NO2、PM10、CO。 特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NH3、H2S、苯并(a)芘。 (3)监测方法

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的规定进行监测。 (4)评价标准

本次现状评价大气污染物NO2、PM10、SO2、CO、苯并(a)芘(B[a]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版中的二级标准;H2S、NH3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

其中未列入的NMHC(非甲烷总烃)采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0mg/m3标准限值。详见表2.2。

表2.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污染因子 SO2 NO2 PM10 CO 苯并(a)芘 非甲烷总烃 NMHC NH3 H2S 标准限值(mg/m3) 年平均 0.06 0.08 0.10 日平均 0.15 0.12 0.15 4.00 0.01 μg/m3 小时平均 0.50 0.24 10.00 一次 0.20 0.01 周界外 4 GB16297-1996 (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GB3095-1996 标准来源 2.2地表水环境

地表水监测在**水库和**河各布设一个点,监测布点见图2.1,监测点位置和监测因子见表2.3。

表2.3 地表水监测点位置及性质

监测断面编号 1# 2# 采样断面 **水库 *河 监测因子 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总硬度、石油类、氰化物、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氨氮、汞、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挥发酚、镉、砷共计19项 监测频次及时间:2013年1月,一次性采样监测。

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2.3地下水环境

监测点:园区现有企业自备井布设2个点(园区北侧**煤化工厂内自备井;园区南侧**水泥厂内自备井),园区下游二分场场部地下水布设1个点。

监测因子: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氨氮、汞、总大肠菌群、砷、镉、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铜、锌、铅、铁、锰、硒、六价铬、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共计21项。

监测频次及时间:2013年1月,一次性采样监测。

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 2.4声环境 (1)监测布点

结合规划区边界和规划区现有布局,在规划区布置5点,见表2.4。

2

表2.4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

编号 1# 2# 3# 4# 5# 监测点名称 物流仓储区 煤炭气化产业区(已建**煤化工企业) 煤炭焦化产业区 (年产20万吨活性炭 60万吨焦炭综合利用项目) 煤炭液化产业区 建材产业区(已建**水泥厂企业) 与规划区的相对位置 规划区北边界 工业大道与**路交叉口 工业大道与**路交叉口 工业大道与**路交叉口 规划区南边界 (2)监测时间与频次

昼间、夜间各进行1次监测。 (3)监测项目

连续等效A声级。

2.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土壤监测布置2个土壤监测点,分别为1#规划区中部农林用地,2#规划区南部荒地,监测布点见图2.1。

土壤质量监测项目为pH值、石油类、汞、砷、铅、锌、铬。 土壤盐分及肥力监测项目为盐份、有机质、全磷、全氮。 插图

图2.1 项目区监测布点图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rc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