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灯具

更新时间:2023-10-07 09: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品相一一灯光美学专家

从中国的燧人氏钻木取火,到西方的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对火的崇拜一直贯穿人类文明的历史。火带给人温暖与光明,对火的利用和控制,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灯具的发明,则是古代人民利用火的最佳范例之一。中国古代灯具种类繁多,历史悠久,特别是在两汉时期,各种造型的灯具涌现,造型华丽,设计精巧,堪称古代灯具设计的代表。下面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汉代灯具。

与鼎形铜灯类似,器物一半盖掀起以移轴为支持,翻在另一半盖之上成为灯盘的灯,又称为轱辘灯,汉代时最为流行,有的为方簋形,有的为耳杯形等,而最有特色的是卧羊铜灯。 满城汉墓出土之西汉羊形铜灯▼

西汉羊形铜灯,灯通高18.6厘米,长23厘米,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馆。此灯作卧羊形,羊昂首、双角向前卷曲、身躯浑圆、短尾巴,通体无纹样装饰,羊的背部和身躯分铸,用灯时,提拉羊臀上的小钮,翻开羊背平放于羊头之上成为灯盘,灯盘略呈椭圆形,后端有小流口,羊腹中空,可能用以储存灯油,当灯置而不用时,可将灯盘内剩余灯油由小流嘴注入羊腹,羊背再顺势翻回原位。 灯盘展开时▼

羊本为六畜之一,是上古人们肉食的主要来源,先秦大夫之祭,牲羊,称“少牢”,商代青铜礼器上多有羊的形象,上古时“羊”常用作“祥” 的假借字,《释名·释车》曰:“羊,祥也;祥,善也。”羊也就具有吉祥之意,羊型器物汉代深受人们的喜爱,后汉李尤《金羊灯铭》记:“金羊载耀,作明以续。”就是当时人们人祈吉求善的意愿的确切反映,且除了羊之外,尚有多种祥瑞之兽成为灯的造型。 满城汉墓出土之西汉朱雀灯▼

朱雀灯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高30厘米,盘径19厘米,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朱雀昂首翘尾,嘴衔灯盘,踏于身躯卷曲盘龙灯座之上,龙首上扬。而朱雀展翅若飞,嘴衔环形凹槽状灯盘,灯盘内分三格,每格各有一烛钎。 朱雀灯灯盘▼

仔细查看,朱雀的嘴和足两处均有接铸的痕迹,说明朱雀、盘龙、灯盘是分别铸成后再铸接为一体,朱雀源出于凤凰,为四神之一,传说能它能给人世带来祥瑞,工匠在鸟的双翅和尾部阴刻以纤细的羽毛纹饰,使此朱雀造型更为优美生动,而整个灯体又显得厚重平稳。 大云山汉墓1号汉墓出土之鎏金铜鹿灯▼

四川出土西王母陶灯▼

四川曾发现过多件汉代陶质西王母灯,这件西王母双盏油灯,高23公分,西王母高髻,正坐于龙虎座上。龙虎座的两侧各有一灯盘。西王母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仙之首,是仙山昆仑之神,昆仑上有不死之药,传说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驾驭的八骏拜访过西王母,这引起过无数汉代人无数美好遐想,此件西王母陶灯,正是汉代人好仙思想的生动体现。 河北省博物馆藏西汉“当户”铜灯▼

西汉“当户”铜灯,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墓出土,高12、灯盘径8.5、盘高1.6厘米,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此灯为一胡人擎灯造型,胡人左手按左膝,右膝着地,右手上举支擎灯盘。灯盘和人俑分体铸成,在胡人右臂之上用铜钉铆合。 当户灯细部▼

汉人着衣皆右衽,即衣服有两前片,左边那片包盖右边那片之上,也就是说领子看上去犹如应字母Y形,称为右衽;而少数名族着衣皆为左衽,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也就是衣服右片包盖左边,此擎灯人身穿短衣而左衽,正为胡人。 当户灯线图▼

灯盘壁上刻有铭文:“御当户锭一,第然于。”这里的“锭”就是灯的意思,“当户”则为匈奴的官名,《史记·匈奴列传》云: “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汉书·宣帝纪》:“诏单于毋谒,其左右当户之群列观。”孟康注曰:“左右当户,匈奴官名。”由此可见,这件铜灯表现的是匈奴官吏为奴仆举灯的形象,衣尾束长状拖曳于地,以稳定灯座不致倾倒。 云南省箇旧市博物馆藏东汉铜俑灯▼

与匈奴“当户”灯类似,1989年云南省箇旧市黑马井村出士一件东汉铜俑灯,其人为西南少数民族人物的相貌。 云南汉铜俑灯细部▼

此灯高40.5厘米,裸体坐状,尖脸大眼,高额骨,连鬓胡,头上用斜格纹带束发,《史记·西南夷列传》有夜郎、滇、邛都的人皆魋结;嶲、昆明的人皆编发的记载,由此可人物正是西南夷民,此俑双手各平举擎一灯盘,头亦顶一灯盘。 东汉人形吊灯▼

1974年在湖南长沙征集,灯高29厘米,灯长28厘米,由灯盘、贮油箱和悬链三个部分组成。灯盘呈扁圆形,盘心立灯钎;灯钎旁有小口,当灯盘中灯油过多时,灯油就会由这个小口倒流回贮油箱。贮油箱为人形,其身裸体,卷发、深目、高鼻,作头昂匍伏状,双手前伸托灯盘,人体中空贮油。

作为吊灯,其吊链由一覆碗垂吊三条铜链组成,下端分别系住裸人的双肩和臀部,三条吊链长度和位置恰到好处,吊灯因而处于平衡状态。覆碗形盖顶上立一鸟,展翅开屏,其上方还有一条吊链和吊钩用以悬挂整个吊灯。匠人在制作这件吊灯时,对灯的诸多结构做了精密的布置,灯盖与灯盘不在同一条垂直线上,所以,灯盖不会直接受到燃烟的熏染,另外三条吊链并不与灯盘相连,灯火燃起时,吊链不会档光而产生投影,其整体设计,让后世人大为赞叹,此灯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西哲亚里士多德有云:“关于制造过程,一部分称为”思想“,一部分称为”制作“——起点和形式是由思想进行的,从思想的末一步再进行的功夫为制作。”汉代的人形灯之人物形象,大多都为奴仆和俘虏或蛮夷屈从服务的姿势,显示着汉人权贵的一种骄横跋扈,甲骨文的中“光”字作如下图字。

甲骨文及金文中的“光”字▼

为一跪着的人头顶火焰之状,头和头发都不能燃烧,头之火应该是一盏燃油的灯,这是奴隶时代的典型画面,而到了汉代,灯具中还能见到这种形象,在南方广东广西一带的汉墓中,出土过多件人俑座灯,这些灯都属于明器,而人俑形象与“光”本形几乎一样,可见人类是多么难以摆脱野蛮!

广东汉墓出土明器人俑灯▼

带烟管的灯为汉代新创,烟管有单管和双管两种,其功能是将没完全燃烧的油烟和灰烬导入贮水的灯体内部,从而保持室内的清洁,另外还能加强空气对流,使燃烧充分,增大光亮。《释名·释车》:“釭,空也;其中空也。”釭也指中空的管状物。所以这种中空有导烟管的灯就叫做釭灯,或直接简称曰“釭”,《汉书·外戚传》记赵飞燕成为皇后“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髤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这里黄金釭,指的就是这种灯。晋夏侯湛《釭灯赋》云:“隐以金翳,疏以华笼。融素膏于回槃,发朱辉于绮窗。”金翳、回盘都是现在所见到的汉代釭灯上的构件,又云:“取光藏烟,致巧金铜。”而藏烟,也正是釭灯的特性。

西汉三足鼎形带罩单管釭灯,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的三足鼎形带罩单管釭灯,鼎腹内壁有薄薄一层白色水碱,证明其中原曾贮水,灯烟溶在水中,可使室内减少煤炱而保持清洁。这件灯的灯盘有两层盘壁,插置两片弧形屏板作为灯罩,灯盖如覆钵,套于2灯罩之上,灯盖顶伸出烟管,弯曲与下部鼎身联通。 西汉江都王墓出土双管釭灯▼

牛灯中最精美的一件是1980年江苏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出土错银铜牛灯。

东汉错银铜牛灯▼

整个灯为一伫立之牛,通高46.2厘米,牛身长36.4厘米,牛背驮小圆亭形灯座,其上为带短小把手的灯盘,两片弧形竖菱形镂空屏板构成灯罩,燃灯时金属屏板往往烫手,所以屏板上多设了个小纽环,可代以工具,根据风向和使用者的需要,移动屏板开合,镂空的菱形格状孔,又使灯更为散热和透光。

整个灯由器座、灯座、灯盏、灯罩、烟管五部分组装而成,各部分均可拆卸,以便移动和清洗,最上部为穹窿覆碗形灯罩,覆碗的中央即为导烟虹管,下通牛首,牛腹中空储水。以纳由烟管导入的灯炱。 此牛体型肥硕,蹄足短矮,双目圆睁,双耳耸立,低首作嘶鸣状,牛尾卷曲螺旋上扬,通体错银,饰以流云纹、螺旋纹,并杂以龙、凤、虎、鹿、鹰等瑞兽,纹饰飞动流畅、精致飘逸,从而更承托出整个灯的富丽华美。

东汉错银铜牛灯错银纹饰及结构图▼

错金银又称金银错,是古代金属细工的装饰技法之一,战国开始流行,先在青铜器表面预先铸出或錾刻出图案、铭文所需的凹槽,然后嵌入金银丝或者金铺片,打牢坚固后再用错石将其打磨光滑,利用金属不同的颜色光泽来突出图案和铭文,以达到特别的装饰效果,这件错银铜牛灯可谓是当时错金工艺的造极之作。 东汉错银铜牛灯细部▼

与牛灯一起出土的还有“广陵王玺”金印及 “山阳邸”铭雁足铜灯,可知这座错银铜牛灯原主人为是光武帝刘秀第九子广陵王刘荆,故而此灯与长信宫灯一样,同为皇室大族所用的奢华之灯,工艺如此考究精细,也就顺乎清理了。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为该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把消烟除尘的烟管与灯体造型的完美融合的设计绝非易事,同类灯具中,雁鱼灯以雁颈为导烟管,长信宫灯以宫女衣袖手臂自然导烟管,都显得流畅自然,而南京博物院藏的牛形错银青铜灯牛头上多了一条烟管,湖南博物馆藏刺庙牛灯牛的双角上翘长弯,都显得不协调。

釭灯是汉代灯具在功能方面最先进的发明创造,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的地位。西方的油灯知直到十五世纪才达芬奇发明出铁皮导烟灯罩,18世纪时法国人肯开和瑞士人阿干德进一步用玻璃灯罩代替铁皮灯罩,并完善了油灯和灯罩的一系列设计,从而初步解决了控制油烟污染的问

题,不过中国釭灯发明虽早,但以后并没有普遍流行,甚至几近于没落,探其原因,恐怕还是光照角度和光照有其局限性,工艺繁复,制造成本又大大超过其他灯具,尤其受到瓷器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r6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