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12年秋季用)

更新时间:2023-11-11 00: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小草和大树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4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名称 轮廓图 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2)“我”观察到的大树 名称 轮廓图 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总结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杨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木本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

◆活动2:给植物分类

1.谈话: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2.观察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5.汇报分类的结果;

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 拓展知识:

认识一些不开花的植物: (1)绿藻(2)水绵 (3)肾蕨(4)苔藓

板书设计:

(1)“我”观察到的小草 名称 轮廓图 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2)“我”观察到的大树 名称 轮廓图 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杨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4)分类

草本植物:蟋蟀草?? 木本植物:玉兰树??

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

教学反思:这节课首先让学生能明确区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书上的植物学生能明确认识,通过启发学生能够把书上的植物按其他标准进行分类。

2.植物博览会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4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植物博览会”的参观与筹办,调动学生探究家乡植物资源问题的兴趣。同时激励学生关注最新植物栽培技术,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完善对植物世界的整体认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植物的某种特点对已有的植物资料进行分类。 2.能按照不同植物的特点设计出展台的各部分的主题。 3.能设计各种植物资料的展出形式,并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布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总结在展览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2.能为低年级的同学更好地办好植物博览会提出自己的建议,表现出协作精神。

3.能发现植物世界的丰富和美丽。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认识更多的植物种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最新植物栽培技术或植物新品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植物博览会的筹办过程增强对家乡植物资源的关注,进一步完善对植物世界的整体认识。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各种各样的植物图片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千姿百态,让我们一起来参观植物博览会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

1.谈话: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收集和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认识到植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一下吧!

2.观察教材P7《植物博览会》的立体观景图,了解展览的内容。

3.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说说它们适合安排到展台的哪部分,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给植物分类的能力。 4.汇报:

(1)从中你学到了一些什么?

(2)你认为它的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3)如果让你来做,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一步的补充?

5.整理和归纳

(1)观赏植物:郁金香、枸骨、马尾松、含羞草、猪笼草。 (2)经济作物:大豆。

(3)珍稀植物:银杏、珙桐。

(4)植物栽培技术:转基因番茄、蔬菜温室大棚。

(5)寄生植物:金灯藤。

板书设计:

第二课 植物博览会

(1)观赏植物:郁金香、枸骨、马尾松、含羞草、猪笼草。 (2)经济作物:大豆。

(3)珍稀植物:银杏、珙桐。

(4)植物栽培技术:转基因番茄、蔬菜温室大棚。 (5)寄生植物:金灯藤。

课后反思:通过书上的图示让学生认识植物的种类,每类植物都包括哪种植物,然后和书上后面的植物进行连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对,非常不错。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课

谈话:我们上节课已经了解了植物博览会展览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开一个植物博览会?下面,让我们就办一个植物博览会,展览一下我们搜集的植物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2:筹办植物博览会

1.提问:如何筹办我们自己的植物博览会呢? 2.小组讨论。

(1)如何规划展览的内容。

(2)如何制定方案,如何分工,布置展区。

3.小组制定方案(怎样布展、怎样分工、怎样突出自己组的特色??)。 提示: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

(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3)在室外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

(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做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

(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 4.分工合作布置展会。

5.归纳整理:在筹办植物博览会的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6.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课 植物博览会 1.如何筹办植物博览会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 (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3)在室外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

(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做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

(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

2.归纳整理:在筹办植物博览会的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学生设计比较新颖,符合要求。如有机会让学生参观植物园效果会更好。

3.鸟类动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4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通过对鸟喙与取食关系的趣味性研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鸟类喙的形态与其生活方式是如何相

互适应的,从而进一步感悟到鸟类动物的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常见鸟的名称。

2.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生活有什么好处。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看法。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常见工具是模仿鸟类哪种特征制作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有关鸟类的图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几乎每个人对小鸟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之情,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翘首蓝天,心儿随着飞翔的小鸟展开无穷遐想的经历。关于鸟,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许多有趣的故事。那大家都

知不知道鸟类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

1.提问:鸟是我们所喜欢的一种动物,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认识那些鸟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的归纳和引导。 4.出示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1)认识它们吗?

(2)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提问:寻找那些只有鸟具备,其他动物不具备的特征? 5.出示教材P12动物的图片。

提问: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不是鸟? 6.学生汇报。 7.归纳:

鸟的共同特征是: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活动2:鸟喙与取食

1.提问:你见过鸟是怎样取食的吗?它们的嘴有什么特点? 2.讨论、交流。

3.在教材P13用直线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

北美红雀(尖头钳子)、 鹈鹕(汤勺)、 沙锥鸟(镊子)、 秃鹫(起钉器)

4.按照书上P13的步骤进行小组活动——模拟鸟喙的取食。 5.学生实验并及时的记录。

6.汇报:(1)从模拟实验中,你发现了一些什么? (2)说说你的体会。 7.讨论:

(1)干旱时期,许多水塘和河流会干涸,一些开花结果的植物会死亡,这对于具有哪种类型喙的鸟的生活产生影响? (2)一种鸟的喙比较的短,能够磕开一些比较坚硬的种子的外壳,这种鸟的喙具有怎样的特点? 8.阅读科学在线,了解鸟类的起源。

板书设计:

第三课 鸟类动物的特征

1.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2.鸟喙与工具。

北美红雀(尖头钳子)、 鹈鹕(汤勺)、 沙锥鸟(镊子)、 秃鹫(起钉器)

教学反思:学生举出很多鸟,有的学生也举错,老师及时纠正,然后让学生说出为什么是鸟,观察书上的鸟找共同的特征,然后找到真正的共性,鸟喙和取食学生能够正确连线。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4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几个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找某类动物共同特征以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观察、分析更多的动物,将认识范围进一步扩展,帮助学生切实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最主要特征。

2.能根据动物的特征对所见到的动物进行辨别。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分类方式。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分别举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实例。

2.能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体会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鸟

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最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每类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出一些常见的动物的图片。

提问:你能自己制定标准,给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老师给予个别的指导和帮助。

3.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和讨论。 4.汇报:你们分类的标准和结果是怎样的呢?

提问:哪种分类更合理?理由是什么?还能继续分下去吗?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

5.介绍:科学家依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标准给动物进行了分类。

6.根据科学家的分类标准再次将P15图片中的动物进行分类。

◆活动2:猜一猜 1.介绍游戏的规则:

两人一组,其中的一人任意的选择一张动物的卡片,不让对方看到;并且只能够用“YES”或“NO”来回答对方提出的各种问题。对方围绕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提问进行猜测,尽可能的利用较少的问题,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的猜出动物的名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和猜测。 3.小组内进行分工和准备。

4.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并请学生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比较。 5.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6.教师综合学生的意见进行评价。 ◆活动3:区分更多的动物

1.翻开教材P18,完成分类圈的填写。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多的在各种不同动物的种类的圈中补充更多的动物。

2.说说这些分类圈中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3.将教材第19页各类动物的特征描述卡片的序号填在第18页的分类圈内的相应位置。

4.简单的概括动物分类的一般标准。

5.阅读《科学在线》理解和认识新的知识和了解新的动态。

板书设计:

第四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 1.脊椎动物: (1)鸟类

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举例:鸡、鸭、鹅、老鹰、大雁、蜂鸟 (2)两栖类

特征:小时候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长大后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

举例:蟾蜍、蝾螈、娃娃鱼。 (3)鱼类

特征:终身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举例:鲤鱼、黄花鱼。 (4)爬行类

特征: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近地爬。 举例:壁虎、蛇、鳄鱼、龟、蜥蜴、甲鱼。 (5)哺乳类

特征:体表有猫,在“妈妈”腹中长成“小胎儿”,幼时吃母乳。

举例:羊、兔、猪、鲸、海豹、海豚。 2.无脊椎动物

(1)昆虫:蝗虫、蝴蝶、蜻蜓 (2)节肢动物:虾、蟹、蜘蛛

教学反思:学生学习接受非常容易,因为他们见过很多动物,不过对动物的分类不很熟悉,应强调分类中的特征,然后进行认识。

5.细菌和病毒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4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了显而易见的动物、植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的、像细菌、病毒这样的微生物,从而进一步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消毒、杀菌工作。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以及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

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寻找细菌的特点

1.出示细菌的图片和相应的资料。 问题:关于细菌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 3.观察细菌,制作有关细菌的问题卡。 说说通过观察,你对细菌是怎样认识的呢? 4.教师介绍:细菌的相关的知识。

提问:与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呢?

5.小结:细菌的特点:体积微小,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一般成对、成链、成簇生长,繁殖迅速。 ◆活动2: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1.调查统计。

(1)调查自己患过的疾病和主要原因。

(2)说说自己害过的疾病,并将它记录在书本中的P21的表格中。

2.自由的判断:自己害过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者是病毒引起的?

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

流行性感冒:由于感染了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 百日咳: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 肝炎:肝炎病毒。

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引起的。

3.教师介绍:细菌和病毒的一些危害。

4.搜集资料,找出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 (1)利用细菌或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2)细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

板书设计:

第五课 细菌和病毒 1.细菌的特点。 (1)体积微小。(2)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3)一般成对、成链、成簇生长,繁殖迅速。 2.细菌引发的疾病。 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

流行性感冒:由于感染了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 百日咳: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 肝炎:肝炎病毒。

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引起的。 3.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

(1)利用细菌或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2)细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讲述了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和有害的方面,那怎样做才能让我们更健康呢? (二)新课教学

◆活动3:让我们更健康 1.出示书中P23图片。

判断这些图中的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自己的理由?

2.学生观察图片并做出判断。

3.汇报:你们认为怎样做才能够使我们更加的健康呢? 4.交流:与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并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拓展活动1:做酸奶

1.教师介绍:做酸奶要用的材料和技术。 2.学习课文中提到的做酸奶的方法和技术。

3.选取材料,自己动手做酸奶。 (1)按照书上P24的步骤制作酸奶。(2)讨论。 ①鲜牛奶是怎样变成味道甜美的酸奶的? ②制作酸牛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③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更适于酸奶的生成?怎样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4.布置任务:在两天后检查各自做的酸奶。 ★拓展活动2:细菌的繁殖

1.教师介绍:细菌的繁殖方面的一些知识。 2.理解:细菌的繁殖的特殊性。 3.模拟实验:细菌繁殖的演示实验。

(1)用豆子代表细菌,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2)用连续对折报纸的方法模拟细菌的繁殖。 4.自己动手完成细菌的动手模拟实验。 5.概括和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五课 细菌和病毒

1.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1)经常洗澡,勤换衣服。 (2)睡前不吃糖果,按时刷牙。 (3)不吃不洁净、腐败变质的食物。 (4)不喝生水,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 (5)定期注射疫苗。

(6)勤锻炼,保持健康心态。 2.制作酸奶成功的关键因素。

包括器具的消毒、牛奶的高温灭菌、加入酸奶的新鲜程度、适宜的环境因素。 教学反思:本课比前几节内容都不好学,学生没有真实的体验,接受起来很不容易,因此需要老师多举例说明,以生活中的病例进行讲授。

6.生活中的真菌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4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和了解真菌。通过活动1培养学生观察与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活动2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表达交流等过程,让学生们再次体验探究中的乐趣。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4.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设计和结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2.能够有根据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提出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能描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食品保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能大胆设计一种新颖的食品保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探究活动,感悟真菌特别是食用真菌的种类多样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真菌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漫步在雨后茂密的森林中,我们在树干的底部或朽木上会发现一些形似小伞的蘑菇;在阴湿的环境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食物上长有“长毛”,这些都是真菌。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些真菌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可以食用的真菌 1.出示一些关于真菌的图片。

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呢?

2.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认识理解。 3.教师介绍所出示的真菌的相关知识。 4.调查:

我们在生活中食用过那些真菌?它们又分别具有那些营养呢?

5.学生讨论,并记录在书本P28中间的《记录卡》上。6.汇报:你们认为真菌有那些不同的特点呢? 7.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的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呢? ◆活动2:食物发霉

1.谈话:除了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

2.观察发霉的馒头,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思考: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 3.设计实验。

(1)假设:食物在____________条件下容易发霉。 (2)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3)实验并记录。 (4)结论:

食物发霉的条件是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4.讨论:怎样才能防止食物的发霉?为什么? ★拓展活动:食品保鲜

1.以生活中的某一种食物的保鲜的方法,观察它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方法有那些优点和缺点?

2.学生汇报并介绍对细菌和生活的一种危害? 板书设计:

第六课 生活中的真菌

1.常见的真菌

银耳、灵芝、香菇、金针菇等。 2.食物发霉的条件

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教学反思:学生学习不太容易,因为不常见,应用生活中的各种蘑菇进行引题,然后在进行其他反面的分析。

7.宝贵的生物资源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4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生物的利用”、“生物资源的保护”两个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设计等活动形式,逐渐使学生意识到宝贵的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生物资源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调查,研究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2.能设计一种可以形象生动地表现人与其他生物关系的表示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表示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通过调查发现生物资源的宝贵。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根据调查结果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写一份保护濒临灭

绝生物的倡议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设计等活动形式,逐渐使学生意识到宝贵的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生物资源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关于生物利用的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正是依赖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人类才能够繁衍生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宝贵的生物资源。 (二)新课教学 ◆活动1:生物的利用

1.提出问题:人类的衣食住行与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够将这些密切关系生动形象的表示出来吗? 2.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3.个别小组进行汇报。

4.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5.提供参考的表格(P3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的特点模仿或重新设计表格。

提示:在设计表格时应该注意: (1)这张表格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6.小组设计记录的表格,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7.汇报与交流。

(1)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设计,全班评出最有创意的小组。 (2)交流:哪个小组设计最能体现人与其他生物的密切关系?为什么?

8.阅读科学在线,了解宝贵的植物汁液。 ◆活动2:生物资源的保护

1.介绍:我国的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人类的影响,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珍稀物种正濒临灭绝。

2.布置任务: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许多的破坏生物资源的现象,尤其是对有些珍稀动植物的破坏。让我们来做一个小的调查吧!

3.小组进行分工。 4.制定调查的计划。

5.设计生物资源保护的建议书。

6.展示:向全班同学展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并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板书设计:

第七课 宝贵的生物资源 1.生物的利用: (1)动物 (2)植物 (3)真菌 (4)细菌 (5)病毒

2.生物资源的保护: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对这一单元的总结,通过学习复习知识,然后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都很强,能够学以至用,讨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很强,美中不足的是介绍的知识不够多,应增加时间多些介绍。

8.生活中的能量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什么是能量,哪里用到能量”设计了三个活动。课文引入部分通过观察、体验和描述,帮助学生将活动中要用到的能量升华为机械能这一概念,鼓励学生亲自体验机械能作为一种能量是怎样让玩具运动的。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各种人造机器和行为判断所使用的能量形式。 2.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周围存在哪种形式的能量。 3.能将自己经常利用的能量形式记录下来。

4.能发现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哪类生物。 5.能通过计算结果说明与能量相关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从中发现自己观察的不足。

2.乐于从小养成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能量。 2.能举出实例说明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3.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植物。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是怎样利用各种能量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难点:找出身边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或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观察单元页,引导学生了解能量的作用。

2.提问:关于能量,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哪些? (学生交流讨论)

3.讲述: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进入能量的世界。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能量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认识各种能量 1.认识机械能

①出示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

②提问:你玩过橡皮筋动力飞机吗?说一说它是怎样飞上天的?

③请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橡皮筋动力飞机飞上天的过程。

④讲述:当连接螺旋桨的橡皮筋被绕紧时,橡皮筋就有了一种能量,当它放松时,就将这种能量释放出来了,这种形式的能量就是一种机械能。 2.认识其他能量

①讲述: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产生的效果。

②出示利用各种形式能量的图片。

③讨论:图片中各种现象利用了什么能量? ④学生讨论,交流。

⑤讨论:为各种能量的使用举出实力 ⑥学生交流。

3.小结: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能量。 板书设计:

第八课 生活中的能量

(1)声能:声纳 (2)风能:风车 (3)光能:太阳能 (4)电能:电扇

(5)热能:烹调饭菜 (6)磁能:磁悬浮列车 (7)机械能:橡皮筋飞机 (8)化学能:食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

◆活动2:我们周围的能量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讨论: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能量形式,并清楚的解释能量能帮助我们什么? 3.学生讨论,记录。

4.活动:找一找,教室里所利用的能量。 ◆活动3:食物中的能量

1.提问:你知道一天吃多少食物才能满足活动需要吗? 2.阅读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①能量的单位是什么?

②儿童和从事不同工作的人,每天消耗的能量是多少? ③哪类食物中所含能量高,哪类食物所含能量低?

④今天早餐摄取的食物大约含有多少能量?是如何计算? 3.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4.讨论:资料中的食物哪些来自植物?哪些来自动物?这些食物所含能量最终来自哪些生物? 5.师生交流,归纳

★拓展:计算自己每天所吃食物中含的能量 1.交流: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2.利用教材中的食物能量表,计算出一日三餐大约所含的能量

3.交流:自己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比规定的是高还是低,并找出其中的原因。

4.小结:过多或过少的获取能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只有保证身体中的能量平衡,才能保持我们的健康。 板书设计:

第八课 生活中的能量

食物中的能量

食物种类 能量 教学反思: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飞机模型引出机械能,然后利用图片学习其他形式的能量,在通过表格认识9大能量以及应用实例,在反馈到生活中来让学生找图片中都应用了什么能量,第2个研究食物中的能量,能量的单位,人需要多少能量,如何补充。

9.植物与能量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和其他动物靠食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本课通过探究植物体内能量来源,认识到植物体内的化学能是怎样通过光合作用由光能转化来的,然后分析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懂得保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各种资料或事实大胆提出关于植物体内能量来源和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

2.能根据图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3.能发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了自然界的哪些物质以及制造了哪些物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能举例说明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意义。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提出保护绿色措施,并能说明提出这些措施的依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植物体内能量的来源。

难点是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绿色植物的图片、淀粉、酒精灯、火柴、燃烧匙,植物的光合作用视频。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我们知道人类和其他动物靠食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那么,植物体内的能量又是从哪里获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与能量。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探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1.思考: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学生猜想。

3.提供猜想的依据:P42 4.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植物中的能量来自( ),并以另一种形式储存在( )中。 5.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6.引导:你们小组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呢? 7.小组内讨论、设计探究的方法。 8.依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探究。

9.将本组的结论与同学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活动2:光能与化学能

1.介绍:太阳光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光能,储存在淀粉中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

2.思考:光能是怎样通过绿色植物转化成为化学能的呢? 3.出示图片或者视频。 4.认识并理解。

板书设计:

第九课 植物与能量

植物中的能量来自( ),并以另一种形式储存在( )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新课教学 ◆活动2:光能与化学能

1.分析:你能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吗?

2.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呢?哪些物质参加了这个变化的过程,是不是有新的物质的生成呢?是什么?

3.学生讨论、交流。 4.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够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的物质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

5.讨论:假如自然界中没有绿色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活动3:保护绿色植物 1.说说保护绿色植物的意义。

2.讨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 3.小组讨论:

绿色植物是怎样被破坏的,提出保护绿色植物的建议。

板书设计:

第九课 植物与能量

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够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的物质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

教学反思:应让学生大胆提出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

10.动物与能量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通过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懂得动物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食物获得的,动物在获得食物的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复杂的食物联系,能量按照食物链的顺序逐级单项地进行传递或转化。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2.能正确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做好结网游戏。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动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分析出当外界因素影响到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的生存时,会对食物网中其他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一些动物的图片,食物链(网)的图

片或视频,各种动物的头饰。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看教材P45图片。

提问:图中的各种动物正在进行着活动,这些活动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2.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消耗的能量,然后汇报。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1.出示动物的图片:青蛙、蝗虫、鹰、蛇。

2.判断:根据动物的食性,你能判断出图中的动物属于哪种类型吗?

3.交流:它们的食物分别是什么?动物从各自的食物中获得了什么?

4.找出它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依次填写在教材P46方框中。

草(或小麦)——蝗虫——青蛙——蛇——鹰

5.思考:动植物之间存在着有趣的食物的关系,你能够给这种关系取一个名字吗? 6.介绍:什么是食物链?

动植物之间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我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7.讨论:能量是怎样在食物链中进行传递或转化的? 草(或小麦)能吸收阳光的能量自己制造食物,其他动物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的营养物质。当太阳的光能通过小麦的光合作用进入之后,便按照草(或小麦)——蝗虫——青蛙——蛇——鹰的顺序,逐级单向传递或转化(转化成化学能)。 板书设计:

第十课 动物与能量

1.草、蝗虫、青蛙、蛇、鹰的食物关系。 草(或小麦)——蝗虫——青蛙——蛇——鹰 2.食物链。

动植物之间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我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食物链。

讲述: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食物链,这节课我们来做结网游戏,体会能量在各种生物之间的传递和转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2:结网游戏 1.介绍游戏的规则:

(1)每10个人组成一组,每人分别扮演一种生物; (2)每个人将自己选择的头饰带上。

(3)用绳子将所扮演的各种生物按照“吃”与被“吃”的关

系连接起来,形成食物链。

2.学生根据要求自由的组合小组,进行游戏。 3.体会在游戏中的感受。 4.思考:

(1)每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呢? (2)在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呢?

(3)当自然界里的某一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时,在整个的食物网中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汇报。

7.讨论:如果食物链中的某种生物由于外界的因素影响而造成数量减少或增多,食物链中其他的生物的生存会受到什么影响?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十课 动物与能量

结网游戏规则:

(1)每10个人组成一组,每人分别扮演一种生物; (2)每个人将自己选择的头饰带上。

(3)用绳子将所扮演的各种生物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连接起来,形成食物链。

教学反思:教师出示人和动物各种活动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人和动物在做什么。

21.蔚蓝色的宝库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将搜集到的资料设计成生动、易懂的方式进行展示。 2.能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海洋中蕴藏着的资源。

3.能将发现的海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保证较全面地搜集资料。 2.能感受到海洋资源的丰富与美丽。 三、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在阅读资料中意识到有些海洋资源正在遭到破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难点:对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海洋的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对于海洋,我们究竟了解多少?海洋里有哪些重要的资源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蓝色海洋的面纱,探索海洋的奥秘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认识美丽的海洋 1.了解:你看到过海吗?

2.你收集到了那些关于海洋的图片呢? 3.交流讨论;

4.汇报:

向同学描绘海洋的美丽与富饶,并将小组的合作与大家展示。 5.评价。

活动2:丰富的海洋资源 1.交流:在你找到的资料里,你发现海洋中蕴藏着哪些资源? 2.学生小结。 3.介绍:P107

我国的海洋石油储量为22亿吨,天然气的储量为480亿立方米;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我国的滨海砂矿20余种。 4.认识:

在海洋里生活中大量的海洋生物,其中海洋动物17万余种,海洋植物约有2.5万余种。 5.介绍:

我们小组找到的海洋资源有: (1)动物(2)植物 6.交流并记录:

我找到的海洋资源是: 我分类的结果是:(1)能量资源(2)矿物资源

板书设计:

第二十一课 蔚蓝色的宝库

(1)我国的海洋石油储量为22亿吨,天然气的储量为480亿立方米;

(2)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3)我国的滨海砂矿20余种。

(4)在海洋里生活中大量的海洋生物,其中海洋动物17万余种,海洋植物约有2.5万余种。

教学反思: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海洋相关的资料,并将资料转换成生动、易懂的形式进行展示。

22.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大胆地提出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设想。 2.能将自己提出的利用海洋资源的想法设计成具体实施方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设想的优点和缺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分别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过去和现在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和技术。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以多种形式设计保护海洋资源的宣传材料。

2.能举例说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利用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难点:学习和理解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新技术。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海洋资源利用的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讲述:海洋资源的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观察:P109。从这些图片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各种的方法和技术。 2.学生观察。 3.交流:

将你自己知道的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和同学进行交流。 4.介绍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料。 5.介绍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和方法。 6.阅读:P110提出自己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奇思妙想。 7.汇报:我想到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法。 8.评价:我们的这些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活动2:设计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案。

1.布置任务:根据对海洋资源的了解,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一个利用海洋资源的方案。

2.学生设计方案。3.交流汇报;4.评价。 ★拓展活动:保护海洋资源

设计一份保护海洋资源的宣传材料。

板书设计:

第二十二课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海上运输(2)水产养殖(3)旅游观光 2.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技术和方法: (1)潮汐发电 (2)温差发电机

教学反思:在上一课学习海洋资源娄类的基础下,请学生课前分组调查各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教师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能量为核心,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能量,认识多种形式 能量,探究能量的转化和控制。

第三单元宝贵的能源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能源为线索,通过分析能量的来

源体现“结构与系统”这一组统一概念,旨在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取有关能源的种类、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信息,并通过分类、填表、讨论等来整理信息。 四单元概述:

本单元体现课程标准中有关太阳系的内容,围绕太阳系的组成、常见星座、月球及月相变化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

论、建立科学模型、应用概念图等学习宇宙系统的构成及其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太阳系的兴趣,关注太阳系的开发,培养学生建模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思维和大胆想象的能力。

第五单元海洋资源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为本册的综合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帮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丰富,引导学生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

第五单元海洋资源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为本册的综合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帮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丰富,引导学生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

11.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电灯泡、摩托车入手,设计了两个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用来说明能量装置的作用,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能量转化的问题。其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难点是制作风动小鼓。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透过一些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出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2.能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小装置。

3.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对同学的设计、制作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帮助加以完善和改进。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从图中分析、描述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转化的途径,在转化过程中利用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

难点:制作风动小鼓。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电灯、电吹风、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电热水器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利用能量,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来实现能量的转化。电灯泡、摩托车都是一些常见的转化装置。你知道能量通过这些装置是怎样转化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能量的转化

1.出示电吹风,提问:打开开关,电吹风就会吹出热风,把湿头发吹干。你能够分析电吹风机工作时,输出和输入的是什么形式的能量?

2.学生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填写在书本P49。

3.引导学生汇报,提示电吹风的能量转化可不只有一种! 4.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能量转化的装置,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5.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能量转化装置,并填写在书本中的空白处。

电灯、电热水器、凤力发电机、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 6.讨论:我们在使用这些装置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7.观察:在教材P50的图中,你能够分析其中能量在各种物体中是怎样转化的吗?

8.将能量转化的过程记录在教材P50的表格中。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1.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装置。

电灯、电热水器、凤力发电机、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 2.P50图中能量转化过程:

流水能——电能——机械能——热能、光能、声能、风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能量转化过程。

讲述:这节课我们制作风动小装置,来体验能量的转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2:制作风动小装置

1.布置任务:让我们利用风能,设计并制作一个小装置,使它在风的吹动下发出声音。

2.小组讨论:准备的材料和制作的过程、方法。 3.小组的分工。

4.介绍并参照P51提供的制作方法。

5.学生在自己做的前提下,可以结合书本的提示来完成制作。 6.学生制作。

7.分析风动小鼓在工作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呢? 8.创新:你还能够设计出更好的吗? 9.小组并结合全班的进行评价。 ★拓展:改造风车模型

(1)找更多的风动装置、电动装置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它们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

(2)让学生找出改造风车的办法,使风能转化成电能,将大家的办法记录下来。

(3)通过讨论交流,选出最佳的方案。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 风能——机械能——声能

教学反思:教师讲解什么是能量转化装置,出示电灯泡等能量转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能量转化装置。

12.电铃响丁当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磁力、运用电磁铁设计了三个活动。其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难点是设计研究电磁铁的实验方案。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帮助学生认识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

2.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3.能分析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通过讨论发现本组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与其他组不同的原因。

三、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发现电能产生磁。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2.能大致说出电铃的基本工作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难点:设计研究电磁铁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制作电磁铁的材料,电铃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出示电铃,并使其发出声音),提问: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 2.学生猜想。

3.教师出示电铃的剖面图,学生观察。 4.教师介绍电磁铁。

讲述:电铃内部有个缠绕着漆包线的装置,这个装置就是电磁铁。

5.思考:电磁铁是怎样制成的,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制作电磁铁

1.介绍制作用的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钉或曲别针。

2.介绍制作的方法。

(1)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或曲别针,观察有什么现象?切断电源后又有什么现象? 提示:

(1)制作电磁铁线圈要始终朝一个方向缠绕,不能来回缠绕。 (2)线圈两端各预留出5厘米~10厘米的漆包线,作为连接电源的导线,线圈两端用胶布固定,避免松散。 3.学生制作电磁铁。 4.测试:

(1)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或曲别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切断电源后,又有什么现象?

5.思考: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电磁铁有什么性质? 6.汇报交流:实验中我们还有哪些发现? 7.小结:

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断电后,没有磁性。 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 ◆活动2: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1.猜测:你认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交流。

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准确。 4.根据设计,选择材料进行实验。 5.实验并记录。

6.汇报:哪一个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曲别针多,为什么呢?

7.小结。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 ◆活动3:电磁铁的用途

1.思考:电磁铁可以用在哪些地方为人们提供一些帮助呢? 2.学生交流。

3.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电铃响丁当

1.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断电后,没有磁性。 2.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

3.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 4.电磁铁可以用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人类的活动提供方便。 教学反思: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电磁铁是如何制作,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13.能量的控制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能量的控制,设计两个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其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常见的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难点是能量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指导学生选择研究问题、进行推测、开展实验等,认识常见的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实验操作,演绎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分析出各种生活中常见简单能量控制装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2.能独立提出研究有关能量控制的工作原理的问题。 3.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完整的试验或调查研究。 4.能推测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 5.能根据生活实际需要独立设计一个控制能量装置的方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设计方案。

2.能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调查的资料。 三、科学知识目标

认识能量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一些控制能量装置和技术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

的好处。

2.能举出2个以上人类模仿生物设计能量控制装置的实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常见的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难点:能量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能量控制装置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能量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需要利用某种装置或材料对使用能量的时间长短和大小进行控制,那究竟生活中有哪些能量控制装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寻找能量控制的装置

1.出示生活中有关能量控制的装置图片,问题:在下面的图中,有哪些能量控制的装置呢? 2.学生观察、讨论。

3.问题:在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能量控制的装置呢? 4.汇报。

5.任务:分析各种能量控制装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并将记

录的结果填写在书56页的表格中。 6.交流。

◆活动2:探究常见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1.提出研究问题:关于能量控制装置,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内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研究和实验,制定研究方案,寻找其中的答案。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能量的控制 生活中常见的能量控制装置 装置名称 作用 控制的能量 操作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新课教学

◆活动2:探究常见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1.演示实验:

(1)猜想:台灯开关和失火报警器的内部构造可能是什么样的呢?是怎样工作的呢?

(2)猜测并交流。 (3)演示实验。

(4)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做出说明。

(5)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装置用了实验中的原理呢? 2.观察并思考:

观察教材P58图,说说图中的装置是怎么来控制能量的呢? ◆活动3:设计自控装置

1.观察周围的物体,哪些需要安装自控装置,选择你认为最有用的一种。

2.提示:你可以从声控、光控、热控、时控等方面来进行设计。

3.小组合作设计:自控装置。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能量的控制 1.演示实验

2.自控装置设计方向: 声控、光控、热控、时控??

教学反思: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能量控制装置,并能够说出控制什么能量,起什么作用,教师帮助学生解释能量控制装置中台灯旋纽的作用,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能量转化装置。

14.常用能源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什么是能源和能源的作用,设计了3个活动,旨在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取有关能源和我国的能源问题,培养学生从整体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其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能源的种类,难点是煤的开采和利用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来源。 2.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 3.能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能大胆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2.能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3.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类使用能源物质的发展趋势。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3个以上的实例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能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能源的种类。

难点:煤的开采和利用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常用能源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分析能量的来源

1.学生看书P64的图,说说手表和火车运行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汇报和交流: (1)以太阳为分界点看上面的图片; (2)以太阳为分界点看下面的图片; (3)整体上来看图片; 生活中需要哪些能量呢?

通过看图你能说说生活中的能量主要从哪里来的吗? 3.学生交流。 4.认识:

自然界中能够产生、提供某种能量的物质或资源叫做能源。 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5.查阅资料寻找更多的能源的资料。 (1)海洋能源

(2)氢能源 (3)地热能源 (4)核能源 (5)生物能源

6.给自己认识的生活中常见的能源进行分类。 可再生的能源: 不可再生的能源:

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常见能源

1.手表和火车运行能量的来源。

2.能源:自然界中能够产生、提供某种能量的物质或资源叫做能源。 3.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 1.能源? 2.能源的分类? (二)新课教学

◆活动2: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一种能源,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分析这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2.阅读资料说说:使用煤这种能源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些方面的影响。

3.和同学一起畅想一下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拓展活动: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

1.提问:假如有一天没有了能源,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

(1)当太阳下山后,在漆黑阴冷的房间内有什么感受? (2)在野外迷失方向,饥寒交迫时有什么感受?

(3)从衣食住行与能源的关系,分析没有了生活用品,我们会怎样?

(4)从生物与能源的关系,分析没有了周围的生物,我们会怎样?

3.以“没有能源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为题,写一篇科学幻想短文。

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常用能源

1.分析煤、石油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以“没有能源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为题,写一篇科学幻想短文。

教学反思:教师出示课件,提问:分析手表和火车运行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组织学生交流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5.节约能源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能源问题,从分析问题和现象到为什么节约能源和怎样节约能源设计了四个活动。其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难点是设计节能方案,旨在培养学生针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节能措施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3.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

4.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作品。

5.能提出调查家庭用电量的相关具体问题。 6.能利用图表记录、表示自己家中用电情况。 7.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针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难点:设计节能方案。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能源浪费的资料或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

讲述:人们现在可以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但这些都是有限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为了解决遇到的能源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我国的能源问题

1.提出问题: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煤炭量占世界的66.8%,石油居世界第5位。但我国仍面临众多的能源问题,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学生交流、汇报。 3.认识我国的能源问题。 (1)我国的能源的储存量。 (2)我国人均能源的状况。 (3)我国能源分布的现状。

从以上的分析中,你认为我国的能源问题是什么? 4.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汇报,提出自己的想法。 5.组织交流: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些能源问题呢? 6.将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在教材P69。 7.个别小组介绍自己的方案。 ◆活动2:生活中的能源浪费

1.提问:生活中你见到过,那些浪费能源的事例? 2.学生汇报。

3.出示图片认识生活中人们不经意间的能源浪费现象: 图片一:电梯 图片二:堵车 图片三:生活用品

4.交流:我们还能在生活中找出哪些浪费能源的现象?把它

记录下来,并提出自己的节能措施。

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 节约能源

人们现在可以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但这些都是有限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我国的能源问题

(1)我国的能源的储存量 (2)我国人均能源的状况 (3)我国能源分布的现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说说我国的能源问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3:“节能作品”大赛 1.布置任务:“节能作品”大赛

(1)阅读第70页“海报”内容,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2)阅读第7l页“资料”内容,从工业、农业、交通、建筑、购物、家务、出行等方面,确定自己的参赛项目;

2.设计制作过程:先通过观察、阅读资料,收集整理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再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作品内容,并用某种形式(模型、图、文字)表示出来,最后通过设计、制作完成作品,根据作品制作一份介绍作品的说明书。3.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设计稿。 ★拓展活动: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

1.提问:你知道自己家中每周用多少度电?每天什么时候用电量最多,什么时间最少吗?

2.布置任务:

(1)坚持一周内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早晨、中午或晚上)查看家里的电表,记录电表的数值。 (2)记下家里每天使用电器的瓦数。 3.节约用电的方法。 (1)随手关灯 (2)使用声控灯 (3)使用节能炊具

(4)减少电暖气的开机时间 (5)使用节能灯

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 节约能源 1.“节能作品”大赛 (1)确定参赛项目

(2)查找资料,确定参赛内容 (3)设计、制作作品 2.节约用电的方法。 (1)随手关灯 (2)使用声控灯 (3)使用节能炊具

(4)减少电暖气的开机时间 (5)使用节能灯

教学反思: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

16.开发新能源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设计思想:

在认识了能源问题、节约能源的基础上,本课进一步围绕什么是新能源,怎样开发新能源设计了3个活动。其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难点是设计开发新能源的计划。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按照要求制作太阳炉。

2.能通过试验验证谁制作的太阳炉效果最好。 3.能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4.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书。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地提出自己开发新能源的设想。

2.能通过比较说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优点和不足。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新能源。 2.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生物质能源。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详细地写出自己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

难点:设计开发新能源的计划。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新能源的图片和资料、制作太阳炉的材料。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

讲述:目前,人类每年要燃烧40亿吨煤、25亿吨石油,并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按此计算,地球上的煤还可以维持200多年,石油就只有50多年的用量了。人类必须设法开发新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开发新能源。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能源比较

1.介绍:新能源是近几十年来人类采用新技术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从根本上解决遇到的能源问题。 2.认识新能源:

(1)学生学习书本P74的资料; (2)介绍并认识:

生物质能源:绿色植物的生产;生物质能的汽化、液化和固化。 潮汐能源:水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燃料冰,具有极强的燃烧力。 核能:清洁、高效、低耗的能源。 3.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新的能源呢?

4.记录:将你知道的新的能源的名称记录下来。

5.比较:从常规的能源和新的能源中选择几种,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缺点。

(1)能否再生 (2)开发的技术要求(3)对环境的影响 6.学生交流讨论,并将结果填写在P75的表格中。 7.讨论:新能源的饿开发和利用将给我们带来那些好处? 8.评价。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开发新能源

生物质能源:绿色植物的生产;生物质能的汽化、液化和固化。 潮汐能源:水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燃料冰,具有极强的燃烧力。 核能:清洁、高效、低耗的能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2:制作太阳炉

1.布置任务:做一个装置,感受新能源的好处吧! 2.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学具)。 3.介绍制作的方法: (1)在纸板上划线;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4)选用不同的材料将纸盒包起来。

4.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5.分析实验中获得的信息。 6.交流:

(1)在太阳炉的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2)使用太阳炉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这种装置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 7.阅读材料:科学在线。 ◆活动3:畅想新能源的开发

你认为未来可以使用和开发哪些新的能源呢?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开发新能源 太阳炉的制作方法: (1)在纸板上划线;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4)选用不同的材料将纸盒包起来。

教学反思:教师讲解开发新能源的原因,激发学习兴趣,并出示新能源如太阳能等。

17.太阳系的奥秘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计算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

3.能设法找到相关资料证实本组制作模型的正确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学习感受。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进行制作。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举例说明人类利用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太阳系的图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材料。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1543年,当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第一次提出“日心说”时,还,还没有多少人相信他。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由于传播哥白尼的学说,被教会判处死刑。在随后漫长艰苦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从而揭开了太阳系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庞大的太阳系 1.出示太阳系的图片。

2.学生观察:在这张图中,你可以看到哪些天体? 3.学生汇报; 4.介绍: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转的一群天体组成。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太阳就是一家之主。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吸引着其他的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

5.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九大行星的知识呢?(其中冥王星为矮行星) 6.学生自由交流。 7.出示表格:(P83)

这是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直径和到太阳距离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发现什么? 8.学生学习资料。 9.计算:

(1)根据行星的体积大小,对九大行星进行排序。 (2)如果可以到太阳去旅行,可以选择每小时飞行2000千米的飞机、每小时飞行40000千米的火箭、每秒钟传播30万千米的“光速飞船”作交通工具,分别需要多长的时间? (3)如果分别使用这三种交通工具,从火星或冥王星到太阳,又各需要多长的时间呢?

10.将计算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太阳系的奥秘

1.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 2.太阳系是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组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太阳系由哪些行星组成? (二)新课教学 活动2:建立太阳系模型

1.出示任务:你能够根据计算的结果和自己知道的有关太阳

系的知识,做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吗? 2.小组讨论:我们的模型应该怎样做? 3.小组分工。

4.考虑:我们是按照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来做,还是按照各大行星的大小来做呢?

5.选择材料:我们小组采用哪些材料来做呢? 6.制作提示:教材P84。 7.学生制作太阳系模型。 ★拓展:阅读科学在线 1.知识阅读:行星探测器。

2.提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大家可以到天文馆去看看,学习一下,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系的知识。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太阳系的奥秘 制作太阳系模型

材料: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 制作过程: 见教材P84。

教学反思:通过形象的说明及严密的数字,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太阳系的庞大。

18.地球绕着太阳转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2.能调查本地动植物受四季变化的影响情况,并进行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调查研究。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试验。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解释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概念。 2.能解释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3.能举实例说明四季对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的影响。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初步建立起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概念。 2.能用文字或图的形式把四季的显著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公转是引起一年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人们一直梦想能在太空中旅行,欣赏宇宙的奇观。其实,我们都是太空旅行者,我们的“宇宙飞船”就是地球。地球以大约每秒30千米的速度,携带我们围绕着太阳高速飞驰。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模拟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变化

1.提出问题:在大部分地方,我们将一年分为四个季节,你知道这和什么有关系吗? 2.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讨论和猜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各有什么特点? 4.分析整理资料: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些怎样的特点?

5.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地球的四季变化与什么有关? 6.小组合作完成:做一个模拟实验来证实自己的假设。 7.提供参考:P88

8.学生设计模拟实验,并要求及时的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交流。 9.汇报:

10.讨论:地球公转时,假如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还会有四季的变化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十八课 地球绕着太阳转 1.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旋转。 2.地球公转

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着太阳旋转。 3.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地球的自转?公转?地球的四季变化与什么有关? (二)新课教学

活动2:季节对动植物的影响 1.出示有关季节的图片。

2.问题:你是否观察过身边的动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各有哪些变化? 3.交流讨论:

分析几种动植物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4.小结:季节的变化对身边的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5.分析和交流资料。P89

(1)将自己了解到的当地典型动植物受季节影响的资料填写

在P89上。

(2)思考:你能够有什么办法来说明季节的变化? (3)记录:将自己的想法写或者画下来P89上。 6.把自己的作品与同学分享。

7.将自己知道的地球上的不同地方的季节变化的情况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第十八课 地球绕着太阳转 季节对动植物的影响:

(1)春季里白天逐渐变长,气温日渐升高。 (2)春雨绵绵,桃树发芽,桃花开放;

(3)夏季到来,天气炎热,桃树生长茂盛,逐渐结果成长; (4)秋季天气变凉,树叶逐渐变黄,桃子成熟;

(5)冬季白天变短,天气寒冷,树叶飘落,光秃秃的桃树枝傲立风中。

(6)一些动物皮毛(羽毛)在秋冬季增厚增多,在春夏季脱落渐薄。

教学反思: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注意让地轴始终朝着一个方向。

19.美丽的星空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星座的信息量。

2.能设法制作一个将观察到的某一星座情况保留下来的模型。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知道的了解星座方法的知识。 2.能坚持长期观察某一星座的变化。

3.能把自己的制作展示给大家,并能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是星座。

2.能说出两种以上四季典型的星座或恒星的名称。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体会到利用天文馆或一些仪器和设备能获得更多有关星空的信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星座方面的知识。

难点:用自己制作的星空观察器把星座复制到自家的屋顶上。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星座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介绍星座和在国际的命名。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寻找四季的典型星座

1.了解:你认识哪些星座?你知道哪些有关星座的有趣的故事呢?

2.交流:怎样才能对星座有更多的了解呢?

3.汇报:你是通过一些怎样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星座的呢? 4.提示可以采用的方法: (1)从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

(2)直接在夜晚观测星空,但要在大人的帮助下; (3)从星座卡片上来认识;

(4)将观测到的星座记录下来,制作自己的星座图。 5.选择观测的方法。 6.出示星座图片。

介绍:从星座卡片上,我们可以认识到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期星座在天空中位置和大致的形状。 7.学生借助于星座卡片认识四季的星座。 (1)在不同的季节,你能找到哪些星座? (2)不同的星座在不同的时间的位置相同吗?

(3)你能够从星座卡片上,获得那些信息呢? (10)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星座记录下来。 8.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典型的星座或恒星呢? 9.评价。

板书设计:

第十九课 美丽的星空 认识星座:

(1)大熊座(2)狮子座(3)仙后座(4)猎户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 (二)新课教学 科学在线

1.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2.交流:你在科学在线里,了解到了哪些有关星座的知识? 3.思考: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拓展活动:留住群星的美丽

1.材料:圆柱形的空纸筒、黑色板、胶水或橡皮筋、手电筒、剪刀 2.步骤:

(1)将一只空圆筒的底部剪去。

(2)用黑纸另做一个圆筒盖,用胶水或橡皮筋将它固定在圆筒上。

(3)到野外观察星空,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用针“记录”在黑纸盖上,用针来回旋转使洞扩大。

(4)回到房间,将一支手电筒放进纸筒中,朝向天花板,关掉室内电灯,打开手电,于是野外观察到的星座就呈现在天花板上了。

(5)多做几个盖子,“记录”更多的星星和星座。 3.交流。

与同学一起将各自的“记录”展现在天花板上,共同欣赏美丽的夜空。

板书设计:

第十九课 美丽的星空 留住群星的美丽 材料:

圆柱形的空纸筒、黑色板、胶水或橡皮筋、手电筒、剪刀 步骤:

教学反思:关于星座,学生早已不陌生,从学生感兴趣的自己的星座入手,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的知识。

20.地球的近邻——月球

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星期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关于月球的问题。

2.能通过查阅资料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并能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

3.能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4.能设法用模拟实验研究月相的变化。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月球的知识。 2.能坚持长期进行观察。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以及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大胆设想自己应如何到月球上探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月球的运动模式。 难点: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月球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1969年,美国的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首次登陆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从此,迈开了人类探索月球的第一步。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查阅月球的资料

1.提出问题: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天体。关于月球,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讨论。

3.记录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4.收集可以利用的资料。 5.学生查阅资料,并及时的记录; 6.汇报。 7.评价。

活动2:观察月球的运动模式 1.介绍:什么是月相?

月球的形状经常的发生改变,有时像一块圆饼,有时又像一把镰刀。我们看到的月球的不同的形状就是月相。 2.问题: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布置任务和要求:(1)可以在大人的陪同下选择晴朗的夜晚坚持长期的观察月球;

(2)采用和借助一定的工具来进行观察; (3)及时的做好记录。 4.学生对月球进行观察。

5.交流:月球在一个月里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6.阅读和理解:P99 7.汇报:月相的形成。

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 地球的近邻——月球 1.月相

月球的形状经常的发生改变,有时像一块圆饼,有时又像一把镰刀。我们看到的月球的不同的形状就是月相。 2.月球在一个月的运动规律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回答: 1.什么是月相?

2.月球在一个月的运动规律? (二)新课教学

★拓展活动1:模拟月相的变化

1.介绍可以采用的工具和材料。 白色塑料球、黑墨水。 2.介绍模拟实验的做法。 见教材P100。

3.学生室外合作完成实验。

4.讨论:如果在月球的公转的轨道外,还能看到月相的变化吗?

★拓展活动2:做一个小小的宇航员 1.出示任务:

假如自己是一位宇航员,要到月球上去考察,需要带什么样的物品?在月球上会看到什么现象?把自己的想象写成一篇小短文。

2.学生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 地球的近邻——月球 模拟月相变化 (1)材料:

白色塑料球、黑墨水。 (2)步骤:

教学反思:提前一个月观察月相的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r0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