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璐珈山校区大气现状评价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02 00: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武汉大学军山校区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目录
1 总论............................................................................................................................ 1
1.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项目的由来 ..................................................................... 1 1.2 编制环境质量现状报告书的目的 ................................................................. 1 1.3 编制依据 ......................................................................................................... 1 1.4 评价标准 ......................................................................................................... 1 1.5 评价范围 ......................................................................................................... 2 1.6 控制及保护目标 ............................................................................................. 3 2 评价区概况................................................................................................................ 4
2.1 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背景 ............................................................................. 4 2.2 影响因素分析 ................................................................................................. 5 3 环境现状调查............................................................................................................ 6
3.1 自然环境调查 ................................................................................................. 6 3.2 社会环境调查 ................................................................................................. 8 3.3 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 8 4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2
4.1 TSP含量的现状调查与监测 ........................................................................ 12
4.1.1 采样点的设置 ..................................................................................... 12 4.1.2采样时间与频率 .................................................................................. 14 4.1.3 监测方法与步骤 ................................................................................. 14
4.1.4 监测数据记录 ..................................................................................... 15 4.2 SO2和NO2含量的现状调查 ........................................................................ 16 5. 监测结果和评价..................................................................................................... 17
5.1 数据处理 ....................................................................................................... 17
5.1.1 TSP监测数据处理 .............................................................................. 17 5.1.2 SO2和NO2数据处理 .......................................................................... 19 5.2 大气质量状况评价 ....................................................................................... 20
5.2.1 TSP ....................................................................................................... 20 5.2.2 SO2和NO2 ........................................................................................... 20
6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21
6.1 污染源 ........................................................................................................... 21 6.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 21 7 建议.......................................................................................................................... 23
7.1 控制污染源 ................................................................................................... 23 7.2 绿化造林 ....................................................................................................... 23 7.3 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管理 ............................................................................... 24 8 附表.......................................................................................................................... 25 9 参考文献.................................................................................................................. 26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论
1.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项目的由来
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是武汉大学的主校区,也是武汉的一大景点,其中大气
的质量状况对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借这次课程设计的机会,对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进行大气环境现状评价,锻炼自己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编制环境质量现状报告书的目的
运用所学知识熟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过程和编制环境质量现状报告书,提
出对如何保持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合理措施。提高自己收集资料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了解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的大气质量现状,监测珞珈山校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并以此为依据对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的规划发展提出可行性的改善措施。
1.3 编制依据
以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4) 湖北省环境保护局鄂环字[1998]第5号文《湖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管理实施细则》,1998年12月;
1.4 评价标准
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三个功能区: 一类区,主要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1
二类区,主要适用于城镇规划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
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主要适用于特定工业区[1]。 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1]
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是文教区,属于二类功能区,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GB3095-96)的二级标准,见附表。
1.5 评价范围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主校区是珞珈山校区。
珞珈山校区由东湖路,珞狮北路和八一路所包围,东面濒临东湖,环抱珞珈山,
2
本次评价范围如图1所示。
图1 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示意图
1.6 控制及保护目标
本次大气质量现状评价是针对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大气的TSP,SO2和NO2,
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保护目标是位于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的居民等活动群体,以及人们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质量状况。
3
2 评价区概况
2.1 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背景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 ,武汉大学校园占地面积5 600亩(含附属医院占地面积438亩),建筑面积389万平方米(含附属医院建筑面积53676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校园濒临东湖,环抱珞珈,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一批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如:宋卿体育馆、老图书馆、半山庐、十八栋。近年来,武大学人又进一步精心治理校园,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等文科区标志性建筑群拔地而起,气势雄伟,新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珞珈校园更加多姿多彩。
学生住宿区桂园、枫园、樱园、梅园因其风景而命名,春夏秋冬,桂樱梅枫可以说是诗情画意。还有湖滨、星湖等住宿区都各有特色。
校内四季常青,花香流溢,以樱花最为有名,有樱花城堡、樱花大道、樱顶、珞珈广场等相关景点(每年春季3月中旬,樱花盛开的时候,武汉大学都会吸引数百万的游客前来赏花,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也常常引发一些讨论的热点),武汉大学校园内就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多种,其中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有11科17种,古树名木13株;此外,还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花卉、药用植物和岩生植物,如盘龙参、紫芝、海金沙、金鸡菌、挖耳草、江南毛莨等。丰富多彩的植物体系和数量众多的珍稀植物,使珞珈山被誉为全国树木园,曾有植物学家到校园考察后,惊叹武大就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事实上,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武汉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
4
2.2 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武汉市环保局提供的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月报,武汉市的大气环境评价
因子是TSP,SO2和NO2。学校食堂的烟囱所排放的气体是是校园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珞狮北路和八一路的来往车辆非常多,汽车排放的尾气对校园环境的污染不可忽略。本次监测只对校园内食堂所排放的气体对校区大气的影响作评价。
5
3 环境现状调查
3.1 自然环境调查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通称武汉三镇。
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冬干夏雨、雨热同季的典型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几年,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武汉市国土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963.6平方公里,郊区面积736.51平方公里,市辖县面积3740平方公里,为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武汉总属江汉平原,市区地势东高西低,大部分地区在海拨50米以下,海拔200米山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5%左右,地势中间低平,黄陂、新洲北部属中低丘陵地区,为大别山的绵延部分。河流水系由北部丘陵向南发展,注入长江。平原部分湖泊众多,地势低平,近代冲积层厚达30~50米,是很好的农耕地区。这种特殊的地理地貌条件,是形成武汉市气候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武汉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受季风环流的支配,冬夏季风交替明显,为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丰富、冬干夏雨、雨热同季的典型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1)风向与风速
大气污染浓度变化与风速变化成反比,风大时污染轻;风小时,污染重。经查阅武汉市2006年第一季度气象资料得出:武汉市在这个季节里的平均风速小,第一季的平均风速仅为1.5m·s-1。其中小风(<2m·s-1)日数有71天,占总日数的59.2%;静风(<1m·s-1)日数为37天,占总日数的30.8%。而风速小,大
6
气污染物的水平稀释、迁移扩散能力弱,引起局部范围内地面污染物浓度增加。可见,风速是影响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气污染浓度与风向也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上风向常常因污染物被带走而浓度降低,下风向是污染物的输送方向,浓度将增高。最多风向的下风向,高浓度污染机会多。但小风时,下风向近距离污染最严重。污染浓度与风向有关,又与风速大小、距离远近有关。
本季度1~3月东北风为主导风向,4月风向以西南风为主导。本季度风速不大,平均在1.5m·s-1左右,小风和静风的情况占了绝大多数时间。因此,武汉市的大气污染应以本地源为主。 (2)风场
地面风场:冬季,在不稳定冷锋影响下,武汉市全天盛行较强的偏北风。在稳定的天气系统下,白天为较大范围的偏北风流,傍晚时,风向明显换为较大范围的偏南风。因水域或地形影响,某小范围会形成局地环流。在两种不同的天气系统控制下,对大气污染影截然不同,前者能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后者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物的往复循环,即重复污染。
风的垂直变化:冬季,100米以下,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加大,100-400米之间风速随高度变化不大,但风速的日变化加大,400米以上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小。各高度风速以夜间大于白天为主。夏季,400米以下风速随高度增加迅速加大,400米以上风速变化小,但日变化大于下层,因白天湍流交换较强,加大风速,夜间停留减弱,容易形成逆温,使得风速减小,成为日大夜小的风速特点。
以上是武汉市的地面风场和垂直风场,在夏季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输送作用强,冬季风场对扩散输送不利,使冬季成为污染严重的季节。因此,应重点对冬季的大气污染问题进行研究。 (3)气温
武汉市冬季气温低,气层稳定,大气污染物浓度高;但进入夏季后,气温高,气层不稳定,大气污染物浓度低。一般来说,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一样,一日中,白天气温升高,夜间气温下降,形成白天大气湍流交换强,大气污染浓度低;夜间气流下沉,湍流减弱,大气污染浓度增高。气温的垂直分布,决定着大气的层结状态,当气温上高下低时,层结稳定;气温上低下高时,层结不稳定,
7
湍流扩散强。因此,气温的时空分布,影响着大气中污染物的堆积扩散程度。武汉市本季均气温约为4.9℃,1~3月上旬常出现逆温,4月明显表现出热岛效应。 武汉市近几年的年平均气温稳步攀升,最高和最低的气温差值为44℃,这也是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后果密不可分的。
3.2 社会环境调查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校园濒临东湖,环抱珞
珈,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一批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如:宋卿体育馆、老图书馆、半山庐、十八栋。近年来,武大学人又进一步精心治理校园,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等文科区标志性建筑群拔地而起,与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武汉大学以珞珈山为界分为了教学区和生活区。珞珈山北面为教学区,学生
住宿区桂园、枫园、樱园和梅园分散在各教学楼和运动场之间。南面是生活区,有明贤苑,诚贤苑,弘贤苑和毅贤苑四个生活区。校园居住人口大约有50000,包括普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教职工。
校园西临八一路和珞狮路的繁华街道,交通繁忙,车辆流量很大,汽车尾气
对校园环境影响不能忽略。校园的大门面对的是正在施工的立交桥,施工形成的灰尘和噪声对校园也有一定的影响。
3.3 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根据2009年3月6日武汉市环保局公布的《2008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显示,2008年,武汉市城区全年有294天空气质量为优良,占全年天数的80.3%,比上一年多出18天。这是该市自2000年实现空气质量日报以来,增长天数最多的一年。
据称,除了天气本身原因外,也与该市在2008年改造342台煤锅炉,更新600台公汽,让1283台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等有关。
2008年,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值为81(2007年为87),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为良。全年有294天空气质量为优良,占全年天数的80.3%,比上年
8
正在阅读:
武汉大学璐珈山校区大气现状评价 - 图文12-02
课堂讲稿 基础物理学 第六章 量子物理基础 第27讲03-19
节约里程法案例05-22
如果爱情注定要分手02-16
区人社局年度工作总结及2022年开展基金安全整治工作计划05-09
2021年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技巧探讨论文04-28
2013年1月物流英语06-28
共青团的主要社会职能12-02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停车场绿化施工组织设计12-0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武汉大学
- 校区
- 大气
- 现状
- 评价
- 图文
- 2015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试卷及答案
- 卢旺达国家概况
- 第9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 SUSE下忘记root密码情况下更改密码Linux应用
- 2018-2019学年广州市高三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重点总结
- 《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
- 自考时间
- 增删卜易评释(王应虎)
- 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 晶体管开关电路详解 - 图文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导学案
- WCDMA信令详解 - 图文
- 管理沟通教学大纲
- 精装修工程设置集中加工区的管理
- 大学物理上复习资料 - 图文
- 《黑天鹅》电影赏析 - 图文
- 移动舞蹈把杆特点及选购注意事项
- 江苏省2013年对口高考市场营销专业综合理论试卷
- 综合实践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