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2012(2012精华)

更新时间:2023-10-22 02: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油库安全事故

案例剖析

前言

油库是接卸、储存、供应石油及成品的基地。加油站是石化销售系统面向社会,直接为用户服务、零售成品油的场所。石油及成品油(以下简称油料)具有易燃爆、易挥发、易渗漏、易于积聚静荷的特性。油库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保证油库安全生产、经营。

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漏洞造成的。为了提高油库安全管理水平,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有些油库安全管理的还不够牢固,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事故隐患依然存在,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为了加强油库安全教育和管理编写了《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油库事故可分为火灾爆炸事故、跑(漏、冒)油事故、油品变质事故、设备损坏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等五类。本书共搜集到100多起在油库发生的典型案例。本案例剖析基本是按照事故经过、事故原因、事故教训的顺序开展,力求做到案例叙述简明扼要、符合事实;原因分析清晰透彻、客观具体;教训总结切中要害、发人深省。在编排安全事故案例时,一般都是按事故的类型进行,而本书则是按照事故发生场所或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通过对搜集到的多起安全事故整理、分析之后,我们认为这种编排针对性更强,安全教育效果更好。希望广大油库工作人员,进一步加深对油库事故发生特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中吸取事故血的教训,增强落实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油库安全管理水平。

本书公分四章、第一章由陆朝荣编写,第二章由张永国编写,第三章由黄永平、胡利明编写,第四章由刘新建编写,最后由陆朝荣、张永国统稿定稿。

第一章 收发、输转作业中的事故分析

收发油料是油库(加油站)最经常基本的业务工作,经常发生油库安全事故。据统计在油库(加油站)发生的事故中,发油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64%。在收油过程中,油库主要是通过铁路(码头)装卸油系统接卸铁路油罐车、油船运输的油料,加油站主要是通过自流方式接卸汽车运送的油料。在发油过程中,油库主要是通过铁路(码头)装卸油系统给铁路油罐车、油船发油,或通过零发油系统给汽车油罐车加油;加油站则是主要通过加油枪加注油料。在油库中,由于油料管理的需要,经常会进行油料输转作业(倒罐作业)。由于油料自身特点,在收发、输转油料过程中,易发生油料溢出、油蒸气逸散和静电积聚等问题;同时在收发、输转油料作业中,参加人员多、启用设备多,安全管理比较复杂。作业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轻则造成跑(冒、漏)油、混油或损坏设备,如果处理不及时,则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第一节 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

油罐作业要对输油状况进行监视,防止瘪罐、溢油。 ——《石油库管理制度》

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

——《加油站管理制度》

【案例1】输转作业中睡觉看电视,溢油引起着火爆炸 一、事故概况

2001年9月1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某油库发生了一起油罐连锁爆炸事故,储油总量为3200m3的8个油罐先后爆炸起火。

67

这是一个1万平方米的大型储油库。库内分东西两个储油区。东边是内有14个立式储油罐的储油区,其中南北依次排列的8个溶剂各为400m3的储罐,就是这8个油罐发生了爆炸事故。西边是另一储油区,储油为6620m3。离着火油库21m远、从东至西排列着5个溶剂各为1000m3的立式储油罐,北边还有溶剂60m3的卧式储油罐27个。东边墙外,有4个溶剂各为100m3的立式储油罐。南边6~7m远的铁路上,停放着2列载有1100m3的22节正准备卸油的油罐车;东北侧260m处是一个加油站,有溶剂均为10m3地下汽油、柴油储罐4个;300m处有一个50m3液化气储油罐1个;东南侧960m处加油站内,有溶剂25m3的汽、柴油罐4个;950m处是另一个油库,储存柴油总量为11000m3。

凌晨4时30分,该油库在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不再作业现场,或看电视或睡觉,造成油料外溢,大量挥发性气体沿地表一直扩散到160m外的车库内。司机贸然发动汽车,形成点火源,发生着火爆炸。8座400m3地面罐及1000m3库房被烧毁,死亡6人,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

二、事故原因

(1)油料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擅离职守,造成油罐大量溢油。

(2)外溢的油料蒸发形成的油气沿地表扩散到车库,汽车发动形成点火源,引起火灾,并引发建在室内的油罐相继着火爆炸。

三、事故教训

(1)该库管理涣散,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倒罐作业组织不严密,分工不明确,作业过程中无领导值班或检查。4名作业人员根本没有把油料倒罐作业安全放在心上,既没有仔细检查液面上升情况,又不坚守岗位,导致溢油事故的发生。

68

(2)根调查该库员工大部分未经培训,直接上岗,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和消防常识,对油料易燃易爆特性和跑油等事故可能产生的危害和知之甚少。在溢油发生后,作业人员不会报警,不会采取措施控制现场和保护自己。如果此时能够处理得当,罐壁阀门,避免点火源出现,着火爆炸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因此,必须落实所有新入库职工(包括学徒工、外单位调入职工、合同工、代培人员和大专院校实习学生等)必须经入库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生产岗位和学习这一规定。

(3)该库设计不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要求,工艺不合理,无配套消防设施。8个油罐建在库房内,形成封闭式空间,极易造成油气的大量积聚,形成安全隐患。就在事故发生前3个月,当地消防部门在列行的消防安全大检查中,对其下达了停业整顿通知书,并罚单位和法人罚金。但该公司置若罔闻,未做任何整改,依旧作业,致使发生着火爆炸后,没有任何办法控制火情,错过了火灾初期灭火的最佳时机。

【案例2】油罐车装油无人看管,冒油引发火灾 一、事故概况

某年4月24日下午4点,一辆十轮油罐车到某石油站油库提汽油。业务员开单制定管理人员灌油。管理员打开流量表阀门后让司机代为看管,本人擅离开了岗位。司机看流量表的指针离制定数尚差1000多公升,便到离灌油间20多米的公路上去吸烟聊天。汽油冒出油罐,百一个小女孩发现,立即呼喊。司机等人到现场关闭了阀门。大量汽油已流到车上和地上。司机进入驾驶室启动发动机,踩油门时排气管“放炮”冒火星,将溢油点燃。霎时,烟火冲天。烧毁十轮汽油罐车1辆、汽油4.5t、90m2灌油间1栋。扑救中20多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

69

二、事故原因

(1)管理员不坚守自己岗位,让司机代看流量表,擅离职守,导致了溢油事故的发生。

(2)着火的直接原因是司机发动汽车。对事故分析可以知道,要么油罐汽车排汽管没有防火帽,要么有防火帽,但不起作用。由于该油罐车排汽口防火帽不起作用,当发动汽车时排汽管“放炮”冒火星,将溢油的油品点燃酿成火灾。

三、事故教训

这是一起因失职造成的责任事故,教训十分深刻。

(1)应当狠抓人员安全观念。人员的安全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有任何的麻痹思想。加油站在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该事故就是由于管理员的安全观念淡薄,擅自脱岗造成的。

(2)应当严格按规定进行设施设备的维护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该事故中,正是因为对油罐车检查维护不够,设备达不到防火要求,油罐车排气口防火帽不起作用从而最终导致了火灾。

(3)应当加强人员素质。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油库的安全状况。在加油站发生跑、冒、洒油料时,特别是在大量溢油与地面有油的情况下,必须清理完现场后,加油车辆方能离去。该事故中如果人员的素质高一点,在发生溢油事故时不是马上发动油罐车,而是果断采取防止溢出的油料被点燃,或者将汽车推离现场,那么着火事故也就不会发生。由此可见,加强各类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人员事故处理能力,可以避免溢油引发的火灾事故。

【案例3】撬锁卸油无人监视,溢油引起爆炸

70

一、事故概况

1999年6月19日,山东省某县成品油经营点发生了一起重大爆炸火灾事故。 下午18时30分,承包经营者宋某某受到1车(10000L)90#汽油,在保管监督员不再和未对卸油罐进行计量的情况下,宋某某擅自将油罐卸油口铁锁撬开,进行卸油。卸油期间,也没有安排人员监视。卸油开始后,宋某某就陪着司机到经营室吃西瓜。18时50分左右,宋某某到院内油罐口查看,发现油从油罐中溢出,就连忙让司机张某某关闭了油罐车阀门,同时让雇佣的王某某赶紧回收溢油。王在回收溢油时,用铁桶、塑料盆等器具回收,造成器具碰撞产生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使汽油燃烧。19时10分消防队投入灭火和抢救烧伤人员的工作,半小时后,大火被扑灭,受伤人员被送往医院。

这次事故式王某某(女)当场烧死,宋某某与其爱人1周后死亡,孙女与王某某的外甥在1个月后的治疗中先后死亡。溢出油品1466L,直接经济损失16.35万元,教训即为深刻。

二、事故原因

(1)当事人宋某某违反公司规定,在保管监督员不在的情况下,自行撬开油罐卸油口铁锁进行卸油,致使油失去监督;

(2)违反卸油操作规程,卸油前未经计量确定罐内空容量; (3)卸油时没有监卸人员在场,以致造成油罐溢油;

(4)人员安全素质差,王某某未经过岗位培训,缺乏安全意识。溢油后采取措施不当,在回收溢油时使用塑料桶、铁桶易产生静电和碰撞产生火花的器具,严重违反了加油站管理制度;

(5)违反劳动纪律,随意容留幼儿童在经营点火灾危险区域内逗留、玩耍,以致造成无辜儿童被烧后死亡。

71

三、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的发生,虽然主要是宋某某安全意识淡薄,操作违章所致,但究其深层次原因,说明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管理工作粗放,对经营网点实行以包代管,安全监督措施不到位。同时,没有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加油站人员的培训工作严重滞后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加油站的安全工作,对此应常抓不不懈,同时,对加油站人员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使人员素质完全符合加油站的规定要求。

【案例4】顶班人员不坚守岗位,发生溢油,静电放电引发火灾、 一、事故概况

1998年3月27日,某加油站在业务人员不在位的情况下,随意借用不懂业务的警卫战士顶班作业,组织汽车油罐车卸油。作业人员作业前没有测量,对接收油罐空容量心中无数。工作时不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作业情况,而擅自离开,致使现场失控达30min,造成油料溢岀事故的发生。随后2名作业人员进入罐室查看溢油情况时,发生着火爆炸,造成2人中毒烧伤,1台运油车、6个25m3油罐和2台加油机被烧毁。

二、事故原因

(1)作业人员对接收油罐不测量,卸油时不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作业情况,造成油罐溢油。

(2)油料具有蒸发性,蒸发的油气充满灌室,油料员(穿着化纤衣服)进入罐室,人体静电放电,引燃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着火爆炸。

三、事故教训

(1)卸油作业管理混乱,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在业务人员不在位的情况

72

下,随意借用不懂业务的警卫战士顶班作业。油料业务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但该加油站领导对此规定根本不予以重视和落实。

(2)业务人员责任心差,麻痹大意。作业前没有测量,对接受油罐空容量心中无数。盲目蛮干。工作时不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作业情况,导致溢油事故。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按照规定穿着防静电服,致使人体静电放电。因此,“作业前要按规定穿着、使用劳动保护、安全防护用品”。

(3)油罐违规安装在地下室内。《汽车加油站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油罐应尽量集中安置,采用地下直埋,严密将油罐设置在建筑物内和地下室内。”

【案例5】卸油打牌,溢油引发码头江面火灾 一、事故概况

某年7月22日某油库码头附近江面发生火灾事故。

7月22日某油库码头用船上的泵从油船向油罐内卸汽油。经计算,油罐空容量可以容纳油船内的油品。但由于油舱与水舱之间的阀门未外安全关闭《据说是阀门阀杆坏了,误认为已关闭,实际没有关闭》,水舱里的水流入油舱。这样向油罐卸的是油和水,所以油舱里的油长时间卸不完。操作工人不坚守岗位,不按时检测油罐内液位,而去打扑克。这次打扑克时间特别长,过了6h后才去检查油罐,这是油罐已经破裂(油罐装满之后,仍向罐内输油),罐内压力升高,把罐顶与罐壁结合处胀开一条1m多长的裂口),油品从裂口处流出,顺排水沟流到珠江(排水沟在防火堤处未设水封或关闭装置),跑油几十吨。江面上的油逐渐增多,面积逐渐增大,油气到处扩散。在码头附近有一座货物码头,停靠9条民船。这些民船都是全家吃住在船上,在船上生火做饭。当油气扩散到民船时,明火点燃油气,整个江面一片火海。民船被火包围,无法逃脱,船上人员

73

大部分被烧伤烧死。由于着火面积大,陆上救火设备用不上,无法扑救,直到把油烧完为止。幸好排水沟出口处(油库围墙里边有一水封井,火焰没有窜到油库内。事故溢跑油料几十吨全部烧掉;烧毁民船9条;烧死船民34人,烧伤80人;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

二、事故原因

(1)操作工人不坚守岗位,不按时检测油罐内液位,造成胀裂油罐溢油事故。

(2)油舱与水舱之间的阀门未完全关闭,造成水舱里的水流入油舱。这样向油罐卸的是油和水,所以油舱里的油长时间写不完。

(3)排水沟在防火堤处未设水封或关闭装置,油料顺排水沟流到珠江并扩散,油气遇明火造成更大的着火事故。

三、事故教训

(1)操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如果操作人员坚守岗位,按规定监测罐内液位,就会及时发现问题,可以避免这次事故的发生。

(2)油罐区排水沟在防火堤处必须设置关闭装置,平时关闭,下雨时把关闭装置打开,将雨水排出后关闭。这样即使发生油罐破裂、跑油事故,油料也流不到防火堤外。该油库就是因为在防火堤处未设关闭装置,致使油品流到库外水面,遇明火引发重大火灾事故。

【案例6】装油睡觉,油罐车冒罐跑油 一、事故概况

1985年9月1日23点时,某石化总厂储存车间装油二班装了8辆油罐车的柴油后,班长认为没有车子了,就和装油工到厂大门外吸烟、吃饭,又去洗澡。

74

2人次日3点左右回到值班室,发现有4喷气燃料油槽车已进装油台待装。班长让装油员自己装车,并帮助把准备工作做完后,就到值班室睡觉去了。3点50分装了2辆喷气燃料油罐车后,装油员估计30min后可以装满,就到台上值班室休息。因白天没睡好觉,又刚洗过澡,又乏又困,不一会儿就睡觉了。5点20分司泵工觉得装4辆油槽车时间有些长,就给装油台打电话,才把装油员从睡梦中唤醒。但为时已晚,造成冒罐跑损喷气燃料147t。

二、事故原因

(1)装油员没有严守岗位,而是认为装油正常后也到值班室休息了,造成装油现场无人值守,导致跑油事故。

(2)班长让装油员装车,帮助把准备工作做完后,就到值班室睡觉去了,没有及时检查。

三、事故教训

发油现场必须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冒油事故。这一点各级部门早已有文明规定,并不是不知道,而是而能落到实处。等到发生了事故,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这说明了该单位管理的混乱,安全教育没有达到效果,安全检查力度不够。这起事故的教训是: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对油库职工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要针对职工的各种侥幸心理,查找规章制度条文,收集事故案例,对其进行有理有据的说服教育,用血淋淋的事实警示职工,一定要按操作规程作业,完全杜绝侥幸心理,提高安全意识,不要使安全生产教育流于形式。

(2)加大安全监督和检查力度。安全监督和检查是促进职工落实规章制度、按操作规程作业的强有力的措施。安全员定期检查,巡视作业现场,切实地进行好各项安全监督和检查,使职工的安全意识不松懈。

75

(3)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这次发油作业从晚上开始,持续到第二天5点左右结束。这段时间是作业人员最易疲劳的时间,特别是要连续工作。因此,在工作安排时,应考虑作业人员的生理规律,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进行科学安排。

【案例7】卸油过程无人监护造成溢油 一、事故概况

1998年11月17日上午,河北某加油站在接卸-10#柴油时,发现溢油事故。事故后经测算,共损失柴油120L。事故当天,该站站长兼计量员陈某某由于当时忙于在经营室会客,便根据上个营业日报表估算岀罐内存油量和可卸容量,卸油过程中,无人监视油罐液面上升情况,结果造成溢油事故。

二、事故原因

(1)卸油前未对卸油油罐进行计量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2)卸油过程中,现场无监卸人员,致使油品溢出而没有及时发现。 三、事故教训

(1)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计量人员的基本任务是按照计量操作规程,每次收油作业前后和每日停止营业后,都必须进行计量。做出完善记录,及时提供油罐存有变化情况。本事故中计量员心存侥幸,卸油前不对油罐进行计量,仅根据上个营业日报表估算岀罐内存油量和可卸容量,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2)应当狠抓人员安全观念,人员的安全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有任何的麻痹思想,该事故中就是由于现场没有专人监护,不遵守安全规定,安全观念淡薄造成了溢油事故。

【案例8】司泵员离岗外出,造成罐顶胀裂跑油

76

一、事故概况

某年10月10日至16日,某石油公司油库在没有计量的情况下,半地下覆土式油罐几次进出油料。16日8点,向该罐输入油料时,司泵员擅离职守,去火车站办私事。9点许,罐区警卫听到油罐有响声,30min后又看到油罐顶板被折起。该警卫人员午睡后,才将此情况告诉了业务组副组长,但未引起这位副组长的重视,也没有去检查。事隔3天,警卫发现罐区南边防火沟内有油,油味很浓,立即报告了油库主任。经检查油罐内柴油溢出防火堤墙外,墙内油高1.44m;金属油罐顶鼓起20cm;焊缝多处崩裂,量油孔报废;罐体移位4cm;4组静电接地装置损害。

二、事故原因

1、油库在没有计量的情况下,对半地下覆土式油罐几次进行收发油作业; 2、在向该罐输入油料时,司泵员擅离职守,去火车站办私事,现场没有作业人员监护卸油情况,造成油罐超装、罐顶胀裂跑油事故的发生。

三、事故教训

这是一起涉及多人多环节的责任事故。

一是计量工作业前没有对油罐进行计量,这与《石油库管理制度》相悖,制度第五六条规定计量人员的基本任务的第二点是:对储油罐进行计量,动转罐作业前后及时计量,非动转罐每3天计量1次。每次计量都要做出完整记录,及时准确地提供容器存油变化情况。

二是司泵员擅离岗位,去火车站办私事。从事故中可以看出,卸油现场没有专人监护,以致事故发生而无人知晓,可见,油库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非常差,安全制度不落实。

三是油库管理制度混乱是这起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该事故中,警卫人员

77

两次发现情况,未及时汇报;那位业务副组长,警卫人员向他汇报后仍然不闻不问;事故发生了3天后警卫人员向油库主任汇报,才把问题暴露出来。在这3天中,除警卫人员外,上到油库主任,下到一般工人都没有人看一眼油罐情况,可见油库管理混乱到了什么程度。

【案例9】卸油前不测量,溢油流入下水道 一、事故概况

1989年4月1日凌晨,位于上海市延安西路的某加油站,在卸油过程中溢出汽油1950L,流入马路一带下水道内,严重威胁附近居民、工厂和某国住华领事馆的安全。为了防止事故的扩大、市、区有关领导赴现场组织抢险,先后出动了指挥车8辆,消防车3辆,封锁了附近调通,停止加油站营业。经200多名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奋力抢险,先后打开72只下水道井盖,打捞岀汽油1190L。由于指挥得当,措施有力,有效地控制了事态的发展,使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

二、事故原因

该事故的原因分析为两方面,首先,在收油前,卸油罐未进行实际存油量和容容量的计量检测确认,对还能容纳多少油料不清楚;其次,在卸油过程中,监卸人员擅离岗位,司机远离现场,使整个卸油过程中无人员进行监控。

三、事故教训

人员思想麻痹,有令不行,加油站管理规定不落实。油库加油站管理规范中明文规定;卸油前必须计量检测确认卸油罐的孔容量,防止跑冒油事故的发生。而该事故中加油站事前根本没有进行实际存油量和空容量的计量,明显违反了上述规定。加油站管理的关键不在于制度的建立而在于制度的落实,因此必须加强计量工作,坚持来油监卸制度。如果这起事故发生后遇到火源不但加

78

油站保不住,而且附近地区也将是一片火海,后果将不堪设想。

【案例10】油罐超装无人管,发生跑油事故 一、事故概况

1985年1月3日时,某石油公司油库储油区17#油罐因超装油品发生跑油事故。

该油库为某石油公司直属中转油库,总容量100000m3,覆土式储油罐。发生事故的油罐为17#计量罐,容量为2000m3,是1984年建的,同年12月22日开始装油。

1985年1月1日下午,进来一艘大庆412#油船,装载70#汽油5002.6t。17时35分开始向15#油罐(10000m3)卸油,卸入一部分后停止卸油。1月2日22时20开始向17#油罐卸油,次日5时15分停卸,连续卸油6小时55分钟。6时30分值班员发现跑油,油品随排水管流出罐外约1000m,在油罐的环形通道上能听到油流声。经检查呼吸阀顶盖压杆断裂,油量孔开启,呼吸阀接合管升高约13cm,罐内油高11.019m(罐壁高11.19m),罐顶进料孔盖被顶坏变形。

经现场检测,罐顶与罐壁刨边角钢变形、拉裂8处,最大拉裂长度0.8m,裂口宽0.1m(油品从其中3处泄漏),罐顶板与上圈板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变形。罐顶栏杆也有几处被拉坏变形。罐顶板整个被抬高0.13m,罐底板周围上翘2~1cm,接地扁铁被拉起10~13cm,油罐进出油管法兰被拉坏漏油,呼吸阀顶盖压杆被顶断,进料孔顶盖被顶坏,这些损失可进行修复。

这起事故共跑70#汽油199.09t,回收85t,损失114.09t。由于油品流到库外农田,污染农田51.74亩,其中污染严重的31.38亩,污染轻微的20.36亩。另外,还污染水塘和两条水渠约3亩。

二、事故原因

79

这是一起因油罐超装油料引发的责任事故。

(1)17#油罐原存油380t,油船向罐内连续卸油进7h,3名值班人员既没有计算油罐是否能容纳卸入的油品,又没有按规定进行计量和巡回检查,甚至有的值班人员还去睡觉。造成油罐大量超装,油罐破坏,油品大量流出。

(2)从现场检查和油罐破坏情况分析,油罐装满之后,油品继续进罐,油位不断上升。当油品装到罐顶部位时,球体罐顶产生向上的举力。罐壁生产向外张力,油罐在这种内压力的作用下,趋向球形,罐底板边缘翘起,罐顶板升高。由于罐顶板升高,罐顶呼吸阀顶住井盖板,将呼吸阀顶盖压杆压坏;由于罐底便边缘上翘,将与罐底板相连的接地扁铁拉起,进出油罐随之抬高,法兰连接受到破坏,造成漏油。这个上举力和罐壁的向外张力企图将罐顶与罐壁连接处拉开,造成罐顶与罐壁结合处被撕裂8处,同时罐顶栏杆也受到破坏。当油品泄露之后,油位下降,罐顶上举力和罐壁向外的张力减小,油罐部分复原,罐顶下降。这种分析与接地扁铁拉起的高度及呼吸阀连接短管穿过罐室顶部混凝土处的位移痕迹是相符的。

三、事故教训

(1)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是保证安全的关键。由于该库不执行规章和操作规程,事前不计量,卸油作业中不检查,造成油罐超装跑油。如果严格执行规定,就不会造成这起跑油事故。环形道路地面排水管上阀门,按规定平时应常关,以防止跑油时从排水管流出,但该库排水管上阀门长期不关,造成油品从排水管流到库外。如果排水管上阀门关闭,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2)油罐设计必须将罐顶与罐壁结合处的强度设计低于罐壁和罐底任何部位的强度,以保证罐内压力增大时,首先从此处撕开,确保油罐内油品不会大量流出。该库油罐的设计是正确的,在罐内压力增大时,罐顶与罐壁结合部位

80

首先撕毁,从而保存了罐内大部分油品,减少了油品的损失,也减少了因增大跑油数量而产生的此生灾害。

小结:

一般人都知道,在任何单位,擅离岗位是严重的失职行为,油库(加油站)也是一样。擅离岗位不仅影响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容易引发重大事故。但是,在油库(加油站)收发(倒装)油料中,这样的事情却时有发生,一个原因是管理薄弱、人员素质差,另一个严重原因是在收发油料或倒装油料(特别是大批量油料)过程中,作业环境差、工作单调、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很多看罐人员大都先是根据油料数量、流速、油罐容量和经验,估计装满油罐的时间,到时间差不多时才上去检查,真正一直守在岗位盯着的并不多。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省能心理,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工作量去完成任务。因此,为杜绝在收发及倒装油料中擅离岗位问题的发生,除加强管理教育外,基层干部(班组长)要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同时,有条件的油库对油罐可加装液位报警器装置,减少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作业的安全度。

第二节 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分析

严禁喷溅式进油。??甲、乙类油品进入油罐或油罐车时初速度不得大于1m/s。??不得使用绝缘材料制作的容器灌装汽油、煤油等。必须根据规定做好静电接地。作业人员不得穿着易产生静电工作服??。

——《石油库管理制度》

【案例11】收油流速过快、静电放电油罐爆炸 一、事故概况

1987年10月29日时许,浙江省某油库煤油罐进油时发生爆炸起火事故。 (1)油库概况

81

油库的油罐区由露天罐区和山洞罐区两部分组成。其中露天罐区有8座立式钢油罐,分别设置在2个防火堤内。露天罐区的8座立式钢油罐,原来都是土油罐和卧式油罐,后改为无力矩油罐,1974年又改为拱顶油罐,1982年将1#、8#油罐改为内浮顶油罐,总容量6500m3。1982年以后将3#油罐底板和下圈板更新。1#、~4#罐在一个防火堤内,1#罐为500m3内浮顶油罐,储存汽油17.655t;2#罐为500m3立式拱顶油罐,储存10#车用机油248.056t;3#罐为1000m3立式拱顶油罐,储存灯用煤油;4#罐为500m3立式拱顶油罐,储存15#车用机油149.986t。

该库设1座3000t级的装卸油码头,油泵房设6台离心泵没有铁路,全靠水路来油。设灌桶间2个,专发桶装汽油、柴油、煤油和机油,汽车油罐车在另一处发放。另外,还有2栋500m3桶装油库房,储存润滑油和润滑脂,并设有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管理区,其油罐区如图1-1所示。

(2)爆炸起火经过

1987年10月27日接到预报,28日18点来一艘1000t油轮,全是煤油。油

82

库主任安排先进3#,余下的进5#罐。28日下午对3#、5#油罐进行检查。28日0点30,装载煤油的大庆765油轮到港。油库主任和司泵员对3#、5#油罐做了最后检查,打开3#油罐进油管阀门后,走向5#油罐。油轮于1点开泵卸油。油轮配备CYZ-65油泵,特性为:流量153~200m3/h,扬程66~63m液柱,转速1470r/min。油轮作业时实测泵出口压力为0.45MPa,油流速约为3.15~3.78m/s。开泵卸油时,两名操作工一道进入油罐区检查煤油管线和附件的作业情况。1点04分油库主任和司泵员在5#油罐处听到3#罐内有“噼噼啪啪”的响声,主任叫司泵员去泵房打电话通知码头停泵,主任向3#油罐走去。当司泵工走出消防堤,主任走进3#油罐时,听到“轰”地一声,3#油罐爆炸。100t煤油全部流出,整个防火堤内一片火海。煤油顺水沟流出防火堤(排水沟在防火堤处有一石板闸,当时未插好),火焰也窜出防火堤。燃着的油从防火堤的排水沟流出,进入油库排水网,油品先流到泵房四边的阀门池内,与引燃了泵房的门窗,泵房内也一起了火。油品又流到高架罐、灌桶间、堆桶场、桶装油品库、沥青堆场,将高架罐、油桶、沥青灌桶间、桶装库引燃。3#油罐爆炸10min后,2#油罐(储存248t汽机油)又发生爆炸,248t汽机油全部流出,火势增大,火场面积达7000m2。

(3)破坏情况与损失

3#油罐倒向南偏东方向,油罐全部变形,壁板与底板焊缝几乎全部从焊缝里边撕开,有一部分壁板与底板连接(约2m左右连着)。油罐向上抛起,倒向4#车用机油罐,其余油罐也被烧着。2#油罐的壁板与底板焊缝处撕开,DN100进出油管拉断,油罐腾空而起,呈抛物线跨过电话线向西边岀59.7m,落在一片空地上,少了约10min熄灭。1号内浮顶油罐上部4个通气孔被引燃,后被扑灭,因集中用冷水冷却而未爆炸,但东半部关闭多处变形,内浮盘密封圈被烧毁。储存汽机油149.99t的4#油罐,在2#油罐爆炸后,加强了冷却未发生爆炸,但

83

严重变形,不能使用。与此区有隔堤的两外4个油罐未受影响。

经过3h奋战,火才完全熄灭。这次火灾烧死1人,重伤1人,轻伤7人;烧毁1000m3拱顶油罐一座,500m3内浮顶油罐2座和4座50m3卧式高架罐部分烧坏需要修理;罐区内外部分管道及其配件烧坏;烧毁油泵2台,部分电气设备和160只油桶;烧掉各种油品652.66t,直接经济损失68.36万元。

二、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进行了现场勘察,访问、座谈、化验分析、检阅原始资料及技术文献等工作,并请有关专家进行了检查测试。因为爆炸起火发生在半夜,油库内没有其他作业,无明火存在,当时也没有打雷闪电,2名操作现场人员正忙于检查和操作,不可能吸烟划火,其他点火源也被排除,最后认定是静电引发的爆炸起火事故。

(1)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煤油系高绝缘液体介质,具有良好的起电性能。研究表明,绝缘性液体产生的流动静电大体上与其在管道内的流速平方成正比,因此管线中油品的流速对起电影响很大。对于煤油而言,当其管径为150mm时,其安全流速仅为2.1m/s。此油库发生事故前,管线内油品流速已高达3.1~3.8m/s,大大超过了安全流速,因此产生大量静电电荷是肯定无疑的。

此外,由于输油管线中有30长的管线充满水,3#罐底也有8.4cm高的水垫层,这也大大加剧了静电的产生。实践表明,当油品中混入水分在1%~5%时,其产生静电量最多,静电危险性也越大。在工程上由于水混入油品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已不在少数。

(2)油罐内部带有突出的接地导体

通常,油品带电后,在油品内部及其周围都存在电场。当油品中静电场聚

84

集至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发生放电。一般在油品内部放电不会有着火危险,但是在大气中发生放电则可能造成危害。如在罐内、油表面和其他接地体等发生放电,能引起着火或爆炸。经现场勘察,油罐内部带有下列突出的接地导体:

①在靠近量油孔离罐壁10cm有一根直径为?14×3的下垂钢管; ②在泡沫发生器上带有两根下垂的钢丝绳(每根长约2m);

③油罐于1984年更换过底板和第一层圈板,施工时在罐壁1.9~2.2m(在第二圈钢板内壁下部)高度处,遗留了很多高度10mm左右的焊瘤,宽约100mm,长达几十到100多毫米不等的条状金属突出物。进油时罐内油高2.131m,在油面与焊瘤之间存在一个适宜的放电间隙。

上述三种接地导体,不仅会增大罐内静电场的变化,而且会成为一种电极,常常导致电晕放电、刷形放电或者火花放电发生。当导体上发生火花放电时,其能量一次释放,而且火花集中,危险性很大,常常引起火灾和爆炸。此外,由于流速过大,在油流冲击下,漂浮到油面上的沉积物或其他漂浮会收集油中的电荷带至油面,增加其电荷密度(包括汽泡破裂增加新的电荷)沉积物、漂浮物成为电荷收集体后,以一定电位的静电向罐壁放电,或者罐内形成高空间场强放电,进而酿成火灾爆炸事故。

(3)爆炸性混合气体

事故后对煤油进行了化验,其闪点64~66℃,当时油温为20℃,应该说油温低于闪点。由于进油管口是斜口,斜面向下,油流对罐底产生强烈冲击,使罐内油品翻腾起伏,犹如沸腾,大量油品以微滴状态悬在油面上气体空间,形成了爆炸性气体。这样,在正常温度和静止状态下也容易产生油蒸气。当流速形成爆炸混合气。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此油库3#油罐在发生火灾之前已基本上具备了产

85

生静电引燃和着火爆炸的三种因素。当然发生爆炸事故有可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不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迟早都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三、事故教训

尽管这次火灾爆炸事故原因比较复杂,有些还是很难预料的,然而,从这一事故中却也反映出该油库在设计、施工、使用、管理诸多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尚待改进的地方。

(1)设计方面

①防火堤必须严格按规定的要求:

罐区排水管穿越防火堤处,要设置在堤外操作的堤口密闭装置,在管上排水孔一定要常关,只需在防水时才打开。管线穿越防火堤处,必须用阻燃材料严密填实。有些油库用混凝土渣做防火堤,墙上已裂开了缝,管线过墙处也未封实,这些都应引起注意。另外,库区排水沟也应设置分隔装置,紧急情况下能切断排水沟之间的联系,防止火焰顺排水沟到处流窜。

②油罐要采用弱顶结构并采用分组布置

在这次事故中,500m3的2#油罐和1000m3的3#油罐爆炸时从壁板与底板的连接处撕裂,说明该处强度较低。油罐设计要求顶板与壁板采用弱焊,但有的采用了加强焊,而对底板与壁板的连接强度注意不够,今后设计油罐,一定要按技术规范设计油罐,油罐施工单位安装时应保证焊接质量和技术要求。

油库设计规范要求,在同一组油罐内宜布置火灾危险性相同或相近的油罐。将火灾危险性显著不同的油罐布置在同一防火堤内,使得各油罐都得按最危险的油品罐进行消防安全考虑,增加了消防投资,一旦发生火灾、势必祸及其他油罐。这次该油库的煤油罐着火爆炸造成同一防火堤内的两个机油罐,一个被烧坏,一个爆炸飞出60m之远。

86

③油罐进油管宜设计成水平分流式

3#罐进油罐口坡向壁底,油流喷射到罐底再反射上来,致使罐内的油品上下翻腾剧烈,油面上升波动起伏大,加剧了静电荷的产生(目前大多数油罐采用此种形式),同样会造成油面上升不平稳,并且在低油位时,油流向上喷射,加速油品蒸发和雾化,还会因液滴分离而产生大量的静电荷。进油管应做成水平分流式,使油流进入罐后作圆周和径向运动,这样能显著减少罐内油品的上下翻滚,也可避免把罐底的水和沉渣冲起来,液面较平稳地上升。

④接地设计

油罐和油管的防静电、接地设计与接地极制作,必须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接地结构要便于在使用中测试其接地电阻,以保证良好的接地。除管沟、地面铺设的输油管线按规范要求进行接地外,埋地管线也同样要接地。因为埋地管线都有防腐绝缘层,如果不接地,油品中的静电不能很好地导入大地。

(2)施工方面

①油库施工应由有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按正确的设计图纸进行。 把拱顶罐改成内浮顶罐,把原来装汽油的拱顶罐改成润滑油罐,都应及时把罐顶上的呼吸阀摘掉。油罐翻修时还一定要保持弱顶结构或改造成弱顶结构。

②把好工程质量验收关

该油库3#罐换底板和第一圈圈板时,在第一圈钢板下部,留下很多的突出物是酿成这次重大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验收时,只验收了焊缝,忽视了对罐壁面及其他部位的检查,致使油罐留下隐患。整个油罐,特别是油罐内壁,必须光滑平整,不能有其他物件,否则都会对安全造成危害。例如,现场检查时发现,悬在罐中的吹气管,挂在泡沫器上的钢丝绳等均不符合验收规定和安全规范,油罐内一定不要随意增添设施,不能用的物件应用及时清除,要按照

87

规定,把好工程验收关。

(3)使用、管理方面

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许多装卸车船不是先接静电接地线,而是线接输油管,装油鹤管不插到罐底部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美国石油学会API规定,过滤器下游至少要有30s的静电消散时间,即油品从过滤器出口到装油管线出口至少要经历静电消散时间,即油品从过滤器出口到装油管出口至少要经历30s的时间,现在我们大都采用流量计发油,在流量计之前都装有过滤器,油品通过过滤器后的静电压是相当高的(可高达10000V以上),但目前国内对这种静电消散时间没有明确要求,从设计到操作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国内外都提出输油初始速度要控制在1m/s以下,对于油槽车、油罐车、油船等移动式储罐,要保持这个初速知道油面淹没了主油鹤管端面。给固定式油罐注油,当液位在进油口之下时应控制初速知道液面超过进油口端面。

②尽量不设水垫层。《石油库管理制度》规定,除储存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品罐的底板有严重变形而影响计量准确性外,一般都不要垫水。现在靠近江、河、湖、海的油库,以油船进油时,卸到最后都要用水顶油进罐,自然也会有一些水分进入罐中。这些油库应设置污水罐、水排放设施和水分离设施,以保证罐内都没有游离水。

【案例12】回流油流速高、喷溅,积聚静电,铁管插入爆炸 一、事故概况

2001年10月5日4时许,山东某工厂一油罐发生火灾,油罐顶被炸飞,烧毁周围建筑物窗户等物品。

根据调查,该厂使用柴油升温预热反应塔,反应塔预热升温是采用雾状柴油与压缩空气混合在反应塔内燃烧的方式进行。为保证柴油雾化效果,使用油

88

泵为柴油加压,并设回流管回流未经雾化的柴油。进油管与油罐下部的铁管相连,柴油经长约20m、内衬铁丝的塑料管进入油泵,经油泵加压后回流油罐内。

2001年10月4日15日左右,从油罐车用泵向油罐卸了5.6tO#柴油,16时开始点火升温。一操作工次日零时接班,负责反应塔升温工作,为使柴油稳定燃烧须随时观测油罐内柴油液位。该操作工开始时用一根木棍测试液位,后来液面逐渐下降,木棍无法测试液位,改用铁棍管,铁管出入油罐支管约40cm时,突然发生爆炸。

二、事故原因

通过现场勘察和调查访问,调查人员排除了雷击、纵火、飞火、吸烟、自燃、电气线路产生火花等因素,火灾原因可以认定为静电放电火花所致。理由如下:

(1)有静电产生和积累条件

油罐直接装置在泥土地面上,外面刷有一层防锈漆,无静电装置。据测算,柴油回流速度为1.03m/s,表面上看产生静电的可能性较小,但柴油已在塑料管内流动12h,特别是回流油管口开始是在柴油液面以下,随柴油液面的逐渐下降,回流油管口逐渐高出了液面,产生了喷溅。油品的回流速度已超过1m/s可能相差很大,罐内柴油有静电产生和积累的条件。

另据调查,该操作工上身穿一件羊毛衫,下穿化纤物裤子,脚穿聚氨酯底牛皮鞋,加之当天天气干燥,该操作工存在积聚人体静电的条件。开始用木混测试柴油夜面未发生事故,而改用铁管后未等深入到柴油液面就发生爆炸事故,铁管是从支管处往里插,同时也是柴油回流入口处,是静电荷积累较多的区域,这说明了静电放电火花是引起这次爆炸事故的着火源。

(2)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

89

GB252——1994规定0#柴油的闪点不低于55℃,在当时的气温较低(15℃),加上回流油经过泵压缩及燃烧加热产生的温升约为5℃,达不到0#柴油闪点。但对经过开口燃烧约32min后的油品取样(此时已无法判断燃烧前该油品的各项指标)测得闪点为67℃,5%馏岀温度为273℃(标准为不高于300℃),95%馏岀温度为373℃(标准为不高于365℃),可见该油品经过燃烧后轻质组分含量仍较高,重质组分含量也较高。据测算,油罐卸入5.6t柴油时基本全满。随着柴油液面的不断下降,空气从开口的支管进入罐内,当柴油液面下降到0.6m时,油罐上部的空间约为2.5m3。在与大气相通的环境下,低闪点的轻质组分会大量挥发,油蒸气与空气混合物能达到柴油爆炸极限(柴油爆炸极限为1.5%~6.5%)。

经综合分析,认定这起火灾爆炸事故是由于静电放电产生的火花引燃油蒸气所致。

三、事故教训

(1)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该厂的安全管理较差,导致在生产区域内乱拉乱接临时线路,使用铁管计量油品液位,使用易产生静电塑料管输送可燃油品等违章现象大量存在。

(2)柴油罐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批擅自建造,与乙类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仅为1m,油罐未设阻火器、呼吸阀,直接与大气相通,未设静电导除装置,也未配备相应消防器材,幸亏消防队到现场及时扑救才未蔓延到相邻的1500m2乙类物品库房。

(3)职工违章操作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由于职工缺乏必要的油品知识,对柴油的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违章操作直接导致了这次事故的发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2001年7月10日起实施的

90

新修订国家标准《轻柴油》(GB252-1994)中10#、,0#、-10#轻柴油的闪点(闭口)由65℃修订为55℃,轻柴油已定为乙类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增大,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案例13】油罐顶部进油,静电起火爆炸 一、事故概况

1977年12月8日8点28分,某炼油厂催化裂化车间油罐区247#罐发生爆炸着火事故。

247#油罐为无力矩顶油罐,容量200m3,储存减压塔顶油。油罐周围的情况如图1-2所示。247#油罐进油管直径DN50,从罐顶接入罐内,进油管未伸到罐底。开始进一号减压塔顶油,流量213t/h,进油20h(共进油56t)。8点10分,进二号减压塔顶油,流量为12t/h。二号减压塔顶油中混合有一些水分和杂质。这时进油量为14~15t/h,流速为2.3~2.5m/s。在进二号减压塔顶油12min时,油罐发生爆炸起火。

91

图1-2 油罐平面位置示意图

油罐爆炸时,把整个罐顶和中心柱一起抛到空中,落在油罐旁边,罐内燃起熊熊大火。但管上的泡沫灭火系统未受破坏。消防队来后,把阀门开错,泡沫产生器不出泡沫,就认为消防系统失灵,后来有用泡沫钩管将油罐中火焰扑灭。从起火到灭火,共用了8min。

因扑救及时,周围的油罐都未受到影响,仅247#油罐顶和中心柱破坏,油罐壁板变形不大,经修理仍可使用。

二、事故原因

事后,该炼油厂邀请复旦大学、上海船舶研究所、上海海运局、上海煤矿机械研究所共同对油罐进行了静电测量。根据测量数据分析后一致认为:油品因从罐顶进入,在罐内喷溅剧烈,产生大量静电。罐内有3个液位计上用金属漂浮物,(因液位计失灵拆除,但漂浮物仍留在罐内),这些金属漂浮物,达到一定电压时,产生放电,引起爆炸。

三、事故教训

(1)轻质油品罐进油管从油罐下部接入。若必须从上部接入时,应将其延伸到油罐底部,否则,油品在罐内喷溅剧烈,油滴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静电,容易发生静电事故。这次事故就是由于从上部进油,产生大量静电积聚。

(2)油罐内除了必要的附件,不应有其他物品。这次事故可能就是罐内有3个金属漂浮物,产生放电引起。

(3)油库消防有自身的特点,作为消防队应该熟悉油库的消防系统,在油库灭火时,应在油库有关人员的帮助下完成消防任务。

【案例14】导静电设施失效,油轮起火爆炸 一、事故概况

92

广东佛山某油库码头,一艘装载450t燃油的油轮,7月8日凌晨2点在卸油过程中发生大爆炸,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百万元人民币,幸无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当地消防部门共出动27辆消防战斗车,139名官兵参加灭火,医护人员也赶到现场待命。由于救援及时,无人员伤亡,大火也未蔓延上岸。佛山市海事局组织的清污队调动清污船舶10艘,并在出事地上下游各部设了3道围油栏,防止溢油扩散。

二、事故原因

油品质量差、码头和油船存在违章操作和静电起火是造成该起严重事故的主要原因。

(1)当时该油船上装载的燃油属于质量很差的混合油,经化验发现该油品的闪点低于13℃,也就是在常温下已达到燃点,十分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2)静电引发起火。油品在输送过程中会产生静电,油船的泵油速度高达每小时100t左右,在这种速度下,会产生大量的静电。油船与码头的静电联线的电线中8股电线已断裂了4股,并且静电夹有生锈现象,静电联线的连接可靠性没有保障。导致静电大量积聚在船内,遇到船舱内的可燃油气,引发火灾和爆炸。

(3)码头和油船存在违章操作问题,除了事发时油船和码头的值班人员擅离职守,作业现场无人监管外,该油库码头批准装卸的油品为闪点60℃以上油品,但实际装时闪点低于13℃油品,严重违规。

三、事故教训

(1)装卸油作业时,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事发时该油船和码头的值班人员全部擅离职守,作业现场无人监管,“收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卸油前接好静电接地装置。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

93

(2)应当严格按规定进行设施设备的维护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该事故中,正是由于静电联线的连接可靠性没有保证,导致卸油过程中静电大量积聚在船内,遇到船舱内的可燃油气,引发火灾和爆炸。

【案例15】喷溅卸油酿祸端 一、事故概况

2001年6月22日,某石油公司下属加油站3#油罐正在接卸一车97#汽油,当班卸油工违章将卸油胶管插到油量孔喷溅式卸油,造成大量油气溢出。溢出的汽油沿地面流淌,流进低于地面的管沟,管沟穿过营业室与加油机相连,汽油充满了从3#罐到加油机的地面和管沟(管沟未填埋,油罐也未完全填埋)。发现地面大量汽油后,卸油工没有采取措施处理,而是继续违规卸油。21时40分左右,油罐突然起火,火势迅即蔓延成大面积火灾,油罐司机见势不好,关闭卸油阀门,扯断卸油胶管接头后开车离开现场。大火于23日2时被扑灭。事故中,4台加油机及油罐等设施被烧坏,卸油工林某某被烧成重伤,烧伤面积达80%以上。

二、事故原因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卸油工违章不用快速接头密闭卸油,而是将卸油胶管直接插入量油孔喷溅式卸油,造成大量汽油溢出。汽油溢出后,沿地面流淌,流进低于地面的管沟,管沟穿过营业至加油机相连,卸油工没有采取措施处理,仍然继续违规卸油。由于该加油站的4个油罐没有完全填埋,油罐一端的封头和阀门是悬挂裸露的管沟没有用砂填实,喷溅式卸油产生静电引燃起火,迅即蔓延成大面积火灾。

三、事故教训

(1)应严格按规定方式进行卸油,油罐车卸油应采用快速接头密闭卸油。

94

而该加油站经常是将卸油胶管直接插入油量孔进行违章卸油,严重违章长期无人管理、无人过问,形成习惯性违章。

(2)应加强对《汽车加油站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学习,加油站建设应符合标准。规范中已经明确规定:加油站的汽油、柴油储罐应直埋地下式,严禁设在建筑物内或地下室内,而该站油罐的设计明显不符合上述规范。

(3)应高度重视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加油站内的管管沟和加油机下部按规定应用沙填实,但是,此加油站的管沟和加油机至事故发生仍然没有按规定整改,为此此事故发生留下隐患。

(4)应进一步强化人员对规章制度的认识,经常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观念。从这起事故反映出,该加油站员工对规章制度不清楚,对事故应急处理不知道,对违章作业不以为然说明该加油站对员工培训不到位。

【案例16】敞口明流卸油,罐口静电起火 一、事故概况

1986年5月2日9点30分,某石油公司加油站油罐人孔着火。 (1)加油站概况

该加油站建设较早,雨棚系钢结构柱和屋架,石棉瓦屋面,站房没有装修。加油站设4座15m3卧式金属罐,安装4台加油机。油罐全部埋入地下,储存70#和85#汽油,用汽车将桶装汽油运到加油站,再从桶中倒入油罐。加油站平面布置如图1-3所示。

为方便将桶装汽油倒入罐,人孔没有盖,将一个大漏斗放在人孔上。油罐无呼吸管和量油孔,操作井内从井壁接岀一根DN25管线作为呼吸管,采用汽车油罐车运油,仍然采用漏斗敞口卸油方式。油罐旁边有一个化粪池与站内厕所相通,化粪池没有盖板,油气可以扩散进去。

95

(2)着火经过

1986年5月2日9点30分,一辆油罐车运来汽油,将胶管接在油罐车上,另一头放入漏斗卸油。当时油罐车和油罐都没有设接地装置,油罐与汽车也没有作电气连接。卸油时油品在罐内喷溅剧烈,产生积聚静电,静电放电产生火花引起罐口着火,火焰高10m,工人很快用干粉灭火器将火扑灭。油罐上部的树叶烧焦,树枝烧黑,其他未受影响。

二、事故原因

首先,该加油站油罐人孔敞开,在卸油过程中,用漏斗向油罐喷溅式卸油产生了大量静电,同时这种卸油方式又容易使油料溢出和喷溅,这是最危险的,也是不文明的。

其次,在卸油过程中,油罐和油罐车都没有设接地装置,卸油时二者没有作电气连接,造成了静电大量积聚,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最终导致静电起火。

再次,该加油站设计建设严重不符合规范,没有消除沟、渠、坑、洞等易于积聚扩散油气的构筑物,使得油气大量流窜、积聚;同时排气管距门、窗等太紧,油气窜入形成了着火事故。

三、事故教训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强化安全意识,在卸油过程中一定要将油罐和油罐车做等电位电器连接,并有效接地,防止静电火花放电。

(2)加油站应采取密闭卸油方式卸油,严格禁止采用漏斗卸油,防止静电的大量产生和油料的溢出及喷洒。

(3)加强加油站日常维护,严格按制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及时消除加油站存在事故隐患。

96

【案例17】塑料桶灌油静电引起火灾 一、事故概况

1980年9月29日,客户带着3只塑料桶到某石油公司油库提取20kg汽油。当时,发油间只有客户和油库管理员2人在场,客户把着阀门用小流量放油,管理员蹲着看塑料桶进油,在客户关闭阀门的一瞬间,火苗从桶口喷出,管理员一面用麻袋扑灭放油管口的火苗,一面令客户把桶岀发油间,塑料桶被扔岀后,火焰猛烈。经库内职工抢救,把火扑灭。

1981年1月5日,一名客户提一只塑料桶到某石油公司油库灌油,灌油工打开阀门,汽油流入塑料桶的过程中,桶口喷出火苗,塑料桶起火。发油工一时紧张,未顾得关闭阀门,将桶摔在地上,火焰扩大蔓延。报警后,油库职工跑到现场,关闭了阀门,用沙子、干粉灭火器等将火扑灭。

二、事故原因

这两起事故都是由于用塑料桶灌装汽油,产生静电引起的着火事故。 三、事故教训

(1)油库和加油站必须严禁给塑料桶提油的客户加油。在这两个案例中,油库明显违反了“严禁用塑料桶灌装汽油”的规定,导致了火灾的发生。

(2)在处理情况时,不应将燃烧着的油桶向外抛,这样会造成更大的危害,采用窒息法就地扑灭,更为安全。第二个案例中职工不关阀门,将着火的油桶摔在地上的做法更是非常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先关闭阀门,然后采用就便器材窒息灭火。

(3)次两例事故说明油库未对职工进行灭火培训,所以惊慌失措。因此,对“新入库职工(包括学徒工、外单位调入职工、合同工、代培人员和大专院

97

校实习学生等)必须经入库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生产岗位工作和学习。

【案例18】在汽油流中冲洗化纤棉纱引起火灾 一、事故概况

1981年1月13日17点,某石油公司油库1辆汽油油罐车开进倒油房,由卸油工接卸。在放油过程中,驾驶员把化纤棉纱放在油流中冲洗,引燃了池中的汽油,顿时酿成大火。司机见状,关闭了放油阀门,将车开出油库;在场职工关闭所有输油管线阀门。经1.5h的奋力扑救,大火熄灭。烧毁倒油房250m2,烧损汽油1t。

二、事故原因

这是一起因冲击摩擦产生静电积聚、放电引发的责任事故。 三、事故教训

(1)汽油在流动中易产生静电,化纤制品也易产生静电,汽油流与化纤制品冲击摩擦更易产生积聚静电。《石油库管理制度》第十八条规定:“加油站工作人员不得穿着化纤服装”。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化纤服产生静电火花点火源,而驾驶员把化纤棉纱放在油流中冲洗,可能对油品产生静电问题缺乏必要的认识,从而明显违反了规定。

(2)应严格按规定方式进行卸油,油罐车卸油应采用快速接头密闭卸油。很明显,该油库没有采用快速接头密闭卸油,而且严重违章长期无人管理、无人过问、形成了习惯性违章。

小结:当两个物体做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静电荷。因此,在收发和倒装油料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静电。同样,人们在走路、脱衣服时也会产生静电。通常电荷一旦形成,马上流向大地,不会造成任何危害。但是,静电荷在非导

98

体或没有接地的导体上生成,则能保持一段时间,如果电荷的电位(电压)足够高,那么静电就会通过电火花放电,如果现场有可燃气体和燃料,电火花就可能将其引燃。大多数纯净的油料都是不良导体,油料容器如金属油罐由于需要做防腐处理,其导电性也不佳。这样一来,在油料收发和倒装过程中,肯定有静电积聚在输油管道、加油机、输油胶管及加油枪等处。为减少作业中静电产生的事故,要按规定进行检测,保证设施设备导体静电装置完好、符合标准。同时,要提高作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使其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过程、机理。作业人员掌握了静电的知识,充分认识到其产生的危害,就会早操作中自觉执行有关规章制度。

99

第三节 私带火种引起着火的事故分析

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香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入库,入库机动车辆必须佩戴有效的消防罩??。严禁未按规定和无安全措施情况下在库区进行施工用火和生活用火。

——《石油库管理制度》

严禁携带一切危险品入库。加油站内不得采用明火取暖。 ——《加油站管理制度》

【案例19】作业区住家属,吸烟引发油气着火 一、事故概况

某年4月20日18点30分左右,某石油站油库的4名工人到1名电工家属的临时住房闲谈。此房在库内泵房的西侧,原为一间接车员值班室。几人离开时,将未熄灭的烟头仍在了地面易燃物上,引燃了床下面的破棉手套、扫帚、牛皮纸、床板、床上衣物等。电工的爱人发现起火,便端起一盆洗脸水超火上泼去。此举未将火扑灭,火却越少越旺。她急忙开门到外边去取水灭火。此时,在门外8m处的栈桥旁停放着15辆铁路油罐车,3辆车钢卸过油,空气中充满可燃气体。屋门一开,火焰立即从屋内喷出,顺泵房向东窜去,形成长40m、宽10m的火带,室内外一片火海。

事故发生时,泵房内1名卸油工首先发现火光,立即停泵并切断所有电源。其他人员很快赶到现场灭火。恰好在发生事故的前一天上午,油库组织了一次消防训练,市消防队讲解了消防知识和各种器材的使用方法,发生事故的当天上午又进行了消防演习,因而火灾很快被扑灭。这些活动对扑灭这次火灾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

100

二、事故原因

未熄灭的烟头引燃杂物,形成火焰,在开门瞬间,点燃收油作业后弥漫在门外的爆炸性混合气体。

三、事故教训

(1)该油库允许电工家属住在油库内,明显违反了《石油库管理制度》的规定:“禁止一切人员因私事入库、主库”。

(2)4名工人携带火种进入业务区,在作业场所弥漫大量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情况下,聚在一起吸烟,酿成事故,反映了该库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易燃易爆物品管理、进出业务区检查和收发作业管理等重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事故调查发现,该库安全教育学习组织不力,对上级要求的学习教育落在纸面计划上,没有付诸于行动,即便搞了也是走过场,业务人员根本没有入心入耳,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对在爆炸危险场所吸烟玩火可能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油库必须定期对全库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事故案例教育和安全知识、规章制度学习。每半年组织全库人员开展一次安全防事故的预想、预查、预防活动”。

(4)收发作业时,没有油库领导现场值班,油罐车辆口没有用石棉被围盖,油气大量挥发,浓度不断加大,但没有人注意和纠正这个问题,导致事故发生。

【案例20】打火机照明,造成火灾 一、事故概况

1991年4月22日晚,某油库半地下1000m3的2#油罐为其他单位代储的原油800t,加热后准备装铁路油罐车外运。20点20分左右,1名参加作业的民工到2#油罐顶部用打火机照明观察液位读数(遥测仪一次表处)。因位于掩体外的

101

量油口开打,溢散的油气沿短管与掩体结合部的缝隙进入罐室,遇明火点燃,火焰沿缝隙窜入罐室2m多,民工手和脸被烧伤,民工带上从罐室内爬出呼救。油库警卫发现后报警,连长带全体人员5min到达现场,用石棉被、沙子、灭火器等灭火,约7min将火扑灭。随后,油库领导组织人员向油罐室喷射泡沫,经观察无复燃可能,21点30分时撤离现场。

二、事故原因

打火机照明点燃罐室区空气中弥漫的油气,造成着火事故。 三、事故教训

这是一起因管理不严,严重违章引发的责任事故。一旦扑救失败,后果不堪设想。《石油库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油库计量工、化验工、电工、??等技术人员要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香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入库”。这起事故中,就是对参与作业的民工没有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又没有进行检查,民工不但带打火机进入油罐区,并且打火照明引发了火灾事故。

【案例21】汽车排汽管引燃过滤器喷出的汽油 一、事故概况

某年10月6日,某油库用发动机泵和加油车倒装航空汽油,由于过滤器阀门损坏,使用前没有检查,打开放气阀门后油品喷出。油喷到发动机排气管上着火,前来救火的民工又将输油管拉脱,造成火势蔓延。司泵员面部和首部2度烧伤,烧毁发动机泵、加油枪、胶管,加油库尾部烧损。

二、事故原因

汽车排气管引燃过滤器喷出的汽油,前来流火的民工又将输油管拉脱,造成了火势蔓延。

102

三、事故教训

(1)作业前准备工作不足,检查不细致、不认真,麻痹大意,致使存在的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

(2)日常设备设施检修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储输油设备应经常检查,及时维修,保证技术状况良好。

(3)灭火中的组织指挥不严密,人员缺乏扑救火灾技能,造成输油管拉脱,火势扩大蔓延。

【案例22】非防爆手电筒照明引起爆炸 一、事故概况

1998年4月12日晚,某加油站在向地下卧式油罐接卸汽油时,因接卸人员使用普通手电筒照明时,引起油罐爆炸燃烧,随后引起相邻三个汽油罐爆炸燃烧,大火燃烧近4h,并造成1人死亡。

二、事故原因

(1)接卸人员违章使用非防爆手电筒照明是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手电筒在开关瞬间产生电火花,引爆油蒸气,造成油罐爆炸燃烧。

(2)该站喷溅式卸油方式也是造成这次火灾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油罐未安装符合要求的固定卸油管线,而是将汽车卸油胶管直接插入油罐量油孔内卸油,产生大量静电,形成大量油蒸气。

(3)油罐和卸油场地未安装静电接地装置,致使大量静电荷不能释放。 三、事故教训

(1)加油站设施不符合设计规范,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如接卸场地和油罐无静电接地装置,卸油为喷溅式卸油方式。由此可以看出,设计的规范性对加油站的安全至关重要,是加油站实行本质安全管理的必要前提。

103

(2)从管理角度讲,加油站没有对所属人员进行监管和安全知识培训,使其具备起码的安全常识和事故处理能力。加油站人员连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不允许使用非防爆电气都不知道,那发生此类事故是必然的。

【案例23】打火机掉地,引发火灾 一、事故概况

1993年5月12日,李某骑摩托车带一油桶到某加油站加油,加油员给摩托车加油后又给放在地上的油桶加满油,这时,又有一辆汽车需要加油,加油员未曾给油箱盖上盖,就给新来的汽车加油去了。此时李某自己给油桶拧上盖,就在他弯腰时,一个一次性打火机掉在地面,破裂起火,明火引燃洒落在地面的少量汽油,加油员见状,迅速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火焰,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二、事故原因

入站外来加油人员的打火机落地起火,点燃洒落在地面的油料,造成事故的发生。

三、事故教训

这是一起因管理不严,严重违章引起的责任事故。一旦扑救失败,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尽管《加油站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严禁携带一切危险品入站”。但在对外来人员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漏洞。如何对外来加油人员的管理,也是加油站管理难点。另外,在加油过程中,少量油料外溢是难以避免的,对此,加油站有关人员应做及时处理,以避免留下事故隐患。

【案例24】油罐跑油遇炉火引起火灾 一、事故概况

1987年9月1日18时40分,某县汽车运输队所属加油站因油罐溢油被炉火点燃发生火灾。

104

(1)加油站概况

该加油站与县石油公司加油站相距只有10m,设5座25m3卧式金属油罐,全部储汽油。油罐安装于地面罐室内,罐室高约7m,油罐架高约2m。罐室设两个门、花格墙、无窗户。油品从县石油公司用油罐汽车拉来(将两个卧式金属罐固定在卡车和挂斗上),用电动自吸泵和接胶管将油卸入油罐。加油间是一座圆形房子,室内设流量表,利用位差自流加油。油罐与加油间相距8m,两室间的输油管敷设在管沟内,管沟该不严并有洞。加油间和罐室的电气设备不防爆。罐室北端毗邻一间桶装润滑油库,内存几十桶润滑油。加油站北端有一座5m3的柴油罐和一间加油间,也是自流加油,用流量表计量。加油站南部有一排房子,其中4间是办公室和值班室,一间是泵房。在大门口有火炉棚,用作烧开水和做饭。加油站平面布置如图1-4所示。

(2)事故经过

1987年9月1日18时左右,从石油公司拉来一车汽油(卡车和挂斗上各装1个卧罐),用自吸泵向5#油罐卸油。由于操作人员不熟悉,油罐无液位计,上罐量油也不方便,因此,罐内有多少油,操作人员不清楚。第一灌油卸完后,油品从人孔溢出(人孔盖未上螺栓)。因罐室地坪比室外稍高,油品从油罐流淌到室外。当天下着小雨,室外地面积满了水,油品漂浮在水面到处扩散,工人和司机发现后,只忙于用脸盆收集油品,没有想到防火问题。看门老头立即停泵,并进罐室关闭阀门。这时油品流到大门口火炉附近,护火将油气点燃,院内凡是有油品的地方都起了火。加油站4名职工(2名是50岁以上的临时工,2名是家属女工)未经过培训,不了解油品性质,不知道如何处理,油品火焰沿地面烧到罐室,火焰烘烤着5座油罐,油罐人孔盖不严,人孔处也着了火。火灾发生时,现场有一辆客车加油,院内共有11人。加油站客车一见起火,很快

105

开车跑了。县消防队来了2辆消防车,因为是水罐车再加上水泵和水带不好用,起不了灭火的作用,1h后,成都市来了8辆消防车,其中6辆是干粉和泡沫车。用泡沫车先将地面上的火扑灭,接着又将汽油加油间和平方的火扑灭。罐室内的火势较大,整个房子的门、孔洞都向冒烟喷火,消防人员进不去,用泡沫枪向房内喷射泡沫,打了1h,将地面油火扑灭,接着将油罐人孔口火扑灭。

在该事故中,加油站罐室的门烧光,1#、2#、3#油罐储油不多,罐壁烧成红色,局部向外凹陷;4#、5#油罐储油较多,5#油罐与管线连接处断开。罐室屋面被烧塌一个直径2m的孔洞。与罐室毗邻的柴油罐和柴油加油间未被引燃。所幸的是油罐没有爆炸。在场的11人全部伤亡,其中烧死2人,重伤3人,轻伤6人。

二、事故原因

这起火灾的直接原因是大门口的火炉引起的,油品没有流入火炉棚内,是炉火点燃油气造成的。但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油罐无液位计的情况下,没有进行量油就盲目地开始卸油,最终导致了油料溢出油罐酿成火灾。此外,在火灾初期时,在场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对发生的事故惊慌失措,没有采取果断的措施阻止火势蔓延,从而使火进一步扩大。

三、事故教训

(1)从加油站平面图可以看出,火炉棚所建的位置是不适合的,违反了“加油站内不得采用明火取暖”的规定。

(2)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有一定文化程度,经过专业培训,对油品性能和作业知识有所掌握才能上岗,不能随便什么人都去操作和管理。该站正是不符合这种要求,火灾发生后,拿不出处理办法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而造成了极大损失。

106

(3)室内安装油罐有百害无一利。室内安装油罐投资大、施工周期长,溢于积聚油气成为隐患,一旦着火,消防人员无法接近,搞不清起火部位,消防设备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这样必然延误灭火,甚至造成火势扩大蔓延,增大火灾损失。

(4)从这起火灾可以看出,卧式金属油罐不易发生爆炸破裂。5座油罐内储油有多有少,有的是满罐,有的只有罐底,在大火中烧了3h,罐壁烧红,但没有发生爆炸,油品没有外流,因此进行加油站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使加油站最好达到消防要求。

(5)与加油站无关人员呆在加油站是造成这起火灾伤亡人数增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加油站应当严格禁止无关人员在站内待留。另外,加油站规定客车加油时,乘车人员必须在站外下车。

【案例25】未熄火加油险些酿成事故 一、事故概况

1994年6月10日,一辆汽车驶入某加油站,停靠在标有70#汽油的加油机前,在没有熄火的情况下,司机跳下驾驶室,告知加油员将油箱加满。之后,司机离开汽车到站外吸烟。当加油员把油箱加满,往外提起有枪的瞬间,一团火光扑面而来,幸亏加油员机警灵活,随手拿起旁边放置的石棉被将油箱口堵住,使火焰窒息,避免了一次大的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原因

(1)汽车进站加油时,在没有熄火的情况下,加油员即进行了加油作业,违反了加油站安全管理规定。

(2)加油时,司机离开自己的车而去站外吸烟,给站内安全留下隐患。因为,这时一旦发生险情,汽车不能及时驶离加油站,易酿成大的事故。

107

(3)此次事故的关键在于:汽车在加油站时没有熄火,而汽车电路漏电,致使油箱口与油枪形成电位差差生放电,从而引燃油蒸气。

三、事故教训

“所有机动车辆均须熄火加油”这条安全措施早已明文规定,但就是有个别加油站不严格遵守,有令不行,这是最容易酿成事故的。另外,加油站是服务场所,不仅要强化自身的安全素质,还兼有使加油车司机提高安全意识,宣传车辆用油、车辆保养的义务。

小结:在任何油库(加油站)都可以看到“消防重地、严禁烟火”等诸如此类的警示牌或标语。说明油库(加油站)在明火管理上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实际工作中,火种带入作业区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对外来人员、车辆的管理不严。外来人员及车辆到本库(站)加油是自己的经营客户,管理得不好,方法不当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另外内部工作人员可能有吸烟的习惯也会将火种带入。油库(加油站)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有油料(油气积聚)、氧气和点火源,三者缺一不可。很多人都存在侥幸心里,认为自己带的火种(如打火机)只要注意,不会引发火灾。油库(加油站)——作业区(储存区)有了火种,就构成引发了火灾危险要素,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因此,油库(加油站)必须不断改进方法,加强外来人员及车辆管理、火种管理,将火种管理落实到实处。在油库(加油站)内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比如在办公室开展禁烟活动,领导干部带头,从自身左起,将安全文化工作搞好。

108

第四节 阀门操作错误,引发的事故分析

油库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较强的工作,??。油库计量工、化验工、??、司泵工等技术工人要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

——《石油库管理制度》

【案例26】错开阀门溢油不知,未戴防火罩引起火灾 一、事故概况

1993年10月21日江南某炼油厂发生较大火灾爆炸事故。该炼油厂始建于50年代,最初设计年加工能力为100×104t,目前已达到每年750×104t,该厂的主要产品是汽油、航空煤油、柴油和轻质石脑油等。

发生火灾的310#罐属该炼油厂油品分厂六油槽岗位(见图1-5),共有储油罐11座,分为东西两个罐区,中间由一条13#路相隔。东罐区位于山坡上,有4座6000m3的70#汽油罐。西罐区分为东西两排,东一排由2座10000m3的90#汽油罐和1座3000m3的石脑油罐组成,西一排4座90#汽油浮顶罐组成,在310#罐与311#罐间设有隔堤。11#路西侧山坡上有2个10000m3的原油罐。

11#路、20#路和13#路与罐组防火堤间一条宽约1.5m的排洪明沟,排洪沟与罐组防火堤间有很多沿地面或低支架敷设的工艺管道,占地宽度2m左右,防火堤内有一条排水明沟贯通隔堤和防火堤。310#罐距11#路55.15m,距13#路55.10m。11#和13#路路面很窄,不能满足错车要求,罐区没有环形车道和回车场地。六油槽岗位的工艺流程见图1-6。

(1)火灾形成过程

1993年10月21日13点3分310#罐收油结束,油迟高度为14.26m,白班操作工关闭了310#罐的进油阀门C,15时310#罐开始进行加剂自循环,这是需

10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q7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