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淮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修改后)

更新时间:2023-11-19 12: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议淮河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中

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费永法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安徽 蚌埠233001)

提 要:本文结合淮河区水资源特点、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等情况,分析了实施淮河区水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解决关键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淮河区、水资源配置、问题与对策

引 言

淮河区(包括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地处我国中东部,东临黄海,南邻长江流域,北与黄河流域接壤,流域面积为33万km,虽然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3.4%,但2006年人口、耕地分别约占全国的15%、13.7%,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左右,GDP约占全国的17.9%。淮河区也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煤碳和能源基地,工业发展快且潜力大。淮河区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方气候过渡带,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降水量变化大,多年平均降水量875mm,但年内年际和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的1/4,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低,远不能满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大量污废水排放严重污染了河流水质,加居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不少地区由于缺少地表水源,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陷、海水入侵等事件。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水污染,使河道断流,湖泊湿地严重萎缩,水生生物锐减,流域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淮河流域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对不同水源、不同用水户之间的水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见图1),到2030年,平均缺水率由现状9 .5%下降到1%左右,遇特殊枯水年,缺水率由现状20%以上下降到不足3%,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2020年 2020年2030年 2030年 基准年 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其它水源基准年 生活工业农业生态 (a) (b) 图1 淮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情况(a)水源配置;(b)行业间配置 )

淮河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在依规划逐步实施了强化节水,健全了水资源配置体系,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护等前提条件下进行的。而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水资源需求越来越高,但水资源严重不足,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配置的工程体系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及手段尚未健全。因此,要真正落实淮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的目标,必须解决好上述几个关键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只有落实强化节水措施才能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

淮河流域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历来是我国经济社会活动十分活跃的地区。据有关资料分析,淮河区人口密度达617人/km,是全国人口密度的4.5倍,位居全国七大流域之首。流域耕地率高,是我国粮棉油生产基地,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人均和亩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4。

经分析,在现状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平水年缺水率达9.5%,枯水年缺水率可高达21.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即使按规划增加地表水资源利用,扩大外流域调水规模,在现状用水模式下,到2020年和2030年经济社会的用水需求将增长13 % 和18 %,多年平均缺水率达15%以上,供水缺口达132亿~144亿m。按这种模式发展,水资源供求矛盾大,难以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能支撑经济社会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也就不能实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要全面协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合理配置好水资源,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实施强化节水措施。

3

2

据分析,流域现状用水组成中,约70%是农业用水量,工业(含第三产业)用水量约占19%,生活用水量约占9%,河道外生态用水量很小。在节水潜力

生活 工业 农业

分析中,农业节水占总节水量的60%以上,工业节水量占总节水量的30%以上(见图2)。由此可知,农业用水是本流域最主要的用水户,也是节水潜力最

2020年 2030年 大的用户。控制农业用水增长,是实现流域节水目

图2 不同用水户节水量比例

标的首要任务。采取渠道防渗、扩大喷灌、滴灌面

积等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主要节水工程措施,但实行非充分灌溉技术的节水潜力更大。因此,在实施节水工程措施的同时,必须重视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才能真正实现既保证粮食生产用水安全,又能实现规划拟定的压缩灌溉定额目标。工业用水是第二大用水户,节水潜力也较大,应强化实行工业节水措施,提高水重复利用水平和效率。同时也应重视生活节水,避免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2 适时实施跨流域调水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水源保证

淮河流域南靠长江北临黄河,具有跨流域调水的区位优势。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分别实施了引黄和引江工程,目前已有跨流域调水工程40多处,具备一定的外流域水资源调配的工程措施和调水能力。淮河区跨流域调水量已经由20世纪60年代的10多亿m3发展到目前的100多亿m3,对保障淮河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水资源综合规划》,在实施强化节水、合理增加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要解决未来淮河区水资源不足问题,到2020年和2030年,多年平均外流域调水量分别比基准年还需增加近60亿m3和90亿m3,在各种水资源配置中占总增供水量的82%和78%,跨流域调水水源已经成为流域水资源配置中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供水水源。为了适应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必须逐步加大外流域调水力度,扩大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引江规模,实施引江济淮、苏北引江工程。

由于外流域调水工程都是特别重大的水利工程,前期工程周期相当长,建设周期也较长,应未雨绸缪,及早安排开展近期规划调水工程的前期工作,适时实施和建设,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水资源供给矛盾的保证。

3 强化落实水资源保护措施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水质

保证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目前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不高,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非点源污染日渐突出且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污染物入河排放量仍然远远超过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近一半河流的水质尚未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特别是一些淮北主要支流污染还比较严重。全流域186个国家重点水质监测站V类及劣V类水占51.1%,46个跨省河流省界断面V类及劣V类水占54.4%,生活供水水质不合格率达28.5%。

如若水环境质量得不到改善,严重影响供水水质安全,所配置给各用水户的水量也就失去或严重削弱了其应有的功能,所谓水资源合理配置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必须强化实施水资源保护措施,确保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所规定的目标。

要实现流域各主要水域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所规定的目标,首要问题是政府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按照流域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落实治理污染源的各项必要的措施,大大减少入河污染物总量。其次,要做好水污染的监测、监控和预报预警工作,科学进行水质调度,确保用水的质量安全。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水质保证。

4 建立健全水资源监管体系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制度保证

目前,在流域水资源监督管理包括实施取水许可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淮河区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提出了取水总量、用水效率指标和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三道红线”,对加强水资源监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对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的贯彻落实,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这些指标仅是流域层面上的宏观控制性指标,如何能在各层面的监督管理中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各省应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三道红线”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分解水资源取水总量和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按行业进一步细化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各省应制定与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相应的分行业分门类节水定额指标。

流域主管部门及各省市应建立水资源管理“三道红线”的考核制度,通报和监督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水资源利用的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的审批,

控制新建和扩建项目用水在区域用水总量控制范围内,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量在允许范围内,按照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协调好为经济社会各部门及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与水量和水质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5 结 语

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必须解决好影响水资源合理配置节水、跨流域调水、水资源保护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关键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资源、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有关问题说明

1、 基准年、2020、2030年是水平年。基准年供用水量相当于现状供用水条件下的供用水量,

一般用多平均或50%、75%和90%等保证率供、用水量来表达。2020年和2030年也一样。现状年只是指现状某一年的供用水量。文中主要表达的是不同水平年多年平均值的特性值。

2、 文中已有基准年的水资源配置,一般不用现状年的配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px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