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疾控)填空试题

更新时间:2023-10-04 06: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 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的特征是 突发性 公共属性 危害的严重性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 重大(Ⅱ级) 较大(Ⅲ级) 一般(Ⅳ级)

4、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属特别重大(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属重大(Ⅱ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属较大(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属较大(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8、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的情况。

9、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源 人群易感性 季节性 等特点。

10、重大传染病事件适用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1、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出现人员死亡属重大(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霍乱在1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 30 例以上,或波及 2例 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属重大(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3、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 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属 一般(Ⅳ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4、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 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

10 例以上死亡病例为重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Ⅲ级)。 15、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 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例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16、所有呼吸道传染病都经过空气传播,包括飞沫、尘埃、气溶胶等传播方式。

17、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与方式是肠道传染病病原体一般通过 粪—口途径感染人或动物。

18、接到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立即向 主管领导 报告,通过后勤部门准备安排性能良好的交通工具,准备好通讯工具(含充电器材),指派两名以上 卫生监督员赴现场进行调查。

19、疫情报告来源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 时间 报告人 接报人 报告记录本等。

20、饮用水污染事件,是指因物理 化学 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饮用水,导致水质不达标,造成饮用水无法饮用,或发生化学性中毒 介水传染病流行,或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正常程序的事件。

21、饮用水污染事件通常可以按污染物质的来源 污染物质的性质 污染环节等因素进行分类。

22、饮用水污染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生源污染 工业污染 农业污染

23、饮用水污染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24、传染病按人接触的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经呼吸道传播 经肠道传播 经传媒传播 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等等。

25、我国饮用水污染主要是化学污染 生物污染两类。 26、饮用水污染事故中50%以上是由于水源污染导致。 27、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点是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季节性。

28、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地点 时间 原因 过程 当事人为现场调查内容之一。

29、饮用水污染物的来源 品名、种类、性状、数量、

污染途径、范围及程度以及污染的扩散趋势为饮用水污染事件调查的内容之一。

30、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 引起的一种以 肺炎 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31、SARS预警病例 疑似 病例 临床诊断 病例和 确诊 病例要在医院传染科隔离病房治疗。

3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多于1周内 发病,该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乙类传染病中按 甲 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之一。

33、流行性感冒病毒目前发现的三种类型是: 甲型 乙型 丙型

34、《传染病法》规定,流脑作为乙类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城市必须在 6 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 12 小时以内 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报告。

35、麻疹潜伏期在7-21 天之间,以 10-14 天为最常见 未患过麻疹和 免疫未成功的人是易感者,病后获得持久免疫。 36、食品安全事件是指 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危害的事件。 37、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的食品或者把 有毒有害物质 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 急性、非急性疾病。

38、细菌性中毒食品是指含有细菌 或者 细菌毒素 的食品。

39、真菌性中毒食品是指被 真菌 及其 霉素 污染的食品。

40、中毒食品可分为5类:即细菌性中毒食品 真菌性中毒食品 动物性中毒食品 植物性中毒食品 化学性中毒食品 41、食物中毒发病特点呈集体暴发,但也可能单人独户地发生食物中毒,其发生地点大多在学校、家庭、集体食堂等。

42、食物中毒潜伏期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潜伏期一般在 数分钟至48小时内 。

43、食品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这是因为病人都是由相同的致病因子引起的。

44、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5-10月最多。 45、化学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与发病与进食时间 食用量有关。

46、麻疹疫情暴发可能的因素有接种率低 免疫失败 免疫空白 流动人口

47、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可概括为物性 化学性 物理性三大类。

48、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 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上报。

49、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经水传播 经食物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经昆虫或其他媒介传播

50、食品安全事件评估是为核定食品安全事件和确定应采取的措施而进行的评估。

51、霍乱疫点处理应坚持“早、小、严、实”原则,即时间要早 范围要小 措施严格 落在实处

52、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 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毒物所引起的疾病称之为职业中毒。

53、对于发生单例疫苗衍生脊灰病例的事件,病例自发病日起隔离超过40天,完成以 县为单位的口服疫苗强免活动,期间未发现新的病例,即可终止响应。

54、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疑似鼠疫的传染病报告后应当立即联系就近的鼠疫防治机构,进行调查 ,并督促 标本采集 、 运送 和 检测 工作。

55、职业病危害一般事故是指发生急性职业病10 人以下的事故。 56、职业病危害重大事故是指发生急性职业病10 人以上 50 人

以下或者死亡 5 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 5 人以下的事故。

57、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为职业病危害 特大事故事故。

58、根据病原菌侵入途径的不同,炭疽主要可分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和 脑膜炎型炭疽

59、职业病危害一般事故应当 6 小时之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安监部门报告。

60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出现的或已经存在的但发病率或发病地域迅速增加的传染病。

1、新发传染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生态及环境的变化 社会发展与变革 。

62、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发生 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63、医院采购、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合格或被污染或已过期 是医院感染暴发的常见原因之一。

64、发生 2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属于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Ⅱ级)之一。

65、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9人人身损害后果的属较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66、发生5-9 例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属一般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67、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法律适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68、核和放射突发事件是指由于放射性物质 或其他放射源 造成公众健康严重影响或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包括核恐怖事件。 69、核事故全程分为早期 中期 晚期

70、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 Ⅱ级类 Ⅲ类 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臵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 急性死亡。 7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于2003年5月9日公布实施的。

72、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遵循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73、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机构是国务院。 74、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总指挥应由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 75、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包括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组织突发事件的控制 ;组织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 76、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卫生部制定,国务院批准 77、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的部门是卫生部

78、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79、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已经发生或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向同级卫生部门部门通报。 8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卫生部门 部门发布。

8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采取控制措施的环节是食物和水源

82、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卫生部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法及时宣布为法定传染病 。

83、甲类传染病由 国务院 部门决定。

8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的目的包括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8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应给予的行政处分包括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 ;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

8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规定,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的行为包括按规定报告;立即组织力量调查核实;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及时报告调查情况8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卫生部应当根据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部门 ;军队有关部门部门通报。

8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的要求是及时;全面 ;注意保密

8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卫生主管部门应当采取的措施包括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 ;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9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

理专业技术机构,负有的职责包括突发事件的技术调查 ;突发事件的确证 ;突发事件的处臵 ;突发事件控制和评价

9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 ;监测机构 ;科学研究机构机构应当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作,集中力量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9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 ;对易感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9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规定,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事件;重大职业中毒事件 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尽快组织力量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

9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的服务有医疗救护 ;现场救援;必要时将病人转送到指定医疗机构

9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街道、乡镇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 ;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向居民、村民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工作。

9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就地隔离;就地观察 ;就地治疗。 9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应做 到早发现 ;

早报告;早隔离 ;早治疗这四点 。

9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如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予以的处罚包括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9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应急物资的生产、供应,由国务院有关部门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部门负责。

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应急物资的运送由铁路 ;交通;民航部门负责。

9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就地隔离;就地观察 ;就地治疗。 9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应做 到早发现 ;

早报告;早隔离 ;早治疗这四点 。

9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如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予以的处罚包括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9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应急物资的生产、供应,由国务院有关部门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部门负责。

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应急物资的运送由铁路 ;交通;民航部门负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pb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