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动物学实验(教材)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7-05 04: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编动物学实验

编著者:刘良国,姜吉刚,曾伯平,杨品红,张健华王文彬 主编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二○○九年三月

目 录

实验1. 动物细胞、组织及胚胎发育观察 实验2. 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等的观察 实验3. 水螅和涡虫的比较观察

实验4. 华枝睾吸虫和猪带绦虫的比较观察 实验5. 蛔虫和蚯蚓的比较解剖

实验6. 河蚌的形态解剖及软体动物分类 实验7. 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采集与分类 实验8. 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 实验9. 昆虫纲的分类

实验10. 海盘车和文昌鱼的观察 实验11. 鲫鱼的外形与内部解剖 实验12. 青蛙的外形与内部解剖 实验13. 中华鳖的外形与内部解剖 实验14. 鱼纲、两栖纲和爬行纲分类 实验15. 家鸡的外形与内部解剖 实验16. 家兔的外形与内部解剖 实验17. 鸟纲和哺乳纲的分类 实验18. 脊椎动物骨骼系统的比较 实验19. 动物生物学大实验

19.1 鱼类寄生虫的分类和生态学研究 19.2 跳虫和白蚁的分类、行为及生态学 19.3 鱼类的人工催产及胚胎发育观察 19.4 淡水浮游动物的类群与水生态学 19.5 水生动物种群生态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19.6 特种经济动物的生物学与驯化养殖

实验1 动物细胞、组织及胚胎发育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动物细胞平铺临时装片的一般制作方法;

2、掌握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及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以及四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多细胞动物早期发育的一般过程,从而加深对多细胞动物起源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2、动物四类基本组织装片标本观察,包括蝗虫横纹肌的制作与观察; 3、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装片观察;

4、海星或蛙早期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装片标本观察. 三、实验材料

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玻片标本,蝗虫浸制标本,动物四类基本组织玻片标本,海胆、文昌鱼或蛙早期胚胎发育的玻片标本。 四、实验用品

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普通光学显微镜,解剖剪、解剖针、小镊子、大头针、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无菌牙签、碘酊、0.9%生理盐水、0.1%亚甲基蓝、0.1mol/L碘液、0.02%詹纳斯绿B染液、蒸馏水、吸水纸等。 五、实验方法

(一)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备与观察

1、 滴一滴0.9%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中央,用无菌牙签粗的一头在口腔颊部轻轻的刮两下,将其放入载玻片中央的液滴中涂抹几下,使白色粘性物质分散均匀;用镊子夹住一块洁净的盖玻片的一边,使另一边与载玻片上的液滴边缘接触,然后缓慢放下,以防产生气泡,用吸水纸从盖玻片边缘吸去多余的液体。

2、 置低倍镜下寻找轮廓较清楚的单个细胞并移至视野中央,再转高倍镜观察。可见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呈扁平多边形或扁圆形,仔细辨认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基本结构。观察时,光线应暗些。★为什么?

3、 如细胞结构观察不够清楚,可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0.1mol/L碘液(也可采用0.1%亚甲基蓝或0.1%中性红染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碘液通过细胞进行染色,再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染成浅黄色,而细胞核染成深黄色。

4、 口腔黏膜细胞活体染色显示线粒体 将从口腔黏膜刮下的白色粘性物薄而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加一滴0.02%詹纳斯绿B染液,染色20 min,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高倍镜下可见细胞质无色,在细胞质中散布一些蓝绿色短杆状和圆形颗粒,即为线粒体。★如果整个细胞全为蓝色,说明什么?

(二)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玻片标本的观察

用低倍镜找到马蛔虫(Ascaris megalocephala)子宫横切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内有圆形

的受精卵。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找到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有丝分裂图像,再分别用高倍镜观察,辨认染色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注意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三)动物四类基本组织玻片标本的制片与观察 1、上皮组织

(1)单层扁平上皮(蛙肠系膜整装片)

将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肠系膜的间皮细胞和肠系膜内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它们均为单层扁平上皮(图1—1)。

先在低倍镜下选择标本最薄的部分观察,可见黄色或淡黄色的背景上显现出黑棕色或黑色的波形线,这是细胞之间的边界。高倍镜观察,可以看到细胞为多边形,细胞边缘呈锯齿状,相邻细胞彼此相嵌。细胞核扁圆形,无色或淡黄,位于细胞中央。

(2)单层立方上皮(兔甲状腺切片) 低倍镜观察,可看到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色甲状腺滤泡。

高倍镜观察,滤泡壁由1层立方体形上皮细胞构成,核圆形、蓝紫色,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粉红色。

(3)单层柱状上皮(猫小肠横切片)

低倍镜观察,可见粘膜面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突向管腔,突起表面覆有1层柱状上皮。 高倍镜观察,可见上皮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蓝紫色,靠近细胞的基底部。把虹彩光圈缩小,减少光量,可见细胞的游离面有1层较亮的粉红色膜状结构,称为纹状缘。在柱状细胞之间散有杯状细胞,此细胞上端膨大、下端细小,核呈三角形或半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在杯状细胞上端的细胞质内积有大量不着色的粘液,在切片上呈卵形空泡状结构,细胞尖端无纹状缘。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兔气管横切片)

高倍镜观察,可见气管内表面的细胞排列紧密,彼此挤压,细胞形状很不规则。细胞一端都与基膜相连,但另一端,有的细胞达上皮游离面,有的未达游离面,细胞核位置高低不等,以致整个上皮似复层细胞组织。注意观察锥形细胞、梭形细胞、具纤毛的柱状细胞以及杯状细胞的排列位置。

(5)变移上皮(兔膀胱收缩时和充盈时切片)

高倍镜观察,可见收缩状态的膀胱上皮有多层细胞,表层细胞较大,呈宽立方体形,游离面呈弧形,靠游离面的细胞质着色深,核大,卵圆形,有的细胞可看到双核。中间几层为多角形或倒梨形细胞。基部细胞小,呈矮柱状,排列较密。

膨胀状态的膀胱上皮变薄,细胞层次减少,有时只有2层,细胞呈扁平或梭形。 2、肌肉组织(图1—2)

(1)蝗虫骨骼肌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用尖头镊子取蝗虫浸制标本胸部的一小束肌肉,置于

图1-1 单层扁平上皮(自黄诗笺)

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解剖针仔细分离肌纤维(越细越好),用0.1%亚甲基蓝染色,加盖玻片后,置显微镜下观察。

先用低倍镜观察,可见骨骼肌为长条形肌纤维,在肌纤维间有染色较淡的结缔组织。在高倍镜下,单个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其表面有肌膜,肌膜内侧有许多染成蓝紫色

的卵圆形的细胞核。缩小光圈,使视野不致过亮,可见到每条肌纤维内有很多纵行的细丝状肌原纤维。肌原纤维上有明暗相间的横纹,即明带(I带)和暗带(A带)。★为什么? (2)骨骼肌(猫骨骼肌横切片) 先低倍、后高倍镜观察;肌纤维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圆形,外有肌膜,细胞核卵圆形,紧贴肌膜内侧;肌原纤维呈小红点状,在肌浆内排列不均匀,所以在横切面上呈现小区。 (3)心肌(狗心肌切片) 高倍镜观察,在纵切面上,心肌纤维彼此以分支相连,核卵圆形,位于心肌纤维中央。把虹彩光圈缩小,光线放暗一些,可看到心肌纤维的横纹,但不及骨骼肌的明显。在心肌纤维及其分支上,可见到染色较深的梯形横线,即闰盘。在横切面上,由于切片的关系,有的有核,有的无核。 (4)平滑肌(蛙的平滑肌分离装片,猫的小肠横切片)

高倍镜观察蛙的平滑肌分离装片,可见分离的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核长椭圆形,位于细胞中部,在常规染色标本上肌原纤维看不清楚。

高倍镜观察猫的小肠横切片,可见小肠壁平滑肌横切面呈大小不等、不规则的红色圆点,有的中央有染成蓝紫色圆形的核,有的见不到核。 3、结缔组织

(1)血液组织(人血涂片标本,瑞氏染色)(图1-3)

①红细胞:数量最多,小而圆,无细胞核,其中央部分着色较周围淡,★原因何在? ②白细胞:慢慢移动标本,观察各种白细胞,白细胞数量比红细胞少,但胞体大,细胞核明显,极易与红细胞区别开。

嗜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多,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胞质淡红色,并充满细小、分布均匀的淡紫红色颗粒。核紫色,通常分为2—5叶,叶间有细丝相连。如核呈杆状,则为嗜中性粒细胞的幼稚型。

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较少,约占7%以下。较中性粒细胞略大,胞质中充满桔红色的大小一致的粗大、圆形颗粒。核紫色,通常分为2叶。

淋巴细胞:数量较多,约占20%-40%,可见中、小型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一般略大于红细胞,核球形,占细胞体积的大部分,染成深蓝紫色;胞质极少,只有一薄层,围在核的周

图1-2 骨骼肌纵(A)、横切面(B)(自黄诗笺)

A. 蝗虫骨骼肌纵切面; B. 猫骨骼肌横切面

围,染成淡蓝色;中淋巴细胞比红细胞小,胞质较小淋巴细胞的稍多,着色较浅,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部,也染成深蓝紫色。

图1–3 人的各种血细胞(自黄诗笺)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极少,约占1%以下,在一般血涂片上不易找到。细胞体积比上述2种白细胞稍小,胞质中分散着许多大小不等的深紫蓝色颗粒。核形状不定,圆形或分叶,也染成紫色,但染色略浅,一般都被颗粒遮盖,形状不清。

单核细胞:数量少,约占2%-8%,是血液有形成分中最大的细胞。胞质淡灰蓝色,核多呈肾形或马蹄形,常在细胞的一侧,着色比淋巴细胞核浅。

③血小板:为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小体,其周围部分为浅蓝色,中央有细小的紫色颗粒,常聚集成群,分布于红细胞之间。高倍镜下一般只能看到成堆的紫色颗粒,在油镜下才能看到颗粒周围的浅蓝色胞质部分。

对比观察兔、大鼠和鸡的血涂片。★注意观察其粒细胞的特点与人的有何不同? 兔的嗜中性粒细胞的胞质颗粒被曙红染成红色。大鼠的嗜酸性粒细胞核呈环状。鸡的红细胞椭圆形,具核。凝血细胞(代替血小板功能)椭圆形,有核,胞质淡蓝色。嗜中性粒细胞(又称假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呈梭形,染色较红。 (2)脂肪组织(猫气管横切片)

低倍镜观察,在气管最外面一层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可看到密集成群的圆形或多角形的空泡,即脂肪细胞(胞质内的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酒精及二甲苯溶解)。在成群脂肪细胞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分隔。

高倍镜观察,可见核为扁圆形或半月形,偏于细胞的一侧。 (3)疏松结缔组织(小白鼠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铺片)(图1–4)

先低倍、后高倍镜观察。由2种纤维(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4种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浆细胞)组成。 (4)致密结缔组织(猫的尾腱纵切片)

高倍镜观察,可见胶原纤维束粗而直,彼此平行排列。腱细胞在纤维束间排列成单行,切面上呈长梭形,核椭圆形或杆状,蓝紫色,2个邻近细胞的核常常靠近,细胞质不易显示。

图1–4 疏松结缔组织(自黄诗笺)

(5)网状组织(猫淋巴结纵切片)

高倍镜观察,网状纤维呈黑色,粗细不等,分支交织成网,网状细胞为星状有突起的细胞,相邻细胞以突起相连成网状。 4、神经组织

(1)脊髓(兔脊髓横切片)

肉眼观察: 脊髓横切片中央为蝴蝶状的灰质,其中心有一孔为中央管,灰质较狭的一端为后角,较宽的为前角;包围在灰质周围染色较淡的部分是白质。

低倍镜观察: 将玻片置显微镜下,脊髓灰质前角移至视野中央,观察神经元。在前角内有许多较大的多突起细胞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神经元胞体上的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但不易区分,一般可根据轴突基部的轴丘处染色较浅(无尼氏体)来识别轴突。选择一个胞体较大、突起较多、核较清晰的神经元移至视野中央。

高倍镜观察 核大,呈囊泡状,居细胞中央,核内有染色较深的核仁。 (2)骨骼肌运动终板(兔肋间肌撕片装片)

低倍镜观察 可见骨骼肌平行排列成束,有的呈蓝紫色,有的呈紫红色。传出神经纤维染成黑色,形似树枝,分布到骨骼肌纤维上,当它们接近肌纤维时,其末端再行分支成爪形小球,附着于肌纤维表面。

高倍镜观察 神经纤维终末的爪状分支端膨大,在与肌纤维附着处形成椭圆形板状隆起,即为运动终板。

(五)海胆或文昌鱼早期胚胎装片标本的观察(图1—5)

观察处于不同平面的胚胎细胞时,宜在低倍镜下观察,并不时转动细准焦螺旋,切不可转动粗准焦螺旋。

(1)卵裂:单细胞期只有一个大细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看到大而清晰的细胞核,这是

未受精卵;另一种则看不到细胞核,这是受精后待分裂的卵。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分裂后,形成2个连在一起的较小的细胞,这是2细胞时期。再进行一次分裂则成为4细胞时期。第三次分裂就进入8细胞时期。但在显微镜下并非一下就能看清8个细胞。因为4细胞后,细胞排列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必须及时转动细准焦螺旋才能看清。再进行分裂就进入16细胞时期、32细胞时期。

(2)囊胚:由一层细胞构成的空球状物。由于观察的是装片,所以细胞界线不明显。中央的空腔叫囊胚腔(或卵裂腔)。

(3)原肠胚:囊胚一端的细胞内陷,形成具有两层细胞的胚,称原肠胚。外面的细胞层叫外胚层,两胚层之间的空腔是原来的囊胚腔,★它是如何形成的?内胚层包围的腔是原肠腔。原肠腔和外界相通的小孔叫胚孔。

图1-5 文昌鱼的早期胚胎发育 (自Romer)

H~I. 原肠胚的剖面;J. 原肠胚后期外观 A~D. 卵裂期;E. 桑椹期;F~G. 囊胚及其剖面;

(六)动物的细胞、组织及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多媒体演示 1、动物细胞的电子显微照片及细胞分裂过程的多媒体演示 2、动物4类组织图片的多媒体演示

3、多细胞动物(文昌鱼和蛙)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多媒体演示

六、作业与思考

绘图作业:1. 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2. 4类基本组织的其中一种组织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思考题: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机能怎样?细胞分裂各期有何特点? 2. 动物4类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与主要机能;

3. 根据实验观察,思考海胆原肠胚形成中胚层细胞的运动情况。

实验2 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等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的生活环境,知道到什么样的水域可采到这些动物。 2、了解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等的食性和生活习性,从而懂得怎样去培养这些动物。 3、通过显微观察,掌握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等动物运动方式和形态结构上的特点,草履虫的无性和有性繁殖方式,进一步了解鞭毛虫纲、肉足纲、纤毛纲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内容

1、绿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的采集、培养与观察; 2、草履虫的分裂生殖和接合生殖过程观察; 3、锥体虫和间日疟原虫玻片标本示范观察。 三、实验材料

稻草秆、小麦粒、玉米粉;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等永久玻片标本。 四、实验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

浮游生物采集网,玻璃培养缸;电炉、铝锅;广口瓶、三角瓶、锥形瓶、载玻片、盖玻片、凹玻片、培养皿、吸管、解剖针、小镊子、吸水纸、棉花、牙签;pH试纸、洋红粉末、琼脂、蓝黑墨水、5%冰醋酸、1%醋酸、1%氯化钠母液、蒸馏水、1%碘液。 五、实验方法

(一)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的采集与培养

这部分内容实行开放式实验,成立学生动物学科技小组,在本次实验前1—2周内,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户外采集,带回实验室放到玻璃缸内进行培养。 1、眼虫(Euglena)

①采集: 在不流动的、腐殖质较多或排有生活污水的小河沟、池塘或临时积有污水的水坑中,尤其是带有臭味、发绿色的水中常可采到绿眼虫(Euglena viridis)。眼虫大量繁殖时,水呈绿色。

②培养: 将富含腐殖质的泥土少许,置于三角瓶中,加水至瓶容积的2/3处,以棉花轻轻塞住瓶口,煮沸15 min,室温放置24h。由于多数情况下采到的水样混杂有其他动物,因此接种时,应在解剖镜下用微吸管将眼虫吸出,反复多次。再将眼虫接种到三角瓶中,置于向光处(避免阳光直射)纯培养,一周后眼虫大量繁殖。 2、变形虫(Amoeba)

①采集: 变形虫常常生活在较为洁净、缓流的小河或静水的池塘中,通常集中在水底泥渣烂叶中或水生植物水下部分的茎叶上,主要取食硅藻等藻类,也取食腐败的水生植物叶片等。采集时可捞取水底物质,用粗吸管吸取呈黄褐色的碎屑(硅藻较多),或水面上漂浮着的灰褐色似胶状物,或水生植物如荷叶下面的粘稠物,往往可以得到很多变形虫。还可在水边或潮湿处挖取带根的禾本科植物(不要去除根上的土)带回实验室。

②培养: 选用池塘水过滤、煮沸,放入数粒小麦粒,室温放置1—2d,使细菌繁殖起来。

接种变形虫时,将含有变形虫的池塘水滴加在载玻片上,并滴加水1滴,放置1—2min,使变形虫贴附于玻片上,倾斜玻片使水流掉,并用水缓缓冲洗玻片,尽量去除其他微小动物。将该玻片放入培养液,约两周后,可有大量的变形虫出现。亦可将根上带土的禾本科植物直接浸入培养液中培养。

3、草履虫(Paramecium)

①采集: 草履虫多生活在湖沼、池塘、水田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下水沟中,以细菌、藻类和其他腐败的有机物为食。在水底沉渣表面浮有灰白色絮状物、有机物质丰富的水中,有大量草履虫生活。采集方法是将广口瓶系上绳,沉入水底连同沉渣一块捞起。

②培养: 常用1%稻草水培养草履虫。将1g稻草秆切成小段放入锥形瓶中,加水100mL,瓶口塞上棉花,煮沸30min,放盆24h。接种草履虫(方法同于眼虫).1周左右可见瓶中有大量的草履虫。可在培养液中加少量玉米粉等物,促进草履虫的繁殖。 (三)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等原生动物标本的观察 1、眼虫的观察

先观察含有绿眼虫的水体颜色,★水体呈现何种颜色?这种颜色在水中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在某一区域,这与光线照射方向有何关系? 然后,用滴管吸取颜色较深部位水样,滴一滴在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注意滴的水样应尽量少些,使眼虫活动减慢,便于观察。 眼虫的鞭毛不经染色也可看到,但需将光线调暗一些,仔细观察,常可见到鞭毛摆动。

(1)绿眼虫的形态结构(图2—1)

体形:前端钝圆,后端尖,整个身体略呈梭形。

图2- 1 眼虫(自刘凌云等)

表膜:即质膜被于体表的一层薄膜,富有弹性,上有很多的斜纹。 细胞质:在表膜之内的胶状物质。 胞口:为体前端的一个漏斗状的开口。

胞咽:连接胞口之后的一细小管道,用以排出来自储蓄泡内的代谢废物。

储蓄泡:连接在胞咽之后,呈圆而透明的囊状空泡。

伸缩泡:在储蓄泡附近的一个空泡,其周围有几个小型的收集泡。伸缩泡能作周期性的收缩,起到排除代谢废物、多余水分和维持渗透压的作用。

眼点:位于胞咽旁边的红色小点。眼点有感光的功能,因而绿眼虫具有趋光性。 色素体:分散在细胞中的许多含叶绿素的梭形小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副淀粉粒:分散在细胞内的闪光颗粒状小体。用0.02%中性红做活体染色,即成小红点。 鞭毛:从胞口中伸出的一根细长的丝状体。从盖玻片的一侧加一小滴碘液染色后,鞭毛及细胞核染成褐色,容易观察。

有时在视野内可看到圆形不动的个体,外面形成一层较厚的包囊。★形成包囊有何意义? (2)绿眼虫的运动

① 游动: 依靠鞭毛不停地摆动,使身体作螺旋状的摇摆前进。

② 眼虫式运动: 当虫体不甚活动时,常由虫体收缩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蠕动,注意其蠕动的情形。

2、变形虫的观察

用滴管吸取水面上的胶状物或用镊子刮取水草等物体上的粘稠物,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加盖玻片。先在低倍镜下观察,一般变形虫的虫体较小,且几乎透明,呈极浅的蓝色;当变形虫缓慢移动时,身体不断地改变形状。根据这两个特点在显微镜下仔细寻找,把显微镜的光线调暗一些,找到大变形虫(Amoeba proteus)后,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观察时为使变形虫在视野内,要随变形虫运动而移动玻片。

(1)质膜:为虫体表面的一层薄膜。

(2)细胞质:分外层较明亮、无颗粒的外质和里面较暗淡、多颗粒的内质。

(3)食物泡:分布在内质中,大小不一。如果发现一变形虫正在摄食,应仔细观察变形虫的吞噬作用和食物泡的形成过程。有时还可观察到食物泡中不能消化的残渣,在运动时排出体外的过程。

(4)伸缩泡:一个在内质中呈透亮圆形的泡状结构。伸缩泡每当移至身体后端时就收缩一次,注意观察它每次收缩的间隔时间。★伸缩泡的功用如何?

(5)伪足:数目不定,呈指状或叶状。仔细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向,以及体内细胞质的流动与伪足形成的过程。

(6)细胞核:1个,在内质的中央,呈椭圆形。生活时,核一般不易见到。在盖玻片的一侧加一滴1%的碘液或2%的冰醋酸,待几分钟后,核就清晰可见。 3、草履虫

(1)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备

为限制草履虫的迅速游动,以便观察,先将少许棉花纤维撕松放在载玻片中部,再用滴管吸取草履虫培养液,滴1滴在棉花纤维之间,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如果草履虫游动仍很快,则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一侧吸去部分水(注意不要吸干),再进行观察。 (2)草履虫的外形与运动(图2—2)

在低倍镜下,将光线适当调暗点,使草履虫与背景之间有足够的明暗反差。可见草履虫形似倒置草鞋底,前端钝圆,后端稍尖,体表密布纤毛,体末端纤毛较长。从虫体前端开始,体表有一斜向后行直达体中部的凹沟称口沟,口沟处有较长而强的纤毛。 游泳时,草履虫全身纤毛有节奏地呈波状依次快速摆动,由于口沟的存在和该处纤毛摆动有力,而使虫体绕其中轴向左旋转,沿螺旋状路径前进。★当遇到阻挡物时,虫体如何游动? (3)内部构造

选择1个比较清晰而又不太活动的草履虫,转高倍镜观察其内部构造。虫体的表面是表膜,★注意当草履虫穿过棉花纤维时,其体形可否改变,为什么? 紧贴表膜的1层细胞质透明无颗粒,称外质,外质内有许多与表膜垂直排列的折光性较强的椭圆形刺丝泡;外质以内的细胞质有许多颗粒,称为内质。

虫体腹面口沟末端有一胞口,胞口后连一深入内质的弯曲短管,称胞咽,胞咽壁上生有由长纤毛联合形成的波动膜。★注意观察口沟纤毛和胞咽波动膜的波动,其波动有何功用?

图2- 2 草履虫的构造(左.立体观)

(自江静波) 内质内大小不同的圆形泡,多为食物泡。在虫体的前、后端各有一透明的圆形泡,可以伸

缩,为伸缩泡。当伸缩泡主泡缩小时,可见其周围有6~7个放射状排列的长形透明小管,即收

集管。★注意前后2个伸缩泡之间及伸缩泡的主泡与收集管之间在收缩上有何规律?

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有大、小2个细胞核,位于内质中央,生活时小核不易观察到。在盖玻片一侧滴1滴5%冰醋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盖玻片下的草履虫浸在冰醋酸中。将光线适当调亮,1—2 min后,草履虫被杀死。在低倍镜下可见到虫体中部被染成浅黄褐色、呈肾形的大核;转高倍镜调焦后,可见大核凹处有一点状的小核。 (4)食物泡的形成及变化

取1滴草履虫培养液于另一载玻片中央,用牙签蘸取少许洋红粉末,掺入草履虫液滴中,混匀,再加少量棉花纤维,并加盖玻片。立即在低倍镜下寻找:被棉花纤维阻拦而不易游动,但口沟未受压迫的草履虫,转高倍镜仔细观察食物泡的形成、体积变化及在虫体内环流的过程。 (5)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 ①刺丝泡的发射

制备草履虫临时装片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滴用蒸馏水稀释20倍的蓝黑墨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蓝黑墨水浸过草履虫。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刺丝已射出,在草履虫体周围呈乱丝状。★刺丝泡有何功用? ②草履虫对盐度变化的反应

配制系列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用蒸馏水稀释1%氯化钠母液,配制成0.1%、0.3%、0.5%、0.8%等系列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分别置于小试管内。并作好标记。

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刺激草履虫: 取5块载玻片,第1块滴入蒸馏水作对照,后4块分别滴入以上配制的系列浓度氯化钠溶液。再用毛细滴管吸取密集草履虫培养液,分别滴一小滴于各载玻片的溶液中;草履虫液不宜过多,以免稀释了盐溶液;各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滴入草履虫液先后间隔时间需掌握好,以保证各盐度刺激草履虫5 min后观察;混匀,加棉花纤维和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依次置显微镜下观察。

伸缩泡收缩频率的变动: 在低倍镜下选择1个清晰又不太活动的草履虫,转高倍镜观察其伸缩泡的收缩。用秒表记录伸缩泡的收缩周期,重复3次计数,取平均值,并推算每分钟伸缩泡的收缩频率。再选择2只草履虫,如上计数。然后计算3只草履虫伸缩泡的平均收缩频率。★为什么要重复计数和计算平均收缩频率?

按以上方法观察记录,计算并比较草履虫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伸缩泡的收缩频率。★伸缩泡有何功能?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草履虫在0.8%氯化钠溶液中时,其体形和运动有何变化?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蒸馏水替代0.8%氯化钠溶液,这时观察到草履虫有何变化? ★以上现象说明什么?

③草履虫对酸刺激的反应

配制醋酸溶液: 用滤纸过滤草履虫培养液。取冰醋酸和滤液配制浓度为0.01%—0.02%和0.04%—0.06%的醋酸溶液,分别置试管中。★为什么不用蒸馏水而用草履虫培养液的滤液配制醋酸溶液? 用pH试纸测草履虫培养液和所配醋酸溶液的pH值。滤纸上面密集的草履虫用少量培养液收集,保存备用。

草履虫对酸刺激的反应: 用滴管吸取密集草履虫的培养液滴于载玻片上,使液滴为直径略小于载玻片宽度的一片圆形液层。将载玻片置于体视显微镜载物台中央,用毛细滴管吸取0.01%—0.02%醋酸溶液,轻轻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的草履虫液层中央。滴加醋酸溶液时,最好通过滴管尖端醋酸液滴与玻片上草履虫液面的接触而使酸液缓缓进入草履虫液层中央。在镜下观察草履虫动态,亦可肉眼观察。用pH试纸分别轻轻浸入液层中草履虫聚集处和滴入酸液处,检测其pH值。再取一块载玻片,用0.04%—0.06%醋酸重复以上实验,观察草履虫动态并检测液层中草履虫聚集处和滴入酸液处的pH值。分析实验结果,说明草履虫对不同pH的趋性。★草履虫最喜酸度是多少?

(6)观察草履虫的分裂生殖和接合生殖过程

取草履虫分裂生殖和接合生殖装片,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①草履虫分裂生殖装片,观察草履虫的无性生殖是横裂还是纵裂?

②草履虫接合生殖装片,观察2个虫体在何处接合。★接合生殖有何生物学意义 其它原生动物种类识别,见附常见淡水原生动物检索表。 附:

常见淡水原生动物检索表

1. 成体或幼体的体表具纤毛???????????????????????? 19纤毛纲Ciliata 任何生活时期体表都不具纤毛 ………………………………………………………………………… 2 2. 具鞭毛………………………………………………………………………………3鞭毛纲Mastigophora 具伪足…………………………………………………………………………………14肉足纲Sarcodina 3. 群体,细胞镶嵌在胶质中 ……………………………………………………………………………… 4 单体 ………………………………………………………………………………………………………7 4. 群体呈平面排列,呈方形 ……………………………………………………………… 盘藻属Gonium 群体不成一平面,呈球形或椭球形 ……………………………………………………………………5 5. 群体内细胞排列紧密,集中在群体中央 ………………………………………… 实球藻属Pandorina 群体内细胞排列不紧密,不集中在群体中央 …………………………………………………………6 6. 群体小,细胞数目少(8~32) ………………………………………………………空球藻属Eudorina 群体大,细胞数目多(数百个以上) ……………………………………………………团藻属Volvox 7. 体中部有一横沟,具2根鞭毛 ………………………………………………8腰鞭毛目Dinoflagellida 体中部无横沟,具1~2根鞭毛 ………………………………………………………………………10 8. 体具外壳 …………………………………………………………………………………………………9 体无外壳 ………………………………………………………………… 裸甲腰鞭虫属Gymnodinium 9. 壳扁平,具1前、2~3后长角状突起 ………………………………………… 角鞭毛虫属Ceratium 壳不扁平,双锥形或五边形,无突起 ………………………………………多甲鞭毛虫属Peridinium 10. 具色素体 ……………………………………………………………………………………………… 11

不具色素体 ……………………………………………………………………………………………13 11. 鞭毛2根,杯状叶绿体1个 ……………………………………………… 衣滴虫属Chlamydomonas

鞭毛1根,叶绿体不呈杯状 …………………………………………………………………………12 12. 体梭形,可变形 ……………………………………………………………………… 眼虫属Euglena

体扁圆形,不变形 ……………………………………………………………………扁眼虫属Phacus 13. 鞭毛2根,前鞭毛显著,运动时仅尖端摆动;体末端呈截形 …………………袋鞭虫属Peranema

鞭毛1根;体末端不呈截形,体可变形 ………………………………………… 漂眼虫属Astasia 14. 体球形,伪足呈轴状 …………………………………………………………15辐足亚纲Actinopoda

体非球形,可变形,伪足呈叶状、指状、丝状 ………………………………16根足亚纲Rhizopoda 15. 体大,颗粒状肉质与泡状外质分界明显,多核 …………………………辐球虫属Actinosphaerium

体小,内、外质分界不明显,单核 ……………………………………………太阳虫属Actinophrys 16. 无外壳,体可变形 …………………………………………………………………………………… 17

有外壳,伪足自壳口伸出 ……………………………………………………………………………18 17. 具一宽的伪足 ………………………………………………………………… 简变虫属Vahlkampfia

具多个伪足 ………………………………………………………………………… 变形虫属Amoeba 18. 壳瓶形,由沙粒等外物构成 …………………………………………………………砂壳虫属Difflugia

壳扁圆,几丁质构成 ……………………………………………………………… 表壳虫属Arcella 19. 不具口缘带,纤毛等长 ………………………………………………………… 20全毛目Holotricha

具口缘带 ………………………………………………………………………………………………26 20. 胞口在体表 …………………………………………………………………………………………… 21

胞口在口沟内 …………………………………………………………………………………………25 21. 胞口在体前端或近前端 ……………………………………………………………………………… 22

胞口不在体前端或近前端 ……………………………………………………………………………24 22. 胞口在体顶端,体呈桶形,具1至数圈纤毛带 …………………………………栉毛虫属Didinium

胞口不在体顶端 …………………………………………………………………………………… 23 23. 体被规则排列的外质板 ………………………………………………………………榴弹虫属Coleps

体无板,体前端伸长如颈 ………………………………………………………长吻虫属Lacrymaria 24. 胞口在凸出的腹面,为一长裂缝 ………………………………………………… 漫游虫属Lionotus

胞口圆形 …………………………………………………………………………… 长颈虫属Dileptus 25. 体呈倒鞋底形,口沟自前左侧伸向右侧 …………………………………… 草履虫属Paramecium

体肾形,胞口在体侧面中央 ……………………………………………………… 肾形虫属Colpoda 26. 口缘带自左向右旋转,体呈钟形具柄 ……………………………缘毛目Peritricha,钟虫属Vorticella

口缘带自右向左旋转 ……………………………………………………………27旋唇目Spirotricha 27. 纤毛存在于体表各处,体呈喇叭形 ………………………………………………… 喇叭虫属Stentor

纤毛只存在于体表一部分,并形成小膜或棘毛 ……………………………………………………28 28. 纤毛形成小膜,存在于口缘带,具跳跃的长棘毛,体球形 …………………… 弹跳虫属Halteria

棘毛只存在于腹面 ……………………………………………………………………………………29 29. 体一般呈长圆形,具3条不动的尾棘毛 ……………………………………… 棘尾虫属Stylonychia 体近圆形,具4条尾棘毛 ………………………………………………………… 游仆虫属Euplotes

六、作业与思考

绘图作业: 草履虫放大详图,并标注其名称;

思考题: 根据观察到的原生动物,总结单细胞动物有哪些细胞器的分化,各有什么功能?

实验3 水螅和涡虫的比较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的比较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和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的异同。 2、学习水螅和涡虫的采集与培养。 二、实验内容

1、水螅和涡虫的采集与活体观察; 2、水螅横、纵切片标本的观察; 3、涡虫整体及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三、实验材料

水螅、涡虫整体及切面玻片标本。 四、实验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体视镜;显微互动教学系统。

解剖蜡盘、大头针、刀片、解剖剪、镊子、解剖针、放大镜;玻璃器皿:培养皿、吸管等;5%福尔马林、乙醚等。 五、实验方法

(一)水螅和涡虫的采集与培养 1、水螅的采集与培养

在缓流、清澈且富有水草的小河或池塘中,可采到水螅。它附着在水生植物、石块或水中其他物体上。伸展时体色较淡,收缩或离开水则呈褐色的小粒状。采集时可直接在水中的附着物上寻找,或采集大量水草,放在大型玻璃缸中,置于实验室向阳处,次日检查,可能获得水螅。

水螅可在室内培养,水要消毒,水温在20-25℃之间,每周喂2-3次水蚤,次日须除去水底的死水蚤及其它污物。每周换水一次(换一半水即可)。最好用池水、井水,若用自来水,须先放些水草置向阳处1-2天再用。亦可用较大的鱼缸,底部铺细泥砂,加入曝晒过的自来水,种些水草,养数条小鱼和螺蛳,形成一个小生态系统。将水螅接种进去,定期饲喂水蚤,并不断补充蒸发的水分,可不必换水。 2、涡虫的采集与培养

涡虫喜生活在隐蔽阴凉流动的溪流、水沟中,以活的或死的小型蠕虫、甲壳类动物及昆虫的幼虫等为食。涡虫避强光,昼间潜伏于石块、落叶下。发现有涡虫时,将石块、树叶捞起翻转,用毛笔蘸水将涡虫刷入瓶内水中。也可将新鲜动物肝脏(或肌肉)切成小块,系上细绳吊放入水中,1-2h后会诱来较多的涡虫附着在诱饵上,提起诱饵放入装有水的广口瓶中。可同时在附近多设几处诱饵,以采到更多涡虫。

培养涡虫最好是用洁净的池塘水、井水和泉水,如用自来水培养,须把自来水放置几天,经阳光直接曝晒过的更好。培养缸内可放些瓦块、卵石以便于涡虫隐蔽。涡虫喜欢的水温是16-18℃,温度过高时会自行解体,所以夏季应特别注意降温。食物以动物肝脏或肌肉、熟蛋白

等为主。如需涡虫加快生长,可每周投食3次;如保种,则2周或更长时间投食1次,因涡虫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注意每次投食几小时后应将剩余的食物移出,以免水质变坏。换水时间视水质的清浊情况而定。当缸内水质混浊时,可用毛笔将缸内的水旋转搅动,使沉渣泛起、涡虫卷缩下沉,然后倾去上部陈水,补充进新水。如用稍大些的培养缸,可种植少量水生植物,这样有利于保护水质。 (二)水螅和涡虫的观察 1、水螅(Hydra)的活体观察

用体视镜观察玻璃皿中的活水螅。水螅身体呈圆柱形,有的个体一侧生有侧枝,是无性生殖的芽体;有的个体具1-2个丘形突起,这是生殖腺(精巢或卵巢)。固着在物体上的一端称为基盘,相对的一端为一圆锥形突起,称垂唇,口即位于其顶端,不取食时,口往往关闭。垂唇周围有一圈细长的触手(一般6-10个)。触手可以伸出很长,向四周搜捕食物。★水螅这种体型属于哪种对称形式?用解剖针轻轻触动一条触手,观察有何反应?再稍微用力触动一下,又有何反应?

在玻片上滴加少许5%的冰醋酸溶液,加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水螅的刺细胞略呈圆形,端部放出一丝,即为刺丝。转

高倍镜可见到刺丝囊。★注意观察刺细胞的结构和刺丝囊的几种类型。 2、水螅玻片标本观察

(1)水螅整体玻片标本的观察:分别取水螅带芽整体装片、水螅具精巢和卵巢的整体装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芽体、精巢和卵巢在体壁上的生长位置。★水螅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会同时进行吗?

(2)水螅纵切片和横切片的观察:

显微镜下观察水螅纵切片,先在4×物镜下辨认水螅的口、垂唇、触手、消化循环腔和基盘等部位(图3-1)。如触手被纵切,其内的腔与消化循环腔相通吗? 如芽体被纵切,芽体的体壁与母体的体壁的关系如何? ★在同一张切片上常常不能同时观察到上述结构,为什么? 再在10×物镜下,辨认水螅的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然后观察水螅横切片,

联想纵切片,辨认内、外胚层,中胶层和消化循环腔。再将水螅纵切或横切片体壁的一部分移到视野中部,换高倍镜观察体壁结构(图3-2)。

外胚层(皮层) 在体壁外侧见到的较大且细胞核清晰、数目最多的柱状细胞,是外皮肌细

图3-1 水螅的纵剖面图(自刘凌云等)

胞。在皮肌细胞之间靠近中胶层处,有些小型的、且数个堆在一起的细胞,是间细胞。★它们有何功用? 还有一种中央包含有染色较深的圆形或椭圆形囊的细胞,是刺细胞,其囊叫刺丝囊。此外还有感觉细胞,它们与神经细胞相联。神经细

图3-2 水螅的纵切面局部(自刘凌云等)

胞在外胚层基部,紧贴中胶层,因较为稀疏,需仔细寻找。

中胶层 薄而透明,夹在内、外胚层之间,是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的一层非细胞结构的胶状物质。

内胚层(胃层) 内皮肌细胞数目最多、细胞大、核清晰,细胞内常含有许多染色较深的的食物泡。还有数目较多的腺细胞,它们散布在皮肌细胞间,长形,游离端常膨大并含有细小的深色分泌颗粒。此外,还有少数的感觉细胞和间细胞。 3、水螅过精巢和卵巢横切片的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成熟水螅精巢的横切片,切面上精巢近似圆锥形,由内向外依次是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的精子。再取成熟水螅卵巢的横切片观察,卵巢为卵圆形,成熟的卵巢里一般只有1个卵细胞,其余的是营养细胞。但处在不同发育期的精巢和卵巢,其内部生殖细胞发育程度亦有不同。★精巢和卵巢是从哪个胚层分化出来的? 3、涡虫(Euplanaria)的活体观察

吸取一活涡虫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凭肉眼、放大镜和用体视镜观察涡虫的外形、运动、取食、趋性和对刺激的反应,以及消化系统、焰细胞等原肾结构。

外形 真涡虫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前端钝圆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司嗅觉的小叶叫耳突。前端背面两侧近前缘处各有一肾形的眼点。体后端钝尖,在腹面中央距后端约1/3处有一短管状的咽鞘,内藏有肌肉质的咽,其尖端向外开口即涡虫的口。

运动与取食 真涡虫是借体表的腺体分泌黏液协助纤毛运动、向前滑行的。当涡虫仰卧水面滑行时,用放大镜对光观察其腹面,可见其纤毛作波浪状的伸缩运动。将半段水丝蚓放入培养皿中,则可见涡虫的取食情况,其吻部从口孔伸出,吃完水丝蚓后,其体内颜色发生了变化。 4、涡虫玻片标本观察

(1)涡虫整体玻片标本的观察

①神经系统: 低倍镜下观察示神经系统的涡虫整体装片,可见体前端有1对神经节组成的“脑”,由此沿身体两侧后行有2条纵神经索,索间有许多横神经连接,似梯形,“脑”发出神经到眼、耳突各部。★涡虫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比较集中和发达,与其生活方式及两侧对称体型有何相关性?

②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取显示生殖系统的涡虫整体玻片标本,置显微镜下观察。

雌性生殖器官 虫体前端两眼点后方有1对卵巢,深色,圆形。两卵巢各有1条输卵管沿身体两侧向后行,在咽后方汇合通入生殖腔。生殖腔前方有一椭圆形的受精囊也通入生殖腔。两输卵管外侧还有许多颗粒状的卵黄腺。

雄性生殖器官 虫体两侧与输卵管平行有许多圆球形精巢,每精巢由一输精小管(不易看清)通入1对输精管,输精管在咽两侧膨大成贮精囊;贮精囊在生殖腔前方汇合成阴茎,阴茎通入生殖腔。生殖腔有生殖孔通体外。★固定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的形成有何进化意义? (2)涡虫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图3—3)

图3-3 涡虫的横切面(自刘凌云等)

取涡虫横切面玻片标本置显微镜下观察。涡虫横切面背面隆起,腹面扁平,为三胚层无体腔动物。

①外胚层: 为体壁最外一层排列紧密的柱状上皮细胞,其间夹有的色深、条状结构为杆状体,★杆状体有何功用? 此外,还可看到一些向里层(中胚层)深入的囊状、含

深色颗粒的单细胞腺及其通向体表的部分管道。转高倍镜观察,可见腹面表皮细胞具纤 毛,表皮细胞的基底为一薄层墓膜。

②中胚层: 中胚层形成肌肉组织和实质组织。镜下可见紧贴基膜内侧的环肌,环 肌内侧为纵肌,它们与表皮共同构成体壁,即皮肌囊。★皮肌囊有何功能意义? 此外,在横切面的背腹体壁间还可见到背腹肌纤维。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充满呈网状、含有许多黄色小泡的结构,为中胚层实质组织,无体腔。★实质组织有何功能? 中胚层的出现有何意义?

③内胚层: 切片中间可见到几个小空腔,即为肠腔,肠壁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是内胚层形成的消化管。★根据横切面上所见到的肠断面的数目,能否确定所观察的涡虫横切面取材于身体的何部位? 说明理由。

(五)腔肠动物门、涡虫纲习见种类浸制标本的示范观察

1、腔肠动物门习见种类:薮枝螅(Obelia) 、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海蛰(Rhopilema) 、海鸡冠(Alcyonium)、海仙人掌(Cavernularia)、棘海鳃(Pteroeides)、笙珊瑚(Tubipora)、红珊瑚(Coralliun)、海葵(Sargartia)、鹿角珊瑚(Madrepora)、石芝(Fungia)、脑珊瑚(Meandrina)等。

2、涡虫纲习见种类:微口涡虫(Microstomum)、土蛊(Bipalium)、平角涡虫(Planocera)。 六、作业与思考

绘图作业:绘水螅和涡虫的横切面详图,并标注各部分结构名称。 思考题:

实验4 华枝睾吸虫和猪带绦虫的比较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华枝睾吸虫、猪带绦虫等的观察,了解吸虫纲和绦虫纲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吸虫和绦虫适应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上的变化。

2、认识一些常用的寄生蠕虫卵种类,掌握它们的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1、华枝睾吸虫、猪囊蚴头节、猪带绦虫的成熟节片和孕卵节片等玻片标本观察; 2、寄生蠕虫卵玻片标本观察;

3、指环虫和日本血吸虫等玻片标本示范观察;

4、吸虫、绦虫、线虫和棘头虫等大型浸制标本示范观察。 三、实验材料

上述永久玻片标本和浸制标本;新鲜兔粪;学生自带粪便。 四、实验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离心机。

解剖蜡盘、大头针、解剖剪、小镊子、解剖针、牙签、放大镜;玻璃器皿: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吸管、小玻璃瓶、烧杯、漏斗、试管、离心管、染色杯或染色缸;巴氏液、0.9%生理盐水、饱和盐水或33%硫酸锌;固定剂:F.A.A、5%福尔马林、70%酒精、5—10%甘油酒精、3%戊二醛、布翁氏液等;染色剂:明矾洋红、戴氏苏木精;脱水剂:梯度酒精(30%、50%、70%、80%、90%、95%)、无水酒精;透明剂:二甲苯;封固剂:中性树胶、布氏胶。 五、实验方法

1、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sis)整体玻片标本观察(图4—1)

(1)外形: 体扁平,呈柳叶状,生活时体半透明,淡红色。体后端宽于前端,通常大小为10-25mm×3-5mm。口位于前端肌肉质的口吸盘上,距身体前端约1/5处有腹吸盘。 (2)内部结构:

①消化系统:口位于口吸盘之中央;口吸盘后的球形肌肉部分为咽;咽后的短管为食管;食管后分出的2条肠管,位于体两侧,通往体后端,无侧支,末端封闭。

②排泄系统:排泄管为2条略弯曲而有许多分支的管子;2条排泄管汇合而成1条微曲的粗管,位于体后端中央,称排泄囊;排泄囊开口于身体的末端。

图4-1 华枝睾吸虫的构造(自江静波)

③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雄性:精巢位于体后端,2个,分支状,前后排列;从每个精巢的中央部,向前各通出1根细管,为输精小管(或称输出管);在中部汇合成输精管;输精管前方的膨大部分为储精囊;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前。

雌性:卵巢略呈三叶状,位于精巢之前、体中线处;从卵巢通出的短管为输卵管;位于卵巢之后的长圆形囊为受精囊;卵黄腺为位于身体两侧的泡状腺体;在身体1/2稍后的地方,借卵黄总管通入输卵管;输卵管后段有梅氏腺围绕的部分叫成卵腔;梅氏腺是围于成卵腔四周的单细胞腺体;在受精囊之前,由输卵管通出的管子称劳氏管;子宫迂曲于卵巢与腹吸盘之间,内藏卵;开口于腹吸盘之前方的雌性生殖孔。

★注意生殖系统各器官之间的连接关系。

2、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整体玻片标本观察(图4—2)

(自浙江医科大学编,病原生物学)

图4-2 日本血吸虫

雌雄异体。雄虫粗短,体腹面有抱雌沟,精巢7个,雄性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后方。雌虫细长,卵巢椭圆形,不分叶。雌性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后方。 3、猪带绦虫玻片标本的观察

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图4—3)

(1)头节: 球形,有4个大而圆的吸盘;顶部中央有短而圆的顶突,突上有两圈小钩,约25-50枚。头节后为颈部。

(2)未成熟节片: 颈部以后的节片,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仅可见到两侧的纵排泄管。 (3)成熟节片: 宽大于长至近方形,每一节片内有纵横排泄管及雌雄性生殖器官各一套。纵排泄管外侧各有1条神经索。

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多个,小球形,分布于体内实质中,每个精巢与一输精小管连接,输精小管汇合为输精管。输精管稍膨大为储精囊,其后为阴茎通入节片一侧的肉质膨大部分阴茎囊内。雄性生殖孔开口于阴茎外侧的生殖腔中。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位于节片的后部中央,分左右两大叶和中间的一小叶,卵巢 下端有腺体状的卵黄腺;节片中央还有一盲管状的子宫。卵巢、卵黄腺及子宫均以管道

图4-3 猪带绦虫(自刘凌云等)

A. 成虫;B. 头节;C. 成熟节片;D. 孕卵节片

汇入成卵腔。成卵腔为颗粒状的梅氏腺包围,并向侧面通入管道状的阴道。雌性生殖孔亦开口于生殖腔内。 ★注意生殖系统各器官之间的连接关系。

(4)孕卵节片: 长大于宽约2倍以上,整个节片几乎为子宫占据。子宫分支状,每侧约7-13支,内充满卵。还可见排泄管和神经索,其他器官均消失。

(5)猪囊尾蚴: 圆形或卵圆形泡状囊,内充满乳白色液体,见于猪肉中,大小为5mm ×(8-10)mm。头节与钩均已发生,缩陷于囊内。

自刘凌云等) 图4-4 常见寄生虫卵(

A,B 钩虫卵;C 蛲虫卵;D 绦虫卵(内含六钩蚴);E 华枝睾吸虫卵; F 日本血吸虫卵;G 蛔虫卵(受精);H 蛔虫卵(未受精)

4、寄生蠕虫的习见种类标本的示范观察

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牛带绦虫(Taeniachynchus saginatus);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s sp.)幼虫、猪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chus hirudinaceus)和新棘衣棘头虫[Pallisentis(Neosentis) celatus]等浸制标本。钩虫卵、蛲虫卵、绦虫卵(内含六钩蚴)、华枝睾吸虫卵、血吸虫卵、蛔虫卵等装片标本。

六、作业与思考

绘图: 1、华枝睾吸虫全形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猪带绦虫成熟节片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思考题:1、比较疟原虫与兔艾美球虫的生活史有何异同。

2、吸虫和绦虫营寄生生活,其形态结构与涡虫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

实验5 蛔虫和蚯蚓的比较解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2种代表动物——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的比较观察,了线虫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主要特征的异同。

2、通过对猪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提高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解剖技术。 二、实验内容

1、猪蛔虫浸制标本的形态观察与内部解剖, 蛔虫的横切玻片标本观察; 2、活体及浸制环毛蚓标本的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 蚯蚓的横切玻片标本观察; 3、线虫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浸制标本示范观察. 三、实验材料

活体蚯蚓;解剖用的环毛蚓和猪蛔虫浸制标本;蛔虫和蚯蚓的横切玻片标本。 四、实验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体视镜;显微互动教学系统。

解剖蜡盘、大头针、刀片、解剖剪、镊子、解剖针、放大镜;玻璃器皿:培养皿、吸管等;5%福尔马林、乙醚等。 五、实验方法

首先,取蛔虫和蚯蚓的整体浸制标本,用体视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比较它们的体表特征及分节与否等。可见蛔虫的身体不分节但体表有横纹,蚯蚓的身体有明显分节现象。★分节现象在动物演化上有何重要意义?

然后,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2种动物的切片标本,比较其体壁结构的异同。最后,解剖蛔虫和蚯蚓浸制标本。

(一)蛔虫(Ascaris)的的外形与内部构造 1、外形

猪蛔虫(Ascaris suum)与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均可作为实验材料。

取雌、雄蛔虫浸制标本用清水冲洗、浸泡、除去药液后置蜡盘中,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蛔虫体呈细长圆筒形,前端稍钝圆,后端稍尖;体表光滑,有许多细横纹,从身体前端至后端有4条纵行的白线,2条较粗的为侧线,背、腹线不明显。前端中央有口,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口周围有3片唇,背侧1片为背唇,其上有2个乳突,腹侧有2片腹唇,各有1个乳突。如看不清楚,可用刀片将口唇部切成薄片,切面向下置载玻片上,滴1滴水,置低倍镜或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腹面前端,距腹唇约2mm处有一排泄孔,但不易看清。

雌雄异形。雌虫较粗大,后端不弯曲,在近后端腹面约2mm处,有一横裂的肛门,体前端腹面约1/3处有一缢陷,为雌性生殖孔。雄虫较小,后端向腹面弯曲,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一,称泄殖孔,常有两根交接刺由泄殖孔中伸出。★如何区分蛔虫的背腹面。与环毛蚓比较,二者外形有何不同? 2、内部解剖和观察

分清蛔虫的前、后端,背、腹面,将其腹面向下置蜡盘中。左手轻按虫体,右手用解剖针从虫体前端略偏背中线处向后小心划开体壁直到体末端,解剖针不要刺入太深,以免损坏内部器官;雄虫体后端弯曲,解剖时更须小心。镊子拉开两侧体壁,用大头针将体壁固定在蜡盘中,大头针向外倾斜45°;加清水没过虫体,用解剖针小心将器官稍加分离,切勿弄断。

①消化系统:为一条直管。口后接肌肉质咽,咽后为扁管状肠,肠近后端为直肠,但二者界限不分明,肠末端为肛门。★肛门的出现有何意义?与环毛蚓比较消化管的分化程度。

②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用解剖针和镊子仔细分离缠绕在消化管周围的生殖器官,边分离边观察。

雄虫 生殖器官为1条细长管状结构。体中部近前端管的游离端细长而弯曲的部分为精巢,精巢延续为输精管,但二者界限不明显,输精管后是膨大较粗的管状贮精囊,贮精囊末端连接细直的射精管,射精管进入直肠末端的泄殖腔,由泄殖孔通体外。泄殖腔的背方有一交接刺囊,囊内有1对交接刺,常由泄殖孔伸出体外。

雌虫 生殖器官为2条细长的管。体中部后端两管的游离端最细的部分为卵巢,逐渐加粗而半透明的一段是输卵管,输卵管后较粗大、呈白色的部分是子宫,两子宫汇合成一短的阴道,阴道末端的生殖孔开口于体前腹面1/3处。 3、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取蛔虫横切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图5-1)。

①体壁 由角质层、表皮层和肌肉层组成。最外层为角质层,是1层无细胞结构的膜。其内侧是表皮层,细胞界限不分明,仅可见颗粒状的细胞核及纵行纤维。表皮层向内增厚形成4条纵行体线,位于身体背面和腹面正中的2条分别为背线和腹线,其内侧膨大呈圆形,内含背神经和腹神经,腹神经比背神经粗些,可藉此区分背、腹线。侧线位于体两侧,其内侧各有一圆孔即排泄管所在位置。

表皮层以内是肌肉层,较厚,被4条体线分隔成4个部分,每个部分由许多纵肌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基部含横行细纤维,染色较深,为收缩部,有收缩机能;端部呈泡状,伸入假体腔,内含细胞核,染色较浅,称原生质部。★虫体以何种方式运动?比较蛔虫和环毛蚓的体壁结构有何不同?

②肠 是假体腔中横切面呈较大的扁圆形的管,管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与环毛蚓比较,二者肠壁结构有何不同?

③假体腔 为肠与体壁之间的空隙,腔内除肠管外,充满生殖器官。★比较蛔虫假体腔与环毛蚓真体腔结构上的不同点。

雌虫假体腔中管径最小,形似车轮,中央有轴,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的为卵巢;管径较粗,内有卵细胞的是输卵管;管径最粗,内有明显腔的是子宫,腔内充满近成熟的卵。

雄虫假体腔中染色较深,管径小的是精巢;染色较浅,管较粗,内有颗粒状精细胞的是输精管;管径大,有明显的腔,腔内有发育的条形精子的是贮精囊。

图5-1 蛔虫的横切面 (♀)(自黄诗笺)

(二)环毛蚓(Pheretima)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取环毛蚓浸制标本,清水洗去药液,置蜡盘中,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 1、外形

环毛蚓身体圆长,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之间有节间沟。除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外,各节中部生有一圈刚毛,可用手触摸或用放大镜观察。★环毛蚓共有多少体节?身体分节有何意义?刚毛有何功用?

身体可分前、后端,背、腹面。性成熟个体有棕红色隆肿环带的一端为前端,前端第I节为围口节,其腹面中央是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环带位于第ⅩⅣ-ⅩⅥ节,★环带有何功用?身体末端的纵裂状开口是肛门。颜色深暗的一面是背面,除前几节外,背中线上每节间处有背孔。将环毛蚓背面擦干,用手指轻捏身体两侧,有液体自节间沟背中线冒出处,即为

背孔。★体腔液从背孔不断流出,对蚯蚓的生活有何意义?颜色浅淡的一面为腹面。观察腹面前部,在Ⅴ/Ⅵ-Ⅶ/Ⅸ节间沟两侧有2-4对横裂状受精囊孔,在环带的第I节,即第ⅩⅥ节腹中线上有1个雌性生殖孔,第ⅩⅤⅢ节腹面两侧各有1个雄性生殖孔,在受精囊孔和雄性生殖孔附近常有小而圆的生殖乳突。★与蛔虫比较,环毛蚓外形上表现出的进步性特征是什么?有何生物学意义? 2、内部解剖和观察

用剪刀沿身体背面中线略偏右侧处,避开背血管剪开体壁,从肛门剪到口,注意剪刀尖稍向上挑起,以免损伤内部器官。用镊子在身体前1/3处向两侧掀开体壁,可见体腔中相当于体表节间沟处均有隔膜,将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体节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有何意义?用解剖针划开肠管与体壁之间的隔膜联系,将剪开的体壁向两侧展平,并在近切口处用大头针将体壁钉在蜡盘的蜡板上,约每五节钉一钉,左右交错,钉的斜度向外。在ⅩⅨ节往前,注意不要划伤生殖器官;ⅩⅣ节往前的隔膜越来越厚,需用眼科剪将隔膜剪开。加清水没过环毛蚓,依次观察(图5—2)。

①消化系统:体腔中央的一条直管,即消化系统,由前至后依次为: 口腔 位于第Ⅱ-Ⅲ节内。 咽 位于第Ⅳ-Ⅴ节内,梨形,肌肉发达。

食道 位于第Ⅵ-Ⅷ节内,细长形。 嗉囊 位于第Ⅸ节前部,不明显。 砂囊 位于第Ⅸ-Ⅹ节,球状或桶状,囊壁富肌肉,较发达。

胃 位于第Ⅺ-ⅩⅣ节内,细长管状。 肠 自第ⅩⅤ节向后均为肠,直通肛门。在第ⅩⅩⅦ节向前伸出1对角状的盲肠。

★消化管的进一步分化有何意义? ②循环系统:闭管式,经福尔马林固定后血管常呈紫黑色。观察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背血管 位于消化管背线中的1条长血管。

心脏 连接背、腹血管的环血管,共4对,分别在第Ⅶ、Ⅸ、Ⅻ及ⅩⅢ节内。(不同种环毛蚓的心脏数目和位置存在差异)。

腹血管 消化管腹面的1条略细的血管,从第X节起有分支到体壁上。

神经下血管 位于腹神经索下面的1条很细的血管。小心地将肠管和腹神经索掀开,可看到此血管。

食道侧血管 位于体前端消化管两侧的1对较细的血管。

图5-2 环毛蚓身体前部解剖(背面观)(自黄诗笺)

(示消化、循环与生殖系统)

图13 - 2 环毛蚓身体前部的解剖(背面观)

★蛔虫有血液循环系统吗?

③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可用体视显微镜和肉眼观察。 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囊 2对,位于第Ⅹ、Ⅺ节内,每囊包含1个精巢和1个精漏斗,用解剖针戳破精巢囊,用水冲去囊内物,在体视显微镜下可见精巢囊前方内壁上有小白点状物,即精巢;囊内后方皱纹状的结构即精漏斗,由此向后通出输精管。

贮精囊 2对,位于第Ⅺ、Ⅻ节内,紧接在精巢囊之后,呈分叶状,大而明显。

输精管 细线状,两侧的前后输精管各汇合成1条,向后通到第ⅩⅧ节处,和前列腺管汇合,由雄性生殖孔通出。

前列腺 发达,呈大的分叶状,位于第ⅩⅧ节及其后的几节内。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 1对,在第ⅩⅢ节的前缘,紧贴于Ⅻ/ⅩⅢ节隔膜之后方,腹神经索的两侧,呈薄片状。

卵漏斗 1对,位于ⅩⅡ/ⅩⅣ隔膜之前,腹神经索的两侧,呈喇叭状,后接输卵管。 输卵管 1对,极短,穿过隔膜在第ⅪⅤ节腹神经索腹侧汇合,由雌性生殖孔通出。 受精囊 2-4对,在Ⅵ/Ⅷ-Ⅷ/Ⅸ隔膜的前或后,每一受精囊由梨状坛、坛管和一盲管组成。坛管开口于受精囊孔,盲管末端为纳精囊。

④神经系统:用解剖针和镊子小心剥除口腔和咽周围的肌肉后观察。 脑 白色,在第Ⅲ节内,咽的背面,由双叶神经节构成。 围咽神经 脑的两侧,绕过咽穿入腹侧。

咽下神经节 两侧围咽神经在咽下方汇合处的神经节,可用镊子将咽向背后掀起再观察。 腹神经索 链状,由咽下神经节从前向后通出,每体节内有一略膨大的神经节,每神经节发出神经分支到体壁和内脏器官。可将肠管移去后观察。★蛔虫的神经系统也呈链状吗? 3、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图5—3)

①体壁:体表为一薄层非细胞构造的角质膜,其内侧为表皮层,主要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表皮之内是体壁肌肉层,可分为外层较薄的环肌和内层较厚的纵肌。紧贴于纵肌层之内的是由扁平细胞构成的壁体腔膜。有时可见到刚毛自体壁伸出体表。★蚯蚓身体能如何运动?为什么?

图5-3 环毛蚓中部横切面图解(自黄诗笺)

②肠:位于横切面中央。肠壁最内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紧贴于肠上皮外的是肠壁肌肉层,可分为内环肌和外纵肌。肠壁最外层是一层脏体腔膜(黄色细胞)。★肠壁

结构与消化方式和消化效率有何联系?若切片标本是环毛蚓自盲肠以后横切面,则可见肠壁背面下凹形成一槽,称盲道。★盲道的出现有何意义?

③真体腔:为体壁和肠壁之间的腔,壁体腔膜和脏体腔膜,即为真体腔的体腔膜。体腔内,在肠的背面有一背血管,腹面有一腹血管,腹血管之下有一神经索,神经索下有一神经下血管。★真体腔的形成有何意义?

(三)线虫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习见种类浸制标本的示范观察

1、线虫纲习见种类:铁线虫(Gordius aquaticus)、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等。

2、环节动物门习见种类: 沙蚕(Nereis)、毛翼虫(Chaetopterus variopedatus)、颤蚓(Tubifex)、金线蛭(Whitmania laevis) 等。

3、螠虫(Echiurus):属螠虫动物门,居海边沙滩中,体呈圆柱形,似甘薯,无体节。 星虫(Sipunculus):属星虫动物门,居海边沙滩中。

六、作业与思考

绘图作业: 绘蛔虫和蚯蚓的单侧横切面详图,并标注各部分结构名称。 思考题: 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

实验6 河蚌的形态解剖及软体动物分类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

2、认识软体动物门一些常见和重要的经济种类,掌握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以及重要目的主要特征;

3、学习软体动物的基本解剖技术。 二、实验内容 1、河蚌活体观察;

2、河蚌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 3、淡水育珠原理及养殖概况;

4、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常见及重要经济种类标本的识别。 三、实验材料

活体及浸制河蚌标本;软体动物门的浸制标本。 四、实验用品

普通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放大镜;显微数据图像采集系统;蜡盘、解剖剪、手术刀、圆头镊子;玻璃培养缸、载玻片、盖玻片、吸管、10mL注射器;红墨水、炭末水悬浮液。 五、实验方法

(一)河蚌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图6—1) 1、外形

河蚌(Andodonta woodiana) 的贝壳分左右两瓣,大小和形状一样,近椭圆形。钝圆的一端是前端,后端稍尖,背缘互相铰合,腹缘分离。壳背方隆起部分为壳顶,略偏向前端,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而与壳的腹缘相平行的弧线称为生长线。两壳在背部相连的地方有富有弹性的韧带,★韧带有何功能? 2、运动与呼吸

在安静无振动情况下,观察生活在培养缸中的河蚌,可见河蚌左右贝壳被撑开,斧足从壳缝中伸出来。如果振动培养缸,可见河蚌斧足缩回,紧闭双壳。在河蚌的后端用滴管轻轻注入数滴炭末水悬浮液,可看到炭末随着水流从近腹侧的入水孔被吸入蚌体内,不久又看到它随着水流从近背方的出水孔排出来。★这种水流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生理作用? 3、河蚌的解剖与内部构造观察

用手术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入,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然后用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手术刀。将镊子柄用力移近闭壳肌处,撑开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这时左右壳还能自由关闭吗?为什么? 揭开左贝壳,即可进行实验和观察内部结构。

打开河蚌贝壳后,可见由外套膜包围内脏团。内脏团十分柔软,观察时,需要经常用镊子拨开某个器官,才能看到另一个器官。

A. 外形;B. 软体部外形;C. 内部构造

图6-1 河蚌(自江静波)

在身体的前、后端各有一大束肌肉,分别为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由于它们的收缩,贝壳

(1)肌肉、外套膜与水管系统

能紧密关闭。紧接前闭壳肌内侧腹方有一小束肌肉,为伸足肌。前、后闭壳肌内侧背方各有一小束肌肉,为缩足肌。可在揭开的贝壳内表面见到这几束肌肉的断面痕迹。

在柔软身体外部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半透明的膜状构造,称为外套膜。其外侧的贝壳由外套膜的上皮细胞所分泌的物质形成。左右两个外套膜包含的空腔,叫外套腔。贝壳内面跨于前、后闭壳肌痕之间、靠近贝壳腹缘的弧形痕迹称外套线,是外套膜边缘附着的地方。位于两个外套膜之间、呈斧状的一大块肌肉是河蚌的足。

外套膜的后缘部分合抱形成2个短管状构造,腹方的为入水管,背方的为出水管。★用解剖针试探插入出、入水管,看它们分别通向哪里? (2)呼吸系统

①鳃瓣:将外套膜向背方揭起,可见足与外套膜之间、足后缘的两侧各有2片鳃瓣,靠近外套膜的1片为外鳃瓣;靠近足部的1片为内鳃瓣。用剪刀剪取一小片鳃瓣,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看其表面是否有纤毛在摆动? ★这些纤毛对河蚌的生活起什么作用?

②鳃小瓣:每1鳃瓣由2片鳃小瓣合成,外方的为外鳃小瓣,内侧的为内鳃小瓣。内、外鳃小瓣在腹缘及前、后缘彼此相连,中间则有瓣间隔把它们彼此分开。

瓣间隔 为连接两鳃小瓣的垂直隔膜,它把鳃小瓣之间的空腔分隔成许多鳃水管。 鳃丝 用手术刀切取一薄片鳃于载玻片上,置低倍镜下观察,可见鳃小瓣由许多背腹纵走的细丝组成。转高倍镜观察,可见到丝间隔。

丝间隔 是鳃丝间相连的部分。其间不相连部分形成鳃小孔,水由此进入鳃水管。 ③鳃上腔:为内、外鳃小瓣之间背方的空腔,用镊子挑开鳃背方的薄膜,即可见到。★水在鳃内如何穿流?有的河蚌外鳃瓣特别肥大,何故? (3)循环系统

①心脏:位于围心腔内,用眼科镊子轻轻提起围心膜,用眼科剪小心地从背面剪开围心膜,可见心脏由一心室二心耳组成。

心室 为1个长圆形富有肌肉的囊,能收缩,其中有直肠贯穿。 心耳 在心室腹方左右侧各1个,为三角形薄壁囊,也能收缩。

②动脉干:由心室向前及向后发出的血管,沿肠的背方前行的为前大动脉;沿直肠腹侧后行的为后大动脉。

(4)排泄系统:由肾脏和围心腔腺2种器官组成。

①肾脏:1对,位于围心腔腹面左右两侧,由肾体及膀胱构成,由后肾管特化形成,又称鲍雅诺氏器(Bojanus’ organ)。沿着鳃的上缘剪除外套膜及鳃,即可见到。

肾体 紧贴于鳃上腔上方,为肾脏的腹侧,呈黑褐色、海绵状。其前端以肾口开口于围心腔前部腹面,可用解剖针通探察看,也可将肾脏取下浸入水中,在体视显微镜下寻找肾口。

膀胱 将肾脏浸入水中可见膀胱位于肾体背方,薄膜状,末端有排泄孔,很小,开口于内鳃瓣的鳃上腔,与生殖孔接近并位于其背方。

②围心腔腺:位于围心腔前端两侧,分支状,略呈赤褐色,又称凯伯尔氏器(Keber’s organ)。 (5)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生殖腺均位于足基部内脏团中,以手术刀除去内脏团的外表组织,可见白色的腺体(精巢)或黄色的腺体(卵巢),即为生殖腺,左右两侧生殖腺各以生殖孔开口于排泄孔的前下方。 (6)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胃、肝脏和肠等部分。

口位于前闭壳肌腹侧,横裂缝状,两侧各有2片内外排列的三角形触唇。★触唇有何功用? 口后的1个短管,即为食道;再后稍膨大的部分就是胃;肝脏分布在胃周围,是呈淡黄色的腺体;肠接胃后盘曲在内脏团内,试以眼科剪小心剖开,找寻其走向。直肠从肠延伸,折向背方,穿过心室,最后以肛门开口于后闭壳肌背方的出水管附近。 4、钩介幼虫的观察

取雌性河蚌肥厚外鳃瓣的分泌物1滴,于载玻片上,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河蚌的幼体阶段——钩介幼虫。幼虫生有1对左右对称的小贝壳,贝壳一张一合。贝壳张开时,可看到壳的腹缘有带齿的钩,腹部中央有1条细丝,称足丝。★钩介幼虫营寄生生活,其钩和足丝有何功用? 钩介幼虫是亲蚌的受精卵在雌体外鳃瓣的鳃腔中发育而成的。★精卵如何相遇而受精? 依钩介幼虫所在部位,它们将通过何路径从雌蚌中排出?

(二)软体动物标本的分类检索及常见经济种类的识别

依实验室准备的我国常见的软体动物标本,对照有关参考书进行逐一检索与观察。 1、多板纲 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2、掘足纲 大角贝(Dentalium vernedei)。

3、腹足纲 是软体动物门中最大的1个纲,约近8万种,可分为三个亚纲。

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有外壳,具厣。触角1对。鳃简单,位于心室前方,故称之。侧脏神经连结,交叉成“8”字形故名扭神经类。雌雄异体。分为3个目。

①原始腹足目(Archaeogastropoda):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中华楯虫戚 (Scutus sinensis)、星状帽贝(Patella stellaeformis)、塔形马蹄螺(Trochus pyramis)、节蝾螺(Turbo articulatus)、渔舟蜒螺[Nerita (Theliostyla) albicilla] 等, 全海产。

②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大沼螺(Parafossarulus eximius)等为淡水种类;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紧卷蛇螺(Siphonium renisectus)、中华蟹守螺(Cerithum sinensis)、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黑口凤螺(Strombus aratrum)、扁玉螺(Neverita didyma)、虎斑宝贝(Cypraea tigris)、阿文绶贝(Mauritia arabica)、中国鹑螺(Tonna chinensis)、琵琶螺(Ficus ficus)、唐冠螺(Cassis cornuta)、法螺(Charonis tritonis)等为海产种类。

③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即狭舌目):红螺(Rapana bezoar)、瓜螺(Cymbium melo)、浅缝骨螺(Murex trapa)、刺荔枝螺(Thais echinata)、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中国笔螺(Mitra chinensis)、织锦芋螺(Conus texitile)等,全海产。

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贝壳一般不发达,有退化倾向,亦有全缺者。除捻螺外都无厣。外套膜大多消失。侧脏神经索不扭成“8”字形。本鳃和心耳一般在心室后方,故名之。雌雄同体,两性生殖孔分开。海产。分为8个目。

①被鳃目(Tectibranchia):壳蛞蝓(Philine)、拟海牛(Doridium)。 ②裸鳃目(Nudibranchia):蓑海牛(Eolis)。

肺螺亚纲Pulmonata:无鳃,外套膜变成肺。大都具螺旋形的外壳。无角质厣。神经节集中于食道,侧、脏神经不交叉成“8”字形。雌雄同体。分为2个目。

①基眼目(Basommatophore):水生,1对触角。多生活于淡水湖和池塘中。常见种类有:菊花螺(Siphonaria)、椎实螺(Lymnaea)、萝卜螺(Radix)、圆扁螺(Hippeutis) 等。

②柄眼目(Stylommatophore):陆生,2对触角。陆生或海产。条华蜗牛(Cathaica fasciola)、灰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蛞蝓(Agriolimax)、石磺(Oncidium verruculatum) 等。

4、瓣鳃纲 约有2万种,可分为6个亚纲,常见的为5个亚纲。 翼形亚纲Pterimorphia:

①蚶目(Arcoida):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等。

②贻贝目(Mytiloida):贻贝(Mytilus edulis)、翡翠贻贝(Mytilus smaragdinus)、湖沼股蛤(Limnoperna lacustris)、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等。

③珍珠贝目(Ptertioida):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 等。 古异齿亚纲Palaeoheterodonta

蚌目(Unionoida):分为2个科,即珍珠蚌科和蚌科。蚌科的常见经济种类有:无齿蚌

(Anodonta)、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丽蚌(Lamprotula)、珠蚌(Unio) 等。

异齿亚纲Heterodonta

帘蛤目(Veneroida):种类多,有12个常见科。除蚬外,均为海产,广布于全世界。球蚬(Sphaerium)、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丽文蛤(Meretrix lusoria)、青蛤(Cyclina sinensis)、砗磲(Tridacna)、蛤蜊(Mactra)、中国绿螂(Glaucomya chinensi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菲律宾蛤仔(Veneruois philippinarum)、中华鸟蛤(Cardium sinensis)、竹蛏(Solen) 等。

5、头足纲 由于发达的足环生于头部前方而得名。多为化石种类,现存的仅500余种,全海产。主要以鳃和腕的数目及特征,分为2个亚纲。

四鳃亚纲Tetrabranchia:具螺旋形的外壳,鳃4个,腕10只,无吸盘。无墨囊。 现有1目、1科、1属4种。我国仅发现1种,鹦鹉螺(Nautilus pompilius),称“活化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二鳃亚纲Dibranchia:具内壳或退化,鳃2个,腕8或10只,有吸盘。有墨囊。 ①枪形目(Teuthoidea):腕10只,内壳角质。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拟乌贼(Sepioteuthis)等。

②乌贼目(Sepioidea):腕10只,内壳石灰质。金乌贼(Sepia esculenta)、耳乌贼(Sepiola)、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等。

③八腕目(Octopoda):腕8只。长蛸(章鱼)(Octopus variabilis)、短蛸(O.ocellatus) 等。

六、作业与思考

绘图作业: 河蚌的内部构造图,并标注各部分结构名称。

思考题: 1. 通过观察,总结河蚌适应于不大活动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征。

2. 为什么将石鳖、鲍、田螺、蜗牛、贻贝、角贝、章鱼、柔鱼等都归为软体动物

门,并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纲?

实验7 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采集与分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轮虫、水蚤和剑水蚤等浮游动物的生活环境,从而知道到什么样的水域可采到这些动物。 2、通过显微观察轮虫、水蚤和剑水蚤等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形态结构上的特点,进一步了解轮虫动物门、甲壳动物纲的主要特征。

3、学会利用检索表鉴定淡水浮游动物种类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轮虫、水蚤和剑水蚤等浮游动物的采集与观察。 2、利用检索表鉴定淡水浮游动物种类。 三、实验材料

轮虫、水蚤和剑水蚤等永久玻片标本。 四、实验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

浮游生物采集网,广口瓶、三角瓶、锥形瓶、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吸管、解剖针、小镊子、吸水纸、鲁哥氏碘液(6gKI+20mL蒸馏水+4gI2+80mL蒸馏水)、4%福尔马林。 五、实验方法

(一)轮虫、水蚤和剑水蚤等浮游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用浮游生物采集网或采水器等采集工具,去户外的池塘、河流或湖泊等水域采集浮游动物标本,于实验当天带回实验室备用,可进行活体观察。

如所采水样不能马上观察,则需用药物固定保存。常用的固定保存液为鲁哥氏碘液,其配置使用方法如下:①将6g碘化钾溶于20mL蒸馏水,待完全溶解后加入4g碘摇匀,待碘完全溶化后,加80mL蒸馏水便可取用;②使用时,取配置的鲁哥氏碘液大约为水样1—2%的用量,加入采集回来的浮游动物水样中进行固定;③因碘易挥发,固定的样品应将瓶盖严,或加入2—4%的福尔马林液保存。

(二)轮虫、水蚤和剑水蚤等浮游动物标本的观察分类

对所采集的水样进行活体观察时,可在载玻片上的水样液滴中放几根棉花纤维,以限制动物的运动,然后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即可进行显微镜观察。若所采水样中的动物个体数量太少,可用筛绢过滤浓缩或低速离心浓缩后,再制片观察。较大的浮游动物可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解剖与观察。

观察分类过程中,先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运动情况,区分其所属门类,再利用检索表进行检索识别。淡水浮游动物主要包括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动物。

1、轮虫:多细胞动物,个体微小,身体一般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分。头部具有1~2圈纤毛组成的轮盘(头冠),躯干常有兜甲,有咀嚼器,尾部末端常有1对趾。

轮虫纲和目的检索表

1. 卵巢成对。咀嚼器枝型。无侧触手。身体纵长呈蠕虫形,“假分节”能够像望远镜样作套筒式伸缩。雄体从

未发现过…………………………………………………………双巢纲Digononta蛭态轮虫目Bdelloidae

卵巢仅1个。咀嚼器呈各种不同形式,但决不会是枝型。一般有侧触手。身体虽能伸缩变动,但决不会作套

筒式伸缩。不少种类雄体已发现过 …………………………………………………2单巢纲Monogonta

2. 咀嚼器为槌枝型。头冠呈巨腕轮虫或聚花轮虫的形式 ………………………………簇轮虫目Flosculariacea 咀嚼器为钩型。头冠呈胶鞘轮虫的形式………………………………………………胶鞘轮虫目Collothecacea

常见轮虫分属检索表

1. 无被甲 ……………………………………………………………………………………………………11 有被甲 ……………………………………………………………………………………………………2 2. 被甲薄 ……………………………………………………………………………………………………10

被甲厚,明显 ……………………………………………………………………………………………3 3. 被甲仅围绕躯干部…………………………………………………………………………………………4 被甲不仅仅围绕躯干部,背腹扁平,足分3节 ……………………………………鞍甲轮虫Lepadella 4. 无足…………………………………………………………………………………………………………8 有足……………………………………………………………………………………………………… 5 5. 足长超过趾长3倍 ……………………………………………………………………………………… 6 足长不超过趾长3倍或短于趾 ……………………………………………………………腔轮虫Lecane 6. 足自被甲腹面的中央伸出,被甲上有网状和肋状的结构 …………………………皱甲轮虫Ploesoma 足自被甲后端伸出 ………………………………………………………………………………………7 7. 足在后部分叉;被甲长度大于宽度 ………………………………………………裂足轮虫Schizocerca 足不分叉,伸出时可活泼伸缩摆动 ……………………………………………臂尾轮虫Brachionidae 8. 被甲前端有显著的棘刺,后端有时也有刺………………………………………………………………9 被甲前端无明显的棘刺 …………………………………………………………… 泡轮虫Romopholyx 9. 被甲较厚,系许多有规则的小板嵌成;后端如有刺,则刺较长 …………………龟甲轮虫Keratella 被甲较薄而光滑,但有许多纵条纹,后端如有刺,则刺较短 …………………………叶轮虫Notholca 10. 两趾极不等长,长趾超过体长之半,短趾不超过长趾的1/3 …………………异尾轮虫Trichocerca 两趾等长或不等长,但长趾长度不超过体长之半,短趾总超过长趾的1/3 ………同尾轮虫Diurella 11. 身体蠕虫形,假体节能作套筒式伸缩,卵巢左右各一 ……………………………………轮虫Rotoria

身体不能作套筒式伸缩,卵巢单一 …………………………………………………………………12 12. 体上无特殊的附肢………………………………………………………………………………………15

体上有特殊的附肢 …………………………………………………………………………………… 13 13. 附肢6个,粗大,末端具刚毛 ………………………………………………………巨腕轮虫Pedaliw

附肢细长,末端不具刚毛………………………………………………………………………………14 14. 附肢12个,左右各6个 ………………………………………………………… 多肢轮虫Polyarthra

附肢3个 ………………………………………………………………………………三肢轮虫Filinia 15. 体后端无足,体透明似灯泡 ………………………………………………………晶囊轮虫Asplanchna

体后端有足 …………………………………………………………………………………………… 16 16. 足等于或大于躯干部之长,常形成群体 …………………………………………聚花轮虫Conochilus

足小于躯干部之长,不形成群体………………………………………………………………………17 17. 头盘具4条长而粗的刚毛,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显著的“耳”状突,其上纤毛很发达,易变形,咀嚼器杖

型 ………………………………………………………………………疣毛轮虫Synchaeta

头盘无上述构造,咀嚼器槌型 ……………………………………………………… 水轮虫Epiphanes

2、枝角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通常称水蚤,俗称红虫。体长0.3~3mm,体短而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体被有两瓣透明的介壳,大多数种类的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第二触角发达呈枝角状,胸肢4~6对,体末端有一爪状尾叉。

枝角目分科检索表

1. 躯干部与胸肢裸露于甲壳之外…………………………………………………………………………2 躯干部与胸肢全为甲壳所包被…………………………………………………………………………3 2. 尾突比尾毛稍长,无尾爪,第一胸肢比第二胸肢稍长………………………大眼蚤科Polyphemidae 尾突比尾毛长得多,有尾爪,第一胸肢显著比第二胸肢长…………………… 棘蚤科Cercopagidae 3. 胸肢6对,同形,均呈叶片状…………………………………………………………………………4

胸肢5~6对,前2对呈执握肢,其余各对呈叶片状…………………………………………………5 4. 第二触角不分性别,均为双肢型,具多数游泳刚毛…………………………………仙达蚤科Sididae 第二触角雌蚤单肢型,只有3根游泳刚毛…………………………………… 单肢蚤科Holopedidae 5. 第二触角内、外肢均为3节,肠管盘曲,其后部大多有一个盲囊……………盘肠蚤科Chydoridae 第二触角外肢4节、内肢3节,肠管大多不盘曲,其后部无盲囊 …………………………………6 6. 第一触角呈吻状尖突,不能活动,嗅毛位于靠近第一触角基部前侧…………象鼻蚤科Bosminidae 第一触角不呈吻状尖突,嗅毛位于第一触角的末端……………………………………………………7 7. 壳弧非常发达,雌蚤的第一触角短小,不能活动………………………………………蚤科Daphniidae 壳弧不发达或缺失,雌雄两性蚤的第一触角长,能活动………………………………………………8 8. 后腹部上肛刺的周缘有羽状毛,最末一个肛刺分叉………………………………裸腹蚤科Moinidae 后腹部上肛刺的周缘无羽状毛,肛刺不分叉…………………………………粗毛蚤科Macrothricidae

3、桡足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身体纵长,分节明显,头胸部具附肢,腹部无附肢,末端有1对尾叉,雄性个体头部第一触角左或右、或左右都变形为执握肢(器),雌性腹部两侧或腹面常附有卵囊。淡水浮游桡足类分为3个目。

淡水浮游桡足类分目检索表

1. 头胸部与腹部之间通常无明显分界。雌性个体第一触角很短,最多8节………………………………

…………………………………………………………………………… 猛水蚤目Harpacticoida

头胸部呈圆筒形或卵圆形,较腹部为宽,分节明显。雌性个体第一触角至少8节,大多分节更多

……………………………………………………………………………………………………2

2. 头胸部与腹部之间有一活动关节。雌性个体第一触角很长,其末端通常可接近或超过尾叉的末端。雄性个体

第一右触角变为执握肢……………………………………………哲水蚤目Calanoida

头胸部的第4、5胸节之间有一活动关节。雌性个体第一触角最多为17节,较头胸部为短。雄性个体第一触

角左右均形成执握肢……………………………………………剑水蚤目Cyclopoida

六、作业与思考 (一)绘图: ;

(二)思考题: 描述7种以上浮游动物的识别特征,并编制一个检索表加以区分。

实验8 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螯虾的外形和内部解剖结构,了解甲壳动物纲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棉蝗或稻蝗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了解昆虫纲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内容

1、螯虾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2、棉蝗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 三、实验材料

活体及浸制螯虾和蝗虫标本 四、实验用品

光学显微镜、体视镜、放大镜、显微互动教学系统。

解剖器械、解剖盘、解剖针、玻璃指管、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 五、实验方法

(一)螯虾(Cambarus)的外形观察及内部的解剖

将浸制标本用清水冲洗、浸泡,除去药液后放解剖盘内进行以下实验。 1、外形

螯虾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以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深红色或红黄色,随年龄而不同。

(1)头胸部: 由头部(6节)与胸部(8节)愈合而成,外被头胸甲,头胸甲约占体长的一半。头胸甲前部中央有一背腹扁的三角形突起,称额剑,其边缘有锯齿(日本沼虾的额剑侧扁,上下缘具齿)。头胸甲的近中部有一弧形横沟,称颈沟,为头部和胸部的分界线。颈沟以后,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鳃盖,鳃盖下方与体壁分离形成鳃腔。额剑两侧各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眼柄,其上着生复眼,用刀片将复眼削下一薄片,置载玻片上加甘油制成封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与构造。

(2)腹部: 螯虾的腹部短而背腹扁(日本沼虾的腹部长而侧扁),体节明显为6节,其后还有尾节。各节的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板,腹面的腹板及两侧下垂的侧板。观察体节间如何连接?★此连接对虾腹部的伸屈运动有何作用?尾节扁平,腹面正中有一纵裂缝,为肛门。 (3)附肢:除第1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外,螯虾共19对附肢,即每体节1对。除第1对触角是单枝型外,其他都是双枝型,但随着生部位和功能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观察时,左手持虾,使其腹面向上。首先注意各附肢着生位置,然后右手持镊子,由身体后部向前依次将虾左侧附肢摘下,并按原来顺序排列在解剖盘或硬纸片上。摘取附肢时,用镊子钳住其基部,垂直拔下。如附肢粗大,可用剪刀剪开其基部与体壁的连接后再拔下,但要注意附肢的完整性,又不损伤内部器官。再用放大镜自前向后依次观察(图8—1)。 ①头部附肢,共5对。

小触角:位于额剑下方。原肢3节,末端有2根短须状触鞭(日本沼虾小触角基部 外缘有一明显的刺柄,外鞭内侧尚有一短小的附鞭)。触角基部背面有一凹陷容纳眼柄,凹陷内侧丛毛中有平衡囊。

大触角:位于眼柄下方,原肢2节,基节的基部腹面有排泄孔。外肢呈片状,内肢成一细长的触鞭。★大小触角有何功能?

大颚:原肢坚硬,形成咀嚼器,分扁而边缘有小齿的门齿部和齿面有小突起的臼齿 部;内肢形成很小的大颚须,外肢消失。

小颚:2对。原肢2节,薄片状,内缘具毛(日本沼虾原肢内缘具刺)。第1对小颚内肢呈小片状,外肢退化;第2对小颚内肢细小,外肢宽大叶片状,称颚舟叶,★颚舟叶有何功用? ②胸部附肢,共8对,原肢均2节。

颚足:3对。第1对颚足外肢基部大,末端细长,内肢细小。外肢基部有一薄片状 肢鳃。第2、3对颚足内肢发达,分5节(日本沼虾第3对颚足体肢分3节),屈指状,外肢细长。足基部都有羽状的鳃。3对颚足和头部附肢大颚、小颚参与虾口器的形成。

★颚足有何功能?

步足:5对。内肢发达,分5节,即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外肢退化。前3对

末端为钳状,第1对步足的钳特别强大,称螯足;其余2对步足末端呈爪状(日本沼虾前2对 步足末端为钳状,其中第2对特别大,尤其是雄虾),★试分析各步足的功能。雄虾的第5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1雄生殖孔,雌虾的第3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1雌生殖孔。★注意各足基部鳃的着生情况。

图8-1 螯虾的附肢(自黄诗笺)

③腹部附肢,共6对,第1-5对称腹肢,第6对称尾肢(或尾足)。

腹肢:共5对,不发达,为游泳足。原肢2节。前2对腹肢,雌雄有别。雄虾第1对腹肢变成管状交接器,雌虾的退化;雌虾第2对腹肢细小,外肢退化(日本沼虾第1对腹肢的外肢大,内肢很短小;第2对腹肢的内肢有一短小棒状内附肢,雄虾在内附肢内侧有一指状突起的

雄性附肢)。第3、4、5对腹肢形状相同,内、外肢细长而扁平,密生刚毛(日本沼虾的内、外肢呈片状,内肢具内附肢)。

尾肢:1对。内、外肢特别宽阔呈片状,外肢比内肢大,有横沟分成2节(日本沼虾外肢外缘有1小刺)。尾肢与尾节构成尾扇。★尾扇在虾的运动中起何作用?

★从外形上如何区分雄虾和雌虾?比较螯虾和棉蝗附肢数目和分布的不同,及其附肢形态结构的异同点。 2、内部结构(图8—2)

(1)呼吸器官:用剪刀剪去螯虾头胸甲的右侧鳃盖,即可看到呼吸器官——鳃。结合已摘下的左侧附肢上鳃的着生情况,原位用镊子稍作分离并同时观察鳃腔内着生在第2对颚足至第4对步足基部的足鳃、体壁与附肢间关节膜上的关节鳃和着生在第1对颚足基部的肢鳃。螯虾各种鳃的数目如何?(日本沼虾第1、2对颚足各有1个肢鳃,自第2对颚足至第5对步足各有1个足鳃,共9对鳃。)★除呼吸作用外,鳃还有何功能?比较螯虾和棉蝗呼吸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分布。各有何特点?

观察完呼吸系统后,用镊子自头胸甲后缘至额剑处,仔细地将头胸甲与其下面的器 官剥离开,再用剪刀自头胸甲前部两侧到额剑后剪开并移去头胸甲。然后用剪刀自前向

图8-2 虾的内部结构模式图(自黄诗笺)

后,沿腹部两侧背板与侧板交界处剪开腹甲,用镊子略掀启背板,观察肌肉附着于外骨骼内的情况,最后小心地剥离背板和肌肉的联系,移去背板。

(2)肌肉:呈束状并往往成对分布。用眼科镊取少许肌肉,参照实验10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虾的肌肉属哪种类型?此类肌肉与虾的运动有何关联?螯虾和棉蝗的肌肉有何共同特征?

(3)循环系统:为开管式,主要观察心脏和动脉。

①心脏 位于头胸部后端背侧的围心窦内,为半透明、多角形的肌肉囊,用镊子轻轻撕开围心膜即可见到。用放大镜观察,在心脏的背面、前侧面和腹面,各有1对心孔。也可在看完血管后,将心脏取下置于培养皿内的水中,再在放大镜下观察。★比较螯虾和棉蝗心脏所在位置和结构。有何共同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o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