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 lecture eight
更新时间:2024-06-20 18: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选题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发展概述
自从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 H. P. Grice) 于1967 年在哈佛大学所作的三次学术报告中提出了“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后来形成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内容, 见Cole and Morgan ,eds ,1975) 以来,西方语言学界对“会话含义”的研究一直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各种研究者蜂拥而起,各种研究成果不绝如缕,并经历了从“古典”到“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发展过程。这期间,许多西方学者如利奇(Leech) 、盖茨达( Gazdar) 、阿特拉斯(Atlas) 、荷恩(Horn) 、斯帕伯(Sperber) 、威尔逊(Wilson) 和列文森(Levinson) 在阐释、充实和发展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方面都有过独特的建树。特别是列文森于1987 年发表了一篇有关“前指代”(anaphora) 的专论,提出了他的会话含义三原则,之后在1991 年,列文森又正式将自己的三原则定名为“新格赖斯语用学机制”( neo- Gricean pragmatic apparatus ,见Levinson ,1991 :108) 。这样,就形成了“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Classic Gricea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和“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 neo- Gricea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之说。
格赖斯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互相合作的,谈话双方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双方话语都能互相理解、共同配合;因此,他们都遵守着某些合作的原则,以求实现这个愿望。然而,既然人们在交际中一定要遵守合作原则,为什么常常又要故义违反合作原则呢? 换句话说,为什么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常常不用直接的方式遣词达义,而总是用间接的方式声东击西? 为什么只让对方拐弯抹角地义会,而不愿向对方坦率地言传? 关于这些问题,格赖斯在他的“会话含义”理论中并未作出完满的解答。后来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利奇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效法格赖斯划分合作原则的次准则,提出了“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 , 并将其划分出六类,每类包括一条准则和两条次准则。如: 1) 得体准则( Tact maxim) :
a) 尽量少让别人吃亏; b) 尽量多让别人得益。 2) 慷慨准则( Generosity maxim) :
a) 尽量少使自己得益; b) 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 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 :
a) 尽量少贬低别人; b) 尽量多赞誉别人。 4) 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 :
a) 尽量少赞誉自己; b) 尽量多贬低自己。 5) 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 :
a) 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 b) 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 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
a) 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b) 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利奇提出的这六条准则和十二条次准则,帮助“会话含义”学说解答了合作原则无法解答的问题,从而丰富、发展和完善了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这在语用学研究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个阶段发展的“会话含义理论”在语言学界,特别是在英国的语言学界,被称之为“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
从以上介绍看出 ,人们认为格赖斯理论为研究语用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但其理论也有需要改进之处 ,他的有些准则互相重叠 ,又互相冲突 ,而这种冲突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 ,新格赖斯理论的研究者都力求在格赖斯准则的基础上 ,提出少数的更准确又不互相重
叠的准则。
其中新格赖斯理论 Neo - Gricean Principles 以霍恩的两原则和莱文森的三原则最为有代表性。美国耶鲁大学霍恩 Laurence Horn 提出了新的两条原则:Q 原则和 R 原则。英国剑桥大学莱文森 Stephen Levinson 提出的三条原则:数量原则、信息量原则和方式原则。
一、斯帕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
斯帕伯和威尔逊提出用“关联原则”(Relevance Principle) 将格赖斯提出的四准则统一起来( Sperber and Wilson ,1986) 。他们认为,言语交际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一部分,人类认知的基本事实之一就是,人类只对那些具有足够关联性的现象给以关注、表达和处理。就语言交际而论,言者通过话语行为表示他所提供的信息与听者有某种关联,而这种关联性是相对而言的;其关联程度取决于它所获得的语境效果和处理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只有在两者间达到合理平衡时,话语所提供的信息才被认为具有关联性。他们提出了两条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规则对关联性作出如下定义:
1) 在同等条件下,为处理话语所付出的努力越小,其关联性越强。 2) 在同等条件下,获得的语境效果越大,其关联性越强。
1) 如果把以上两条结合起来,就是说付出的努力最小而又能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这就具有最佳的关联性。依据这条原则,我们可以说,足够的语境效果并不是随义就可获得的,人们要在推理思考方面付出一定的努力才可能获得一定的语境效果,在付出努力之后,人们的话语是否能够获得语境效果,这还要取决于一些其它因素,如要看话语是否复杂是否明确,要看在这个语境下为求得话语的语境效果而进行推理时付出了多少努力。如果话语同语境之间欠缺一层关联,推理思考时就得多付一份努力;为了求得语境效果,而信息与语境的关联又弱,这时受话人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更多。受话人为了准确理解话语而刻义追求的是最好的语境效果。一般说来,所谓最好的语境效果就是指受话人当时无法从别的话语和语境中获得;而所谓语境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受话人对现时语境假设的认知。
“关联理论 ”在 1986年由法国语言哲学家斯帕伯和英国学者威尔逊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一书中正式提出。但此前“关联原则 ”已在他们的文章中论及 ,1979年威尔逊等就强调“关联性 ”在言语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如下面对话中 B的回答含意为“你的巧克力没了 ”: ①A:我的巧克力哪去了 ? B:昨天的雪哪去了 ?
如果将 B的话理解为与 A的问话无关联 ,就不会传达出这样的含意。同理 ,如果 B回答: ②B:今早上那几个孩子在你房间里。
如果将这一回答理解为对 A的提问的有关联回答 ,其含意为“可能那几个孩子吃了你的巧克力 ”或“那几个孩子知道你的巧克力哪去了 ”。当时威尔逊等把“关联 ”定义为:如果一话语 P和另一话语Q加上背景知识能产生 P或 Q单独加上背景知识所不能产生的新信息 ,那么, P与 Q有关联。
1986年 ,斯帕伯和威尔逊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一书中全面论述了关联理论 ,又一次阐述关联原则 ,后来被称为交际关联原则。1995年 ,二作者为补正该原则的缺憾和回答众多质疑 ,又增列了一条原则 ,即认知关联原则 ,两原则表述如下:
关联的第一原则或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
关联的第二原则或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传达一种假定:它本身具有最大关联性。
第一原则提出“最大关联 ”,是从人类认知角度讲的 ,指听话人一般认为说话人的话语信息与话题具有最大关联性 ,因此也称做“听话人关联性 ”。第二原则提出“最佳关联 ”,是从交际角度讲的 ,指说话人在交际中判断自己提供给听话人的话语信息具有最佳关联性 ,因此也叫做“说话人关联性 ”。
关联理论认为 ,人类认知往往与最大关联吻合 ,但交际中人们只期待一个最佳关联。最大关联指的是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最佳关联指的是话语理解中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是足够的语境效果。所谓语境效果 ,指在一定语境下产生的交际效果。他们给关联的定义是话语内容( 命题) 同语境集合 {c1, c2, c3. . . , cn}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三种情况: i 新信息同语境相合; ii 新信息加强现有语境; iii 新信息同语境相斥。三种情况会产生不同的语境效果。在语境效果相同的条件下 ,为处理话语付出的努力越小 ,关联性就越大;在付出努力相同的条件下 ,获得的语境效果越大 ,关联性越大。比如 A要了解约翰是否能毕业 ,设毕业要求 50个学分 ,约翰实际得到53. 5学分: ③A: 约翰得到 50个学分了吗 ? B: 是的 ,他已得够 50个学分。
B认为 50个学分可以毕业是双方的共知语境因此只回答“得够了 50个学分 ”而不说“得了 53.5学分 ”,使听话人付出最小努力即可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 ,这就实现了最佳关联性。有时一个话语的关联性会比期待的关联性大 ,听话人会进一步寻找较高层次的关联即最大关联 ,以逼近说话人意欲传达的话语含意 ,如上例中 B如果说“他已得到 53.5学分 ”,就产生了夸奖约翰的含意。
交际关联原则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明示交际 ”和“最佳关联假定 ”。斯帕伯和威尔逊与格赖斯一样认为交际不是简单的编码和解码 ,而要牵涉推理。他们强调推理只和听话人有关 ,从说话人的角度讲 ,交际应是一种讲明自己意图的行为 ,称之为“明示行为”。换句话说 ,交际的特点是明示 —推理性的 ,“明示交际 ”、“推理交际 ”是其简略的说法。所谓“最佳关联假定 ”是说 ,说话人说出话语时一般都假定 ,该话语提供了听话人在处理话语时努力和效果的最佳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 ,出现于听话人理解中的第一解读往往就是说话人意欲传达的含意 ,如:
④ George has a big cat. 乔治有一只大猫。
在英语中 , big cat也可以理解为虎、豹等猫科动物 ,但“大猫 ”是最佳关联假定。关联理论把语境看做在互动过程中为正确理解话语而存在于大脑中的一系列假定。理解每一个话语所需要的语境因素是不同的 ,听话人要在理解过程中为每一个话语建构新的语境。语用推理是非论证性的演绎推理 ,从一个假定推导出另一个假定 ,直到找出最佳关联。
斯帕伯和威尔逊提出的关联理论没有什么准则 ,也没有说话人要遵守的规则 ,它只描述了人们对话语的认知过程。他们认为话语本身和语境具有关联性 ,这种关联使人们的思维活动通常会优先联系相同、相似、相近相关甚至相对、相反的事物 ,按照心理学的择近原则”去对说话人的义图作出合理的推论 ,从而对话语作出正确的反应。与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相比 ,关联原则更贴近语言交际的模糊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它试图取代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我们不敢说这对加强会话含义理论的严谨性和系统性有多少裨益 ,但从格赖斯会话含义到斯帕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 ,这毕竟是会话含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 ,任何一种新理论都免不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关联理论亦是如此。尽管关联理论
从广义上阐述了语言推理过程的内在机制 ,但却忽略了语境效果 ,即关联性和直( )显性 ostensive 的具体确定。从理论上说 ,最经济的付出所得到的是最佳关联 ,或者说付出的越多 ,得到的就越多。但是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 ,怎样才能确定最经济的量呢 ?( 换言之 ,究竟是什么使听 读 者认为他已获得了最佳关联 ,因而该停止推理过程了呢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遭遇无数个语言刺激信号 ,那么如何确定在某一交际中的一个信号具有直显性呢 ? 关联理论并没有令人信服的回答这些问题 ,而是将其留作了一个研究的空白点。
二、霍恩把格赖斯准则减少为两条准则:
Q 原则 基于听话人 :你的话语要充分;说得尽可能多 在符合 R 原则的前提下 。下限原则 ,诱发上限会话含义。
(a 量原则 要使你的话语充分。说得尽可能多 以关系原则为条件 。)
R 原则 基于说话人 你的话语是必要的;只说必须说的。上限原则 ,诱发下限会话含义。 (姜望琪 2003:155 )
(b 关系原则 要使你的话语只是必需的。不说多于所要求的话 以量原则为条件)
量原则提示我们:说话人说 p时 ,意味着极限是p。这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话语的上限。关系原则提示我们:说话人说 p时 ,意味着不只是 p。这为人们提供了理解话语的下限。人们从量原则中知道 ,所接受的话语已是信息量的极限 ,而从关系原则中知道 ,这样的话语是发话人认为是最经济的。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总是倾向于用最经济的话语来表达最充分的信息。荷恩两原则就是引导人们从最小极限化的表达形式中得到最大极限化的内容。
这就是说 ,Q 原则是针对谈话内容的 ,对说话人来说 ,要遵守本原则 ,就要提供充足的信息 ,R原则是针对形式的 ,对听话人来说要根据说话人的语言及本准则推理出比字面意义更强的信息 ,即言外之意。为了论证这两条准则的合理性 ,霍恩考察了许多不同的的现象。从历时到共时 ,从词汇到句法 ,从“言语”到“语言”,从会话含义礼貌策略到代词和空代词的解读 ,从词汇项目的制约因素到间接言语行为 ,从词语演变到格形式标记 ,几乎无所不包( 姜望琪 2003:163)
霍恩原则的 Q 原则是在格赖斯的质量和数量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推广 ,R原则也是在关系原则上发展扩大的 ,但还包括了第二数量原则和简短次则。他是从听话和说话人两方面 来考虑分析 ,双方都希望自己能省力 ,即听话人听到最充分的言语 ,说话人说最少的话。在违反 Q 原则的基础上 ,产生会话含义。
荷恩指出 ,等级会话含意是基于量原则的会话含意的主要例证 ,由此提出“数量等级 ”即后来被称为“荷恩等级 ”的概念:一语法范畴的一组可替换词语 ,或成对成分 ,按信息量程度或语义力度排列 ,组成有序集合的形式
⑦他们中许多人去看电影了。
⑤的含意可蕴涵 ⑥、⑦;而 ⑦不能蕴涵 ⑥、⑤; ⑥不能蕴涵 ⑤。因为应用量原则时 ,说话人提供了最大信息 ,听话人可以因此推断不能超过上限意义。应用关系原则时 ,说话人只提供了必要信息或最小信息 ,听话人应推断 ,提供的意义不够充分 ,要超越上限意义。
我们来看下面两个句子的推理: ⑧他昨晚约会了一个女人。 ⑨他昨天折断了一个手指。
理解 ⑧起作用的是量原则 ,推断不能超过上限 ,因此“女人”不指说话人的妻子。理解 ⑨时 ,起作用的是关系原则 ,可做出超越上限的推理 ,“手指 ”应理解为“他的手指 ”。如果说话人说“他昨天折断了他的手指 ”,有可能被理解为他只有一个手指。
为此 ,荷恩提出“语用分工 ”的概念:量原则是关于内容的 ,要提供充足的信息;而关系原则是关于形式的 ,说话人要采用最小的形式 ,如果有相应的无标记表达式时使用了有标记表达式 ,就会被解释成要传递有标记信息。
荷恩两原则与合作原则一样过于原则化 ,缺乏含意推导机制 ,因而影响不大。但他提出的数量等级概念成为后来的新格赖斯会话含意推导机制启动其推导进程的契机。
具体来说就是,具有相同性质的词项Word 和Word ,若分别镶嵌在同一个Sentenc的框架之内,若 Word1 蕴含 Word 2,则 Word1同 Word 2有“荷恩等级关系”,且 Word1 的信息强于 Word2 的信息。如说 Most of the student inour department are girls就蕴含着Many of the students in our department are girls;而 Many of the students are girls则蕴含着 Some of the students are girls。且句中 most 的信息要强于many,而 many的信息又要强于 some。量原则认为,假如说话人知道是 most of them,就不要说 many of them,知道是 many of them,就不要说some of them,以免会话信息的强度不够而造成误解。
例 ⑤、⑥、⑦所示。再如 <经常 ,有时 >可以形成 s,w >,所以: ⑩张三经常迟到 ┠张三有时迟到 ┠表示)蕴涵 ”
但如果说“张三有时迟到 ”则表示说话人知道张三并非经常迟到 。用 K表示“知道 ”、~表示否定 ,
三、列文森三原则
莱文森三原则:数量原则 Quantity principle 、信息量原则 Informativeness principle 、方式原则 Manner principle
数量原则 , 说话人准则:不要提供比你掌握的世界知识所允许的程度更弱的陈述 ,除非提供更强的陈述会与信息量原则冲突。听话人把说话人作的陈述看作是与他知识一致的最强的陈述。
信息量原则 ,说话人准则:最小化准则。只提供实现交际目的所需的最少语言信息 同时遵循数量原则 。听话人推理 ,充实规则。听话人推论,增量准则。通过找出更加具体的解释来增大说话人话语的信息内容,直至达到对说话人交际意图的认定。 方式原则 ,说话人准则:不要无端选用冗长晦涩的有标记的表达式。听话人推理出如果说话人说了冗长的话 ,其意思即会与原表达不一样。信息量含义跟数量含义有相同之处 ,都比原语
句的信息量要大。不过在增强方法上 ,信息量含义比原语句更具体、更确切;而数量含义则是通过否定一个更强的陈述来充实信息的。 (姜望琪 2003:171 – 179)
理解量原则的基本思路是,以弱否定强或说弱听不出强 Some of my best friends are professors. Not all of my best friends are professors.
Mary believes there is life on Mars. Mary doesn?t know that there is life on Mars.
信息原则理解的思路是,说少听多。
听的人心里明白,说话人是在尽量少说,听话人要还原成原意,就得扩大。你减量,我就增量,这是个社会默契。这样的契约是允许语言不完备的重要背景,也是允许说话人少说的基础。
John turned the key and the door opened. 听话人却听出了更多的内容
John turned the key and then the door opened.
John turened the key and thereby caused the door to open. John turened the key in order to make the door open.
说话人利用常规关系才可以这样少说的,因为他相信听话人可以在心里补成常规的样子。 英雄说自己见义勇为的举动是“小小的成绩”,听话人会在心理上大大增量,把“小小成绩”增加为“英雄壮举”。
理解方式原则的基本思路是,怪异必有其故。 A: let?s get the kids something.
B: Okey, but I veto I-C-E C-R-E-A-M-S.
B将ice creams 拆成一个一个的字母念出来,怪异必有故。听话人体会出是不让在身旁的孩子听到,以免孩子讨要的麻烦。
“甲:你喜欢我吗 ? 乙:我不是不喜欢。”“不是不”这一双重否定 ,是冗长的表达 ,因而是有标记成分。“不是不”的表面意思是“是”,但言外之意 ,乙其实对“喜欢”很牵强。这当然可以看成是乙话语的会话含义 ,但我们还有可能推导出更接近乙的原始意图的含义
甲:他本科毕业了吧?
乙:算是弄到了一张毕业证。
“弄到一张毕业证“是有标记表达形式(本科毕业才是无标记形式),甲从这样怪异形式里悟出乙的意思是认为某人不够毕业资格。
14 A:你可以抽空去一趟吗 ?
B:我不是没有时间去。
“不是没有 ”是双重否定 ,是冗长、隐晦的表达式 ,因此是有标记形式。这一双重否定表面意思是有时间 ”。但说话人用了有标记形式 ,按照方式原则 ,本可用无标记形式却用有标记
形式就有不同的意思表达。用“不是没有 ”代替正常的“有 ”,暗示了不是 ?而是 ?”的转折句式 ,让听话人去推理。
列文森在荷恩、阿特拉斯和他本人此前研究的基础上 ,在他 1987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称之为“新格赖斯语用学机制 ”的会话含意三原则:量原则、信息原则、方式原则。这些原则跟关联理论和荷恩两原则的明显区别是 ,强调信息量 ,不太讲“关联性”,或者说试图用信息原则涵盖“关联性 ”。从本质上讲 ,三原则是格赖斯量准则中两次则和方式准则的重新解释。它将第一量次则“使话语提供的信息不少于( 当前交际目的的 )需要 ”做了改动 ,重新解释为“量原则 ”;把第二量次则“提供的信息不多于 (当前交际目的的 )需要 ”重新解释为“信息原则 ”;至于“方式原则 ”,列文森并未正面提出 ,是通过批评荷恩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荷恩曾明确地把量原则说成是“把信息内容最大化的、基于听话人的经济原则 ”,而关系原则是“把形式最小化的、基于说话人的经济原则 ”。列文森认为 ,“最小化 ”涉 及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意义最小化 ,相当于意义概括性;二是形式最小化 ,是对表层长度和复杂性的某种衡量。而荷恩的“语用分工 ”错误地把“量 /方式含意 ”当成“量含意 ”了。“语用分工 ”所涉及的对立是常用和不常用形式间的对立 ,只跟表层形式有关,因此这些会话含意应归属于“方式原则 ”。
2. 量原则推导规则
凡有关的语句中有词语可以建立 < s,w >关系即荷恩等级关系的 ,就可选用量原则推导规则中的有关规则推导。共包括六条规则 ,分为三种情况:
1 从话语提供的强项 s 推导出弱项 w 的情况(规则 1) ; 2 从话语提供的弱项进行三方面的推导 (规则 2, 3, 4) ; 3 从说话人表示的知识状态进行推导 (规则 5,6) 。 附则:若 < s,w >符合荷恩等级关系 ,则: A s = A w + A x
“+”号后面的部分即比字面意义多出的那部含意 ,用“x”表示。原则上说 , x就是 s比 w强的义信息内容。
规则 1:A s ┠A w
此规则从 s推导 w的情况 ,如: 15 A. 想学开汽车吗 ?
B. 开过几次了 ,有机会再开。
“开过 ”就是尝试学开。A s =尝试 ┠A w =想 ,表明想学开汽车 ,尽管没有用“想 ”字。
规则 2:A w ┠ ~A s
此规则从 w推导 s的情况 ,如: 16妈妈:暑假作业做完了吗 ? 儿子:算术作业做完了。
做完暑假作业 =做完算术暑假作业 +做完语文暑假作业 +??<做完暑假作业 ,做完算术 暑假作业 > 构成 < s,w >,因此 ,A 做完算术 暑假 作业 ┠~A 做完暑假作业 。
此规则从 w推导 x的情况 ,如: 17 A. 约翰和玛丽谈恋爱有进展吗 ? B. 玛丽是喜欢约翰的。
<爱 ,喜欢 > 构成 < s,w >, s 爱 =w 喜欢+x 达到爱的程度 。根据规则 3,A 喜欢 ┠~A达到爱的程度 。B话语的含意是“尚未达到爱的程度 ”,但不否认可能发展到爱。如果用规则 2即“A 喜欢 ┠~A 爱 ”就不对了。
关于信息原则 说话人“说得尽可能少 ”、听话人扩展说话人话语的信息内容 ,列文森列举了六类情况:
a.他转动钥匙 ,车发动了。→ 1 然后车发动了(时间序列) ; 2 因此车发动了 (因果) ; 3 为了发动车 (目的) 。
b.如果你剪草坪 ,我付你 5美元。→当 ,且仅当
c.他们打开野餐食品 ,面包还是热的。→野餐食品中的面包。 d.他微笑着和秘书打招呼。→女秘书
e.夫妇俩买了一架钢琴。→两人合买 ,不是一人买一架 f.约翰走进来 ,坐在前排。→约翰坐在前排
2关于信息原则 ,列文森认为 ,在人们的记忆储存里 ,有若干个不言而喻的“常规关系Sterotypical relations ,正因为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在话语中就不点自明 ,说话人就可以说得尽量少”,受话人则以此为依据来扩展说话人话语的信息内容;而这些“常规关系可从句子所提及的对象或事件所形成的共轭关系、蕴含和前提关系来加以判断。简单地来说 ,就是信息原则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话人的表达倾向于最小极限化 ,二是受话人的理解力求将话语信息扩充到最大极限化。
新格赖斯语用机制新在哪里? 1. 古典的CP四原则,最活跃之处是解释说话人故意违反了某一个准则时会发生什么后果,
这就是所谓寻求会话的特殊含意,特殊含意要依赖具体的语境。新说的特点是阐述话语的一般含意,它不必依赖具体的语境,只需看看常规关系,而常规关系得出的都是一般含意。
说的人只需说a, 听的人不必依赖具体的语境就可以听出a+b: A, The baby cried. The mother picked it up. B. The mother is the crying baby?s mother.
A, John and Mary bought a house.
B. They bought a house together, not one each.
A. The rose on the has come into blossom. The flower is beautiful. B. ?The flower” means “the rose”.
这不就是说少听多吗?为什么能这样?这就是新机制。信息原则告诉我们,说的人必须遵守最小极限化准则(只须说a),听的人则用增量原则,听出a+b来,多出来一层含意就是常规含意。特别要注意的是,b这一层含意,不须参照语境。
2. 在会话的合作中,古典的CP四原则只单方面讲说话人如何如何,却没有描写听话人如
何如何,而新机制却描写了双方,这是一个描写方法的大改进。
列文森会话含意三原则的意义在于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会话含意的产生并不是单纯地因违反了“合作原则”所致会话含意的推导也不仅仅由“合作原则”来实施 , 会话含意实质上是以交际过程中说话人提供的信息量的强弱和多少以及说话人所选择的表达方式来阐释 , 无论是“一般含意”还是“特殊含意”, 都无例外 , 区别只是体现在后者与具体语境结合得更为紧密。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语言学
- 英语
- lecture
- eight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习题集
- 贵州省2011年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部分) - 图文
- 热态启机总结
- 安徽省201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 Quiz 5 习题及答案
- 高中物理随堂练习-20150326
- 煤矿机电设备中变频节能技术的应用
- 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施工》复习题
- 大学英语B电大网考复习资料
- 第2课时 改善大气质量
- 18.5 电功率同步练习1
- Intel酷睿i3 i5 i7区别 - 图文
- 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总务处工作总结
- 众合2010法条串讲班王小龙商经讲义1
- 杭州城西单行线
- (新版)交安监理实施细则
- 当前中国社会舆情热点分析
- 最新版《广西壮族自治区社区矫正实施细则》
- 2015逻辑和批判性思维题库 含答案【超星 】
- 川人发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