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孔子孝道思想极其当代意义

更新时间:2024-03-28 23: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期末论文

题目: 孔子孝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姓 名: X X 学 号: X X 院 部: 中国语言学院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班 级: 2011-1班

提纲:自古以来,“孝”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如

今越来越多的人不重视“孝”,并做出一些违背“孝”的本质的事情。本文主要通过对孔子的《论语》中关于“孝”的部分思想进行浅析并探讨孔子的这些孝道思想对现在人们的指导意义及对社会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 一、孝的起源 二、孔子的“孝” <一>“孝”是根本 <二>“孝”与“敬”的合一 <三>报恩 <四>无违与几谏 <五>父子相隐 <六>以孝治天下 三、“孝”的当代意义 <一>积极意义

<二>消极意义

一、孝的起源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两个,第一个是尊祖敬宗。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第二个是传宗接代。在周朝的人们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总之,西周时期的孝是一种封建宗教伦理。

二、孔子的“孝”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走向灭亡,封建制逐步确立的时期。随着宗法奴隶制的日趋瓦解,“礼崩乐坏”。当时的孔子认为要稳定社会秩序,必先稳定家庭,如果不树立父母家长的权威,就无法达到家庭的稳定,进而也就无法稳定社会。所以,孔子提倡“孝”并对西周的“孝”进行了继承发展、改造创新。 <一>“孝”是根本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是说:有德行的正人君子,都非常重视做人的根本,根本牢固了,人的道德才会产生,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几十年,我们理应孝顺父母,从点滴小事中关心父母,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二>“孝”与“敬”的合一

孔子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论语·为政》中说

道: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能奉养父母就被认为是孝了,可是狗和马都有人养,如果内心不敬,又怎么来区别这两者呢?”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发自内心,不仅要给予父母物质上的需求,还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子女对父母应该多加关心,尽可能地保持其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愉悦。可见,孔子的“孝”,是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说的。他强调物质奉养和精神慰藉的有机结合,并突出精神慰藉的重要性,以此突显和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可是如今,有多少子女对父母还有精神上的给予呢?他们往往只注重给予父母物质上的需求而忽略了精神上的需求,认为只要让父母不愁吃不愁穿就算是孝敬父母了,可是父母真正需要的却是子女的关爱。平时多抽点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问问父母的情况,多交流交流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孝”。 <三>报恩

《论语·阳货》中孔子在与其弟子谈论到有关“三年之丧”的礼制时说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葬,天下之通葬也。”意思是孩子出生直到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三年之丧是对父母怀抱了我们三年,把我们抚养长大的一点点回报,这是天下人类都一样的。其实质是子女为了表达对去世父母的怀念,用“守孝三年”的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作为子女应该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感激。而我们对父母的回报并不局限

于此,这是很广泛的。父母都希望我们能有出息,将来能过上好日子。我们努力实现目标,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要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这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四>无违与几谏

《论语·为政》中说道: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子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句话是说:“孟懿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逆。一日樊迟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我回答不要违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做儿女的应当依礼来侍奉,父母过世了,要依照礼节来埋葬、祭祀。”孔子这里的“无违”指的是子女要根据礼法来侍奉孝敬和听从父母,并没说无条件服从父母的命令。父母说的对的我们做子女的当然应该听从。因为父母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提高自己在对人对事方面的能力。

但是当父母错了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论语·里仁》中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意思是: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如果父母不愿听从,也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顶撞他们,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孔子讲究在父母做错的时候子女要讲究方式方法劝说父母,这是很值得人们学习的。如今,有许多子女动不动就对父母大吼大叫,没有给他们一点尊重和面子,更不用说是在父母做错的时候。而孔子的这番言论就很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ok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