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更新时间:2023-11-30 21: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课程论文

姓名: 杨贵森 学号: 311205040224 专业班级: 测绘12级 02 班 指导教师: 马守臣

-------------------------------------------------------------------------------------- 成绩: 评分人:

□ 优:文章题目新颖,内容创新,并有独到的见解,语言表达流畅,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格式规范,图表美观,内容完整,没有抄袭现象。 □ 良:文章题目较新,内容有一定创新性,并有一定的见解,语言表达流畅,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格式规范,图表美观,内容完整,没有抄袭现象。

□ 中:文章题目适合课程要求,内容完整,并有一定的见解,语言表达较为流畅,逻辑不够强,文章结构合理,格式较规范,图表美观,没有抄袭现象。

□ 及格:文章题目适合课程要求,内容较完整,语言表达较为流畅,逻辑不够强,文章结构基本合理,格式较规范,缺少相应图表或者图表不够美观,没有抄袭现象。

□ 不及格:文不对题,内容不完整,语言表达较差,没有逻辑性,文章结构不合理,格式不规范,缺少相应图表或者图表不够美观,具有明显抄袭现象或者与别人雷同。

空心村土地利用整治与对策

摘 要 :空心村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虽然国外在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

了某种程度的农村空心化现象,但由于土地制度的不同以及中国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特殊体制,中国农村空心化现象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复杂和严重。空心村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挑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些资源的长期闲置,对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并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人居环境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以陕西省陕北黄土高原区定边县为调查研究对象,本文结合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相关知识运用经济学和生态学知识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空心村”整治的途径和方法一一弃旧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用于规模养殖,并提出了详细的实施意见。

关键词:定边县“空心村” 弃旧宅基地使用权转让 村庄整治措施 农户意愿 规模养殖 整治措施

空心村土地利用整治与对策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建房热情持续升温.

对于村镇建设中的新农村规划建设,进行牵村并点,另外农民在新建住宅过程中.缺乏规划制约.逐步形成村中老宅基地空闲和土地闲置,农村的面貌也悄悄发生着转变,“空心村”成为我国农村结构新形态。据中科院2012年3月份公布的《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一一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显示:我国农村空心化整治现状潜力约1.14亿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远景理论潜力约1.49亿亩。”这意味着,全国空心村整治潜力已达到近5个北京城的面积。另据相关调查显示,空心村在我国绝大多数村庄普遍存在,部分村庄“空心率”已近50%。空心村整治既具有巨大的潜力,又有巨大的现实需求性。空心村”整治工作是推动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应统筹安排、严格规划、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以陕西省陕北黄土高原区定边县为调查研究对象,定边县土地资源丰富,是陕西省地广人稀的大县之一,面积居陕西省第三。定边县土地资源数量大,定边县人均土地42亩,比陕西省人均9.5亩高出3.4倍,比中国人均12亩高出2.5倍。定边县人均耕地面积6.3亩,也大大超过陕西省和中国人均水平。因此旧宅基地一般每户都大于一亩,据统计旧宅基地占据面积达40000亩以上,并且所占土地均为优质耕地,“空心村”现象导致大量农宅空置,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资源的长期闲置,对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并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人居环境 ,对其居民点进行访谈了解到,大多数人愿意对其废弃的旧宅基地进行规划利用,最后与当地政府以及农户达成一致,农户愿意将其旧宅基地以及所配置

的基础设施转租。

二、现状分析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如下:

(一).农民受传统意识影响,且土地法律意识淡薄,认识存在偏差,农村建房实行“先建新房,后拆旧房”的管理办法,部分村民通过占用耕地建成新房后,也不再拆除旧房,从而形成“一户多宅”二同时“宅田合一”的管理,很多农民在宅基地使用认知上有很强的私有观念,一些人片而认为,土地是集体的,如能用来建房就变成了自己的,于是千方百计多占宅基地,甚至将承包的责任田当成私有土地,未经许可随意侵占或调换建房

(二)由于缺乏村庄规划和严格、完善的宅基地管理制度约束,农民乱占、超占宅基地村镇规划缺乏是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村镇干部管理意识不强也从另一方而纵容了“空心村”的形成。过去村子的建设常常是村干部说了算,建设随意性大。近年来,虽然不少村镇开始进行建设规划,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整体、长远考虑等原因,导致一些规划编制缺乏科学性,对配套建设考虑不周、忽视旧村改造等。同时一些规划编制没有得到彻底实施,成为一纸空文,“规划规划,墙上挂挂”,村民的住房建设仍然具有相当大的个人自主性。

(三)农村人口外迁造成的宅基地闲置,农村经济条件的好转使富裕起来的农民为求宽敞、讲美观、图方便,就舍弃老宅破屋,在村外或公路边修建新房,以满足自己摆阔气、高人一等或“想致富,临公路”的狭隘心理,农户迁入新居后,村中的老宅则人部分被闲置起来。

(四)村镇建设中的新农村规划建设,进行牵村并点,导致部分村名远离旧宅基地,导致空心村的产生。

三、空心村整治的策略

(一)策略

大部分农村在经济以及市场化发展上还相对滞后,流动人口较少,交换活动不频繁,对于村内闲置房屋的利用率极低,也造成了搬迁新居后的村民产生“对遗留房屋的处置没有意义”的封闭观念二而若集体单纯收购,农民又可能抬高价格,加人处置的难度因此在“空心村”的治理过程中,就要运用优惠的置换条件以及集体宏观约束力的方式,采取策略,进行整治

1.以大于原有宅基地而积一定倍数的耕地向村民置换空心宅基地,集体收回宅基地使用权,统一进行整改于村民保有旧的“占地”观念难以更改,就需要运用优惠的置换条件来吸引村民,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村集体手中的耕地作为置换对象,以高出村民原有宅基地2倍的比例进行置换,村民可将此耕地自行转让或租赁,获得相应的盈利收入二另外,村集体可免收在交换过程中因办理过户等常规手续而产生的额外费用,以减少村民的支出负担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扩人了村民的经济来源,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使得村民对其所占有的宅基地的自主调竹活动活跃起来,对宅基地的置换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循环,逐步达到空心区整治的日的

2.发挥村集体宏观管理的领导性约束性作用,限定村庄建设用地范围,保持可用地总而积的恒定,不再另行扩人建设用地而积宅基地不断扩人,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剧了人多少的矛后,一方而乡村闲置土地星罗棋布“晒太阳”二另一方而,急需建房农户又无用地指标而对这样的状况,村集体要发挥宏调控的作用,利用制定用地政策的手段,对村庄的建设用地范围进行强有力的限定,严格保证用地而积的不扩人,切实执行新批地审批的限制制度在这种政策的前提下,迫使急需用地村民

2.在资金筹措环节,该模式采用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模式,即挂钩项日实施初期,政府提供启动资金,进行拆旧区拆旧以及村民安置,政府通过“招拍挂”将留用地块进行拍卖,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及商品房开发,从而达到资金平衡,保障挂钩项日顺利实施。

3.在土地整治力一向,该模式以改善配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拓展农村发展空间为主要日标,改善交通、水利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向特色农业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

4.将废旧的旧宅基地租赁给商户用于规模养殖,由于旧宅基地周围的草场和水源以及其他基础条件比较完善,适合进行规模养殖,如养鸡或者养殖羊等牲畜,经济效益相对较高。

四、空心村整治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1.缺少统一规划和政策的支持

2.空心村分布散、乱、小、加剧项目实施难度 3.整治投入资金大且土地权属调整分配问题多

4.实施空心村改造后,凡申请宅基地建房的户,必须在空心村改造范围内建房,一律禁止占用耕地建房。

5.空心村改造范围内的拆迁旧房,由空心村领导小组统一丈量面积登记造册,并开具占房户拆迁面积清单。

6空心村改造范围内所有宅基地,包括原拆迁的旧宅基地,一律由村委会按县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图纸统一安排建房。

7.空心村改造范围内的宅基地经统一规划后由村集体拍卖,拍卖后的资金用于改造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主拆房面积补贴。

8.改造范围内规划实施的水泥路、排水沟及其它公共设施由村集体负责实施。

9.房主只有一栋住房在空心房改造范围内,村内无其它占地建房的户,在建房时原拆除旧房面积必须按统一规划中的比例扣除公共空间面积,其建筑面积需负担基础设施费用按比例分摊的数额资金,需增加面积部分按统一标准价格出资购地。

10.根据《国土法》一户一宅基地的规定,空心村改造范围内的宅基地优先安排缺房户购买。

11.不在该期改造范围内的空心房,以后的拆迁建房一律照该方案实施。

五、结语

建立空心村各个发展阶段的定量化评价指标。无论是“迁居重建”类型,

还是“就地改造”类型,目前对空心村的选择多以经验为指导,对农村宅基地整治潜力有了一定的测算分析,然而对空心村的诊断判别,目前尚未建立定量化的指标体系。空心村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变化,空心村从出现到成长、兴盛,一直发展到稳定状态,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空心村可能会转型或者衰退。各个发展阶段因内外部因素、作用时间不同,其特点各不相同,整治策略、整治模式也不相同。当前需建立空心村各个发展阶段的定量化评价指标,诸如空心村上地利用现状、宅基地分布状况、经济发展程度、居民外出务工状况等人文因素状况,以及气候、地形地貌、植被、上壤等自然因素状况,从而为空心村的整治模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宅基地退出制度。由于政策、体制、历史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等因素,农村宅基地的建设往往处于自发选择状态,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分布散乱,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成木高,居住条件恶劣。虽然如此,农民仍然不愿意放弃他们原有废弃的宅基地,即使有的已经搬迁至村庄周边的新宅,甚至已经迁入城市。

因而,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宅基地退出制度,对影响废弃宅基地整治的各个因素进行定量化分析,完善宅基地的退出补偿机制,引导农民接受“退宅还耕、退宅还林、退宅还建”的政策,降低工作阻力,使空心村整治工作川页利开展。 空心村的综合整治,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使用。在整治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对整治过程中各个环节专业技术进行综合集成,建立信息平台、发展模型,对空心村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与预测,最终达到为政府和企业做出合理决策,优化工程施工和规划利用的目的。 在空心村整治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尤其要注重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空心村整治的目标是将乡村建设成为更加生态、更加宜居的现代化的乡村,而不是用砖头水泥砌成方块城市。要在整治过程中充分挖掘具有当地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和生态文化的元素,将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在新村的规划和设计上充分体现,保留和修复在当地具有特色的乡村人文景观、生态景观等。同时,促进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避免破坏乡村的社会生态系统。 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权益,同时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由于农村大规模青壮年向城市流动,打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乡村社会结构,造成了农村人口与劳动力的空心化。这种空心化导致农村建设主体的弱化,在此背景下,村庄的农业生产发展缓慢,难以持续、稳定的开展。空心村的整治,一方而要保障当地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另一方而,要实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以农业企业的形式推动农村耕地集约化利用和机械化耕种比率,降低上地耕种成木,提高上地生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加强农村上地利用促进颖东科学发展》李志伟(区委书记) [2]《关于颖东区农村建房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赫璞峰(区长)

[3]张晓山,(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1期 [4]别农业部:《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研究》,研究报告,2002年9月。

[5]李荣德、减良运,当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06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od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