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图书馆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组织原理与方法》课后答案(自己写的,仅供参考)

更新时间:2023-10-13 14:1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BY BK11

第一章 信息组织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组织:

就是根据信息检索与获取的需要,依据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或外部特征,采用一定的规则、技术与方法,将无序的信息资源组织为有序集合的过程,也就是对信息进行揭示与序化,建立检索系统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对信息的描述与揭示以及序化,应该包括三个要素: ①采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 ②揭示信息与序化信息联系在一起 ③信息组织目的是信息检索与获取 2、分类组织法:

是根据某一特定的分类体系和逻辑结构组织信息的方法。其原理是按照一定的知识概念体系的树状等级结构或分面结构组织信息,从而使信息按学科、专业或组面等逻辑顺序排列,形成信息的逻辑分类整序体系。 3、主题组织法:

一般指直接以表示文献主题的语词做标识,提供字顺检索途径,并主要采用参照系统揭示词间关系的标引和检索文献的方法。

4、知识分类:

知识分类包括学科分类与事物分类,科学分类是知识分类的一部分。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每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与一定的研究内容。科学分类就是根据学科研究对象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5、类目:

类目是构成分类法的基本单元,其中表示类目的名称叫做类名,类目的代号称为分类号。

6、关键词法:

是从文献题名、摘要或正文中人工或自动抽出能够表达文献主题并具有检索意义的语词作为主题标识,并按字顺组织成索引,提供检索途径的方法。

7、文献分类标准: 又称文献分类根据,是指划分某类文献所依据的某种属性特征。一般文献分类均以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为主要标准,而以文献的其他属性为辅助标准。 8、文献分类:

又可称为归类,即是用分类号表达文献主题的处理过程。经过对所标引文献的主题分析以及确定主题之后,就是依据分类规则,在文献分类法中找到与该主题相匹配的类目,给出反映该主题类目的分类号。 二、简答与论述题

1、列举信息组织的常用方法。

①分类组织法,是根据某一特定的分类体系和逻辑结构组织信息的方法。其原理是按照一定的知识概念体系的树状等级结构或分面结构组织信息,从而使信息按学科、专业或组面等逻辑顺序排列,形成信息的逻辑分类整序体系。 ②主题组织法,一般指直接以表示文献主题的语词做标识,提供字顺检索途径,并主要采用参照系统揭示词间关系的标引和检索文献的方法。

③集成组织法,即是将多种信息组织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方法,如分类主题一体化组织方法。 2、简述分类法的主要类型

①体系分类法

是直接体现知识分类的等级制概念的标识系统,主要依据概念的划分与概括的原理,将概括文献信息内容及外表特征的概念进行逻辑分类和系统排列,并赋予类号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将类目层层划分、等级分明的标记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依据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层层展开建立起来的类目,类目等级结构严密,类目间的从属、并列关系十分清晰。

②组配分类法

其构成原理为:主要依据概念的分析与综合原理,将概括文献、信息、事物的主题概念组成“知识大纲-分面-亚面-1

BY BK11

类目”的结构,按照一定的组配规则,通过各个分面类目之间的组配来表达文献主题的一种分类法。

③体系-组配分类法

其特点是:它基本上是体系分类法大量采用分面组配方法的结果,即大量使用各种通用复分表、专用复分表、类目仿分以及组配符号等,并且使分类号尽量保持分段的组配形式,在详细列举类目结构的基础上,广泛采用各种组配方式编制的分类法。具有直观性较强的特点,也有较强的文献主题概念的组配功能。 3、简述确定分类标准及其运用次序的依据

(1)要符合读者的检索要求与检索特点

选择分类标准及其运用次序不仅要适应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用户的检索需求与特点,还要能够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集中有关文献。

(2)要按照学科、专业分类的一般规定

(3)要基本遵守概念的划分规则,但有时可不受其限制 概念的划分必须遵守以下4条划分规则: ①划分后子项外延之和等于其母项 ②划分后的子项必须是互相排斥的 ③每次划分必须按照统一标准进行

④划分必须逐级进行

当需要分别按不同的标准,分别建立几组平行的子目,才能揭示文献的不同属性特征,从而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或当需要重点突出某类文献时,也可以不严格遵守划分规则。 4、简述主题法的含义及其特征

主题法是用语词来表达概念,将各种概念按字顺排列。具体而言,就是一种直接用规范化语词作为概念标识、按字顺序列组织、并用参照系统等方法间接显示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揭示文献主题内容的方法。 其基本的、共同的特征是:

(1)用自然语言中的名词术语经过规范化后直接作为文献主题标识,直观性强 (2)用字顺序列作为检索标识,易于使用

(3)按文献主题集中文献,特性检索功能强,适合于从事物出发按专题进行特定文献的检索 (4)通过参照系统揭示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5)由于主题法是按文献的主题集中文献,对于文献的学科专业属性和范畴的揭示不如分类法,系统性较差。 5、依据构成原理划分,主题法有哪些类型? (1)标题法

标题表是一部标题词典,它是将一个或几个相互限定的概念用规范化的自然语言的语词构成一个先组标题作为文献主题的标识,然后以标题的字顺进行排列,并对标题建立相应的词间关系的参照系统

(2)叙词法

叙词,又称主题词,是取自自然语言,经过规范化处理的、以基本概念为基础进而表达文献信息主题的词或词组。 叙词法是一种从自然语言中精选出来、以概念组配为基础、经过严格的词汇控制而发展起来的知识语义网,它一方面通过词间关系建立特定的概念,另一方面通过范畴表、词族索引为每一个概念在知识语义体系中系统定位。 (3)关键词法

是从文献题名、摘要或正文中人工或自动抽出能够表达文献主题并具有检索意义的语词作为主题标识,并按字顺组织成索引,提供检索途径的方法。

第二章 体系分类法

一、名词解释 1、体系分类法

是直接体现知识分类的等级制概念的标识系统,主要依据概念的划分与概括的原理,将概括文献信息内容及外表特征的概念进行逻辑分类和系统排列,并赋予类号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将类目层层划分的等级分明的标记系统。 2、基本部类

基本部类,又称部类,是分类表中最概括的类目,它是将人类全部知识作最概括的区分,体现着分类法编制者的知

2

BY BK11

识分类观。《中图法》5个基本部类: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②哲学③社会科学④自然科学⑤综合性图书 3、基本大类

又称分类大纲,是在基本部类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分类法的第一级类目。 4、上位类 5、下位类

依据某种属性对某一类进行划分所产生的类目称为下位类,被划分的类,称为上位类。 6、类系

对某一个类连续划分所形成的一系列具有从属关系的类目,称为类系。 7、类列

一组同位类称为一个类列 8、交替类目

类目体系中具有多种从属关系的非正式使用的类目称为交替类目

9、多重列类法

是指在建立类目体系时,对某个类目同时采用几个分类标准,分别建立几组平行子目的方法。

是指在某类目的同一划分阶段,同时采用几个分类标准对上位概念进行划分,从而在一个类列中形成几组按不同属性聚类的同位概念。

10、层累标记制

简称层累制,又称等级标记制,是一种类号位数与类目等级相适应的标记制度。一般用一位或两位数字或字母标记一个大类,再加一位数字或字母标记二级类目,如此层层累加,以表示类目的层层划分。 11、顺序标记制

简称顺序制,是一种不按类目的等级、只按类目的先后次序分配号码的标记制度。只能反映类目的先后次序,不显示类表的结构特点,从类号上无法判断类目之间存在的关系。

12、分面标记制

又称分段标记制,多维标记制,是用分面符号将类号分成若干段,每一段代表主题的一个方面,以显示类目组配结构的一种标记制度。

13、百分法

双位制又称“百分法”,是为了增强类列的容纳性而采用的一种编号方法。它用不带“0”的双位数字表示各个同位类,共容纳81个同位类

14、八分法

八分法又称“扩九法”, 是为了适应类列不断扩充而采用的用阿拉伯数字“9”作为空号来扩展同位类号码的一种编号方法。

15、对应编号法

对应编号法是对具有相同区分标准的类目,使其相应部分的号码趋于一致,以增强标记符号易记性的一种编号方法。 16、字母标记制

字母标记制是在数字号码后增加字母或文字,以实现类列无限容纳性的一种编号方法。

17、借号法

借号法是采用层累标记制时,为增强类列的容纳性而借用下级类类号、上级类类号或同级类类号的一种编号方法。 18、复分表

复分表,又称附表、辅助表,是文献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主表中按相同标准划分类所产生的一系列相同子目,从主表中抽出来并配以特定号码,单独编列成表,供主表有关类目作进一步复分用的类目表 19、通用复分表

通用复分表是供整个分类表各大类中有关类目作进一步区分用的复分表,通常附在主类之后。主要有总论复分表、地区复分表、时代复分表、民族与种族复分表、语种复分表等类型。 20、分类法索引

分类法索引是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从类名指向分类号的检索工具。通常是将分类法中的所有类目以及注

3

BY BK11

释中的主题概念,按其名称的字顺排列,并在每一主题概念之后,分别注明其相应的分类号。其作用在于为用户提供按字顺查找类表的途径 二、简答与论述题

1、简述体系分类法中主表类目之间的关系

体系分类法主表类目间关系主要有四种,即从属关系、并列关系、交替关系与相关关系 (1)从属关系

类目之间的从属关系是指一个类与其直接划分出来的子类之间的关系,在分类表中凡是具有上位类和下位类关系的类目就构成从属关系。

(2)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是指依据某种分类标准对某一上位类进行划分而产生出来的若干个平级的下位类之间的关系 (3)交替关系

交替关系是指表达同一事物的正式使用类目与非正式使用类目之间的关系 (4)相关关系

除了类目间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交替关系之外的某些类目之间的关系称为类目之间的相关关系。它是一种横向关系,类目间不存在等级关系,但在内容上相互关联。相关关系主要通过类目参照以及多重列类法加以实现 2、简述交替类目的作用及启用交替类目的方法

编列交替类目的意义在于:设立交替类目是体系分类法为缓和“集中与分散”的矛盾,解决学科多向成族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为综合性机构与专业性机构从不同角度集中文献提供选择 启用交替类目的方法:

(1)若交替类目与使用类目为同一事物,启用的具体方法为:去掉交替类目的交替符号“【】”,删除该类下的注释“宜入XXX”。将原有类目加上“【】”,并在该类下加“入XXX”的注释。

(2)如果原使用类目下有细目,就要通过仿分形式将其移至启用的交替类目中 3、简述标记符号的含义、种类及其对类目体系的作用

标记符号又称分类号或分类标记,是类目的代号,起着固定类目在分类表中的位置,表示类目的先后次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类目的隶属与并列的关系

根据所采用符号的形式特征,标记符号可分为单纯号码与混合号码两种 标记符号对于类目体系的作用是两方面的, 一是积极作用:

①以简洁的类号表示类目名称,方便类目的读、写与检索

②以有序的类号代表各个类目,便于固定类目的位置,明确类目的先后次序 ③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类目之间的隶属、并列关系

二是限制作用:类目的先后次序不能轻易改变,增加类目受到限制,难以将新的类目插入到合适的位置 4、简述体系分类法中标记符号的性能

良好的标记符号应该具备以下性能:

①容纳性,是指标记符号能适应任何类系和类列的必要细分和增补,为新出现的学科或主题配以恰当的类号 ②表达性,是指标记符号能体现类目体系的结构,表明类目在分类表中的相对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类目的从属、并列关系

③简短性,是指类号要简洁明了,易于识别,便于排架

④助忆性,要求类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及可理解性,易记、易认、易读 这4种性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5、简述标记制度的基本类型

(1)层累标记制

层累标记制简称层累制,又称等级标记制,是一种类号位数与类目等级相适应的标记制度。一般用一位或两位数字或字母标记一个大类,再加一位数字或字母标记二级类目,如此层层累加,以表示类目的层层划分。 (2)顺序标记制

4

BY BK11

顺序标记制简称顺序制,是一种不按类目的等级、只按类目的先后次序分配号码的标记制度。只能反映类目的先后次序,不显示类表的结构特点,从类号上无法判断类目之间存在的关系。 (3)混合标记制

混合标记制简称混合制,是将层累制与顺序制两者相结合的一种标记制度。其基本形式:顺序-层累制和层累-顺序制

(4)分面标记制

分面标记制又称分段标记制,多维标记制,是用分面符号将类号分成若干段,每一段代表主题的一个方面,以显示类目组配结构的一种标记制度。 6、简述复分表的类型 (1)通用复分表

通用复分表是供整个分类表各大类中有关类目作进一步区分用的复分表,通常附在主类之后。主要有总论复分表、地区复分表、时代复分表、民族与种族复分表、语种复分表等类型。 (2)专类复分表

专类复分表是供分类表中某一大类或某大类中的部分类目作进一步区分用的复分表 (3)类目仿分

是指类目表中某些类目下未列出下位类的名称,而仅指明“仿??分”的一种复分方式 (4)主类号组配

是用组配符号将主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类目的类号组成一个复合类号,用以表示比原来任何一个类目的内容范围狭窄的新类。其组配符号一般采用“:”其前后分类号次序可以调换,即轮排 7、简述类目仿分的含义及其形式

是指类目表中某些类目下未列出下位类的名称,而仅指明“仿??分”的一种复分方式 类目仿分有3种形式: (1)邻近类目仿分

有些类目具有相同的划分标准,将其中一个类详细列出子目,其他类依照复分

(2)仿“一般性问题”或“一般著作”分

“一般性问题”或“一般著作”是一种概括性类目,其所属的各子目对有关具体类目具有共性区分的意义 (3)仿全部类表分

将仿分的类按全部类表复分 8、简述类目注释的类型

(1)类目内容注释

是指明类目的含义以及内容范围,指示某类包含与不包含的内容等。是分类法中运用最多的注释形式 (2)类目关系注释

是指明参照与交替类目对应的正式类目

(3)类目沿革注释

沿革注释是对于分类法修订后说明类号、类名及类目内容范围变化的注释,为用户学习掌握新旧版本分类法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进行文献改编提供便利 (4)列类依据与类目编列方法注释

是说明设置类目的依据与类目划分标准的注释

(5)分类方法注释

指明类目复分方法与组配方法、文献集中与分散分类的方法、特殊分类规则、说明同类书的区分方法等。 9、简述《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复分组号加“0”的规则

(1)社会科学各类中,凡具有概括性地区的类目,如再依其他标准细分时,组号须在主类号后加“0”再复分 (2)社会科学各类中的各级上位类,如再依其他标准细分时,组号须在主类号后加“0”再复分;凡上下位类采用的是非层累制编号法,则无需加“0”

(3)在社会科学各类中,凡属越级仿分的,应在复分号码前加“0”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o4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