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沟通艺术

更新时间:2023-09-23 17:14: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师生沟通艺术

我们的这套教师训练教程,主要是环绕指导教师如何应用各种沟通技巧与学生达成良好人际关系这个角度来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要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教育活动产生兴趣和接受性。

第一节 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

在教育中,教师所有的教与学生所有的学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沟通是学校实现教育目 标、满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师生之间如何沟通,用什么样的品质沟通,决定了教

育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师生关系的性质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第二节 打破“好教师”“好学生”的神话

的学生,应该有配合新时代的标准和要求。 第三节 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

解。其实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

第一节 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

在教育工作中的许多错误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造成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窄化了对沟通的理 教师给自己订一些标准,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标准订得太多,往往会产生反效果。新时代

沟通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满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学生首先是通过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感受,来决定是否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愿意来遵守这个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欢学习和参与这个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活动。这种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游戏运行规则,与其他任何领域的人际关系运行规则没有什么两样。 一、师生关系的特性

二、师生关系的性质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我们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是,学校教育常常忽略普通的人际关系的常识。老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中,有意识的是如何去“塑造”学生,如何去“改变”学生,如何来“培养”学生,总之,如何从教师权威的角度去传递教育影响来影响学生,没有明确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与教师一样有血有肉的人,是一个同样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

教师首先要有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教师要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学校里所设计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之间关系的性质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三、与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一种教

第一章 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

第二节 打破“好教师”“好学生”的神话 一、打破“好教师”“好学生”的神话 1、“好教师”的神话

2、“好学生的神话”

二、新时代的教师形象

三、新时代的学生形象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五个特征

良好的师生关系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性: 1、 坦白或明朗──彼此诚实不欺诈; 2、 关心──彼此都知道自己受对方所重视; 3、 独立性──一方不依赖另一方;

4、 个体性──一方允许另一方发展其独特的个性与创造力;

5、 彼此适应对方的需要──一一方需求的满足不以另一方需求的牺牲为代价。

第三节 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

一项研究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有70%的错误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造成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窄化了对沟通的理解。

一、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

二、教师要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沟通是否成功

第二章 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 同理心──与学生谈话的基本前提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首要条件。在人际关

系中,如果沟通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 一、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1、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2、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3、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 同理心的具体界定

二、同理对方是一种沟通立场和能力 1、 教师要关怀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学生。

2、要了解学生,首先需要先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概念的参照系统中,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推理来思想他的一切。

三、教师对学生不能同理的不良后果

1、学生觉得老师不理解自己时,就会觉得老师并不关心自己,随之会感到很失望,很沮丧,对老师

的信任度会降低,向老师敞开心胸的欲望会很快消失和终止。

也就不能真正地接纳学生,非常容易对学生提出无益的指责和批评,2、老师对学生没有产生同理心,

这种出于教师主观意识的“我向讯息”的表达会让学生反感和受到伤害,与教师的沟通也就出现了对立。

3、当教师不能真正同理他的学生时,也就不能正确地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回应,对学生的内在世界中

需要得到引导和纠正的地方也就不能产生建设性的帮助。

四、老师对学生同理心的传递的技巧 1、只是单纯将学生的感受回应给学生

2、 准确地向学生传递同理心

3、在同理心的交谈中教师所应基的立于

第二章 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

4、一般而言,是教师的主观判断让教师不能对学生产生同理心。对学生基于主观的价值观判断和缺

乏了解,也就会给学生提供不合适的教育影响,甚至误导学生。

第二节 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一、什么是真诚

真诚是指在与学生沟通时,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和诚实,是一个表里一致,真实可靠的人。

真诚的具体界定

二、教师勇于向学生表达真诚的一些技巧 1、自我接纳与自信

2、在恰当的时候勇于承认自己也有无知、犯错误、存在错误偏见的时候,有分寸地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

3、在与学生相处时,为学生事先制定教育计划时,要有明确的“教师意识”,但在对学生实施这些计划时,又要把自己当做是在与学生平等沟通的朋友。 4、 注意真诚的表达分寸

第二章 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接纳与尊重 一、接纳、尊重学生与教师的人性观

二、尊重与接纳学生的内涵

1、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并不等于赞同学生的不良行为

2、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并不等于教师不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

3、尊重和接纳学生也意味着让学生在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不轻易下判断,不对学生随便地做出“好”或“坏”的判断,只是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无我地聆听,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去表达和自我觉察。

4、 教师对学生不轻易下判断,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表达自我的同时,在内心深处始终对学生未来的良性成长持积极的态度。

总之,本章所论述的三个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是需要一直贯彻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它们是教师养成学生良好的素质所必须基于的沟通理念,也是教师用以提升自身对学生感受敏感度的途径。

第三章 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

第一节 你向信息──沟通的杀手 一、“你向信息”的概念

“你向信息”往往是基于个人的主观意识过强,忽略别人的感受,不留余地说出对别人的评价,结果造成对方的不悦。这种表达方式,容易变成责备、命令的口吻,使对方抗拒、畏缩。

二、“你向信息”的举例

三、接受性语言的概念

“接受性的语言”是指对对方能够设身处地产生同感的了解,令对方开放,喜欢、愿意敞开自己的问题并乐意得到帮助解决。这样的沟通语言才是有实效的

第三章 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

第二节 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障碍 一、沟通障碍的种类 1、命令、控制、指挥 2、警告、威胁 3、训诫、过多说教 4、中伤、归类、揶揄 5、给予泛泛之辞 6、不愿积极的聆听 7、强加于人 8、随意指责与批评

第四章 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艺术

第一节 教师常用口语技巧 一、幽默

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一些调查证明,在学生列举的他们所喜欢的教师的特征中,幽默一直是名列前茅的。

幽默运用案例之一

幽默运用案例之二

幽默运用案例之三

二、委婉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师生沟通中,教师的有些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碍于情感而觉得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太好。如果你把话语磨去些“棱角”,变得软化一些,使对方在听话时仍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他就也许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你的意见,这就是委婉的妙用。 委婉运用案例之一

委婉运用案例之二

委婉运用案例之三

委婉运用案例之四

三、含蓄

师生沟通中有时因某种原因不便把某一信息表达得太清晰直露,而要靠对方从自己的话语中揣摸、体会出里面所蕴含着的真正意思,这种“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手段就可称为含蓄。含蓄是教师高雅、有修养的表现,也经常表示出一种对学生的尊重。学生的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教师使用含蓄语的频率也会越高。

含蓄运用案例之一

含蓄运用案例之二

含蓄运用案例之三

含蓄运用案例之四

四、反语

中国古语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太极拳理论讲究的是“欲进先退、欲前先后”。师生沟通中,教师有时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口头说出的意思和自己的真实意图恰恰相反,却反而能成功。这就是反语的妙处所在。 反语运用案例之一

反语运用案例之二

五、模糊

在师生沟通中,有时会因某种原因不便或不愿把自己的一些意见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模糊的口语技巧,把输出的信息“模糊化”。 模糊运用案例之一

模糊运用案例之二

六、沉默

在师生沟通中,教师有意识地适当保持沉默,也是一种重要的口语技巧。 沉默运用案例之一

沉默运用案例之二

沉默运用案例之三

需要指出的是,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等曾在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中认为,许多教师都患有一种“唠叨病”,而越是资深的教师还越感觉不到这种病症。其主要症状是喜欢事无巨细、不分场合地指责学生,啰哩啰嗦。因此,作为教师,有时能反省一下自己讲话的数量、质量的’效率比”,确实是一项经常该做的“思想体操”。

第四章 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艺术

第二节 批评与表扬的口语策略 一、批评学生的口语策略——六步进阶法 六步进阶法示意图: 进阶 实例 “虽然王强已两次犯同样的错误,但我可以再好好地说服他,1.反省内心对话是否正确 不必发火。” 2.切入话题、伺机说明批评的理由 “王强,我想跟你谈谈有关你上课时??。” 3.提出明确中肯的批评 4.请对方提出解释 “我认为你这种表现是完全错误的。” “你自己注意到了吗?为什么?” 5.请对方建议如何加以改进 犯?““你认为老师该怎样帮你?” 6.总结对方承诺的行动

下面对每一步的进阶的具体做法再作些说明: (一)反省内心对话是否正确

(二)切入话题、伺机说明批评的理由

(三)提出明确中肯的批评

(四)请对方提出解释

(五)请对方建议如何改进

(六)总结对方承诺的行动

以上的六步进阶法在训练新教师时效果最为明显,很多老教师学后也感到受益非浅。当然,在实际的师生沟通中必须视情况而变通运用。

二、表扬学生的口语策略——表扬的“九制秘方”

过去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著作都认为表扬是鼓励学生良好行为的最好手段,一般的教师也总认为表扬学生总是不会错的。但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表扬声中大有文章,表扬也需讲究策略,否则不但效果不好,还可能伤害学生。这里,我们把表扬的口语策略总结为一张“九制秘方”。 1、表扬学生的行为而不是人格

2、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

3、不要随便把学生互相比较

4、公开与私下表扬双管齐下

5、表扬要尽量公平、一致

6、隐恶扬善、找好不找坏

“那么你答应以后会??”或:“所以你下次会??。” “你认为可以怎样改正?”或:“你说说应怎样避免再7、珍惜学生的这一刻

8、表扬语言要随机应变

9、表扬与奖励要结合好

以上有关表扬口语策略的“九制秘方”来源于对许多优秀教师的沟通实践的总结,关键还是要体会其精华后灵活运用。

第五章 师生沟通中的体态语

第一节 读懂学生的体态语 一、 教师“明察秋毫”的重要性 说明案例1

说明案例2

从以上的两个实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教师应该学会一点“知人之术”,尽量能够“明察秋毫”,慧眼识“体语”,这样才能在沟通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识别学生体态语的能力也许可以通过教师工作中经验的积累来获得,但如果能重视这种敏感度的训练,学会一些识别学生体态语的原理和方法,再加上结合工作实践多加揣摩和总结,你可能会更快地成为一名沟通行家。

二、学生体态语透视 1、说谎时的体态语

2、心怀抵触时的体态语

3、认真思考时的体态语

4、表现接受、合作时的体态语

教师在透视学生的体态语时还必须注意:

1、不能只观察一些个别的体态语,必须要注意口头语言与体态语的一致性以及个别体态语与整个体态语的不矛盾性。

2、体态语所表达的意义可因地、因人、因时、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还有一些纯粹是个人的习惯,所以必须仔细区分清楚。

3、由于师生关系中双方角色的固定性,学生的体态语中一些强度较高的消极动作一般不敢明显地表露出来,而更多地倾向于掩饰、伪装自己。因此,教师的心应该比一般人更细,观察力应比一般人更敏锐,敏感度应比一般人更高。

第五章 师生沟通中的体态语

第二节 教师体态语的运用 一、影响教师体态语效果的主要因素 1、教师的体貌特征 2、教师对自我形象的认识

3、适当的学习和训练

二、教师体态语运用艺术举要 1、眼神

2、面部表情

3、其他体态语

第六章 积极聆听的艺术

第一节 聆听的陷阱 一、聆听的陷阱

在通常的人际沟通中,善于讲的人往往多于善于听的人。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当我们想向别人倾诉心声时,对方却往往急于发表意见或下判断。试想,作为教师的你,在聆听学生说话时,是否不经意地堕入以下的陷阱。 1、说教和训话 案例

2、过早指导 案例

3、放错重点 案例

4、打断话柄 案例

5、表面专注 案例

以上几种方式是教师与学生在沟通时经常发生的错误。此外,还有以下几种聆听的习惯,是我们力求要去避免的 几种错误的聆听习惯

二、教师平常不注意聆听学生讲话所造成的后果

教师和父母使用沟通的“杀手锏”如命令、警告、训诫、讽刺、责难等语言,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反抗,然而,学生们还有一个常有的反应是变得顺从、依赖和沉默,或因为得到老师太多的服从性指令而变得极度的依赖。”这些沟通的后果是违背教育本身初衷的。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潜力,是为了帮助学生激发他们本身就固有的创造力和思维活力,是为了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自信、自立的人。

三、自我中心意识──教师不愿意聆听学生的原因 具体而言,分析教师聆听学生不良有以下一些的原因: ⒈我们只关心学生的结果,不关心学生心理的过程; ⒉不喜欢讲话者或所讲的内容; ⒊我们认为有许多事情要做; ⒋不明白聆听的用途;

⒌有太多分心的事情,很难集中精力聆听; ⒍我们聆听学生仅仅是为了教训学生。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四、帮助学生确立“问题归属意识”──教师聆听的价值所在

学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事实上,学生是在这种靠自己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成长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本身是正常又合理的,重要的是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去积极地解决问题。 在师生沟通中,教师要明确问题的发生是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还是教师本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应该是学生承担的责任,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这个问题我要自己来解决,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的意识。这种意识称为“问题归属意识”。学生如果能够逐渐、主动地来把握他自己的问题,并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就会从中逐渐学会积极地来面对自己成长中的挑战,学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而勇于承担责任。在这样的独立意识引导下,学生们变得信任自己,信任自己的责任感,也同时会感谢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能够养成自信、自主和独立性。 案例

第六章 积极聆听的艺术

第二节 积极的聆听技巧 积极聆听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更理解学生,随之带来更好的交流效果。 一、教师何时可以运用积极的聆听技巧

二、积极的聆听技巧

积极的聆听技巧包括以下技巧: 1、专注行为

案例

2、简述语意 案例

3、善于提问

4、用简洁具体的语言来回应

案例1

案例2

第六章 积极聆听的艺术

第三节 有关积极聆听的几个运用原则 本节我们将来探讨教师在对学生使用积极聆听这个方法时,还要贯彻哪些沟通原则,以保障聆听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一、身体的参与

以轻松自然的坐姿、眼睛的频繁接触了面对讲话的学生,用点点头或适当的评论来显示你跟着对方的思路。同时身体稍稍朝前倾斜,这表示在集中注意力聆听对方讲话。不要交叉双臂,也不要翘起腿。 二、心理的参与

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给学生下断语,而是注意去聆听学生讲话时的思考系统和表达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评价,暂时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尽量无我地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正确地过滤信息。 三、检查

如果教师不敢肯定自己所听到的或理解的是否正确,就需要检查一下。 四、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能够提高聆听的效率。其中的关键是: (一) 给予讲话者时间去讲完他的内容。 (二) 让讲话者不间断地讲完。 (三) 抓住重点。

(四) 给出非语言信号(例点头、眼睛接触、赞同声),表示在聆听。 (五) 记住讲话者所讲的内容。 案例

第七章 处理学生问题的几种有效模式

第一节 “我向讯息”的表达模式 一、三种教师常用于解决问题的沟通讯息 1、 解决式讯息

是指教师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来调整其行为:作为一个学生他(她)“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最好”怎么做、“可以”怎么做。教师通过这样的讯息向向学生传递如何来解决问题的办法,期望学生接受。 解决式讯息种类

2、 贬抑式讯息

这种讯息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贬低学生的人格。 贬抑式讯息种类

3、 迂回式讯息

包括逗趣、戏弄等语意。例如:“我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觉得我在教一个猴子班”,“你的脚发出的声音比你的嘴中读书的声音还要好听一些”。教师在使用迂回式讯息的时候,是希望学生听懂这些话中的言外之音,也明白不能对学生采用解决式讯息和贬抑式讯息,因为它们有许多不良的后果。但是,学生经常会不了解这些言外之音,有时候即使明白,也会认为“教师太做作了”而失去了对教师的信任。

以上的三种讯息,在教师解决问题时常常会产生不良的沟通效应。

二、“我向讯息”的表达

如果教师所说的话是有关他对学生行为的感觉,以及这个行为对他的实质影响,这样的讯息叫“我向讯息”。“我向讯息”是将责任置于问题的归属者──教师的内心。“我向讯息”比“你向信息”更能够有效地面对学生。

“我向讯息”的一些沟通效应

教师如何来向学生表达“我向讯息”呢?它包括以下三个沟通内容的表达。 1、应该能够使学生听出对教师造成的问题是什么 案例

2、 要表达该特殊行为给教师的真实或具体的影响 案例

3、叙述出教师因受这些实质的影响而导致的内心感受 案例

三、“我向讯息”和积极聆听交替的使用

“我向讯息”可以让学生在与教师沟通时减少防卫心理,但是,教师在使用这种表达方式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反映,注意把“我向讯息”和积极聆听交替使用,帮助学生在不断产生被接纳和被了解的前提下去处理自己的问题。 案例

四、发送“我向讯息”时的原则──准确地表达内心感受 案例

第七章 处理学生问题的几种有效模式

第二节 双方寻求需要满足模式 这种冲突解决的办法是让冲突的双方在心平气和的前提下,共同寻找彼此都能够接受的解决的方法。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以下六个部骤。 一、确定问题(冲突) 确定问题技巧

二、发现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发现可能解决办法的技巧

三、评估各种解决办法 评估各种解决办法的技巧

四、决定采用各种办法 决定采用各种办法的技巧

五、规定如何执行这些办法 规定如何执行这些办法的技巧

六、评估解决问题的成效

这个步骤主要是为了检查解决问题的成效。解决问题是否具有成效有一个标准:既师生之间的冲突是否已经化解,师生双方不愉快的感觉是否已经消失。教师可以把学生召集起来,让学生讨论他们十是否解决了问题,对解决办法是否满意,解决办法在推行的过程中是否困难或有哪些阻力等,并提出下一个阶段可行的方法。 案例

第八章 课堂纪律管理中师生沟通理论

第一节 教室中的常规与纪律 一、良好教室常规所带来的效应

教室常规的主要目的是要维持秩序,并达到以下的目的。 1、 促进学习 2、 增进社会化 3、 培养民主精神 4、 满足心理需求 5、 增加学习的乐趣

二、教室常规为什么是项难题

教室常规之所以仍是教师的一项难题,由以下四项不可避免的事实所造成: 1、 我们会抗拒别人要求我们做的事

2、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价值观、兴趣和能力 3、 当孩子们渐渐长大,必须经历一段心理上的断奶期

第八章 课堂纪律管理中师生沟通理论

第二节 团体动力理论 一、基本观点

团体动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威连·华顿柏。它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人在团体中所表现的行为可能和个人独处时不一样。班级团体能创造自己的团体动力,强烈地影响同学。学生的动机是行为与冲突背后的基本原因,了解学生的动机,教室的控制就成功了一半。 1、班级中的几种重要角色

2、团体动力

以上这些团体中的成员会以不同方式影响班级中的个人。团体能创造出自己的心理势力,强烈地影响其成员。这股势力称为“团体动力”。 团体动力在班级中的不良影响和案例

二、教室里的诊断性思考

当纪律问题发生后,老师在采取行动之前,要飞快地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这些不良行为的动机是什么? 2、班级其他同学的反应如何?

3、这些不良行为和师生关系互动情形如何?

4、当纠正行为的命令下达时,学生会有什么可能的反应? 5、纠正之后对未来的行为有何影响?

回答这些问题能够帮助教师确定两件事情:第一,这位老师对偶发情境的掌握相当清楚;第二,他清楚他所选择的技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会产生怎样正面的影响。

三、教师可选择的影响技术 1、支持自我控制 两种支持自我控制的方式

2、提供情境的协助 情境协助的技术

四、现实评估

现实评估是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不合宜的,为何不合宜,会有那些个不良后果,以及不这么做的话,有那些替代的权宜措施。当使用现实评估时,老师要常给评语。

五、诉诸“痛——快原则”

顾名思义,这个原则的意思是很清楚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上,“痛苦”的成份要多于“快乐”。“痛苦”在华顿柏的理解里,并不类同于“粗暴的惩罚”这个意思,而是指一种“不愉快的结果”。反之,“快乐”意思是指“愉快的结果”。对于用过惩罚方式的班级,教师事后要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并让被处罚的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会全力支持他们最棒的行为的。

第八章 课堂纪律管理中师生沟通理论

第三节 肢体语言理论 肢体语言包含眼神接触、身体接触、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和手势。有效的肢体语言能传达出教师是在沉着地掌握班级全局,并知道现在正发生的事,而且是当真的。

一、眼神接触

很少有其它肢体行为比眼神接触更能传达出掌握全局的样子。有技巧的教师会持续地扫视整个教室,并与每位学生的眼神接触。 二、身体接近

教室中学生大多数的不良行为都发生在离教师有段距离的地方。较接近教师的学生则很少有不良行为产生。有经验的教师都了解这种现象,并且会走近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或是将他们调到较靠近教师的座位。 三、身体姿势

良好、自信的净态能表露出具有领导能力;垂头丧气或走路无精打采,则给人畏惧的感觉。有影响力的教师知道,即使疲倦或有烦恼时也要腰竿挺直,而且精力旺盛地走路。而当自己偶尔生病时,最好能告诉学生。此时通常学生会格外的体恤教师,除非你经常如此或是不诚实,才会使学生不体谅你。 四、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如同姿势一样,能表达许多讯息给学生。面部表情能传达热诚、认真、快乐和赏识,这些都能鼓励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而面部表情也能显露厌烦、烦恼及放弃,这些则会刺激不良行为发生。 五、手势

有经验的教师会使用许多不同的手部信号来鼓励和制止行为,用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伸出手掌表示“停止”,掌心向上并届指表示“继续”,把手指放在唇上表示“安静”,以手指击出声音表示“注意”,而竖起姆指表示“赞同”。这些手势能有效沟通而不影、不干扰必要的教学说明,而且比口语的谴责来得更有效果。 肢体语言的运用实例

第八章 课堂纪律管理中师生沟通理论

第四节 目标导向型理论 (一)学生的四种错误目标 1、获得注意

2、寻求权力

3、寻求报复

4、表现无能

(二) 教师的应对策略 1、确认学生的错误目标

学生

停止不良行为而后又重复 拒绝停止或增加不良行为

变得凶暴或敌视 拒绝合作、参与或互动

2、怎样应对学生的错误目标

目标 获得注意寻求权力寻求报复表现无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nz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