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题库

更新时间:2023-03-17 01: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绪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书烈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B )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1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D )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 C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1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18.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 A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2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2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 A )时代

A.自由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和平发展 D.资本主义 22.马克思恩格斯的( D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A.高尚人格 B.崇高理想 C.奋斗精神 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 2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答案:

2

1.C 2.A 3.A 4.A 5.A 6.C 7.B 8.B 9.C 10. A 11.B 12.D 13.A 14.A 15.C 16. C 17.A 18.A 19. A 20. C 21.A 22. D 23.A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BC )

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垄断资本主义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BCD )

A.巴黎公社 B. 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BC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5.德国古典哲学的最主要的代表性人物 (BC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费希特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B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BC )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9.马克思主义是( ABCD )

A.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B.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D.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BCD )

3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

1. ABC 2.BCD 3.BCD 4.ABC 5.BC 6.AB 7.ABC 8.CD 9.ABCD 10.BCD

三、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特点及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4

编写) 4.

(薛吉生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关于 ( )

A.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C.一切知识总汇的科学

D.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 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3.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 )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 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4.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的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的 D.世界是可认识的

6.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 ) 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

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8.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 )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创造的

C.由神和客观精神创造的 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 A.唯心主义 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三个局限是 ( ) 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

5

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D.孤立地、静止地和片面地看问题

1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1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3.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 ( )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是精神的

14.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 ( ) A.主张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B.主张只有感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C.认为人的精神是崇高的 D.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15.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 ( ) A.认为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B.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D.认为世界是某种独立精神的产物 1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1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 ( ) A.存在 B.绝对观念

C.灵魂 D.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

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 )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 C.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1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2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发展的规律 D.本质的可知性

21.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是

(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2.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来看 ( ) A.物质就是运动 B.运动就是物质

6

C.物质和运动不能分开 D.物质和运动可以分开

2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 ) A.客观唯心论 B.形而上学唯物论 C.二元论 D.主观唯心论

2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 ) A.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25.“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6.《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是 (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2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 )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2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0.时间和空间是 ( ) A.物质的两种根本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31.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 ) A.客观性 B.永恒性 C.顺序性 D.不可逆性

32.形而上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错误在于否认( ) A.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相联系 D.时间和空间的不变性

3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 )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D.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34.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 )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35.实践是 ( )

7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性活动 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36.实践主体是 ( ) A.劳动者 B.人 C.物质世界 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37.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 A.物质生产实践 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阶级斗争实践

38.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是 ( ) A.自然界的产物 B.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 C.自在之物 D.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3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 A.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40.坚持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 ) A.形而上学唯物论 B.辩证唯物论 C.折中主义 D.二元论

41.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 ( ) 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 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

42.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 ( ) A.世界的物质性 B.世界的精神性 C.世界的统一性 D.世界的联系性

43.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人脑的形成 B.物质文明的发展 C.语言的发展 D.生产劳动

44.“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一论断是 ( ) 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 B.把意识同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 D.揭示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

45.从起源说,意识是 ( ) 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 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

4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47.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

8

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4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 (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49.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50.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 ) A.人脑的错误判断 B.人的主观想象 C.客观世界 D.落后的思想意识

51.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 A.人们的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科学活动 D.思想斗争

5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5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5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55.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C.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D.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56.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是 ( ) A.矛盾和运动的观点 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普遍和特殊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5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 ( ) A.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C.是否承认矛盾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质的飞跃

58.“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论点是 ( ) A.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机械类观点

9

5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发展是否迅速明显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D.是否引起部分质变

60.“是就是是,否就是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信条的实质是(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诡辩论 D.绝对主义

61.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处于不断的质变中 D.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62.中国古代哲学家柳宗元说“自动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错而动”。这是 (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63.“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 ) A.机械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D.外因论的观点

6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65.唯物辩证法认为 ( )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66.区分事物的依据是 ( ) A.事物的本质属性 B.事物各方面属性的总和 C.事物的量的规定性 D.人的直觉

67.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 )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

68.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69.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70.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时

( )

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

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

71.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 ) A.形而上学观点 B.诡辩论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10

72.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 ( )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73.科学家洛伦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引起龙卷风。”这种“蝴蝶效应”的说法 ( ) A.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B.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说明了一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74.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踞,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75.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 ) A.量变质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76.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

D.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77.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述列宁的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于 ( ) A.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C.分析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78.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 ( ) A.都有共同点

B.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C.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中 D.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79.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 ) A.唯物论的观点 B.唯心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80.看问题,不仅承认“非此即彼”,也承认“亦此亦彼”,这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8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 ) A.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双方的完全一致

C.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11

D.矛盾双方没有差别,完全等同

8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是( )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83.主要矛盾是指 ( ) A.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B.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C.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D.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矛盾

84.同质的事物也是有区别的,把它们区别开来的依据是(B ) A事物的度 B.事物的量

C.事物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85.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B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8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 ( C )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87.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 D )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8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89.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9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段话说明了( A )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9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D ) A.辩证形式 B.趋势和道路 C.不同状态 D.源泉和动力 9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93.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B ) A.辩证形式 B.形式和状态 C.方向和道路 D.源泉和动力 9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 ( C )

12

A.先验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经验论的观点

95.有首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 D ) A.客观的 B.有限的 C.可知的 D.相对的

96.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现——机器的使用——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有力地表明实践是 ( D )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历史性活动

C.社会性活动 D.能动的不断的发展的活动 97.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的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 C )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当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98.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 C )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性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答案:

1、D 2、C 3、B 4、C 5、C 6、C 7、D 8、C 9、C 10、C 11、A 12、D 13、A 14、D 15、D 16、B 17、D 18、B 19、A 20、B 21、C 22、C 23、B 24、A 25、B 26、D 27、C 28、B 29、D 30、B 31、D 32、C 33、D 34、D 35、B 36、D 37、A 38、D 39、C 40、B 41、D 42、C 43、D 44、D 45、C 46、C 47、C 48、C 49、C 50、C 51、B 52、B 53、D 54、C 55、B 56、D 57、C 58、B 59、C 60、B 61、B 62、B 63、C 64、C 65、D 66、A 67、C 68、D 69、B 70、C 71、D 72、D 73、D 74、A 75、D 76、A 77、D 78、C 79、D 80、C 81、C 82、B 83、B 84、B 85、B 86、C 87、D 88、D 89、D 90、A 91、D 92、A 93、B 94、C 95、D 96、D 97、C 98、C

二、多项选择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 ( ) A.意识和精神的关系 B.意识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D.思维与存在统一性的问题

2.哲学是 ( )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D.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13

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 A.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对哲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 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B.人们感觉的复合 C.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D.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5.下列属于物质现象的有 ( ) A.生产方式 B.经济基础 C.梦中树 D.引力场

6.下列属于意识现象的有 ( ) A.形象思维 B.生命运动 C.商品观念 D.城市建设规划

7.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 (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规律客观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D.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8.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的有 (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是否变化发展的问题 C.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9.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说法( ) A、科学地解决了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是一种可贵的猜测,包含了合理因素 C、十分荒谬,没有意义

D、将客观世界只归结为几种物质形态,把问题简单化了

10.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 ) A.不依赖任何力量自身存在的世界 B.“绝对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C.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世界 D.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或表现

11.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天下无心外之物 D.人为自然界立法

12.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 A.富贵在天,生死有命 B.理生万物,理是本也 C.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D.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13.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是 ( ) A.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 B.必然性支配偶然性 C.偶然性表现必然性 D.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

14.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 ) A、根本属性 B、实在基础 C、内部结构 D、存在方式

1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 ) 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14

B、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运动和静止不同时存在于一个事物中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 1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17.下列哪些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 A、工人炼钢 B、渔民出海捕鱼 C、技术革新试验 D、学生读书

18.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 )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统一的

C、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19.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唯心主义还能继续存在,这是因为 ( ) A.唯心主义具有欺骗性 B.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

C.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 D.主观认识还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20.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有 ( ) A.费尔巴哈 B.黑格尔 C.培根 D.柏拉图 2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静中有动 B.动中有静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22.哲学上的二元论 ( )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 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 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 D.是哲学上的折衷主义

2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体现了 ( ) A.一切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24.从意识产生的生理机制和本质来看 ( ) A.意识是人脑的反射活动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人脑是意识的来源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5.实事求是体现了 ( ) A.在实践基础上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与辩证方法的统一

26.恩格斯说时间和空间即“物质两种存在的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 (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概念是客观时间空间的反映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可以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27.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区别,下列关于两者区别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人工智能纯系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类意识是生理的、心理

15

的过程

B.人工智能没有能动的创造能力;人类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能力 C.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人类意识具有社会性

D.人工智能只能接受人类意识的支配和操纵,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意识,更不可能支配和统治人类意识 28.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

A.人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2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 ( ) A.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的问题 B.意识的本质问题 C.世界的本原问题 D.真理的本性问题 30.《传习录》记载:“先生(指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 )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存在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31.下列成语和常用语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 ) A.胸有成竹 B.守株待兔 C.料事如神 D.心静自然凉 32.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 ) 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B.意识活动的计划性

C.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 D.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 33.下列哪些见解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 ) A.按图索骥 B.人为自然立法 C.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D.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与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4.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表明 ( ) A.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扩展人类智力的工具

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35.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36.主观能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 )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6

C.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D.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7.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了 ( ) A.动物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本领

B.动物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超过了人,因而使人感到惭愧 C.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活动

D.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8.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和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 )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39.实践是 ( ) A.人能动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B.人的存在方式 C.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 D.人与世界的中介 40.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 ) 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

D.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41.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哲学派别,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主张 ( )

A.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C.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 D.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 42.“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 ( ) 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43.规律是 ( ) A.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确定的秩序 C.体现和贯穿事物发展的现实过程之中 D.只存在于人以外的自然界

44.划分新生事物的标志是 ( )

A.时间上后出现的事物 B.形式上现象上新奇的事物 C.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17

D.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的事物

45.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 A.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46.肯定方面是指 ( )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47.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48.“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 ) A.整体依赖于部分 B.部分依赖于整体 C.整体是部分之和

D.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49.辩证的否定是 (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50.“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5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

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52.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 )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循环论

53.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 )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54.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55.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18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56.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 ) A.“一分为二” B.“和二为一” 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7.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A.“抓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C.“一切经过实验” D.“欲擒故纵”

58.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5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60.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答案:

1.BCD 2.AB 3.AC 4.ACD 5.ABD 6.ACD 7.AD 8.AD 9.BD 10.B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D 15.BD 16.CD 17.AB 18.BCD 19.ABCD 20.BD 21.ABC 22.BD 23.AD 24. ABD 25.ABCD 26.AB 27.ABCD 28.BD 29.AC 30.AB 31. ACD 32.ABCD 33.CD 34.BD 35.AD 36.CD 37. CD 38.CD 39.ABCD 40.BCD 41.BCD 42.CD 43.ABC 44.CD 45.ABCD 46.BD 47.ABCD 48.BD 49.ABCD 50.ABC 51.ABD 52.BD 53.ACD 54.CD 55.AD 56.ABCD 57.ABC 58.AB 59.ABD 60.ABCD

三、思考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

2、简述意识的本质

3、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以及该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9

4、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5、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怎样?

8、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0、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1、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2、简述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1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4、辩证否定观的内容以其意义

15、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6、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权立枝、王江荔

20

编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ny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