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题库

更新时间:2024-04-08 20: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章 财政学导论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下述( )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3、下述( )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4、下述( )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 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5、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隐性支出?

A、税式支出 B、公共定价 C、政府担保 D、转移支出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 )属于实证分析?

A、税负归宿理论 B、公共选择理论 C、最优税制理论 D、公共定价理论 答案与解析:选AB。CD两项属于规范分析。 2、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 )属于规范分析?

A、公共产品有效配置理论 B、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理论

C、税收对劳动、储蓄及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 D、最优税制理论

3、下述( )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A、政府机关 B、公立大学 C、国有企业 D、国有银行 4、下述( )单位属于政府部门

A、卫生部 B、国有企业 C、军队 D、国有银行 5、下述哪些政府行为包含着隐性的收支?( )

A、间接税 B、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C、税收优惠 D、通过罚款、没收取得收入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组织生产。( ) 2、私人生产的产品一定是私人产品。( ) 3、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是公共产品。( )

4、能够通过收费来补偿成本的产品一定不是纯公共产品。( ) 5、私人产品有时也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 ) 6、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唯一手段。( ) 7、公共生产是政府改变收入分配的手段之一。( )

8、政府规定价格必定会造成销售者的利益转移给购买者。( )

9、对消费品的价格补贴可以理解为公共提供与市场提供的混合方式( ) 10、政府该采用什么方式征税是一个实证分析问题。( )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见书本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为什么说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它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有什么不同? 2、财政学研究哪些基本课题?

3、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有哪些区别?政府部门与公共企业部门有哪些区别? 4、政府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它与其他经济实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政府取得收入有哪些方式?这些方式各自有什么特性? 6、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有何联系?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 D 2、C 3、A 4、C 5、D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 A、B 2、A、D 3、A、B、C、D 4、A、C 5、B、C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对 8、错 9、对10、错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财政学:财政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它研究政府行为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政府适当的职能范围和方式以及政府的决策过程。

2、公共部门经济学:财政学的另一个称呼,解释同财政学。

3、实证分析:以确认事实,弄清因果关系为主题的研究分析。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会怎样”以及“为什么”。实证分析可以分为理论实证分析和经验实证分析。

4、规范分析:以确定评价标准,分清是非和优劣程度为主题的研究分析,它回答的问题是“该怎样”。规范分析涉及价值判断和伦理观念。

5、公共部门:是政府组织体系的总称。所有属于政府所有,使用公共财产和公共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贯彻和执行政府意图的实体(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都属于公共部门。

6、政府部门:是指公共部门中不从事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依靠税收取得收入,免费或部分免费地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那个子部门。

7、公共企业部门:是指公共部门中从事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依靠销售取得收入来源,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那个子部门。

8、税收:是政府依据其行政权力强制性地、无偿性地取得收入的方式。

9、价格或使用费:是公共部门中的单位通过销售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用有偿交换来获得收入的形式。

10、公债:是政府通过信用进行融资的方式。

11、购买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它的基本特点是政府支出是有回报的,它以市场交换的方式换取了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12、转移支出:是政府或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其他部门或经济实体所形成的支出。

13、税式支出:是指以税收优惠的方式进行的支出。 14、政府担保:就是政府承诺在被担保的经济实体不能履行偿还责任的时候替它承担这一责任。

15、公共定价:是指政府通过其权力规定交易价格。 16、公共管制:是指政府依靠行政权力对下属的或私人部门的经济实体的行为做出的约束性规定并对它们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行为。

17、预算外收支:不记录在预算内收支账上,而是登记在预算外的一些独立账户中,由各部门、单位按一定的规定自主决策的收支。

18、体制外收支:不反映在预算内外收支账户上,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政府的监督和管理的收支活动。 19、公共提供:政府通过税收取得资金购买产品或服务,并免费地向消费者提供的消费方式,消费者可以不受个人经济约束,无偿取得产品的消费权或享受这一产品所带来的好处。 20、市场提供:消费者用自己个人的收入通过购买的方式来取得消费品的消费方式,个人得到多少产品或服务,取决于他用以交换的个人收入。

21、公共生产:是以政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进行的生产活动,其组织形式是政府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 22、私人生产:是以私人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属于私人的生产活动,其组织形式是私人企业。

23、收入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其活动,对市场所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行的调整和改变,它是政府在分配领域所从事的活动。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财政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某个特定领域中的应用。货币经济学是从货币与产品、价值形态与使用价值形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区域经济学是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如果把国家视为区域,区域经济学就表现为国际经济学。产业部门经济学是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财政学的特殊视角是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2、(1)财政学采用了一个特殊视角来考察经济。它将整个国民经济看成“公”和“私”两大部分。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国民经济中“公”与“私”的分工。

(2)财政学从事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和分析。一类是实证分析,另一类是规范分析。以确认事实,弄清因果关系为主题的研究分析。以确定评价标准,分清是非和优劣程度为主题的研究分析。 3、(1)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主要区别:前者的所有者是公众,使用公共财产和公共资金,产生公共收入,在较大的程度贯彻和执行政府意图;后者的所有者是私人,活动依赖于个人资产,所得的收入属于个人,消费和生产决策以自身利益为行为目标。

(2)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业部门的差别:前者不以盈利为目的,后者以赢利为主要目标;前者一般不从事销售,后者要从事销售;前者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收入来源,后者以销售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前者很大程度上依据政府的指令行事,后者则具有相对独立性;前者主要从事社会消费活动,一般不生产物质产品,后者主要从事物质产品以及各项服务的生产活动。 4、政府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它与其他经济实体的主要区别在于:

(1)它的规模是其他经济实体无法比拟的;(2)它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权力;3)它的权力和资产来源于社会全体公众。 5、(1)政府取得收入的方式有三种:税收、价格或使用费,公债。

(2)税收是政府依靠政治权力,它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价格、使用费和公债通常都具

有自愿性和有偿性。 6、(1)公共提供和公共生产的联系表现在二者都是政府介入的经济活动。 (2)二者的区别在于,公共提供是政府作为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而公共 生产政府则是产品或服务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公共提供的产品未必是公共生产的,而公共生产的产品也未必是公共提供的。

第2章 财政政策的目标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交换效率的含义是( )

A、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B、在给定的产出水平条件下,产品结构能使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C、在给定的产品结构条件下,当某个消费者的效用给定时其他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D、产出水平最大化且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2、产品组合效率要求满足( )条件。

A、每一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相等 B、每一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C、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D、资源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3、生产效率的含义是( )

A、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使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B、在给定的产出水平条件下,使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C、在给定的产品结构条件下,使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D、产出水平最大化且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4、产品组合效率的含义是( )

A、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B、在给定的产出水平条件下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C、在给定的产品结构条件下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D、产出水平最大化且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5、交换效率要求满足( )条件。

A、每一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B、每一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C、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 D、资源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6、生产效率要满足下述( )条件。

A、每一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B、每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C、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 D、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 7、下列哪种情况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

A、要使A的处境改善必然会使B的处境恶化。 B、若使A的处境变好,B的处境可以至少不变坏。

C、当B的处境给定时,A目前的处境不是他可以得到的最好的状况。 D、A可以来改善自己的处境,而且对B的福利没有影响。 8、以下哪一命题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都能接受( )

A、只有在无知的面纱后面才能判断什么是公正的社会福利函数。 B、社会福利是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

C、社会福利是由社会上境况最好的那个人的效用状况决定的。 D、社会福利是由社会上境况最糟的那个人的效用状况决定的。 9、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

A、资源配置效率 B、收入分配公平 C、经济稳定发展 D、财政监督 10、吉尼系数以( )作为公平的含义。

A、规则公平 B、起点公平 C、经济公平 D、结果公平 11、吉尼系数取值范围( )

A、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 B、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 C、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0。 D、在-1到1之间。 12、如果每个人的收入都增加一倍,吉尼系数( )

A、扩大一倍。 B、会扩大,但不到一倍。 C、不会发生变化。 D、会缩小。

13、如果向一个社会中的高收入群体征税,并将取得的收入转移给低收入群体,吉尼系数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会发生变化 D、上述都有可能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下述( )问题研究的是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A、如果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对产品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 B、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补贴使哪些社会群体受益?

C、政府规定农产品的价格会对农业的产出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D、政府税收最终是如何为社会不同群体承担的? 2、下述( )研究的是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A、降低进出口关税对我国产品结构的影响。

B、对某种产品的价格补贴对社会上哪些群体较为有利。

C、区域间的差别税收政策会使投资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布产生怎样的变化? D、消费税的税负归宿。

3、下述( )问题研究的是财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A、农产品补贴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社会群体?

B、政府对不同的产业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会使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C、所得税的累进性会对劳动供给产生怎样的影响? D、政府若征收物业税最终会由谁来承担税负? 4、下述哪些政策手段会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 )

A、价格补贴 B、税收 C、政府购买 D、公共管制 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从结果公平来看,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就越公平。

B、罗尔斯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境况最糟糕的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

C、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水平等于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之和,一个社会应追求社会总效用的最大化

D、如果每个人的收入都按同一个比例增长,吉尼系数也会同比例增长。

6、在一个两人社会中,如果甲的效用从原来的10单位增加到20单位,乙的效用从原来的5单位增加到7单位( )

A、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增加了。 B、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减少了。 C、罗尔斯主义认为社会福利增加了。 D、罗尔斯主义认为社会福利减少了。 7、如果一个两人社会中甲乙各自的效用分配存在下述几种可供选择的状态:(1)甲有5单位效用,乙有3单位效用;(2)甲有7单位效用,乙有2单位效用;(3)甲有10单位效用,乙有3单位效用;(4)甲有3单位效用,乙有6单位效用。下述( )是不正确的。 A、从状态(1)调整到状态(2),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都认为社会福利提高了。 B、从状态(2)调整到状态(3),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提高了,但罗尔斯主义认为社会福利下降了。

C、从状态(3)调整到状态(4),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提高了,罗尔斯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没有变。

D、从状态(4)调整到状态(1),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下降了,罗尔斯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没有变。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当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能够通过调整,使得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所有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时,这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处在帕累托效率状态。( )

2、甲每月的收入是2500元,乙每月的收入只有500元。有人认为这种收入分配状态是公平的,因为甲对生产所做的贡献是乙的5倍。持这一观点的人所说的公平是指起点公平。( ) 3、生产效率只取决于现有的资源和技术,而与消费者的偏好无关。( )

4、假定甲有10个单位的效用,乙有3个单位的效用。如果通过调整可以使得甲减少为7个单位的效用,乙增加到5个单位的效用。功利主义认为这种改变是不值得的。( )

5、甲的收入是乙的收入的5倍。有人认为二者收入的差距太大,因此在分配上是不公平的,持这一观点的人所说的公平是结果公平。( )

6、假定甲有10个单位的效用,乙有3个单位的效用。如果通过调整可以使得甲减少为7个单位效用,乙增加到5个单位效用。罗尔斯主义认为这种改变是不值得的。( )

7、如果改变资源配置后,A的处境更好了,而其他人的处境都没有变化,那么改变后的状态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

8、当生产实现帕累托效率时,生产化妆品的资本与劳动边际技术替代率必须与生产航天飞机的资本与劳动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

9、边际转换率表示增加一单位A的产量必须放弃的B的产量。( ) 10、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就越公平。( )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生产效率、交换效率及产品组合效率的含义是什么?它们应满足怎样的理论条件? 2、什么是公平?有哪些不同的公平观念?

3、功利主义与罗尔斯主义的社会目标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无知的面纱?它对社会福利函数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B 5、B 6、A 7、A 8、A 9、D 10、D 11、B 12、C 13、B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A、C 2、A、C 3、A、D 4、A、B、C、D 5、A、B、C 6、A、C 7、A、B、C 第三部分 是非判断题

1、 错 2、 错 3、 对 4、 对 5、 对 6、 错 7、 错 8、 对9、 对 10、 错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什么是社会最佳状态的理论,它为评价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提供了分析方法。

2、资源配置:是指社会使用现有资源的方式。

3、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产品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以及各经济实体之间的归属。

4、帕累托最优: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又被称为帕累托效率。

5、帕累托改进:如果对某种资源配置状态进行调整,使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符合这一性质的调整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6、生产效率:在资源和技术给定的条件下,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任何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符合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就具有生产效率。它在现实中的含义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7、交换效率:在产品品种和数量给定的条件下,满足某一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他任何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的配置状态称为交换效率。交换效率要求产品在不同消费者之间的配置能使效用大到最大化。

8、产品组合效率:生产方面的产品边际转换率(即生产曲线在某一点的斜率)与消费方面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符合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产品组合效率。产品组合效率要求在产出水平给定的情况下产品的品种结构能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9、规则公平:以市场竞争规则来定义的公平,即每个人用自己提供的生产要素通过交换取得生产成果。公平取决于各人的收入是否与他对生产所做的贡献成比例,而不在于他们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

10、起点公平:主张所有社会成员在竞争的起点应该是公平的,即个人所拥有的天然禀赋相同,机会均等,在此基础上按市场交换规则取得各自的收入份额。起点公平承认通过市场竞争和交换所形成的收入分配,只是增加了一个限定条件。

11、结果公平:是指生产成果在分配上的均等性,个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就越不公平,反之就越公平。结果公平强调社会成员之间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

12、贫困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13、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等线围成的面积与绝对平等线与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的比例被称为基尼系数。它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数值的大小反映了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性程度。

14、洛伦茨曲线:是衡量一个经济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工具。将社会成员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列,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所呈现之间的函数构成了洛伦茨曲线。

15、社会福利:是指社会整体的满意程度。

16、潜在的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调整使得一些人的境况有所改善,而其他人的境况变坏,只要得到改善的人所增加的效用大于受损人所减少的效用,社会总福利通过调整有所增加,这种调整就被称为潜在的帕累托改进。

17、社会福利函数:是描述社会福利水平与所有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其具体形式取决于社会伦理观念。

18、功利主义:一种社会福利观点,认为社会福利水平等于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之和,不管

社会的贫富差距如何,每个社会成员的每一单位效用是同等重要的,一个社会应追求社会总效用的最大化。

19、罗尔斯主义:一种社会福利观点,认为富者的一个单位效用与穷者一单位效用不是等价的,一个社会应重视穷人的效用,社会福利水平直接由一个社会中情况最糟的那个人的福利水平来决定。社会追求的目标应是让社会最弱小者的效用最大化。

20、折衷主义:是介于功利主义与罗尔斯主义之间的社会福利观点,它认为富人一单位效用的社会价值小于穷人一单位效用,但它又认为富人一单位效用的社会价值只要大道一定的程度,总可以等同于穷人一单位的效用。

21、平均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社会成员效用水平的相对关系,而与各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绝对高低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人们的效用水平都相等,就达到了分配上的理性状态。平均主义所追求的目标是分配上的绝对平均。

22、最小者最大化原则: 是罗尔斯主义的社会目标,主张以社会上最弱小者的效用水平最大化作为评价社会状况的原则。

23、无知的面纱:是指所有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未来竞争中将会处的地位,也无法预见竞争结果与自己的联系。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都认为只有在无知的面纱后面人们才会对社会福利函数有较为一致的认识,才会有一个公正的社会福利函数。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

(1)效率是指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又被称为帕累托效率,简称效率。在理论上效率要同时满足生产效率、产品组合效率和交换效率。 (2)生产效率:在资源和技术给定的条件下,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任何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符合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就具有生产效率。它在现实中的含义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3)产品组合效率:生产方面的产品边际转换率(即生产曲线在某一点的斜率)与消费方面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符合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产品组合效率。产品组合效率要求在产出水平给定的情况下产品的品种结构能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4)交换效率:在产品品种和数量给定的条件下,满足某一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他任何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的配置状态称为交换效率。交换效率要求产品在不同消费者之间的配置能使效用大到最大化。 2、

(1)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理想状态,而理想状态则取决于社会伦理观念。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公平观念:规则公平、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

(2)规则公平以市场竞争规则来定义的公平,即每个人用自己提供的生产要素通过交换取得生产成果。公平取决于各人的收入是否与他对生产所做的贡献成比例,而不在于他们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

(3)起点公平主张所有社会成员在竞争的起点应该是公平的,即个人所拥有的天然禀赋相同,机会均等,在此基础上按市场交换规则取得各自的收入份额。起点公平承认通过市场竞争和交换所形成的收入分配,只是增加了一个限定条件。 (4)结果公平是指生产成果在分配上的均等性,个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就越不公平,反之就越公平。结果公平强调社会成员之间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 3、

(1)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福利观念,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认为社会福利取决于社会成员个人的福利,二者的差别在于在构造社会福利函数时对富人和穷人福利所给的权重不同。

(2)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水平等于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之和,不管社会的贫富差距如何,每个社会成员的每一单位效用是同等重要的,一个社会应追求社会总效用的最大化。 (3)罗尔斯主义:一种社会福利观点,认为富者的一个单位效用与穷者一单位效用不是等价的,在社会福利函数中富人福利的权数为零,社会福利水平直接由一个社会中情况最糟的那个人的福利水平来决定。社会追求的目标应是让社会最弱小者的效用最大化。

(4)折衷主义:其观点介于功利主义与罗尔斯主义之间,它认为富人一单位效用的社会价值小于穷人一单位效用,但其权数不为零,富人的效用只要足够大,就可以等同于穷人一单位的效用。 4.

(1)无知的面纱是一种假设的社会状态,所有社会成员都不知道自己现在和未来在竞争中将会处的地位,也无法预见竞争结果与自己的联系。

(2)在无知的面纱后面人们比较容易对社会福利函数形成一致的看法。

(3)在无知的面纱后面人们的看法才会摆脱个人私利的偏见,从而使社会福利函数具有公正性。

第3章 市场与计划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自由放任”时期的国家财政具有以下哪种特征( )

A、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较小 B、税收以直接税为主

C、政府较大程度地介入收入再分配 D、政府支出以转移支付为主 2、古典财政学的创始人是( )

A、威廉·配第 B、弗朗斯瓦·魁奈 C、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 3、以下哪项不属于亚当·斯密所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 )P56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

B、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其他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

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 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4、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运行的结果必定符合帕累托效率

B、“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认为政府不应当对经济活动进行任何干预 C、任何一种符合帕累托效率的配置状态都能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 D、机械论的伦理基础是个人主义 5、马克思的六项扣除不包含下述( )

A、社会产品中用于补偿社会简单再生产的部分 B、社会产品中用于扩大社会再生产的部分 C、社会产品中用于补偿劳动力成本的部分 D、社会产品中用于社会后备基金的部分

6、下述( )是斯密和马克思都明确提出的政府职责。

A、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

B、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行业中进行投资和经营 C、社会公共工程和机构 D、国防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以下( )属于市场缺陷的表现。

A、信息失灵 B、交易成本 C、外部效应 D、行政垄断 2、下述( )属于第一类市场缺陷。

A、公共产品 B、收入分配不公 C、自然垄断 D、优值品 3、政府缺陷通常包括以下哪几项( )

A、信息失灵 B、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 C、消费者偏好不合理 D、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 4、以下选项中属于第二类市场缺陷表现的有( )

A、公共产品 B、劣值品 C、外部效应 D、收入分配不公 5、下述( )与福利经济学定理相一致。

A、只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它所产生的结果就必定符合帕累托效率。 B、在给定的要素分配状态中只存在一种帕累托效率状态

C、在各种不同的要素分配状态条件下,通过完全竞争市场实现的符合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是相同的。

D、 任何一种帕累托效率状态都能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 6、第一类市场缺陷意味着( )

A、如果存在这种市场缺陷,市场运行的结果就不会符合帕累托效率。 B、即使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运行的结果也是不令人满意的。

C、如果没有这种市场缺陷,市场所产生的资源配置结果就是无可挑剔的。 D、政府干预所产生的资源配置状态必定优于市场运行的结果。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评价高于这种产品应有的评价,这种产品就被称为优值品(也称为有益品)。( )

2、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评价低于这种产品应有的评价,这种产品就被称为劣值品(也称为有害品)。( )

3、完全竞争市场能够实现效率但未必能够实现公平。( ) 4、“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认为政府不应当对经济活动进行任何干涉。( ) 5、以权谋私是市场缺陷的一种表现形式。( )

6、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认为只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它所产生的结果就必定符合帕累托效率。( )

7、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认为任何一种帕累托效率状态都能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 ) 8、斯密认为政府的职能之一是进行收入再分配。( )

9、马克思认为用于所有的生产性活动都必须由政府来进行。( ) 10、市场缺陷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为什么在资源和技术给定的条件下满足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有无数种?为什么说一个给定的帕累托效率状态是与特定的禀赋分配相联系的? 2、市场缺陷有哪些表现形式? 3、政府缺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对财政实践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B 5、C 6、C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A、B、C 2、A、C 3、A、B、D 4、B、D 5、A、B、D 6、A、C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6、对 7、对 8、错 9、对 10、对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其基本特征是,很多的买者和卖者,产品是同质的,自由进入和退出各行业,生产要素有充分流动性;信息完全,不存在规模经济,没有交易成本。

2、市场缺陷:是指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以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令人满意的方面。

3、竞争失灵:市场上买者或买者的数量很少,市场上的行为主体具有控制市场供求和价格的能力,从而使得竞争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情况称为竞争失灵。垄断、寡头以及垄断竞争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竞争失灵。

4、公共产品: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5、外部效应:是指产品或服务对生产者或购买者以外的人以非价格的方式产生的影响。外部效应可分为外部效益和外部成本两种。

6、信息失灵:当生产者或消费者不具有自己所需要的充分信息时,我们称之为信息失灵。 7、交易成本: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8、优值品:是指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 9、劣值品:是指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 10、政府缺陷:是指现实中的政府的不完善之处。

11、机械论:其观点认为,个人是社会活动的真正主体,他有自身的愿望、要求和利益,并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去实现自身利益。政府只是众多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创立的社会工具,是由众多个人的行为所操纵的机械装置。

12、有机论:其观点认为,整个社会是一个自然的有机体,每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中的一个细胞,而政府则是大脑。个人的利益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总是与这个社会的整体利益相联系。因此,个人的愿望、要求和利益只有听从这个大脑的支配,并符合社会整体的利益才是有意义的。

13、消费者主权:其观点认为,个人的偏好是价值判断的唯一源泉,除此之外不存在其他任何超个人的价值判断标准。

14、家长主义:其观点认为,一般个人的偏好不能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因为个人的要求和愿望是不理智的,好坏的标准应由理智的偏好来确定,而这种偏好只有少数精英才具有,因此,个人不应该按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行事,而应听从于社会精英的安排。

15、混合经济:是指由公、私两个部门构成的经济。在这个经济中,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部分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部分由政府通过计划机制来解决。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教材P47。 2、(1)市场缺陷是指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以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令人满意的方面。可以分成两类。

(2)第一类市场缺陷是指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主要表现为竞争失灵、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信息失灵、交易成本、规模经济、宏观经济失衡等。

(3)第二类市场缺陷是指市场竞争运行结果被认为不令人满意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优值品或劣值品,收入差距过大。 3、

政府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政府信息失灵,计划安排失当,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收入分配不公。

(2)政府计划或管理过程中的经济人行为,以权谋私,导致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不能达到最佳目标。

(3)公共决策程序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了政府不会象一个理性的个人那样具有逻辑一贯的偏好体系,并进行理智的选择。 4、

(1)福利经济学论证了完全竞争市场的有效性,从而也证明了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是建立市场规则,完善市场机制的运行,充分地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不是用计划来代替市场,特别是在市场能够有效运行的那些领域中。

(2)福利经济学以完全竞争市场为标准,为鉴别和评价市场缺陷提供了理论框架,从而也为市场经济中确定适当的政府职能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提供了大致的界限。

第四章 政府与消费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在弥补外部效益时,可供政府选择的有效对策是:

A、征税 B、补贴 C、公共管制 D、公共生产

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划分标准是

A、产品消费方式 B、产品受益范围 C、产品所有权 D、产品生产方式

3、政府干预私人产品消费方式的原因是:

A、纠正不合理消费偏好 B、弥补外部效益 C、减少垄断 D、解决信息不对称

4、下列有关混合产品社会需求曲线表述正确并完整的是:

A、它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 B、它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

C、它与个人需求曲线重合 D、它包含了A、B两项

5、以下不具有混合产品性质的产品是:

A、图书馆 B、高等教育 C、路灯 D、不收费的桥梁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政府在决定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非竞争性的产品的消费方式时,需考虑的因素有:

A、税收的征纳成本 B、收费的难易程度 C、该混合产品的需求弹性 D、税收的效率损失

2、公共产品按其受益空间可分为:

A、地方公共产品 B、中央公共产品 C、国际公共产品 D、全国公共产品

3、就可能性而言,可供私人产品选择的消费方式有:

A、公共提供 B、部分公共提供 C、市场提供 D、配合提供

4、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公共产品最适规模所应满足的条件为:

A、社会边际效益等于产品边际成本 B、每个人的边际效益等于其边际成本 C、社会边际效益等于每个人的边际效益 D、社会边际效益等于每个人的边际效益之和

5、就可能性而言,公共提供的消费方式可适用于下列产品:

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非竞争性的产品 D、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不完全的产品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当一种产品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来消费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采用公共生产的方式来生产。 ( ) 2、公共产品在消费中可进行数量上的分割。 ( ) 3、免费开放的公园属于公共产品。 ( )

4、提供给贫困者的免费食品属于公共产品。 ( )

5、不同的个人消费等量的公共产品并不一定获得等量的利益。( )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什么是公共产品,为什么公共产品的消费需要采用公共提供方式?

2、在产品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非竞争性的条件下,消费方式的选择从理论上来说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3、如何从公平与效率两个方面来理解私人产品公共提供的现象? 4、作图分析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不完全产品的消费方式。 5、作图说明公共产品的最适规模。

第六部分 计算题

假定一个社会由A、B、C三人组成,三人对某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A = -0.5Q + 50,PB = -2Q + 200,PC = -10Q + 1000,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曲线为P = 250。(1)写出该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函数式。(2)符合帕累托有效配置的公共提供量应为多少?(3)若要使公共提供过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中性的,每个人应缴纳多少单位税额?(4)假定政府实际采取的税收政策使得A承担的单位税额为20,B为70,其余由C承担,与以上计算结果相比,A、B、C三人谁得益?谁受损?分别计算三人的得益或损失。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D 5、C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 3、A、B、C、D 4、A、B、D 5、A、B、C、D

第三部分 是非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错 5、对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 2、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的产品。

3、公共提供: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方式。

4、市场提供;消费者用自己的收入,通过市场购买获得产品。

5、免费搭车问题: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意味着消费者无论付费与否,都可以消费这类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会产生期望他人承担成本,而自己坐享其成的心理和相应的行为。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1)公共产品性质:非竞争性、非排斥性。

(2)非竞争性导致市场不愿提供公共产品:非竞争性使得产品消费的边际

成本为零;在按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等量关系定价的假设下,市场不应向消费者收费;在经济人假设下,市场不愿提供公共产品。

(3)非排斥性导致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非排斥性会带来“免费搭车”问题;“免费搭车”现象将导致偏好显示机制的缺失;缺失偏好显示机制市场将无法提供公共产品。 4)公共产品市场提供会造成极大效率损失。

2、 (1)就可能性而言,这类产品可采用任何提供方式;就可行性而言,其提供方式取决于产品成本与效益的比较。

(2)在产品消费效益与生产成本给定条件下,提供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税收成本、税收效率损失与收费成本、收费效率损失的比较。

(3)收费成本主要取决于收费管理难易程度;收费效率损失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产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影响。

(4)税收成本主要取决于税务机构的征管水平和税收制度的复杂程度;税收效率损失主要取决于税收制度的合理与否以及合理程度。

3、(1)从效率的角度看,私人产品应该市场提供。

(2)从公平的角度看,市场分配会带来贫富分化;私人产品的公共提供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贫困。

(3)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来看,公共提供的对象、产品、数量应以贫困者、必需品、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为界。 4. 见教材相关内容。 5、 见教材相关内容。 第六部分 计算题

(1)P=PA+PB+PC =-12.5Q+1250 (2)P=-12.5Q+1250

P=250 Q0=80

(3)PA= -0.5×80+50=10,PB=40,PC=200 (4)A损失=20-10=10,B损失=30,C得益=40

第6章 政府与分配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不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社会保障形式是( )

A、社会救济 B、强迫储蓄 C、社会保险 D、医疗福利 2、政府强迫储蓄的实质是( )

A、让高收入的人去保障低收入的人的生活 B、让每个人去保障自己的生活

C、让社会全体成员去保障低收入的人的生活 D、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3、避免“逆向选择”的办法是( )

A、提高保险费 B、降低保险费 C、实行社会保险 D、降低保障的标准 “逆向选择”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它的一个定义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

象。 ——来自百度百科,陈

逆向选择:是指在保费给定的条件下,会出现风险较小的投保人认为自己的付出比可能得到的利益大,因而不愿投保,而愿意投保的大多是风险较大的个人,这种情况被称为“逆向选择”。 ——名词解释中出现的解释

4、不会引起代际之间收入再分配的社会保障资金运筹方式是( )

A、现收现付制 B、部分基金制

C、完全基金制 D、以上三种方式都不是

5、现收现付制适用于( )的社会,基金制适用于( )社会。

A、人口老龄化 ,社会经济状况平稳 B、人口数量变化大,人口老龄化 C、人口数量变化小,人口老龄化 D、社会经济状况不平稳,人口老龄化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社会保险不同于商业保险主要在于( )

A、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

B、风险较大的人要缴纳较高的保险费 C、缴款与收益之间没有联系 D、具有强制性

2、社会救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取决于( )

A、征收的社会保障费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累进性 B、社会救济金的支付形式 C、对低收入者的保障水平 D、低收入者的偏好

3、以下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社会保障形式包括( )

A、社会救济 B、强迫储蓄 C、社会保险 D、医疗福利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税能够比较方便地实行累进税率,从而可以比较有效地达到收入再分配的目标 B、一般商品消费税是累退的

C、商品税采用差别税率可以加强收入再分配的力度,但会扭曲产品结构,造成较大的效率损失

D、向财产征税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收入差距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单靠市场机制不可能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

2、采用现收现付制比较灵活,可以随着物价的变化和人口的变化调整社会保险税率,从而避免通货膨胀侵蚀养老金。( ) 3、一般商品消费税是累进的。( )

4、各种税收方式在调节收入分配方式时都会产生效率损失。( )

5、当公共产品的收入边际效用弹性为1或小于1时,累进的税收使公共提供具有有利于低收入者的再分配效应。( )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政府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影响收入分配?

2、为什么在税收是累进的情况下,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仍然可能是中性的,或者是有利于高收入阶层的?

3、社会救济、强迫储蓄和社会保险分别针对的是哪些市场缺陷?这三种方式在政策上有什么特点?

4、现收现付制与完全基金制有什么区别?从现收现付制向完全基金制的过渡对收入分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C 5、D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 A、D 2、 A、C 3、 A、C、D 4、 A、B、C、D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 对 2、 错 3、 错 4、 对 5、 对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从广义上来说,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

2、社会救济: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向高收入者征收社会保障费,然后再将这一收入转移给低收入者的这一再收入分配的方法称为社会救济。

3、强迫储蓄:是指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强制性地要求社会成员将其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以便在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时能够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

4、社会保险:是指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并通过强制性规定建立的保险。

5、逆向选择:是指在保费给定的条件下,会出现风险较小的投保人认为自己的付出比可能得到的利益大,因而不愿投保,而愿意投保的大多是风险较大的个人,这种情况被称为“逆向选择”。

6、现收现付制:是指政府用每年收缴的投保资金支付当年应付的社会保障费用。

7、完全基金制:是指受保人接受的社会保障补助来源于他本人、他的单位和国家在以前年份的积累。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答案要点:公共生产、公共提供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成为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的方式筹集资金,并以免费或部分免费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这一过程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可以从政府税收以及支出两个方面分析。(具体分析参见配套书第103页到109页)。

公共生产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可以从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和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两个方面来分析。(具体参考配套书109页到111页)。

社会保障体系调节收入分配不仅涉及不同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还涉及到代际之间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调节不同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主要是通过社会救济、强迫储蓄、社会保险三种形式实现的;社会保障引起代际之间的分配主要与养老基金是采取现收现付制还是采取完全基金制相关。(具体参考配套书111页到116页)。

2、答案要点:公共产品的提供过程是否能缩小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的福利差距,取决于税收的累进性与公共产品的收入边际效用弹性之间的关系。 当公共产品的收入边际效用弹性为1或小于1时,累进的税收使公共提供有利于低收入者的再分配效应。但是,当公共产品的收入边际效用弹性大于1时,即使税收是累进的,公共提供过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可能是中性的或者是有利于高收入者的。(具体举例分析参考配套书第105页到106页)。

3、答案要点:社会救济、强迫储蓄以及社会保险分别针对的是收入分配不公、偏好不合理以及信息失灵三类市场缺陷。

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政府强制性和无偿性地向高收入者征收社会保障费,高收入者必须按政府的规定缴纳社会保障费,不然就会受到法律的惩处;低收入者可以不付任何代价取得一笔收入。其缴款与得益完全没有联系。

强迫储蓄政策的特点:政府强制性地要求社会成员将其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与社会救济不同,强迫储蓄保障的是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低收入者的生活。其缴款与得益是完全对等的。

社会保险政策的特点:政府强制规定迫使风险较低的那部分人加入社会保险,实质是让风险低的人去补贴风险高的人。其缴款与得益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完全对称。

4、答案要点:现收现付制:是指政府用每年收缴的投保资金支付当年应付的社会保障费用。其特点是比较灵活,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缺点是现收现付制只能适应于人口数量较为稳定的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较大将引起“跨代分配不公平”,导致人数较少的就业群体负担较多人群的社会保障,在人口加速老龄化的国家,现收现付制还有可能出现无法维持的危机。

完全基金制:是指受保人接受的社会保障补助来源于他本人、他的单位和国家在以前年份的积累。其优点在于一般对积累基金有明确的规定,能保证受保人在将来可以取得稳定的收入;缺点是当外部经济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即基金制筹集的资金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可能造成正向或反向的收入缺口。

在从现收现付现付制向完全基金制过渡的过程中,代际分配不公的程度会逐渐减少,但如果社会经济情况不稳定,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不同个人之间的不公平分配程度加大。

第八章 国防支出与行政管理支出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公共生产并公共提供国防的优点不包括:

A、能灵敏及时地提供国家所需的军事科研成果和装备 B、有利于挖掘新一代武器装备的技术潜能 C、及时提供各类军事人才 D、保密性很强

2、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 )履行职能所需的经费: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3、国防支出的规模以( )来衡量。

A、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比例 B、国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C、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和国民收入的比例

D、国防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例 4、不属于国防支出外部效应的是:

A、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 B、促进民用科技的提高 C、拉动国内需求

D、推动军事人员教育的发展 5、以下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A、随着一国财政收入的增加,相应增加行政管理支出也是自然的事 B、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具有刚性。

C、行政管理支出属于消耗性支出,不直接创造财富。

D、在财政支出总量不变或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不会有较大变化。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私人生产并公共提供国防的缺点有:

A、先期开发研制费用高 B、缺乏比较借鉴的余地 C、容易滋生寻租行为 D、容易形成“钓鱼工程” 2、行政管理支出包括:

A、行政管理费 B、公检法经费

C、武装警察部队经费 D、外交支出

3、国防的提供方式可以是:

A、公共生产、私人提供 B、公共生产、公共提供 C、私人生产、公共提供 D、私人生产、私人提供 4、行政管理支出包括:

A、行政管理费 B、公检法经费

C、武装警察部队经费 D、军队经费 E、对外援助支出 F、外交支出

5、要控制行政管理支出,就要掌握好几个比例关系:

A、行政管理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B、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比 C、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 D、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例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国防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都是为保障政府职能的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 2、为了提高国防支出效率,有必要对每一项国防支出的项目进行成本—收益测算。( ) 3、即使在国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要加强军事科研的力度也不一定会减少军事装备生产的

减少。( )

4、国防支出会对一国经济产生特殊的“外部效应”。( ) 5、因为国防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所以它的生产和提供过程都不可能有市场和企业介入。( ) 6、在通货紧缩时,增加国防支出的比重,就会促进某些生产资料价格的回升。( ) 7、如果行政经费不足,势必影响到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正常运作,所以要尽量增加行政经费。( )

8、由于利益刚性的作用,要削减庞大的官僚机构阻力很大。( ) 9、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直接影响着行政管理经费的增长。( )

10、行政管理费用的超常增长,并不总是与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膨胀有关。( )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如何提高国防支出的效率? 2、国防支出的经济效应怎样?

3、确定国防支出的规模应考虑哪些因素? 4、行政管理支出要保持哪几个比例关系?

5、行政管理支出与政府行政效率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六部分 计算题

某空军作战任务为炸毁敌方一座大桥,有如下两种作战方案:

(1)动用传统的强击机编队,用常规炸弹进行密集轰炸。需出动100架次飞机,投掷400枚炸弹,我方飞机的成本为10000000元/架,损毁率为5%,飞行员的训练费用为1000000元/人,每架飞机需飞行员1人,炸弹为10000元/枚。

(2)使用高科技隐形歼击机并配备精确制导炸弹进行攻击。需使用隐形攻击机2架,投掷精确制导炸弹2枚,飞机成本为200000000元/架,损毁率为0.01%,炸弹成本为100000元/枚,飞行员训练费用为1500000元/人,每架飞机载飞行员1人。

比较哪个方案更有效率。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C 4、 D 5、 D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D 3、B、C 4、A、B、C、E、F 5、B、C、D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对 2、 对 3、错 4、对 5、错 6、对 7、错 8、对 9、对 10、错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国防支出:指政府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技事业、各军兵种经常性开支、后备部队经常性开支、专项国防工程,以及战时的作战费用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2、行政管理支出:指政府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以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经费支出。

3、国防支出的效率:指在一定的国防经费支出的约束下,如何取得最高的国防效能。 4、国防支出规模:指国防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以及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5、行政管理费用:政府为行使其最基本的职能所必须花费的一项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

公检法经费、武装警察部队经费、对外援助支出、外交支出。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

答:通过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适当调整国防建设中的一系列比例关系,使国防资源得以适当的配置。这些比例关系有:各军种之间的比例关系、各兵种之间的比例关系、传统兵器与高技术兵器之间的比例关系、人员费用和技术装备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战斗部队经费和后勤保障经费的比例关系、军事装备研制费用和军事装备生产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常备军和后备军之间的比例关系。 2、

答:国防支出的经济效应有:(1) 带动高新技术发展;( 2 ) 促进民用领域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3 ) 拉动一国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3、

答: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应该有一个适合各国国情的度。这一比例不能太高,太高则会挤占其他财政支出项目,破坏国民经济中的公私结构比例,从而阻碍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最终也会削弱国防的力量。从长期来看,国防实力的大小终究影响到一国政府保家卫国的能力,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满足不了全体社会成员对安全的消费需要。 4、

答:(1)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比例;(2)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收支的比例;(3)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5、

答:在耗费相等的社会资源条件下,政府能提供的服务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则其行政效率越高;相反,政府提供的服务数量很少,质量低劣,却又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财,则其行政效率必然低下。在政府所能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一定的情况下,行政管理费用即成本是决定政府效率的重要因素。 第六部分 计算题 解:

方案一:炸毁大桥的成本为:10000000*(100*5%)+1000000*(100*5%)+10000*400=59000000(元) 方案二:炸毁大桥的成本为:200000000*(2*0.01%)+1500000*(2*0.01%)+100000*2=240300 因为240300远小于59000000,所以应采用方案二。

第九章、第十章 教科卫支出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筹集应主要由( )承担。

A、农民个人 B、国家财政 C、银行贷款 D、社会集资 2、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

A、社会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3、公共卫生的资金筹集主要由( )来解决。

A、财政拨款 B、个人付费

C、商业保险 D、银行贷款 4、计划免疫是一种:

A、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私人产品 D、劣值品 5、高等教育是一种:

A、私人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纯公共产品 D、劣值品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下列支出项目中,哪些属于公用经费支出:

A、工资 B、公务费 C、修缮费 D、职工福利费 E、设备购置费

2、下列支出中,哪些属于人员经费支出:

A、奖学金 B、业务费 C、补助工资 D、职工福利费 E、差旅费

3、科学研究的经费可以来自以下渠道:

A、财政拨款 B、民间信用 C、企业投资 D、银行贷款 E、社会基金

4、医疗事业的资金来源可以从以下渠道获得:

A、政府的医疗支出 B、医疗保险费

C、社会慈善机关的援助 D、私人支付医疗费 E、税式支出

5、在医疗卫生市场上,政府免费或半免费提供的服务是:

A、传染病的防治 B、卫生教育和宣传 C、计划免疫 D、特需医疗服务 E、卫生监督与执法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文教科卫支出是一种单纯的非生产性支出。( ) 2、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种优值品。( )

3、据教育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从免费的高等教育中获益最多的是中高收入者阶层的学生,而低收入阶层的学生并没有免费或低收费而有显著改善。( ) 4、 R&D的投入应主要由政府承担。( )

5、公共卫生是一种纯公共产品,具有极强的外部效益,其资金筹集主要由财政拨款解决。

( )

6、基本医疗是一种纯公共产品,政府免费提供是一种最有效的消费方式。( ) 7、免费的高等教育是一种通过税收把富人的收入向穷人转移的公平机制。( ) 8、文教科卫是一种单纯的消费性支出,对物质财富的生产贡献不大。( ) 9、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并存,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 ) 10、非义务教育应采用市场提供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筹资方式。( )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简述政府支持教育的理论依据。 2、论述发展我国教育的财政对策。

3、医疗卫生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析促进我国科技进步的财政政策措施。 5、如何进行医疗卫生服务成本的控制。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A 5、B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B、C、E 2、A、C、D 3、A、B、C、D、E 4、A、B、C、D、E 5、A、B、C、E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错 5、对 6、错 7、错 8、错 9、对 10、对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文教科卫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体育、通讯、出版、广播等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

2、人员经费:主要是工资性支出,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等

3、公用经费:主要用于解决文教科卫等事业单位为完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

4、基本医疗:是指国民在患病时,能得到目前能够提供的、支付得起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它包括一些基本药物、基本技术和设备以及基本服务。

5、特需医疗:是为满足少数人高层次的医疗保健以及特需需求而提供的特需门诊、特殊护理等。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

(1)教育对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教育的外溢效应 (3)教育是一种优值品

(4)教育的间接性和迟效性要求政府承担一定的责任。 (5)出于对公平的考虑 (6)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 2、

(1)加强政府在教育投资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2)调整财政资金的分配结构,加强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 (3)逐步缩小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差异。

(4)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5)发行教育公债。 3、

(1)医疗卫生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2)许多与医疗卫生服务有关的服务是公共产品。 (3)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 4、

(1)逐步增加财政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力度。

(2)政府应充分调动企业增加对R&D的投入力度。 (3)政府应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入。 5、

应对医疗补偿机制实行改革

(1)调整财政补助对象与方式。 (2)改变“以药养医”的机制

(3)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多元化与竞争。

第十三章 税收概论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2、周转税的计税依据是:

A、v+m B、m C、c+v+m D、c+v

3、下列税种中属于特定受益税的税种是:

A、消费税 B、利息税 C、燃油税 D、车船使用税

4、在边际效用曲线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认定个人收入的边际效用是常数,哪项原则意味着需对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征相同的税?

A、比例牺牲 B、最小牺牲 C、均等牺牲 D、均等边际牺牲 5、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比例税是从价税 C、定额税是从价税

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在形式上具有以下特征:

A、自愿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2、一国在选择主体税种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税收职能的侧重面 C、税收成本 D、一国的经济管理水平 3、通过征收特定受益税为公共提供筹措资金需具备的条件是:

A、消费上具有非排斥性 B、受益对象可确认 C、受益量在一定程度上可确认 D、税收收入专款专用

4、在边际效用曲线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认定个人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哪项原则意味着需对高收入者征收较多的税?

A、比例牺牲说 B、最小牺牲说

C、均牺牲说 D、均等边际牺牲说 5、下述关于税收原则的命题中,正确的是:

A、量能税比受益税引起的税率损失小

B、量能税能够实现公平目标,而受益税不能用以调节收入分配 C、节约与便利原则并不意味着征纳成本越小越好 D、“充分”即意味着税收应尽可能满足公共品的需要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在市场资源配置相对有效的情况下,政府在税制设计中应以校正性原则为主。 2、税收中性原则与校正性原则都是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 ) 3、所得税和消费税都属于直接税。 ( ) 4、对必需品征收缴纳个人所得税。 ( ) 5、对必需品征收商品税在收入分配方面具有累退效应。 ( ) 6、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不动产税等。 ( ) 7、在我国消费税属于一般商品税。 ( ) 8、税收的征收成本仅指税务机构的征管成本。 ( ) 9、维持平均税率,变动边际税率将使税率调整的效应侧重于替代效应。( ) 10、累进税率的特点是课税对象的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 )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一国主体税种的选择应根据哪些标准,你认为我国目前应如何选择主体税种? 2、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税收应贯彻哪些原则? 3、如何理解税收的中性与校正性?现实经济中如何贯彻? 4、在现实经济中如何贯彻受益原则?

5、根据能力原则你认为个人所得税应如何设计?

第六部分 计算题

2

假设一个社会只有甲、乙两人,他们有相同的收入效用函数,U=-0.005Y+100Y,甲的收入为1500元,乙的收入为2000元。如果政府要向甲、乙两人征收1000税,根据最小牺牲说原则计算甲乙两人各应承担的税额。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单选题

1、B 2、C 3、C 4、C 5、B 第二部分 多选题

1、B、C、D 2、A、B、D 3、B、C、D 4、A、B、C、D 5、B、C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对 7、错 8、错 9、对 10、对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税收要素:构成税收制度的基本因素,也是税收理论分析、政策制定、制度设计的基本工具。它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

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从经济角度而言,实际承担了税负的主体。 课税对象:课税的标的物,说明对什么课税。

税目:是税收对象的具体化,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解决课税对象的归类。 税率:应纳税额和课税对象间的比例。

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按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级距,并且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渐递增的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作为计税依据,按最高边际税率计算税额 的一种税率形式。

超额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作为计税依据,但分别按课税对象各等级 所适用的相应税率计算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比例税率:不论课税对象数额多少,均按统一比例课征的税率。

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自然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税额,而不采取百分比的形式。 边际税率:最后一个课税对象所适用的税率。 平均税率:全部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 名义税率:税法所规定的税率。

实际税率:纳税人实际交纳的税额占课税对象的比例,反映纳税人的实际负担 率。

课税环节:税法中规定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环节。

附加与加成:附加是地方附加的简称,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以外附加征收的一部 分税款。加成是加成正税的简称,是对特定纳税人的一种加税措施。

减税与免税:减税是对应应纳税额减征一部分,免税是对应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税额才开始征税的数量标准,超过这一 数量,将课税对象全额征税。

免征额: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 征税。

直接税:纳税人自己负担,不发生转嫁关系的税。

间接税:纳税人有可能将税负转嫁于他人,发生转嫁关系的税。 流转税: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的总称。 周转税:以商品和非商品的交易额为课税对象的税。

增值税:以商品和非商品在每一流转环节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 一般商品税:对所有商品课征的流转税

特殊商品税:对某一类商品进行课征的流转税。

特殊消费品税:对某些特定消费品进行特别课征的商品流转税。 所得税:以收益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

财产税: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的数量或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 中央税:由中央立法机构立法,征管权限和税收收入归中央所有的税。 地方税:由地方立法机构立法,征管权限和税收收入归地方所有的税。 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自然单位为计税依据的税。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 价内税:税金包含在商品或劳务价格中的税。 价外税:税金附加在商品或劳务价格之外的税。

税制结构:在实行多税种同时并存的复合税制的国家中各类税收在整个税制中 的相对地位。

主体税种:在一国税收中所占比重最大、在政府调节经济中发挥着首要作用的 税种,它决定一国税制的基本特征。

横向公平:税收应使相同境遇的人承担相同的税负。 纵向公平: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税负。

特定收益税:采用税收形式、以受益原则为政府公共支出提供筹措资金的方式。

综合税制过渡。具体而言,对某些应税所得实行综合征收,如将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经营所得等经常性所得合并统一,对其他属于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应税所得实行分类征收,或者对部分所得先分类征收再在年终时申报全年综合所得。按月或按次计数的同时年终汇算,符合了量能负担的原则,将分类制和综合制的优点兼收并蓄。 3、

答(1)居民个人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个人财产不断积累,形成为数众多的高收入阶层。 (2)《宪法》,《民法通则》,《继承法》,《婚姻法》等民事法律的颁布奠定法律基础。 (3)国家为个人财产的积累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证。

(4)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对其开征提出了迫切要求。 (5)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税务管理的水平,为其开征提供了有利条件。 4、

答(1)符合受益原则。(2)有利于公平税负。(3)有利于贯彻效率原则。4)取得稳定的财政收入。5)可弥补商品课税和所得税的不足。(6)有利于税收征管。

5、

答(1)统一实行法人所得税制;

(2)基本工资实行税前据实扣除,不再实行计税工资的做法;

(3)统一税收优惠,形成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政策新格局; (4)对高新技术企业,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实行15%的税率,西部地区继续实行15%的所得税区域优惠;

(5)统一税率,范围估计在25-28%的区间内,该税率和国际上和周边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属中等偏低;

(6)提高设备折旧率;

(7)内资企业的捐赠可以免税,等等。 第六部分 计算题 1、

答:应纳税所得额=9000-4500-800-700+50-30+100-90-20+100+20+10=3140(万元) 应纳税额=3140×33%=1036.20(万元)

应补交企业所得税=1036.20-800=236.20(万元) 2、

答:应纳税所得额=80000-800-3200=76000(元)

应纳税额=(76000×35%-6375)×(20/31)=13048.39(元)

第十九章 流转税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进口货物的增值税由下列哪部门征收:

A、进口地税务机关 B、海关

C、交货地税务机关 D、进口方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 2、我国现行流转税的核心税种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3、 消费税计税依据采取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两种计算方法,因此,下列项目中采用从量定额征税的是:

A、 汽油 B、 化妆品 C、 小汽车 D、 金银首饰 4、我国在进口货物或物品时,不征收: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5、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目应交营业税行为的,须分别核算不同税目的营业额、转让额、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应:

A、从高适用税率 B、从低适用税率 C、适用平均税率 D、适用增值税税率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下列税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A、增值税 B、营业税 C、消费税 D、房产税 2、下列物品中属于消费税征收范围的有:

A、家用电器 B、烟酒

C、汽车 D、鞭炮、焰火 E、汽油和柴油

3、纳税人销售货物时,应当并入销售额征收增值税的价外费用有:

A、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 B、向购买方收取的包装物租金 C、向购买方收取的货物运输装卸费 D、向购买方收取的货物储存费 E、逾期不再退还的押金

4、下列关于营业税扣缴义务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委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以受托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为扣缴义务

B、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转包形式的,分包人或转包人的应纳税款,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

C、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演出由他人售票的,其应纳税款以售票者为扣缴义务人 D、分保险业务,以初保人为扣缴义务人

5、 增值税纳税人的下列行为中视同销售的是:

A、代销货物 B、将自产的货物用于职工福利 C、将自产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D、购进货物分配给股东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流转税比所得税更容易转嫁。 ( ) 2、流转税是一种直接税。 ( ) 3、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 ( ) 4、混合销售行为只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 ( ) 5、增值税在多个环节征收,容易造成逃税行为。( ) 6、增值税一般只在单一环节征收。 ( ) 7、消费税顾名思义是对所有消费品征收的税收。( )

8、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既属于营业税的应税劳务,又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 ) 9、关境与国境总是一致的。 ( )

10、征收了消费税的产品不需要再交纳增值税。 ( )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我国消费税征收范围的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及今后改革的趋向。

2、增值税按对固定资产处理的方法不同形成哪三种类型?分别有何优缺点?你认为我国应实行哪一种类型,为什么?

3、当前我国增值税与营业税并行征收的现状存在什么问题,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应如何加以改革?

4、简述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计税方法的异同。 5、增值税的免税与零税率有何不同?

第六部分 计算题

1、 某装饰材料公司当月购进装饰材料价款200万元,当月销售装饰材料销售额为400万元,另完成一项装修工程获装修款50万元,装修中购进一些货物供使用,有电器、五金材料合计3万元,辅助材料4万元,电焊机一台0.3万元,金属切割机一台0.2万元。假设上述各项购销货税率为17%,购销价款均为不含税价款。如该公司的销售业务与装修业务未各自单独核算。请计算该公司当月应纳增值税额。

2、某人10月份营业额为8000元,规定的起征点为260元,营业税税率为5%,城建税税率为7%。计算此人当月应缴纳营业税税额及城建税税额。、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 C 5、A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A、B、C 2、B、D、E 3、B、C、D、E 4、A、B、C、D 5、A、B、C、D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错 5、错 6、对 7、错 8、错 9、错 10、错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流转税:流转税是指以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计税依据是商品销售额或业务收入额,一般采用比例税率。目前我国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种。

增值税: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其征税对象为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

营业税:营业税是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收入额征收的一种税。 消费税:消费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出口退税:出口产品退(免)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产品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使出口货物成为不含税货物,即实现零税负。出口产品退税制度,是我国政府为鼓励货物出口,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采取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也是国际通行作法。

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纳税人分别采取不同方式征收:一般纳税人按规定税率征收,小规模纳税人按简易办法征收。一般纳税人在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时,先分别计算其当期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然后以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实际应纳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在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时,根据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取得的销售额,按照征收率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

征收率: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方法是:“销售额×征收率”。小规模纳税人适用6%和4%的征收率。商业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其适用的征收率为4%;商业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其适用的征收率为6%。

混合销售: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增值税的范围,又涉及营业税的范围,为混合销售。对混合销售行为是征营业税,还是征增值税,划分的原则是接企业的性质和行为来确定。即:凡是

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提供应纳营业税的劳务,征收营业税。但有两种情况例外:(1)对从事货物生产、批发或零售,并且兼营营业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发生的混合销售行为,如果要征增值税,必须是该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年货物销售额与营业税的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合计数中,增值税应税货物和劳务的销售额超过50%。反之,不征增值税,征收营业税。(2)从事运输业务的单位与个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运输的混合销售行为应一律征收增值税。 进项税额: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所以销售方收取的销项税额,就是购买方支付的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率

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在计税时,不允许扣除全部固定资产,也不扣除折旧,课税对象相当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从整个社会来看,与国民生产总值一致,故称其为生产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在计税时,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的折旧部分。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全部固定资产的折旧,等于国民收入。从一国范围看,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对国民收入征税,这也正是收入型增值税得名的原因。

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额时,除扣掉生产原料价值以外,还可以把外购的固定资产价款全部扣除。也就是说,厂商外购的生产资料,不算入产品增加值,而只是对消费资料征税。 关税:关税是主权国家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和物品统一征收的税种。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

关境:关境与国境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指海关权力所及的范围,后者是指领土的范围。关境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国境。在关税同盟的情况下,关境大于国境;在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国家,关境小于国境。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 答:(1)我国目前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包括:烟、酒及酒精、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小汽车、摩托车等11个税目。

(2)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体现其政策目标。我国的消费税到底是应该以取得收入为目标,还是以调节收入分配为己任,抑或是为了增进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决定了我国消费税的改革方向。

(3)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2、

答:(1)根据对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方法不同,增值税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消费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

(2)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在计税时,把厂商购入的固定资产,做了一次性扣除,税负减到了最轻,客观上起到了鼓励投资,鼓励设备更新的作用。但是取得的财政收入较少。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既不扣除固定资产,也不扣除折旧,对企业来说,税收负担较重,客观上会降低生产者的投资热情,减慢设备的更新速度。但是对财政的贡献大。而收入型增值税,在计税时,扣除固定资产当期折旧部分,也避免了重复征税,但是操作起来较麻烦,无形中增大了征税成本。

(3)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3、

答:(1)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窄,与增值税链条具有明显关联关系的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均被列为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二税并行导致增值税覆盖面小,增值税抵扣的链条机制因此无法实现,自我稽核的功能优势难以发挥。同时使得征收增值税的产品增值额中包括了大量来自第三产业的服务费用,增值税重复征收的现象依然很严重。

(2)如何改革请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4、

答:两种纳税人都是增值税的纳税人。两种纳税人的区别在于:一是一般纳税人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凭进货的专用发票和购进劳务的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款。小规模纳税人销货时不能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使用普遍发票,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时也不得抵扣进项税。二是适用税率不同。一般纳税人适用17%或13%的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适用6%和4%的征收率。三是计税方法不同。一般纳税人的计税方法是: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方法是:“销售额×征收率”。 5、

答:免税即不征销项税额,同时进项税额也无法抵扣。

零税率即对销项适用零税率,同时可以抵扣进项,即应纳税额为负,获得退税。 所以免税并不一定能够给纳税人带来实惠,只有零税率才是真正的税收优惠。

第六部分 计算题

1、

答案:(1)计算销项税额:纳税人的混合销售行为以销售货物为主,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视为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故销项税额=(400+50)×17% =76.5(万元) (2)计算进项税额:购进设备不得抵扣,故进项税额=(200+3+4)×17%=35.19(万元) (3)当月应纳税额=76.5-35.19=41.31(万元) 2、答案:(1)达到起征点则全额征收,营业税=8000×5%=400(元) (2)城建税=400×7%=28(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ng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