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浮力计算题分类解
更新时间:2023-05-16 15: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密度与浮力计算题分类解析
一、密度与浮力计算题常用公式
求重力: G=mg 求质量: m= G/g 求密度: ρ= m/V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大小: F浮=G排(G排表示: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G排 = m排g = ρ液V排g
称重法求浮力:
F浮=G - F’
F浮=G物 G排= G物
m排= m物
ρ液V排= ρ物V物
二、密度与浮力计算题解题基本原则
从物体的浮沉状态入手,由状态来决定求解或研究浮力的方法。
例1:不溶于水的实心球重12N,体积为1.5dm3,若把它轻轻地放入足够大且装满了水的桶里,
静止时,求:(1)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2)从桶中溢出的水的质量的大小。(取g=10N/kg) 思路:(1)先判断状态:可计算球的密度由浮沉的密度条件判断,或者假定球是浸没的从而计算出所受浮力,由浮沉的二力条件判断出:球最终静止时是在水中漂浮的。 (2)根据漂浮时:F浮=G物求浮力。
再根据 G物=G排,m物= m排求解m排。
例2:将边长是10cm的实心立方体物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水槽内.待物块静止时,从水槽中溢出了600g水,g取10N/kg,求:
(1)物块受到的浮力; (2)物块的密度; 思路:根据阿原理 F浮=G排 = m排g 可求浮力;
再根据溢出水的质量m排,求出V排 = m排/ ρ水,通过比较得出: V排< V物 从而判断出物块漂浮。
再根据漂浮时 F 浮=G物, m物= m排,解出m物,最后求出物块密度
三、密度与浮力计算题分类讨论
第一类:漂浮问题
解题思路:
∵漂浮 ∴ F浮=G物
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G物=G排 ∴ m物= m排
例3:家住山区小河边的晓军同学,学了浮力知识后自制了一个救生木筏,其质量为50kg,体积为0.60m3。求:
(1)救生木筏漂浮在水面上时,它所受到的浮力多大?
(2)当10名同学站在救生木筏上面时,救生木筏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这10名同学的总质量是多少?
例4:“五 一”期间,某中学的同学们乘坐新型游艇游览护城河,他们乘坐的游艇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为3m3,游艇及艇上工作人员总重为1.7 × 104N,假设每位学生的质量为55kg。求: (1)游艇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大?
(2)为保证安全,这条游艇最多可承载学生多少人?
例5:“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某校科技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30cm2,高度为15cm。
求(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 (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3)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量程)。
例6:某同学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制作了一台浮力秤,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甲所示。已知小筒底面积为0.001m2,小筒和秤盘总重为0.6N。 (1)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筒受到的浮力是 N;
(2)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应在小筒A处标出该浮力秤的刻度;
(3)图乙,在秤盘上放一物体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
h为0.1m,则该物体的质量为多少?
解题思路:
∵ 漂浮 ∴ F浮=G物 G物 不变 F浮不变 根据F浮= ρ液V排g ,所以ρ液和V排成反比。
轮船行驶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 V排就越小,吃水线就越低(密度计的刻度越靠下越大)。 例7:爱湖小分队的同学准备做一个简易的密度计来监控湖水密度。为此找来了一根长1.2m粗细均匀的木条,在底端嵌入适量重物,使其能直立漂浮在水中,做好相应的标记后,就可以监
测湖水密度了,测量得该简易密度计的总质量为0.5kg。(g取10N/kg)
(1)先将该密度计放入足够深的清水中,测得木条露出水面0.2m,在水面处画上白线。请计算此时木条受到的浮力。
(2)请通过计算说明应在木条的什么位置画上表示污水密度达到1.05×103kg/m3 时的红线,以监测湖水密度是否超标。
例8:小明想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测量牛奶的密度,他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在木棒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蜡,并在木棒的一端绕上一段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了一枝“密度计”,小明又找来一个足够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请你帮助小明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牛奶密度的方案。要求写出主要的测量步骤并推导出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有足量的水和牛奶)。 (利用简易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来测待测液体的密度。)
解题思路: ∵ 漂浮 ∴ F浮=G物 ρ物V物g = ρ液V排g
变形得到:V排 / V物 = ρ物 / ρ液
知道ρ物与ρ液关系,可以求物体漂浮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和在液面下的体积。 知道V排 与V物 关系,可以求解物体或液体密度。
例9:在青海湖水面上的游艇中,有一位游客想粗测湖水的密度,他便将自己手中装有596ml纯净水的轻薄透明的饮料瓶(饮料瓶质量忽略不计)放入湖水中,当瓶静止时,看到露出湖水的纯净水的体积约有100ml,则青海湖水的密度大约是多少? 第二类:下沉问题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本应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由于受到拉力作用结果浸没在液体中处于静止(匀速)状态.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 F浮=G - F拉
V物= V排 解题思路:
由物体的重力求出质量 m物= G/g 根据物体的静止(匀速)状态 F浮=G - F拉 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 ρ液V排g 求解 V排 物体在水中浸没 V物= V排
求解物体的密度 ρ物= m物/ V物
例11:考古工作者从湖底打捞出一长约70cm,质量为100kg的石块。考古人员是用气囊把它从水中浮起拉离湖底的。经测量可知,石块受到气囊向上的拉力为588N时,它恰好能在水中匀速上浮。求①石块的重力;②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③石块的体积;④该石块的密度。 (借助水和一个在水和该液体中均下沉的物体,弹簧测力计) 解题思路:F浮=ρ液 V排 g
由于物体两次都为浸没 ∴ V排液 = V物= V排水 根据物体在液体中的静止(匀速)状态 F浮=G - F拉
例12:用弹簧秤、量筒做测定某种物块和液体密度的实验,如图所示,求: (1)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物块的密度.
(3)液体的密度
以上两类漂浮物体和下沉物体问题为了便于理解可归纳为: 木头与石头问题
在做浮力密度计算题时注意先分清是哪一类 ,具体方法:
①题目中出现“漂着”、“浮着”、“部分露出”等字词时,表示物体处于漂浮状态,一般要运用公式 F浮=G物
并由阿基米的原理 F浮=G排 导出 G物=G排 ,m物= m排 等
②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拉着”等字词时,一般要运用公式F浮=G-F拉 特别注意浸没时 V物= V排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V排 V排 = F浮/ ρ液g
③不论是哪类问题都要用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G排 = m排g = ρ液V排g 第三类:浮沉问题
这类问题综合了前两类问题:
解题思路:物体出现两种状态,一次漂浮、一次下沉 根据漂浮可求物体质量 F浮=G物
F浮=G排 根据下沉可求物体体积 V排 = G排 / ρ液g
或 V排 = m液 / ρ液
V物= V排 求解物体的密度 ρ物= m物/ V物 这类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写出证明物体漂浮与下沉的过程
正在阅读:
密度与浮力计算题分类解05-16
2018届高考英语语法专题演练:名词性从句03含答案12-23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的研究11-17
起动机的拆装与检测04-22
修改病句 四年级上01-25
在2022年创建文明城市整改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范文03-24
碳酸平衡01-14
「精品范文」大学生特色活动策划书3篇05-27
仪器仪表常用词汇英语03-15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浮力
- 密度
- 计算
- 分类
- zigbee学习笔记1——基本概念
- 上海中级口译考试速记符号-新东方听课笔记整理版
-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1周周周清
- 一.方程与不等式测试doc
- 立约定金的性质及定金数额的认定
- 末梢宽带网络基础知识
- 湖北医药企业目录
- 2015试题分类---物质的鉴别、除杂与提纯
- 2012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试论一线交流_打开高考作文思路的三把钥匙
- 简易劳动合同范本
-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
- GIS在地质学的应用
- 几类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常见类型及解法
- 水利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
-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钓鱼
- 惠泉啤酒营销策划案
- 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大直径深水桩基施工工艺
- 2021年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