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更新时间:2023-08-26 03: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PCB设计工艺规范推荐度:
- 相关推荐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目 录
目 录 ................................................................................................................................................ 1 1. 目的 ................................................................................................................................................. 2 2. 适用范围 ......................................................................................................................................... 2 3. 定义 ................................................................................................................................................. 2 4. 规范内容 ......................................................................................................................................... 2 4.1 PCB 板材要求 .............................................................................................................................. 2 4.2 热设计要求 ................................................................................................................................... 2 4.3 器件库选型要求.......................................................................................................................... 3 4.4 基本布局要求.............................................................................................................................. 4 4.5 走线要求...................................................................................................................................... 8 4.6 固定孔、安装孔、过孔要求....................................................................................................... 9 4.7 基准点要求 ................................................................................................................................... 9 4.8 丝印要求 ..................................................................................................................................... 10 4.9 安规要求.................................................................................................................................... 11 4.10 PCB 尺寸、外形要求.............................................................................................................. 11 4.11 工艺流程要求.......................................................................................................................... 12 4.12 可测试性要求(主要针对在线测试(ICT测试)而制定) ...................................................... 13 5. 附录 安规中的距离及其相关安全要求.................................................................................... 14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1. 目的
规范产品的PCB 工艺设计,规定PCB 工艺设计的相关参数,使得PCB 的设计满足可生产 性、可测试性、安规、EMC等的技术规范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 成本优势。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电子产品的PCB 工艺设计。
3. 定义
导通孔:一种用于内层连接的金属化孔,但其中并不用于插入元件引线或其它增强材料。 盲孔:从印制板内仅延展到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埋孔:未延伸到印制板表面的一种导通孔。
过孔:从印制板的一个表层延展到另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元件孔:用于元件端子固定于印制板及导电图形电气联接的孔。 Stand off:表面贴器件的本体底部到引脚底部的垂直距离。 PTH:金属化通孔。
T 面:TOP面; B 面:BOTTOM面。
PCBA:PCB组件。装有元器件的印刷电路板。 SMT:表面安装技术; THT:通孔安装技术。
4. 规范内容
4.1 PCB 板材要求
4.1.1 确定PCB 使用板材以及相关参数
确定PCB 所选用的板材。板材有:环氧玻璃布板(FR—4);纸基酚醛树脂板(FR-2);纸基环氧树脂板(FR-3)、聚四氟乙烯玻璃布板(Gx);铝基板、陶瓷基板等。审核选定的PCB之主要相关参数:
TG 值:玻璃化温度。与焊接温度相关,FR-4经试验能经得起无铅SMT焊接。
CTE值:热膨胀系数。分x,y轴膨胀系数和z轴膨胀系数,此值应尽量小和与电子元器件的CTE一致。 r值:相对介电常数。高频应用要注意的参数。超高频可用聚四氟乙烯层压板。
4.1.2 确定板厚和最后制成板敷铜线的厚度(覆铜板常规基铜厚度为18 m 、35 m和70 m)。制成板敷铜线的厚度根据成本和技术要求,可在≧18 m、≧30 m 、50 m ~80 m和70 m ~100 m三档中选择,且要求全板厚度均匀一致。
4.1.3 确定PCB的表面处理镀层
PCB铜箔的表面处理有热风正平(HASL)俗称镀铅锡、电镀镍金、化学沉金和OSP(有机可焊性保护剂) 四种可选。引脚间距(不是间隔)≥0.64mm建议采用HASL工艺;间距<0.5mm建议采用镀镍金或OSP。介于0.5~0.64mm之间且后续还要插焊元器件时,建议采用HASL表面处理工艺,否则应采用镀镍金或OSP。键盘板的跳线可采用印制导电油墨方式。
4.2 热设计要求
4.2.1 高热器件应考虑放于容易降温的位置。PCB布局应考虑将高热器件放于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 4.2.2 散热器的放置应考虑利于对流
4.2.3 温度敏感器械件应考虑远离热源,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的热源,一般要求:
a. 在风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2.5mm; b. 自然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4.0mm。
若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达到要求距离,则应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环境温度在标定范围内,并考虑降额使用的可能。
4.2.4 大面积铜箔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
为了保证透锡良好,在大面积铜箔上的元件的焊盘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如图1所示: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焊盘两端走线均匀或热容量相当 焊盘与铜箔间以“米”字或“十”字形连接
图1
4.2.5 过回流焊的0805 以及0805 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焊盘的散热对称性
为了避免器件过回流焊后出现偏位、立碑现象,过回流焊的0805 以及0805 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焊盘应保证加热和散热对称性,焊盘与印制导线的连接部宽度不应大于0.3mm(要流过大电流的焊盘除外),如图1 所示。
4.2.6 高热器件的安装方式及是否考虑带散热器
确定高热器件的安装方式易于操作和焊接,原则上当元器件的发热密度超过0.4W/cm3,单靠元器件的引线腿及元器件本身不足充分散热,应采用散热器辅助散热。
4.3 器件库选型要求
4.3.1 已有PCB 元件封装库的选用应确认无误且不会引起误插误装
PCB上已有元件库器件的选用应保证封装与元器件实物外形轮廓、极性、引脚间距、通孔直径等相符合。 焊盘两端走线均匀或热容量相当, 焊盘与铜箔间以”米”字或”十”字形连接,插装器件管脚应与通孔公差配合良好(通孔直径大于管脚直径8—20mil),考虑公差可适当增加,确保透锡(或过锡)良好。
元件的孔径形成序列化,40mil(1mm) 以上按5 mil(0.127mm) 递加,即40 mil、45 mil、50 mil、55 mil…; 40 mil 以下按4 mil 递减,即36 mil、32 mil、28 mil、24 mil、20 mil、16 mil、12 mil、8 mil。
器件引脚直径与PCB 焊盘孔径的对应关系,以及与通孔回流焊的焊盘孔径对应关系如表1: 表1 器件引脚直径与PCB 焊盘孔径的对应关系
建立元件封装库存时应将孔径的单位换算为英制(mil),并使孔径满足序列化要求。环氧玻璃布板1mm孔径与焊盘直径之比(M)为 1:2.0~2.5/1:1.7~2.2(单面板/双面板),1mm孔径以上M取较大值,1mm以下孔径M取较小值。纸基板M取1:2.4~2.7。保证手焊器件本体焊盘边距≥0.6mm,不满足的应采用椭圆焊盘。手焊QFP的pitch应≥0.65mm;手焊插焊元件的pitch尽量满足≥2mm。元器件封装的外形应能正确指导安装。 4.3.2 新器件的PCB 元件封装库存应确定无误
PCB 上尚无封装库的器件,应根据器件资料建立元件封装库,并保证丝印库存与实物相符合,特别是新建立的电磁元件、自制结构件等的元件库存是否与元件的资料(承认书、图纸)相符合。新器件应建立能够满足不同工艺(回流焊、波峰焊、通孔回流焊)要求的元件库。 4.3.3 需过波峰焊的SMT 器件要求使用表面贴波峰焊盘库。
4.3.4 轴向器件和跳线的引脚间距的种类应尽量少,以减少器件的成型和安装工具。 4.3.5 不同引脚间距的兼容器件(可代换器件)要有单独的焊盘孔。
4.3.6 锰铜丝等作为测量用的跳线的焊盘要做成非金属化,若是金属化焊盘,那么焊接后,焊盘内的那段电阻将被短路,电阻的有效长度将变小而且不一致,从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4.3.7 不能用表贴器件作为手工焊的调测器件,表贴器件在手工焊接时容易受热冲击损坏。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4.3.8 除非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不能选用和PCB 热膨胀系数差别太大的无引脚表贴器件,这容易引起焊盘拉脱现象。
4.3.9 除非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不能选非表贴器件作为表贴器件使用。因为这样可能需要手焊接,效率和可靠性都会很低。 4.4 基本布局要求
4.4.1 PCBA(PCB组件) 加工工序合理
制成板的元件布局应保证制成板的加工工序合理,以便于提高制成板加工效率和直通率。PCB 布局选用的加工流程应使加工效率最高。常用PCBA 的6 种主流加工流程如表2所示。 4.4.2 波峰焊加工的制成板进板方向要求有丝印标明
波峰焊加工的制成板进板方向应在PCB 上标明,并使进板方向合理,若PCB 可以从两个
方向进板,应采用双箭头的进板标识。
4.4.3 两面过回流焊的PCB
,第一次回流焊接的是BOTTOM 面(底面),焊好后在第二次回流时此面是朝下的,因此,底面要求无大体积、太重的表贴器件。对第一次回流焊接器件的重量限制是:每平方英寸焊脚接触面的承重量应小于等于 30克(约合50mg/mm2)。若有超重的器件必须布在BOTTOM 面,则应通过试验验证可行性。
4.4.4 需波峰焊加工的电路板背面(焊接面)器件不形成阴影效应的安全距离
波峰焊工艺的SMT 器件距离要求如下:
1) 相同类型器件间隔距离(见图2)。B是器件体间隔,L是焊盘间隔。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2)
图3
表4 不同类型器件的封装尺寸与间隔距离B的关系表
4.4.5 大于0805 封装的陶瓷电容,布局时尽量靠近传送边或受应力较小区域,其轴向尽量与进板方向平行(见图4),尽量不使用1825 以上尺寸的陶瓷电容,防止应力过大而崩裂。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图4
4.4.6 经常插拔器件或板边连接器周围3mm 范围内尽量不布置SMD,以防止连接器插拔时产生的应力损坏器件。
4.4.7 过波峰焊的表面贴器件的stand off 符合规范要求
过波峰焊的表面贴器件的stand off 应小于0.15mm,否则不能布在B 面过波峰焊,若器件的stand off 在0.15mm 与0.2mm 之间,可在器件本体底下布铜箔以减少器件本体底部与PCB表面的距离。 4.4.8 过波峰焊的插件元件焊盘间距大于1.0mm
为保证过波峰焊时不连锡,过波峰焊的插件元件(THD)焊盘边缘间距应大于0.6mm。插件元件引脚间距(pitch)优选≧2.0mm,焊盘边缘间距优选≧1.0mm。
插件元件每排引脚数较多,以焊盘排列方向平行于进板方向布置器件时,当相邻焊盘边缘间距为0.6mm--1.0mm 时,推荐采用椭圆形焊盘或加盗锡焊盘(图5)。
图5
4.4.9 BGA 周围3mm 内无器件
为了保证可维修性,BGA 器件周围需留有3mm 禁布区,最佳为5mm 禁布区。一般情况下BGA 不允许放置在背面(两次过回流焊的电路板第一次过回流焊的面);当背面有BGA 器件时,不能在正面BGA5mm 禁布区的投影范围内布器件。
4.1.10 SOP、SOIC、插件元件在波峰焊的尾端需要增加一对盗锡焊盘,如图6: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图6 4.4.11 增加一对可焊性试验焊盘
在没有高密度引脚(pitch≥0.75mm)一面的边缘增设一对贴片焊盘作可焊性试验用,并要求丝印“shihan”试焊标识。
4.4.12 贴片元件之间的最小间距满足要求
1机器贴片之间器件距离要求: ○
同种器件:≧0.3mm
异种器件:≧0.13*h+0.3mm(h 为周围近邻元件最大高度差) 2只能手工贴片的元件之间距离要求:≧1.5mm。 ○4.4.13 工艺边
PCB的工艺边,是指为生产时用于在导轨上传输时导轨占用的区域和使用工装时的预留区域。其范围
是PCB的TOP面和BOT面一对长边上5mm宽的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工艺边的宽度。 4.4.13.1 元器件的外侧距过板轨道接触的两个板边大于、等于5mm。
4.4.13.2 工艺边内不能排布贴片或机插元器件,贴片或机插元器件的实体不能进入工艺边及其上空。 4.4.13.3 手插元器件的实体不能落在工艺边上方3mm高度内的空间中。
4.4.13.4 工艺边内的导电铜箔要求尽量宽。小于0.4mm的线条需要加强绝缘和耐磨损处理,最边上的线条不小于0.8mm。
4.4.13.5 拼版的工艺边与有效PCB之间可用邮票孔或者V形槽连接,一般选用V形槽。 4.4.13.6 工艺边上不应有焊盘、通孔。
4.4.13.7 面积大于80mm2 的单板要求PCB自身有一对相互平行的工艺边,并且工艺边上下空间无元件实体进入。
4.4.14 可调器件、可插拔器件周围留有足够的空间供调试和维修
应根据系统或模块的PCBA安装布局以及可调器件的调测方式来综合考虑可调器件的排布方向、调测空间;可插拔器件周围空间预留应根据邻近器件的高度决定。
4.4.15 所有的插装磁性元件一定要有坚固的底座,禁止使用无底座插装电感(重量较轻且不会造成互感的除外)。
4.4.16 有极性的变压器的引脚尽量不要设计成对称形式。
4.4.17 安装孔的禁布区内无元器件和走线(不包括安装孔自身的走线和铜箔)。 4.4.18 金属壳体器件和金属件与其它器件的距离满足安规要求
金属壳体器件和金属件的排布应在空间上保证与其它器件的距离满足安规要求。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4.4.19 对于采用通孔回流焊器件布局的要求
a. 对于两个传送边距离大于300mm 的PCB,较重的器件尽量不要布置在PCB 的中间,以减轻由于插装器
件的重量在焊接过程对PCB 变形的影响,以及插装过程对板上已经贴放的器件的影响。 b. 尺寸较长的器件(如内存条插座等)长度方向推荐与传送方向一致。 c. 通孔回流焊器件焊盘边缘与pitch≦0.65mm 的QFP、SOP、连接器及所有的BGA 的器件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与其它SMT 器件间距离>2mm。
d. 通孔回流焊器件焊盘边缘与传送边的距离>10mm;与非传送边距离>5mm。
4.4.20 器件布局要整体考虑单板装配干涉、连接器要做到互限。
器件在布局设计时,要考虑单板与单板、单板与结构件的装配干涉问题,尤其是高器件 、立体装配的单板等。各界插件连接器的安排要保证在装配时不致引起误插。
4.4.21 器件和机箱的距离要求
器件布局时要考虑尽量不要太靠近机箱壁,以避免将PCB 安装到机箱时损坏器件。特别注意安装在PCB 边缘的,在冲击和振动时会产生轻微移动或没有坚固的外形的器件:如立装电阻、无底座电感变压器等,若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就要采取另外的固定措施来满足安规和振动要求。
4.4.22 设计和布局波峰焊接的PCB 时,应尽量允许器件过波峰焊接。选择器件时尽量少选不能过波峰焊接的器件,另外放在焊接面的不能过波峰焊接的器件应尽量少,以减少手工焊接。
4.4.23 裸跳线不能贴板跨越板上的导线或铜皮,以避免和板上的铜皮短路,绿油不能作为有效的绝缘。 4.4.24 布局时应考虑所有器件在焊接后易于检查和维护。
4.4.25 多个引脚在同一直线上的器件,象连接器、DIP 封装器件、T220 封装器件,布局时应使 其轴线和波峰焊方向平行(见图7)。
图7
4.4.26 较轻的器件如二级管和1/4W 电阻等,布局时应使其轴线和波峰焊方向垂直。这样能防止过波峰焊时因一端先焊接凝固而使器件产生浮高现象。(见图7右上方)。 4.5 走线要求
4.5.1 印制板上的走线距板边距离和距V-CUT边距离都应大于0.75mm、距铣槽边应大于0.3mm。
为了保证PCB 加工时不出现露铜的缺陷,要求所有的走线及铜箔距离板边和V—CUT 边大于0.75mm,走线距离铣槽边大于0.3mm(铜箔离板边的距离还应满足安装要求)。纸板走线宽应≥0.3mm。 4.5.2 散热器下方无走线(或已作绝缘处理)
为了保证电气绝缘性,散热器下方周围应无走线(考虑到散热器安装的偏位及安规距离),若需要在散热器下布线,则应采取绝缘措施使散热器与走线绝缘,或确认走线与散热器是同等电位。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4.5.3 各类螺钉孔的禁布区范围要求
各种规格螺钉的禁布区范围如以下表5 所示(此禁布区的范围只适用于保证电气绝缘的安装空间,未考虑安规距离,而且只适用于圆孔):
接时将焊盘拉脱。
腰形长孔禁布区如下表6:
4.6 固定孔、安装孔、过孔要求
4.6.1 过波峰的制成板的安装孔和定位孔应定为非金属化孔。 4.6.2 BGA 下方导通孔孔径为12mil。
4.6.3 SMT 焊盘边缘距导通孔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0mil, 若过孔塞绿油,则最小距离为6mil。 4.6.4 SMT 器件的焊盘上无导通孔。
4.6.5 通常情况下,应采用标准导通孔尺寸。
标准导通孔尺寸(孔径与板厚比应≥1:6)如表7: 4.6.6 过波峰焊接的板,若元件面有贴片安装的器件, 其底下不能有过孔或者过孔要盖绿油。
4.7 基准点要求
4.7.1 Mark点形状和材料:要求Mark点标记为光洁实心圆焊盘; 最小的直径为1.0mm [0.040"],最大直径是3.0mm [0.120"]。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Mark点标记在同一种印制板上尺寸变化不能超过25 微米[0.001"]。
4.7.2 基准点组成:一个完整的基准点包括:标记点(mark点)和无阻焊空旷环带。见图8。 4.7.3 位置:有表面贴器件的PCB单板至少在一条
对角线上有一对基准点(最好在另一角上再布置一个), 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拉开。基准点用于锡膏印刷和 元件贴片时的光学定位。根据基准点在PCB上的位置 分别可分单板基准点和局部基准点,QFP、CSP、BGA等 重要器件必须有局部Mark点。基准点边缘(或阻焊环带 边缘)距板边大于5mm。对于双面贴PCB板,上下基准点 应完全对齐。
4.7.4 阻焊开窗形状:无阻焊环带实际是与mark
直径为mark点直径的2 4倍。
4.7.5 提高mark点的对比度: 对于双面板或多层板建议在对应基准点的底层或内层铺铜以增加识别对比度。
4.7.6 基准点范围内无其它走线及丝印
为了保证印刷和贴片的识别效果,基准点范围内应无其它走线及丝印。 4.7.7 以基准点圆心为中心3R范围内不应设置其它焊盘及印制导线。 4.7.8 需要拼板的单板,单元板上尽量确保有基准点
需要拼板的单板,每块单元板上尽量保证有基准点,若由于空间原因单元板上无法布下基准点时,则单元板上可以不布基准点,但应保证拼板工艺上有基准点。
4.8 丝印要求
4.8.1 所有元器件都有对应的丝印标号。
为了方便电路板的安装、调测和维修,所有元器件、特殊结构件及安装孔都要有对应的丝印标号。 4.8.2 丝印字符遵循从左至右、从下往上的原则。
丝印字符尽量遵循从左至右、从下往上的原则。对于电解电容、二极管等极性的器件,在每个功能单元内尽量保持方向一致。
4.8.3 器件焊盘、需要搪锡的锡道上无丝印,器件位号不应被安装后的器件所遮挡。
为了保证器件的焊接可靠性,要求器件焊盘上无丝印;为了保证搪锡的锡道连续性,要求需搪锡的锡道上无丝印;为了便于器件插装和维修,器件位号不应被安装后的器件所遮挡(密度较高的除外)。丝印不能压在导通孔、焊盘上,以免开阻焊窗时造成部分丝印丢失,影响识别。
4.8.4 有极性元器件其极性在丝印图上表示清楚,极性方向标记要易于辨认。
4.8.5 有方向的接插件其方向在丝印上表示清楚,丝印显示的方向应能明确表示接插件外形方向。 4.8.6 PCB应有“装验批号卡”位置标识。
PCB正面要留有粘贴34 7mm或16 11mm的装验批号卡的丝印框,框内丝印“pihaoka”标识,框内的敷铜线必须有绿油且线宽要≥1mm。
4.8.7 PCB正面要丝印粘贴产品特有的标识卡丝印框,框内丝印相应字符标识,框内的敷铜线必须有绿油且线宽要≥1mm。特有标识卡可将批号卡包含在内,且在满足可追溯性条件下同时省去“装验”内容。 4.8.8 PCB版本号、日期等制成板信息丝印位置应明确。
PCB文件上应有版本号、日期等制成板信息丝印,位置明确、醒目。
4.8.9 PCB版本号应在TOP面的工艺边和丝印层分别标出,在TOP面标识的目的是便于PCB版本号在检验用的胶片上能够体现。版本号格式按“技术/LMHG005”的相关规定。
4.8.10 PCB上应有厂家完整的相关信息标识,必要时要求制板厂喷油打印制板日期或批号。 4.8.11 PCB 光绘文件的张数正确,每层应有正确的输出,并有完整的层数输出。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4.9 安规要求
4.9.1 PCB 板安规标识应明确
PCB 板五项安规标识(UL 认证标志、生产厂家、厂家型号、UL 认证文件号、阻燃等级)齐全。 4.9.2 加强绝缘隔离带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满足要求
PCB 上加强绝缘隔离带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满足要求,具体参数要求参见相关的<<信息技术设备PCB 安规设计规范>>。靠隔离带的器件需要在10N 推力情况下仍然满足上述要求。除安规电容的外壳到引脚可以认为是有效的基本绝缘外,其它器件的外壳均不认为是有效绝缘,有认证的绝缘套管、胶带认为是有效绝缘。
4.9.3 基本绝缘隔离带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满足要求 原边器件外壳对接地外壳的安规距离满足要求。
原边器件外壳对接地螺钉和接地散热器的安规距离满足要求。
(具体距离尺寸在<<信息技术设备PCB 安规设计规范>>在中查表确定)。
4.9.4 对于多层PCB,其内层原付边的铜箔之间应满足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要求(污染等级按 照Ⅰ计算)
4.9.5 对于多层PCB,其导通孔附近的距离(包括内层)应满足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 4.9.6 对于多层PCB 层间一次侧与二次侧的介质厚度要求≧0.4mm
层间厚度指的是介质厚度(不包括铜箔厚度),其中2—3、4—5、6—7、8—9、10—11间用的是芯板,其它层间用的是半固化片。表8 列出的是缺省的对称结构及层间厚度。
表8 缺省的对称结构及层间厚度的设置:
4.10 PCB 尺寸、外形要求
4.10.1 PCB 尺寸、板厚已在PCB 文件中标明、确定,尺寸标注应考虑厂家的加工公差。
板厚(±10%公差)规格:0.8mm、1.0mm、1.2mm、1.6mm、2.0mm、2.5mm、3.0mm、3.5mm。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4.10.2 PCB 的板角应为R 型倒角
为方便单板加工和包装,不拼板的单板板角应为R 型倒角,对于有工艺边和拼板的单板,工艺边应为R 型倒角,一般圆角半径为R2,根据板的大小可适当调整R值。有特殊要求按结构图表示方法明确标出R大小,以便厂家加工。
4.10.3 尺寸小于50mm 50mm 的PCB 应进行拼板(铝基板和陶瓷基板除外)
一般原则:当PCB 单元板的尺寸<50mm 50mm 时,必须做拼板;当拼板需要做V-CUT 时,拼板的PCB 板厚应小于3.5mm;平行传送边方向的V-CUT 线数量应≤3(对于细长的单板可以例外)。 4.10.4 不规则的拼板铣槽间距大于60mil。
不规则拼板需要采用铣槽加V-cut 方式时,铣槽宽度应≥60mil(1.5mm)。 4.10.5 不规则形状的PCB 而没拼板的PCB 应加工艺边
不规则形状的PCB 而使制成板加工有难度的PCB,应在过板方向两侧加工艺边。 4.10.6 PCB 相关尺寸公差(见表9)
4.10.7 (见图
4.11 4.11.1 BOTTOM 面表贴器件需过波峰时,应确定贴装阻容件与SOP 的布局方向正确,SOP 器件轴向需与波峰方向一致。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a. SOP 器件在过波峰尾端需接增加一对偷锡盘。尺寸满足图10 要求。 b. SOT 器件过波峰尽量满足最佳方向(见图11)。
图10
图11
c. 片式全端子器件(电阻、电容)对过波峰方向不作特别要求。
d. 片式非全端子器件(钽电容、二极管)过波峰最佳时方向需满足轴向与进板方向平行。
4.11.2 SOJ、PLCC、QFP 等表贴器件不能过波峰焊。
4.11.3 过波峰焊的SOP 之PIN 间距大于1.0mm,片式元件在0603 以上。 4.12 可测试性要求(主要针对在线测试(ICT测试)而制定)
4.12.1 是否采用测试点测试。
(如果制成板不采用测试点进行测试,对下列4.12.2~4.12.13 项不作要求)。 4.12.2 PCB 上应有两个以上的定位孔(定位孔不能为腰形)。 4.12.3 应有有符合规范的工艺边
4.12.4 对长或宽>200mm 的制成板应留有符合规范的压低杆点 4.12.5 不能将SMT 元件的焊盘作为测试点 4.12.6 测试点的位置都应在焊接面上
4.12.7 测试点应都有标注(以TP1、TP2…..进行标注,或直接以测试点定义字符进行标注)。 4.12.8 所有测试点都应已固化(PCB 上改测试点时必须修改属性才能移动位置)。 4.12.9 测试的间距应大于2.54mm。
4.12.10 低压测试点和高压测试点的间距离应符合安规要求。
4.12.11 测试点到定位孔的距离应该大于1mm,为定位柱提供一定净空间。 4.12.12 测试点的密度不能大于每平方厘米4-5 个,测试点需均匀分布。 4.12.13 电源和地的测试点要求。
每根测试针最大可承受2A 电流,每增加2A,对电源和地都要求多提供一个测试点。 4.12.14 是否采用接插件或者连接电缆形式测试。
(如果结果为否,对4.12.15、4.16. 项不作要求)。 4.12.15 接插件管脚的间距应是2.54mm 的倍数。 4.12.16 所有的测试点应都已引至接插件上。
4.12.17 对于ICT 测试,每个节点都要有测试;对于功能测试,调整点、接地点、交流输入、放电电容、需要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测试的表贴器件等要有测试点。
5. 附录
5.1 安规中的距离及其相关安全要求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然后通过查表即可决定距离(具体参见GB4943相关内容)。
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和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可分别查表求得。但通常按如下: (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
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3)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
(4)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 (5)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 即可 (6)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 即可
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 力,外壳施以30N 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
根据工作电压、绝缘等级及污染等级,查表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通常可按下列条件处理:
(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
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 如一次侧地对大地
(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 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 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 即可 (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 以上
(7) 变压器一次侧两级间≥8.0mm 以上
关于话机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在《GB4943学习材料》一文的第14页已有说明,电气间隙为1.9mm,爬电距离为3.5mm最小不得小于3mm. 3、绝缘穿透距离:
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
——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 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
——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
——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如果所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情况,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论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
——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 ——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 ——对加强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 ——由三层绝缘材料构成的加强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4、有关于布线工艺注意点:
如电容等平贴元件,必须平贴,不用点胶如两导体在施以10N 力可使距离缩短,小于安规距离要求时,可点胶固定此零件,保证其电气间隙。 5、有关于绝缘等级
(1)工作绝缘: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绝缘。
(2)基本绝缘:对防电击提供基本保护的绝缘。
(3)附加绝缘:除基本绝缘以外另施加的独立绝缘,用以保护在基本绝缘一旦失效时仍能防止电击。 (4)双重绝缘:由基本绝缘加上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
(5)加强绝缘:一种单一的绝缘结构,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其所提供的防电击的保护等级相当于双
重绝缘。
各种绝缘的适用情形如下:
A、工作绝缘oprational insulation
a、介于两不同电压之零件间
b、介于ELV 电路(或SELV 电路)及接地的导电零件间。 B、基本绝缘 basic insulation
a、介于具危险电压零件及接地的导电零件之间; b、介于具危险电压及依赖接地的SELV 电路之间;
c、介于一次侧的电源导体及接地屏蔽物或主电源变压器的铁心之间; d、做为双重绝缘的一部分。
C、附加绝缘 supplementary insulation
a、一般而言,介于可触及的导体零件及在基本绝缘损坏后有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零件之间,如: Ⅰ、介于第二类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穿过此外壳的电源线外皮之间。 Ⅱ、介于ELV 电路及未接地的金属外壳之间。 b、做为双重绝缘的一部分。 D、双重绝缘
Double insulation Reinforced insulation 一般而言,介于一次侧电路及 a、可触及的未接地导电零件之间,或 b、浮接的SELV 的电路之间或 c、TNV 电路之间
双重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
5.1 PCB制板工艺技术要求模板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
洛阳牡丹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部PCB制板表
正在阅读:
PCB设计工艺规范-技术开发部工作手册08-26
2022年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最后的时刻 同步训练(含答案)-教科版04-15
疯狂的石头-跌至谷底的铁矿石为何仍让中国企业痛苦不堪?08-24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作文700字07-1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说课、反思12-20
材料科学基础--三元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05-22
离散数学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06-03
西方经济学各章课堂练习04-2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开发部
- 工作手册
- 规范
- 工艺
- 设计
- 技术
- PCB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 常用中文检索工具书
- 第三章 Word 2003 文字编辑与排版教案
- 互联网+进口红酒市场投资机会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
- 装饰公司推广
- 2018-2019学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 卷材涂料配方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处理
- 建党90周年主题班会
- 2018届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专题专练3-9-6植物的激素调节 word版含答案
- 最新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doc
- 综合购物中心全套电气施工图纸(完整供配电系统)
- 2018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单元语法聚焦七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学校安全三防建设情况统计表
- 《密战》观后感
- 2016-2022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一
- 【留学生招聘网站】不能出现在简历中的三句话
- 2015年医学基础知识模拟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 推荐三角风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标准方案设计
- 机械优化设计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