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中编】
更新时间:2024-05-02 02: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中 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一、单项选择题 1.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B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 D学生群众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 A )。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主义 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基本任务是( B )。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主义 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重要任务是( C )。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主义 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 5.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 )。
A国家政权问题 B统一战线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政党问题
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建立( C )。 A工农民主共和国 B社会主义共和国 C人民共和国 D共产主义
7.早期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B )。
A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B《青年杂志》的创办 C《东方杂志》的创办 D《谈政治》的发表 8.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 周恩来
9.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已经具有相当完整的形态,而且得到了基本正确的阐释的文章是( D )。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Bolshevism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0.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 C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 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这是( C )的宣言。 A五卅运动 B一二一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三。运动
12.提出“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口号的运动是( C )。
A五卅运动 B一二一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三0运动
1
13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认识的理性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 C )前后才开始的。
A五卅运动 B一二一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4.1919年11月、12月,发表《马克思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等,作了比较确切的阐述的作者是( D )。 A毛泽东 B李大钊 C陈独秀 D杨匏安
15.在1920年8月致书毛泽东:“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的是( D )。 A林伯渠 B董必武 C周恩来 D蔡和森 16.“马氏的学说,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B )。
A毛泽东 B李大钊 C陈独秀 D 周恩来
17.1920年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成立的第一个工会是( B )。 A武汉机器工会 B上海机器工会 C长沙机器工会 D广州机器工会
18.下列人物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是(D )。 A李汉俊 B陈潭秋 C邓恩铭 D蔡和森
19.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 目标的是( B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20.革命的首要问题是(D)。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土地问题 D分清敌友
21.1921年9月,经过共产党人的努力,成立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的是( )。 A陕北延安 B广东海丰 。 C浙江萧山县 D江西井冈山
22.1922年至1923年,在广东海丰县参观农民运动,领导召开海丰全县农民 代表大会的是( )。 A毛泽东 B彭湃 C邓中夏 D董必武
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民生主义
24.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杭州西湖会议的决定 B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C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D中共三大的召开
2
25.1925年,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起点的事件是( )。 A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创办 B国民政府的建立 C广东战争的胜利 D五卅运动
26.“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在(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八七会议 27.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转折的标志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八七会议
28.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端的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八七会议
29. “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以上描写反映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八七会议
30.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的文章是(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31.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D《五四指示》
32.规定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 )。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D《五四指示》 33.《兴国土地法》做出的一个原则性改正,目的在于保护( )的利益。 A雇农 B贫农 C中农 D富农
34.在斗争中成了“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是( )。
A瞿秋白 B鲁迅 C茅盾 D邹韬奋
35.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 )。 A陕北延安 B江西瑞金 C江西宁都 D贵州遵义
36.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的会议是( )。 A宁都会议 B赣南会议
3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37.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A宁都会议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赣南会议 38.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的文章是( )。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C《实践论》 D《矛盾论》
39.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阶段开始的事件是( )。 A华北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40.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 A华北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41.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事件是( )。
A福建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一二九运动
42.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 )。 A反蒋抗日 B逼蒋抗日 C联蒋抗日 D合蒋抗日
43.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的标志是( )。 A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C国民党六届五中全会 D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 44.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的最根本区别在于( )。
A要不要政党领导抗战 B要不要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抗战 C要不要政府参与抗战 D要不要军队参加
45.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会议是( )。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46.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 )。
A忻口会战 B雁门关伏击战 C平型关伏击战 D夜袭阳明堡机场
47.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由于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参加抗战的目的不尽相同,实行的是不同的抗战路线,因此,中国共产党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主要是( )。
A独立自主 B统一 C独立 D斗争
48.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在这期间,国民党制造的著名事件是( )。
A侵犯陕甘宁边区 B皖南事变
4
C在山西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 D在河北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
49.全面地体现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根据地建设基本方针的是194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 )。
A《新民主主义论》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论新阶段》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50.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 )。 A文化建设 B干部队伍建设 C加强政权建设 D发展生产
51.1944年9月,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 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是( )。 A董必武 B周恩来 C林伯渠 D王明
52.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 B中国共产党七大
C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53.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 A民主主义 B新民主主义 . C共产主义 D社会主义
54.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 )。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55.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指针的会议是( )。 A中共六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
56.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作了新的解释。他认为,“是”主要是指( )。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我们去研究 D理论联系实际
57.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总部调集100多个团共20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这次战役是 ( )。
A桂南会战 B枣宜会战 C济南战役 D百团大战
58.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争取和平民主 D和平、民主、团结
59.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认的基本方针是( )。
A长期合作 B坚决避免内战 C和平建国 D民主团结
60.1946年6月底,国民党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其军队首先进攻的地区是 ( )。
A中原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陕甘宁解放区
5
61.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是( )。
A《中国土地法太纲》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C《兴国土地法》 D《井冈山土地法》
62.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是( )。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争取和平民主 D和平、民主、团结
63. 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的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C《兴国土地法》 D《井冈山土地法》
64.指出“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 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文章是( )。
A《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友谊”,还是侵略?》D《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65.关于一二九运动和五四运动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由民族危机引起 B单纯的学生爱国运动
C推动了青年学生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66.毛泽东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67.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的首要目的是( )。
A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B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 C尽量争取民主,竭力避免内战 D争取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68.以下各项政策中属于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 策的是( )。
A减租减息 B精兵简政 C大生产运动D“三三制”原则 69.毛泽东曾经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一切都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严重地脱离了群众
B一定程度上受封建思想束缚
C领导者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方法的局限性所决定 D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70.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
6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71.正面战场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敌后战场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实质上是两者的( )。 A认识水平不同 B作战方案不同 C战略战术不同 D阶级本质不同 72.“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命薪党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责。”最早提出这种认识是在( )。
A中共四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二大 D中共一大
73.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使用。1929年在《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随后规定“田地归耕种的农民所有”。毛泽东屡次修改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
A探索适应当时形势的土地政策B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C纠正土地革命中的“左”右倾错误D调动农民对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74.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的根本目的是( )。
A向全国人民表明态度 B争取中间势力的支持
C争取和国民党合作,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阻止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 75.历史学家胡绳指出:“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共政治上“成熟”的表现不包括( )。
A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依据中国的社会性质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两次克服党内严重的机会主义错误,使革命转危为安
D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76.下列对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近代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B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军阀统治的基础 C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D使中共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77.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78.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指(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护国运动倒袁成功
79.使中国人民第一次直接感受到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帝国主义的事件是
7
( )。
A十月革命建立了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 B苏俄宣布放弃旧俄在国外的一切特权
C 20世纪20年代初的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 D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80.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隋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新的社会力量主要包括(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 D学生群众
2.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 )。
A外国帝国主义 B本国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3.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对象是( )。 A外国帝国主义 B本国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4.1928年6月,南京政府发表“修改”不平等条约宣言,要求与外国列强“重订新约”。其主要内容是( )。
A要求关税自主
B要求废除领事裁判权
C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一切特权 D要求废除内河航行权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这些阻碍包括( )。 A外国资本的压迫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D军阎官僚政府
6.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是( )。
A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
7.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它们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的方窭 B小资产阶级的方案
C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D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8.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
8
A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 中时弊的
B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C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9.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B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C十月革命以后人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朦胧的向往 D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 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10.1918到1919年一系列文章的发表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这些文章包括( )。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Bolshevism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1.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这些条件是( )。 A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B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进一步成长 C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2.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因为( )。 A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五四运动发生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c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D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3.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他们是( )。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B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C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D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14.毛泽东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 )。
A(共产党宣言》 B《阶级斗争》
C《社会主义史》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5.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这个运动特点有( )。
A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 划清界限
B重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C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9
D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16.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主要包括( )。 A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B进行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介工作 C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D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7.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进行了斗争。这些斗争主要是( )。
A与胡适“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B与民族社会主义的论战
C与张东荪、梁启超挑起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D与黄凌霜、区声白等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1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党的纲领包括( )。 A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 的目的——消灭阶级 C废除资本私有制 D联合第三国际 19.之所以说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B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C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共产党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20.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主要有( )。 A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C实行国共合作 D掀起大革命高潮
21.在1922年至1923年,中国掀起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期间,发生的工人罢工主要包括( )。
A香港海员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D开滦五矿工人罢工
22.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大革命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
A在大革命中,共产党人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军事工作 B在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和组织了广大人民群众
C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D在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 23.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 )。 A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B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
10
代变了,我们应当随着时境而创造新文化,否则我们的民族,只有衰弱。只有沦亡。”
9. 结合以下材料谈谈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的理解。
国际名人评说中国抗战: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苏联最高统帅斯太林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大规模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美国总统罗斯福 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英国首相丘吉尔 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兵力在太平洋上拼死一战。如果日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就要改变。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日本之所以没有做到这一点,正是由于中国抗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给予重大影响的结果。
——英国著名军事评论家富勒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说明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不抵抗政策产生的原因。 (2)材料2反映了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试根据抗日战争中的有关历史事实,说明国共两党在如何进行抗战问题上的不同政策。
(3)根据杭日战争的基本史实,谈谈你对材料3所表述的观点的看法。 材料1:张学良回忆说:“过去我们对日本办事情,‘南京事件’也好,‘济南事件也好,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当时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材料2: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总结淞沪会战的经验教训时指出:“作战时前方军队与后方补给及前方战场与后方战场关系最为重大,盖军队不能枵腹而战,而近代火器发迭,弹药之补充更为重要。至战场军队及难民之慰劳收容,均后方民众组织以任慰劳收容之责。但此次作战,因我前后方未臻密切联系与合作,缺憾丛生。”
材料3:毛泽东在论述抗战胜利的时候指出:“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是空的。”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间道路”为什么走不通?
(2)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的公式、我们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3)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1: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在帝国主义时代,任何国家的任何别的阶级,都不能领导任何真正的革命达到胜利。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多次领导过革命,都失败了,就是明证。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2: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三条道路”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历史命运如何?为什么?以民盟为例,说明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材料1: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以望于执政之国民党。古人有言:“唯不
21
嗜杀人者能一之。”令人顾信不及此耳。苟其信之,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以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家统一,夫岂难定,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已。此其事本相关而不可离,其言有二,其义则一,唯此乃永奠统一,必兴民族。苟不此之图,则相杀至于何时为止。不敢知矣!年来国民党以抗战建国领导国人,同人既从国人之后,相与勉于此一大事,而深维抗战建国之本,有在于是者。今后所为献其心力,将奉是为鸽的以静于国人之前。国人其谅许之乎?揭此衷曲,唯国人其惠教之!
——选自《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1941年10月10日),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5—7页
材料2:中国的出路本来理想的是:(一)以整个儿的中国作为美苏的桥梁。在东亚方面把美苏的冲突调和下来,借以谋求世界的安定。(二)以广大与强盛并富有独立性的第三者人们作为国共的桥粱。将国共两党各迫使其趋于正轨,同时把他们拉拢起来,得到合作。
??我们的用意虽有这样许多,而其方法却只是联合政府一点,所以联合政府是解决一切困难的总匙??不失为一剂永久有价值的起死回生汤。
——选自张东荪:《追述我们努力建立“联合政府”的用意》,《观察》第2卷第6期,1947年4月5日
材料3:其实所谓中间路线(共左国右,自居中间)或第三路线(国一共二,自居第三),只是一个幻想,只是一个欺骗。
就令现象有一条中间路线,也无人能走。国内阶层,过去诚如所说两头小,中间大,但在今日,实已不然,至少一天天走向不然的方面。
今日是一天天地把原来大的中间缩为小,一天一天地把中间赶入两端.一天一天地把本来不富不穷的夷成穷光蛋。
??今日国家真正的问题,本在民主封建势难两立,二者之间,也岂有余地,容所谓中间层,任意徘徊于其问?事实上今日所谓不走极端的中间分子、自由主义者。原不过是些现状维持者,初不肯走,又怎能走成路线?自由主义者标榜中间路线。对于真在走路的人,也许会有些乱人心意,碍手碍脚的作用。
??今日唯一的出路,唯一可能的路线,就是前进的路。??是前进的,革命的;人民的,民主的;科学的。??这个唯一的出路,既是今日一切被压迫被剥削被侵略者的共同出路,也是人民的出路,而不是那党那派的私路。不问什么党派,只要它是民主的。要为人民服务,要站得住,更要前进,都应该走这条路。
——选自张申府:《论中国的出路》,《中国建议》第6卷第4期,1948年7月1日
材料4:查民主同盟勾结共匪,参加叛乱,早为国人注意。兹迭据各地负责治安机关先后报告。其显著事实,如该盟派骆宾基在东北策动东北之军事叛乱,与西北之负责人策动孔从周等叛变,并煽动五月学潮及上海工潮,皆暗与共党之军事行动相呼应。政府颁布动员戡乱命令后,该盟香港及马来之支部公开宣言反抗,显与共匪勾结一气。??政府对此不承认国家宪法企图颠覆政府之非法团体,不能坐视不理。证之共匪近来四处流窜,益形猖獗,而该盟分子亦无不到处活动,互为声援,知不立加遏制,后方治安在堪虞。本部职责所在,对此在匪区则助长叛乱,在后方则为共匪声援之不法团体,不得不采取适当处置。兹政府已将该“民主同盟”宣布为非法团体,今后各地治安机关,对于该盟及其分子一切活动,自应依据妨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及“后方共产党处置办法”严加取缔,以遏乱萌,而维治安。
——选自彭明主编:《中国观代史资料选辑》第6页(1945—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67—268页
材料5:为了反对独裁卖国,实现真正的民主的和平,本盟愿伸出手来,欢迎一切民主党派的合作,而且要与一切民主党派结成坚强的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为民主事业而奋斗的历史,日寇投降以来,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选自《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8年1月19日),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374—378页。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
《论持久战》写作背景是怎样的?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应是持久战的依据是什么?他是如何正确判断和分析抗日战争发展阶段的?他认为取得抗战胜利的战略战术和力量源泉是什么?
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呢?根据在什么地方呢? 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分别地说来,战争的双方有如下互相反对的许多特点。
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这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基本条件,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就建立在这个日本国家的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面。然而第二,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
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还不止此,第三??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虽强,但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最后.第四,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战争的本性产生出来的。??
中国方面:第一,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战争之不可避免和中国之不能速胜,又在这个方面有其基础。然而第二??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曼为进步的因素。??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第三,中国又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这同日本又是一个相反的对比。最后,第四,由于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
这样看来,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这些??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怎样具体地进行持久战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我们的答复是: 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即敌之进攻和保守阶段中,应该是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 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 战。在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一句话说完,就是:“外线的速决 的进攻战”。
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中,主要的是运动战,其次就要算游击战了。我们说,整个战争中,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这不是说:游击战在抗日战争 中的战略地位不重要。??游击战的战略作用就有两方面:一是辅助正规战,一是把自己也变为正规战。
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一切工作中,应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因为只有这种方针才能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才能争取最后胜利。
——选自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和材料2分别代表了关于中国革命的哪两种观点?结合材料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史实,请你谈谈为什么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材料1: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
23
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面前的诸问题》(1930年6月)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而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2: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向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耳12月)
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材料3: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 15.阅读以下关于土地问题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是什么? 为什么行不通? (2)1947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土地政策?和抗战时期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这些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材料1:凡田分九等: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为尚尚田,可出一千一百斤者为尚中田,可出一千斤者为尚下田,可出九百斤者为中尚田,可出八百斤者为中中田,可出七百斤者为中下田,可出六百斤者为下尚田,可出五百斤者为下中田,可出四百斤者为下下田。尚尚田一亩,当尚中田一亩一分,当尚下田一亩二分,当中尚田一亩三分五厘,当中中田一亩五分,当中下田一亩七分五厘,当下尚田二亩,当下中田二亩四分,当下下田三亩。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贩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贩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表同穿,有钱圊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多逾十五岁以下一半。如十六岁以尚分尚尚田一亩。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分尚尚田五分;又如十六岁以尚分下下田三亩,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分下下田一亩五分。
——节选自《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材料2:近时杂志之作者亦夥矣。婷词以为美,嚣听而无所终,摘埴索涂不获, 则反覆其词而自惑。求其斟时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而况 夫孤怀宏识、远瞩将来者乎?夫缮群之道,与群俱进,而择别取舍,惟其最宜。此群 之历史既与彼群殊,则所以掖而进之之阶级,不元后先进止之别。由之不贰,此所 以为舆论之母也。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日民族,日民权,日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 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
24
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其他旋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节选自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10月20日)
材料3: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
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中共中央注:本条所称应予废除之债务,系指土地改革前劳动人民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第五条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
第六条除本法第九条乙项所规定者外,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中共中央注:在平分土地时应注意中农的意见,如果中农不同意则应向中农让步,并容许中农保有比较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为高的土地量。在老区半老区平分土地时,应按照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关于在老区半老区进行土地改革工作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进行。)
第七条土地分配,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但区或县农会得在各乡或等于乡的各行政村之间,作某些必要的调剂。在地广人稀地区,为便于耕种起见,得以乡以下的较小单位分配土地。
第八条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分给各人的财产归本人所有,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适当的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
——节选自《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l、材料2,分析旧三民主义同新三民主义在民权主义方面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对享有民权者的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2)新三民主义对民权主义的解释有什么重大发展?
(3)根据材料3分析中共二大宣言对民权的解释与新三民主义有何原则区别?
材料l: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2: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难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详尽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3:统一中国东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工人、农民。无论男女,在各级议会有无限制的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制定关于工人、农民以及妇女法律:(1)改良工人待遇;(2)废除包工制;(3)设工人医院;(4)工人保险;(5)保护女工、童工;(6)保护失业工人。
——《中共二大宣言》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l反映的陈独秀的错误认识是什么?造成怎样的思想影响?
(2)材料3与材料1、材料2相比,在主要观点上有何相似之处,错误又有何发展? (3)这三则材料说明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材料1: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政策应该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
25
正在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中编】05-02
食品原料学复习大纲04-28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04-26
党建脱贫攻坚计划材料08-22
蒸馏水机现场操作规程050309-01
保育员业务学习03-08
水利综合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用户手册04-28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导师介绍07-10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02-13
“四个全面”专题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简答题09-1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近现代史
- 题库
- 纲要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