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精创】第0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新时间:2023-05-07 08: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本课通过三个子目(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的全过程,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的特点,明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与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等相关史实,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与社会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族融合趋势增强,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1.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

2.难点:多角度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第一幅是三国演义电视剧剧照,第二幅是三国演义书影。大家思考一下,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三个国家?对了,魏、蜀、吴!那么,从三国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三国与西晋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三国与西晋是如何更替的?

自主学习

1、魏、蜀、吴的建立: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刘备相继称帝。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孙权定国号吴,定都建业。

2、三国鼎立局面: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3、西晋统一与灭亡: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晋武帝死后,继承者惠帝天生弱智,一批宗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由宫廷政变演化为内战。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西晋的统一。

图片情境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地图内容,概括东汉以降西、北边陲哪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状况如何?这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的原因、影响有哪些?

自主学习

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还有活动在长城边缘的鲜卑。他们受到官府和汉族地主豪强的剥削压迫。

师生探究

原因:少数民族内迁主要是由于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的吸引,而中原战乱使他们趁机入主中原。

影响: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加强全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平衡性;促进落后民族的进步和民族融合,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问题情境

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东晋与南朝的政权是如何更替的?你如何理解教材历史纵横提及的“东晋的士族专权”?

自主学习

1、政权更替: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他们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河一线,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

合作探究

2、魏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影响

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东晋与南朝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状况如何?

自主学习

1、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2、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

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商业以长江沿岸最为活跃,番禺则是主要的外贸港口。

3、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

图片情境

问题情境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十六国的政权更迭状况如何?它们的共同点有哪些?

自主学习

1、政权状况: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2、共同点: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图片情境

问题情境

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是由哪个政权统一的?该政权又是如何进行改革,推进民族融合的?

自主学习

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材料情境

合作探究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1、政治: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2、经济:实行均田制,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徭役和兵役;

3、社会风俗: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鼓励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和消极影响

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但在短时期内也产生过明显的副作用。在改革中利益受到损害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军人揭竿而起,导致了北魏的覆亡。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也在北魏灭亡前后出现短暂的回流。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北魏孝文帝改革。

问题情境

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北魏之后北方的政权有哪些?这种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如何结束的?

自主学习

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两名皇族被军阀拥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图片情境

【课堂小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md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