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06 14: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中国古代后期史(隋朝—清朝〈1840年以前〉)教案
第一章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
[提要]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统一而强盛的封建王朝。隋、唐两代,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隋朝(公元581~618年)从建立到灭亡经历两帝,共存在三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和秦朝相似的短暂王朝。但隋朝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隋朝历史须注意的重点:(1)隋文帝建立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奠定了基础。(2)隋朝中央集权制度集汉魏以来各种制度之大成,其官制、兵制、科举制、刑律等,对唐朝和以后的各封建王朝以极大影响。(3)隋朝继续推行北魏均田制并大力检括户口,给予农业生产发展以有利条件。隋代社会经济发达,财富之盈积为以往历代所罕见。(4)统治阶级迅速腐化,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尤其是隋炀帝上台以后,滥施暴政。(5)全国性农民大起义爆发,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支。隋王朝在大起义中迅速覆亡。
唐朝(公元618~907年)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建立。自建立到灭亡共经历二十帝、二百八十九年。唐朝历史一般可分为前后两期,从唐朝建立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为唐前期,755年以后是唐后期。此外学术界还有另外的两分、三分和四分等分期法。
学习唐朝历史须注意的重点:(1)隋末农民大起义和隋王朝的灭亡,给新建立的唐王的统治者以极深刻的教训。为了巩固李唐政权,唐初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统治政策,在隋制的基础上补充、发展和完善中央集权。(2)唐太象实行开明政治,缓和了社会矛盾。(3)从唐太宗“贞观之治”,经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各民族之间联系加强,学术文化繁荣、国际往来频繁,达到唐朝和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唐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富强的封建大国。(4)在唐王朝国力达到鼎盛的时候,统治阶级也开始日益腐朽,均田制、府兵制逐渐败坏,统治机器运转失控,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深化。755年,爆发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安史之乱”,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5)唐后期,北方社会经济残破,经济重心南移,两税法代替了租庸调。政治上宦官专权,官僚党争,藩镇割据发展。(6)唐朝末年,阶级矛盾步步激化,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黄巢领导的起义军虽然最后失败,唐王朝也已名存实亡。907年,唐朝被朱全忠所灭。
一、隋朝的建立和政治经济制度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隋王朝线索∶
请学生回答对隋王朝印象及基本概况 对教材补充:
国号、年号、谥号、帝系、时间、疆域 参考书
参见下发书目,介绍《隋书》
外戚杨坚建隋、隋灭陈:北周政权内部矛盾的迅速激化。 580年外戚杨坚逐步夺取政权。
关(陕西关中)陇(甘肃西部)贵族集团和杨坚家族。郑译、刘防假造诏书。杨坚掌握军政实权。
杨坚执政后的措施。杨坚登基称帝。隋文帝。 隋文帝统一全国的步骤。
陈朝统治者的腐败。《玉树后庭花》。
588年隋灭陈。景阳宫枯井。自西晋末年(316年)以来分裂了二百七十多年的中国又归统一。
隋朝的统一的历史必然。 2、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作为最高政权机关。内史名称由来。隋中央另两省。制令、审议、执行的机构分工。三省长官的宰相地位。六部。三省六部制度之意义。
简化地方行政机构和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隋文帝罢天下诸郡。州县二级制。
建立科举制度:废除九品中正制。以德才为标准分科举人。隋炀帝进一步开科取士,设立进士科。中国科举制度开始。科举制出现的意义。 颁布《开皇律》:《开皇律》的制定。刑律与前朝的比较。 分析隋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 3、稳定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措施的内容,成效。隋朝统治者重新控制大量劳动人口。
租调制:均田制下隋代农民必须承担的封建义务。租调力役。成丁年龄的提高。
开凿大运河:广通渠。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大运河开凿的政治目的。客观作用。
经济的繁荣:人口数的激增。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隋代物资储积的空前富裕。 经济繁荣的深层分析
二、隋炀帝暴政与隋末农民大起义 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学界争议 文帝与炀帝 矛盾的积累的分析与介绍 隋文帝后期潜伏着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国富民穷。 杨广个人素质:太子杨勇的立废。仁寿宫事变。 杨广军政措施、大兴土木、巡游无度、用兵高丽 隋炀帝急功好利,在短时期里驱使耗费的人力、物力大大超过了社会生产力所能承受的限度。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已基本停止。隋王朝濒临崩溃。 2、大起义 王薄起义:《无向辽东浪死歌》。起义的燎原之势。 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杨玄感起兵。 翟让、李密的瓦岗军 窦建德的河北起义军 杜伏威的江淮起义军 3、隋朝的灭亡
江都兵变。太原留守李渊晋阳起兵。
三、唐朝的建立和唐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唐王朝线索∶
请学生回答对唐王朝印象及基本概况
补充教材:国号、帝系、庙号、年号、时间、疆域、分期 参考书
参见下发书目,介绍新旧《唐书》、《资治通鉴》 1、唐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李渊晋阳起义 唐朝建立:李渊与关陇贵族集团的关系。李渊在晋阳起兵中的作用。起兵后的政策。长安建唐。
李唐统一全国:扫平薛举、薛仁杲、李轨、刘武周。李世民杰出军事才能。 瓦岗军的瓦解。
虎牢之役。窦建德、刘黑闼的失败。
江淮起义军的失败。各地割据势力次第被唐扫平。 隋末起义的历史意义
2、唐太宗的开明统治
唐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与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嫡子三人之争。李世民先发制人。 “玄武门之变”分析。 “贞观之治”:贞观时期的政治特点。时代背景。李世民的政治素质。开明的封建政治。 “贞观之治”的评价与讨论
3、武则天的统治
唐高宗 “永徽”政治在官制、经济、法律、国防上的建树。
武氏掌握政权:武则天生平。由 “才人”经尼姑到昭仪到皇后。对王皇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残酷打击。 “二圣”。 “临朝称制”。“革唐命”。中国封建王朝中唯一的女皇。 武则天实际当政四十多年的分析。机遇、权谋、老辣的政治才干和唐时妇女的社会地位。 逐年老重臣和重用酷吏:恐怖政策,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大杀大臣和唐宗室。 修《姓氏录》、开创殿试制度:武则天以各种方式从地主阶级各阶层中提拔一大批人。改唐太宗《氏族志》为《姓氏录》,创立了中国科举制度中皇帝主持考试的“殿试”制度,新兴官僚和武姓势力成了统治集团的主要成员,中小地主参政的规模更大。 武则天的评价:治世成功。黑暗面必须否定。传位问题上的困境。
4、唐玄宗“开元之治”
开元时期李隆基的励精图治。唐王朝的鼎盛。
5、强化封建统治的政治措施
三省六部的黄金时期: 唐朝中央和地方行政组织沿袭隋制并有所发展。三省的作用更充分。唐代宰相制度新变化,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的出现。宰相队伍的扩大和政事堂的建立。
监察机关御史台,五监九寺。
州、县与诸道制:唐太宗时十道与唐玄宗时十五道。
府兵制度:唐代府兵十六卫。内府与折冲府。兵农合一。卫士与兵募。 《唐律》:律、令、格、式。《唐律疏议》,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法典。 科举制度:常举和制举。明经与进士。
6、唐前期的经济制度
均田制和租庸调:均田制实行的最有效的时期。 “输庸代役”在隋基础上的制度化。
四、唐前期经济的繁荣
1、农业的发展
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生产工具的新进步。《耒耜经》与曲辕犁。水利工程。《水部式》。 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天宝时耕地面积。天宝十四年全国户数
2、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官营和私营手工业:官营和私营手工业。少府监、将作监和军器监。富豪何明远家绫机史料。
冶铸业和纺织业:合铸金银法。简单车床。印染技术。 “蜡缬”、 “夹缬”。 瓷器与唐三彩:邢州窑 “类银”、“类雪”。江西昌南镇 “假玉器”。 “唐三彩”。 繁华的都城长安:世界最大的城市,与现西安城墙区域和当时欧亚其他首都城市的比较。一百零九坊和东西两市,
里坊与市:前期王朝体制城市的最高代表。严格区分的宫殿区、行政区、住宅区、商业区。里坊制度。来划分。严格时间和地域限制下的城市经济活动。主要体现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城市功能。
五、安史之乱
1、均田制、府兵制的破坏和天宝年间政治的败坏
土地兼并、人口增加、战争频繁导致均田制的破坏。均田制破坏和边疆战争形势导致府兵制瓦解。两制瓦解和军制改革的必然性。 “长从宿卫”和 “长征健儿”。 节度使势力的增长:“节度使”之由来。朝廷和地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天宝十节度。 唐玄宗的腐化:李隆基与杨玉环。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国事。出将入相传统的破坏和胡族军阀势力的坐大。朝内外多个势力集团间的错综复杂矛盾。
2.安史之乱
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军阀矛盾的爆发。
安禄山范阳起兵:安禄山发迹史。安禄山与哥舒翰、杨国忠的矛盾激化。 唐玄宗出逃四川与马嵬驿之变:洛阳、潼关的失守。马嵬驿禁军哗变及真相。李亨即位。 唐王室组织力量反击:郭子仪、李光弼部队及回纥兵与安史叛军的战斗。
安史内讧和叛乱的失败:安禄山被其子杀死。郭子仪、李光弼率军收复长安、洛阳。邺城之战。史思明被其子杀死。史朝义败死,安史之乱平定。
安史之乱的严重后果:关中、中原地区几经浩劫,黄河流域从此失去全国经济发展中心的地位。
唐中央集权体制大为削弱。朝廷中宦官势力左右政治。地方上藩镇纷起,割据形势已无法改变。边防空虚,陇右河西走廊尽失于吐蕃。 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
3.杨炎与两税法
唐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提出“两税法”。 两税法主要内容。两税法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史上的意义。
六、唐后期统治者内部矛盾和黄巢大起义 1.藩镇割据
河朔三镇:安史旧将统领的 “河朔三镇”。中原及其他地的新军镇。缘边节度使体制演化成天下藩镇林立。藩镇的不同类型和影响。藩镇之间的互相制约和唐王朝内外局势的平衡。 唐中央对藩镇的斗争:唐德宗时的诸镇反叛和泾原兵变。唐宪宗元和年间平定淮西之役。
2、官宦专权和朋党之争
宦官专权:宦官监军。 宦官担任“神策军”神策军最高指挥官左右“中尉”,宦官担任掌管朝廷机密的“内枢密使”, “四贵”。 宦官废立皇帝。 “宫市”,与“白望”。 南衙北司之争:宦官势力与官僚集团的斗争。
“二王八司马”的改革:唐顺宗永贞年间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韦执谊等的改革。“二王八司马”事件。 甘露之变
牛李党争:官僚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关于牛李党争的不同看法。
3、黄巢大起义
唐后期政治的黑暗。 “国有九破”、“民有八苦”之象。 庞勋起义:“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王仙芝 黄巢起义:盐贩领导的大起义。 起义军的流动作战:王仙芝准备接受招降。王仙芝战死。黄巢号“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流动作战,进军岭南。再次北上。占领洛阳。
大齐政权的建立:起义军攻占长安, “大齐”政权的建立。
起义的失败:占领长安后黄巢的战略失误。沙陀为唐助战。朱温叛变。黄巢退入河南,败退山东,狼虎谷战败自杀。
黄巢大起义的意义和教训:对魏晋以来门阀世族的摧毁。 关于“均平”的评价。流动作战的利与弊。
对唐王朝灭亡的关键一击。
七、唐代的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
1、唐与突厥诸汉国的关系及对西域的控制
东西突厥及后突厥的兴衰 唐与突厥的战争:东突厥的再次强盛和唐高祖的称臣。唐太宗灭东突厥。定襄都督府和云中都督府。
唐对吐谷浑、高昌、龟兹等国的征服、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唐朝向西域扩展。唐灭吐谷浑。唐破高昌,安西都护府。唐取焉耆、龟兹,控制天山南麓。 “安西四镇”。唐灭西突厥。昆陵都护府、濛池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后突厥”再起与灭亡。鄂尔浑河突厥碑文。
2、唐与薛延陀、回纥等部族的关系
薛延陀汗国的兴亡:薛延陀与唐、突厥的关系。唐灭薛延陀。燕然都护府。 回纥汗国兴起:回纥与铁勒各部的关系。回纥归唐。翰海都督府。 “参天可汗道”:“天可汗”与 “参天可汗道”。
回纥与唐的经济文化交往:回纥与唐王朝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安史之乱中回纥助唐。唐真正皇室公主与回纥的和亲。 “回纥”与“回鹘”。由纯游牧到半定居生活的快速发展。回鹘商人阶层的形成。黠戛斯灭回鹘。
3、唐与吐蕃的关系 吐蕃政权的建立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长安会盟碑
4、唐与南诏的关系
5、唐与奚、契丹、渤海国的关系
6、唐代羁縻府州制
唐前期国力、军力的强盛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856个“羁縻府州”的设置。羁縻府州的性质。
7、唐与世界各国的交往
7至9世纪世界上最先进、最开放的国家,博采众长,充满自信。
国际性城市长安: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都会。长安人口中的外国人比例。史籍、考古发掘的域外记载与文物。 “蕃胡”和“住蕃”。 唐与朝鲜的交往
日本遣唐使和鉴真东度
与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的交往 玄奘、义净赴印度取经 与中亚国家的交往
与波斯 大食 东罗马的交往
八、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生活 1、哲学与宗教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佛教的传播和宗派的形成 道教的再度兴起
景教、袄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的传入 2、文学艺术的繁荣 空前繁荣的唐诗 李白、杜甫、白居易 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散文 传奇小说的兴起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艺术 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艺术 盛唐乐舞
3、史学的发展
官修史书制度的发展、唐初八史 刘知几和《史通》 杜佑《通典》 4、自然科学技术 僧一行与《大衍历》 孙思邈的医学成就 雕版印刷术
5、隋唐社会生活与风俗 社会生态与环境 健康水平 习俗风气
(本章课堂讨论一次,2学时。本章及第二章间布置论文写作一次[期中考核],约3000字,20学时。)
第二章 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 [提要]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是隋唐统一王朝时代结束后进入分裂割据、多个民族政权鼎立到完成空前大统一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有多个政权的统治者来自少数民族。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但是在更大范围内先后有辽、西夏、金等政权与之并立。这些少数民族王朝存在时间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比前代少数族政权高,它们分别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最后又由少数民族政权完成了全国大统一。这一时期民族融合从深度到广度都进一步加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以宋王朝为代表的封建经济在隋唐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生产关系有新的变化,生产力更加提高,一些领域里出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发展。这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又一个繁荣期。
唐亡之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01~979年),共72年。学习五代十国历史须注意:(1)五代十国是晚唐藩镇割据的发展,北方诸国混战动乱,社会经济严重破坏。五代十国又是转向重新统一的过渡,后周的改革为结束分裂奠定了基础。(2)同时期里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方经济与文化地位进一步提高(3)与此同时契丹的兴起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后改名大辽。辽朝(916~1125年)从耶律阿保机起共经历9帝,209年。学习辽朝历史应注意:(1)辽与宋曾经数次进行过大战,但澶渊之盟后双方保持了中国北方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之间罕见的长期和平,辽与宋是北、南朝兄弟国的关系。(2)辽朝幅员辽阔,境内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辽朝统治者实行了“因俗而治”政策,其北南双轨制度很有特色。(3)辽朝在经济上对东北和北方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在经济上有自己的特点。(4)辽灭亡后,其王族又在新疆、中亚建立了西辽,它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仍是汉族王朝。宋朝,分北宋(960~1127年)和南宋(1127~1279年)两个阶段,共320年,18帝,其中北宋9帝,南宋9帝。学习宋朝史应注意:(1)北宋实行的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有效地铲除五代割据的弊端,保持了内部统治的稳定。其以收权分权为目的的复杂的体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一个高峰,但也带来了不少弊病,造成武功不兴,对外作战屡败,政治上也暮气沉沉。至北宋中期发生“三冗”,改革与变法也无法扭转。(3)唐五代以来阶级关系、土地制度方面的变化到宋大致告终。租佃关系和土地兼并使宋朝阶级矛盾尖锐,农民斗争的矛头指向不平等的财产关系。(4)内部和平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宋经济迅猛增长,人口及生产水平超过唐朝,经济重心南移,城市进一步商业化,科技文化也十分发达。(5)北宋末年金朝入侵,南宋与金南北对抗,虽出现抗金名将,仍苟且偏安,但经济上十分繁荣。
西夏(1038~1227年)共立国190年,传10帝。学习西夏历史要注意:(1)西夏是北宋西北的劲敌,对北宋的战争规模大、时间长,对北宋国内的影响也深。(2)西夏是党项贵族所建,但国内有与内地匹敌的发达的农业、手工业。(3)西夏善于利用邻国矛盾,故长期割据西北。
金朝(1115~1234年),女真贵族所建,共传10帝,120年。学习金朝历史要注意:(1)女真族在反抗辽朝压迫中以少胜多,迅速崛起。(2)金朝前期曾对中原进行了野蛮破坏,但很快就完成了封建化,统治者汉化程度甚高。金曾在进入中原后以移民实施民族压制,但客观上却促进了民族融合。金朝统治下的北方社会经济有明显恢复发展。 ‘
此段历史头绪纷杂,必须从全国范围的角度观察各王朝的盛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此外,还须注意这一时期大理、回鹘、喀喇汗朝等的发展情况。
13世纪初,蒙古部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大蒙古国。1271年,蒙古国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元代历史从成吉思汗起,共163年,历15帝。自忽必烈定元朝国号起,共97年,历11帝。学习元代史应注意:(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促进了蒙古民族的形成和蒙古社会的进步,蒙古的军事扩张,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2)元朝结束了自五代以后3个多世纪的分裂状态,从多方面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王朝,是蒙汉各族封建阶级的联合政权,它采用了汉族封建制度,也保存了许多蒙古旧制,具有民族压迫的色彩,呈现复杂和矛盾。(4)元代经济文化在其特定历史条件下有不少发展,对外关系和文化交流尤其发达,呈现出一种开放性。(5)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元朝不能保持长期的稳定,赋敛苛繁、政治腐败使统治基础日见动摇。在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的冲击下,元朝被明朝推翻。(6)这段历史中少数民族及域外的名词、典制较多,需要下功夫理解、记住。 一、 五代十国割据与契丹的兴起 1、五代更替与契丹的兴起
五代十国线索∶请学生回答对五代十国印象及基本概况 对教材补充:当时实际分裂政权的数目、民族、疆域 参考书:参见下发书目,介绍新旧《五代史》
朱温建梁:黄巢起义失败后最迅速的新藩镇。903年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904年害死昭宗立哀帝。907年废哀帝称帝建梁。 五代更替:
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武夫的黄金时代。惨烈战争和频频兵变。沙陀三王朝。骄兵悍将拥立皇帝。北方经济的惨重破坏。
契丹的兴起:契丹族的渊源和历史发展。耶律阿保机氏族推选制建契丹国。契丹国的迅速扩张。征服渤海国。
石敬塘与燕云十六州: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举兵叛唐,向契丹割地称臣做儿皇帝。耶律德光助石敬瑭建后晋。石敬瑭献 “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易手的深远影响。946年灭后晋。耶律德光改国号“大辽”。 “打草谷”。中原人民的剧烈反抗。刘知远后汉。 周世宗改革与统一活动: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郭威恢复经济的措施。柴荣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后周军队对后蜀和南唐的进攻。柴荣北伐。后周为以后统一奠定的基础。
2、十国兴亡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吴、南唐、吴越、闽、南汉、楚、荆南、前蜀、后蜀、北汉。 南方战争的规模和破坏程度较北方小的原因。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圩田”的大量增加。
3、五代文化
从五代十国开始,中国文化的重心也开始转到了南方。
二、北宋的建立与君主集权制度的加强
1、北宋王朝线索∶请学生回答对北宋王朝印象及基本概况
对教材补充:国号、年号、谥号、帝系、时间、疆域、特点与地位 参考书:参见下发书目,介绍《宋史》、《宋史纪事本末》、《东京梦华录》
2、北宋的建立
陈桥兵变: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于陈桥驿黄袍加身,北宋建立。 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和中原江南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 “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分析。北宋朝统一中原和江南地区。
3、宋初君主集权制度的加强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现象分析。 “三衙”与枢密院分掌领兵与调兵权。 收地方精兵归中央:“收其精兵”。全国正规军的禁军化。厢军、乡兵与蕃兵。“内外相制”。
更戍法: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分割相权: 枢府与政府对掌文武。“二府”。“三司”与“计相”。
设置转运使:路设转运使统管调运各地税收。地方失去反叛的物质基础。 取消支郡:节度使成空衔。 通判的设立:“监州”与知州(府)之间互相制约。 养兵政策:古代募兵制的全盛时期。“有叛民无叛兵,有叛兵无叛民”。 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 “官”、“职”、“差遣”制度及分析。 重用文臣,以文制武的政策:枢密院长官、副官文人担任。武将不能参掌最高军事机密。大幅度扩展了科举制规模。军人社会地位的历史性下坠。 北宋前期集权措施的重大影响。
4、“不抑兼并”和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五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不抑兼并”成为北宋国策。 “田制不立”的影响分析。
主客户:主户和客户。上户。下户。形势户和民户。税户与佃农。 分成租与定额租:
5、王小波、李顺起义
王小波、李顺起义的爆发和大蜀政权。“均贫富”口号的提出。 三、北宋与辽、西夏等政权的对峙
1、辽王朝线索:请学生回答对契丹-辽王朝印象及基本概况 对教材补充:契丹-辽帝系、国号、都城、疆域、特点与地位 参考书:参见下发书目,介绍《辽史》、《契丹国志》
2、北宋与辽的对峙 宋太祖对辽策略。“封桩库”。 宋太宗伐辽失败:高梁河之战。“雍熙北伐”。歧沟关与陈家谷口的失败。杨业与 “杨家将”故事。“守内虚外”政策的确立。
辽军南下:辽圣宗及萧太后率军南下。澶州对峙。 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条款。双方政治上互相妥协的结果和此后长时期的和平并存。辽宋间的榷场贸易。
辽朝政治经济的发展: “因俗而治”的政策,双轨二元的北、南面官制。地方部族制和州县制。斡鲁朵制。头下军州制。 “御帐亲军”和“宫卫骑军”。 五京制与“捺钵”。以汉文化为核心又带有契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辽文化。 契丹大字与契丹小字。辽朝经济的历史地位。北朝与南朝。“契丹”在西域以远地区历
史文献中的含义。
3、北宋与西夏的对峙
西夏王朝线索:请学生回答对西夏王朝印象及基本概况 对教材补充:西夏帝号、国号、都城、特点与地位 参考书:参见下发书目,介绍《辽史》、《宋史》、《金史》所附西夏传
元昊建立西夏政权: 党项族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定难军节度使与夏国公。李继迁起兵反宋。李继明、李元昊控制河西走廊。1038年元昊称帝建大夏。
西夏社会经济的发展:元昊提倡蕃族风俗礼仪。仿宋制度设官分职。制西夏文。蕃汉糅合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系统。发达的畜牧业、手工业、商业构成西夏立国的物质基础。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北宋不愿承认原来藩属的帝号。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3大战役中宋军的惨败。元昊胜后求和。 “庆历和约”。双方时战时和。辽夏战事中辽的失败。西夏的实惠和平衡外交。
4、大理政权的建立 “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政权。 大理与宋的关系。已形成较完整封建体制大理社会经济发展。大理文化。 5、西北少数民族政权
甘州、于阗、高昌回鹘诸政权和喀喇汗朝。回鹘文。喀喇汗朝双王制。《福乐智慧》和《突厥语词典》。突厥语民族中第一个穆斯林王朝。 “桃花石汗”。
四、北宋中叶的社会危机和王安石变法 1、北宋中叶的社会危机 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养官政策及厚禄。滥官“繁冗甚也”。军队人数持续上升与素质日益低下。官俸、军费、外输岁币和皇室挥霍导致的冗费。 严重的赋役问题和社会矛盾
2、范仲淹和“庆历新政” 范仲淹生平。“庆历新政”10个方面的改革方案。新政的夭折及分析。
3、王安石变法 变法内容:王安石生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熙宁变法”。“制置三司条例司”。 “富国强兵”及措施内容。 新法推行的效果分析
变法的失败、历代评价及分析
4、宋徽宗的腐朽统治 “崇宁”与“元祐党籍碑”。“六贼”。 “花石纲”。
5、方腊起义、宋江起义
五、北宋经济的发展
北宋王朝政治上缺乏活力,军事上软弱无能,但社会上经济的综合实力(非朝廷掌握的财政)和经济生活中的新的因素却极为突出。宋代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国古代堪称又一个高峰。
1、农业的发展 农业工具的改进
水利灌溉的发展发达
南北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良种的推广
农业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稻米的产量超过粟、麦,跃居全国首位。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者大量涌现,农产品商业化程度进一步增加。 人口和垦田面积的大幅度增长:宋徽宗时全国人口首次超过了1亿。宋神宗时垦田亦超过汉唐时的垦田数。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开采冶炼业的发展:煤炭在北方家庭尤其在冶炼中已广泛使用。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铁、铜、铅、锡的年产量。与英国革命时的铁产量比较。 造船技术的进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隔离舱和救生艇,指南针,船坞,滑道下水技术的使用。
四大名窑和景德镇瓷器:定窑、钧窑、汝窑、官窑。景德镇的由来。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大量增加。都市结构和管理上的重大变化。营业地区和时间限制的被取消。 “夜市”和 “鬼市”。初步具备近代城市的风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市镇在乡村崛起 . 交子的出现
六、北宋灭亡与金和南宋对峙
1、金王朝线索:请学生回答对金王朝印象及基本概况 对教材补充:金帝号、国号、都城、特点与地位 参考书:参见下发书目,介绍《金史》
2、金国的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 女真族的兴起:黑水靺鞨。熟女真与生女真。完颜部与按出虎水。女真与辽朝关系。“海东青”。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1113年,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出河店之战。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
猛安、谋克:女真狩猎军事单位的演变。 “猛安” “谋克”制度。
金灭辽:金太祖击败10万辽军主力。向辽的全面进攻。天祚帝的逃亡与被俘。辽亡。 西辽的建立:辽皇族耶律大石在现新疆和中亚建立了西辽(又称喀喇契丹)。西辽的历史地位。
宋金结盟:北宋君臣的形势判断。宋金缔结联合灭辽的“海上之盟”。宋军攻燕的失败和虚弱的暴露。“燕京代税钱”。燕京等六州空城的归宋。 金兵南下:金太宗继位和大举攻宋。
北宋军民的抗战:1126年初金军逼近开封。宋徽宗传位钦宗后逃跑。李纲和开封军民的顽强抵抗。以太学生陈东为首的开封军民抗议投降的运动。金军暂时退兵。 北宋灭亡:宋靖康元年金军再次南下。郭京“六甲法”,开封被破。宋徽宗、钦宗被虏。“靖康之变”。
3、南宋的建立和抗金斗争
南宋的建立:1127年宋钦宗之弟赵构在河南商丘即位,南宋开始。 李纲、宗泽的抗金部署
宋高宗的苟安政策:宋高宗政策的原因分析。宗泽忧愤而死。
金军渡江南下及撤退、南宋定都临安:1129年金兀术渡江占领建康,宋高宗逃亡海上。1130年黄天荡之战。刘豫伪齐政权。宋高宗建都临安。
八字军、五马山寨军和河东红巾军的抗金斗争: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一带人民的自发抗金义军。抗金义军对金军的牵制是南宋得以在江南立足的重要原因。
南宋将领的抗战、岳飞的北伐:南宋统治者适当松动北宋时严格限制武将的策略,战争中新形成的军队。韩世忠、吴玠、刘锜。岳飞事迹。郾城大捷。颍昌之战。金军准备放弃河南。
宋高宗、秦桧的议和活动、岳飞被害:宋高宗再夺兵权。高宗心病与秦桧。“十二道金牌”。“莫须有”。岳飞被害。
绍兴和议: 1141年金宋 “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以淮水、秦岭为界。
4、南宋初年钟相、杨么起义 洞庭湖滨的钟相、杨么起义。“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岳飞的镇压。
七、南北经济的继续发展 1、南方经济继续发展 人口和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开始完全南移。南宋凭借地利和大大超过北方的经济实力支撑150多年的半壁河山。
江南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 “苏湖熟、天下足”之说。冬麦和晚稻两熟制,双季稻。
丝织业、制瓷业中心的南移:丝织业中心完全移到长江流域。南宋所收税绢的数量超过北宋。制瓷业中心南移。哥窑。
大型海船和车船的制造:水上、海上交通的需求刺激造船业的发展。
临安、泉州等城市的繁荣、海外贸易的扩大:南宋商业与城市的繁盛比北宋更为突出。 “天上天堂、地下苏杭”的谚语。国际贸易港泉州、广州、明州。市舶司,年市舶收入的大幅度增加。
纸币的大量发行:东南会子、四川钱引、湖广会子、两淮交子。
2、金朝政治经济的发展 金内部政治斗争。“勃极烈”制的行废。猛安、谋克户内迁, “屯田军”。金熙宗、海陵王的改制。女真大字和女真小字。女真的汉化。
中原华北地区的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发展。金世宗时户数超过了原北宋北方地区的户数。金代垦田超过北宋时北方垦田。金的手工业、建筑业的高水平。金全境推行纸币。 八、元朝大统一及其统治
1、元朝线索:请学生回答对元朝印象及基本概况
对教材补充:蒙元国号、帝系及庙号、年号、时间、疆域、特点及地位 参考书:参见下发书目,介绍《元史》、《元史纪事本末》、《史集》
2、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蒙古族的起源:蒙古的渊源。“蒙兀室韦”。“鞑靼”。蒙古及室韦部落的西迁。与辽朝和金朝的关系。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各部:12世纪后期中国北方大漠高原形势。兼并战争。塔塔儿、克烈、蔑儿乞、乃蛮、蒙古五大部。铁木真的势力的壮大。草原统一战争。1206年 “忽里台”。“成吉思汗”。 大蒙古国的建立,千户制、怯薛制、札鲁忽赤与札撒:军事行政统一的基层单位千户制。蒙古军事力量的核心“怯薛”制。“札鲁忽赤”与 “札撒”。畏兀儿字体蒙古文。“大蒙古国”国家机器的建立和新的蒙古民族的形成。
蒙古灭西夏:为保障侧翼成吉思汗首先向西夏用兵。1205—1209年间,蒙古三次进掠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
蒙宋联合灭金:1211年成吉思汗攻金。蒙古军两次击溃金军主力,将金朝压迫到黄河以南。窝阔台的攻金。河南三峰山战役。1234年蒙宋联合灭金。蒙古与南宋开始长达44年的战争冲突。
蒙古军的三次西征: 成吉思汗领导的第一次西征。花剌子模战争。窝阔台发动的第二次西侵。“长子西征”。蒙古军攻入东欧。以波斯和阿拉伯为目标的第三次西侵。旭烈兀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
蒙古帝国与四大汗国。蒙古各地区随不同文明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发展道路。
忽必烈登上汗位:蒙哥汗进攻四川时的死亡。蒙哥弟忽必烈和幼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忽必烈与汉人幕僚集团。忽必烈灭大理国。忽必烈得胜利的原因分析。 忽必烈采行汉法:忽必烈采行汉法的背景分析。蒙古统治中心的转移。 元朝的建立: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大蒙古国演变成中国的传统王朝。元朝皇帝对蒙古各汗国的宗主权。
3.元朝的大统一
南宋统治的腐朽:贾似道专权。贾似道给蒙古以用兵的口实。
襄樊之战、元军大举攻宋:刘整降蒙古。蒙元军功宋重心的转变。襄樊攻守战。伯颜统军攻宋。南宋朝廷投降。
南宋军民的抗元斗争,文天祥就义: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拥立南宋宗室。文天祥事迹。
南宋残余的灭亡:崖山之战。元朝大统一的历史意义。
4.元朝的统治制度
中央统治机构:主要承袭金制。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行省制的确立:行省制度。 “腹里”与10行省。路、府、州、县。
对云南、西藏等地的行政管理:云南设省,行政管理一如内地。宣政院对西藏的治理。 驿站的设置:“站赤”制度。急递铺。 蒙古旧制的存在,四等人制、达鲁花赤制:元朝统治体制中的旧制。怯薛制与 “内朝”。“投下”。“四等人制”。“达鲁花赤”。层层钳制的元朝军制。元代统治制度的汉蒙二元性特征。
九、元朝的社会经济
1、赋役、户籍与阶级
南北相异的赋税制:元朝赋税南北相异。北方税粮与科差。“五户丝”。南方两税。杂泛差役。
诸色户计:按职业分工及民族和宗教的因素被分成的 “诸色户计”。不同的义务和管理系统。
驱口与佃农:蒙古游牧社会中奴隶制成分与汉族封建社会中奴隶制残余的混合。主要集中于北方的驱口和南方的佃农。
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司农司的设置:司农司和大司农司。鼓励开荒,组织屯田,禁止占民田为牧地。 棉花种植的推广:棉花种植的传播。木棉提举司的设立。 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
大运河的修凿和海运的利用: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隋朝以后第二次伟大的运河工程。大规模沿海漕运的开通。
3、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兴盛
中西交通的空前畅通和海外贸易的发达:蒙古重商传统。超过唐、宋的元朝海外交通与贸易。七市舶司。
商业城市的繁荣:大都。杭州。泉州。
纸币在全国范围发行:元朝首次将纸币推行到全国范围。 “中统交钞”、 “中统元宝钞”、 “至元宝钞”等。
十、元末红巾军大起义
1、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
皇室的内争:蒙元汗位继承的不断危机。南坡之变。两都之战。
贵族的贪污暴敛,财政困窘:巨额赏赐。喇嘛教“佛事”的挥霍。纸钞贬值。 官吏和军队的腐化:元末官僚机器的失控和军队战斗力的丧失。 严重的自然灾害
2、红巾军起义
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贾鲁开河的利弊。白莲教源流。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红巾军起义。
彭莹玉、徐寿辉等领导的红巾军:北方红巾军和南方红巾军。“北琐红军”和“南琐红军”。方国珍、张士诚的先后起兵。
宋政权的建立和红巾军北伐: “天完”政权。 “小明王” “宋”政权。 “大周”政权。元宰相脱脱高邮之败。宋政权分兵三路北伐。保元地主武装的兴起。
3、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和元朝的灭亡
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及其势力的发展:朱元璋早年的贫苦生活。投奔起义。势力的扩充。铲平群雄,统一江南。
明朝的建立、明军北伐与元朝的灭亡:徐达、常遇春北伐。1368年朱元璋南京称帝建明。明军逼近大都和元帝出逃。
十一、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1、哲学
理学的形成及其主要派别:中国学术思想在宋、元时期的主要发展。理学、道学哲学体系的特点。 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的思想:理学的先驱-北宋湖南学者周敦颐和陕西学者张载。理学的先驱基本范畴的开始使用。程颢和程颐兄弟。“天理”与 “道”。理学道德等级规范。
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及其影响: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庞大的理学体系。天理论的更加严密深刻化。
陆九渊的“心学”:孟子理论结合佛教禅宗思想的“心学”。“鹅湖之会”。
元代理学至尊地位的确立:许衡、吴澄、刘因的融合朱、陆趋向。元代科举考试以朱熹注解的《四书》、《五经》为标准,理学至尊地位的完全确立。 陈亮;叶适反理学的思想: “永康学派”和 “永嘉学派”。 邓牧的思想: “三教外人”与《伯牙琴》。
2、史学 《新唐书》、《新、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当代史、地方史志、金石学:南宋李焘编《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徐梦莘编《三朝北盟会编》、北宋乐史编《太平寰宇记》、范成大编《吴郡志》、潜说友编《咸淳临安志》、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 《蒙古秘史》:现存北方游牧民族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编修的史书。
3、文学艺术
词的兴盛:五代韦庄、冯延己、李煜。宋代文学的代表。柳永、苏轼、李清照、陆游和辛弃疾。
话本的出现: “瓦舍”和 “说话人”。 “讲史”、 “小说”,与 “话本”。 元曲和南戏:宋“杂剧”。“杂”之含义。“金院本”。 “南戏”。元杂剧和散曲。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高潮。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
4、科学技术 毕升和活字印刷 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火药、火器的发展 沈括《梦溪笔谈》:中世纪的科学百科全书。 元代三农书:《农桑辑要》、王祯《农书》、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 郭守敬和《授时历》:简仪、仰仪、圭表等的首创。中世纪仅有的大规模天文观测。比公历早300年的《授时历》。
医学的成就:铜铸人体模型。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 “金元四大家”。
5、中外文化交流 周去非《岭外代答》、赵妆适《诸蕃志》、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汪大渊《岛夷志略》 宋朝与亚、非国家的文化交流 元朝与亚、非、欧各国的文化交流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布 《马可波罗行记》 列班.扫马访问欧洲
(本章课堂讨论一次,2学时。)
正在阅读: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案03-06
湖北武汉事业单位教师岗面试培训辅导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03-25
人文因素对船舶安全事故重大影响的研究06-03
行政管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05-14
运木头作文300字06-29
2018-2019年高中语文安徽高考精品冲刺试卷含答案考点及解析02-27
教育学教案10-01
无 机 化 学 试 卷10-15
校长试用期工作总结09-27
军训的前一天日记10-2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南开大学
- 古代史
- 中国
-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