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兰州大学文学院美学之美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3-04-29 06: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6年兰州大学文学院美学之美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2)

2016年兰州大学文学院美学之美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12)

2016年兰州大学文学院美学之美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19)

2016年兰州大学文学院美学之美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28)

2016年兰州大学文学院美学之美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35)

第1 页,共42 页

2016年兰州大学文学院美学之美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出题严格按照最新复试题型及历年复试难度。——————————————————————————————————————————一、名词解释

1.直觉说

【答案】“直觉说”也称“表现说”,审美心理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20世纪初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派,这种表现主义美学为西方现代派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核心观点是:美就是直觉、就是形式,就是直觉的表现。在美感中,没有任何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美的全部意义就是对事物形式的形象直觉。这一学说的基础是唯心主义哲学,但他强调形象思维在审美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合理性。

2.审美移情

【答案】审美移情是西方现代美学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移情”,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人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代表人物立普斯的“移情说”侧重于对主体心理功能的体验,把主体的感觉、情感等提到了审美对象的地位,揭示了美感中包含了审美主体的心理错觉等美感心理规律。但是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它的最人缺陷就是否定了审美对象的客观性;在强调主体因素的能动作用时,忽视了对客体这一外部因素的分析。

3.崇高

【答案】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4.审美范畴

【答案】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概念。审美范畴一般是经过高度概括的“大风格”。不能随意添置,无限增多。不同的文化圈发育了自己的审美文化,每一种审美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形态。小同的审美文化之间,有着因文化的价值取向、最终关切的小同而带来的重大区别。如果说,艺术风格反映了不同艺术的意象的风格,那么,审美范畴则是文化的“基本意象”的风格。

文化作为一种生命现象,有着自己的基本意象。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这种基本意象是这种文化的“理念”的感性显现。而审美范畴就是这一“基本意象”的风格。如古希腊文化“基本意象”的代表是什么庙和神的大理石雕像,它们体现了“优美”这一属于希腊文化的“大风格”。

第2 页,共42 页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答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操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外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外师造化”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是基于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上,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6.美育书简

【答案】《美育书简》又译作《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也是席勒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作者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上层腐朽,下层粗野”的状况,认为当时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这种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即形式冲动和理性冲动。但二者各有强制性,不能直接结合,故要是二者结合,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便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性的教师,它尤其能唤起人身上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这种冲动是自由的同义语,它使得感性与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

7.审美教育

【答案】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不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8.形式教育

【答案】形式教育包括形式美和美的形式两个力一面。形式美指事物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美的形式是审美对象的外部表现形态和内部结构方式。形式美可以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美的形式则与美的内容意蕴紧密相连,难以分割。

二、简答题

9.简述黑格尔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艺术美特点的观点。

【答案】(1)基本观点他们从美学的基本问题,即艺术与现实关系出发,提出了自己对艺术美的见解。

(2)影响和意义批判地吸取他们观点中的合理因素,这对我们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艺术美的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3)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艺术美的看法

第3 页,共42 页

①内容:他从“美是生活”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肯定现实美及其生动丰富性,毫无保留地肯定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②具体观点

a.艺术美是现实美的“代用品”

第一,他批驳了唯心主义美学所提出的这种观点,即人不能在现实中寻找出真正的美来,于是“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美的观念,要由艺术作品来实现”。

第二,他认为现实生活本身完全能够满足人的美的渴望。

b.在艺术中创造想象的作用是有限的:他认为想象中的美不如生活中的美,而完成的作品中表现的美,又不如想象中的美。

c.艺术形式本身带来的局限:例如他认为雕塑、绘画与生活相比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雕塑、绘画都是死的、不动的等等。

(4)黑格尔对艺术美的看法

①他否认艺术美来源于生活

a.他不仅否认现实美,也否认现实生活的客观存在。

b.他认为生活现实本身就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c.他提出真正的美是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也就是艺术美。

d.这是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在美学中的反映。

②他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强调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

③他反对艺术机械模仿自然:艺术必须抓住事物的普遍性,并加以理想化,只有把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本质概括出来,去掉一切偶然东西,才会使作品更好地表现出“基本意蕴”

(5)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黑格尔关于艺术美的看法的评价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了现实美,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艺术美只是现实美的粗糙、苍白的反映。

②黑格尔强调了艺术美,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

③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从根本上说,他是完全否认社会生活的。由此看来,在艺术的审美特性问题上二者都有片面性。

10.美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案】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与此同时,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渗透其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家庭美育

家庭教育是美育的起点。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起点,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一个人最早接受美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作为美的摇篮,甚至当一个胎儿在母腹之中尚未出生时,就己经可以开始进行美育了。

(2)学校美育

学校美育是美育的重点。学校是从家庭到社会的中间环节,它对学生施行有计划、有组织的

第4 页,共4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m3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