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心里学题.doc

更新时间:2023-08-19 00:18: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心里学题

1.广义的教育泛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们的思想的行为的一切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基本形式。

2.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4.中等学校心理学的性质包括:中等学校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特征为主。

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9.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动能

10.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13.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一般1/10秒)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5-9个

15.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6.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肤觉、

17.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多数为感受降低,甚至消失),这种现象叫感觉适应。

18.连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19.表象是指人脑中出现的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

2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可工过程。

22.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它是人脑借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23.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4.(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的两个特征

(3.升学与就业的矛盾

25.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35.马斯洛人类需要的层次:最低层次生理需要,中间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引起(动机)推动(行为)

41.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1.遗传(2.环境和教育(3实践活动

61.皮亚杰认为,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是前运动价段(2-7岁),

三是具体运算阶段(7-12);

四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前运动价段的特点(2-7岁):

(1.单维思维(只在一个维度思维)

(2.思维的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

(4.静止性

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7-12):

(1多维思维

(2.思维的可逆性

(3. 去自我中心

(4.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

(5.具体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假设一演绎思维

(2.抽象思维

(3.系统思维

27.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心里学题

32.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33.动机和行为的关系上看,动机具有这样一些功能,即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37.心理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双趋冲突是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必须从两个趋向中择一而为的心理冲突。双避冲突是指两个威胁性目的,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的心理冲突。

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机的心理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是指对几个目的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

38.能力是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45.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典型的、稳定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46.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48.性格的结构:性格的静态结构和性格的动态结构。

49.性格的静态结构包括:一是性格的认知特征。二是性格的情绪特征。三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50.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具有生物性,而性格是后天的,与个体的社会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而性格的可塑性相对较大。

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不具备社会评价意义。

性格主要反映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所以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54.少年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交织的时期,这个时期矛盾交织错综,有人称之为急风暴雨时期。

55.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基础。

58.皮亚杰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恒。

59.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是同化。二是顺应。

60.图式,皮亚杰解释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人最初的图式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表现

了一些简单的反射。

6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的整体。

67.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和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1.信任与不信任阶段(0-2岁)

(2.自主与怀疑和羞怯阶段(2-3岁)

(3.主动感与内疚感阶段(4-5岁)

(4.勤奋与自卑阶段(6-11岁)

(5.自我同一性与同一性的混乱阶段(12-18岁)

(6.亲密感与孤独感阶段(18-30岁)

(7.繁殖感与停滞感阶段(30-60岁)

(8.自我完美感与悲观失望感阶段(60岁以后)

117.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包括(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三个环节。

(知识的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知识的理解是在感知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达到对事物抽象概括的认识,是揭露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123.(知识应用)就是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目的,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可以有不同的形式: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口头和书面的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去完成各种实验、学习作业。将学得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心里学题

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解快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124.学生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

(1.审题并形成课题映象审题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映象,就是了解课题中的条件与任务,搞清楚课题的基本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课题的映象。

审题并形成课题映象是学生应用知识的第一步,学生在解答课题中发生障碍或错误,常常有审题方面的原因。

(2.有关知识的重现

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课题。

只有重现起相关的知识,才能进一步理解所要解决的课题,才能找到解决课题的方法和途径。

(3.课题的类化

125.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

(1.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2.课题的性质

(3.智力活动的方式和水平

(4.个体的心理状态

学生解题时的心理状态,对知识的应用有重要的影响。解题时如果动机水平过强、情绪过分紧张、信心不足,或者是骄傲自满、心不在焉,都会影响到解题的效果。这些不利于知识应用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与当时的客观情境与外界影响(如来自教师或家长的压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个体对解题的重要性认识、个体的神经类型特点、个体以往的解题成败经验等有关。为了提高知识水平,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对考试及成绩的正确认识。

126.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活动方式。

127.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技能分为(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

运动技能或称操作技能,是指将一系列的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或称心技能,是借助于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如阅读技能、运算与解题技能等。

128.运动技能形成的特征?

(1.动作的连续性所谓动作的连续性是指动作技能形成以后,在完成某种动作时,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贯的,动作之间没有明显的停顿,好像所有的动作都是连续完成的。

(2.动作的协调性动作的协调性是指完成某种活动时,动作与动作的方向具有一致性,也是就说所有的局部动作都是有效能的,没有多余的动作。

(3.动作的完善性所谓动作的完善性是指在完成某种活动的过程中,各种动作是否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没有多余动作的干扰。

134.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的个体化,指个体依据道德规范在一系列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35.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1.品德离不开道德。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离开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人的品德。

(2.社会道德也必然通过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的品德表现出来。

136.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构成的。

(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指人们对道德行为准则及执行意义的认识,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判断。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将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活动。

137.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批判)书中,将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心里学题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8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外在的权威。

(3.可逆性阶段(8---10岁)准则对他们来说已经具有一种保证他们相互行动、互惠的可逆特征。

(4.公正阶段(11---12岁)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54.群体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共同的目标(2.共同的情感(3.共同的价值规范(4.一定的组织机构155.群体的分类: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指有规定的正式结构定员编制,有特定的组织目标,根据正式文件和章程而建立的群体。如学校中各级党政组织、工青妇组织、学生班组等。

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明文规定和定员编制,成员间以喜爱、兴趣、需要等相容或一致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如学生中自发结成的朋友群体、同乡群体、兴趣小组等。

(2.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假设群体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而划分的群体,又叫做统计群体,如男性、女性群体,青年、老年群体,工人、学生群体等。实际群体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实际存在的,成员间有直接和间接实际联系的群体,如学生的班、级、组等。

(3.大群体和小群体

所谓大群体,是指人数众多,成员间只有很少或间接的联系,没有直接的交往与互动。一个国家、民族等都可称为大群体。

小群体是指人数较少,成员间有直接交往和联系,关系密切、交往频繁的群体。小群体一般是指四十人左右的群体,学校、企业的班组都可看做是小群体。

(4.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松散群体,是指成员间的关系不以共同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和价值为中介的人群集合体,如同室的病人、同车的乘客、同商店的顾客等。松散群体进一步发展有可能成为联合群体。其特点是成员有共同的活动,但这种活动只有个人意义,成员间的关系是以对每个成员具有个别意义的群体活动为中介的,如为了比赛临时组成球队。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集体。

160.教师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职能和作用?

(1.教师是班集体建设的教育者

(2.教师是班集体管理和建设的组织者

(3.教师是班集体建设的领导者

(4.教师是班集体良好人际关系的创造者

161.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1.学生非正式群体规模小、人数少

(2.学生非正式群体规范的无形性以及较强的约束性

(3.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情感维系性和心理凝聚性

(4.学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领袖人物)的权威性

(5.学生非正群体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性和随意性

162.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功能?

(1.非正式群体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

(2.非正式群体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助于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巩固

(3.非正式群体可以为学生个体提供及时而彻底的物质和精神援助

(4.非正式群体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促使个性和谐发展,人格更加完善

166.中等学校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症表现:中学生常见的焦虑考试焦虑。表现是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心里学题

原因:学校的统考;升学的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失败体验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过高程度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主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惧症(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

169.心理咨询的性质和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帮助活动

(2.心理咨询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

(3.心理咨询具有“心理性”?

①.来访者的困难或问题是心理、行为方面的困难或问题;

②.咨询互动的内容主要属于心理学范畴

③.咨询目标是要促成来访者在心理、行为方面的积极改变

④.咨询所依据的理论、使用方法来自心理学的基础研究

172.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基本沟通技术?(1.接受(2.反应(3.支持(4.提问(5.指导

175.教师期待效应产生的过程和影响?

(1.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个性特征和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待,这些期待会在教师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形成一种由于关心的、温暖的、感情的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气氛。(2.当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暗含的期待后,就会根据教师的期待表现出相应的行为。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待,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上。其次表现在学生的各种行为和学业成绩上。再次表现在师生关系上。

179.教师的教育能力?

(1.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应是“实践的知识”有效地传授这些知识内容

(2.教学监控能力

(3.语方组织和表达能力表现在:

①.语言不长,语言适当,使学生能够理解而又不分散注意力;

②.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表达的层次和顺序,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组织成一个整体;

③.言语表达要富有感情,在语调的变化和面部表情上能反映出真挚的感情。

④.通俗易懂,善于把复杂的东西讲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讲得具体;

⑤.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采取有针对性的表达方式和言语内容(4.组织、管理能力

77.高中学生的年龄在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称为青年初期

78.高中生认识发展的特点:

(1 抽象与具体得到了较高的统一

(2.辩证思维获得了明显发展

(3.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很活

(4.思维品质的发展表现在:①. 敏捷性。②.批判性。③. 创造性

79.高中生情感意志发展的特点?

(1.情感的倾向基本稳定

(2.强烈、爆发的情绪和温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并存

(3.情绪不够稳定,但有时又很执拗。

(4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5.情感丰富和高级情感的发展

80.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包括?

(1.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价值观与道德观的矛盾。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心里学题

86.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些有人又把他的理论称为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

87.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的基本规律:(1. 准备律(2.练习律(3. 效果律

88.的学习理论包括:

(1. 金纳是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学说,斯金纳提出有机体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

(3.强化理论:强化按其性质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是一种积极的强化刺激,它跟随在有机体行为反应后出现,能够提高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89.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的内容?

观察学习是人类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其核心就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替代性学习就是指导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榜样的强化所引起的行为的变化。

91.格式塔学派苛勒根据黑猩猩的关验结果,得出如下结果?

(1.学习即是完形。

(2.学习即是顿悟。

9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内容?

(1.关于学习的本质:

①.【选】他认为学习在于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

②.布鲁纳认为,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动作、表象和符号三种表征将新知识纳入自已头脑中的认

知结构中。

(2关于学习过程: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3关于学习的内容:布鲁纳把对学习的看法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强调应该让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

构。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二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4关于学习方式----发现学习:第一,不是由教师将成的结论性知识讲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主地抓

住自然事物、现象去进行探索,获得知识。

第二,不强调获得知识的结果,而是注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尝试

科学家发现原理、原则所经历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

93.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1有意义学习实质就是符号所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

质性的)联系的两条标准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构成的三种关系:第一,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

第二上位学习(或总括学习)

第三,并列结合学习

(2接受学习是他人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且多采用言语讲授的方式。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而他更强调前者。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这正是教学的目的

(3【选】教学原则包括:①.逐步分化原则②.综合贯通原则

(4先行组织原则所谓先行组织原则,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

先行组织者可分两类:一陈述性的组织者。二是比较性组织者

95.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

99.附属内驱力是出于获得和保持长者们(教师和家长)或集体的赞许和认可,表现出要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这种内驱和自我提高需要一样,也是一种外在学习动机。

强化动机理论是联结派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在这种联结中起着决定作用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心里学题

元认知迁移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论知策略的训练要达到可以在多种情境中迁移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

101.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缺失性需要。

(5.认识的需要、6.美的需要和7.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

138.柯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批判分为三个水平,第个水平又包括二个阶段:

(1.前习谷水平阶段一: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阶段二:相对与功利的道德连带向阶段。

(2.习俗水平阶段三:人际协调的道德定向价段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阶段五: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阶段六: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153.群体,又叫社会群体,是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目标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体,还可称为团体。

163.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

(1.消除误解和偏见,正确认识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性

(2.区分各种非正式群体的不同性质,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3.对学生非正式群体实行目标改造,使之纳入正式轨道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特长和才干,尽量满足每个学生多层次的需要

(5.重视对核心人物的转化教育,注意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6.加强班集体建设,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教育

(7.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育人网络,优化教育管理环境

164.社会助长,是指因他人在场或别人一起活动从而使个人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助长作用。

与社会助长相反,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之为社会干扰或社会惰化现象

165.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惰化现象,也称之为社会惰化作用,也叫做社会干扰、社会致弱、社会逍遥、社会懈怠

171.心理咨询必须重视的几个基本问题?(1.心理咨询的基本态度是什么?肯定的尊重,共感的理解

(2.心理咨询的规则在心理咨询中,最首要的规则是(保守秘密)

174.教师的期待)是指教师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会对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有所推测。

176.(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lg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