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一江春水向东流发达国家再工业化

更新时间:2023-12-14 00: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目的:

当前新一轮制造业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打响。让学生了解发达国家为何要\回归\制造业、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深刻认识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新一轮争夺战中所处的方位,面临的挑战以及产业调整的方向,为大学生选择未来职业提供较为实际的参考价值。

课程内容

1、“再工业化”的内涵

2、为何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再工业化\战略 3.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及产业调整部署

主题:《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启示》 作者:芮明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

校对:〖一江春水向东流〗

金融危机后,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欧等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为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我国应提高工业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去。

一、\再工业化\提出的背景

要想知晓何谓“再工业化”,应先了解“工业化”、“去工业化”的概念。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以及工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去工业化\则可以理解为与\工业化\相反的过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达国家经历了个“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制造业快速崛起,发达国家汽车、钢铁、消费类电子等以往具有优势的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

世界制造业增加值从1980年的27,90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02,000亿美元。期间,

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从5,840亿美元增加到18,560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从20.93%降低到18.20%。 德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490亿美元增加到6,140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从8.91%降低到6.02%。 法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400亿美元增加到2,680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从5.02%降低到2.63%。 英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260亿美元增加到2,310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从4.52%降低到2.26%。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330亿美元增加到19,230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4.78%增加到18.85%。

1 / 23

342576338.doc

中国制造业经历了一个在规模上赶超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过程,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远远低于美国和德国,与法国、英国相当。但199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较快,制造业增加值先后超过德国、美国等世界制造业强国2010年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去工业化\不仅削弱了一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对国内就业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1980年至2010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1.1%降低到11.7%,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从21.6%降低到8.9%。最近几年,虽然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大体稳定在11%以上,但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仍然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10年,美国总就业人数为12,982万人,制造业就业人数仅为1,152万人。由于欧盟大部分成员国或多或少存在\去工业化\现象,主要涉及纺织与服装业、汽车等行业,欧盟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从1996年到2007年,工业占欧盟GDP的比重从21%降至18%,工业部门吸收的就业人数从20.9%降至17.9%,这意味着欧洲人因为\去工业化\失去了28万个就业岗位。

过度依赖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使美欧等发达国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市场大幅萎缩。2009年,我参观了英国诺丁汉大学一个新校区,据介绍这个新校区以前是一个自行车厂房,现在牌子还是英国的,但是生产环节全部在中国。英国\去工业化\后剩下来的支柱产业是什么呢?是金融、教育、文化产业。但金融危机爆发,财富就缩水了。现在它们重新提出“再工业化”,说明它们确实感受到了危机,觉得在这特殊时期,没有实体经济还是很危险的,容易受到很大的冲击。美国的情况也类似,所以同样提出要“再工业化”。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去工业化”致使发达国家抗危机能力不足这一弱点充分暴露,因而重归实体经济,推进\再工业化\战略被发达国家提到产业结构调整的议事日程上来。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强调为了让美国经济“基业长青”,美国需要重振制造业,并表示将调整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家把制造业工作岗位重新带回美国。日本财务省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日本出现自1980年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虽然出现逆差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地震海啸等临时性因素,但从长远来看,产业转移造成的制造业空心化是日本出现贸易赤字的趋势性因素。因此,日本政府将出台措施,着力扭转制造业流失局面。虽然欧债危机让整个欧洲陷入经济不景气之中,但是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依然积极投入调整产业结构,重振制造业。

发达国家的这些计划与行动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是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产业转移的时期,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抓住了机遇,通过改革开放承接了制造业的转移,制造业得到大规模发展,直接带动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这一进程可能会逆转,未来十年可能是美欧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在新一轮技术进步与工业革命中夺回制造业的十年。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必然会对全球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活动的空间分布,以及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影响。

二、\再工业化\的内涵

从概念来说,韦伯大词典对\再工业化\的解释是:一种剌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特别是通过政府的帮助来实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和现代化,并鼓励新兴工业部门增长。从历史文献上来看,\再工业化\概念最早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社会学家艾米泰克。他提出这个概念,主要是针对美国在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所遭遇的一些经济问题——过度消费和投资不足损害了美国的生产能力。他认为解决当时美国的这些经济问题应该通过\再工业化\以吸引大量投资,将新技术引入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恢复美国经济增长。

2 / 23

342576338.doc

对于全球经济今天正向第三次产业革命推进的背景下,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程度日趋加深,生产能力的复苏与增长必是奠基于新的生产方式之上,即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这是理解当前“再工业化”的关键。从\工业化\到\去工业化\再到\再工业化\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表面上反映了从实体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实体经济的回归,实际上体现了服务经济真正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符合经济形态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但是,后面的实体经济与前面的实体经济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更加强壮、稳定,能够抗击经济衰退的实体经济,着重发展高端制造业,谋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如果说\去工业化\去掉的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那么“再工业化\实际上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重点打造高附加值环节。

美国制造业协会对美国\再工业化\提出了四大雄心勃勃目标:

第一,现在到未来要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优越的制造中心和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地方。 第二,拓展全球市场,要使美国制造商的市场扩大到95%的国外顾客。

第三,要使美国制造商拥有符合二十一世纪经济需求的劳动力。世界级的制造业需要世界级的人才,美国制造业如果想保持其在世界中的主导地位,必须拥有国内外最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必须精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知识,掌握制造商所需要的技能。

第四,要使美国制造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创新主导者,美国必须保持研发活动,保护制造商知识产权。

从上述美国制造协会的四大目标以及美国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政策来看,美国这次再提\再工业化\可能要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能不能够继续保持在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这是今天美国\再工业化\的本质。在制造业技术领先的位置上虚化,尤其是德国、日本、中国在制造业上的不断崛起,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德国在高端制造业上的进步对美国是一个剌激。所以美国提出要继续发展在制造业中的技术领先行业,继续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保持制造业技术领先和制造业价值链的控制力,特别是利用新技术、信息互联网的优势,给现有的制造产业重新定义,形成新的智能化的制造业。 二,是通过\再工业化\推动美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过度的虚拟化和金融化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的脱节,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所以美国人希望通过\再工业化\在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之间形成一种新的融合和配置,提高产业的投资水平来推动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的金融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比较先进和发达,美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进行\再工业化\。我们都知道,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是密切相关的、互为融合的,所以美国有条件可以利用金融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上的优势推动制造业领先技术的重新恢复,形成良好的互动,使美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

三,是用新的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重新整合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传统制造业劳动效率,降低单位劳动成本,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同时使提高了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重返美国,进而增加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如果没有制造业,那么蓝领工人的就业问题就很大,想要通过消费剌激美国经济的增长也会有问题。

四,是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创造新的产业。美国等发达国家技术力量强大,创新能力强,很多新兴产业源于美国。美国不仅善于创造新的产业,还善于创新商业模式,这可能成为\再工业化\的中坚力量。美国长期存在比较严重的贸易赤字,贸易的不平衡对美国经济影响很大,而贸易的不平衡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制造产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产业与高端服务产品的出口来缓解。

3 / 23

342576338.doc

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举措

1、美国\再工业化\举措

出于对过度虚拟经济的反思,美国推行\再工业化\战略,本质上是力图重振本国制造业,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寻找能够支撑美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实体经济,通过制造业升级回归,解决就业与生产高成本的压力,实现经济的复苏。但是\再工业化\并不能只靠一些简单的政策就能实现,美国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很多制造企业难以消化的高人工成本,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巨大投资等。近年来美国为了确保\再工业化\战略方针的顺利实施,美国已推出了一些相互配合的政策和措施,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力图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以推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对未来技术创新与先进制造业等有外部效应的基础性产业领域投资。

2009年02月17日,奥巴马签署《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推出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剌激方案,其中基建和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成为投资的重点。2010年,美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和产业、医疗卫生领域、环境与气候变化、信息通信领域和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计划与政策措施。仔细分析这些投资方向可以发现,美国政府的做法是在一些基础性产业如信息、通信、材料、清洁能源、环境、气候与医疗上加大投入,而这些产业不光是制造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

第二,通过立法振兴制造业,推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

美国曾经是全球制造业产值最大的国家,但近些年在美国GDP总量中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近来美国一方面对金融等虚拟经济进行大规模改革,加强监管,提高经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快重塑制造业的优势地位,向实体经济转型。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振兴制造业的有关立法工作;鼓励制造业研发创新及产业化;大力培育新兴先进制造业;为制造业提供积极的金融支持等。

第三,政府追加投入,广泛组织社会资本,鼓励民间科技创新。

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并没有因此而大幅度减少研发投入。2010财年联邦部门研发拨款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和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主体的研发拨款朝着十年内翻番的目标稳步前进,而且目前美国民间参与科技开发的势头不错。如鼓励民间投入航天领域,开展航天制造业发展,创新清洁煤技术的商业化模式,鼓励私人投资进入宽带服务领域等。

第四,培育\再工业化\的主体,引导海外美国制造业企业回归本土。

\去工业化\过程中美国的中小制造企业纷纷迁移到国外,因为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太高。然而中小企业在就业、技术创新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认识到了这点,于是把中小企业视为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主体力量,为此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2009年01月21日,奥巴马宣布一项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新计划,以帮助小企业渡过信贷紧缩难关。2009年12月11日,奥巴马政府将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剩余资金用于扶持小企业,钱虽然不多但表明了美国政府的态度。奥巴马政府还出台政策降低公司税,如果你把公司建在美国我们会给你降税,把公司开在美国的某个贫困地区,税费更低。

第五,鼓励产学研合作,培养制造业世界级人才。

4 / 23

342576338.doc

2011年,奥巴马总统推出了\高端制造合作伙伴\计划。该计划由道氏化学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领导实施,而非政府部门直接负责实施,主要致力于四方面的工作建设国家安全关键产业的国内制造能力,缩短先进材料从开发到推广应用的时间,投资新一代机器人,开发创新型的节能制造工艺。这是美国官产学研协同作战振兴制造业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他们认为目前尽管美国劳动力的成本比较高,但美国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素质是世界最高的,世界级的制造业需要世界级的人才,美国制造业如果想保持其在世界中的主导地位,必须培养和拥有国内外最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2、欧洲\再工业化\举措

美国在推进“再工业化”,欧盟方面也没有闲着。今天的欧债危机推动了欧盟成员国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重新审视,制造业的地位再次受到重视,多个成员国提出要\再工业化\。从欧盟层面和多个成员国的官方文件来看,欧洲的\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地依靠政府力量增加制造业比重,而是着重于加强制造业的竞争力:一是继续巩固与强化传统产业的某些环节和优势产业在技术、产品质量、品牌、环保等多方面的既有优势,二是努力在新兴技术产业的角逐中抢占制高点。

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虽然进行了“去工业化”,但是目前从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品牌、环保要素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欧盟这些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仍然是最强劲的,一批重要的制造业依然给欧盟经济带来重要经济支持,如商用飞机、汽车、智能设备制造业等获得的附加值也是全球最高的。

另外,欧盟还掌握着接近50%的全球工业技术标准和产品规则。这些因素都是欧洲\再工业化\的有利条件。如果欧洲在未来若干年切实制定并执行\再工业化\战略,那么其工业优势地位势必得以巩固和加强。

面对\去工业化\在产业结构和就业方面带来的威胁,欧盟委员会几年前提出了欧盟工业政策的方向与目标,其重点是促进创新,并启动了以下方案:2007年成立欧洲研究理事会;2008年建立欧洲创新技术学院;实施联合技术倡议,研发如卫星监测环境与地球安全、微电子工艺燃料电池、药物创新等技术与工艺,以提升\再工业化\进程。

四、\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晌与启示

1、\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四大挑战

尽管发达国家正走在\再工业化\的路上,但已不可能再回到传统制造业为经济基础的时代。拿美国来说,一方面,从经济结构看,制造业产值占其GDP比重只有11%左右,还不及金融服务业的一半,制造业弱势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另一方面,美国制造业\回归\走的是高端路线,基建和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智能电网、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是其投资的重点,这也就意昧着美国在意图打造先进制造业,而不是真的想重现\美国制造\时代。可以说,当前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在走一条经济转型之路,给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诸多挑战与启示。

挑战一,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可能大幅度弱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居世界之首。劳动力成本低廉曾经是我国制造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有相当竞争力的关键。然而,中美劳动力成本正在发生此涨彼消的变化。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对这一趋势非常关注,

5 / 23

342576338.doc

2011年推出了《美国制造复活》的报告,称\中国的工资水平以年均15一20%的幅度在上涨,持续下去的话,2015年前后美国南部等地的生产成本将低于中国\。因此,制造业回归美国就成为企业重要的选择,而我国制造业如果没有了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型升级将成为\中国制造\的唯一选择。

挑战二,我国出口制造业可能会受到巨大冲击,加工贸易有可能衰落。

过去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大量的制造生产环节外包到发展中国家。今天则不一样了,一些新的制造生产方式对土地等要素的占用很少,不需要很大的厂房,可以实行“销地产”,大大超越了传统的\产地销\模式。这样的新技术革命可以使新兴制造业重新流回发达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对我国的出口制造业形成巨大冲击。

挑战三,发达国家继续成为新一轮产业全球分工体系中的控制者,而发展中国家依然成为被控制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通过引进、合作、创新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大的规模,但在整个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的制造业一直处在价值链的低端。而发达国家则处在价值链高端,而且通过关键技术、产业标准、产品标准等控制了产业的价值链、制造业供应链,所以,我国目前的制造业应该说是依附型制造业,依附发达国家的关键技术、依附他们的市场,依附他们的订单。这一次的“再工业化”将建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基础之上,发达国家的信息渠道通畅、分销网络广泛合理,市场环境好交易便捷,而且发达国家民众总体富裕,更具备个性化消费的条件。这就为他们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及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创造了市场条件,为他们成为二十一世纪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领先者、控制者创造了条件,也为他们未来进入我国高端消费市场创造了先机。

挑战四,我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创新竞争力方面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还可能加大。

美国等发达国家创新往往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导向的创新容易产业化并产生经济效益。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政府会发挥自己的作用,但不是指定发展的方向,而是说“我为你企业创造什么条件”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在创新方面虽然也很重视,但具体到创新的市场导向,创新的制度与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依然问题重重。美国政府这次的\再工业化\首先想到拿钱出来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加快信息传输速度,提高全民学习能力。其次是投资教育和培训,因为未来的工业革命也好技术革命也好,人力资本都是最重要的。 2、“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美国走过了“工业化”和\去工业化\阶段,再重新发展不一样的工业化道路,中国不能简单模仿,但是共性的东西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说他们“再工业化”很强调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等。中国要走自己的路,要发展自己优势的传统产业,我们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时要关注在关键技术上有可能突破的产业。

第一,明确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目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时期,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业化,现在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即服务经济时代,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许多传统制造业应该转移淘汰出去,这叫作\去工业化\观点。当然这也是个方向,但这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不单纯否定制造业,我们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转型方向与方式是否可靠,是不是还要重蹈他们的覆辙呢?这显然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大问题。

我国肯定需要发展服务经济,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因为相对制造业发展,我国的生产服务业长期发展

6 / 23

342576338.doc

迟缓,落后于制造业发展的状态,这是我国产业体系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个转型升级不应该是简单地仅仅考虑引进发展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应该还是在老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里面兜圈子,而应该是目标远大,要瞄准能够引领未来新一轮工业革命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换句话说,我们要判断出新的发展方向,率先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做些布局和投入,不至于被甩得太远。我们过去说的一个概念叫“新型工业化”道路,那什么叫\新型工业化\呢?之前想不清楚,现在看来就是要抓住\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具体来说,

其一,今天的互联网既是信息平台,又是交易平台和生产控制平台。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联网智能化制造设备在收到指令后,就可以自行分析、决策,进行操作。毫无疑问,未来的新生产方式必然依托互联网。 其二,智能化意味着智慧型计算机嵌入制造设备后能够使生产设备更快地感知、自我反应,计算判断,分析决策,操作。

其三,满足个性化需要的产品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成为可能,部分已经成为现实。比如,大规模的定制西装已经成为现实,成千上万个性化数据输进去,计算机排版激光剪裁,快得不得了。又如,德国大众的辉腾汽车,开设的是定制店,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造不同的车。

从短期来看,扩大投资发展新兴制造产业,进行产品技术提升,品牌价值提升等,这些都重要,但面向未来我国的产业体系应该更多地建立在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制造业融合,建立在新的工业生产方式、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新的生产制造模式基础之上。

第二,“再工业化”阶段,要努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我国现行制造业的发展是基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资源价格便宜、环境损害基础之上的,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收益率不高。但是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制造业的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使我们低端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逐步消减、利润逐步下降。特别在面对发达国家今天的“再工业化”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有三个特征: 一是技术含量较高,以高新技术为核心; 二是创造附加价值比较高;

三是从未来的要求看,应该符合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要求。

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选择应该建立在新比较优势即知识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本基础之上,不能被产业的新名称所迷惑,因为先进制造业也有低端的制造环节,我们不能把先进制造业中的价值链低端环节当作我们的先进制造业,而是要从该产业是否所处在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否主要依赖知识与智力资本,是否能够创造高附加价值来判断。中国地域广阔,地区劳动力水平差异非常大,制造业空间的重组和转移是未来需要考虑的。我国沿海地区应着眼发展先进技术的制造产业。

第三,政府要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政府对制造业转型究竟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在这一方面,美国政府的具体做法是——政府不明确具体的产业选择。因为政府想让市场去发挥功能,而不是政府去替代市场做出决定。从政府层面来说,就是把制度搞好、完善市场使其更透明化。美国政府目前做四件事: 一是提供制度环境;

二是提供能够保护私人财产和促进有效竞争的法律体系; 三是支持基础研究,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

7 / 23

342576338.doc

四是政府不是要做所有的事情,但是要把做的事情做好。

相比而言,我国的市场还不是很成熟。从逻辑上来讲,市场不成熟状态下政府就应出面干预了。问题在于,“干预什么?怎么干预?干预的范围和干预的层面,哪些适合,哪些又是不适合的?”所以,美国的做法我们可以借鉴。

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制度设计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所取得的经济与制造业发展巨大成绩,本质上是制度改革与市场机制建设的结果。所以,今天我国制造业的转型与发展要成为先进制造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认真思考我们的制度环境与政策环境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善,这是最关键的。

3、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对策

一,是更大胆地进行创新的制度建设和知识产权制度的改革。

前者的关键在于创新激励机制能否建立。经济学告诉我们,只有创新者分享到了创新带来的红利才能有更大的动力投入下一步创新,要形成正向的反馈。虽然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今天需要更准确的界定和更严格的执法,例如,在国外很多商业模式都是可以申请专利,而国内的定义是很狭隘的。我们写的文章是应该受知识产权保护的,这和专利是一个性质,但是现在作者们的著作在网上随便下载现象很严重,如此谁还肯下功夫创作呢? 二,是进一步深化教育制度改革,为制造业升级培养更多人才。

现在的教育分两块,一块是普通教育,一块是职业教育。美国的普通教育很强,不过它的职业教育没有德国好。我们常说德国制造非常精良,原因就在于它有一支庞大的熟练技术工人和工程师队伍。我们现在谁想当技术工人呢?都想去金融业工作。职业教育做不好,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肯定做不好。 三,是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别支持创新制造模式。

中国要成为未来的工业强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关键。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大胆创新,引导企业围绕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方式展开,开展新制造模式创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我国也应该对某些重要的制造业创新发展进行立法,尤其是那些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公路、通信、环境保护等基础性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推进,形成突破。 四,是迅速完善我国的创新服务体系。

我们国家一直提倡自主创新,这是对的,也开始有了政府支持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比如生物医药行业中的检测检验机构、孵化器、公用的实验装备等都是其中的要件。但是我们调研发现,这些公共创新服务目前存在效率不高、不方便、服务不到位的情况,其中尤其在信息文献共享方面问题很大,各个单位都有数据库但不连通的,检索很不方便,我们搜寻信息与文献的成本非常高,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降低了知识积累与知识创新的效率。所以在面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挑战与新一轮工业革命时,如何完善我们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速度经济时代,速度决定了创新竞争的成败,决定了在未来全球产业新分工体系中我们将会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美国制造业能否复兴》,丁小希,《人民日报》2012年2月28日。

《新型工业化之路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苗吁,《光明日报》2012年5月30日。

8 / 23

342576338.doc

链接资料

链接一:政策

1、我国《\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0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一)节能坏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坏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 (五)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

(六)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

《规划》还提出了二十项重大工程。

——摘自新华网

2、\十二五\末形成300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称,力争经过五年发展,到\十二五\末形成30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节能环保水平高、产业规模和影响居全国前列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带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培育形成三十家左右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

自2009年至今已有三批共185园区(集聚区)成为国家级示范基地。2011年,示范基地工业增加值超过4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六分之一以上;示范基地实现利润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超过五分之一,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全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摘自新华网

9 / 23

342576338.doc

3、美国制造业协会提出四大目标

目标1: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优越的制造中心和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地方

目前,美国制造业仍然是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理想地,2008-2010年平均每年吸收国外直接投资712.78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一。美国也是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2008-2010年平均每年对外直接投资480.47亿美元,远高于日本的318.69亿美元。不过与2006年和2007年的数据相比,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额出现很大程度的降低。

目标2:拓展全球市场,使美国制造商的市场扩大到95%的国外顾客

如今制造业日益全球化,随着其他国家经济的增长,更多的消费者对“美国制造”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美国必须采取政策,扩展已有市场,增强进军新市场的基础和能力。

目标3:使美国制造商拥有符合二十一世纪经济需求的劳动力

尽管美国劳动力的成本比较高,但美国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素质是世界最高的,世界级的制造业需要世界级的人才,美国制造业如果想保持其在世界中的主导地位,拥有国内外最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必须精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级知识,掌握制造商所需要的技能。

目标4:使美国制造商成为世界主导的创新者

创新使美国制造业稳居全球领导地位,不过其他国家为超越美国,建立比美国更具吸引力的研发激励政策,因此,为保持主导地位,成为世界主导的创新者,美国必须保持研发活动,促进和保护制造商知识产权。

——摘自《人民日报》

链接二:观点

1、美国\再工业化\说易行难

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为了让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需要重振制造业,并表示将调整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家们把制造业工作岗位重新带回美国。奥巴马实现再工业化的决心不可谓不大,但从目前情况看,或许只能是说易行难。

首先,美国制造业转移海外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的结果。当前国际分工越来越细,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地区间大幅流动。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而是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所决定的。为了节省工资开销,美国公司纷纷把大量业务承包给外国。其结果必然是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奥巴马要扭转这种局面,说到底就是要改变资本的属性,这谈何容易?

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商品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不断延长和完善,世界多地已形成各种产品的生产及服务中心。奥巴马要美国再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对全球现有产业布局的再布局,这或许不是出台一两项税收调整政策所能办到的。以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为例,其零部件多达上千个,但90%以上都不是在美国本土生产,而是来自韩国、日本、德国等地,最后在中国进行组装,与之配套的企业在中国达上百家之多。吸引苹果公司把其电子产品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人力成本较低固然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苹果公司在中国能够享受到零部件采购的便捷、供应链管理的高效以及产业集群的效益,这都是在美国所无法比拟的。

10 / 23

342576338.do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l4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