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英毕业论文修改稿(1)
更新时间:2024-05-28 15: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张国英医生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目 录
摘要???????????????????????????????2 ABSTRACT?????????????????????????????2 一、“小学”、“大学”的起源及含义????????????????????3 二、“小学”、“大学”之差异?????????????4 三、对当下教育现实的借鉴意义??????????????7
致谢???????????????????????????????9
《礼记·学记》之“小学”,“大学”考述
张国英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12级6班 指导教师:罗建新
摘要:古之“小学”,“大学”与当下小学,大学含义不同,本文结合古籍数据,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述。第一,“小学”,“大学”的起源以及受教育对象,从汉代郑玄,伏胜,宋代陈祥道等人的著作,以及《礼记·王制》等文献中,考述出古之教育机构起源于古代养老机构,后来发展成为具有学校性质的机构,养“国老”之地乃古“大学”,“庶老”之地乃古“小学”;第二,从三个方面探讨“小学”,“大学”的区别:教育者入学年龄,受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并对各个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总结。第三,浅析“小学”,“大学”之道,深入探讨对当下教育现实的借鉴意义。
1
关键词:“小学”,“大学”,教育,课程,培养目标
The book of Rites –“ learning primary school”,“ test the University”
Zhang Guoying
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ormal) professional class 6, grade 2012 Instructor: Luo Jianxin
Abstract: Ancient \school\\and the meaning of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is differen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ncient book data, from three aspects of reference. First, \Fu, the works of the Song Dynasty Chen Xiangdao et al. And < book of Rites - King of > and other literature, the the origin of ancien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in ancient pension institutions, which later developed into the institutions with the nature of the school, \\\of the distinction: the age of education,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teaching cont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views of the various scholars were summarized. Third, the analysis of \school\\road,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current reality of educa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 \
《学记》虽然篇章短小但精悍,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汉民族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剖析整篇,其闪现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教育事业在一国所处的地位;如何发展教育;基本教育规律;教师;学生,许多当代教育先进理论在《学记》中都有所体现,先秦教育经验的总结,先民教育智慧的重要体现。对于这些内容,前人多有涉猎,如高时良在《学记评注》文中指出:《学记》属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教育思想范畴,就教育目的任务乃“化民成俗”,“化民易俗”;就地方组织和教育结构,其目的在于说明诸侯割据一旦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制所取代,教育方面也要相应作出统一部署;就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而言,战国后期,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分化,人民在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显示了力量,在政治上便显示了某种意义的民主精神,“教学相长”,“相观而善”等体现出崭新的人际关系和内容;就要求人的能力发展,因材施教,包括智力的发展等[1]p127-128。冯克诚在《(战国)孔伋思孟学派教学思想与《学记》解读》书中认为:《学记》与《雄辩术原理》相比较而言,中
2
西方从古代开始,在源头上对于教育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就存在着某种分野,但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普遍把德育置于教育内容的首位,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完善教育,教育制度以及管理,狠抓教学工作等,是中外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对当今教育,教学改革最有意义的启示[2]p21-22。高奇在《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 中强调:《学记》闪耀着高等教育思想的光芒:大学社会职能,“建国君民”,“化民成俗”;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修道”;大学的培养目标“明德”,“至善”;大学的修业年限以及各阶段的具体要求;大学的教学制度,教学方法等等[3]p46-50。刘科新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中提到:《学记》最突出的贡献是它总结了先秦时期的教育实践经验,揭示了教育学的辩证关系,从教的角度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这是学记的核心内容,是其精华所在[4]p100。
这些已有之研究成果看到《学记》的教育思想产生社会背景,时代特点,阶级属性,思想内涵;《学记》的教育价值,教育规律,成绩着重对对《学记》的产生过程,时代背景和内容的深刻挖掘,对待《学记》的研究态度以及结合当下现代教育理论,教学现实,课堂教学对其进行新视角的解读。然而他们的研究在学制方面缺乏足够之讨论,往往一笔带过或是模糊不清,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学记》为基点,结合古籍资料探讨古代学制之“小学”,“大学”的起源,内涵,区别,价值目标等方面,对古“小学”,“大学”做出一个清晰的探究,从而解决何为古之“小学”,“大学”。
一、“小学”、“大学”的起源及含义
古之教育机构一开始并非专职于教育,而是由特殊机构养老机构起源而来。宋代陈祥道在《礼书》中说到:“王制曰:‘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商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又曰:‘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太学在郊,天子曰辟廱,诸侯曰頖宫,又曰耆老皆朝于庠。’”[5],即《礼记·王制》提到虞夏商周的养老机构的名称,所谓“国老”乃高老退职的高官,国之卿大夫之致仕者也;“庶老”乃而古代士之告老退休者。《尚书大传》卷五:“大夫﹑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塾,余子毕出,然后皆归”[6]。孔颖达注:“庶老,谓士者也”,君主将致仕之老人供养于这些养老机构,以显示君主为上,爱护臣民有加,同时也能给天下臣民作为表率,统一天下人心,然而能在“庠,序,学,东胶,虞庠”这些养老机构养老的并非普通山野村夫,而是具有文化和学识修养的官员士大夫,所谓“三老五更”,他们在当时是当之无愧的高级知识分子,先秦时代祭祀乃国之大事,《左传》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之礼和军礼乃关乎国家安危。而这些养于养老机构的老臣们,多是负责祭祀之事,后来演变为教育机构,由于时代久远,资料已不可考,只有些零星数据可以显示。汉 郑玄《礼记注疏》中曰:“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
3
学以三老之威仪也。养老乞言,养老人之贤者,因从乞善言可行者也”[7]。由此看见,这些机构兼具了祭司和教育之功能。
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机构具有了早期学校的性质,郑玄在《礼记注疏》中说:“今案下养老于东序是周之大学夏之东序也,又王制云:‘养老于虞庠是周之小学为虞庠也’ ”
[8]
。《礼记·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太学在郊,天子曰辟廱
诸侯曰頖宫”[9]。天子命令诸侯兴办学校,诸侯才能兴办学校,小学在宫之东南角,大学在郊外,天子和诸侯的大学名称各不相同,小学主要为历代养庶老之地,而大学则主要为君主养国老之地。因此从一开始,小学和大学就具有不同的等级,这种等级的划分则是由社会阶级分化和等级制度所决定的,就这样小学,大学则具有了比较完整的规模。
关于古之“小学”,“大学”源于养老机构的看法,有其合理之处:首先“三更五老”具有文化修养,能担任教育者的角色,有能力完成教育后辈的任务;其次,有国家财政专门负担经费,提供专门的地点;再加上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这些要素都是学校起源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社会历史发展到了虞夏商周四代,为何在更早之前没有出现如此规模的教育事业呢?这与此时先民已具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引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理论来说明,即此时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然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主要侧重于解释官方教育的起源,而更多的民间教育缘来则无法解释。
二、“小学”、“大学”之差异 (一)学生入学年龄差别和受教育对象
关于入学年龄问题,不同时代,不同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如下2种观点;汉代伏胜《尚书大传》中说到:“礼志曰:‘小学在公官之左,大学在郊,使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十有三年始入小学见小节焉践小义焉,年二十入大学见大节焉践大义焉’ ”。又说到:“案曰:‘礼记王制正义引尙书周传云:‘王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十五入小学二十入大学是周传有此文也’。大戴礼保传注引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太子之礼’。尙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之适子年十三,始入小学见小节而履小义,年二十入大学见大节而践大义,此世子入学之期也’,又曰:‘十五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谓诸子晚成者至十五入小学,其早成者十八入大学’”[10]。由此可见到了汉代伏胜考证时,关于入学年龄问题已有不同的说法,但多为两种看法,适龄儿童十三岁或者八岁就要进入小学接受教育;而年二十或年十五进入大学,这是到了汉代比教通用的说法。
而郑玄,孔颖达对于这个问题则少有说明,之后元代许衡《鲁斋遗书》中认为:“圣人立教,使民生八歳皆入小学,及十有五歳学有长进,始与王公卿士之子同入大学” [11],到了元代则以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始入大学。清 李塨在《大学辨业》说到:“大戴礼保傅篇曰:‘古者年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注曰束发谓成童’。而贾谊新书容经篇,亦有古者年九岁入小学蹍小节蹍小节业小道,束发就大学蹍大节业大道之文。尚书大传曰:‘公卿之世子元士之嫡子年十三入小学见小节而践小义,二十入大学见大节而践大义’。白虎通曰:‘八岁毁齿入学,十五入大学’,诸书入学之年互有不同或
4
古人通用或朝代各异,朱晦庵据白虎通为断,亦可谓酌其中矣,至学之之事则大戴礼与新书大传之言,为得其正,而班氏食货志亦曰:‘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周礼乐师教国子小舞’”[12]。清代学者考证时,总结历代各种说法,仍然说法众多,但主流说法仍然以汉代为基准,这主要原因是因为郑玄的缘故,郑玄被认为“去古不远”之人。
无论是十三岁入小学,二十岁入大学还是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两张主流说法均由于其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地区不同可能而有所差别,但都是在受教育者处于认知发展和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重要时期与之进行教育,体现了早期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和顺应,因此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接受教育的对象的范围,这与教育发展规律是同步的,在《礼记·王制》中提到:“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13]。由此可见,在先秦时期,能接受教育的主要是贵族阶层,多集中在皇族,而到了元朝,许衡《鲁斋遗书》中认为:“圣人立教,使民生八歳皆入小学,及十有五歳学有长进,始与王公卿士之子同入大学”
[14]
,这个时期能接受教育的人群已经从贵族阶层逐渐扩大到平民阶层,接受教育的对象范围(二)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差异
关于教育内容的不同,是古之“小学”,“大学”最显著的差异,随之教育目标及培
有所扩大,这与传统中国社会阶层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
养目标也有重大的不同,主要差别有如下几种看法:
第一,“小学“,”大学”从宏观而言,顺应时代主流价值观,均是学习儒家伦理纲常,维护封建正统,但“小学”主要学习最基本的个人修养和家庭内部为人处事;而“大学”则侧重于君臣之道,由家庭个人生活层面上升到社会国家层面,汉代伏胜《尚书大传》:“始入小学见小节焉践小义焉,年二十入大学见大节焉践大义焉。故入小学知父子之道长幼之序,入大学知君臣之义上下之位。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大学,大师贤者登之天子天子以为左右”
[15]
。小节即是家庭个人日常生活礼仪,小义乃最基本的个人修养,懂的如何在家为人处世,
学习兄长之礼仪,这和当今的小学教育有相似之处,年幼受教育者应更多学习最基本的文化素养;而完成了“小学”学业的受教育者则有基础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这就是与“小学”相对应的大学阶段,知晓君臣之义,社会相处之道,古之读书人从小接受家国一体的思想,渊博的学识是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有用之才,为君王所重用,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理想与古代学制的特点息息相关。
元朝许衡《鲁斋遗书》中云:“小学教人,自下事上之道,如子孝于父,臣忠于君等之类。大学教人,自上临下之道,如敬天修德,节用爱民之类,上知所以临下,则下顺,下知所以事上,则上安,上安下顺,此古昔治平之兴,必本于小学大学之教也”[16]。许衡认为教育乃天下大治,普天安定的重要方法,侧重于教育的“化民成俗”功能,即社会功能,“小学”乃多是学习自下事上之道,这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大学”多乃学习为官,为君之道。同时为维护封建统治,只是各自侧重点不同。
第二,微观上理论性和技艺性的结合,实用性和长远性并进。 汉 郑玄《礼记注疏》
5
正义曰:“诵谓歌乐者,谓口诵歌乐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云。弦谓以丝播诗者,谓以琴瑟播彼诗之音节,诗音则乐章也。若学舞之时,春夏学干戈而用动,秋冬学羽钥而用静,皆据年二十升于大学者。若其未升大学之时,则春诵夏弦,在殷之瞽宗也。云‘阳用事则学之以声’,春夏是阳,阳主清轻,故学声,声亦清轻。云‘阴用事则学之以事’秋冬属阴,阴主体质,故学事事亦体质。因四时所宜,顺动静之气,于学功业易成也”。又说到:“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学以三老之威仪也。养老乞言,养老人之贤者,因从乞善言可行者也。合语,谓乡射,乡饮酒,大射,燕射之属也”[17]。郑玄认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诗经》等儒家经典,同时注重音乐的培养;而干戈,羽钥,动态舞蹈和静态舞蹈则是“大学”必须学习的课程,祭祀之礼,向年高德劭者者求教,乡饮酒,射礼等须在“大学”学习,不仅侧重书本典籍学习,更多社会现实,实际需要出发教育受教育者,使其能学有所用。书本典籍更多在“小学”阶段,而社会技艺,礼仪更多在“大学”阶段学习。
第三,宋代“大学”,“小学”学习内容有何差别,在宋 卫湜《礼记集说》说:“盖古之学者有小学有大学,小学之敎艺也行也,大学之教道也德也,礼乐射御书数艺也行也。自致知至于修身德也,以治天下国家道也,古之教者学不躐等,必由小学然后进于大学”[18]。卫湜认为小学主要学习“六艺”和 “行”,即礼乐射御书数,儒家六艺,内容丰富不仅有为人处事之礼仪,更有学数,锻炼逻辑,射箭和驾车,文武结合,可见在宋代对较小的受教育者要求全面发展。“孝友睦姻任恤”儒家对行的要求,这与宋代儒学的极度发展有关,乃儒家最基本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要求。“大学之教德也”所谓德“致知至于修身”,学习了众多知识之后达到了求真,求实的境界,才能治国平天下,将自己所学贡献于社会。宋代“小学”,“大学”有着浓厚的儒家色彩,“小学”,“大学”区分也在于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
第四,宋代另一种标新立异的观点,较为完备的观点:宋代赵汝愚《诸臣奏议》:“凡学之制皆立大学小学,小学课读诵训诂习少仪十年以上至于十九皆入小学,二十以上择业成者,旬一试之,十试中格者始得入大学,方许应举,未中格者且居小学未得应举。大学分四科:一曰徳行,二曰学术,三曰文辞,四曰政事”[19],可知此处的“小学”多学习读,训诂,《礼记·少仪》等儒家典籍,这接近传统意义上的小学,因而“小学”成了文字学的统称,多是学习最基础的语言知识。但是由“小学”升入“大学”是经过严格的考核的才能进入“大学”。此时的“大学”有明确的课程内容:“一曰徳行,二曰学术,三曰文辞,四曰政事”,毫无疑问这是历代“大学”学习内容比较完整的记载,内容全面,不仅对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还有学术,知识方面,文章辞赋,还有贴近时代,直面现实的政事。
关于以上主要四种观点,虽然各个观点之间略有不同,只是由每个观点产生的特殊历史社会条件所决定的,每个时代又赋予了其教育体制独特之处,但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即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思想,“小学,大学”教育内容之中渗透了儒家观点,随之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的人才也是完全的“儒家型”人才,契合封建统治者的价值期盼,教育也是封建君主维护专制利益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之上观点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切中时代之分,均有其产生土壤和条件。
再者,已经有很多学者认识到:古代学制错杂不清,观点纷呈。高时良在其《学记评注》
6
中曾谈到:“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是历代注家最伤脑经的一节。因为“古之教者”,他们就往“古”里,即夏商周三代钻,引经据典,煞费苦心。郑玄是东汉时人,郑玄被认为“去古不远”,可资依据,但其全部答案不到百五十字,难以说明问题。唐以后各注家各抒己见,亦也莫衷一是。可不知道《学记》这一节不是写史,它讲西周学制,又不完全是西周学制,而是描绘儒家的乌托邦,想通过三代尤其是西周学制的美化,在政治上搞托古改制[20]。
古“小学”,“大学”虽然历朝历代对人才的要求有所不同,体现在“小学”,“大学”的教学内容上有差别,但都是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小学”侧重于个人基本素养,包括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为人处事之道,停留在“修身齐家”标准层面;而“大学”是在“小学”认知层面的基础之上,探求更高层次的道德,格物致知,为君之道,为臣之道,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接近儒家终极目标“圣人”。儒家思想自其发展以来,逐步成为官方主导思想,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位一体的格局。因此,古之学制“小学”,“大学”,更多体现为儒家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和要求。
三、对当下教育现实的借鉴意义
古代之“小学”不仅以识字,阅读文化典籍,还注重对于道德的教化,“六艺”“扫洒”“孝友睦姻任恤”,理论教育和技艺性教育并重,学习可以坚持一生、用之一生、传之子孙的修身课。这些学问真学好了,是可以贯穿于人的一生的行宜的,因为,道德的学问是实践的学问,不是知识的解说,而是生命的证验。
古之“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1]”大学之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明理,明白最高的道德的修为之道;第二,是治国经世的事功之道,就是“亲民”;第三,是达到道德、事功的最完美的境界即至善,也是人生的终极归宿。可见,大学之道包含了修身、事功、归宿这三个方面。两头都是修身,而中间是事功。古人把修身的教化贯穿于始终,由明德而达到至善,这是一个修行的过程。至于后面的止、定、静、安、虑、得,都是修身的境界了。
而当下教育很少注重修身养性,培养人的心性,虽有思想品德,政治课,但过于政治说教,对于道德培养意义不大。注重功利是当下教育的一大特性,似乎已经脱离了教育“长善救失”的本质,忽视了德和善的教化,这是否是当下国民道德素质下滑的原因,这是有关系的。因此,“修身养性”课,能让人持久一生,受益一生的明德,至善,是时候重视和关注了,因为我们的老祖先,古代学者已经发现并提出的东西,为何当下“智慧”的我们却视而不见,嗤之以鼻。
7
四,参考文献
[1]高时良.礼记评注[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06
[2]冯克诚.《(战国)孔伋思孟学派教学思想与《学记》解读》[M].中国环境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2006.05
[3] 高奇.《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刘科新《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1 [5]宋 陈祥道《礼书》卷四十八 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本 [6]汉 伏胜《尚书大传》卷四 四部丛刊景清刻左海文集本
[7]汉 郑玄《礼记注疏》附释音礼记注疏卷第二十 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8]汉 郑玄《礼记注疏》附释音礼记注疏卷第二十 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9]陈浩注.礼记集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10]汉 伏胜《尚书大传》卷四 四部丛刊景清刻左海文集本 [11]元 许衡《鲁斋遗书》卷三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清 李塨《大学辨业》卷一
清光緖五年刻畿辅丛书李恕谷遗书本
[13]陈浩注.礼记集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14]元 许衡《鲁斋遗书》卷三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汉 伏胜《尚书大传》卷四 四部丛刊景清刻左海文集本 [16]元 许衡《鲁斋遗书》卷三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汉 郑玄《礼记注疏》附释音礼记注疏卷第二十 清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18]宋 卫湜《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九 清通志堂经解本
[19]宋 赵汝愚《诸臣奏议》卷八十儒学门 宋淳佑刻元明递修本
[20]高时良.学记评注[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06 [21]曾子.大学[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01.
8
致谢
毕业设计,是我大学生涯交上的最后一个作业,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作业。想借此机会感谢四年以来给我帮助的所有老师、同学,你们的友谊,你们的帮助都会变成我大学期间最美好的回忆和收获。特别是我的毕业指导老师罗老师,在我毕业论文选题、调查、研究和撰写过程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予我很大帮助,使我受益匪浅,在这即将离别之际,在此,特向他道声谢谢。
9
正在阅读:
张国英毕业论文修改稿(1)05-28
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B卷(含答案)04-19
美苏冷战与两大阵营01-18
某植物园技术标投标文件07-22
应届毕业生教育实习报告08-22
2017届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理综物理试卷(带解析)04-27
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经济管理复习资料11-17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班会教案11-19
《红与黑》读书心得体会800字04-15
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11-1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国英
- 修改稿
- 毕业论文
- 泥工班组承包合同
- 2018-2024年中国抗过敏药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目录
- 连续梁施工方案
-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 温州市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 lms算法毕业论文
- 车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 雷达信号处理
-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路径
- 诊断学全部习题及其答案(1)
- 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课时作业
-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解析
-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工程项目部标识标志参考 - 图文
- 大学物理下实验网上考试题库
- LC142A-GL-012-#2炉A磨煤机文件包
- 计量经济学参考答案
- UPFC和柔性直流输电
- 丹尼尔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安装操作手册译文 - 图文
-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