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讲座稿
更新时间:2023-03-08 04:40:57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尊敬的家长朋友:
大家上午好!
在开始今天的讲座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口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
德国宪法禁止超前教育。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超前教育的危害有哪些呢?
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2、超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爬,也需要走,更需要青春期,他走的每一步都是成长,一旦跨越成长的正常规律,就难以预测孩子今后的发展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许多家长和老师不了解一些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比如
1
孩子感觉统合失调,家长、老师都会简单的认为孩子学习能力差,甚至认为孩子太笨了,没有给予应有的理解与关注。
接下来我们谈谈什么是幼小衔接?怎样衔接?作为家长怎样配合幼儿园帮助孩子愉快适应小学生活呢?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
相信我们家长和老师都还历历在目,孩子们刚进幼儿园上小班的情景,又哭又闹、送着困难、担心等,转眼间,他们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那么,社会、学校和家庭也会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孩子们的主要活动会发生变化,不再是游戏,而是更多的智力活动,更多的文体活动;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作息时间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很多孩子会感到不适应。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必须帮助自己的孩子尽快向小学生活靠近,尽快去适应小学生活。帮助孩子们迈好小学生活的第一步,这是非常关键的地方。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的生活将会发生三个重要的变化,哪三个重要的变化呢?
第一个,主导性的活动发生了变化
入小学前,孩子的主导活动是玩,是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入小学后,孩子的主导活动是学,孩子的心理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应及时抓住这样的心理变化,适时地来捕捉每次游戏中的学习因素,比如,现在就可以渗透一些学习的思想,培养一些看书的习惯等等。这样,孩子进
2
入小学后就不会一下子适应不过来了。
第二个变化,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
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是贪玩的,是需要成人照看的。孩子一入小学就不同了,除了整体活动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外,极为明显的是他们所处的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将他们作为社会正式成员对待。在学校里,他们是集体的正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等。学习成为了孩子的权利和义务,所以大多数孩子看到自己地位的转变而自豪,可也有一部分孩子具有紧张、压力感,此时,我们家长就应十分关注孩子这一心理进行开导,其实这样的孩子从入学前就应时刻关注起来了。
第三个,人际交往发生了变化
孩子入小学以前,与我们家人的依附关系密切,一举一动都离不开我们的指点。入小学以后,孩子每天都要离开我们在学校里独立生活,要在班集体里作为独立的一员,认真听课读书,要独立思考问题,自己完成作业,要自己整理书包,检查文具书本是否齐全等等活动都将进一步促进孩子由依附关系向开始独立生活转化的重要时期。但从我多年来的低年级教学工作中所了解到的情况看,孩子入学时通常会遇到这样五种不适应的情况:
1、不愿意上学。有的孩子宁愿赖在家里,也不想上学。
2、不愿意在父母面前说在校的表现和活动。父母问起来会显得比较烦躁和焦虑。
3、性情发生改变。胆小、怕事,变得退缩、烦躁或是攻击行为增多。
3
4、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差,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5、行为孤单,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往,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更应该从入学前,也就是现在就对孩子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并与孩子多多交流,及时调整、正确引导,为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良好过渡打基础。
那么,怎样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并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呢 ,这是我们很多家长所关心的事。作为家长,既要和孩子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也需要积极引导孩子树立自信心,形成适应性行为,顺利地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愉快地开始小学生活。
针对孩子这三个重要的变化,我们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第一、做好思想、心理上的准备
入学前,孩子常常会满怀憧憬地问大人:“小学老师好不好?”“读小学是不是和幼儿园一样开心?”“小学生是不是很快乐?”我们家长此时就可以因势利导,对孩子进行入学教育,比如,与孩子聊天时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的事情,向孩子讲述自己童年在小学的趣事,让孩子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要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从而增强自信心,内心产生羡慕小学生、想当小学生的愿望。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你再不听话,让学校的老师管你。”“学校的
4
老师可厉害了。”“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 “你这么好动,将来上小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家长这种恐吓的话会造成孩子对上学的恐惧感,产生心理压力,不利于形成入学的心理期待。很多有经验的低年级教师说 : 最难教的学生不是那些学前期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 ,而是没有学习兴趣和愿望的孩子。我们确信这一说法。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要调动孩子内在积极性的 ,只有使孩子向往上小学并且产生“我想学、我要学、我爱学”的心理状态时 , 孩子才能主动地学习 ,才能学得好。 第二、做好学习上的准备。
孩子在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孩子要突然由“动”转“静”,确实很难一下子适应。主要的是学习上的负担,要认、读汉语拼音,识字、背课文,学算术。
为了使孩子能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首先,我们家长应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小朋友的相互关系等。使孩子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着自己做个小学生。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先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捏泥等。特别是画画,既可以培养孩子“坐得住”,又为今后写字打下基础。以后,再增加一些学习内容,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字等。在这过程中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
5
写字姿势的训练 ,如:看书时要做到:身子坐正,两臂平放,课本平放前方,胸离桌子一拳等。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这些读写姿势虽然进入小学后,老师们会作严格的训练,但据我们观察,很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就已经养成了习惯,所以即使我们小学老师一再强调正确的姿势,但孩子们已经习惯成自然,很难把错误的姿势纠正过来。所以在指导孩子绘画、书写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好孩子能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三、做好生活上的准备。
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上处处要依赖我们大人。而进入小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了变化。所以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劳动的能力。在入小学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家长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也就是说要学会生存。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铺床叠被,自己起床,脱穿衣服、鞋、袜,学会洗脸、洗脚、漱口、刷牙,自己大小便,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椅,会自己取放玩具、图书、其它用具等。有的孩子上小学后中午在学校吃饭,不仅没有人喂,还要自己排队盛饭菜,因此生活自理能力上的培养和逐步过渡,也是很重要的。
其次要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等。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不会整理
6
书包,书包里乱得像“纸篓”,家长只好每天帮他整理书包。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期家长包办一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在上学前的这段时间里,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是规则行为的准备。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带孩子外出时,告诉他不要乱窜马路,要走横道线,教会他看清来往车辆(先向左看,再向右看),在成人的看护下独自学会过马路。放学回家注意安全,以及学会保护自己,不跟陌生人走等等。教孩子几种应急时的自救方法;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在学校应遵守的基本规则。
还有,在生活习惯上也要改变一下,培养孩子的生活规律化。要教孩子学会看表并理解时间和任务要求的关系,逐渐做到守时、准时。让孩子按照学校作息制度起床、睡眠和吃饭,不致于进小学后突然变得消瘦和疲惫不堪。我们小学早上上学时间是7点40分前,所以孩子们早晨要起得早一些,早餐要吃耐饥和富有蛋白质的食品,让孩子一顿吃饱,午餐前不吃零食或甜食,中午准时开饭。午睡从少睡一点逐步过渡到不睡午觉。晚上早一些睡觉,少看电视。还可以教会孩子认识钟点,使他养成时间概念,学会掌握时间,以后上学不致于迟到。 第四、做好物质上的准备。
首先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上学后 ,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 ,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是一项重要内容。 比如: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 , 可以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房间 , 有一张小书桌 , 一个小书柜即可 ,重在安静、整洁。还可以为孩子选择好台灯:
7
一般用光线柔和的白炽灯;15~25瓦 , 放在身体的左侧 , 灯臂可调整 , 灯罩将灯泡全部遮蔽以免眩目 ,开关安全、方便。
另外,上小学的孩子所使用的学习用品要根据年龄来选择。原则是有利于学习,使用方便,不影响生长发育。主要的学习用品有书包,家长最好为孩子准备双肩背式书包。这种书包可以使两肩受力均匀, 同时促使直背挺胸,起到纠正形体的作用,还要为孩子准备些铅笔、擦皮、卷笔机、直尺等。铅笔应选择标有2H字样的,因为这种笔的笔芯硬度适中,写出字的颜色也合适。从铅笔外形看,六棱柱形的铅笔孩子握着舒适、稳妥,也不易滚落到地面上摔断笔芯。千万不要给孩子准备自动铅笔,一般情况下,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不使用自动铅笔。另外,还要准备一个文具盒,最好选择带磁铁盖的塑料文具盒或者布做的笔袋。铁皮文具盒边缘锋利,且掉在地上会发出响声,影响上课。文具盒上的图案不要过于花哨复杂,否则图案吸引着孩子,会分散他上课听讲的注意力。
应该说,如果家长朋友们能坚持从思想上、时间上、学习习惯方面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的话,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就不会有学习负担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就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
那么,进入小学后,有的孩子可能会不太适应紧张的学校生活,出现紧张、无助、迷茫等情绪。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焦急,甚至哭闹,有的孩子则出现上学情绪低落,放学欢腾活跃的现象;不愿意提及在校的表现和活动;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差,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上学还没几天就开始怕学、厌学;性情发生
8
改变,如变得退缩、烦躁或是攻击行为增多。
小学老师的反馈:一年级孩子出现:上课坐不住、书写困难、写作业拖沓、速度慢、集体中太自我、自由活动时不会玩、丢三拉四……要克服这些不良现象,我们就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什么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对于学龄孩子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课业的能力,以及记忆力、注意力、语文理解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等统称为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就是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通过意志调控,对目标全身心的集中与指向。天才的第一品质就是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决定学习能力:著名心理学家乌审斯基指出:注意力是所有智力的“门户”和“钥匙”,没有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多种智力因素都无法体现出来。引起儿童学习问题的首要原因是注意力问题。
常见的学习问题是由注意力引起的 走神、分心—注意的集中性不够; 坐不住—注意的稳定性不够; 粗心大意—注意的范围不够; 做事拖拉—注意的转移性不够; 半途而废—注意的分配性不够。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运动知觉的差异、认知、理解能力弱、家长、
9
教育方式偏差、精神上管制太多、家长的过度溺爱、饮食不均衡,如可乐、咖啡等。
有些家长容易产生这样的误区:1、孩子还小,大了以后注意力自然会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确实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4—5岁儿童,5分钟左右;6—7岁儿童,10分钟左右;7—8岁儿童,15分钟左右;8—10岁儿童,20分钟左右;10—12岁,20—30分钟;12—16岁,30—40分钟; 16岁以后,45分钟左右。
2、注意力差是智商不高的表现:智商低的儿童确实注意力水平不高。但是,注意力低下与智商没有因果关系。通俗地讲,注意力由小脑控制,智力存在于大脑。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好归结为智力问题。
3、注意力是由兴趣决定的,只要有兴趣,孩子的注意力都会好的。 兴趣是提高注意力的外在因素,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力。 注意的集中性训练方法 排除干扰法
不要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或所从事的活动
不要陪孩子学习,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在旁边指手画脚。 要提供有利注意力保持集中的环境。 大声朗读法
注意的稳定性训练方法
稳定是指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
10
静坐法 大眼瞪小眼 我是木头人 舒尔特图表:
舒尔特表(Schulte Grid)通过动态的练习锻炼视神经末梢。心理学上用此表来研究和发展心理感知的速度,其中包括视觉定向搜索运动的速度。
用来培养注意力集中、分配、控制能力;拓展视幅;加快视频;提高视觉的稳定性、辨别力、定向搜索能力。练习的时间越长,看表所需的时间会越短。随着练习的深入,眼球的末梢视觉能力提高,不仅初学者可以有效地拓展视幅,加快阅读节奏,锻炼眼睛快速认读;而且对于进入提高阶段之后,同时拓展纵横视幅,达到一目十行、一目一页非常有效。
作用练习
每表按字符顺序,迅速找全所有的字符,平均1个字符用1秒钟成绩为优良,即9格用9秒、16格用16秒、25格用25秒。
练习开始,达不到标准是非常正常的,切莫急躁。应该从9格开始练起。感觉熟练或比较轻松达到要求之后,再逐渐增加难度,千万不要因急于求成而使学习热情受挫。
使用方法
①眼睛距表30~35厘米,视点自然放在表的中心;
②在所有字符全部清晰入目的前提下,按顺序(1~9,A~I,汉字应先熟悉原文顺序)找全所有字符,注意不要顾此失彼,因找一个字符而对其他字符视而不见;
③每看完一个表,眼睛稍做休息,或闭目,或做眼保健操,不要过分疲劳; ④练习初期不考虑记忆因素。每天看10个表。
“视知觉即智慧”,儿童在学习活动中,7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来接收和处理的,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比如写作业拖拉,分不清左右,写字差、读题有误、答案错误等等,都是由于视知觉落后造成的.
11
能否清楚辩认出两个相似的字;(视觉分辨) 能否迅速记住刚刚所看到的字;(视觉记忆) 能否快速准确阅读;(视觉追踪) 在下笔时手眼是否协调;(视动协调)
视觉分辨是对人、物、线条、图形、文字的辨别能力。它影响儿童对事物的归类、比较、分析等抽象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个时候,我们家长就要多关心孩子,配合老师和学校的要求,让孩子尽快度过适应期。我们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上学后家长千万不要“陪读”。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刚上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想通过陪读来纠正孩子的一些错误习惯。但这并不是一种好方法。孩子刚进入小学,在家做功课时 , 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总是陪在旁边 , 一切准备工作由家长来做 , 有了困难家长马上予以解决 , 做作业时家长盯着 ,做完作业由家长检查、改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久而久之 , 孩子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 ,不陪就不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很重要。但不要 “陪读”并不是说不要去关心、帮助孩子 , 家长的帮应首先体现在帮助孩子学会学习。老师们的建议是,家长可以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不要边玩边学习。在孩子学习时,家长尽量不要干涉,但可以在一旁观察。等孩子完成作业之
12
后,家长可以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告诉孩子,并要求他改正。
2、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孩子上学后,我们家长会发现,很多孩子有不安心写作业的表现 :比如,一些孩子虽然看似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做功课,但实际上却在神游四方,心不在焉; 有些孩子做功课就像是在无休止的长跑,从放学回家一直做到深更半夜,可作业仍然质量低下、漏洞多多、错误百出;有的孩子很不“安分”,刚坐下来没一会儿,就要跑出去,不是拿东西吃,就是上厕所,一句话——就是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看到孩子这样不安心完成作业,有的父母会取严加“管教”的方法,说:不好好完成作业,就不准吃饭,不准睡觉,不准看电视,不准这样,不准那样……有的父母索性坐在孩子旁边加以监督,甚至采用体罚手段。然而,事实上,收效甚微。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专家表示:这就要求父母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而不能方式粗暴急于求成。其中,特别要做到这几方面: 首先,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
要让孩子安心学习,父母首先自己安下心来,可以读读书,看看报,做一些不出声,不惹孩子发生兴趣的事。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学习气氛良好的空间,远比坐在孩子身边加以监督有效得多。父母应明白这样的道理——“身教重于言教”。年幼的孩子还不懂得学习为了什么,他们只会仿效父母,从父母那里知道应该怎样学习。 其次,不要跟孩子唠叨
有的父母出于感情交流的需要,不愿让孩子在做作业时感觉被忽略,
13
所以他们总喜欢在孩子做功课时对孩子问这问那。\做几道了?还有几道?\看起来似乎是关心了孩子,殊不知这样不时地干扰孩子,弄得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的思路也是总被打断。因此提醒各位父母注意:不要在孩子学习时跟孩子唠唠叨叨。 另外,接待客人注意不影响孩子
对于一个家庭,邻居串门,好友来访,这是常有的事。可是有的人话匣子一打开就没完没了,全然忘了还有孩子在房内做功课。大人聊天最易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学习肯定会受影响。因此,父母应尽量地安排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地方或孩子的娱乐时间里接待客人。而亲朋好友也最好在孩子的休息日去登门拜访,如果有事急需登门,应把时间安排得紧凑些,以免影响主人家孩子的学习和休息。
总之,孩子做不好功课不能只从孩子那里找原因。身为父母,也应时时考虑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周的地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3、让孩子自己复查作业。刚开学一段时期,家长为了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都会检查作业。建议在你们家长检查之前,让孩子自己先复查一遍,自己找找问题。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粗心 , 往往不会检查作业。为了培养孩子学会检查 , 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学习内容出些题目自己做 , 让孩子当老师来改爸爸妈妈的错 ,而家长可以故意做错几道题 , 让孩子仔细检查,认真批改。这种做法不仅会引起孩子的兴趣 , 而且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就自然培养起仔细检查作业的能力。
4、我们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读书习惯。阅读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
14
容,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调查发现,孩子入学后发生适应性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阅读跟不上。刚上学的孩子识字量有限,家长可以读书给孩子听,也可以给孩子买带有拼音注音的图书,或者指导孩子读一些内容简单的读物。等孩子学完拼音,我们家长就应该指导孩子自己阅读带有拼音注音的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比如一些在内容上歌颂人类勤劳、善良、坚强、进取、崇高等人格精神的童话、寓言、儿歌等注音精读物,像《安徒生童话》、《三百六十五夜》、《格林童话》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各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小学里课程比较多,学习任务比较重,孩子在学校里除去上课、完成作业,很少再有时间看课外书,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做有心人,在家中培养孩子养成每天阅读至少半小时的好习惯。
读书的意义极为重大。并且它有关键期、敏感期。4岁到8岁是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期,错过了,就将难以弥补,即使弥补也是事倍功半。举个例子,在初中年级,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一些学生基本没有解题能力,在那里痛苦无望地捱过一课又一课、一天又一天。经过观察,他发现,这些高年级学生真正缺乏的,不是学习数学、物理、生物的具体本领,而是阅读理解能力。于是,苏霍姆林斯基当这些初中学生是一、二年级的小孩子,从头开始,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事实的结局让苏霍姆林斯基震惊万分:同样的时间过去,同样的努力付出——大孩子的阅读水平的提高远远不如小孩子;大孩子的阅读热情及感悟能力也远不如小孩子。好像他们大脑里主管阅读理解的那一部分已经功能萎缩。教师的劳
15
动好比播出的种子,小孩子是一片疏松的热土,大孩子却是一片板结的硬地。于是苏霍姆林斯基感叹:原来,阅读能力的获得与增长,是与人脑的生理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同一个符号世界,在小孩子眼中明亮、美丽、新鲜,在大孩子那里却是一片遥远的模糊——只因为,也曾经照临文字的神奇之光,没有人帮助他们好好把握——他们没能沿着光所指引的方向前行。有句老话叫:地误误一季,人误误一生。很多事情,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曾说:孩子的阅读世界仿佛一个瓶子,如果先装进去的是完整优质的人文和审美的东西,再添上信息无非是锦上添花,而一开始接受的就是碎片,不仅影响审美趣味,将来经典的作品也可能塞不进去了。
5、家长要每天和孩子交流20分钟。从孩子上学起,家长就要培养孩子与别人交流的习惯和能力,这可以从每晚20分钟的亲子交流做起。放学后,家长对孩子的一天小学生活一定要表示十分关注,孩子会很有兴趣地告诉爸爸、妈妈,做父母要认真地听,不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对孩子经受的各种困难,要多加抚慰和帮助,切不可训斥和嘲笑。刚开始,孩子可能并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说说自己一天里高兴的事,并让孩子试着表达一下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还有,我们要注意的是面对孩子不应该只是说“是”或“不是”, 回答孩子的问题则要尽量周全,可能的话,应鼓励孩子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如果家长不知道答案,就要对孩子坦言,然后和孩子一起尝试找出答案。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与家长沟通的习惯,从而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兴趣,树立自信心。相信在家长的耐心帮助下,有些胆怯的孩子也一定会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喜欢
16
新的集体。
6、要让孩子学会承受挫折、学会忍耐、分享、合作。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既然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必须培养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比如,在学校里,因为某种原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之间产生了摩擦,因自理能力的欠缺遭遇尴尬而受到同学嘲笑等等,这些小挫折都是有可能遇到的,怎么办?我们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谁都会遇到这些事情,爸爸妈妈小的时候也遇到过这些事情,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必太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同伴,要让孩子慢慢懂得,与同伴相处要学会分享、合作,不可能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在一大堆成人的簇拥下成长起来的,分享、合作的意识普遍较差,这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因此,我们成人要尽早明白这个道理,在平时制造一些机会,培养孩子的忍耐、分享和合作能力。比如:晚上,孩子看完动画片还想看,家长要制止他,告诉他今天不可以看了,明天再看;吃东西时要想到别人,要与家中的其他人一起吃等等。
而我们低年级老师也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我们的孩子胆子小,请老师上课时多叫叫他。”其实,这也是需要我们家校共同配合,一起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能大胆、大方地面向老师、同学。在学校,老师会在课上鼓励孩子多举手,多发言,在家中,我们家长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训练:
(1)让孩子在小伙伴的面前干自己拿手的事情,利用孩子的生日等邀请朋友机会,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拿手的节目。
17
(2)让孩子在家长面前唱歌或讲故事,并经常以此表扬他。 (3)提早训练,延长孩子的准备时间。让他对学校的功课稍稍提前进行预习或练习,等到正式开始时,孩子就不会惊慌失措了。
(4)家长经常带孩子出去,让他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
(5)安排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地让孩子去做如买盐等简单的事情。
(6)经常鼓励孩子说:“你是一个勇敢的好孩子”。因为,适当地鼓舞,能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据我们教师多年来的教学观察啊,发现我们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是在小学低年级。所以 ,孩子入学后,我们家长应非常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 按时完成作业 ,不拖拉 ;专心做作业 ,不磨蹭 ;作业本保持整洁 ,不乱涂、乱撕等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大有好处。那么,孩子入学后,作为家长,我们还应多与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联系,及时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给予有效的帮助。
其实,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因为部分孩子在入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会出现“困难期”。所以,我们家长朋友还是需要用我们的双手来牵引孩子们稚嫩的双手。我相信,只要你们把喜悦、自豪与信任传递给他们,用你们的坚强、有力的双手牵引着他们,他们就能走好进入小学的第一步。
最后,我祝愿我们的孩子能在老师和我们家长共同的呵护下顺利、愉快地适应将要面临的小学生活。尽量避免“困难期”的出现。
在此,我也只是向各位家长朋友们谈了一些入学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
18
项,希望能给您提供一点帮助,谢谢大家!
19
正在阅读:
幼小衔接讲座稿03-08
CCB制动机“五步闸”检查方法01-16
酒店服务礼仪培训方案11-16
城市污水处理论文城市污水处理浅谈10-01
财务管理多选题07-31
第八章 人口与环境06-12
学院党支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汇报材料03-08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03-16
人大金融硕士考研难度05-14
- 小学班主任大赛教育故事
- 小学课标及推荐古诗80首(拼音版)
- 10月份教案
-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 折纸教案
- 2014西乡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指导意见
-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与克服
- 幼儿园首届六一儿童节主持词
- 小学一年级学生评语大全
- 小学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说词
- 绥中县荒地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自评报告
- 保健教案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1)
- 诗词大会推荐背诵篇目(小学组)
- 钢铁路小学申报邢台市示范家长学校汇报材料
- 小学汉字偏旁部首训练
-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我们都是好朋友》教学设计
- 幼儿园:大班语言:我要做小学生了
- 2018年成都市温江区惠幼招生公告
- 明光市高王小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试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