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3-07 07: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 容 摘 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内部效率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企业必然会在竞争中一败涂地。因此,企业只有关注外部市场关注竞争对手,知己知彼,努力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一管理理念体现在管理方式上,便催生了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革命------战略管理。对战略管理的推崇引起了管理观念和模式的深刻变革,作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会计学也逐步向管理会计方向发展。然而,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应用于实践。发展管理会计,不应只停留于纯粹的理论研究,而应在管理实践中使其得到丰富和完善,并更好的指导和应用于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中。

本文从五个内容着手展开论述的。第一部分是管理会计的内容;第二部分是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第三部分是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第四部分是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论。

关键词:管理会计,现状,建议

Abstract

Strategic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accounting appli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ccounting requirements of the overall application level of Chinese enterprises poor,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all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Tide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enterprises face competitive pressures from abroad, all enterprises face a common problem: how to remain invincibl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economy, internal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outside the market can not be translated into effective if the enterprise will inevitably suffered a crushing defeat in the competition. The management concept in the management, we have 80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given birth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revolution - strategic management. On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he respected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models caused profound changes, as a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gradually to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direction. However,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a very strong subject, it comes from practice, it must be applied in practic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should not stop at purely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he management of it should be enriched and improved,and better guidance and applies to our business management practices.

Key words: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Present situation,Suggest

目 录

一、管理会计的内容....................................................1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1 (一)成本性态分析.................................................1 (二)本量利分析...................................................3 (三)投资决策.....................................................6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6

(一) 管理会计理论普及程度不高....................................6 (二) 管理会计的应用对企业环境要求较高............................6 (三)企业对管理会计重视不够.......................................6

四、促进管理会计应用的建议............................................6

(一) 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6 (二)大力普及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7 (三)合理制定本企业的战略目标.....................................7 (四)努力营造一个适合管理会计运用的良好环境.......................7 (五)积极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库.......................................7

五、结束语............................................................7 参考文献. ............................................................8

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通过与传统管理会计的比较,管理会计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必将成为我国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发展的有力工具。它是在当今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性市场竞争空前广泛、激烈的情况下,为满足现代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特定信息需要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公司被吸引到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之中,许多原有的跨国公司转变为全球公司,并在全球化观念下制定新战略。全球化竞争将对政治、经济结构产生新的冲击,管理会计必须通过变革谋求新的发展战略。

一、管理会计的内容

管理会计是指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会计信息系统,即服务于战略比较、选择和战略决策的一种新型会计,它是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渗透。具体说,它是指会计人员运用专门的方法为企业提供自身和外部市场以及竞争者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和选择,帮助企业管理层制定、实施战略计划以取得竞争优势的手段。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否定和取代,而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对传统会计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管理会计的宗旨立足于企业的长远目标,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将视角更多的投向影响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

管理会计兴起于二十世纪80年代。该词的首创者是Simmonds被公认为管理会计之父,他在1981年将管理会计定义为“对关于企业及其竞争者管理会计指标的准备和用来建立和监督企业战略”。他对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挑战在于,他不再从企业内部效率的角度看待利润的增长,而是从企业在其市场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重新看待这个问题。作为一支新兴的会计学分支学科,管理会计是企业战略管理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报告战略的成功与否来对战略管理产生影响。管理会计分析和提供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信息,特别是反映实际成本、业务量、价格、市场占有率、现金流量和企业总资源的需求等方面的相对水平和趋势的信息。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变化中的内外部条件;企业资源在内部如何分配与利用;如何便企业内部之间协调行动,以取得整体上更优的战略效果。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一)成本性态分析

1.成本性态分析的含义及分类 (1)成本性态分析的含义

所谓成本性态,是指在业务量变动的情况下,某一类成本的变化形态。 按成本性态分类,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分析,是研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性(即成本性态) ,考察不同类别的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特定数量关系,把握业务量的变动对各类成本变动的影响。

(2)成本性态分析的分类 1)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也称“固定费用”,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产品产量或销售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通常包括房屋设备的租赁费、保险费、广告费、管理人员薪金以及按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土地使用税等。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间接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其成本总额不受产量增减变动的影响。但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看,它却随着产量的增加而相应减少。当产品产量或商品销售量的变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固定费用就会有所增减。所以,固定成本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概念。

固定成本通常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前者是指通过管理人员的决策行为可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后者是指受事前决策的影响,管理人员无法在事后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1

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通常包括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随产量正比例变化的物料费、燃料费、动力费、计件工资形式下的生产工人工资等费用。这里的变动成本是就总业务量的成本总额而言,变动成本虽然在相关范围内,其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成正比例增减,但是从产品的单位成本看,它却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

3)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成本总额虽然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但其变动幅度并不同业务量的变动保持严格比例的成本。按照混合成本变动趋势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曲线变动成本四种。

在企业里,大多数成本都包含着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这两种因素。我们只有将所有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才能满足经营管理上多方面的需要。 2.成本性态分析在生产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各项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成本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而企业总成本当中,不同成本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的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多而增大,而有的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多而降低,有的成本与管理者直接相关,而有的成本与管理者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区分不同成本的不同性态,分别对待,最大地降低成本。通过成本性态分析,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对于成本的预测、决策和分析,特别是对于控制成本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具有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成本性态分析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得到极大地应用。

(1)成本形态分析的特点

成本性态分析就是要用特定的办法,对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选择采用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直线法等技术。但由于相关范围的存在,成本性态分析通常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和可转化性等特点:

1)相对性。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企业之间可能具有不同的性态。这种相对性决定了不同企业都有着区别于其它企业的不同的成本特性;

2)暂时性。是指就同一企业而言,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性态。将产品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本条件是“相关范围假定”,然而,从长远看,任何一种成本不可能永久地保持不变,也不可能与业务量永久地保持线性关系,传统成本性态划分是传统管理会计目标及行为短期性的体现。此外,传统成本性态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因此,就某一企业而言,应当经常进行成本性态分析,而不能将某次成本性态分析的结果作为一成不变的标准;

3)可转化性。是指在同一时空条件下,某些成本项目可以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实现相互转化。因此,任何企业在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都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任何企业在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都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析。 (2)成本形态分析在生产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所有成本都可区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类,变动成本一般是受消耗定额执行情况的影响,因而控制和降低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主要应从控制和降低单位产品消耗量入手。其主要途径通常有:

1)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会使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消耗得到节约,促使单位成本中的工资降低;同时,也会使产量增加,从而促进单位产品中的固定费用下降。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合理安排生产,改善劳动组织,建立岗位责任制,提高职工的素质。

2)编制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制定出勤率指标,控制非生产性损失,实行合理

2

的工资制度和奖励制度,努力降低产品成本中的工资费用。

3)降低材料的消耗,不断降低材料的消耗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因为在成本中,通常是材料的消耗量较大,因此,降低材料消耗的潜力很大,在技术上应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设计,采用新工艺和代用廉价材料,大搞材料综合利用,减轻产品重量和缩小产品体积,从而使材料消耗减少;在管理上,应采用有效的措施,如制定各种消耗定额,实行限额发料制度、材料数量差异分批核算法等,使材料成本不断降低。

4)努力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材料买价控制、材料采购费用控制、确定最优定购批量。 5)加强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程度。

总之,成本性态的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应用得好是相当有效的,但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使成本性态的分析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发挥更大的应有的作用。 (二)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分析盈亏临界点,来确定企业销售多少产品,才能做到不赢不亏,进而预计企业的目标利润,并测算有关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其基本模型是:P=(SP-VC)·V-FC,设P代表预期目标利润、SP代表预期的销售单价、VC代表预期的单位变动成本、V代表预期的销售量、FC代表固定成本。所谓盈亏临界点,就是指企业经营达到不赢不亏状态时的销售量(即利润为零时的销售点)。由基本模型:P=V×(SP-VC)-FC=0,得到盈亏临界点销售量=FC/SP-VC=FC/单位贡献毛益;盈亏临界点销售额=FC/贡献毛益率,其中,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总收入=(SP-VC)/SP。在企业产销多种产品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只能用金额来表现,此时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主要应用加权平均模型。

从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的计算中,我们可以看到,盈亏临界点受产品的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及品种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当单价提高时,销售总收入线的斜率越大,盈亏临界点越低,同样的销售量实现的利润就越多,或亏损越少;当单价降低时,销售总收入线的斜率越小,盈亏临界点越高,同样的销售量实现的利润就越少,或亏损越多。当单位变动成本或者固定成本提高时,销售总成本线的斜率越大,盈亏临界点越高,同样的销售量实现的利润就越少,即亏损越多;当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降低时,正好与之相反。当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由于不同产品的盈利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品种结构的变动必然对整个企业的盈亏临界点产生影响,在总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变化的幅度取决于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的变动,单位贡献毛益率较高者下降,综合贡献毛益率也会随之下降,综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就会上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售价、降低成本或改变品种结构等方法来降低盈亏临界点,以避免亏损或减少亏损。下面重点举例说明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榆次某机械厂生产A、B、C三种产品。该厂根据用户签订的合同、协议,再加上一定的市场预测得知1999年A、B、C三种产品的销售量分别为1000件、2000件、280三种产品的售价在上年基础上将分别上涨10%、5%和8%。为此,厂部在年初要求有关决策人员测算:①三种产品的总销售额达到多少才能保本?②三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为多少?③为实现预定的160000元利润,企业总销售额应为多少?下面介绍该厂有关决策人员应用本量利分析预测保本量和利润水平的步骤和方法:

1.收集和整理基础资料

1999年生产计划草案是按照“以需定产”原则,根据同用户签订的合同、协议,再加上一定的市场预测编制的。由“生产计划草案可知,1999年A、B、C三种产品销售量为1000件、2000件、2800件。预计三种产品的售价在上年基础上将分别上涨10%、5%和8%,查去年销售资料得知,去年三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分别为500元、200元和180元。则1999年三种产品的销售价分别为:

A产品500×(1+10%)=550元;B产品200×(1+5%)=210元;C产品180×(1+8%)=194.4元 另外,根据“生产计划草案”及时以往年度的成本资料分析,将A、B、C三种产品按成本项目分类。将保险费、房屋租本量利分析法问题的提出金、非工作量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取暖费、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等归入固定成本。将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材料、生产工人的计

3

件工资、包装材料,按工作量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归为变动成本。同时将检验人员的基本工资、机器设备维修费、水电费、电话费等混和成本,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分解,求得其中的固定费用和单位变动费用。然后在此基础上归集A、B、C三种产品各自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现将收集、整理、计算出的资料列表如下: 摘要 A产品 B产品 C产品 预计销量(件) 1000 2000 2800 预计单价(元) 550 210 194.4 单位变动成本(元) 400 160 111.4 固定成本(元) 106000 2.计算加权贡献毛益率 根据计划年度各种产品的售价和变动成本可算出各种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 A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550-400=150元;B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210-160=50元;C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194.4-111.4=83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划三种产品的加权贡献毛益率:

A产品贡献毛益率=150/550×100%=27.2%;B产品贡献毛益率=50/210×100%=23.8%;C产品贡献毛益率=83/194.4×100%=42.7%

三种产品的总销售额=550×1000+2000×210+2800×194.4=1514320元 各自占的销售比重为: A=550×1000/1514320×100%=36.3%;B=2000×210/1514320×100%=27.8%; C=2800×194.4/1514320×100%=35.9%;三种产品的加权贡献毛益率=27.2%×36.3%+23.8%×27.8%+42.7%×35.9%=(987.36+661.64+1532.93)×100%×100%=31.82% 3.计算三种产品的综合保本额106000÷31.82%=333123.82元

4.计算三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益=194.4-111.4=83元;A产品的保本销售额333123.82×36.3%=120923.94元;B产品的保本销售额333123.82×27.8%=92608.42元;C产品的保本销售额333123.82×35.9%=119591.45元

5.计算企业预计销售额为实现预定利润16万元,企业预计销售额应为(106000+160000)÷31.82%=835952.23元由上述分析可知,销量、单价、成本、品种构成等是影响保本点和利润变动的主要因素,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利润也必然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各有关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互为影响的。譬如:企业革新生产技术,采用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代替原来陈旧的生产工艺,不仅能增加产量,同时还可节约生产中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的消耗,使单位变动成本有所下降,但固定成本却因此增加。另外当产品增长到一定限度时,要使产品能在市场上继续畅销,经常不得不降低销售单价。因此,需要综合计算各有关因素同时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由于该厂A产品是近年开发的新品种,目前处在市场寿命周期的成长期阶段,根据用户的订货及市场测定明年对该产品的需求量将由今年的1000件增至2600件,销售单价却由现在的550元可能下降到520元,单位变动成本也由原来的400元/件降至380元,为适应生产需要企业预计还将增加固定成本120000元。那么下年度各因素同时变动将如何影响利润,该厂有关决策人员根据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P利=Px-(a+bx)进行了如下分析:设各有关因素变动前A产品的利润为PO,变动后A产品的利润为P1,今年总固定106000元按销售比重分配,A负担的固定成本为363%×106000=38478元,则: P0=1000×(550-400)-38478=111522元 P1=2600×(520-380)-(38478+120000)=205522元 P=P1-P0=205522-111522=94000元

通过分析可知:因素同时变动后的利润将较变化前的利润增加94000元。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分析上述变化,利于准确预测未来,有控制生产经营活动,解经营风险,考核各部门和单位的经营业绩。该企业有关决策人员不仅将“本—量—利”分析法运用于利润预测中,还将其在

4

经营决策中应用。1996年该企业曾用一种旧设备生产B产品时,产品售价280元,产销平衡。产量为1600件,其成本构成为:单位变动成本为20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50000元。当时,该厂想购一批先进设备,购价为150000元,预计可用5年,报废时无残值(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据预测,这批设备投入使用后,可使变动成本在现有基础上减少20%。是否购置新设备,有关决策人员进行了如下分析: 项目 单位产品售价(元)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元)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元) 固定成本(元)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件) 可实现利润(元) 购买前 280 200 80 5000 5000/80=625 购买后 280 200×(1-20℅) 120 5000+15000/5=8000 8000/120=667 (1600-625)×80=78000 1600-667)×120=111960 决策人员从分析结果,估算出购置新设备将增加(111960-78000)=33960元利润。因此决定购置新设备。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管理的重心是经营,经营的中心是决策,决策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把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放在首位。而“本量利”分析之所以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中,主要是因为经营决策的目的在于寻求现有资源的最佳利用方案。而贡献毛益观念正好能为不同方案的选择提供一个重要的权衡标准,使企业领导者、决策者们在调查预测基础上,事先做出决策,变过去由事后控制、补漏为事前控制,减少工作的失误。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状态,意味着当期的贡献毛益已全部被固定成本所抵消,所以只有企业的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其超出部分所提供的贡献毛益才能形成企业的最终利润。企业的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越多,说明企业的经营也就越安全。由此,可以得到与盈亏临界点有关的另一指标即“安全边际”。现代企业一般用安全边际来评价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安全边际越大说明企业经营越安全,盈利能力越强。因此,企业若想提高产品获利能力,在一种安全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经营,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安全边际。企业可通过提高产品的预计销售量、提高销售单价或降低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总额为主要途径来提高安全边际。虽然每条途径均可达到目的,但有的途径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在现实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些因素目标要求很难达到。

1.提高预计销售量,难度比较大。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欲增加产品市场占有率,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一般企业来说,欲提高产品销售量,需做大量投入,采取各种促销手段,可是能否达到提高销售量的目的,仍有很大风险性,因此这不是提高产品安全边际的最佳且有效的途径。

2.提高产品销售单价,难度仍然很大。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企业或产品无明显优势,是绝对不能提高销售单价的。若提高价格,根据需求法则,势必会降低产品销售量,引起一系列不利于企业的负面影响,不仅不能取得竞争优势,相反倒可能被竞争对手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导致企业全面亏损,因此这一途径一般不可以采用。

3.降低固定成本。我们假设企业是在相关业务量范围内生产和经营,即不再扩大生产经营范围,不再新建厂房、购置机器设备。在这种条件下,固定成本是一常量,它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无法降低了,所以这一因素不应予以考虑。

4.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是企业最佳选择。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又可细分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两部分。其中“物化劳动”主要指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要降低这部分开支,难度也很大,因为这不属于企业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应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活劳动”主要指生产某产品的人工成本消耗,这一因素是企业有能力可以控制的。其中最有效也是最有力的控制办法就是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作为企业决策者,必须放眼企业内部和外部,而对企业内部,则必须通过严格管理等措施,不断提高员工综合业务素质,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劳动效率提高了,单位产品中属于活劳动消耗便降低了,因而就可以降低单位变动成本,这为产品保持原价甚至降低单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企业在市场

5

竞争中占据优势,这也是企业决策者的最佳选择。而这一决策的依据和资料来源则是通过“本—量—利”分析法提供的。实践证明,“本—量—利”分析法有利于预计不同销售量水平下的利润额及各因素变化对利润额的影响,它对于提高短期决策的科学性,加强成本管理,推行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和岗位经济责任制有很大作用。 (三)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此我们常说: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管理会计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对某一项目(包括有型、无形资产、技术、经营权等)投资前进行的分析、研究和方案选择。

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1、货币的时间价值;2、投资的风险价值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风险性因素的情况下,资金在其周转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价值,其实质是资金周转使用后带来的利润和实现的增值。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总体应用水平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会计理论普及程度不高

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管理者素质的平均水平不高,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即时的利益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轻视外部环境,轻视长期目标。但是,现代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是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上,从长远的角度看企业的未来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培训和经验积累,已经产生了一批传统管理会计优秀人才。但是,管理会计对管理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需要专业的财务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企业运营的各方面专业知识,对管理会计人员的要求是博学且专才。现阶段,我国这样的人才是极其缺乏的。目前我国财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相对人数很少,在素质相对高一些的国有企业及县以上集体企业的近千万会计人员中,大专文化水平以上的人数也不多。管理会计理论的普及远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而且我国企业现有的中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由于年龄偏大且知识结构趋于老化,很难将现代管理科学应用于实践。

(二)管理会计的应用对企业环境要求较高

战略管理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我国,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被一些规模较大,经营业绩较好的中大型企业广泛应用,战略管理应用方面还不太成熟。而适应企业战略管理产生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是1997年才逐步引入的,理论研究方面还不够成熟,国内只有具备很强实力的少数企业运用了管理会计的思想。无论是管理会计的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我国都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的应用和实施上具有一定的困难。

现代企业制度最大的特点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的产权归属仍不明确,造成监督弱化,资源浪费的后果。

(三)企业对管理会计重视不够

尽管会计体系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块,但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战略管理意识,在会计工作中仍然是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国内企业现在仍然习惯将主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向财务会计工作,而把管理会计只看作财务会计的一个附属品,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重视不够,投入精力不足,导致战略管理的实施工作很难展开。

四、促进管理会计应用的建议

(一)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

对于理论界和实业界而言,管理会计带来了众多新的研究课题,也带来了对制度创新的挑战。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我们所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首先要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

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kp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