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讲义
更新时间:2024-01-27 10: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内经讲义》复习题
来源: 贺忠延的日志
绪论
1、《内经》的成书年代。
【归纳】《内经》成书时间:《史记》之后(公元前99年;《七略》之前(公元前26年。 结论:《内经》成书:公元前99年~公元前26年。 2、《内经》的注家、注本。
※1、全元起---南朝齐梁人----《内经素问训解》
《内经》最早的注本。注释《素问》当时已经存在的八卷。本书已亡佚,但其目录收录于《素问识》中,《新校正》中保留其部分篇目及全元起注解。 2、杨上善---唐----《黄帝内经太素》
该书将《内经》的《素问》、《灵枢》合在一起进行分类编排,共分十九大类,每类分若干篇目,并加以注释。该书的《素问》经文保存了王冰改动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3、王冰---唐----《黄帝内经素问》
王冰将《素问》重新整理编次,刊正谬误,补入运气七篇,并加以注释。以二十四卷本行世。 4、马莳---明----《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通注内经的全书。
由于他擅长针灸,因而对《灵枢经》的注释远高于对《素问》的注释,成为历史上第一部《灵枢》的全注本。
特点:重于灵枢(针灸-结合临床经验)
※5、吴崑---明----《素问吴注》
以王冰的二十四卷本为底本加以注释,注文阐发医理深入而不流于空泛。该书有直接改经文或增减经文现象。
6、张介宾---明----《类经》
将《内经》分类并注释,共分十二大类,三百九十目,是现存全部类分《素问》、《灵枢》最完整的一部书。其注释义理周祥,明白易懂。 (分类注释,完整,没丢失)
7、张志聪---清----《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张志聪及其门人集体注释《内经》的一部书。
特点:对前人之注,做到了取其精华,厘正谬误,且有新意。 ※8、高士栻---清----《黄帝素问直解》 特点:其注释简洁明白,简单明了 。 9、滑寿---元----《读素问钞》 《素问》的摘要选注本。 10、李中梓---明----《内经知要》
摘要《素问》、《灵枢》之要文、要义编纂而成。是医学入门读物。 11、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灵枢识》 日本、丹波元坚---《素问绍识》 阴阳应象大论 1、名词解释
※ ※ 痎疟:二日一发的疟疾。 ※ 飧泄:完谷不化的泄泻。
壮火:用药不合适,产热过多,机体不能利用,或不能充分利用,可能对人体有害 。 少火:用药合适,产的热正好适合机体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对人体有益无害 。
※ 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利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2、“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药食之气产热过盛,超出机体的需求,则对人体产生危害;其产热不足或正好满足人体的需求,则有益而无害。
3、气味及其为薄厚阴阳属性及作用。
味属阴,味厚者为阴中之阴 ,薄为阴中之阳 ;气属阳,气厚者为阳中之阳,薄为阳中之阴。 4、如何理解“热胜耐冬不耐夏,寒胜耐夏不耐冬”?
阳胜生热,遇热而热增,遇寒而热减,故阳胜病耐冬寒不耐夏热; 阴胜则寒,遇热则寒减,遇寒则寒增,故阴胜病耐夏热而不耐冬寒。 5、风、热、燥、湿、寒的致病特点。
※ ※ 【原文】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注释与讲解】 ⑴、风胜则动:
风邪太过,肢体出现动摇震颤或头目眩晕的疾病。 ⑵、热胜则肿:
肿:气郁化火,产生疮疡类的疾病,而非水肿。 ⑶、燥胜则干:
燥邪过胜则耗伤津液,见内外干燥之病。 ⑷、寒胜则浮: 浮:浮肿。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行,不能化气行水,使水液运行停滞,聚而成水肿。 ⑸.湿胜则濡泻: 濡泻:稀溏便或大便不成形。
泄泻特点:便出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水、津液与粪便不分。 脾为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发濡泻。 6、脉与四时的关系如何?四时脉象有何特点? (权衡规矩) 四时 春 夏 秋 冬 7、背诵: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chen胀。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 ,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 。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六节脏象论 1、名词解释 唇四白
脉应 中规 中矩 中衡 中权
脉象特点 脉圆滑,柔韧 脉宽缓大方 脉轻涩 脉有下沉之势
※2、五脏的命名及其依据?
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
根据五脏在人体部位的阴阳属性和五藏相对应的季节属性,以及季节阴阳属性的太与少,综合命名。 ※3、试论述十一脏取决于胆。
观点一:以明代张介宾为代表,认为十一藏既取决于胆府,又取决于胆经。 观点二:以李东垣为代表,认为十一脏取决于春生之气,即春气。 观点三:“十一”为土之误。即土藏取决于胆。 观点一: 胆:指器官。
胆经:运行气血的通道。二者并非为相同。
张介宾将两个概念混淆了。在逻辑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所以这个观点不合理。 观点三:
1、《内经》中其它篇章没有相关的论述。 2、历代的注家、版本也没有提出相关的论述。
3、土藏取决于胆 ;土藏即为脾胃 ,古代没有提出脾胃与胆的功能之间的影响关系。 观点二:
李东垣认为 十一藏取决于春气。
第一、五脏与四时之气相通应,并被五时所主。
第二、五脏可用相应的季节名称称代。这为胆转换为春气提供了根据。 第三、春气太过、不及使四时之气异常,进而影响五脏病与不病。
综上所述,肝胆之气通于春气,春气决定于一年四时气候正常与否,进而影响五脏及其相应的六腑病与不病。因此十一脏取决于胆所通应的季节之气—春气。 4、背诵:
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脾者,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五脏别论 1、名词解释:
※ 女子胞:子宫,又称胞宫。
奇恒之府:指异于常腑也,即不同于一般的脏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魄门:魄,通粕;即肛门。
气口:又称脉口,寸口。
※2、试论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气口:又称脉口,寸口。气口主手太阴肺经(包括肺),但不能确定是否主五脏。 在人迎、寸口脉诊中,人迎主腑主表;而寸口主脏主里。说明寸口主五脏、主里。 3、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的区别?
器官
功能特点
功能
表里配合,与经脉相络属
五脏
心、肝、脾、肺、 肾
六腑
胃、大肠、小肠、 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 胆、女子胞
营卫生会 ※1、名词解释
漏泄 :汗出较多或汗出如雨的现象。 气道:营卫之气运行的通道
※ 2、如何理解“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清”、“浊”:指气的性质而言。
营气:指其性柔和的水谷精微物质。卫气:慓悍滑疾之性的水谷精微物质。 ※ 3、卫气的运行方式有哪些?是如何运行的?
一.卫气的单独运行方式:昼夜运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卫气白昼运行:从人睁开眼睛开始,在头部从不同途径,沿着手经或足经进行循行。足经部分的循行到足下,然后返回到眼睛,如此往返的运行。
藏精气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无(胆除外)
传化物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有
藏精气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有
※卫气的夜间运行:通过足少阴经的分间先到肾,然后到心 ,到肺,到肝,到脾,由脾再到肾,往返循行二十五周 。
传递关系:以相克模式传递。
二.营卫伴行:营气在血脉中运行;卫气在血脉之外,分肉之间的环境中运行。 ※ 4、营气,卫气运行环境有何区别?(共两点)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分肉之间。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5、试论述卫出上焦。 (一)卫气不出于下焦。
下焦所出物质是水,进入膀胱之后,则为尿。水和尿在人体中的作用与卫气无关。故卫气不出于下焦。 (二)卫气出于上焦。 1卫气与上焦之气的性质比较:
上焦之气与卫气都具有慓悍滑疾的特性,所以它们在性质方面相同。 2卫气、上焦之气运行部位的比较:
上焦之气和卫气都在脉外与分肉之间运行,所以它们的运行环境相同。 3上焦之气与卫气的质态比较。
卫气与上焦所出之气都是精微物质,所以它们的质态相同。
通过以上三方面比较,上焦之气与卫气在特性、运行环境、质态等方面均一致。所以,卫气出于上焦。 ※6、何谓“夺血无汗,夺汗者无血”简述其机理。
(一)汗血同源关系:血不足的人则少汗;汗出过多的人,则血少。(正反论述)是否符合临床? 失血的病人,是否有出汗现象?
(二)气血的亏损与治疗的关系:失血的病人,不要用汗法治疗;经常出汗或亡阳的病人,不能再用放血或伤血的治疗方法。(正反论述)张仲景:“疮家不可以发汗”、“亡血家不可以发汗” 7、卫气与睡眠的关系。
失眠的原因: 卫气不足: 夜间卫气不能入于阴或卫气在阴分不足,而在表仍有大量滞留,则出现不寐。
※ 8、 “少壮之人昼精夜眠,老人昼不精,夜不眠”简述其机理。
少壮人昼精夜眠的机理:少壮人由于气道通畅,保证营卫之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卫气昼行于阳则寤,夜行于阴则寐,故少壮人昼精而夜眠。
老人昼不精,夜不眠的机理:老人由于气道涩,影响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则出现卫气昼行于阴,夜行于阳的颠倒的运行现象。 生气通天论 1、名词解释
喘渴、煎厥、薄厥、偏枯、 风疟 、洞泄、痎疟、短肌 喘渴:气喘息息,喝喝有声。 痎疟:二日一法的疟疾。
※ 洞泄:急而猛的以水样便为主的泄泻。
※ 风疟:疟疾的一种,以汗出恶风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疟疾。
※煎厥:古病名,高温酷暑条件下,过度劳役,耗伤阴精阳气,气阴两伤而引起的昏厥病。 ※薄厥:古病名,由于大怒,迫使气血上逆,郁积于头部而致突然昏厥的病症。 ※偏枯:病名,虚邪客于身半,经气受阻,导致半身疼痛,肌肉干枯消瘦不用的病证。 短肌:肌肉萎缩
※ 2、阳气有哪些主要作用?提出经文依据。 1、卫外作用。 “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2、濡养作用。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3、保护阴精的作用。“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 3、影响阳气失调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内因包括情志、嗜欲、饮食、劳倦、居住条件等等。 外因:寒暑燥湿风。
※4、什么是煎厥、薄厥、偏枯?其发生的病因、病机、病症?
煎厥:古病名,高温酷暑条件下,过度劳役,耗伤阴精阳气,气阴两伤而引起的昏厥病。 病因:烦劳(内因);暑热(外因)主证:突然昏倒,身热微厥,汗出。
薄厥:古病名,由于大怒,迫使气血上逆,郁积于头部而致突然昏厥的病症。 病因:大怒。主证:突然昏仆不知人,或兼见肢体不用。
偏枯:病名,虚邪客于身半,经气受阻,导致半身疼痛,肌肉干枯消瘦不用的病证。 病因:虚邪贼风。主症: 半身疼痛,肌肉瘦削,无汗,半身不遂。 5、如何理解“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阳气具有卫外的功能。
※ 6、阳气在一日中的盛衰变化?如何依据此养生防病?试述其机理?
平旦阳气复生,由衰转盛,日中达到最盛,由此由盛转衰,于夜半达到极衰,继而阳气又开始恢复。 养生原则:
在早晚(平旦、日西)及日中,尽量少活动,少和外界接触,目的是防止疾病发生。
机理:平旦和日西阳气虚弱,卫外功能相对较弱,容易感受外邪,如受寒;日中阳气极盛,且自然界阳气也处于旺盛状态,两阳相克,也易导致疾病,如中暑。 ※ 7、试从生理、病理方面阐述阴阳的关系? 生理功能方面:
阴精:阳气化生的物质基础。《阴阳应象大论》:“精化为气”,及文中 “阴者,藏精而起气也。”
阳气:具有调节腠理的开阖、防御外邪的作用,因而它能保护阴精,使阴精不受伤。“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病理方面:
阳气被伤,则机体的防御机能减低,阴精就会受到损伤。 “风客淫气,精乃亡”,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 8、如何理解“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藏精并且生气。阳,卫于外固密肌表。
9、如何理解“风客淫气精乃亡”? 风:代表外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客:侵犯;淫气:逆乱之气。精乃亡:阴精耗散。 ※风客淫气,精乃亡:风邪侵犯人体,使人体正气逆乱,阴精耗散。 10、四时邪气引起什么疾病? 病因 寒邪 主证 恶寒发热无汗 暑邪 湿邪 风邪
11、五味太过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出现病症的病机?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汗出烦躁呼吸急促 腿部沉重不爽如有物缠裹,四肢拘急或迟缓无力 水肿 酸能养肝,所以味过于酸,肝气盛。肝木乘脾土,而使脾气衰竭。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因为咸入肾,咸味用得太过伤肾,肾主骨,肾气伤,骨失所养。肾伤不能化气行水,肾 水反侮脾土,脾主肌肉,从而出现短肌。 味过于苦,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苦属火,肾属水,心火反侮肾水。肾伤,肾色外现,出现色黑。 味过于甘,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甘入脾,过食甘味则伤脾。脾与胃相表里,脾失健运,则脾病伤胃。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若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气壅滞,出现胃气厚重。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辛入肺,辛味过胜,则伤肺,肺伤则津液不布,筋失所养而败坏迟缓;辛性走散,神气耗伤,故殃及精神。 12背诵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 ,上逆而欬,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百病始生 1、名词解释:
虚邪、洒淅喜惊、募原、缓筋、膂筋、溏出糜、贲响、 足悗、 ※虚邪:自然界存在的致病因素。 洒淅喜惊:指恶寒怕冷,惊恐不安。
溏出糜:指大便糜烂腐败,恶臭难闻,泛指热性泻痢。 ※募原:又称为膜原,指胃肠之间的脂膜。 ※膂筋:膂,脊背;即附于脊背之筋膜。 ※缓筋:指腹壁内的筋膜,相当于前腹膜。 2、疾病发生的病因是什么?为什么所伤部位不同? 百病之因:风雨寒暑、清湿、喜怒。 不同致病因素侵犯人体部位不同。
风雨伤于上;清湿伤于下;情志不和伤于五脏。 ※3、试述天人虚实与发病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天虚人虚:既有发病的外部条件,又有发病的内在依据,故病。 第二种情况:天实人实:既没有发病的外部条件,又没有发病的内在依据,不病。 第三种情况:天虚人实:有发病的外部条件,但没有发病的内在依据 1、理论上:不得病。
2、临床上: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起主导作用,即致病因素过于强烈,也可使人得病。 第四种情况:天实人虚
1、虽然存在发病的内在依据,但没有发病的外部的条件,所以不病; 2、人体正气虚,不能适应外界正常的气候变化而得病。 ※4、外邪伤人传变的一般规律?
皮毛 络脉 经脉 输脉 伏冲之脉 肠胃。 5、腹部积证发生的病因、病机及分型? 病因:寒邪(积的总病因);
病机:寒邪侵犯人体,则气机逆乱,气血郁滞,日久成积。 积块形成的分类:寒凝津聚型、津血凝聚型、气滞血瘀型。 ※6.背诵: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
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日: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热论
※ 1、名词解释:
伤寒、两感于寒、热遗、热复、腰脊强、舌本、风府
※热复:温热病,热退后,由于饮食护理不当,或其它诱因引起第二次发热。 ※热遗:温热病好转期,由于饮食护理不当,或其它诱因造成热邪缠绵不除。
※伤寒:广义:指感受四时邪气所致的外感热病。狭义:指冬日感受寒邪而引起的外感热病。 ※腰脊强:强,不柔和;指腰脊有硬木不柔和的感觉。 ※舌本:舌根。
※“两感于寒”:指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同时感受寒邪。如阳明,太阴同病。 ※风府:督脉经穴,在项后正中线入发际一寸处。 ※ 2、何谓伤寒?伤寒发热的机理?
伤寒发热机理:寒邪使腠理、玄府闭塞,肌肤间卫阳之气不得泄越,郁而发热。
3、解释六经伤寒病证的病机。
第一、运用经文中提供的经络的走行连属。 第二、疼痛与经脉、寒邪相联系。
寒主收引、其性凝滞,可以使经脉拘急收缩,导致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第三、对于口干、舌干等症状的解释: 1、寒阻遏经脉,使津液不能运行; 2、热伤津液。
4、六经伤寒治疗及应用。(六经伤寒在好转期如何护理?)
对于质硬、高热、辛辣的饮食,应该禁止或慎用。应少量服质软、易消化、甘凉、清淡的食物;而且食量宁少勿多。
5、热遗、热复病因病机?如何防止其发生? 病机:饮食之热和邪热互结造成。 治疗:视其虚实,调其逆从。
※ 6、为什么说两感于寒不免于死?
⑴、病情复杂。表里经同时感受寒邪,即表、里经的证候同时存在。 ⑵、病势重,在疾病的早期,即第三日开始出现谵言,不知人的危重证候。 ⑶、不食饮,得不到正气的补充。 评热病论 ※1、名词解释:
阴阳交、风厥、劳风、肾风、风水、 瞑视。 ※风水:由于肾风误刺引起全身性水肿。
风厥:先少阴之气虚于内,然后太阳经感受风邪,传入少阴,引动少阴经气厥逆而致发热、汗出而烦闷的病证。
※劳风:病名,活动汗出后,感受风邪而引起的外感性疾病。 ※冥视:视物不清。
阴阳交:阴:指阴精;阳:指阳热邪气。交:交争。病名,指阳热邪气入于阴分,邪正交结不解,阳热炽盛,阴精劫夺,正气不能制伏阳热邪气,以致正气衰败,邪盛正衰,预后极差的危急证侯。
※肾风:病名,风热伤肾,肾虚不能主水,水邪泛滥于上,而出现面目浮肿,妨害言语的一种病证。 ※2、阴阳交的病证及预后
病症:汗出辄复热基础上,有脉躁疾,狂言,不能食。
预后:汗出脉静身凉,此邪随汗出,正盛邪退,为向愈之征。汗出身复热,脉躁疾,此邪热猖獗,津液耗竭,正衰邪胜,预后不良。
3、风与风厥的病因、病位、病症及治疗的异同? 病因
风 风邪
风厥 风邪
病位 病症 治疗
太阳经(肌表伤卫) 发热汗出 针刺太阳
邪先入太阳(表),后入少阴(里)。 发热汗出,烦闷不为汗解 泻太阳,补少阴,服热米粥
4、如何理解外感热病三死一生?
三死:“汗出而热不衰,死有三候:一不能食,二犹脉躁,三者失志。” Ⅰ、汗出后仍发热,而脉躁疾; Ⅱ、汗出后仍发热,狂言(谵语); Ⅲ、汗出后仍发热,不能食。
一生:汗出后,脉静;是温热病向愈的一种现象。 虽愈必死:虽然病有好转,但预后不好。 5、风水的病证及病机?
病证:气少,热,汗出、小便黄、目下肿、口苦舌干、咳出清水样物、月事不来。 病机:肾阴虚,阴虚则热,加之外来风热邪,则阳热之邪聚集;肾为气之根,又主纳
气,故肾虚则气少;阴虚阳必胜,故热;阳气亢盛,阴虚不内守,故汗出;肾开窍于二阴,肾阴虚内热,则小便黄;腹为脾所居之处,水在腹中,水邪及于脾脏,脾使水湿之邪上逆于眼
胞处,则目下肿;火气上逆,热邪蒸于胆,胆汁随邪气上行,则口苦舌干;水邪入于胃,不能仰卧,仰卧则咳出清水样物;水气上迫于肺,使心气不得下通,心主血脉,血不下达;所以胞脉闭而月经不来。 ※6、劳风之病的定义、病症、治疗及预后.
.定义:病名,活动时汗出,然后感受风邪而引起的外感性疾病。 病症:恶风振寒,项强,视物不清;咳嗽喘促,痰黄浓稠。 病机:项强,视物不清,恶风振寒,咳痰。
治则治法:外散风邪(取太阳经穴)内清肺热,止咳平喘,降气化痰。 预后:劳风:表证,预后较好;劳风之病:表证+里证,预后较差。 咳论
1、名词解释
喉中介介如梗状、 两胠、 遗矢、遗尿、喉痹 ※喉中介介如梗状:咽部不舒服如有物阻塞感。 ※胠:腋窝。 遗矢:大便失禁。
遗溺:尿失禁。
喉痹:以咽喉肿痛,伴有吞咽困难,或者声音嘶哑为临床症状的喉部疾病。 2、肺咳的病因病机。
内因:寒饮食的寒气上逆于肺造成肺虚。
外因:正值秋季,外邪侵犯人体,邪气从皮毛内传于肺;内外合邪,造成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肺气上逆而发咳嗽。
病机:邪客于肺,肺失宣肃,气逆不畅。
※3五脏六腑咳的证候特点(咳+某脏腑的症状脏咳以疼痛为症状特点腑咳以泄为症状特点) 五脏咳
肺咳:咳嗽、喘促、息鸣、咳痰代血。 心咳:心痛、咽喉阻塞、咽痛、喉痹。 肝咳:两胁下胀满,疼痛,甚则不可转动。 脾咳:右胁下痛并与肩背牵引作痛。 肾咳:咳则腰背相引疼痛,咳吐涎沫稀痰。 六腑咳
胃咳:咳而呕; 胆咳:咳呕胆汁;
大肠咳:咳而遗矢(屎)--大便失禁; 小肠咳:咳而失气; 膀胱咳:咳而遗尿。
三焦咳: 咳而腹满,不欲食,痰多稀薄,喘,浮肿。 ※ 4、五脏六腑咳的针刺取穴原则
五脏 腧穴 六腑 合穴 心 大陵 膀胱 委中 胆 阳陵泉 肝 太冲 胃 足三里 脾 太白 三焦 天井(本经) 委阳(太阳络) 肺 太渊 小肠 小海(本经) 肾 太溪 大肠 曲池(本经) 上巨虚(阳明经) 下巨虚(阳明经)
※5、为什么“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1、肺令人欬:
内因:寒饮食的寒气上逆于肺造成肺虚。
外因:正值秋季,外邪侵犯人体,邪气从皮毛内传于肺;内外合邪,造成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肺气上逆而发咳嗽。 2、其它四脏令人咳:
在春、夏、长夏、冬四个季节,邪气首先侵犯心、肝、脾、肾,然后通过相应经脉上传于肺,使外来的邪气与原来肺中的寒饮食之气,互相结合,造成肺的宣发、肃降失调,肺气上逆,而发咳嗽。 ※6、如何理解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聚,关:与…有关
咳病与肺胃两脏关系最密切。
寒饮食入胃,其寒气通过胃与肺的经脉上传到肺,造成肺寒,肺气虚弱。
外邪通过其它脏腑传入肺脏或直接侵犯肺脏。 内外合邪,肺的宣发肃降的功能失常,肺气上逆,则咳。
《素问·痹论篇》 ※ 1、名词解释:
行痹、痛痹、著痹、心下鼓、肌绝、中气喘争、暴上气而喘、善噫、乏渴、肓膜、上为引如怀、数小便、 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心下鼓:心悸。
※暴上气而喘: 突然呼吸急促,困难。 ※善噫:噫:(1)、饱食声;(2)、叹息声。
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足不能站立和行走,只能坐,头腑不能抬,以致脊高于头;形容骨软无力。 ※乏竭:疲倦无力。 ※肌绝:肌肉消瘦,无力。
※肓膜:体内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膜状组织,具有覆盖和间隔的作用。 上为引如怀:指腹部胀大如引满之弓,有似怀孕之状。 中气喘争:肠鸣。
※2、痹证的病因病机。 病因:风寒湿之邪气。
病机:正气逆乱的条件下,风寒湿三气侵犯人体,导致经脉阻滞,气血不通,形成痹证。 ※3、何谓行痹,痛痹,著痹以及它们疼痛的特点是什么? ⑴、行痹:痹邪中以风邪偏盛致病。
临床特点:游走性疼痛,痛处不定。《素问风论》:“风善行而数变。” ⑵、痛痹:痹邪中以寒邪偏盛致痹。 临床特点:疼痛剧烈,痛处固定少有移动。 ⑶、著痹:痹邪中以湿邪偏盛致痹。
临床特点:酸重疼痛不剧烈,但痛处固定,或麻木不仁,关节变化明显,甚则肢重难举。 ※4、五脏痹及胞痹、肠痹的证侯表现及病机。 肺痹:
主症:喘咳而烦,呕吐
病机:邪客于肺,肺气不宣,气郁胸中,喘咳而烦。肺脉还循于胃口,邪客于肺,循经于胃, 胃气上逆,则发呕吐。 心痹
主症:心烦,心下鼓,善叹息,突发喘息,嗌干,恐惧。
病机:心烦,心下鼓,善叹息:心主血脉,邪客于心,心脉不通,心气不得舒展。 突发喘息:心系连于肺,邪客于心,心脉不通,宗气不能贯心肺而司呼吸,肺气不宣。嗌干: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心气阻闭,气血津液不能上承。 恐惧:心主神明,邪客于心,心神被伤。 肝痹
主症:多饮,小便短数不利,小腹胀,少腹与胸胁相引而痛,夜卧则惊。
病机:多饮: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使气机不畅,津液不能上承。小便短数不利:肝经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寒凝肝经,下犯下焦,肾与膀胱气化失司.小腹胀:水停膀胱,小腹胀。
少腹与胸胁相引而痛:肝经“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邪客肝经,气血凝滞运行不畅。夜卧则惊 :少腹与胸胁相引而痛。 肾痹
主症:肿胀,骨软无力。
病机:肿胀:肾主水,邪客于肾,气化失司,水湿内停或外溢。骨软无力:肾主骨生髓,髓养于骨。邪气伤肾,骨髓不生,骨失养。
脾痹
主症:四肢倦怠无力,咳嗽,呕吐,脘痞。
病机:四肢倦怠无力:脾主肌肉、四肢。邪伤脾,其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濡润四肢肌肉。咳嗽:脾经上膈络肺中,邪伤脾,邪 随经脉上于肺,肺气不利。呕吐:脾经属脾络胃,邪客于脾,犯于胃,胃气上逆。 肠痹(大、小肠)
主症:小便不利或癃闭,肠鸣,飧泻。
病机:小便不利或癃闭:邪客于大、小肠,其传导化物的功能失司,水液留于肠中,不能注于膀胱。肠鸣,飧泻:水停肠间,水谷邪气相搏,则肠鸣,水谷杂下,则飧泻。 胞痹
主症:少腹按之灼痛,小便癃闭,流清涕。
病机:少腹按之灼痛:膀胱在少腹,膀胱受邪气化失司,尿闭膀胱而胀,故按之内痛。日久化热,故灼痛。小便癃闭:膀胱气化失司,尿闭膀胱。
流清涕:涕为脑之液,膀胱经从巅入络脑,寒客于膀胱,且随经脉上于脑,寒凝津液而为涕。 5、五体痹的证侯特点。
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 ※6、如何理解“凡痹之类,逢寒则痋,逢热则纵”?
痹症的临床特点:遇到寒冷的条件,疼痛加重;遇到温热的条件,疼痛减轻。 ※7、痹证针刺治疗取穴原则是什么?
五藏有俞,六府有合:五脏痹取俞穴(原穴);六腑痹取合穴。 五脏(俞): 六腑(合): 肝俞:太冲 胃合:足三里(大陵) 心俞:大陵 胆合:阳陵泉
脾俞:太冲 大肠合:曲池(上巨虚) 肺俞:太渊 小肠合:小海(下巨虚) 肾俞:太溪 三焦合:天井(委阳) 膀胱合:委中 ※8、痹证的分类及分类依据? 按病因分:风痹、寒痹、湿痹。 按疼痛的证候特点分:行痹、痛痹、著痹 按受邪对象分:五脏痹、腑痹
※9、营卫之气在痹证形成中有的作用。
若营卫之气逆乱,与风寒湿气相结合,而产生痹证。
风寒湿:发病的外在条件;逆乱的营卫之气:发病的内在依据。 《素问·痿论篇》 ※1、名词解释: 白淫、痿躄、宗筋、谿谷 ※痿躄:泛指四肢萎弱不用。 ※ “宗筋”:众筋,泛指全身筋膜。
※ “白淫”:指男子滑精,或女子带下一类的疾病。
※ “谿谷”:肌肉包括经筋之间相互邻近组织形成的间隙或凹陷部,其中大的间隙为谷,小的间隙为谿,相当于组织间隙。
2、五体痿的病因、病机及证侯是什么?
病因:⑴、外因①、水湿:“有渐于湿,以水为事”。②、热邪:“逢大热”。
⑵、内因①、情志:“有所亡失,所求不得”;“悲哀太甚”;“思想无穷,意淫于外”。②、劳逸:“有所劳倦”。③、房事:“入房太甚”。
痿证病机:五脏因外感或内伤生热(五脏气热 ),津液气血耗伤,致相应五体(皮、肌、筋、 脉、骨)失养所致。 ※3、为什么治痿独取阳明? ※ “治痿,独取阳明何也”。 第一、治痿,取阳明; 第二、独取阳明。 第一、治痿取阳明。
阳明是“五脏六腑之海,主闰宗筋”;故治痿要取阳明。 冲脉者,十二经脉之海,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 说明阳明、冲脉作用相同。 故治痿亦可取冲脉。
第二、治痿独取阳明。 阳明与冲脉作比较。 “阳明为之长”。
“长者,胜也”,即胜过一筹,故取阳明不取冲脉。 4、痿证如何实施针刺治疗?为什么? 总体治疗:取阳明经。
皮痿、脉痿、筋痿、肌痿、骨痿均取阳明经。 辨五体痿而选经取穴:
选经:皮痿选肺经、筋痿选肝经、脉痿选肺经、肌痿选脾经、骨痿选肾经。 取穴:荥穴和输穴。 上古天真论 ※ 1、名词解释: 真气、术数、天癸、月事 真气:人体的正气。
※术数:专门的养生方法和技术,如导引、吐纳、按跷等。 ※天癸: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一种物质,又称天水。 ※月事:月经。
※ 2、上古之人的养生法则有哪些?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 3、养生的两大纲领? “外避虚邪,内养精神”。
※ 4、男女具有生育能力的年龄段?哪一段为生育的最佳时期? 男女的生育年龄段:从二七、二八到七七、八八,整个年龄段都可生育。 最佳的生育年龄段:人体精力、体力最充配的时候。 经文:最佳年龄段:女子四七、男子四八。
※ 5、背诵:女子七岁……八八,天癸竭。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正在阅读:
内经讲义01-27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表及评分标准06-04
为了进一步强化我校管理03-11
刚开学时的我自我评价02-24
直接转矩控制与矢量控制05-11
财务科部门及各岗位廉政风险点04-23
装饰石材市场调查报告 - 图文01-08
写一个你崇拜的人范文09-11
IDE模式装系统之后修改AHCI方法04-14
一份特别的作业作文650字07-1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内经
- 讲义
- 论会计的基础工作对会计质量的影响
- 监理学习知识1 - 图文
- 2015年继续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试题+答案(最完整版) - 图文
- 志鸿优化设计2014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Module2 AJobWorthDoing教学案 外研版必修5
- 常见的建设工程有关问题解答
- 江山市2008年度重点规划课题 - 图文
- 医学统计学题库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 图文
- 筹建期报销制度及报销流程
-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 DMP5102B(带防越级跳闸功能) - 图文
- 小机灵杯四年级试题
- 哈佛管理案例《苦行僧的寓言》对管理的启示
- 范德瓦尔斯方程中有关分子吸引力引起的修正问题
-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自救
- 油料作物油用牡丹、文冠果试验示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Book 4 Unit2学案
- 宜人发〔2010〕18号关于开展第七批宜宾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推荐工作的通知
-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经济)真题及答案(2004-2011)另附2012考前绝密冲刺题(超级重点)
- 软件研发部部门管理制度样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