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04三槐堂设计说明(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5 05: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总目录

一、

现状勘察 第一部分 现状勘察报告 1、 概况 2、 历史沿革

3、 平面布局和建筑构造 4、 价值评估 5、 现状勘察

6、 相关设施和管理使用现状 7、 主要病害及致损原因 8、 勘察结论及保护建议 9、 具体残损表 第二部分 现状实测图 1、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2、 现状测绘图 第三部分 现状照片

二、 方案设计

第一部分 方案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

2、 修缮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3、 工程性质 4、 工程范围及规模 5、 修缮内容 6、 修缮措施 7、 其它相关工程 8、 修缮措施表 第二部分 方案设计图

1

现状勘察报告

龙游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建有\姑蔑\古国,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1959年被撤销县建制,1983年重新恢复。源远流长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境内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龙游英才辈出,素有\儒风甲于一郡\之誉。龙游民间很早就有比较浓厚的经商意识,龙游商帮曾是明清时期全国十大商帮之一,是唯一以县域命名的商帮,有\遍地龙游\之美誉。

龙游县横山镇地处浙西金衢盆地北面,位于龙游县北部,距龙游县城16公里,东与兰溪诸葛镇接壤、北与建德市大慈岩镇交界。横山镇由原横山镇和志棠镇并合,该地域是明清龙游商帮活动的重要区域范围,至今遗存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就有:国保单位三处(六点),省保单位四处(六点),县文保单位29处。 三槐堂区位图 三槐堂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 概况

三槐堂位于龙游县东北部的横山镇志棠办事处的天池村儒大门、新宅、下店自然村。

迴源王氏于南宋端平元年,始迁祖王烽为避战乱从山西太原迁于此地,至明中期后整个家族兴旺发达,并按族脉分别建造了三处本支祠堂,因正厅都悬“三槐堂”匾额,故皆称“三槐堂”,村民分别称之为上厅新宅三槐堂、中厅下店三槐堂、下厅儒大门三槐堂,其中新宅与下店三槐堂两入口相距约150米。三槐堂为当地王姓族人重要公共场所使用,凡族人婚丧嫁娶或祭祀以及重要的庆典活动等都在该建筑中举行。

三槐堂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用材硕大,木构雕刻精美,是龙游明末祠堂建筑中不可多得保存较完好的实物资料之一。

儒大门三槐堂门屋和前四进已维修完成,第五进寝楼整体保存较差。下店三槐堂、新宅三槐堂两处残损情况较为严重,部分残损直接影响其结构安全,急待进行修缮。

受龙游县博物馆的委托,本院对儒大门三槐堂寝楼、新宅三槐堂、下店三槐堂进行维修设计。 二、 历史沿革与维修使用情况 1. 儒大门三槐堂

2

儒大门三槐堂始建于明万历乙巳年(1605年),后经数次维修。 1985年,文物普查时,作为重点对象,由县文化馆文物科备案。 1986年7月,被龙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6月,龙游县人民政府重新公布县保单位时,仍被列为县保单位。

龙政办[1987]16号文件公布三槐堂的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保护范围:以墙为界,东、西、北各5米,南25米。建控地带:东、西、北各15米内,南30米内。

2002年在县博物馆的指导下,由所在地村民集资、当地镇政府补助,对三槐堂已倒塌的第五进东侧山墙进行恢复。

2005年3月16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儒大门三槐堂自始建以来至今,一直未曾做过大的修缮。2011年3月,经文物局批复同意及补助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对儒大门三槐堂文物修缮工程,对前四进(除寝楼)已恢复原状。 2. 下店三槐堂

下店村王氏族于明万历年间建造,后经数次维修。由于虫害等原因,20世纪70年代对第三进进行维修,1986年又对第二进与第三进交接处进行修缮。

1986年7月,被龙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1月3日,龙游县人民政府,龙政办发[2009]117号文件“关于划定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控制地带的通知”,公布了下店三槐堂保护范围:以墙为界,四面向外各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外至20米以内。 3. 新宅三槐堂

新宅村王氏族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并于清代重修。

2012年4月,被龙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2014年,博物馆每年6月份对三处三槐堂建筑进行白蚁和家扁天牛虫害防治。

2013年5月,三槐堂(儒大门三槐堂、下店三槐堂、新宅三槐堂和并)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8月,县博物馆编制“四有”记录档案,对三槐堂进行了全面调查。

三、 平面布局和建筑构造 1. 儒大门三槐堂

儒大门三槐堂整组建筑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共五进,布局对称,沿纵轴线延伸依次为门厅、前厅、正厅、过厅与寝楼,呈“丁”字形,格局规整,层次清晰。主体建筑通面宽15.26米,通进深51.6米,总建筑面积1063.25平方米。主体建筑前5米外有一水塘,水塘南侧为门屋与主体建筑呼应。

3

门屋位于主体建筑的南侧,为一层单开间传统木结构建筑,面宽5.06米,进深5.22米,建筑面积26.41平方米。方砖地面,前后设条石阶沿石。梁架为抬梁式,5檩3柱,柱下有鼓墩,柱头立斗拱托檩条,月梁双步梁,梁上用斗拱支撑檩条,梁下木枋穿插,木构件雕刻精美。前檐墙开门洞,后檐开敞,东西山墙封护。小青瓦屋面硬山顶叠瓦屋脊,瓦面下铺望砖。

门厅为一层三开间两边带耳房的传统木结构建筑,门厅耳房与前厅相接,后檐有天井,建 筑呈“凹”字型。通面宽15.26米,进深7.69

儒大门三槐堂平面 米,总建筑面积109.1平方米。明间前檐设条石踏步2级,明、次间地面均为方砖错缝铺设,前后设条石阶沿石。两边耳房素土地面,地坪高度略低于次间。门厅明间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前后3柱用7檩,柱头均立斗拱托檩条,柱下有鼓墩,檐柱鼓墩下有素面覆盆。前檐月梁双步梁上设翻轩,后檐月梁双步梁上为草架,梁下有木枋穿插,前后出檐均用牛腿托挑檐檩,梁架时代特征明显,木构件雕刻精美。门厅次间为明间檩条之延续,但前檐未做翻轩,靠墙面未做梁架,檩条直接搁置于墙内。 两边耳房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5檩3柱,柱下有鼓墩,柱头立斗拱托檩条,双步梁上

立短柱支撑檩条,梁下有木枋穿插,耳房构架简洁,构件素面。门厅明间前后开敞,脊柱间设有大门,门前一对抱鼓石雕刻精美,前有一对旗杆石。其余开间前后檐均为墙体,前檐墙开有窗洞,各开间以砖墙分隔,隔墙开有门洞彼此连通。东西山墙面风火山墙封护,叠瓦正脊,小青瓦屋面,瓦下铺望砖。

前厅为一层三开间的传统木结构建筑,两边次间靠山墙处前檐接门厅耳房,后檐接边廊,明间设可移动戏台,前后均有天井。通面宽15.26米,进深7.18米,总建筑面积109.56平方米。方砖斜纹铺地,前后设条石阶沿石。明间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前后10檩用4柱。五架梁前带双步月梁后带双步翻轩,后翻轩上为草架。梁上用斗拱支撑檩条,后檐设挑檐。柱头均立斗拱,柱下有鼓墩,鼓墩下有素面覆盆。次间前后5柱用10檩,同样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柱头均立斗拱,柱下有鼓墩,后檐做双步翻轩其余均做双步梁,梁上用斗拱支撑檩条,梁下有木枋穿插。梁架时代特征明显,圆梁胖柱用材粗硕,木构件雕刻精美。前檐明间开门,两次间砖墙封护,后檐开敞。各开间无隔断,内部通敞。东西山墙面风火山墙封护,叠瓦正脊,小青瓦屋面,瓦下铺望砖。

正厅为一层三开间的传统木结构建筑。厅前有天井,两边次间靠山墙处前檐接边廊,后檐明间接过厅。通面宽15.26米,进深9.55米,总建筑面积145.73平方米。方砖斜纹铺地,前后设条石阶沿石。明间梁架为抬梁

4

穿斗混合式,前后4柱用11檩。五架梁前带双步翻轩后带双步月梁,轩上有草架。梁上用斗拱支撑檩条,前檐设挑檐。柱头均立斗拱,柱下有鼓墩,鼓墩下有素面覆盆。次间前后10檩用5柱,同样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柱头均立斗拱,柱下有鼓墩,次间前檐梁架低于明间,前檐做双步翻轩其余均做双步梁,梁上用斗拱支撑檩条,梁下有木枋穿插。梁架时代特征明显,圆梁胖柱用材粗硕,木构件雕刻精美。前檐开敞,各开间无隔断,内部通敞,后檐明间开门,两次间砖墙隔断。东西山墙面风火山墙封护,叠瓦正脊,小青瓦屋面,瓦下铺望砖。

过厅为一层三开间的传统木结构建筑,与正厅相连,左右两边均为方形水池。通面宽9.1米,进深7.58米,总建筑面积82.03平方米。该建筑明间为方砖斜纹铺地,次间为方砖平铺,东西两边设条石阶沿石。明间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前后9檩用4柱,东西两边带双步披。五架梁前后带双步月梁,梁上用斗拱支撑檩条,双步梁下木枋穿插。柱头均立斗拱,柱下有鼓墩,鼓墩下有素面覆盆。梁架时代特征明显,圆梁胖柱用材粗硕,木构件雕刻精美。各开间无隔断,内部通敞。后檐墙开门洞与后楼相连。叠瓦正脊,小青瓦屋面,瓦下铺望砖。

寝楼为五开间东西带厢房硬山顶木构二层建筑,通面阔24.44米,通进深为12.8米,总建筑面积529.4平方米。天井台基用方整条石垒砌,明间前出月台,长 6.8米,宽1.7米,台面低于明间前廊0.16米,上铺五行

条石,通过一级踏步上下台前直抵前厅。寝楼室内均为三合土地面。

明间、次间、稍间梁架均为抬梁式,前后6檩用4柱,明间中柱不落地,前为檐廊,略有生起。明间前檐柱上置方形坐斗承拱,纵向出跳,曲梁联系挑檐檩和柱头,下有牛腿支撑。月梁上置方形坐斗,纵向出跳,撑彩绘天花板,上彩绘花卉、鸟兽等图案,稍间及厢房做法同。明间一层大梁上置七朵隔架斗拱,后步月梁上置二朵隔架斗拱,上支搁栅,二层前檐平梁联系挑檐檩和柱头,下牛腿支撑,二层中柱不落地。中柱坐斗承方拱和脊檩,同前后金柱间用单步月梁,双步月梁上置斗拱承金檩及单步梁,下有随梁枋一道,纵向出挑承连机,二层后檐结构较简单,明、次月梁连结,稍间仅单步梁连结。次间中柱通长落地,双步梁上三朵隔架斗拱,后步月梁上置二朵隔架斗拱,上支方形搁栅,二层梁架与明间类同,仅月梁下替有不同,稍间梁架较简单,中柱落地,一层平梁上搁圆形搁栅,下有随梁枋一道。中柱坐斗承斗拱和脊檩,同前后金柱间用单步月梁,有随梁枋一道,金柱支于平梁,与前后步月梁相连,下有随梁枋一道。次间、稍间用材明显小于明间,东西夹弄架楼梯上二楼。

厢房与寝楼相接,面阔为一间,通面阔4.4米,通进深5.15米,檐口同高,东西两边对称均为二层。硬山造,后檐砌实墙作山墙。梁架5檩用3柱,前檐构件与寝楼同。一层平梁上搁方形搁栅,下有随梁枋一道。脊柱支平梁上承斗拱和脊檩,前后柱间用双步梁相连,有随梁枋一道。 2. 下店三槐堂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kj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