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讲授大纲 打印版

更新时间:2023-11-04 03:21: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元明清文学讲授大纲

绪论

一, 戏曲小说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上的地位 1,雅文学(士大夫文学,以诗文为代表)

俗文学(民间文人居多,以戏曲小说为代表)

2,传统知识分类,四部之学

经部:五经四书,小学(音韵训诂等);

史部:正史,野史;纪传体,编年体,地理,目录等; 子部:诸子百家,天文历算,艺术等,另有所谓小说家,注意与现代意义上的小说的区别;

集部: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结论:戏曲小说在传统四部之学里没有什么地位可言。

二, 晚清五四以来,中国文化谱系的转变 1,“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造成的自卑心理 2,西方近代文学观念的移植 文学观念的变迁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红楼梦评论》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3,现代大学体制的确立 4,现代报刊的涌现

第一章 元杂剧概述 一,中国戏曲的形成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认为真正的戏曲包含三要点: 1,纯粹演故事,2,有现成的剧本,3,代言体而非叙事体。 他把我国戏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 上古到五代,萌芽期; 2, 宋金,形成期,诸宫调; 3, 元代,成熟期。

中国戏曲的成熟,以元杂剧为代表,相对于西方古希腊,其戏剧成熟较早。

不同文化,无高低之分。 二,元杂剧的概念

三, 元杂剧繁荣的社会原因 1, 都市经济的繁荣 2, 元代社会矛盾的尖锐 3, 文人社会地位低下 4, 文禁不严 四, 元杂剧的体制 1, 结构体制,一本四折 2, 音乐体制,

3, 演唱体制,一人主唱 4, 脚色体制,

关于科泛

五, 杂剧重要作家作品简介 1, 白朴,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爱情剧

《墙头马上》,源于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

妾弄青梅倚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到君家舍六七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白居易诗立意是“止淫奔也”,故最后说,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梧桐雨》四折一楔子,

白居易《长恨歌》“惩尤物,窒乱阶,垂戒将来。” 楔子:太真入宫,明皇不理朝政,安禄山出镇渔阳。 一折:敷演“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二折:敷演“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三折:敷演“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四折:敷演“夕殿萤飞思悄然,秋灯挑尽未成眠。”

白朴,作为金国遗民,借此表达故国之思。 2, 马致远

《汉宫秋》,昭君出塞的故事

尤其第四折,汉元帝于汉宫闻孤雁悲鸣的描写,可视作作者个人心境的写照。可参南宋著名遗民张炎《解连环·孤雁》,以孤雁写身世之感,以寓亡国后羁旅漂泊,沦落不偶的遭际和心情。 参看张惠民《汉宫唐苑 秋雨梧桐》(《文学评论》2008年2期)把《梧桐雨》《汉宫秋》皆看作遗民文学,很有道理。 神仙道化剧,全真教,王重阳,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 3, 郑光祖

《倩女离魂》,王文举,张倩女 4, 纪君祥 《赵氏孤儿》 5, 石君宝

《秋胡戏妻》之本事,汉刘向《列女传》:洁妇者,鲁秋胡子妻也。既纳之,五日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其家,见路旁有美妇人,方采桑。秋胡子悦之,下车谓曰:“今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人曰:“嘻!妾采桑奉二亲,不愿人之金,所愿卿无外意,妾亦无淫佚之志。”秋胡子遂去。既至家,奉金遗母,其母使人呼其妇。妇至。乃向采桑者也。秋胡子见之而惭。妇曰:“子束发修身,辞亲往仕,五年乃归,当扬尘疾至。今也,乃悦路旁之人,下子之装,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污行不义,夫事亲不孝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则治官不理;孝义并忘,必不遂矣。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遂去而东走,投河而死。君子曰:“洁妇精于善,夫不孝莫大于不爱其亲而爱其人。秋胡子有之矣。”君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秋胡子妇之谓也。《诗》云:“惟是褊心,是以为刺。”此之谓也。颂曰:秋胡西仕,五年乃归。遇妻不识,心有淫思。妻执无二,归而相知。耻夫无义,遂东赴河。 6, 水浒戏

《李逵负荆》《双献功》 7, 神话剧 8, 包公戏 《陈州粜米》

第 1 页 共 7 页

元明清文学讲授大纲

《灰阑记》

李潜夫,故事梗概:张海棠嫁马均卿为妾,生一子,马妻与奸夫合谋毒杀亲夫,陷害张氏,并欲夺其子,包公灰阑判案。传统社会强调血缘关系,亲疏远近以此为标准。 《圣经·旧约·列王纪》所载所罗门,

德国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叙中世纪战乱,总督夫人弃子外逃,女仆养育弃子。内乱结束,夫人欲索回儿子,诉之法庭,法官灰阑断案。

亲生母亲并不爱她的孩子,血缘让位于阶级意识。

黄子平《灰阑中的叙事》讨论香港作家西西的《肥土镇灰阑记》 六, 明清杂剧 王九思,康海,

徐渭《四声猿》,名称的来源:

《水经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秋兴八首》:“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狂鼓史渔阳三弄》,汉末祢衡的故事;

《玉禅师》,写红莲和玉禅师,月明和尚戏柳翠的故事; 《雌木兰》,木兰从军的故事;

《女状元》,写五代黄崇嘏女扮男装考取状元的故事。 吴伟业《通天台》

写梁朝灭亡后,沈炯凭吊通天台的故事。吴梅《顾曲麈谈》:“纯为故国之思。”郑振铎:“字字若杜鹃之啼血,其感人,盖有过于《桃花扇·余韵》之哀江南一曲也。”

第二章 关汉卿 一,生平 二,主要作品

风月剧《救风尘》:赵盼儿,秀才安秀实,宋引章,周舍 《望江亭》:谭记儿,白士中,杨衙内, 历史剧《单刀会》:

公案剧《蝴蝶梦》:皇亲葛彪无辜寻衅,打死王老汉,三子报仇,打死葛彪,县令捉拿归案,押赴开封府。府尹包拯白昼一梦,梦见两只蝴蝶落入蛛网,均被大蝴蝶救出,第三只蝴蝶也陷入蛛网,大蝴蝶飞来飞去,却不救了。梦醒后,案犯解到。审理时,王婆婆只答应让小儿子抵命,他却不曾动手打人。包公疑惑,联想到梦境,严加盘问,婆婆说出实情,三个儿子,只有小的是她亲生。包公感动,暗中用盗马贼换下王三,使其母子团圆。 公案剧《窦娥冤》

1, 常言说,秋后算帐,窦娥为何在夏天被杀? 2, 法律与人情,古今的差异 窦娥反封建吗?

《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朱苏力《窦娥的悲剧——传统司法中的证据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2期)

“《窦娥冤》讲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类悲剧,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自然科学技术、实证科学传统和职业传统支持的司法制度

中,哪怕司法者很有良心,也将注定不能运送正义,而更可能运送灾难和悲剧。”苏力反复要求不要用今天的科学和常识去推论《窦娥冤》,但他得出的结论恰恰是现代的。 康宝成《如何面对窦娥的悲剧——与苏力先生商榷》(《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3期)

梼杌太守判案并不如苏力所言“是在可能的条件下作出的基本合乎情理的判决。” 三,艺术成就

把杂剧从民间形式推进到比较完备的文学形态

1,完善杂剧体制结构,创立戏曲艺术范式;2,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塑造了各类戏曲形象;3,创立本色风格。 参考书目:

《元曲选》,明臧晋叔编,中华书局,1958; 《全元戏曲》,王季思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各种版本均可;

《吴梅戏曲论文集》,吴梅,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元杂剧史》,李修生,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么书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元代文学史》,邓绍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五大名剧论》,董每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元杂剧研究概述》,宁宗一等,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年 主要文学史: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社科院钱钟书等《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第三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

一, 关于作者及名称 又名《春秋》,《崔氏春秋》

李开先《词谑》:“《西厢记》谓之《春秋》,以会合以春,别离以秋耳。”

《西厢记》,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金圣叹批本西厢记》,张国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二, 西厢故事的演变

元稹《莺莺传》(陈寅恪《读莺莺传》)张文成《游仙窟》 赵令畤鼓子词《商调·蝶恋花》十首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王实甫《西厢记》 金圣叹批本《西厢记》 三,《西厢记》故事梗概 四,人物形象 五,主题思想

流行说法,反封建,追求婚姻自由。

第四章 宋元南戏 一,南戏的概念 二,南戏的体制

第 2 页 共 7 页

元明清文学讲授大纲

与元杂剧的比较,出,副末开场,南曲,各种脚色均可唱 三, 南戏的创作概况

《张协状元》《赵贞女》及四大传奇 四, 高明与《琵琶记》 1, 高明生平

字则诚,号菜根道人。元末进士,曾师事大儒黄溍,与宋濂,王袆同门,与刘基同乡朋友,《诚意伯文集》有诗可征。王利器《罗贯中高则诚两位大学者是同学》(《社会科学战线》83、1)

2,《琵琶记》故事的来源 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

南戏《赵贞女蔡二郎》,《张协状元》 3,高明的再创作

将“马踹赵五娘”和蔡伯喈“五雷轰顶”的悲剧改为大团圆结局。

其途径,三辞与三不从。 4,主题思想

作者自称“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

现代学者的看法:刘大杰,宣扬封建道德,把剧中的男女人物都写成封建道德的完人;董每戡,以反对封建婚姻制度为主题;俞平伯,揭露富贵易妻问题。

陈眉公评《琵琶记》:“读一篇琵琶记,胜读一部离骚经,纯是一部嘲骂谱。”

《琵琶记讨论专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侯百朋,《琵琶记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钱南扬,《元本琵琶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黄仕忠,《琵琶记研究》,广东高教出版社。 5, 艺术成就 人物形象,心理描写 双线结构 南戏中兴之祖

第五章 明清传奇 一,传奇的概念 二,明代传奇概说 1,南戏向传奇的过渡演变 2,大批文人的参与, 3,传奇体制基本定型

4,明中叶三大传奇 《浣纱记》《宝剑记》《鸣凤记》 5,汤沈之争 三,清代传奇概说 1, 专业作家崛起 2, 理论著作 3, 南洪北孔

四,汤显祖与《牡丹亭》 1, 作者生平

2, 《牡丹亭》简介

版本:徐朔方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陈同,谈则,钱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 《牡丹亭》的主题

(1) 讽刺说,有刺张居正,陈继儒主说 (2) 牢骚说,发泄个人官场失意的牢骚

(3) 逞才说(以上见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 (4) 禅悟说

毛西河《奏对备忘题跋》:上谕:“他的‘临去秋波’时文甚好,正好说禅”。揆奏:“古尊宿又将《西厢》画在方丈壁上,亦是此意。如一本《牡丹亭》全与禅理相合,世人见不到此,即作者亦不自知。”上首肯之。(《西河全集》《艮斋倦稿》卷十四) 今人多以为反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个性解放为主题。 如此,则临川此诗如何解:

玉茗堂开锦画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五,洪昇与《长生殿》 1, 作者简介

《四蝉娟》杂剧,共四折。第一折“咏絮”,写晋代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的故事;第二折“簪花”,写卫夫人把书法传授给王羲之的故事;第三折“斗茗”,写李清照赵明诚充满情趣的家庭生活;第四折“画竹”,写赵孟頫与夫人管仲姬画竹的故事。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七:“长生殿最有名,盖谱顺治中董鄂妃,所谓温成皇后。而成狱则由党争。”毛奇龄《长生殿序》云,所谓应庄亲王世子之请,作长生殿院本。李孚青《偶忆洪昉思己巳被斥事》:“奉旨填词岁月多,飘零何处睹黄河。”黄六鸿与赵执信的过节,所谓“土物拜登,大稿璧谢。”章培恒《洪升年谱》附录一《演长生殿之祸考》:洪升在政治上倾向于南党(徐乾学为首),演剧之祸与党争有关。 2, 《长生殿》故事的渊源

白居易《长恨歌》“惩尤物,窒乱阶,垂戒将来。”俞平伯《长恨歌及长恨歌传的传疑》:“马嵬之变,实为此故事之中心,玉环缢死,以后皆余文也。”“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为一篇之警策。陈鸿《长恨歌传》之末云:“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戒将来也。”“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平伯谓太真有风尘之劫。

白朴《梧桐雨》 3, 作者创造的经过

《长生殿·例言》:“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寻客燕台,亡友毛玉斯谓排场近熟,因去李白,入李泌辅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优伶皆久习之。后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亦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为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诸

第 3 页 共 7 页

元明清文学讲授大纲

同人颇赏之。??盖经十余年,三易稿而始成。” 4,《长生殿》的主旨

六,孔尚任和《桃花扇》

1, 作者生平 石门山隐居,祭孔大典,出仕,江淮治河,结交明遗民 2, 故事梗概

3, 人物形象塑造 李香君:秦淮名妓,多才多艺,疾恶如仇,对复社文人的倾慕,有气节;(余怀《板桥杂记》,侯方域《李姬传》)侯方域因张溥的介绍结识李香君:“仆之来金陵也,太仓张西铭偶语仆曰,金陵有女伎李姓,能歌玉茗堂词,尤落落有风调。”在政治上,反对阉党,立志守节,重情。戏曲中女性形象往往光彩照人,而男性形象略有逊色,为何?陈寅恪晚年“著书惟有颂红妆”,是否有感于此?

4, 结构特点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使读者从侯李爱情中看到南明一代的兴衰。

5, 创作意图 作者在《桃花扇小引》中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这样一部抒发兴亡之感的作品,自然引起朝廷的注意,康熙在作品脱稿之年即遣人索观。第二年,孔尚任罢官。

6, 历史影响 九一八以后,梁启超注释《桃花扇》

七, 散曲

元曲被视作与唐诗宋词并列的一代文学。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泛,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孙楷第《元曲新考》:“北曲所谓折应有三意:一以套曲言,所谓一折等于一章;一以科白言,所谓一折等于一场或一节;一以插入之歌曲舞曲言,所谓一折等于一遍。”以套数分折始于明人,钱南扬《戏文概论》:“明人以套数为标准,一本杂剧,一般四套曲子,所以只有四折。”(一本四折只是通例,也有例外,如《赵氏孤儿》就是五折)

吴梅在《顾曲麈谈》列出北曲曲牌三百九十八个,有些曲牌仅

明清小说 第一章,概说 一,中国小说源流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与大达亦远矣。”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记述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和小说家。“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

《隋书·经籍志》为经史子集四部,小说属于子部。 《四库全书》小说亦属子部,分为三类: 杂事之属,《世说新语》《西京杂记》等, 异闻之属,《山海经》《穆天子传》等, 琐语之属,《博物志》《述异记》等。

至于宋元之平话,元明之演义,自来盛行民间,而史志皆不录。 二,晚清五四以来,文化谱系转变之后的小说系统 萌芽期,神话,诸子及史传皆包含有小说的因素, 发展期,魏晋志怪志人小说, 成熟期,唐传奇,宋元话本 繁荣期,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体制特点

长篇章回小说的分类,历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白话短篇小说,话本和拟话本 文言短篇小说

第二章,三国演义 杨慎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陈与义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用于散曲而不见于杂剧,有些又见于北曲而不见于南曲。“宫调究竟是何物件,举世且莫名其妙,岂非一绝大难解之事。余以一言定之曰:宫调者,所以限定乐器管色之高低也。” 周德清《中原音韵》:“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于六宫十一调:

仙吕宫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悲伤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 大石风流蕴藉 小石旖旎妩媚 高平条畅滉漾 ??(合为十七宫调) 李昌集《中国散曲史》有《北曲曲名渊源调查表》可参看,该表列举一百二十五个曲牌,分别与大曲、宋词和诸宫调比较,发现从词到诸宫调再到北曲的嬗变轨迹。

第 4 页 共 7 页

元明清文学讲授大纲

一,作者生平 二,《三国》成书过程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东坡志林》,《东京梦华录》说三分,元杂剧,元代《全相三国志平话》,明《三国志通俗演义》,清《三国演义》

三,“拥刘反曹”与正统观

《三国志》《资治通鉴》以曹魏为正统, 《汉晋春秋》《通鉴纲目》以刘蜀为正统。 四,艺术成就 合理的艺术虚构 人物形象塑造

第三章 《水浒传》 一,关于作者 二,成书过程

基本史实:《宋史》二二卷《徽宗本纪》宣和三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卷三五一《侯蒙传》,卷三五三《张叔夜传》也有关于宋江的简略记载。《三朝北盟会编》《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有宋江征讨方腊的记载。 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当时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小说;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

《大宋宣和遗事》涉及宋江起义,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杀阎婆惜,招安,征方腊等; 水浒戏

施耐庵、罗贯中的创作 金圣叹的评点 三,版本

繁本,一百回本,万历十七年天都外臣序本和李卓吾评容与堂刊本,钟伯敬评四知堂本,都题作《忠义水浒传》,无王庆、田虎的内容;

简本,刻于福建建阳的闽本,《新刻京本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传》(藏巴黎国家图书馆)

《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题李卓吾评、杨定见增编、袁无涯刻,以繁本百回加上简本田虎王庆部分混合而成。 金圣叹第五才子书 四,人物形象 林冲, 宋江, 五,思想倾向 忠义说 诲盗说 农民起义说

第四章 西游记 一,关于作者

天启《淮安府志》卷一九《艺文志》记载有吴承恩著有《西游记》,未说明是什么性质的书,胡适等人据此认为作者即为吴氏;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八史部地理类著录有吴承恩《西游记》,似乎又不是小说。

二,成书经过

真实的历史依据,唐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经过,《大唐西域记》,其弟子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南宋话本小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出现了白衣秀士为外形的猴行者。

元代杂剧,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杨景贤《西游记》。 明初《永乐大典》卷13139“送”韵“梦”字条下,录有《梦斩泾河龙》的故事,注明出自《西游记平话》,可惜这个本子失传了。 三,故事情节 大闹天宫,1-7回, 取经缘由,8-12回, 取经过程,13-100回 四,孙悟空的形象塑造

第一阶段,追求自由,花果山美猴王,龙宫借宝,大闹冥府,大闹天宫;

第二阶段,戴着紧箍去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五,主旨

游戏说,胡适《西游记考证》:“《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至多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有人说是劝学,有人说是谈禅,有人说是讲道,议论很纷纷。但据我看来,实不过出于作者之游戏。”

在文学方面,胡适力图引进西方科学实证方法强调对文本的考证诚然有其贡献,但却也常常把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引入死胡同,尤其胡适顽固反对以中国传统儒释道的观点来解读中国古典文学的立场更是大错。例如他说“《西游记》被三四百年来的无数道士和尚秀才弄坏了,”认为“这些解说都是《西游记》的大敌”,但正如《西游记》的英译者余国藩教授所指出的,胡适排斥儒释道现在恰恰成了反讽,因为欧美日本中国现在对《西游记》的所有研究成果可以概观地视为对胡适观点地驳斥,事实上,“和尚,道士和秀才对《西游记》的了解,也许比胡适博士更透彻,更深刻。”——甘阳《“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缘起》

我可以负责地说一句,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有关中国学术的著作,其最有价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观念作比附的。如果治中国史者先有外国框框,则势必不能细心体会中国史籍的本意,而是把它当作报纸一样的翻检,从字面上找自己需要的东西。――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市民说,认为孙悟空是新兴市民社会的代表,以浪漫主义形式表现。

求放心说,明谢肇淛《五杂俎》:“《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掣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服,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亦主此说,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取经,隐喻了放心,定心,修心的全过程。 六,续书, 董说的《西游补》

第 5 页 共 7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jw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