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科学的方法》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4-07-11 19:31: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学的方法》读书笔记

班级:217小班 姓名:蒋晓倩 学号:3160103468

《科学的方法》作为《经济解释》卷一的第一章,融合哲学逻辑与实证转接,向我们阐释了科学方法论。第一章根据内容共分为八节,我认为这一章实际上可以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科学是什么和科学不是什么。 一、

可证伪性与检验

作者在本章提到了科学形成的三个条件,并且指出科学最重要的一点:可能被事实推翻。“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科学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可能被事实推翻而没有被推翻,就算是被证实了。”这同波普尔的“科学理论都是可证伪的”观点具有一致性,同时林毅夫也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中提到,“方法论规范化的其中一个要求是严格检验那些依照这个理论的逻辑推演产生的推论是否与所要解释的经验事实相一致。如果一致,就是不被证伪的,这个理论暂时就可以被接受;如果不一致,这个理论就必须受到修正或摈弃。”

我们所掌握的有限的证据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证明一个理论。然而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无法再证明该理论正确与否。一个反例的力量是巨大的,正如出现在美国一本小学自然教材的序言中的文字“本书教给您的这些科学知识有可能明天就被证明是错误的,只要你发现一个反例!”启示任何人都应有一种批判和敢于质疑的精神。而科学理论需要耐得住检验,林毅夫认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养成经验实证的习惯。“当我们学习现有的理论时,要养成不断将所学理论和自己所知的经验事实对照的习惯。自己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时也要不断地寻找更多的经验现象来检验这个理论的习惯。从这种理论和经验的不断对照中,去寻找理论创

新的机会,也从这种不断对照中去深入了解现象,寻找更深层、更一般的理论。” 二、验证条件(限制条件)

犹如处在数轴两个极端的套套逻辑和特殊理论、模糊不清、互相矛盾、非事实与无限制的理论都不具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因而毫无解释力。在研究方法上必然要避免出现这些错误。但事实上,上述这些“错误”的理论中,将范围加以约束、收窄,有时可以促成一个有内容的——可能错的--理论,引出不少具有灵活的、解释现象能力的理论。这就需要我们探讨促使其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验证条件,在经济学上又称为局限条件。

林毅夫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中谈到,“一个经济理论能否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关键就在于包括在这个模型中的给定条件是否合适。所以要构建一个理论时,首先要了解限制当事人的选择的给定条件是什么。”以理性人假设为例,当我们例如在研究问题时,发现了某些似乎是不合乎理性的现象时,不能简单地说是由于当事人不理性,而只是我们对当事人在做出决策时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不了解,对所研究的经验事实还未吃透,所以,要求我们进一步去了解产生这个现象的各种条件。

除了要了解限制条件是什么,限制条件还需尽可能地少,更具一般性,从而使理论有尽可能强的“普适性”,也就是有更大的解释范围。此外,张五常提出,验证条件的假设一定要有可寻,无论怎样简化,也一定要与世界的真实情况大致吻合。林毅夫还指出,保留在理论中的假设条件也不能过于偏离现实。过于偏离现实,理论将失掉对现象的解释力。但什么是不过于偏离现实则视问题的特性而定,这并无简单的规则可以遵循。在这点上,林毅夫提出建议,我国经济学研究者必须多下点苦功夫,在平时读经典文献时,不只是去了解观点,而是,去体会

大师们如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选择给定条件等。 三、假设

虽然张五常在《科学的方法》中并未明确地探讨假设,但是我在其他文章中频繁看到对此的观点并引起了我的重视。假设之于一个学科的发展,一个学者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林毅夫指出,“一个学科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这个学科中所有的学者共同接受的基本假设,一个学者的研究要形成一个体系,也同样必须有贯穿其所有研究工作的一致性假设,否则,其提出的理论模型之间容易出现自相矛盾而难于前后一致。”假设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理论内部逻辑的一致性。

弗里德曼在《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中论证不能用假设的真实性来衡量理论本身正确与否。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模型或理论不可能完全复制现实,好的理论就是在现实的抽象基础上作出合理的假设,加上逻辑一致性,就能得出事实一致性和成功的预测。我认为,不管是“理性人”假设,还是“完全竞争”假设,虽然与现实不完全一致,但这些假设都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现实。同时这些假设给我们一个判断的参照标准,所以当在不同程度上不满足这些标准时,我们应该不断修正现有理论或模型,从而发展新的理论。 四、我的疑问

在阅读张五常《科学的方法》时,我对其在逻辑分析的一些细节上产生了疑问。

其一,在该文第四节《可能被事实推翻的重要性》中,张五常举例 “经济学假设每个人都会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A),所以在某些局限条件下,每个人都会努力工作(B)。有些低手认为人不一定争取最大利益(Not A),所以在同

样条件下每个人不一定努力工作(Not B);这是谬论。”我认为“不一定”并非“not”,而是A or Not A。

其二,同样在该文第四节《可能被事实推翻的重要性》中,张五常:“话说有一群人,每个都是白痴,对世事茫然不解。经济学者却假设A(红色为我的标注,同下)他们每个人明智地争取最大的利益。,事实上,这些人都是白痴,所以这个经济假设显然是错了Not A……所以油站不会建在最有利可图的地方,是谬论B。” 在这里,作者想来说明「A→B,所以Not A→Not B」这个谬误。但是作者以「A→B,所以Not A→ B」的逻辑进行推论,我认为Not A是无法推出B的正确与否的,这是值得商榷之处。

而正如作者在文末所说“科学方法论牵涉到哲学上的逻辑学与知识理论,这是人类文化历史上最湛深的学问了。虽然我曾拜于高手之门下,但所知不多,而要深入浅出地写,不一定辞能达意。“”从严谨哲学逻辑的角度看,我知的是粗枝大叶”,作者在逻辑上的缺陷并没有妨碍文章对于科学的方法论的严谨性的阐释。而我也不过是鸡蛋里挑骨头罢了。

总而言之,虽然该文并未指出明确的研究方法,但联系其他有关此的文章,进行类比归纳,这对认识的深化必将指导我们的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j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