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之死疑似东吴盟友所为

更新时间:2023-12-31 12: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张飞之死疑似东吴盟友所为

关于张飞之死,小说《三国演义》与史书《三国志》给出了两个基本一致的

(2015-09-15 06:58:43)

答案。

《三国演义》中对于张飞的死因描述较为详细,说他性格暴躁,平时行军打仗,一旦遇不顺心之事或醉酒就动辄打骂责罚士卒,最终被不堪忍受的部将张达、范疆(史书中为范强)砍了脑袋。勇冠三军、头顶无数光环的一代骁将,竟以这种方式稀里糊涂的丢了性命,不光死得有些窝囊,即便在古今中外也是十分罕见的低概率事件。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的记载,则有因有果,更耐人寻味:“羽善

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矣,又日鞭笞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权”。

这段话的大意是:“关羽义字当先,善待下属,但蔑视权贵,而张飞则喜欢结交达官贵人,却不体恤手下官佐士兵,经常因小事打骂虐待属下,不把他们当人看。刘备经常劝诫他道:‘你对部曲过于严苛,天天因琐事鞭笞凌虐帐下官兵,还把那些被体罚过的人留在身边继续效力,江湖险恶,人心叵测,万一有人被你打过而记仇,想寻机废了你,岂不易如反掌,你这简直是在引火烧身啊!’张飞

却将这好意提醒当耳旁风,依旧我行我素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兴兵伐吴,准备复夺荆州,张飞率麾下万余兵马奉命开拔,从阆中进发准备与刘备大军会师江州。就在大军准备出发的前夜,张飞果然被帐下军官张达、范强谋杀,随后二人提着张飞的首级做“投名状”,连夜乘船顺水漂去,找孙权邀功去了。

由此看来,张飞在蜀军伐吴前夜被心怀不满的手下偏将杀害,而且尸首分离,

死状极惨。这桩历史公案早就有了定论。

自古名将都是爱兵如子之人,否则别人怎会为你在战场上抛头洒血?而张飞性烈如火,对部下刻薄寡恩,且手段戾狠,动辄棍棒皮鞭伺候。他的死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那句尽人皆知的西谚:性格决定命运。张飞死在自己人手上,和他凶戾、跋扈、不知爱护士卒的强势性格有直接关系。

张飞之死,既然已经板上钉钉,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细细搜寻,这桩早已盖棺定论的突发事件似乎另有玄机。

三国时期,是一段军阀混战、动荡不宁的黑暗岁月。在彼时,军队中上级打骂下级的事司空见惯,即便到了近代,在民初的军阀队伍中,打骂责罚士兵的事仍然存在,似乎已成旧军队中见惯不怪、稀松平常的“潜规则”。既然年轻时的张飞脾气就不好,又经常杖责、鞭打士卒,如果有人挟怨报复,恐怕他早就成了

部下的刀下之鬼了,又岂会让他活到五十余岁、苦等大军即将伐吴之际再痛下杀手?

而张飞恰巧死于伐吴战役爆发之前夜,此时的他已年过五十,脾气远不如当年那般火爆,性格也变得平顺舒缓了许多。此时关羽已经遇害,张飞当仁不让地成了蜀国军队中的二号人物,加上他传奇般的经历与盖世武功,让他的威望如日中天,无以复加。声名赫赫的他在人生的巅峰期却因打骂部下而引来杀身之祸,而且死在伐吴大战即将爆发的前夜,如此巧合,怎不让人心生疑窦。张达、范强本为蜀军中的无名之辈,却敢于以下犯上、铤而走险,在戒备森严的军营中将以勇悍绝伦著称的主将杀害,让人感觉此事确实有些蹊跷。

既然陈寿评价张飞“爱敬君子不恤小人”、经常“鞭笞健儿”,那么被部下所杀似乎在情理之中。然而,历史的复杂性远超人们的想象,张达、范强之所以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主将痛下杀手,其幕后绝非表面这样简单,种种事实告诉我们,想取张飞性命的似乎另有其人。

表面看张飞是被张、范所杀,但二人显然并非能因张飞死而成为最大、直接

的受益者。身为讨伐东吴的主将,张飞以剽悍能战闻名天下,他的死,似乎对此战的攻击对象东吴最为有利。而吴主孙权与大都督陆逊都难脱干系,二人疑似以离间计谋杀张飞的幕后策划者。

当初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不幸遇害,刘备为报东吴杀羽夺地之仇,不惜举全国

之力,大举兴兵伐吴。孙权与刘备本是盟友,因此他对西蜀的国情与家底一清二

楚。孙权知道刘备之所以能够由弱变强,纵横捭阖,最终占据益州,靠的是诸葛亮的精准谋划与战神关羽的盖世神勇。如今,关羽已除,猛张飞便成为刘备手下最可依赖的第一勇将。张飞身经百战,粗中有细,假如战端一开,对东吴威胁最大的必是此公。为彻底剪除刘备羽翼,除掉张飞这个令东吴害怕的心腹之患,孙权与陆逊必会绞尽脑汁,用甘词厚币收买张飞手下,然后利用其本就有的怨怒、恐惧之心,唆使他们在大军准备拔营进发的前夜将张飞暗杀。

当年刘备与孙权结盟,然后占据荆州,手下荆州籍官兵很多,荆州是刘备得以做强做大的福地。东吴与荆州隔江相望,一衣带水,两地渊源很深,人员来往密切。后吴将吕蒙偷袭关羽夺回荆州,虽然两国反目成仇,但双方的人员特别是荆州同乡间的交往似乎并未断绝,东吴与张飞的手下拉上关系、彼此暗通曲款也并不是啥难事。吕蒙袭取荆州后,在陆逊的授意下,先用金银收买意志薄弱、心怀不满的张达、范强,然后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再许以高官厚禄与锦绣前程,最后抓住二人私通东吴的把柄,逼迫他们除掉张飞,这种可能性应该很大。

至于小说《三国演义》中说张达、范疆(强)之所以谋杀张飞,祸起张飞严令二人必须在三日之内准备三千副白盔白甲,以便大军出征之日给亡兄关羽披麻戴孝。张、范二将辩解说三日之内无法制作出这么多白衣白甲,张飞暴跳如雷,鞭打并威胁二人,张、范因无法完成任务而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张、范二人逼不得已,这才被迫杀死张飞,并拿着他的头颅投了东吴。这个说法似乎不足为信。须知关羽兵败身死是在公元218年12月,而刘备起兵东征是在章武元年也即公元221年7月,此时距关羽被害已过去两年多,时间已过了这么久,张飞还有必要命令三军为他二哥穿孝服吗?

吴主孙权与用兵诡诈的陆逊联手做掉了张飞,似乎已毋庸置疑。大军未发,先折主将,古人视为大不吉,抛开这有些迷信的说法不论,这突发事件对军心与士气的影响显然是很严重的。然而,这只是这个庞大阴谋的一小部分,在整个吴蜀战争期间,孙权似乎在下着一盘大棋。为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孙权主动向曹丕上表称臣,并派一能言善辩之士赴许昌展开游说,他成功地说服曹丕保持中立,没有了来自北方的强大威胁,吴军遂全力以赴,静待蜀军的到来。

刘备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对敌方间谍的诡计毫不防范,加之失去了张飞这位勇猛绝伦的悍将、可以倚恃的左膀右臂,其失败的种子似乎已经被埋下。不知为何,失去张飞后,刘备并不使用赵云、魏延、黄忠等名将作伐吴先锋,而是依靠吴班、黄权、冯习、陈式、马良、傅彤等一些资质、实力与经验均不足的年轻将领,与足智多谋、极善用兵的东吴大将陆逊比,这些人简直不堪一击。

刘备虽然气势汹汹,志在必得,然而在战略上已先输一局,在战术运用上也畏首畏尾、顾虑重重,因而彻底失去了沿长江飞流直下直捣吴都建业的时机与豪气。刘备十分惧怕大军倾巢而出后被吴军断了退路,因此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沿江摆了个一字长蛇阵。陆逊深谙刘备的顾虑所在,于是利用蜀军连营布阵、兵力分散、将领不得力的弱点,在地势险要的夷陵布下天罗地网,将蜀军分割包围,然后各个击破,毫不留情地予以歼灭。

而刘备煞费苦心经营的一字长蛇阵,也被陆逊一把火给烧了。这就是陆逊火烧连营典故的由来。

夷陵之战,以刘备惨败告终,蜀军大败亏输,国力大损,从此只能偏安西南僻地,再也无力东犯。刘备率少数残兵败卒狼狈逃回蜀中白帝城永安宫,由于悔恨加自责,不久就病重而死。

假若兵出西蜀之日时张飞不死,这场伐吴战役的结局会是怎样呢?张飞并非有勇无谋的莽夫,而是一员可以在“乱军中直取上将首级”的虎贲之士,有他在,犹如军中中流砥柱,或许胜利的天枰会倾向蜀国也未可知呢!然而历史不容假设,是怕什么来什么,抑或这结局就是刘备、张飞乃至蜀国的宿命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jj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