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古诗词、成语、名人名言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4-03-27 01: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届高三政治古诗词、成语、名人名言类选择题精选专项训练

1.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野,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4.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学道理的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5.下列诗句中,与“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包含同一哲学道理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 6.下列观点,与\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包含同一哲学道理的有: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运动是在此处同时又不在此处,也是在此处又不同时在别处\③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④\我思想,所以我存在\A.②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7.“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B.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9.“万物必有成衰,万事必有张弛”.下列与这句话所反映的原理一致的有 ①天将与之,必先苦之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④有时一扇门虽然关上了,其余的门却是敞开的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10.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调查:一名彪形大汉在拥堵的马路上横穿而过,愿意给他让路的车辆不到50%,车祸发生率很高。而一位老弱病残者横穿马路,却是万人相让,车祸发生率为零。上述材料说明的哲理是

A、矛盾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11.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12、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菊花。苏东坡则认为秋菊

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3、(2004年北京文综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说明 A、想象是突发的 B、想象是随意的

C、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 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14、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6、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7、“兵者,诡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这段话启示我们要

A、按客观规律办来 B、透过现象看本质 C、准备走曲折的路 D、坚持从实际出发 18、“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19、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2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表明

①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精神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④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1、有一则寓言:剌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具有两面性 ②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③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④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 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 C、相反相成 D、相互渗透 23、“大智若愚”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要把握好事物的度 B、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具有复杂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j9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