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暴露疗法---助您找到最好的解决强迫症的方向

更新时间:2023-07-29 22: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观暴露疗法---助您找到最好的解决强迫症的方向

盖德

本文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治疗强迫症的各种疗法,每个疗法基于的原理及有效的模式和有效程度,相信广大的强迫的朋友看到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一、现有疗法综述

1、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攻击和性本能的无意识冲动,这种冲动能潜在性地导致极端的焦虑,然而,通过压抑和反向形成可减轻这种焦虑。弗洛伊德同时还认为,如果个体为了避免发育过程中的生殖欲期与恋母期的冲动而退缩到肛门期,强迫症状就会发生。这种解释仅仅在精神分析学派中被人接受。

临床实践表明,基于经典的精神分析学说而实施的动力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治疗对绝大部分强迫症患者效果不佳。

2、认知疗法

认知治疗是指不断地挑战和对抗那些已经被歪曲的、导致和维持强迫症朋友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想法和信念。认知疗法是由阿尔伯特艾丽斯和阿隆贝克等人发明的。在这种疗法中,来访者被鼓励明确那些不合适的歪曲的想法和观念,并用更合适的现实的想法去取代他们。这一过程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沟通交流而完成。这个过程被称为认知重构。尽管来访者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对强迫症的康复至关重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的证据可以证明在没有暴露和行为阻止的参与下,认知疗法能够独立的对强迫症产生很好的疗效。因为绝大部分的强迫症朋友都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合适的,只是仍然受着情绪上的困扰。

3、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始创于上个世纪50年代,其理论来源是上世纪初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条件反射学说。行为疗法的学者们认为强迫症状是一种适应不良行为,和其他正常的行为一样,都是在环境刺激影响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或通过学习而得的行为模式。这些症状同样可以用学习的方法和条件消退的原理和方法来消除,使适应不良行为得到纠正。常用于治疗强迫症的行为疗法有:系统脱敏法、思维停止法、和厌恶疗法。临床实践证明单纯的使用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有一定的效果,但总体上还不是非常理想。

暴露行为阻止法

上面提到的单独使用认知疗法和单独使用行为疗法对强迫症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现在国外最常使用的是认知-行为疗法。其中暴露和行为阻止法是目前认为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最为理想的一种心理疗法。也就是我们盖德强迫症研究中心在去年之前一直使用的EX/RP疗法。这种疗法是1966年由心理学家迈尔创立的,被认为是强迫症治疗史上里程碑式的疗法。最初对15个强迫症个案的追踪研究发现,对其中10个强迫症患者非常有效,对其他5个强迫症患者也有相当的效果,5年后的追踪调查发现,15人中只有2人复发。对330名完整完成EX/RP治疗的病人研究发现,有86%的病人症状显著缓解。对376名完成EX/RP治疗的强迫症患者29个月的追踪调查发现,76%的病人保持了显著的疗效。

暴露行为阻止法的局限在于:由于暴露治疗会引发来访者较大的焦虑,整个的暴露过程是比

较痛苦的,所以一些来访者无法坚持,治疗的脱落率较高。

5、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日本的森田正马博士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创立的针对于神经质症的心理疗法,提出了“起病=素质×机遇×病因”的学说,森田认为神经质症的治疗要点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和陶冶神经质性格。其核心理论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治疗包括两种形式: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森田疗法对于神经症有很好的疗效,但对于强迫症而言被认为主要对单纯的强迫观念有效而不适用于强迫行为。而且很多人自己看森田的书对“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道理上明白了,行动却跟不上。

6、药物治疗

最有效的治疗强迫症的药物属于抗抑郁药群。最常用的药物有氟伏沙明、百忧解、舍取林(也就左洛复),帕罗西汀、氯米帕明(也叫安娜芬尼、氯丙咪嗪)、西酞普兰和草酸依地普伦。 药物治疗的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人服用药物都有效果,研究发现大概有60%多的患者服用药物是有效果的。平均看来,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最多达到中等水平。而且,强迫症症状的改善需要药物的持续。在一个严格的双盲研究中,停止药物氯米帕明几周后,90%的病人复发。这样,如何巩固疗效是单独使用药物治疗需要解决的问题。

7、手术治疗

强迫症的手术治疗包括扣带回切开术、前扣带回切开术、尾状核下束切断术、边缘脑白质切开术等。最近今年伽马刀技术开始使用。尽管神经外科手术可以减轻非常严重的强迫症患者的症状,但却无法根治强迫症。粗略估计有39-45%的患者有较大的进步或完全摆脱了症状。但,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手术前那些疗效不好的治疗办法的有效程度。但不是所有的强迫症都需要手术治疗。在国外,所有实施这些手术的医学中心都要求患者只有在使用了所有治疗办法都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治疗,这包括接受足够疗程的认知行为疗法和尝试所有可用的药物治疗,每种办法至少使用10个星期,同时要达到药物的最大剂量。大多数的医疗中心还要求病人至少接受3-5年的其他治疗。

8、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的关键是诱导和暗示,使我们的意识进入一种狭窄状态,从而接受催眠者的指令。催眠对某些问题确实有很好的效果,但对于强迫症来说效果有限。从文献报道来看:林琼用催眠疗法治疗11例强迫症,其中9例有效。短期效果良好,但长期效果不稳定,容易复发。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个人在几年之前曾经用催眠疗法治疗过几例强迫症效果都不理想。另外,我现在接待的强迫症之中,也有一些朋友曾经接受过催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说催眠并不是强迫症的一个首选疗法。

9、内观疗法

内观是佛教禅修中的主要修行的方法,指的是有意识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自身的感觉、躯体感受、想法、情绪上。强调不去评价和判断,抱着开放的态度去接纳、去观察,而不是去排斥、抵制和改变。近年来这种方法在西方的行为医学和心理干预中被应用起来。截止1997年在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就有超过240家的医院和临床治疗中心提供内观疗法。内观疗法和认知疗法相结合被用来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焦虑障碍、抑郁症的放复发、慢性疼痛、缓解压力、多处硬化障碍的患者和癌症。

1992年施瓦兹等人将内观和认知结合起来发展出了强迫症的四步疗法,施瓦兹就是《脑锁》这本书的作者,四步疗法就是《脑锁》里面提到的:再确认、再归因、再聚焦、再评价。 这种基于内观理论的四步疗法对强迫症很有帮助,其实这种方法的核心理论和森田疗法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一样的。如果能完全按照四步疗法去坚持实践对强迫症应该有很好的效果,不管是强迫行为还是单纯的强迫思维。这个四步疗法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没有提供一套可实际练习的循序渐进的内观技术。

10、内观暴露疗法

认知疗法的重点在于改变我们的认知过程、行为疗法的重点在于纠正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塑造新的适应性行为,森田疗法的重点是改变对待强迫症的态度,做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内观疗法的重点是改变我们和想法的关系。虽然上述各种疗法对强迫症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又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鉴于此,我们盖德强迫症研究中心的东振明老师,基于多年的强迫症咨询经验,综合了上面各种疗法的优点和长处,又亲自闭关修习佛教的内观技术,创立了内观暴露疗法。此疗法核心内容包括:内观技术、认知重构、暴露练习和行为阻止。是集内观疗法、森田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的优点于一身的疗效显著的疗法。

所谓内观就是指向内观察,观察我们自身当下的感觉、躯体感受、想法和情绪状态。而且这种观察是不带有任何评价和批判的观察,抱着开放的态度如实的观察。

暴露首先是让我们主动的引发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然后客观的观察这种情绪。这点和暴露行为阻止法的暴露部分是不同的,在暴露行为阻止法中暴露是主动引起我们的恐惧情绪,然后让我们处在这种恐惧情绪之中,去完整的经历和体验恐惧直到习惯化为止。内观暴露疗法中的暴露不是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这种恐惧,而是让我们去如实的观察这种恐惧。经历恐惧和观察恐惧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一个是要求我们呆在恐惧之中,一个是要求我们站在恐惧之外。就像我们自己在演电影和我们在观看自己演的电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一样。

根据我们中心的实际咨询经验和对照研究的结果来看,这种内观暴露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

二、心理运作的四个阶段

1、感觉

这里所说的感觉不仅包括普通心理学中的感觉,而且还包括了意识对我们自身内部心理事件、躯体感受和情绪状态的觉知。我们用来感觉外部刺激的器官主要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当外部的适宜刺激和我们的感觉器官相互作用,就在我们的大脑相应区域产生相应的感觉。

比如可见光波和我们的眼睛相互作用,就在我们大脑的枕叶产生视觉。

可听声波和我们的耳朵相互作用,就在我们大脑的颞叶产生听觉。

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和我们的鼻子相互作用,就在我们大脑的标远系统产生嗅觉。 有味道的物质和我们的舌头相互作用,就在我们大脑的中央后回最下部产生味觉。

机械性和温度性的刺激和我们的皮肤相互作用,就在我们大脑的中央后回产生痛觉、触压觉、冷觉和温觉。

同样我们自身内部的运动、平衡和机体感觉也通过相应的感受器在我们大脑产生相应的内部感觉,如我们可以感觉到自己身体的运动、饥饿、疼痛等。

我们对自身内部心理事件及体验的感觉主要是意识的功能。比如我们能够知道自己现在在想什么,是在想以前的事情,还是以后的事,是在想工作还是恋爱等。也能够知道我们现在的情绪状态,比如现在是高兴还是伤心,是愤怒还是恐惧等。

2、评估判断

当我们产生感觉后,紧接着的一个过程就是评估判断过程,也就是认知加工过程。这一个过程是结合了我们的记忆、概念、想象、分析、归纳、推理、综合等心理活动。对我们产生的感觉的意义,如是否符合我们的需要,是否符合我们的信念,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等进行评估和判断。

3、情绪感受(心理加生理)

我们的评估判断会得出一个结论,基于这个结论我们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情绪感受。如果我们评估判断的结论是好的,符合我们需要的就产生愉悦的情绪感受;如果结论是不符合我们需要的就产生厌恶的情绪感受;如果结论是具有威胁的就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感受。这一过程还和我们这段时间的心境有关。

、行为

由于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情绪感受,所以就会表现出与之相应的行为。如果我们的情绪感受是愉悦的,就表现出友善、亲近的行为;如果情绪感受时厌恶的,就表现出排斥的行为;如果情绪感受是恐惧焦虑的,就表现出预防、逃避的行为;如果情绪感受是愤怒的,就表现出攻击的行为。等。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比如:现在有一个苹果,我们只看到是圆形的,红色的,这个阶段就是感觉阶段,比如一个没来没有见过苹果的小孩,那么他所看到的就是一个圆形的红色的东西,他并不知道这个是苹果。

如果我们看到这个圆形的红色的东西之后,判断出这个东西是苹果,这就是判断阶段了。如果这时恰好我们又很想吃苹果的话,这时我们不仅把这个圆形的红色的东西判断为苹果而且也评估为此刻可以满足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苹果。

由于这个判断结果,接下来就相应的产生了愉悦的情绪感受。有了这个感受,接下来我们就产生了相应的行为——吃苹果的行为。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的情绪感受并不是仅仅由评估判断的结果所引起,这里还受到心境的影响。所谓心境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持久的主导的情绪状态。

比如:今天我被公司开除了,心情很不好,回家的地铁上踩了别人的脚,然后我对对方说:“对不起”。对方却瞪着眼睛说:“对不起有什么用啊?你瞎啊?长眼睛干什么用的啊?”我听到对方的话是感觉阶段,之后我意识到这是不接受道歉而且还有不依不饶攻击的成分在,这是评估判断阶段。然后你也产生了生气的情绪感受。这时我会提高音量地说:“我已经说对不起了,你还想怎么样啊?”这样我们就可能吵起来。但情况变一下,今天我被提升为公

司的副总、年薪翻了一倍,晚上下班做地铁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然后我对对方说:“对不起”。对方却瞪着眼睛说:“对不起有什么用啊?你瞎啊?长眼睛干什么用的啊?”我听到对方的话是感觉阶段,之后我意识到这是不接受道歉而且还有不依不饶攻击的成分在,这是评估判断阶段。但由于我今天的心情很好,所以我并不会产生生气的情绪感受,我接下来的行为就是继续和对方说:“真不好意思,对不起,我没注意,真的很抱歉。”在这两种情况下我评估判断的结果是相同的,但情绪感受却不一样,行为表现也不一样。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应该明白两点:第一、情绪感受并不是只受评估判断结果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这段时间整个情绪状态的影响。我们的强迫症时好时坏,有时严重一些有时轻微一些,就是和我们最近一段时间的整体状态有关。第二、我们的行为并不是由我们的评估判断结果所直接引起的,而是由我们的情绪感受驱动的。这两种下我评估判断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对方不接受道歉还攻击我,但行为表现不同,一个是和对方吵架,一个是继续道歉。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有些时候虽然我们明知道自己的担心是不合理的是过度的,但还是会实施回避行为或强迫行为了。

三、强迫症的形成过程

明白了心理运作的这四个过程之后,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强迫症是怎么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和维持的。

强迫症首先是在评估判断阶段出了问题。其次是对待情绪感受的态度和方法出了问题。在评估判断阶段我们把没有危险的情境评估判断为高危险的情境,或者把自己头脑里的毫无根据的担心、怀疑评估判断为是真的,或者把自己的一个不具备道德判断的想法进行了道德判断,或者把一些正常的身体反应评估为不正常的。

把没有危险的情境评估判断为高危险的情境的:如公共厕所、红颜色的东西、外国人、新疆人等对于传播艾滋病来说是没有危险的,但强迫症朋友却评估为有很高的危险性。正常的碰到猫、狗、钱、等东西是没有什么危险的,强迫症朋友也评估为有很高的危险性。 把自己头脑里的毫无根据的担心、怀疑评估为是真的。如,头脑里担心门、水龙头、电源、煤气等没关好,就评估为真的没关好。头脑里担心自己可能去说或做一些危险的或者尴尬的事情,就评估为真的会去这么做。

对一个不具备道德评判价值的想法进行了道德评判,如一些和性、伤害、攻击相关的想法,评价为是不道德的、不应该的、不孝顺的等等。

把自己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评估为不正常的。如,偶尔眼神不知道放哪、偶尔注意到自己的呼吸、口水偶尔分泌的多些、或者偶尔听到一些正常的声音,把这些任何人都可能会偶尔有的反应判断为是不正常的。

这就是强迫症形成的第一个阶段,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对我们感觉到的外在的或者内部的刺激进行了不适当的评估判断。

然后根据我们上面讲过的,由于评估判断的结果和当时的自身状态的综合作用,使我们产生了恐惧、焦虑、痛苦的情绪感受。这种情绪感受成为一个新的内部刺激,我们对这个

内部刺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感觉、评估判断、情绪感受和行为的四个过程。问题仍然处在评估判断阶段,我们把这种情绪感受评估判断为不好的、不利的、有危险的、有害的、不应该出现的、无法忍受的、灾难性的、应该马上消除的等。于是又产生新的情绪感受,就是对恐惧的恐惧、对焦虑的焦虑。这样我们会实施各种行为来缓解和消除这种恐惧焦虑的情绪感受,回避行为和强迫行为由此产生。

这就是强迫症形成的第二个阶段,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对恐惧的恐惧、对焦虑的焦虑,通过各种行为来缓解和消除恐惧焦虑的情绪感受。

四、内观暴露疗法如何对强迫症起作用

1、内观暴露疗法 (MBET: Mindfulness-Based Exposure Therapy for OCD)

内观暴露疗法是东振明老师积多年强迫症治疗经验,结合西方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日本森田疗法和来源于佛教的内观技术所创立的。此疗法不仅可以把强迫症连根拔除,而且可以完善你的性格,教你学会处理人生各种烦恼的方法,使得所有的烦恼都不再是烦恼,最终获得安详、宁静、喜悦、完满的人生!

2、什么是内观

内观是指:洞察事物的究竟实相。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的去观察事物的实相。不带任何评价和判断的去观察事物的实相。

内观的方法是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并传授下来的,教导如何对治人类普遍性的痛苦及解决痛苦的途径。

内观的目标是根除内心所有不净杂染,达到无上喜乐和究竟解脱。它的宗旨不是用来治疗身心疾病,而是为了对治人类的痛苦,对身心疾病的疗效只是它的一个副产品而已。 内观是透过对自身内在实相的观察来自我改善的方法。将专注力有系统的依次集中在观照身体的感受上,从而体验身心运作过程以及其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所造成的相互影响,身心两者密切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借着透过观察、探索自我的旅程深入身心共同的根源,将所有不净杂染消融,达到平稳、安定、和谐。

一个人的本性,成长还是倒退,如何不断制造痛苦烦恼还是从中寻求解脱,透过内观的亲身体验,就会清楚明白。且合乎科学定律地了解到身心是如何操纵着人类思想、情绪、判断力和感情的。通过内观练习你会发现人生有所转变,觉知力不断地增强、不再被错觉、假象所蒙蔽、有自主力及心境安详宁静。3、什么是暴露

暴露疗法是指让个体反复长时间地暴露于所恐惧的想法或者情境之中,使之逐渐习惯化并能最终适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1966年Meyer第一报告将暴露疗法和反应阻止法结合起来治疗两例强迫症个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这种方法被称为“暴露与反应阻止法”(EX/RP 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这种疗法也是目前世界上治疗强迫症的首选心理疗法。

由于这种疗法会引发个体较高的焦虑,所以治疗的脱落率比较高。而且有很多强迫症个体不愿意忍受这种痛苦所以不愿接受这种治疗。使得这种疗法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东振明老师去除了内观技术中的宗教成分,结合暴露反应阻止法,又加入了森田疗法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核心精神,创立了这套内观暴露疗法(MBET)。

内观为什么对强迫症有效果

1、变我们注意的焦点,从而占满我们的信息加工通道

人们是通过对来自于外界或内部的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来进行思考、判断、评价和行动的。认知加工模型认为我们的这个信息加工通道总体上容量有限。就是说我们无法对超出这个信息加工通道容量的任务进行工作。如果这个信息加工通道被某些任务完全占据了,那么其他的信息就无法进入这个通道,使得这些信息不能得到我们的认知加工,也就无法引起我们的反应。

对于强迫症个体而言,这个信息加工通道通常是被强迫症的相关内容占据着,或者说当陷入强迫的时候,这个信息加工通道完全被强迫症的相关内容占满了。这样使得其他我们需要关注,需要执行的任务被搁置,无法得到处理。内观的一个目的之一就是用其他的任务来占据这个信息加工通道,把原本占据着信息加工通道的强迫症内容“剂”出去,使强迫症的相关内容无法得到我们的认知加工,从而避免我们陷入强迫之中,或者把我们从强迫之中拉出来。 内观所“使用”的任务是对我们自身呼吸或者躯体感觉的观察。通过主动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呼吸和躯体感觉上,这样我们就可以走出原来的旧有习惯化反应-------逃避行为或者强迫行为。

2、改变我们与想法的关系

以前我们和想法的关系是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只要那些强迫想法一出现,我们就完全被俘虏了,我们成了想法的奴隶。想法让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想法说:“这很危险,你需要离远点”,我们就逃避了;想法说:“你需要去检查”,我们就去检查了。

内观教会我们按照想法的本质去观察想法,把想法看作是想法本身,看作是心理事件,看作是独立于想法内容之外的脑的活动,不去费力的改变想法的内容,也不去用其他的想法来替代,而是站在客观中立的第三者立场上来如实的观察这些想法。观察这种想法,而不是改变这些想法。想法仅仅是想法,而不是你本身或者是现实。

3、发展平等心,改变我们对焦虑的态度

没有人会喜欢不好的感觉,尤其是焦虑这样的高强度负性情绪。强迫症个体对于焦虑都是高度敏感和缺乏忍受力的。对待焦虑的习惯化态度是恐惧和嗔恨,对焦虑本身的恐惧、嗔恨和厌恶。希望这种感觉不要出现,如果出现了就希望它们马上消失。但焦虑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有着其自身的规律,一旦出现就不会立刻消失。这时我们就会主动做些什么来使焦

虑消失-----逃避行为和强迫行为。

内观可以培养出我们的平等心,简单的说平等心就是对好的感受不贪爱,不执着追求,对不好的感受不嗔恨,不厌恶。以平等的心来对待这些不同的感受。有了这颗平等的心,个体对强迫症带来的焦虑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就不会再希望焦虑的感受马上消失,也就不需要实施逃避行为和强迫行为了。

强迫观念的不问疗法--水面的波浪

我们的心(思想、头脑)就像是一片水面。水面上总会出现波浪。这些波浪就是我们的强迫思维。尽管波浪在动,但它的本性仍然是水。全体的波浪都是水变的啊,水不会因为波浪而改变,水从来没有动过,还是那么多,不多也不少,永远在那里。水就是你,你就是水。所以,虽然有波浪,但你还是你,你不曾也不会改变,这句话很关键哦,一定要记住。比如,我们会想:“我会不会控制不住伤害自己的孩子啊?”这就是我们心湖的一个波浪,你的心湖不会因为这个波浪而发生变化。所以,你也不会因为这个想法而变化,你还是你,你不会去伤害你的孩子。比如,我们会担心:“我会不会拿刀子伤害自己或身边的人啊?”又是一个可怕的波浪,也仅仅是一个波浪而已,波浪改变不了水,你还是你,你不会拿刀子伤害自己或别人。还有人会担心“我会不会发疯啊?;我会不会被人暗算啊?;我会不会被车撞到啊?我会不会感染艾滋病或者狂犬病,或者其他的疾病啊?;我会不会从高处跳下去啊?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啊?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水面的波浪,波浪永远仅仅是波浪,不会改变水。所以,我还是我,我不曾也不会改变,这句话大家一定要记住。

我们想尽各种方法来治疗强迫,都是拼命要弄平自己心中的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说,拚命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欲以一波平一波,千波万波相继起。是我们的心执着于这些波浪上,才使自己如此烦恼的。

以前提到过要做到无所住心,什么叫无所住心呢?一切强迫思维来了也不理它,也不问它,它本来是水上的波浪,又何必理它呢?不理不问就会不受这个虚妄心理的折磨了,这都是假的、虚的、空的。要认清强迫思维虚假空的特性。这种心态自然寂静。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心性的本来,不了解思想、感情都像水上的波浪一样是假假空的,就会被水上的波浪骗去了,而忘记了自己水的本性。

我们的心理状况,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就像流水一样,所以詹姆斯把这叫作意识流。实际上当我们一出娘胎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已经死亡了,第二个念头又死亡了 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观念都在过去。过去不可得,未来怎么讲,我还没有想它呢!也是不可得。刚说现在,现在不可得,现在就没有。所以,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但是你说没有吗?它是有的,强迫思维是真是存在的,只是我们不要执着于它,不要把心住在上面。对它不理不问,就是正道了。

请不要再强迫下去了

我们只有在生病时,才那么贴切的感受到健康的重要!

科学家们早就统计过,人类的健康,85%取决于心理状态,心情的好坏,情绪的大小,烦恼的多少,这些起决定性作用,而只有15%取决于我们的生活习惯,取决于吃了多少炸鸡腿,喝了多少酒,吸了多少烟,做了多少运动。

我想大多数朋友会相信这个数据、这个事实,如果不大相信的朋友看看这2个例子:一个极端的例子,心理状态很差的人可能直接自杀死掉,而从来不锻炼也经常饮酒吸烟的人也不会那么容易死掉;一个冰冷的例子,部分乐观的癌症患者在医生宣告了死亡期限的时候,能多活10年甚至20年,而部分患者却连医生说的还能活半年都没活到

废话几句,勿怪,因为废话往往是实话,既然是实话,也就是自然规律,是遵循规律享受和谐安宁的生活,还是逆天独行鏖战心魔遍体鳞伤,只在于我们做什么样的选择,选择了,积极的行动就可以开始,如果还是不停的追问是与非,也只能停留在遐想的阶段。

说这些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呵护自己的心念。

OK,现在回到正题,今天的主题是“请不要再强迫下去了”,之所以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下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强迫的朋友一直都在强迫着,很显然人人都知道我们不该强迫下去,而却恰恰总是强迫着,所以必须探讨下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一直在强迫?

大家如果看了我的文章《处理情绪的三个方向》就会知道,里边提到的第一个方向就是无数强迫症患者每天不断重复的内容,即不断的去回忆、分析、确认、想通、尤其是消除自己由于念头和想法甚至是条件反射而来的疑虑、焦躁、担心、害怕甚至是恐惧的情绪。这就是强迫的核心。

今天在这里再详细的谈一谈:具体大家强迫的是哪些内容很多人都描述过了,那些内容千奇百怪变化无常,多说无益。我们先看看这些内容的特点,我们担心在乎的那些想法的内容和我们的或周围的人的健康、安危、快乐、道德、利益、得失、成败等等是息息相关的(看清楚,这里我说的是想法的内容),而这些想法本身只是一些想法而已,只是脑里的一些化学反应而已,和外界的任何事实并没有因果联系(也要看清楚,我这里说的是想法本身的性质),而很多朋友总是担心事情真的发生了怎么办,从来没看看自己的问题到底是担心的内容的内容,还是担心的内容里边的这个担心。所以这个状态下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身处强迫之中,和强迫斗在一起,不论分析的努力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全部是错误的。这就是在强迫。

二、如何看待这个在强迫?

盲人摸象摸的是局部,如果摸到腿的人说大象是一根柱子很显然是错误的,不过没关系,只要承认自己的缺陷,不怕别人嘲笑,不抱怨,再多摸摸,就一定能知道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同样强迫的朋友每日所作的事情,如果放到生活里,放到其他每个普通人的对比中,那还是正确的么?毕竟那些想法和感觉不等于事实,虽然很真实,也只不过是我们的注意力过于敏感又集中,集中又敏感的关注了我们怕的问题,由此产生了巨大的担心和害怕而已,问题的关键在于忧虑担心和害怕的情绪,如果没那些巨大的负面情绪,相信不论什么念头和感觉都不会影响我们分毫。

上面探讨的问题,虽然对强迫症本身没实质性的改善,但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每天在做的是什么,应该下定决心去改变,去做些什么,只要我们能够通过我们担心的问题入手,面对问题带来的恐惧情绪,并培养我们面对这些情绪的承受能力,强迫症就可以从本质上得到解决!

强迫行为的本质

要想治疗强迫症的第一步就是要认清强迫症。你之所以要反复的检验来确定一些事情,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这是强迫行为的一个错误连接,正是因为强迫行为可以暂时缓解我们的焦虑,所以我们认为除了实施这些行为就没有办法减低焦虑,正是由于这种认识才始强迫行为得以固着和发展,我们会错误的认为如果不实施强迫行为,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无法做任何事情。而事实上,我们不需要实施强迫行为,我们的焦虑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降低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强迫行为。很多朋友认为我们自己根本无法控制这些行为,想想在过去的岁月里有没有在什么特殊的时候或者有什么紧急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是完全控制了强迫行为呢?

另外,想想我们怕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怕的并不是东西没有摆放整齐,也不是怕扔垃圾时把有用的东西扔掉,怕的也不是自己打错字或看不懂文章,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而已。我们真正怕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不确定的感觉。这是问题的根本,针对这个根本,那我们的解决之道应该是使自己不怕这种不确定的感觉。看看我们的强迫行为是不是针对这个根本在解决问题呢?很显然,我们的强迫行为并没有针对这个根本,强迫行为并没有使我们不怕这种不确定的感觉。那为什么强迫行为还会缓解我们的焦虑呢?这是因为强迫行为把我们的不确定感变成了确定感,当我们的不确定感消除了,变成确定感了,所以我们就不焦虑了。想想,我们在没有检查之前,我们不能确定东西是否摆放整齐,当我们反复做了几次之后,我们就确定已经摆放整齐了。这里就很清楚的看到,强迫行为是把我们的不确定感变为确定感。而问题的根本是我们害怕不确定的感觉,强迫行为并不能使我们不怕不确定感。所以,我们通过强迫行为并不能使我们的强迫症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本来怕蛇,一旦我们看到蛇,我们就找个厨师把蛇做成一盘菜,我们不怕这盘菜。我们错误的

认为这样做了就解决了我们怕蛇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样做根本没有解决我们怕蛇的问题。我们下次见到蛇还是会害怕。这样,我们每次见到蛇就会想办法把蛇做成菜,这个把蛇变成菜的过程就是我们的强迫行为。所以,无论我们把多少蛇变成了菜,我们仍然还是怕蛇的,根本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坚决的阻止原来的这些强迫行为,而是去学会忍受这种不确定的感觉,这样慢慢的习惯了我们就不再害怕这种不确定的感觉了。我们的根本问题也就解决了。

强迫思维的不问疗法--春来草自青

春来草自青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答:春来草自清。

什么是“春来草自青”呢?就是春天来了,草自然而然的就青。那为什么春天来了草就青了呢?简单的说,就是因为春天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等条件都适合草在这个时候变青。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春来草自青”,与强迫思维有什么关系呢?本是自然而然的事。人心亦不可执着草青与不青,青了便青了,春来便春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无心无念,无所住心就是这个道理。住心不必住于草,不必住于青,亦不必住于春。

强迫思维的出现同样适合这个春来草自青的道理,就是在你此时此刻的压力状态、疲劳状况、躯体健康状况、紧张状况、人际关系、整个的心境的状态等的情况下,最适合你的强迫思维出现了,所以它就出现了,就像春天来了草青了一样。所以,对此不必惊慌,此时你需要做的就是感知它,经历它,静静的等待它的过去,经历它的同时悠闲的做你该做的事情就行了。

这个“经历”很重要,这个经历是不要反抗,不要分析,而是感受它从我们的头脑中掠过。就像一阵风吹过树叶,树叶哗哗作响之后一切恢复平静。这里的风就相当于强迫思维,树叶的哗哗作响就相当于强迫思维带给我们的焦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这阵风的过去,树叶自然也就不会作响。

很多朋友对强迫思维都有预期性焦虑,就是还没出现强迫思维的时候就先担心起来了。就像风还没有吹来,就先担心风什么时候会吹来。这是有所住心了,心住在可能吹来的风上了。当风吹来的时候,我们也不要把心住在这个风上,就是不问不为。当风吹过,不要纠缠。要有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心态。

对于强迫思维的来与去,大家不防好好的领悟一下苏东坡的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面稍微解释一下苏东坡的这首<定风波>.这是苏东坡和朋友一起游玩,回来的时候下雨了,而自己的雨具又被别人拿走了,被雨淋了之后写的一首词.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方

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上面是对这首词的一般理解.下面我谈谈它和强迫症治疗之间的关系.第一句的"穿林打叶声"就相当于我们的强迫观念,那么对这些强迫观念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两个字"莫听".这不是否认也不是回避,穿林打叶声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强迫观念也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对于这些强迫观念需要做的就是不理会,不问,就是莫听.莫听之后,我们该怎么做呢?何妨吟啸且徐行,就是为所当为啊,该做什么就继续做什么啊."徐行"的"徐"字大家需要好好理解一下.如果不下雨的话,道路也不泥泞,走起路来会快些.现在下雨了,你还想着像没下雨那样走路那是会摔跤的哦,所以下雨了就要慢慢的走的了,就是徐行啊.同样,没有出现强迫观念的时候,我们做事的效率可能会很高,当强迫观念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做事效率势必会收到影响,这个时候我们要有何妨徐行的心态,影响就影响一点吧,能做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吧.这样的态度就对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告诉我们对强迫症不必如此恐惧,要藐视它.我们不能被自己想象的念头所吓倒.所以用了"谁怕",如果我们能不怕强迫症了,那我们的问题就好了一半了.不怕了,预期性焦虑也就没有了.我们越是怕它,它就越会出来捣乱.我们需要抱着开放的态度来接纳它,既然不怕了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山头斜阳却相迎,说明雨过天晴了,就是说我们的强迫观念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必缠绕.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刚才下雨了吗?下雨了,刚才晴天了吗?晴天了.但,作者却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对强迫观念也该如此,刚才强迫了吗?强迫了,现在过去了吗?过去了.但这还没有达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而应该是,刚才没有强迫,现在也没有过去,一切都是都是心念的流动,本没有什么强迫与不强迫之说.也就是无所住心了.只要,做到了无所住心,一切强迫也就不存在了.

关于顺其自然

很多朋友在实践森田疗法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是顺其自然。我理解的顺其自然是:真正的顺其自然就是忘记什么是顺其自然。不要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先判断一下这是否符合顺其自然,这样的话我们不是在顺其自然,而是在强求自然,是另一种强迫。记得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里描写张三丰在教张无忌太极剑法时这样描写过:“张三丰在演示一遍之后问张无忌:你现在记住多少了?张无忌回答:记住了大部分。过了一会张三丰又问:你现在记住多少了?张无忌回答:只记住一小部分了,大部分都忘了。又过了一会,张三丰又问:现在记住多少了?张无忌回答:现在全忘了。张三丰说:很好,你现在可以上

阵了。”顺其自然达到张无忌这种境界时,就真的顺其自然了。

西方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一定要等到你课本都丢了,笔记都烧了,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心中的各种细目全部忘掉时,剩下的东西,才是你所学到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这种境界需要在不断领悟反复实践中才能达到。不必急着要效果。这种不知道什么是顺其自然的现象也许是森田疗法的必经阶段,顺其自然的把这段“不知道什么是顺其自然的阶段”渡过,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悟。

透视艾滋病恐惧症

艾滋病恐惧症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心理障碍。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蔓延,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且目前没有可以治愈的有效方法,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和恐惧程度也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对预防艾滋病有积极的作用。可一部分人的关注和恐惧程度都远远的超出了正常的水平,从而严重的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俗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不仅仅是由于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的片面性认识和错误理解,相当一部分人和本身的性格基础以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尤其和焦虑障碍关系尤为密切。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可以是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也可以是没有过高危行为的人,恐惧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观想象和联想。艾滋病恐惧症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为想到或看到“艾滋病”这三个字及艾滋病的相关报道即出现紧张不安和烦躁;经常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已感染或会被感染艾滋病;经常处于高警觉状态,如临大敌。同时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症状,如坐立不安,往复走动,唉声叹气等。

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也不明显。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相应的心理治疗可以得到缓解。

二、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的中心症状为恐惧。表现为对艾滋病及其与艾滋病有关的一切东西和场所的恐惧。如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于是对血液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对吸毒人员、性工作者及艾滋病人表现出恐惧反应;对医院里的针具,公共厕所表现出恐惧反应。在接触到所恐惧事物的时候会出现心慌、出汗、肌肉紧张、颤抖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

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较明显。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仅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恐惧症的心理治疗。

案例:小王,女性,大学生。大二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献血,回来后一直担心采血时所使用的针头不干净,怕自己被传染艾滋病。担心了2个星期后,开始对血产生恐惧,不仅见到血会紧张,就是想到血或者看见“血”这个字也会紧张。不敢去医院,回避所有可能会见到血的场合。如果哪个同学脸上长了青春豆挤破了出了血,她就会对这个同学产生恐惧,不敢和他说话,不敢接触他接触过的东西,尽量离他远点。慢慢的小王所恐惧和回避的东西越来越多,她不 敢到学校的公共浴室洗澡,不敢使用公共厕所的马桶,对蚊子非常恐惧,因为咬过别人,会携带别人的血等。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

三、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比较常见。临床表现为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艾滋病,处处过分小心谨慎,极力回避各种可能被感染的场合。如不敢使用公共厕所,不敢接触血液制品等。而且伴有反复清洗行为,表现在当接触了自己认为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后需要反复大量的清洗,如洗手、洗澡、洗衣服、或者当自己认为可能携带病菌的人接触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后,需要反复的擦洗,甚至需要用酒精甚至消毒液进行擦洗。严重者需要带手套或口罩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甚至终日闭门不出。严重损坏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可能知道这样完全没有必要(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无力控制也无法摆脱,伴随强烈的内心冲突,非常苦恼。可同时伴有其他强迫症状。

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比较明显,社会功能受损严重。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案例:S先生,外企公司职员。小时候曾被狗咬过,当时没有注射狂犬疫苗。高三的

时候,偶然看到狂犬病毒的潜伏期很长,于是开始担心自己会得狂犬病,整日处在担心和恐慌之中,无法专心复习功课。高三的暑假里注射了5支狂犬疫苗,这种担心得到缓解。大学的前2年一切正常。大三的时候,由于很多同学都开始谈恋爱,而且一部分同学还在校外租房子住,同寝室也有同学在校外租房子住。由于担心这些同学在校外的行为可能被传染艾滋病,于是对这些同学产生恐惧。不敢和这些同学接触。尤其时同寝室那个同学回寝室后碰的东西,他都不敢接触。如果这个同学碰了他的物品,要么是把该物品反复的清洗,要么干脆就扔掉。毕业后到一家美国企业工作,公司的中高层大部分是外国人。自己认为外国人的性态度比较开放,所以这些外国人身上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就尽量避免他们接触,如果和他们说过话,就要到卫生间反复的漱口;和他们握过手或碰到了他们碰的文件,也要到卫生间反复洗手;由于每天都要和这些外国人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即使没有直接接触,她也认为很空气中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也会传染,所以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而且需要洗很长时间。如果有同事到家里来玩,同事走后必须用酒精清洗同事做过的凳子和同事接触过的其他物品。自己认为可能带有艾滋病病毒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怕自己的眼镜会传染,就反复的擦洗眼镜;尽量避免乘地铁,因为地铁上经常有外国人;不敢使用公共厕所等等。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艾滋病的资料,不但不能缓解自己的情况,反而有时更加严重。比如,某篇文章里提到某某途径可能传染艾滋病,即使他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情境,也会通过主观的想象和联想使自己焦虑和恐惧,进而需要进行相应的清洗或回避。

四、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最为常见。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此反复检查,四处求医,经多次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恐惧和担心。即使是权威机构的结果也不相信,怀疑检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事后反复回忆检查过程,如认为工作人员当时不够专心,认为检查时使用的器具没有消毒等等。整日奔波于各个医院。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但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万念俱灰。

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主要表现在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不相信检查结果,顽固地担心或坚信自己已经被感染了艾滋病。也可出现回避或逃避行为,但一般不明显。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需要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同时需要结合针对疑病症的心理治疗。

案例:F先生,公司职员。2004年,一个很久不见的朋友从外地出差来他所在的城市,由于多年不见所以喝了很多酒,酒醉之后和朋友一起找了小姐。第二天醒酒之后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和自责,进而发展为害怕和担忧。由于知道和小姐发生性行为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途径之一,于是整日的担心自己感染了艾滋病。3个星期后出现了腹泻、感冒、身体发痒等症状,惊恐万分,坚信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症状出现的第3天到当地的最好的医院进行了HIV检测,结果为阴性,自己的症状有所缓解,但仍不能释怀。隔了6周之后又去检测,结果仍为阴性,自己的担心和忧虑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半年之后去外地出差,和客户一起洗桑拿,用了那里的毛巾。第二天开始怀疑自己用的那块毛巾会不会被有艾滋病的人用过,自己会不会因此而感染艾滋病。接下来的2个星期都是在惊慌和忧虑中度过,终于忍不住再次到医院检测,结果还是阴性。但他不能相信,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又在不同的医院检查了2次。结果都是阴性。但他还是不相信检查结果。总是怀疑医院的工作人员在检查时出现了漏洞,如器具没有消毒啊,忘记了换针头啊,或者医务人员本身已经被感染艾滋病啊,等等。

自己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艾滋病的资料,越看自己的情况越严重。在过去的两年里一共进行了12次HIV检测。自己的情况丝毫没有好转反而更加多疑和焦虑。06年4月开始接受心理治疗。

并不是所有的艾滋病恐惧症都可以简单的归到某一类,很多患者是多种表现同时存在,所以需要接受综合的心理治疗。

对于艾滋病恐惧症心理治疗是必须的,但很多患者早期一般不会想到接受心理治疗,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心理疾病,自己的担心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那些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只有到多次检查之后,仍不能摆脱自己的担心和痛苦之后才会想到求助于心理医生。

论书写痉挛的本质与治疗

许多人在写字的时候,经常出现手指发抖、痉挛的现象,不能随心所欲地把字写好。这称作书写痉挛。这种症状过去被认为是神经系统出现的器质性病变。但经过心理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而确定书写痉挛也是神经症症状的一种。患者因书写痉挛而不能从事书写工作,感到非常痛苦。他们采取各种方法,如改变握笔的姿势或改变纸放的位置,也做按摩或理疗等,但所有的方法均收效甚微。有些人是一个人写字的时候基本正常,但一旦有其他人在场,就无法正常的写字,在场的人越多或者地位越高,症状就越严重。 A先生,在事业单位工作。经常需要做写一些文件之类的工作。某次一个报告要的比较急,写好初稿后,领导不是很满意,让他抓紧时间修改一下。由于时间比较紧,刚才写好的领导又不满意,所以他心理开始紧张,写字的时候手开始发抖,越是发抖他就越是紧张,越是紧张手抖的就越厉害。于是拼命的想控制,但根本无法控制。这时领导无意中看见他的手在抖,就说了一句:“你手抖什么啊?”领导的这句话使他手抖的更厉害了。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只要是一写东西手就会抖,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就会抖的更严重。所以,他尽量找没人的地方写字,或者早点上班,在其他同事还没来的时候就写,或者晚点下班,等别的同事都走了再写。但这样也无法解决问题,渐渐的开始逃避上班,最后发展到根本不敢去上班了。 很多朋友在刚开始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不知道这是什么问题。到各大医院去检查肌肉和神经,结果都不能发现任何器质性的病变,吃过很多药,都没有效果。最后才想到可能是心理方面的问题。 其实,这种问题和我们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有这类问题的朋友一般都是比较敏感的,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很优秀,很出色。一旦别人对自己有负面的评价就开始自责,开始自我反省,并想尽方法改变自己的所谓的“缺点”,极力避免下次

出现相同的情况。这类朋友也是自卑的,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种深深的自卑,自我否定。因为内心深处的自卑,所以需要通过外显的语言和行为来克服自卑,追求卓越。这种追求卓越对我们的人生是有建设性意义的。追求的路上永远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什么困难挫折是极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是,由于我们的敏感和不能容忍自己有丝毫的不适当表现,所以当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就固着于自己的不适当的表现上,并对此深恶痛绝,极力的去反抗和控制。结果使这种本来很正常的不适当行为变得更加严重,越严重就越反抗,越反抗就越严重,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最终使这种本来正常的不适当行为演变为顽固的神经症症状。 其实任何人在紧张,恐惧的时候都会出现四肢发抖的现象,手发抖是非常常见的。比如在重大考试开始的时候,或者在重大的考试中遇到什么难题的时候;或者在什么重要文件上签明的时候,等等。这种现象就和我们要在什么重要场合发言时声音会由于紧张而有些颤抖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在公共场合演讲或者是在什么大会上发言,会出现声音颤抖的现象,这是非常正常的,几乎所有正常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同样,这种手发抖的现象也是极其正常的。之所以会发展成为神经症症状,就是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把本来正常的现象当成是不正常的来对待了,然后开始拼命的抵制和斗争,斗争的唯一结果就是把自己斗病了。 对于这种书写痉挛来说,心理治疗是唯一的出路。首先要认清这种情况的本质(就是上面所说的)。其次,是要放弃以往的斗争,不要再去做任何想要消除症状的努力,全心全意的去接纳症状,并学会带着症状去生活。这样,症状就像是失去了营养来源的杂草,自己就会慢慢的枯萎了。因为我们的关注和斗争对于症状来说,就是在为症状源源不断的提供精神能量。只要我们截断了这种能量的供给,症状也就慢慢的枯萎消失了。这是治疗中最关键的一步。最后是要完善我们的性格,性格本没有好坏优劣之分,每一种性格特质都有他积极的一面也有他消极的一面。比如说敏感这个性格特质,积极的方面是可以使我们对外界有一个很好的感受性,能使我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使自己的行为更合适,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消极的一面是,使我们常常感到不安,考虑的过多,从而感觉心里很累。要想完全改变我们的性格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完善和扬弃。其实,在消除症状的阶段,我们的性格也同时得到了完善,最后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应用的生活的其他方面上去,而不是仅仅针对症状。这一步做好了,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复发,而且对其他的神经症也会产生很好的免疫能力,更关键的是可以提升我们整体的生活质量,使内心保持一份安宁和平和。

强迫症的性格因素分析

强迫症的形成一般都有一定的性格基础,这些性格特征比较复杂,但不是强迫症所特有的,就是正常人也或多或少的有此类特征。同时,也并非有此性格特征的人一定会形成强迫症。概括的来说,强迫症的基本性格特征有如下几个:

1、内向性

这里所说的内向性并非仅仅是大家日常认为的那种不爱说话的表现,而是指注意力和精神能量集中于内部的世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精神上的。这样的人做事细心周密,十分谨慎。很容易陷入沉思的迷宫,做事情总是前思后想,优柔寡断,甚至三思而不行。

由于精神能量过多的指向内部,所以对自己的想法、观念、冲动、躯体感觉、行动都十分敏感,时刻关注着自己的这些方面,一旦出现任何人都会出现的异常情况,就非常紧张和焦虑。

2、自我反省性强

表现为反省心强、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只考虑自己的事情,过分仔细地分析自己的心身状况,夸大仅有的弱点、缺点,抱着劣等感不放,带有观念性的理想主义倾向。一旦头脑里出现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或道德观念的想法,就非常焦虑,预除之而后快。如果觉得自己的哪些话说的不合适,或哪些表现不适当,就会深深的自责。并想尽一切办法避免以后重蹈覆辙。

3、责任感太强

强迫症朋友对可能降临到自己或别人身上的伤害负有夸张的责任感。强迫症朋友主观上认为自己会导致或有能力防止严重消极结果的产生,这些消极的结果既涉及生活也涉及道德。有些人认为:如果自己不实施某个行为就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或者自己实施了某个行为就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自己对于这种不幸事情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余光强迫、口水强迫、直视恐怖的朋友认为自己对余社交的成败负有百分之百的责任,自己对别人的情绪也负有百分之百的责任,如果对方情绪不好那完全是由自己的症状引起的。

4、认为自己的意志力可以控制自己的一切

所有强迫观念和行为都是出自强迫症朋友本人的大脑,而非什么外力或超自然力量的控制。这样他们会认为:既然都是自己的想法,凭自己的主观毅力一定是可以控制的。于是,就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控制,但是却越控制越严重。当无法控制这些想法时,他们便会对这些想法极为敏感和警觉,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强迫模式。 这样就会产生自卑感、无能感、自我无用感,从而引发抑郁情绪。

5、强烈的完善欲

强迫症朋友都有一种极强的自我发展欲望,而且因为是理智的,意识性的,所以对自己的心身状态和自己的工作,要求的标准高。经常都抱有梦想与目标并努力为之。往往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弱点、缺点夸大成重大问题而苦恼。强烈的完善欲,具有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地生活,不惜一切努力,这是积极的方面。但是,如果太过分时,则会成为完善主义者,

常为不完美而烦恼,对任何事物都求全责备,力求完善,总是没有成功感,总是有劣等感,怨恨周围的一切,而不胜苦恼。

6、过高估计风险

强迫症朋友会夸张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强迫症朋友很难区分情景的危险程度。他们不能根据情境中缺乏危险的信息,来得出情境是安全的结论。即便是在低风险的情境中,他们仍然感到焦虑和痛苦,并强烈希望改变环境。

如:强迫清洗的患者,当他接触到某些他所恐惧的物品之后,其实他的手上或者身上并没有粘上什么可怕的病毒或细菌,能让他患上某种可怕疾病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即使是真的粘上了某些病毒或细菌只需要正常的清洗就可以了。这是一种低风险的情境,可是强迫症患者过高的估计了这种风险仍然感到不安全,从而产生痛苦和焦虑。为了改变环境和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虑,他必须进行反复的长时间的清洗。

7、 无法忍受模棱两可:

不能容忍模棱两可是强迫性信念的明显症状,这些强迫性信念包括:苛求确定性,难以处理不可预见的变化,以及不适应模棱两可的情境。

如:强迫性穷思竭虑朋友苛求答案的确定性。他们会反复的思考:“到底有没有外星人”;“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人为什么会说话”;等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出自己满意的确定的答案,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必须继续思考下去。

强迫症捏住了我们的“七寸”

中国有句古话叫:"打蛇打七寸",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都要抓住"要害"部位或环节.我想强迫症是最懂得这个道理的了,强迫症之所以让我们如此的痛苦和焦虑,正是因为它抓住了我们的"要害".我们之所以无法停下来原因有很多很多,但有相当一部分朋友就是因为想到一旦停下来了,我们的要害就被击中了.我们担心停下来我们就完蛋了,就会发生什么不好的甚至是灾难的事情,而这些不好的灾难的事情,正是我们自己认为的"要害".强迫清洗的朋友,害怕如果停下来,就会被污染或者传染疾病,这种怕污染和传染就是我们的要害.强迫检查的朋友,害怕停下来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这也是我们的要害.还有的朋友虽然不但心停下来会发生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j2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