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更新时间:2024-03-03 12: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怀化医专《微生物学检验》 教案 编号:10

2009年下期 教学课题 授课对象 敏感试验 授课教师 李争鸣 10月8日 星期一 1~6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李争鸣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细菌对抗菌药物课时 授课2 时间 班级 检验专业 1、掌握药敏试验(扩散法和稀释法的原理、操作、结果判断及报告)。 目的要求 2、了解结核杆菌,厌氧性细菌和真菌的药敏试验。 3、熟悉联合药敏试验。 4、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法与 学法 课型 重点: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扩散法和稀释法的原理、操作、结果判断及正确发报告)。 难点:扩散法结果的解读。 讲解,启发式教学 理论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 1、 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15min) 教学 内容 与 时间 分配 2、 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1)扩散法(30min) (2)稀释法(30min) (3)联合药敏试验(10min) 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简介(10min) 小 结 (5min) 复习 思考题 1、叶应妩主编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东南大学出版社 第3版 2006.11 什么是敏感、耐药、中度敏感? 参考资料 2、张卓然主编 《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人卫出版社 第3版 2006.11 3、倪语星主编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人卫出版社 第4版, 2007年 本次课做到重点讲解清楚,难点分析透彻,并适当增加了抗菌药物种类等自评 新内容,原理部分讲授详细,而方法部分需在实验课再介绍。 1

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AST)

(一)概念: 在体外检测药物抑制或杀死细菌能力的试验。 (二)检测意义: 1、疾病的治疗:指导用药。 2、耐药菌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3、评价新药抗菌作用。 4、某些菌种的鉴定。

第一节 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种类 抗菌活性

1、天然青霉素 不产青霉素酶的G+G-球菌、普雷沃菌等。 青霉素G、青霉素V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产青霉素酶的G+G-球菌 甲氧西林、奈夫西林、苯唑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 青霉素G敏感细菌、大部分大肠埃希菌、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奇异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G-菌 替卡西林、羧苄西林、 氨苄西林无效的G-菌,产β-内酰胺酶 美洛西林、派拉西林 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厌氧菌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啶、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羟氨苄等) 作用:对G+菌作用强,如金葡菌、链球菌等。 2、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羟唑、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尼西、头孢雷特等)

作用:产青β-内酰胺酶G-菌有作用,如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第三代头孢菌素

注射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派酮:对产青β-内酰胺酶G-菌有很大

2

抗菌活性。

口服用头孢克肟、头孢布坦等:对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无用。 4、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头孢匹美) 作用: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

三、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卡芦莫南) 对G-菌作用强

2、头霉素类:对G+菌、厌氧菌作用较好

氧头孢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产β-内酰胺酶G-菌作用强,对产酶的金葡菌有效 3、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米洛培南等) 广谱(最广),抗菌活力强

4、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能增强后者的抗菌活性。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等 作用:对需氧G-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

对沙雷菌属、气单胞菌属、产碱杆菌、不动杆菌属、分枝杆菌属也有一定抗菌活性。但对G-球菌效果差。

五、喹诺酮类抗生素:

第一代:(新恶酸等)窄谱抗生素(G-)

第二代:(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对G+G-菌均有作用。 第三代:(斯帕沙星、妥舒沙星、左氟沙星等)超广谱抗生素。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

作用:和青霉素相似,主要是G+菌、厌氧菌。

新一代: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阿齐霉素等。

七、四环素、氯霉素、林可酰胺类抗生素: 八、糖肽类抗生素

九、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

3

药敏试验常规抗菌药物选择:

根据NCCLS(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s)非苛氧菌和苛氧菌有各自常规药敏试验标准。在标准中分成ABCU四组—— A组:常规首选药,作为一级试验并常规报告的抗生素。

B组:临床使用主要抗生素,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为一级试验,有选择报告的抗生素。

C组:补充试验,有选择报告的抗生素。用于对A组药物耐药的菌株或过敏的病人。

U组:仅用于泌尿道的补充试验的抗生素。

第二节 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药物敏感试验

一、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

纸片扩散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的半定量的药物抑菌测定法。为使结果更可靠,1971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Kirby-Bauer(K-B)法作为标准化的药敏方法。该法要求所需试剂、药物纸片、培养基、菌液浓度以及操作方法都必须标准化,主要适宜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药敏测定,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 (一)原理

将含有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测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的药物吸收琼脂中水分后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纸片周围的待测菌生长如果被该药物所抑制,就会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了待测菌对该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待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关系。 MIC(最低抑菌浓度):抑制待测菌生长所需要的最小浓度。 (二)材料

培养基,抗菌药物纸片,菌液等。 (三)实验步骤 (四)影响因素 (五)结果判断和报告

测量抑菌圈直径,作出判断。

敏感(sensitivity):待测菌株在体内可被常规剂量的测定药物抑制或杀灭。 中度敏感(morderate sensitivity):指通过提高药物浓度或在该药生理性浓集部位,细菌生长可被抑制。

中介度(intermediate):为“缓冲域”,以防止由技术因素失误导致的结果偏差。不能作为临床报告。

4

耐药(resistant):待测菌株不能被常规剂量的抗生素所抑制。 (六)质量控制 1、质控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粪肠球菌ATCC 29212或33186。 2、抑菌圈质控范围:

各种抗菌药物对以上4种质控菌株的抑菌圈允许范围为95%可信限。(即:实验室日间质控得到的抑菌圈直径在连续20个数值中仅允许1个超出范围) 见P134表15-1

二、稀释法

为定量法,体外检测某抗菌药物抑制待测菌生长的最低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

根据稀释培养基不同,分为: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 (一)肉汤稀释法 1、原理:

用M-H液体培养基将抗菌药物作不同浓度稀释,然后 接种待测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 2、材料:

抗菌药物原液,M-H液体培养基,菌液等 3、步骤:

稀释药物→加菌液,混匀→培养,检测结果 注:每种药物稀释的浓度范围见P137页表15-4 4、结果判断:

以肉眼观察无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该待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再以0.01ml容量接种环从肉眼观察无菌生长的试管中取一环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作次代培养,经35℃培养过夜后观察最低药物浓度能杀死99.9%原始种入的细菌即为最低杀菌浓度(MBC)。 (二)琼脂稀释法 1、原理:

将待测菌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药物的琼脂平板上,经培养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以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2、结果判断:

以无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该药对待测菌的MIC。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iv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