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科学期中试题卷

更新时间:2024-02-26 16: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4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都只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一个排球的直径大约是--------------------------------------------------( ) A 2米 B 2毫米 C 200厘米 D 2分米

2、有一棵大树,5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则这棵树的周长可能是-----( )A 760厘米 B 46分米 C 9.6米 D 0.48米

3、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国际单位是--------------------------------------( )A 升 B 毫升 C 立方米 D 立方厘米

4、某同学运动后,脉搏每分钟跳动120次,则他的脉搏跳动1次所用的时间是----( )A 10秒 B 0.5秒 C 3秒 D 120秒

5、一位中学生的质量最接近------------------------------------------------( )A 0.5吨 B 50000克 C 50000毫克 D 500千克

6、当用磁铁靠近3枚铁制图钉和3枚塑料制纽扣时,发现图钉能被磁铁吸起,而纽扣不能 被吸起。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 磁铁能吸引铁 B 磁铁能吸引塑料

C 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 D 能被磁铁吸引的必定是铁质的

7、生物体不会因个体死亡而导致物种灭绝,这是因为生物体能------------------( )A 生长 B 应激 C 繁殖 D 排泄

8、青霉素是从哪种生物中提取的--------------------------------------------( ) A 青梅 B 细菌 C 真菌 D 植物

9、下列分类中正确的一组是------------------------------------------------( )A 鲫鱼、水母、海豚、鲸均属于鱼类 B 青蛙、娃娃鱼属于两栖类 C 鹦鹉、孔雀、蝙蝠属于鸟类 D 牛、蚯蚓、扬子鳄属于爬行类

10、含羞草的叶被触碰后会合拢,说明它具有---------------------------------( ) A 呼吸作用 B 生长现象 C 繁殖现象 D 应激性

11、人体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 )A 生殖细胞 B 精子 C 卵细胞 D 受精卵

12、植物叶中的叶脉属于---------------------------------------------------( )A 保护组织 B 输导组织 C 营养组织 D 机械组织

13、一般家庭用热水瓶的容积约为-------------------------------------------( )A 20立方米 B 2立方米 C 2立方分米 D 2厘米

14、称量前,在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左,则应该-------------------( ) A 往左盘里添加砝码 B 往右盘里添加砝码 C 将游码向左移动 D 将左边的螺母往右移动 15、利用三角板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正确的是--------------( )

16、有同学将郁金香、樟树、桃树、松树、杉树、银杏这6种植物中的前三种归为一类,后三 种归为另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 种子有无种皮包被 B 种子有无果皮包被 C 植株是否高大 D 叶片的大小

17、下列都是单细胞生物的是-------------------------------------------------( ) A 变形虫、草履虫 B 衣藻、蛇 C 细菌、鱼 D 真菌、鸟

18、下列是我国珍稀的两栖动物的是-------------------------------------------( ) A 树蛙 B 大鲵 C 扬子鳄 D 大熊猫

19、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受影响 D 不能确定

20、某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时把被测物体放到了右盘上,天平平衡时,左盘上有20克的砝 码一个,10克的砝码一个,游码的读数是1.6克,则物体的质量是----------------( ) A 28.4克 B 31.6克 C 30克 D 不能测量

二、判断题(你认为正确的题,在括号内打√,你认为错误的题,在括号内打×,每小 题1分,共14分)

21、鱼在水中的沉浮只与鳔有关,与鳍无关。--------------------------------( ) 22、昆虫具有三对足,两对翅。--------------------------------------------( ) 23、科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145毫米。--------------------------------------( ) 24、有的蛇能产出小蛇,所以蛇是胎生的。----------------------------------( ) 25、液面在量筒内呈凹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高处相平。----------( ) 26、体温计之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它的测量范围是35-42℃,最小刻度

是0.1℃。--------------------------------------------------- -------( ) 27、20克铁和20克棉花相比,可能还是前者的质量更大些。------------------( ) 28、木匠师傅安装窗玻璃,在测量窗户尺寸时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是1厘米。---( )

29、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可以使用量筒和水,利用排水法测量----------------( ) 30、蜗牛的足能分泌黏液,在爬行时,留下痕迹,它属于爬行动物。----------( ) 31、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生物在向左游动,则应该把玻片向右移动--------------( ) 3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 ) 3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核。----------------------------------( ) 34、会使橘子腐烂的青霉和用来制酸奶的乳酸杆菌都没有细胞核。------------( )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35、单位换算(1)300毫升= 升 (2)0.6时= 分

(3)1750克= 千克 (4)0.037米= 毫米 3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有 现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有 现象。

37、一课本除封面外,总共有260页,厚度为1.3厘米,则课本每张纸的厚度约是 毫米。

38、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是 。

39、在 和 的调节下,人体各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40、人的正常体温约是 。把手指放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则此杯水的温度大约是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原理制成的。

41、用托盘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实验操作合理的顺序是 。 A 把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B 记录实验数据,用总质量减去烧杯的质量,即为被测液体的质量; C 称出空烧杯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D 调节横梁两端的螺母,使天平平衡; E 检查天平是否放在水平桌面上;

F 把被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称出烧杯和被测液体的总质量;

四、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18分) 42、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不规则的铁块的质量 (1)请写出右图中托盘天平主要结构的名称: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2)称量前要明确天平的______________。使用天平时,取放砝码应用______________;潮湿物

品或化学药品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3)用托盘天平称取一盛有试剂的烧杯,若右盘上放有100克的砝码1个,50克砝 码1个,20克的砝码2个,游码位置如下图所示,天平刚好平衡。则烧杯和试剂总质量 为__________克。

4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1)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2)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究竟哪一种猜想正确呢?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3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m跑步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min内的脉搏次数,测得数据如下表。

姓名 安静状态 跳绳后 100 m跑步后 王彬彬 82 89 98 李进 90 97 108 丁俊杰 78 88 96 (1) 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认为哪一种猜想合理? (填序号)。 (2) 要对3位同学在不同的状态下1分钟内的脉搏次数测量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 是_____________

(3) 根据上述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in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