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资产质量分析

更新时间:2024-05-04 10: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 资产质量分析

一、关键术语解释 1. 资产:资产是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2. 资产质量:是指资产在特定的经济组织中,实际所发挥的效用与其预期效用之间的吻合程度。不同资产项目的属性各不相同,企业预先对其设定的效用也就各不相同。研究企业不同项目的资产质量,可以从资产的盈利性、变现性、周转性以及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 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一般是指企业可以或准备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转化为货币、或被销售或被耗用的资产。在我国的资产负债表上,按照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依次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等等。 4. 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主要是企业为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各种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企业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的目的就是将一部分闲置的货币资金转换为有价证券,从而获取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超额收益;同时,又可以保持其高度的变现性,在企业急需货币资金时可以将其及时加以出售变现。 5. 非流动资产:是指企业资产中变现时间在一年以上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那部分资产,其预期效用主要是满足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保持企业适当的规模和竞争力,获取充分的盈利。 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企业对该项资产并不打算随时变现,或者受某些条件制约无法短期内变现(如限售股),而是通过长期持有来获取收益,因此正常情况下,该项目的周转性并不强。 7.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包括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以及金融债券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定期收取利息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同时又由于到期收回本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风险。 8.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在用途、状态、目的等方面与企业自用的厂房、办公楼等作为生产经营活动场所的房地产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销售的房地产是不同的。 9.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重要的劳动手段,是企业获取盈利主要的物质基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企业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工作条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固定资产项目可以较为全面地体现资产在盈利性、周转性、变现性以及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等方面的质量特征。 10.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由于商誉属于不可辨认资产,因此不属于无形资产,只能算作“无形项目”。无形资产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决定了其盈利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无形资产是一项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特殊资源,自身无法直接为企业创造财富,而必须依附于直接的或间接的物质载体才能表现出它的内在价值,因此,无形资产这种独有的胶合功能与催化激活功能,只有与固定资产或存货等有形资产进行适当组合,才能得以正常发挥,而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增值。 11.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及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由于长期股权投资数额大、期限长、其间不确定因素较多,因而投资风险相对较大,该项目质量主要取决于其盈利性和变现性。 12. 成本法:是企业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在成本法下,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项目,通常仅反映投资的初始作价(历史成本)。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只有在投资发生重大持久性不可逆转的贬值时,才对“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作减值处理,并确认投资损失。当收到被投资单位分发的股利(或被投资单位宣布发放现金股利)时,在会计上确认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13. 权益法:是企业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所采用的另一种方法。在权益法下,被投资方被投资以后有利润时,不论被投资方是否分配现金股利,投资方均按照被投资方的新增净利润的持股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同时确认长期股权投资金额的增加。在被投资方分配现金股利时,则相应冲减长期投资的金额。一般情况下,被投资方不可能将其实现的净利润全部作为现金股利分配掉。因此,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回不可避免地出现投资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泡沫”成分。“泡沫”成分的大小,取决于被投资方分派现金股利的程度。 二、思考题参考答案

1. 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如何? 资产负债表的主要作用如下:  (1)资产负债表向人们揭示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资源(即资产)的总体规模及具体的分布形态。由于不同形态的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不同的效用和意义,因而对企业资产分别从项目具体质量、资产结构质量以及资产总体质量等多层次进行分析与评价,将非常有助于分析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判断企业的管理质量,甚至可以透视企业战略的制定与遵守情况。 (2)把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联系起来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了解企业的这种能力对其短期债权人来说尤为重要。  (3)通过对企业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及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可以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及举债能力(潜力)作出评价。一般而言,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越大,企业清偿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进一步举借债务的潜力也就越大。  (4)通过对企业不同时点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可以肯定地说,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时点)的资产负债表对信息使用者的作用极其有限。只有把不同时点的资产负债表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把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同样,将不同企业同一时点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对比,还可对不同企业的相对财务状况作出评价。  (5)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有关项目的比较,可以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盈利能力做出评价。如可以考察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存货周转率、债权周转率等。 (6)通过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整体评价。

2. 如何理解资产质量的概念?资产按照质量可以分成哪几类? 资产的质量,就是指资产在特定的经济组织中,实际所发挥的效用与其预期效用之间的吻合程度。不同项目资产的属性各不相同,企业预先对其设定的效用也就各不相同。此外,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之下,对同一项资产的预期效用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对资产质量的分析,必须结合企业特定的经济环境,不能一概而论,要强调资产的相对有用性。企业对资产的安排和使用程度上的差异,即资产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导致企业实现利润、创造价值水平方面的差异,因此不断优化资产质量,促进资产的新陈代谢,保持资产的良性循环,是决定企业是否能长久地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 尽管企业的资产具有盈利性、变现性、周转性和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等四方面的质量特征,而在针对这些特征对企业的资产质量进行判断时,需要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加以分析,注意资产的相对有用性,因而很难笼统地加以概括和把握。为便于在理论层面对企业的各项资产按质量进行分类,资产质量的好坏,可以简单地以资产的账面价值(可以用财务报表中所列示的金额来反映)与其变现价值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可以用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反映)之间的差异来衡量。具体地说,资产按照其质量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按照账面价值等金额实现的资产,主要包括企业的货币资金和部分金融资产;(2)按照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贬值实现的资产,即那些账面价值

较高,而其变现价值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可以用资产的公允价值来计量)较低的资产,主要包括易形成坏账的应收账款等债权项目、积压的存货、部分持有至到期投资、部分效益不高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过时闲置的固定资产等等;(3)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增值实现的资产,即那些账面价值较低,而其变现价值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可以用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较高的资产,主要包括正常周转的存货、部分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及账外资产等等。

3. 什么是流动资产?流动资产的构成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流动资产一般是指企业可以或准备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转化为货币、或被销售或被耗用的资产。在我国的资产负债表上,按照各流动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依次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等等。 与非流动资产相比,流动资产在盈利性、周转性、变现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从总体上说,流动资产的盈利性较差、周转性较高、变现性较强。但由于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项目各自的功用不同,故企业对各类资产的预期效用设定也就各不相同,因而不同的流动资产项目本身具有各自不同的质量特征。

4. 我国企业货币资金的构成如何?如何对货币资金进行质量分析?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它具有可立即作为支付手段并被普遍接受等特性。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货币资金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和在途资金。 货币资金质量,主要是指企业对货币资金的运用质量以及企业货币资金的构成质量。因此,对企业货币资金质量的分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企业日常货币资金规模的适当性。主要受下列因素决定:企业的资产规模、业务收支规模;企业的行业特点;企业对货币资金的运用能力;企业近期偿债的资金需求;企业的利润状况和带来的现金后果;所处的融资环境等等。 (2)货币资金收支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和实际执行质量。国家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在有关货币资金收支方面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结算政策、现金管理制度,合理调度资金。但是,从企业微观财务管理角度来看,企业在收支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实际执行质量,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货币资金运用质量。 (3)企业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质量。企业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质量,形成了企业货币资金运用质量的又一重要方面:在企业由于没有遵守国家的现金管理制度而保留了过多的货币资金的条件下,企业可能会遭受失窃、白条抵库的损失;在企业违反国家结算政策的条件下,企业有可能遭受有关部门的处罚;在企业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质量较差的条件下,企业的进一步融资也将发生困难;等等。 (4)货币资金构成质量。在企业的经济业务涉及多种货币、企业的货币资金有多种货币的条件下,由于不同货币币值有不同的未来走向,不同货币币值的走向决定了相应货币的“质量”。此时,对企业保有的各种货币进行汇率趋势分析,就可以确定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的未来质量。此外,有些货币资金项目出于某些原因被指定了特殊用途,这些货币资金因不能随意支用而不能充当企业“真正”的支付手段。在分析中,可通过计算这些货币资金占该项目总额的比例来考察货币资金的“自由度”,这样将有助于揭示企业实际的支付能力。

5. 如何对企业的债权进行质量分析? (1)应收票据的质量分析。应收票据在确认时,由于依据的是赊销业务中债权人或债务人签发的表明债务人在约定时日应偿付约定金额的书面文件,并具有法律效力,因而受到法律的保护,具有较强的变现性。商业汇票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其实质是一种商业信用行为,其本身也是一种有价证券。在到期之前,企业如果需要资金,可将持有的商业汇票背书后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贴现,取得现金,因而也在另一个方面保证其具有较强的变现性。但同时也必须关注其可能给企业的财务状况

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贴现具有追索权,即如果票据承兑人到期不能兑付,背书人负有连带付款责任。这样,对企业而言,已贴现的商业汇票就是一种“或有负债”,若已贴现的应收票据金额过大,也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分析该项目时,应结合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披露,以了解企业是否存在已贴现的的商业汇票,据以判断其是否会影响到企业将来的偿债能力。 (2)应收账款的质量分析。合理确定信用政策,在刺激销售和减少坏账间寻找赊销政策的最佳点,是企业营销策略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应收账款项目来说,分析其周转性和变现性的大小是对其进行质量分析的关键。 对应收账款的变现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对债权的账龄进行分析;对债务人的构成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债务人的行业构成、债务人的区域构成、债务人的所有权性质、与债务人的关联状况以及债务人的稳定程度等等);对形成债权的内部经手人构成进行分析;对减值准备计提情况及其会计处理的恰当性进行分析;等等。 对应收账款的周转性进行分析,可借助于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等指标进行分析。在一定的赊账政策条件下,企业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越长,债权周转速度越慢,债权的周转性也就越差。 (3)预付款项的质量分析。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预付款项债权不会构成流动资产的主体部分。如果企业的预付款项较高,则可能与企业所处行业的经营特点和付款方式相关;也可能是由企业以往的商业信用不高引起;当然还有可能是企业向有关单位提供贷款的信号,如果是属于这种情况,则该项目将很有可能成为不良资产区域。然而在供货商较为稳定的条件下,企业的预付款项应该按照约定转化为存货。因此,正常的预付款项质量较高。 (4)其他应收款的质量分析。其他应收款既为“其他”,就应该不属于企业主要的债权项目,数额及所占比例不应过大。如果其数额过高,即为不正常现象,容易产生一些不明原因的占用。为此,要借助报表附注仔细分析其具体构成项目的内容和发生时间,特别是金额较大、时间较长、来自关联方的其他应收款。要警惕企业利用该项目粉饰利润、大股东抽逃或无偿占用资金及转移销售收入偷逃税款等行为。在这些情况下,“其他应收款”中的主要内容就成了无直接效益的资源占用,无论是从盈利性,还是从变现性及周转性来看,其质量均较低。因此,要特别关注这一“小项目”中潜伏的“大危机”。但是,应该看到,在一些对外投资比较广泛、自己较少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自身的财务报表(通常为母公司报表)中,较大规模的其他应收款实际上可能代表了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提供的经营资金。此时,比较一下投资方自身报表与合并报表中“其他应收款”的相关金额,如果合并报表数字小于投资方自身报表数字,则差额基本上代表了投资方向被投资方提供的资金规模。此时,其他应收款的质量将取决于被投资者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

6. 如何分析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质量? 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质量特征时,应关注其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着重分析该项目的盈利性大小。具体地说,应从如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1)分析同期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该项目的详细说明,通过把握因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而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还是为负,来确定该项资产的盈利能力。 (2)分析同期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及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该项目的详细说明,通过把握因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而产生的投资收益为正还是为负,来确定该项资产的盈利能力。 当然,若此项投资的规模过大,必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有人为地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甚至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转入该项目挂账之嫌,以 “改善”其流动比率。我们可以从其规模的波动情况、现金支付能力、投资收益构成等方面来进行判断。

7. 请说明存货的概念、构成。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可以看出,存货的最基本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而不是自用或者消耗。这一特征使存货明显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 企业的

资产,是否作为存货处理,不取决于资产的物理特性,而是取决于其持有目的:如果持有目的是短期周转、销售或快速消耗掉,则应作为存货处理。 存货的构成在不同企业中是有差别的。在工业企业中,存货包括库存、加工中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而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则包含企业在库、在途、出租和加工中的各种商品,包括在途商品、库存商品、加工商品、出租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以及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以及企业委托代销的商品。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虽然同属材料,但是由于是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其价值分次转移,最终目的并非出售,因此不能作为企业的存货进行核算。企业的特种储备以及按照国家指令专项储备的资产也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此也不属于存货。

8.如何对存货进行质量分析? 对存货的质量分析,结合该项目本身的物理属性和预期效用,应当从盈利性、变现性以及周转性等三个方面重点进行分析,但首先要以分析存货的物理质量、实效状况和品种构成为基础。 (1)对存货的物理质量分析。在这里,存货的物理质量指的是存货的自然质量,即存货的自然状态。例如,商业企业中的待售商品是否完好无损、制造业的产成品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应产品的等级要求,等等。对存货的物理质量分析,可以初步确定企业存货的状态,为分析存货的盈利性、周转性和变现性奠定基础。 (2)对存货的时效状况分析。对存货的时效状况分析,是指对时效性较强的企业存货的时效性状况进行的分析。与时效性相关的企业存货,则是指那些盈利性和变现性与时间联系较大的企业存货。(3)对存货的品种构成分析。在企业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的条件下,不同品种的产品的盈利能力、技术状态、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产品的抗变能力等可能有较大的差异。过分依赖某一种产品或几种产品的企业,极有可能因产品出现问题而使企业全局受到重创。因此,应当对企业存货的品种构成进行分析,并关注不同品种的产品的盈利能力、技术状态、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产品的抗变能力等方面的状况。 (4)通过对存货的毛利率走势进行分析,来考察存货的盈利性。存货的毛利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在存货项目上的获利空间,也反映了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初始获利空间。毛利率下降,或者意味着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或者意味着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出现了转折,或者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当然,企业年度间毛利率的变化也有可能是企业通过低转或高转成本、改变存货计价和盘存方式等手段,人为进行利润操纵的结果。在对存货进行质量分析时,应考虑尽量剔除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 (5)通过对存货的期末计价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分析,考察存货的变现性。会计准则规定,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部分,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质量方面的含义是其反映了企业对其存货贬值程度的认识水平和企业可接受的贬值水平。此外,还要关注报表附注有关存货担保、抵押方面的说明。如果企业存在上述情况,这部分存货的变现性就会随之受到影响。 (6)通过对存货周转率进行分析,考察存货的周转性。存货周转率是一个动态的内部管理指标。其反映一定时期的存货流转的速度。从公式上看,它是销售成本和平均存货水平的比值,通常越大越好。尽管存货周转率为一数值,它同样是一个动态运营的反映。因为销售成本决定于公司的采购成本、转换成本、其他成本和成本计算方法,而平均的存货水平也是连续的运营作用的综合结果。企业关注的焦点在于减少存货和加速流转。 9.如何对企业的流动资产整体质量进行分析? 关于流动资产的整体质量,应该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流动资产自身结构的合理性。流动资产各项目中,企业对其预先设定的效用各不相同,每个项目对企业债务的保障程度不同,为企业盈利所做的贡献也会出现较大差异。因此,应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以及所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分析各项流动资产所占比重的合理性。应尽量保持货币资金的适度规模,降低包括其他应收款在内的不良资金占用,同时将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存货规模控制在与自身营销模式和生产经营

规模相吻合的范围之内,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经营成本与风险。 (2)流动资产整体周转效率与行业特征的吻合性。主要通过考察商业债权的周转效率、商业债权与存货的整体周转状况以及经营性流动资产的周转状况等方面来分析流动资产整体周转效率与行业特征的吻合性。 (3)企业的营销模式与采购模式的协调性。企业采用不同的营销模式,如赊销方式、预收款方式或者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对企业现金收入的保障程度不同,对流动资产的变现质量当然也会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而企业采用不同的采购模式,如赊购方式、预付款方式或者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对企业现金流出带来的压力也会大不一样。因此,企业只有将营销模式与采购模式加以适当地协调,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结算过程中现金供给与现金需求之间的矛盾,降低偿债压力,在保证企业资金顺畅周转的同时提高短期偿债能力,并不断优化流动资产的整体质量。 10.如何对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质量分析? 对于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应重点从盈利性和变现性两个方面分析其资产质量。 (1)盈利性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盈利性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具体要依据其投资方向、年内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投资所运用的资产种类、投资收益确认方法等诸多因素来确定。 在考察长期股权投资方向时,应该主要考察的是投资方的投资方向及构成与其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在业绩方面,若投资方与被投资方行业相一致,则双方的业绩会经常呈现出同方向变化;反之,如果其对外投资与其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不相一致,则可能是投资方实现其行业的多元化战略的努力。此时,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在某些时期的业绩上极有可能出现互补的态势。 长期股权投资年度内的重大变化,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收回或者转让某些长期股权投资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减少;第二,增加新的长期股权投资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增加;第三,因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增加。在第一种情况下,收回或者转让某些长期股权投资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减少,或者是企业试图优化自身的投资结构而进行的投资结构调整,或者是企业为了变现而进行的股权投资的出售活动,还有可能是按照某些约定而收回投资;在第二种情况下,增加新的长期股权投资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增加,或者是企业继续其对外扩张的态势而进行的扩张努力,或者是为了实现业绩的增长而进行的投资组合调整,也有可能是为了利用表内表外的非货币资源而进行的资产重组活动;在第三种情况下,因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一般应该认为这种增加是一种“泡沫”资产的增加,对企业难以产生实质性正面贡献。 就长期股权投资所运用的资产种类而言,企业既可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以表内的非货币资源对外投资,还可以表外的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在企业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的条件下,由于货币资金具有投资方向不受限制的特点,企业因此而形成的对外投资在方向上应该具有选择性强的特点,因而此类投资可以对投资方向的多元化形成直接贡献;在企业以表内的非货币资源对外投资的条件下,企业有可能是在实施资产重组战略,但其投资方向受原有资产结构和质量影响较大,在投资结构上可能与企业的原有经营活动联系较为紧密;在企业以表外的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条件下,这种投资的安排应该被认为是企业表外资源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 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确认,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对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盈利性分析有重要影响。在成本法下,只有当收到被投资单位分发的股利(或被投资单位宣布发放现金股利)时,在会计上才确认投资收益。也就是说,成本法下的投资收益确认与货币资金的流入有直接关系,即成本法下的投资收益不会带来利润(投资收益)和长期投资的“泡沫”(这里的“泡沫”是指不能用于支付或者分配的资产和利润)成分。在权益法下,被投资方被投资以后有利润时,不论被投资方是否分配现金股利,投资方均按照被投资方的新增净利润的持股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同时确认长期股权投资金额的增加。在被投资方分配现金股利时,则相应冲减长期投资的金额。一般情况下,被投资方不可能将其实现的净利润全部作为现金股利分配掉。因此,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回不可避免地出现投资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泡沫”成分。“泡沫”成分的大小,取决于被投资方分派现金股利的程度。

(2)变现性分析 对长期股权投资而言,在被投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情况下,投资方的股权投资一般不能从被投资方撤出。投资方如果期望将手中持有的股权投资变现,就只能转让其股权。而转让投资不仅取决于转出方的意志,还取决于转入方(购买转出方的投资的企业)的意愿与双方的讨价还价。这就是说,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要么不能收回,要么以不确定的价格转让。这就使得投资方在股权转让中的损益难以预料。因此,该项目的账面金额与其可回收的金额之间有可能出现很大程度的差距,这使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变现性也有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此外,通过分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的情况,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项目的变现性。

11.如何对固定资产质量进行分析?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质量分析时,一定要强调其相对有用性。此外,固定资产在规模、配置以及分布等方面与企业战略的吻合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其盈利性、周转性和变现性的大小。同时,如果能够合理地安排使用,还可以与其他资产产生协同效应,给企业带来超额的收益。 (1)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与财务状况的外在表现。固定资产的取得,既可采用外购方式,又可采用自建方式,还可直接接受所有者入资和采用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方式。不同方式对财务状况的外在表现各不相同。  (2)固定资产分布和配置的合理性分析。对于制造性企业而言,在其各类固定资产中,生产用固定资产,特别是其中的生产设备,同企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在全部资产中应占较大的比重。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应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安排,但其增长速度一般情况下不应超过生产用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过大,会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整体的利用效果,应尽早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对固定资产分布和配置合理性的评价,必须要根据企业会计报表相关附注的说明,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技术水平和发展战略等因素综合地予以分析。固定资产分布与配置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利用效率和效益的高低。 (3)固定资产规模分析。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必须与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水平、发展战略以及所处行业特点相适应,同时也要注意与企业的流动资产规模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企业置这些因素于不顾,盲目购置新设备,进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就会造成资源的低效利用甚至是浪费,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的获利水平。因此,企业应根据其战略发展的需要,适时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核定固定资产需要量,据此添置新设备,扩大固定资产规模。 (4)固定资产原值的年内变化情况分析。固定资产原值在年内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质量变化。各类固定资产在某会计期间的原值变化,不外乎增加、减少(投资转出、清理、转移类别等)。但是,由于特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特点,企业对各类固定资产的结构有不同的要求。企业在各个会计期间内固定资产原值的变化,应该朝着优化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结构、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的质量、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的方向而努力。因此,从企业年度内固定资产结构的变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之间的吻合程度,就可以对企业固定资产质量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 (5)固定资产的变现性分析。除去一小部分流动资产外,企业的固定资产将成为长期债务的直接物资保障。固定资产的数量、结构、完整性和先进性都直接制约着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但其中固定资产的保值程度,即固定资产的变现性将直接决定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因此,从对企业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固定资产分为具有增值潜力的固定资产和无增值潜力(贬值)的固定资产两类,应结合特定固定资产的技术状况、市场状况和企业对特定固定资产的使用目的等因素综合加以确定。 (6)固定资产的盈利性分析。固定资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反映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实力,因此,固定资产的盈利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固定资产的盈利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折射出来:①固定资产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要与企业的行业选择和行业定位相适应;②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要与企业存活的市场份额所需要的生产能力相匹配;③固定资产的工艺水平要达到能够使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④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适当,闲置率不高。

(7)固定资产的周转性分析。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类重要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更重要的是,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关系到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固定资产营运效率如何,即所谓周转性的高低,对企业至关重要。 固定资产周转率就是用来反映其利用效率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原值×100%。 (8)固定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分析。固定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强调的是固定资产通过与其他资产适当组合,在使用中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由于相同物理质量的资产,在不同企业之间、在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之间,甚至是在同一企业同一时期的不同用途之间,都有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贡献能力,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质量分析时,一定要强调其相对有用性。因此,有必要按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市场变动来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组合,这也是固定资产本身所具有的一项重要特征。 12.如何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质量进行分析? 一般地说,无形资产具有如下特征:不具有实物形态;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为企业使用而非出售的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质量分析时,应结合该项目的上述特征,着重从盈利性、变现性和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几个方面来进行。 (1)无形资产的盈利性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盈利性资产,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无形资产越多,就意味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越强。但现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以及无形资产的形成特点,决定了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与其当初的取得成本直接相关,而一些无形资产的内在价值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它的账面价值。也就是说,相对于无形资产的内在价值其账面价值往往是象征性的。而无形资产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决定了其盈利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分析无形资产的盈利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分析时,要详细阅读报表附注及其他有助于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类别、性质等情况的说明。 不同项目的无形资产的属性相差悬殊,其盈利性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可一概而论。一般地说,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由于有明确的法律保护的时间,因此其盈利性相对较为容易判断。而像专有技术等不受法律保护的项目,其盈利性就不太好确定,同时也易产生资产泡沫。 (2)无形资产的变现性分析。无形资产在市场上通过转让而变现,是其价值实现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由于它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或垄断性很高的特殊资源,它的变现价值确认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变现性主要包含:是否为特定主体所控制;是否可以单独进行转让;是否存在活跃的市场进行公平交易。简单地说,可以通过分析企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来分析判断企业所拥有的各项无形资产的变现性。当然在分析时还要注意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现行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期间不得任意转回,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企业利用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来操纵利润的行为发生。 (3)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性分析。无形资产这种独有的胶合功能与催化激活功能,只有与固定资产或存货等有形资产进行适当组合,才能得以正常发挥,而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增值。企业可利用名牌效应、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企业扩张,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可以这样说,无形资产在与其他资产组合过程中所释放的增值潜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无形资产的盈利性,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无形资产的质量好坏。

13.如何对企业资产进行总括分析? 在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具体的质量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对企业资产质量进行总括分析。分析者应在分析资产总体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资产的结构质量,还要认真查找主要的资产变化区域和主要的不良资产区域,并分析其变动方向的质量含义。 (1)资产的总体质量分析。资产的总体质量可以最终体现在增值质量和获现质量两个方面。资产的增值质量是指企业的资产作为一个整体,在周转过程中所具有的提升企业净资产价值的能力。按照现行准则所确定的利润,应该是建立在资产真实价值基础上的资产利用效果的最终体现,应该更加体现企业资产在价值转移、处置以及持有过程中

的增值质量,它是预测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资产的获现质量是指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创造现金净流量的能力。资产获现质量关注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产生相应现金流量的能力,它突出强调的是资产自身的造血功能。 (2)资产的结构质量分析。由于不同的资产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含义和管理含义具有显著区别,因此,对资产结构的考察意义十分重大。从资产与其所对应的来源来看,资产的期限结构与其来源的期限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又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概括起来说,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质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资产结构的有机整合性(要求企业不断进行资产结构的优化,尽力消除应收账款呆滞、存货积压、固定资产闲置、对外投资失控等现象)、资产结构与融资结构的对应性(要求企业在能承受的财务风险状态下运行)和资产结构与企业战略的吻合性(要求企业的资产结构对制约发展的因素做出积极反应,维护和体现企业已经制定的发展战略)。(3)关注主要的资产变动区域及其变动方向的质量含义。由于不同的资产项目在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因而其变化的质量含义也各不相同。在分析中应当关注主要的资产变动区域,以及这种其变动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4)关注企业主要的不良资产区域。就不良资产的区域而言,主要集中在其他应收款、周转缓慢的存货、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引起的长期股权投资规模增加、因巨额亏损而严重贬值的各项投资性资产、利用率不高且难以产生效益的固定资产、无明确对应关系的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分析者应该在对上述项目的质量逐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规模以及变化方向,判别出主要的不良资产区域,并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透视企业的资产管理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ih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