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2 15: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编 世界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来自杭州高级中学】

战前背景——战争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战争的时间、战区——战争的性质——参战国——重要战役及其影响——战争的发展和各阶段——胜败情况与相关条约——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积极和消极——对这场战争的反思

▲ 一战年表

年代 1879年 1882年 1892年 1904、1907年 1914年6月28日 1914年7月28日 1914年8月 1914年9月5日 1914年底 1915年 1916年 1916年2月 1916年5月底 1916年6月下旬 1917年4月 1917年 1917年10月 1918年3月 1918年3月——7月 1918年7月 1918年9月底——10月初 1918年11月9日 1918年11月11日 事件 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同盟建立 法国、俄国缔结军事协定 英国与法国、俄国签订了协约 费迪南夫妇被刺杀(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导火线)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军攻入法国,直逼巴黎 马恩河战役(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德国、奥匈帝国把进攻重点放在东线,想一举击溃俄国 战争重心重新回到西线 凡尔登战役(一战的决定性战役,转折点)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一战 德国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 协约国反击 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柏林工人起义,威廉二世退位 在巴黎郊外的一节火车车厢(福煦车厢)签署停战协定。协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第二编 世界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线图表 战线 西线 东线 南线 地理范围 作战双方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联军——德军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巴尔干地区 俄军——德国、奥匈帝国军队 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地位 主要 战线 ——————— 1914年底,东西两线战事进入持久的阵地战。 一战中欧洲战场的重心的三次转移:西线——东线——西线

▲四次战役图表 战役名称 时间 马恩河战役 1914年9月5日 交战双方 英法联军——德军 兵力:双方共计152万人 伤亡:35万人 地位 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影响 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双方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这对物质力量雄厚的协约国家有利。 凡尔登战役 德军——法军 兵力:德军投入46一战中最具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 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在这场战役中,德军使用了飞机和飞艇,以及毒气弹。 个师,双方共计1121916年2月(前后持个师 续10个月) 伤亡:70多万人 日德兰海战 1916年5月底 英国海军——德国海军 兵力:英国约150艘军舰,德国约100艘军舰 一战中英德海军间最大的一次海战 交战结果,英国海军损失大于德国海军,但是英国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这次海战后,德国的海军主力被迫龟缩在海港中。在海上处于劣势的德国,于1916年2月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一场巨大的消耗战,伤亡惨重但仍未决出胜负。在这次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索姆河战役 英法联军——德军 兵力:双方共计超过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1916年6月下旬——150个师 11月中旬 伤亡:130多万人 第二编 世界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这一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军事集团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掠夺性)战争。

时间:1914年8月——1918年11月,参战国三十个左右,卷入人口约十五亿。 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日本、美国、中国等

同盟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等

战争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战争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战争的进程:第一阶段 1914年,马恩河战役

第二阶段 1915年—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第三阶段 1917年—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美国参战,同盟国战败

战争的后果和影响:选修战争与和平P19—21

一、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方面:①西欧相对衰落,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②美日崛起,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获得了发展的良机,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同时占领了中国的山东、太平洋上原属德国的地区。③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并极大地激励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民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二、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①大战消耗了社会大量的人力、物力。②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如飞机、坦克、汽车的出现和应用。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战时对物资的旺盛需求促使人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③大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程度。④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阅读材料与背景知识】

▲ 大战中的三对矛盾:英德、法德、俄奥,最主要的矛盾是英德矛盾,为争夺殖民地。 各国的利益诉求:英国:维护霸权、殖民地,推行“均势”。

法国:因普法战争失败而决议复仇,夺回欧洲霸权。

德国:压制法国,维护欧洲大陆霸主地位,争夺殖民地。 俄国与奥匈帝国:争夺巴尔干。 巴尔干地区国家:要求独立。

▲ 课文中所提到的“殖民体系”开始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最早殖民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体系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1840);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美国,1870——19世纪末,20世纪初)。另: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至今未结束。

第二编 世界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经济的三个影响:一,商业革命。①市场扩大。②商品种类增多。③传统商路由地中海转入大西洋沿岸,使沿岸国家地理优势体现了出来,如英国。 二,价格革命。三,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 英国殖民霸主的地位是如何建立的?第一步,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第二步,三次

“英荷战争”。 英国通过三次战争耗尽了荷兰的贸易和海军实力,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

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成为世界海军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第三步,1763年结束英法战争。

▲ 英国为何能成为霸主?①地理优势。②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化;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完善。

(以上内容参见:必修二,专题五,P86——P109)

▲ 20世纪初英国为何要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英德矛盾日益尖锐;德国后起之秀,自身实力增强,英国欲寻求盟友。

▲ 各国的帝国主义性质:英国是殖民帝国主义;法国是高利贷帝国主义;美国是托拉斯帝国主义(垄断形式);德国、日本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美国是一战的最大受益者。

▲ 普法战争 (德国统一与民主进程,历史必修一 P145—147)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 一战中,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1、科技成果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原因: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科学技术取得很多重大的进步。两大军事集团力图在军事上压倒对方,扩军备战,于是,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2、表现: (1) (2) (3) (4)

科技进步首先提高了传统武器的性能、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新式武器相继问世,如、潜艇、飞机、坦克等,战争扩展到了海地和空中 新的交通手段的出现,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使得战争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

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促进了军

队通讯技术的现代化,

启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热爱和平,使科技造福人类。

▲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1、德国的军国主义浪潮

出现的原因:德国自身的军国主义传统;在进入20世纪后的激烈竞争中,西方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德国的军国主义尤为严重,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对殖

第二编 世界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民地分配现状最为不满。

2、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如德国、俄国、及英国、法国等。极端民族主义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本民族利益至上,宣扬对外侵略扩张。

一战前的巴尔干地区 德国向英国挑战霸权

施里芬

第二编 世界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ig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