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化是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共同取向

更新时间:2023-11-05 01: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社区化是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共同取向

-------以济南市为例

王克群

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和“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之后,“社会公平正义”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新执政理念正在逐步转变为各级政府的战略和政策。党的十七大号召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一切迹象表明,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将进入一个快速建设和发展时期。

一、济南40万农民将变身市民,三大片区改革试点

400多个村庄的农民将走上进城路,40万农民摇身变市民。这是记者今天从济南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获得的消息。从2008年起到2012年,济南市将对黄河北片区等三大片区的9个镇(办)进行城乡统筹发展试点,进行土地整理,产业扶持,并建设新型的农民居住社区,加快这里农民变市民的步伐,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今年将启动黄河北片区、西部城区、东部城区三大片区的改革试点。黄河北片区包括天桥区的大桥镇、桑梓店镇和济阳县崔寨镇;西部城区包括长清区文昌、平安、崮云湖办事处;东部城区包括历城区郭店镇、彩石镇、高新区孙村镇。济南市将通过实施“一换三增”(农民以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增加农村耕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财产性收入)政策措施,让农民尽快变成市民。

从今年起,济南市将在这三大片区开展共建农民新型社区的活动,新型社区要按照规划要求,结合村庄合并和整治进行选择。鼓励共建单位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积极参与共建镇办和社区的道路交通、供水、供气、供热管网建设和综

合环境整治,推动生态型农民社区建设。新型社区的建设,要修建幼儿园、中心学校、卫生院、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新型农民社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1]

二、天桥区桑梓店镇规划顺利完成

桑梓店镇现辖5个办事处48个村委会,镇域总面积67平方公里。村庄规划力求合理,便于群众生产、生活、方便基础设施配套,公共设施项目的安排,便于发展成具有规模的中心村,因此规划提出,将桑梓店镇居民点规划为三级布局。根据桑梓店的发展条件,300人以下的小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向其他交通、发展条件好的村庄转移;区位相近的村落适当集中建设,居民点相距1公里以内的村庄,规划将之向临近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村庄合并建设;位于鹊山龙湖规划区内的村庄按鹊山龙湖总体规划集中安置,形成新的居民区;济南市生态产业园区内的村庄也将按照规划要求统一安置。统筹考虑中心村的数量与布局,结合原有村庄规模基础,根据生产力布局的规划,确定中心村,发挥中心村的带动作用。整个镇域村庄等级结构体系将形成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布局的合理等级结构。桑梓店镇现辖5个办事处,48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根据现状村镇分布情况、发展水平,村镇体系规划为:

1、一个中心镇区——即桑梓店镇区,是全镇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现状占地为小马庄和桑梓店两村,由镇政府及直属单位和商业街等组成,规划将镇区沿308国道以南向东西扩大,将工业园区及鹊山龙湖规划区的部分村民安置在镇区,预计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到2015年达到2.5万人,为全镇的商业文化主中心。

2、五个中心村——老寨村、田家村、高王村、怀庄,鹊山龙湖居民安置一区,均为规模较大,服务设施齐全,交通方便,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居民点,规划选取村庄群的中心,便于为周围村庄服务,并带动周围村庄经济发展,相近的小村适当合村并点,中心村人口基本在规模1500人以上,老寨村跟

小寨村为回民村,根据两村的特点,将老寨村设为中心村,小寨村为基层村,与其他村不进行迁并。

3、基层村——以现状行政村为主,围绕中心村呈组团式布局,以利于节约用地,便于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人口规模在1500人以下。包括鹊山龙湖的三个基本安置区,共有基层村13个村。[2]

三、济南市章丘市和历城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

济南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也同时全面展开,2008年底结束。试点范围包括市中、槐荫、天桥、高新区每区确定5个村,长清、平阴、济阳、商河各确定20个村,历城、章丘确定1/10村为试点村。

试点将借鉴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根据农村实际,突出社会管理和生产生活服务两个方面,涉及八项内容,分别为社区党建、服务、经济、文化、卫生、环境、治安和志愿服务活动。具体内容是,社区要把驻社区或其他组织中的党员、退休回村党员、外来流动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管辖范围;社区以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为主,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信息、技术和销售等服务。村一级要设立社区服务站,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服务,为村民提供儿童入学、入托的服务,为村内困难群众、五保户、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服务。

社区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搞合作经营。社区要搞好村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文体队伍、室外活动场所、健身路径等建设。同时,要建立卫生服务站、育龄妇女检查室;搞好村内街道的硬化和管线、排水、改厕、沼气使用等配套设施建设。要设立社区警务室,成立治安巡逻队伍,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建立多支专兼职志愿者队伍,帮助独居、病、困的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 四、济南农村社区化的启示

(一)农村社区化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然而,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今天的农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但社会建设相对薄弱,公共服务资源普遍匮乏,社会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今天的农民,已不仅仅满足于温饱,他们在人居环境、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今天的农业,走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路子是必然选择,但农村社会事业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一大障碍。这样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反映。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着力强化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济南市推行的农村社区化,是因应时代变化、遵循客观规律、把握主要矛盾、创新发展模式结出的宝贵成果。他们的实践充分证明,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化,是破解改革难题、提升发展水平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3]

(二)农村社区化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向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部门一直致力于把公共服务送到农民手中,但效果并不理想。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农村村庄数量庞大、位置分散,以自然村为单位实施公共服务成本过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各级政府财力不充足,在原有体制框架下运作,让有限的政府财力、人员和公共服务资源,直接延伸进入每一个村庄很不现实。适应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满足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拿出新的举措。济南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服务的原则,把分散的村庄规划为规模社区,把政府各种公共服务项目集中到社区平台上,为2公里半径内的村庄和农民提供服务。这种做法,既不影响原有的乡村组织结构,又使分散的村庄相对集中了起来,还优化配置了公共服务资源,真正使公共服务延伸进入了农村。他们的实践证明,农村社区化非

常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是改进和加强农村社会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最佳选择。

(三)农村社区化对整体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显著作用。济南推进农村社区化以来,农村更加稳定了,农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社会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既是尊重农民,更是组织农民、教育农民、提高农民,在社区共建共享过程中,广大农民的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等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农村社区化也是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有了社区这个平台,各项公共服务职能“众流归一”,干部离群众更近了,服务效果更好了,群众更满意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因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农村社区化也为村级组织“减”了“负”,使之腾出更多精力抓发展,有助于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此外,农村社区化还引发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向中心村聚集的连锁反应,繁荣了农村社区经济,农村传统生产生活形态也因此发生改变,新的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可以说,农村社区化着眼于“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推动农村由经济建设单项突破,转入了“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新轨道。

农村社区化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生事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济南的实践看,农村社区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农村实际,增进了农民福祉,促进了农村全面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济南实践还表明,农村社区化投入少、运行成本低、便于操作、易于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普遍性,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有能力推进农村社区化。当然,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各地推进农村社区化的方式、途径,不可能只有一个模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采取什么模式,都需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把握规律,科学定位,创新机制,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只要这样,农村社区化这项新生事物,就一定能在广袤的农村沃土上茁壮成长,成为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共同取向。

参考文献:

[1] 杨润勤.济南40万农民将变身市民[N].大众日报, 2008-02-19 [2] 桑梓店镇村庄布点规划[DB/OL].济南市规划局网站 [3] 大众日报评论员.论农村社区化[N].大众日报,2008-6-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ia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