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08 08: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三次突破发生在唐、宋之际,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全面变动的大时代。“士”在宋代取得空前未有的政治地位正是唐、宋之间一系列变动的结果。“士”的政治地位的文化使得宋代儒学复兴的重点放在“治道”上。
第一,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势力割据地方,武人横行中国。所以五代最后一位皇帝周世宗已感到必须制裁武将的跋扈,因此开始“延儒学文章之士”讲求文治。宋太祖继周而起,更是有计划地“偃武修文”。“士”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愈来愈高。
第二,六朝、隋、唐的门第传统至五代已差不多完全断绝了。宋代的“士”绝大多数都从“四民”中产生,2018年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条铁证足以说明宋代“士”即从“民”来,而且人数激增。
第三,“民”变成“士”的关键在科举考试,而宋代制度则是重新创建的,与唐代科举仍受门第的控制不同。五代科举则在武人手中,考试由兵部执行。周世宗才开始重视进士,考试严格,中进士后如才学不称,还会斥退。宋代重建科举,考卷是“糊名”的,极难作弊,进士人数则大增,唐代每科不到二、三十人,五代甚至只有五、六名,宋代则每科增至数百名。宋代朝廷对进士又特别尊重,故有“焚香礼进士”之说。“民”成“进士”之后自然会发展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是宋代出现“士以天下为己任”意识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他们已自认为是政治主体,不仅是文化主体或道德主体而已。
宋代儒学一开始便提出“回向三代”,即重建政治秩序。这不但与朝廷的意图相合,而且也是一般人民的愿望。唐末五代的县令多出身武人,不关心老百姓生活,地方吏治坏得不能再坏了。所以老百姓希望由读书知理的士人来治理地方。他们第一次看到宋代重开科举,参加考试的士人纷纷出现在道路上,都非常兴奋,父老指着他们说:“此曹出,天下太平矣”。
必须认识这一背景,然后才懂得为什么宋代儒学复兴的重点放在“治道”上面,这也是孔子的原意,即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回向三代”便是强调政治秩序(“治道”)是第一优先。庆历和熙宁变法是把“治道”从理论推到实践。张载、程颢最初都参加了王安石的变法运动。张载说“道学与政事”不可分开,程颐也认为“以道学辅人主”是最大的光荣。不但儒学如此,佛教徒也同样推动儒学的政治革新,他们认为政治秩序如果不重建,佛教也不可能有发展的前途。《中庸》和《大学》同样是佛教高僧如智圆、契嵩等所推崇。因此佛教在宋代的“入世转向”首先也集中在“治道”。 宋代“士”以政治主体自居,他们虽然都寄望于“得君行道”,但却并不承认自己只是皇帝的“工具”,而要求与皇帝“同治天下”。最后的权源虽在皇帝手上,但“治天下”之“权”并非皇帝所能独占,而是与“士”共同享有的。他们理想中的“君”是“无为”得虚名,实际政权则应由懂得“道”的士来运用。在这一心态下,所谓“道学”(或“理学”),第一重点是放在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
(节选自《中国文化史通释》,余英时著,有删改)
1.下列关于“宋士”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周世宗有感于唐未五代藩镇割据,武人横行,开始讲求文治,宋太祖更是有计划“偃武修文”,宋士的政治地位越来越高。
B.五代时,六朝、隋、唐以来沿袭已久的门第传统差不多已完全断绝,宋士绝大多数由“四民”中产生,且人数大大增加。
C.宋代重建科举,且对进士特别尊重,使得宋士发展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是宋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根本原因。
D.宋士以政治主体自居,不承认自己只是皇帝的“工具”,要求与皇帝“同治天下”,他们理想中“君”是“无为”得盛名。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l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①段先提出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全面变动的大时代,这一时代变化使得宋士取得空前未有的政治地位,从而使得宋代儒学复兴重点放在“治道”上。
B.②③④段紧承①段,并逐段递进,先指出宋士政治重要性的提高,进而指出其产生及其产生“以天下为己任”意识的原因,具体阐述宋士政治地位的提升。
C.⑤段指出宋代儒学提出的“重建政治秩序”既符合朝廷意图,也符合一般百姓愿望。正因如此,⑥段举例重点论述张载等宋儒在“治道”理论和实践上的努力。
D.⑦段总结全文,并照应文章开头,指出正是因为宋士在政治地位上的变化,政治心态也随之变化,要求与皇帝“同治天下”,从而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宋士认为自己不仅是文化主体或道德主体,更是政治主体,因此他们相信自己完全有责任有能力治理好天下,皇帝只需要放权就可以了。
B.宋代儒学强调重建政治秩序,不但符合朝廷意图,也符合百姓愿望,因为宋代朝廷对唐朝吏治败坏、武人横行中国的社会现实深恶痛绝。
C.宋代儒学复兴的重点放在“治道”上面,这不仅符合孔子的原意,他们更将理论推向实践,张载和程颐最初都参加了王安石变法便是明证。
D.宋士虽都寄望于“得君行道”,但同时也认为权应由君与士共享,正是基于这一心态,“道学”的重点放在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文以载道,儒者无不能言之。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月映水,处处皆见。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小至于一事一物、一动一言,无乎不在焉。文其道之一端也,文之大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降而为列朝之史,降而为诸子之书,降而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皆足以明道。再降而稗官小说,似无与于道矣,然《汉书·艺文志》列为一家,历代书目亦皆著录。岂非以荒诞悖妄者?虽不足数,其近于正者,于人心世道亦未尝无所裨欤!
河间先生以学问文章负天下重望,而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谈,标榜门户;亦不喜才人放诞,诗坛酒社,夸名士风流。是以退食之馀,惟耽怀典籍;老而懒于考索,乃采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滦阳消夏录》等五书,ㄈ诡奇谲,无所不载,洋恣肆,无所不言。而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故诲淫导欲之书,以佳人才子相矜者,虽纸贵一时,终渐归湮没。而先生之书,则梨枣屡镌,
久而不厌,是则华实不同之明验矣。顾翻刻者众,讹误实繁,且有妄为标目,如明人之刻《冷斋夜话》者,读者病焉。
时彦夙从先生游,尝刻先生《姑妄听之》,附跋书尾,先生颇以为知言。迩来诸板益漫漶,乃请于先生,合五书为一编,而仍各存其原第。篝灯手校,不敢惮劳,又请先生检视一过,然后摹印。虽先生之
著作不必藉此刻以传,然鱼鲁之舛差稀,于先生教世之本志,或亦不无小补云尔。嘉庆庚申八月,门人北平盛时彦谨序。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原序》)
河间纪文达公,久在馆阁,鸿文巨制,称一代手笔。或言公喜诙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今观公所署笔记,词意忠厚,体例谨严,而大旨悉归劝惩,殆所渭是非不谬于圣人者与!虽小说,犹正史也。公自云:“不颠是非如《碧云騢》,不挟恩怨如《周秦行纪》,不描摹才子佳人如《会真记》,不绘画横陈如《秘辛》,冀不见摈于君子。”盖犹公之谦词耳。公之孙树馥、来宦岭南。从索是书者众,因重浸板,树馥醇谨有学识,能其官,不堕其家风云。 道光十五年乙末春日.龙溪郑开僖识。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郑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耽怀典籍 耽:沉迷,爱好 B.时彦夙从先生游 夙:先前,早年 C.然鱼鲁之舛差稀 舛:困厄,不顺利 D.冀不见摈于君子 摈:排斥,抛弃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言皆足以明道 其皆出于此乎 B.冀不见摈于君子 为降虏于蛮夷
C.是则华实不同之明验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因重锓板 因之以饥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盛时彦认为读书人都可以做到“文以载道”,所谓“道”,就是万事万物本质的道理。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一事一物,一言一行,都有“道”的踪迹。
B.盛时彦认为纪晓岚学识渊博却著作不丰,辜负了天下厚望,而天性耿直,不喜空谈标榜门户,也不喜欢才人放肆荒诞,结诗社、酒社,夸耀名士风流。
C.盛时彦针对《姑妄听之》这本书各种版本愈糊难辨,便将五卷书合为一本,但还是保存原来的次序,长夜里在灯下亲自校正不敢怠慢,不避辛劳。
D.郑开禧认为纪晓岚长时间置身馆阁,所作文章气势宏大,堪称一代手笔,尤其《微草堂笔记》更是信手拈来而成的锦绣文章,既是小说,也是正史。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顾翻刻者众,讹误实繁,且有妄为标目,如明人之刻《冷斋夜话》者,读者病焉。 译文:
(2)今观公所著笔记,词意忠厚,体例谨严,而大旨悉归劝惩,殆所谓是非不谬于圣人者与!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金陵夜泊 [唐]罗隐
冷烟轻霭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注]罗隐:唐末文学家,少时即负盛名。但因其诗文好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隐。
8.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9.宋人《桐江诗话》评价罗隐诗歌“篇篇皆有喜怒哀乐心志去就之语,而终不离乎一身”,请结合作品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① ____,______②__ 。__________③__ ,_____④_____。
⑤ , ⑥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乙: ①野芳发而幽香,一 ① 。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 ②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苟子《劝学》) ③制芰荷以为衣兮, ③____。 (屈原《离骚》)
④ ④_ 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⑤山寺钟鸣昼已昏, ⑤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⑥ 。 (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渐 丰子恺
①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 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 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 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犰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 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 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陂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
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 ,i,即如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 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申,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 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 女“渐渐”变成的。
⑦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 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 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 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 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③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 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 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 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 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昼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 页上“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去(目力能因了光的渐弱而渐渐加强),几乎永远可以认识书页 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已变为夜。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天,也不辨自夜向昼的推移的痕迹。儿 女渐渐长大起来,在朝夕相见的父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往年除夕,我们曾 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 破坏,宇宙的根本的摇动,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
④“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瘕迹,使人 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 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 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 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 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 其苦劳!
⑤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 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 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 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⑥“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 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 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恩 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 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 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坐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
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
“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 得太长。象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 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⑦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 “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 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
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11.本文围绕“渐”阐发感悟,请梳理全文思路,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4分)
1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
正在阅读: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2-08
医院直线加速器室专项施工方案(超厚墙) - secret04-12
小学习作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多篇)03-08
关于玻璃砖施工方面的一点心得03-03
毕业论文谢辞12篇07-31
装置汽蚀余量的计算09-02
诚信名言_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警句07-31
国庆节的资料大全_十一国庆节07-31
慢下来的精彩作文600字06-2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安徽省
- 联考
- 研究会
- 高三
- 试题
- 语文
- 答案
- 教育
- 2019
-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职工运动会方案
- 内镜培训试题
- 让廉洁文化走进大学校园
- 单片机题库123
-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套练习题
- 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考试试卷 附答案!(最新)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精品教案
- 杭州市初中中考语文命题大赛试题汇总(9)
- 编程练习5-6
- 银行内控有效性、操作风险检查要点(极好用)
-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第一单元练习题
- 最新最全pep小学英语毕业总复习
- 工程经济学教案1
- 用Dreamweaver Acess制作一个简单的asp新闻发布系统
- PLC300期末试题和答案
- 走进思维可视化(一)课改新支点,减负新途径 - 图文
- 模拟调制系统 - AM系统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21猴王出世教案新人教版一
- 第二十章电与磁导学案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