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新变化社会实践报告(小编整理)

更新时间:2023-08-22 16:30:01 阅读量: 文秘工作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篇:家乡新变化社会实践报告

20XX 报 告 汇 编 Compilation of reports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院:

机电学院

专业班级:

电气一班

名:

许庆杰

号:

20110712

一、总体状况及分析

(一)生活水平提高

这几年来,家乡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善,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主要表现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各种营养结构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

特别是蔬菜、水果的消费量增加许多。

另外还表现在住房上边,很多人都去县城买房,在家乡的房子也愈来愈大,愈来愈豪华,愈来愈和谐。

过去农民不富裕,常是一季多衣,现在非常注重服饰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所取代。其中人均服装支出呈上升趋势;与之相反,购买面料支出下降较快。

在家电方面,人们开始买电脑、冰柜等高档家用电器,家电下乡活动愈来愈烈。

(二)人们的精神文化不断提高

人们不再是单纯的去地干活儿,而开始注重享受生活,家乡定期会有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电影放映,人们都会积极去观看。娱乐设施也不断完善。人们的科学意识也不断提升,会科学地解决一些问题。比如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一些纠纷,违法事件。

(三)学习环境的改善

我原就学的是……中学,那是……村唯一的一所中学,破旧的教室,狭窄的操场……年初学校又进行了扩建,家乡的孩子们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教学设施齐全。假期我不再是只能在家里看电视,我和同学们可以到社区里去看书、打乒乓球、羽毛球、台球、上网…… (四)交通的便利和通讯的发达

本来家乡只是土路,下雨天人们无法出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力倡导下,政府终于修建了村村通,这下可好啦,人们出行方便了许多。俗话说:致富要通路。这下家乡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人们的精力可谓大大节省。

在通讯方面,几乎家家都有电话或手机,人们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近,方便多多。

(五)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实施种植业和牲畜业良种工程。引进推广辣椒、玉米等作物优良品种,建设各类种子繁育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 95%以上。建设了许多大牲畜冻配站点。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应用水平。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请科技户、种田大户及青壮年农民帮助和支持搞生产。特别是大棚花木的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建设和优质经济树木的栽种,潜力很大,相信定会给人们带来很大收益。

二、调查方式与结果总结

(一)走访镇干部,听取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体会和相关成果

寒假间我来到到了我镇的镇委会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对我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调查。对他们回答整理如下:

1、经济持续增长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国家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社会注意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大步跃进。起步阶段,我镇依托矿产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积极且正确的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以此来拉动整个镇子的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逐渐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继而开始进行其他经济增长点的探索。由于教学具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施河小城镇建设和园区建设突飞猛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短短两年多时间,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极大地提升了小城镇建设的水平。

2、就业形势较好。

由于相关的镇办企业所以我镇的就业形式比较良好。加之,现在国家政策对农民工的特殊照顾和工资保障也有许多人走出农村去城市打工。整体看来,就业形势比较良好。

3.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近期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更是为我镇的经济差上了腾飞的翅膀,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主要收入来源有种地所得和打工所得。尤其是党中央决定减免农业税以后农民种粮的收入更加可观。更让人欣慰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的是国家还对农民进行相关补助解决了宁民种地的后顾之忧,使我镇人民的收入大幅增长。

4、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出现新的变化 由于农民的收入增加,镇民的素质的整体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改善。加之,社会的整体进步镇民的消费结构也有了新的变化。除了单一的生活基本消费逐渐出现了娱乐消费、健身消费、旅游消费等等方面。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正在逐渐缩小城乡的差距。

(二

)走访镇里的敬老院、学校、镇民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我镇建起了敬老院、镇民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当我来到我镇的小学的时候更是被自己的所见所闻震惊,崭新的教学楼代替了原来的砖瓦房,整洁的校园到处洋溢着琅琅的读书声,我仿佛看到祖国的美好明天正昂首阔步的向我走来。

(三)观察并比较新农村衣、食、住、行的变化

现在站在我的家乡感受的全是新的气象,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向我走来,居民的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样式新鲜的衣服不再只是城里人的特权,美味丰盛的菜肴同样出现在农民的餐桌上,一座座小洋、一辆辆小汽车也正在我镇入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正在快速的改变我镇的面貌。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一)迷信活动

基督教信徒大约有 30%,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其他人存在烧香等迷信现象。

(二)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略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最后通过分析家乡的变化,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建 议 新形势下必须准确把握农业发展定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

围绕结构调整夯实增收基础。切实把经济结构调优、主导产业调强、运行机制调活、经济效益调高,构筑具有家乡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农业基础。调优经济结构,就是在粮牧企、产供销、农科教、一二三产业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的关系;调强主导产业,就是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壮大区域主导产业;调活运行机制,就是积极完善健全土地经营、金融服务、中介组织联结机制等,大胆探索和建立农业保险、政府保障等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调高经济效益,就是按效益最大化原则,建立全新的产业结构,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围绕科技创新挖掘增收潜力。加快培育、引进、推广农畜优良品种。种植业选育、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强、成熟早、脱水快的优质品种。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注重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确保产品的商品质量,增强市场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竞争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自觉性。

围绕项目建设加大增收力度。利用结构调整上项目,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实现农产品增值。通过技术改造、机制创新发展和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建立一批高技术、高起点、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和商贸型的龙头企业。

围绕家乡建设扩大增收载体。建设以工业生产为主体的工业主导型乡镇;建设以从事商品流通和为城乡人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为主体的商贸主导型乡镇;建设以游客和货物集散为主体的交通运输主导型乡镇;建设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的旅游休闲主导型城镇。完全放开农民进入小城镇的户口限制,与原居住居民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围绕市场流通抢抓增收关键。大力支持兴办各类经贸公司,支持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民间流通组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

围绕非农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加强与市、县、乡三级劳动信息管理的交流,形成家乡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劳动管理部门主渠道作用,在家乡建立劳动保障站,在劳务输出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立办事机构,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管理。

围绕减轻负担强化增收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有关政策,坚决杜绝加重农民负担。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扎实开展农村“三乱”的专项治理工作。把减负工作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与改革和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结合起来。

第二篇:家乡新变化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新变化社会实践报告

一、本人与调查基本信息

姓名:史冬冬

学号:4333120114

专业:电气自动化

班级:电气331201

学院: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实践地点:临汾市洪洞县

实践时间:2013-12-11至2014-2-20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一)生活水平提高

这几年来,家乡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善,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主要表现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各种营养结构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

特别是蔬菜、水果的消费量增加许多。

另外还表现在住房上边,很多人都去县城买房,在家乡的房子也愈来愈大,愈来愈豪华,愈来愈和谐。

过去农民不富裕,常是一季多衣,现在非常注重服饰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所取代。其中人均服装支出呈上升趋势;与之相反,购买面料支出下降较快。

在家电方面,人们开始买电脑、冰柜等高档家用电器,家电下乡活动愈来愈烈。

(二)人们的精神文化不断提高

人们不再是单纯的去地干活儿,开始注重享受生活,娱乐设施也不断完善。人们的科学意识也不断提升,会科学地解决一些问题。比如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一些纠纷,违法事件。

(三)学习环境的改善

我原就学的是万安中学,那是我镇唯一的一所中学,破旧的教室,狭窄的操场,近几年学校进行了扩建,孩子们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教学设施齐全。假期我不再是只能在家里看电视,我和同学们可以到社区里去看书、打乒乓球、羽毛球、台球、上网……

(四)交通的便利和通讯的发达

本来家乡只是土路,下雨天人们无法出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力倡导下,政府终于修建了村村通,这下可好啦,人们出行方便了许多。俗话说:致富要通路。这下家乡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人们的精力可谓大大节省。

在通讯方面,几乎家家都有电话或手机,人们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近,方便多多。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迷信活动

基督教信徒大约有30%,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其他人存在烧香等迷信现象。

(二)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略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最后通过分析家乡的变化,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新形势下必须准确把握农业发展定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

1、围绕结构调整夯实增收基础。切实把经济结构调优、主导产业调强、运行机制调活、经济效益调高,构筑具有家乡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农业基础。调优经济结构,就是在粮牧企、产供销、农科教、一二三产业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的关系;调强主导产业,就是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壮大区域主导产业;调活运行机制,就是积极完善健全土地经营、金融服务、中介组织联结机制等,大胆探索和建立农业保险、政府保障等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调高经济效益,就是按效益最大化原则,建立全新的产业结构,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2、围绕科技创新挖掘增收潜力。加快培育、引进、推广农畜优良品种。种植业选育、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强、成熟早、脱水快的优质品种。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注重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确保产品的商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自觉性。

3、围绕家乡建设扩大增收载体。建设以工业生产为主体的工业主导型乡镇;建设以从事商品流通和为城乡人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为主体的商贸主导型乡镇;建设以游客和货物集散为主体的交通运输主导型乡镇;建设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的旅游休闲主导型城镇。完全放开农民进入小城镇的户口限制,与原居住居民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4、各种民间流通组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

5、围绕非农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加强与市、县、乡三级劳动信息管理的交流,形成家乡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劳动管理部门主渠道作用,在家乡建立劳动保障站,在劳务输出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立办事机构,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管理。

姓名:史冬冬2014-2-20

第三篇:家乡新变化社会实践报告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院: 机电学院

专业班级:

电气一班

名: 许庆杰

号:

20110712

一、总体状况及分析

(一)生活水平提高

这几年来,家乡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善,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主要表现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各种营养结构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

特别是蔬菜、水果的消费量增加许多。

另外还表现在住房上边,很多人都去县城买房,在家乡的房子也愈来愈大,愈来愈豪华,愈来愈和谐。

过去农民不富裕,常是一季多衣,现在非常注重服饰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所取代。其中人均服装支出呈上升趋势;与之相反,购买面料支出下降较快。

在家电方面,人们开始买电脑、冰柜等高档家用电器,家电下乡活动愈来愈烈。

(二)人们的精神文化不断提高

人们不再是单纯的去地干活儿,而开始注重享受生活,家乡定期会有电影放映,人们都会积极去观看。娱乐设施也不断完善。人们的科学意识也不断提升,会科学地解决一些问题。比如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一些纠纷,违法事件。

(三)学习环境的改善

我原就学的是……中学,那是……村唯一的一所中学,破旧的教室,狭窄的操场……年初学校又进行了扩建,家乡的孩子们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教学设施齐全。假期我不再是只能在家里看电视,我和同学们可以到社区里去看书、打乒乓球、羽毛球、台球、上网……

(四)交通的便利和通讯的发达

本来家乡只是土路,下雨天人们无法出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力倡导下,政府终于修建了村村通,这下可好啦,人们出行方便了许多。俗话说:致富要通路。这下家乡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人们的精力可谓大大节省。

在通讯方面,几乎家家都有电话或手机,人们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近,方便多多。

(五)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实施种植业和牲畜业良种工程。引进推广辣椒、玉米等作物优良品种,建设各类种子繁育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5%以上。建设了许多大牲畜冻配站点。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应用水平。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请科技户、种田大户及青壮年农民帮助和支持搞生产。特别是大棚花木的建设和优质经济树木的栽种,潜力很大,相信定会给人们带来很大收益。

二、调查方式与结果总结

(一)走访镇干部,听取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体会和相关成果

寒假间我来到到了我镇的镇委会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对我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调查。对他们回答整理如下:

1、经济持续增长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国家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社会注意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大步跃进。起步阶段,我镇依托矿产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积极且正确的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以此来拉动整个镇子的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逐渐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继而开始进行其他经济增长点的探索。由于教学具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施河小城镇建设和园区建设突飞猛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短短两年多时间,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极大地提升了小城镇建设的水平。

2、就业形势较好。

由于相关的镇办企业所以我镇的就业形式比较良好。加之,现在国家政策对农民工的特殊照顾和工资保障也有许多人走出农村去城市打工。整体看来,就业形势比较良好。

3.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近期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更是为我镇的经济差上了腾飞的翅膀,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主要收入来源有种地所得和打工所得。尤其是党中央决定减免农业税以后农民种粮的收入更加可观。更让人欣慰的是国家还对农民进行相关补助解决了宁民种地的后顾之忧,使我镇人民的收入大幅增长。

4、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出现新的变化

由于农民的收入增加,镇民的素质的整体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改善。加之,社会的整体进步镇民的消费结构也有了新的变化。除了单一的生活基本消费逐渐出现了娱乐消费、健身消费、旅游消费等等方面。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正在逐渐缩小城乡的差距。

(二 )走访镇里的敬老院、学校、镇民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我镇建起了敬老院、镇民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当我来到我镇的小学的时候更是被自己的所见所闻震惊,崭新的教学楼代替了原来的砖瓦房,整洁的校园到处洋溢着琅琅的读书声,我仿佛看到祖国的美好明天正昂首阔步的向我走来。

(三)观察并比较新农村衣、食、住、行的变化

现在站在我的家乡感受的全是新的气象,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向我走来,居民的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样式新鲜的衣服不再只是城里人的特权,美味丰盛的菜肴同样出现在农民的餐桌上,一座座小洋、一辆辆小汽车也正在我镇入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正在快速的改变我镇的面貌。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迷信活动 基督教信徒大约有30%,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其他人存在烧香等迷信现象。

(二)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略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最后通过分析家乡的变化,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新形势下必须准确把握农业发展定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

围绕结构调整夯实增收基础。切实把经济结构调优、主导产业调强、运行机制调活、经济效益调高,构筑具有家乡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农业基础。调优经济结构,就是在粮牧企、产供销、农科教、一二三产业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的关系;调强主导产业,就是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壮大区域主导产业;调活运行机制,就是积极完善健全土地经营、金融服务、中介组织联结机制等,大胆探索和建立农业保险、政府保障等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调高经济效益,就是按效益最大化原则,建立全新的产业结构,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围绕科技创新挖掘增收潜力。加快培育、引进、推广农畜优良品种。种植业选育、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强、成熟早、脱水快的优质品种。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注重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确保产品的商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自觉性。 围绕项目建设加大增收力度。利用结构调整上项目,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实现农产品增值。通过技术改造、机制创新发展和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建立一批高技术、高起点、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和商贸型的龙头企业。

围绕家乡建设扩大增收载体。建设以工业生产为主体的工业主导型乡镇;建设以从事商品流通和为城乡人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为主体的商贸主导型乡镇;建设以游客和货物集散为主体的交通运输主导型乡镇;建设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的旅游休闲主导型城镇。完全放开农民进入小城镇的户口限制,与原居住居民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围绕市场流通抢抓增收关键。大力支持兴办各类经贸公司,支持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民间流通组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

围绕非农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加强与市、县、乡三级劳动信息管理的交流,形成家乡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劳动管理部门主渠道作用,在家乡建立劳动保障站,在劳务输出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立办事机构,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管理。

围绕减轻负担强化增收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有关政策,坚决杜绝加重农民负担。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扎实开展农村“三乱”的专项治理工作。把减负工作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与改革和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结合起来。

第四篇:家乡改革新变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家乡改革新变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号:0203090523

姓名:卞忠明

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10年8月2号至2010年8月6号。

地点:江苏省南京市附近的几个村庄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居民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

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2、 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 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 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 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五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家乡变化

走向全面小康生活

——家乡变化

我的家乡在益阳,它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西和西南与本省常德市、怀化市接壤,南与娄底市毗邻,东和东北紧靠省会长沙市及岳阳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2144平方公里。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人民积极开拓,锐意进取,以火热的激情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下面我主要从经济、林业、农业等方面谈谈家乡的变化。

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益阳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新型工业化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益阳经济呈现出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喜人景象,开始进入又好又快的发展期。”去年,益阳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跃居全省前茅。今年1至7月份,益阳市完成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和增幅在全省排第二位,财政总收入增幅在全省排在第四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61.3%、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这非常了不起。

林业方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益阳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三十年间,通过大规模开展长江防护林、德援造林项目、世行贷款造林、平原绿化、退耕还林、林业 血防工程、石漠化治理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和“两南”

林业战略的全面实施,使全市森林植被迅速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蓄积量达2660万立方米,比改革开放初增长16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1.58%,比改革开放初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两南”林业资源快速扩张。杨树面积由改革开放初的几万亩发展到目前的近300万亩800万立方米,南竹面积由改革开放初的103万亩发展到目前的近200万亩3亿株。原来我市平湖区的南县、沅江历史上“人无歇荫地、鸟无树作窝”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

改革开放三十年益阳的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十年来,全市按照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要求,使全市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产业门类更加齐全,全市林业产业由改革开放期初的以原木销售为主到目前形成了以竹产业、浆纸板材、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等四大支柱林业产业。林业对财政的贡献和在林农收入的比重日益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758元来自林业,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林业为全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78万个,占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的三分之一。在桃江、安化等林业经济强县,林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有中国“南竹之乡”美誉的桃江县,农民收入中有40%左右来自竹业,70%以上林农年林业纯收入超万元。

农业方面

我出生在农村,深知农村的变化,从吃大锅饭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牛耕田到机械化种田,从凭票买东西到现在的拿钱买东西,

农村在改革开放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收入日渐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2005年6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我市为全省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自去年6月正式启动改革以来,我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摸清有关底数,科学制定工作方案。为了慎重起见,首先在沅江市试点,在沅江试点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去年11月我市全面启动了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目前全市已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班子配备、乡镇内设机构设置工作。这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全市由原来的128个乡镇撤并为81个,16个街道办事处撤并为11个,乡镇、街道撤并率达33.3%;领导班子职数由1294线调整为705线,精减比例为45.5%。尽管改革还未完成,但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开始显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想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都得益于改革开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hz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