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9 01: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编者按:此文完成于2012年8月份,现发出来与读者共享,有兴趣的可update数据,看看银行业趋势,其中,某些观点已被市场证实。主要观点是:随着我国银行业越过黄金发展期,2012年上半年,由于受到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新增贷款总量呈下降态势;在信贷结构上,企业及部门贷款、制造业及批发和零售业贷款、短期贷款及长三角地区贷款成为新的信贷增长点。在对未来市场流动性做出预期判断后,本文认为,未来银行信贷增速将放缓进入稳定发展期,中长期贷款有望回升,房贷新增占比已见底并趋于稳定。调整信贷结构将是银行在新一轮竞争中转型发展的生存之道。

过去5年中,我国银行存贷款业务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年均增长都高于21%,5年间实现了存款和贷款规模均翻两翻的目标。但最近有研究指出,我国银行业已处在黄金发展期的拐点,未来3年即2012年起将步入稳定发展期,而存贷款业务高速发展将成为往事。

存贷款规模是考量银行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银行经营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准。存贷款业务增长缓慢,乃至萎缩将危及银行的经营和长远发展。在存贷款进入低速稳定增长期,银行间资源争夺将会变得越发激烈,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和资产投向优化配置,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才是长远发展之道。有鉴于此,本文在回顾2012上半年,我国银行存贷款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未来演变和发展趋势以及商业银行未来的转型发展模式。 一、我国存贷款市场整体运营近况

2012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量规模平稳增长,存贷款业务均稳步回升,存贷比下降,资本充足率稳步上升,流动性有所缓解,不良贷款下降,总体上存贷款增速在经历两年多下滑后过渡到平稳低速发展期,后期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一)总量规模稳步增长

商业银行(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下同)存贷款规模持续稳步增长,截止2012年2季度末,贷款总额达63.325万亿元(本外币合计,下同),比上季度末增加8.675万亿元,同比增长15.87%;存款总额达90.876万亿元,比上季度末增加10.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3.17%。存贷比为69.68%,低于政策当局规定75%的警戒线(见表1),表明银行的流动性良好。

在各类商业银行中,国有银行依然占据存贷款市场的半壁江山(52.5%),但已呈下降态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异常迅猛(见图1),存款和贷款2011年

同比增长均高出国有银行6.8和3.5个百分点,特别是深发展、南京、恒丰、兴业、华夏等增速均高于15%,其中招商银行的存款和贷款规模增速分别为17%和14.6%,均处于中间位置。

(二)新增存款来源相对充裕且结构分布均衡

从存款结构看,2012年2季度住户存款和企业存款分别占据43%和36%。2012年前两季度存款增速均高出去年同期,反映出银行资金来源相对比较充裕。就新增存款结构而言,存款分布构成存在很强的季节性和波动性特征。截止2012年2季度末,商业银行企业存款新增15515.2亿元,增速为4.7%,占各项贷款新增的38.4%;住户存款新增10893.9亿元,增速为2.8%,占各项贷款新增的27%;机关团体存款新增7198.6亿元,增速为1.8%,占各项贷款新增的17.9%;财政存款新增4635.4亿元,增速为14.7%,增速最快,占各项贷款新增的11.5%(见图2),反映出新增存款来源的结构分布相对比较均衡。 (三)信贷有效需求不足,新增贷款呈下降态势

从信贷需求看,2012年以来银行和客户间的票据直贴利率以及银行间的票据转贴利率持续走低,由于受到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影响,银行信贷投放增加,票据融资比例下滑,6月底转贴利率下降步伐戛然而止,转而掉头上升,7月初在资金压力和信贷额度宽松的推动下,票据市场利率快速回落。反映出市场贷款的真实需求呈下降趋势,信贷有效需求不足(见图3)。

从信贷供给看,2012年上半年银行信贷投放新增贷款增速仅为8.1%,也低于过去4年同期增速(见图4)。可见,由于受到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银行新增贷款投放呈下降态势,银行将面临新一轮的信贷竞争,信贷结构调整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生存之道。

在此背景下,本文接着分析2012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新增的信贷结构在投资分布、行业分布、期限结构和地区分布等的现状。 1、企业及部门贷款成为新增长点,房地产贷款新增下滑明显

从投资分布看,2012年第1季度末,商业银行企业及部门新增贷款19500亿元,同比增长31.76%,占各项新增贷款的75.2%。居民户新增贷款4995亿元,同比增长33.9%,占各项新增贷款的19.26%。房地产新增贷款2427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52.4%,占各项新增贷款的9.36%,同比下降近12个百分点(见图5)。

从贷款投向可以看出,银行信贷对象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信贷投放逐步从房地产和居民户转向企业及部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体现了国家支持实业,扶持中小企业和刺激民营经济的政策正在得到有效贯彻;二是,去年1月份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信贷税收政策的《国八条》,有效遏制了房价上涨势头,增强了房地产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迫使银行减弱在该市场上的贷款和资金投资力度。 2011年招商银行全年新增贷款2096.24亿元,其中,企业新增贷款1235.26亿元,占新增贷款的58.9%,高出商业银行企业及部门新增贷款近27个百分点;零售新增贷款752.2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5.88%;票据贴现新增108.78亿元,仅占新增贷款的5.19%。可见企业贷款是最近招商银行重点打造的项目,同时也体现招行在“二次转型”战略下,加快推进小企业信贷和零售贷款多元化发展步伐,并重点发展低资本消耗和高收益的经营性贷款业务的政策目标。 2、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撑起新增贷款半边天

进一步分析企业贷款的行业分布发现,2011年新增贷款前三甲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占27.6%)、个人贷款(占23.5%)和批发和零售业(占22.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出现了负增长(见图6)。与此同时,招商银行新增贷款前二位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占44.1%)、批发和零售业(占43.25%),分别高出商业银行平均数的16.5和20.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制造业依然是银行借贷亲

睐的对象,而像工农业(如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和公共实施(如电、气、水生产和供应、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领域新增贷款额度较小。

3、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异军崛起,中长期贷款有待提振

从期限结构分布看,虽然2012上半年贷款增量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但增量主要集中在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中长期贷款和住户贷款表现较为逊色。

在总量规模上,上半年短期贷款融资新增23240亿元,占据贷款新增的45%,票据融资新增8146亿元,占据贷款新增的16%。而中长期贷款和住户贷款新增分别为 15734亿元和11338亿元,占据贷款新增的31%和22%,环比分别下降19和10个百分点。在增速上,上半年票据融资月均增速高达7%,短期贷款月均增速为2.1%,分别高出中长期贷款近6和1.1个百分点(见图7和图8)。

4、长江三角洲地区贷款增速迅猛,中西部地区发后追赶明显

从区域分布看,2010年全国六大区域中,长江三角洲地区贷款36948亿元,占据最大比重(30.2%),其他依次是西部地区26381亿元(21.5%)、中部地区20353亿元(16.6%)、环渤海地区17088亿元(14%)和珠江三角洲地区15380亿元(12.6%)以及东北地区6278亿元(5.1%)。从增速上看,2005-2010年间,长江三角洲地区贷款增速迅猛,平均增速高达23%;其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为22.5%。但从2009-2010贷款新增额度看,西部和中部地区贷款新增异军崛起,后发追赶明显,成为新的一大亮点,2010年分别增长26381亿元和20353亿元,增速分别为26%和23%(见图9和图10)。

(四)银行业盈利水平持续向好

2012年1季度末,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326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25亿元,同比增长23.7%;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4%,与去年同期持平;平均资本利润率为22.3%,比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见表2)。

2011年末,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息收入2.1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生息资产增长和净息差扩大共同推动了净利息收入增长;非利息收入5149亿元,同比增长46.3%,显著高于同期净利息收入的增幅。

(五)资本充足率稳步上升、流动性趋紧状况有所缓解

从资本充足率看,2012年1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7%,比去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3%,比上季度末上升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从资本结构看,核心资本与资本的比例为79%,资本质量较高(见图11)。

从流动性看,2009-2010年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紧张,自2011年特别是2012年起,流动性紧张状况得到有效舒缓和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流动性趋势上涨明显,2012年第1季度,银行流动性比例为45.7%,比上季度末上升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4个百分点(见图11);二是,银行存贷款比率有所下降,2012年第1季度末,商业银行存贷款比例为64.5%,比上季度末下降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

(六)不良贷款比例呈下降态势,银行准备金水平持续企稳上升

自2010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呈下降趋势,2012年1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4382亿元,比去年末略增加103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0.9%,比去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见图12)。

个人消费贷款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11年比去年末增长2.5%。住房按揭贷款(占44.5%)和信用卡透支贷款(占23.5%)是个人消费贷款的两大主体。2011年末,住房按揭贷款整体不良贷款率仍保持低位,为0.3%,比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为1.19%,比上年末下降0.36个百分点。

准备金水平继续稳步提升。2012年1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为1.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96亿元;拨备覆盖率继续提高,达到287.4%,比上年末提高9.3个百分点;说明银行的资产管理和经营状况呈良好发展态势。 二、未来发展趋势

宏观上预计下半年央行将会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市场流动性,银行存贷款规模增速下行压力将会得到舒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和中国经济增长放慢,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使得海外资金流入中国有所减少;截止2012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占款仅为3026亿元,与2011年全年27791.87亿元相比,仅实现了不足11%。当前外汇占款是我国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外汇占款下降为未来降准提高市场流动性创造了空间。二是,2012年6月CPI同比上涨2.2%,已降至3%以下,也为后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打开了政策空间。因此,预计下半年市场不缺流动性。

(一)存贷款市场进入稳定低速发展时期

虽然短期市场流动性充裕,但是长期来看,我国银行业已经越过黄金发展期的拐点,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存贷款高速增长已成为往事。由图13所示可知,2004-2008年是我国银行业的平稳发展时期,存款增速保持在14-20%区间内,贷款增速保持在12.4-21%区间内。而2009-2010年则不论是存款还是贷款增速均高于18%,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存款增速保持在18-29%区间内,均速高于23.6%,贷款增速保持在19-35%区间内,均速高于26%。

但由于受到2010年监管当局时隔多年重祭存贷比调控的影响,限制了银行的放贷能力,进入2011年,存款和贷款增速急速下滑,多数月份落在12-18%之间。采用移动平均推测和非线性模型预测发现,未来存贷款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但增速将继续维持在12-18%区间内,银行业已正式步入稳定低速发展阶段,说明存贷款高速增长已经一去不复返,我国银行业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存款资源竞争和贷款结构优化调整。

(二)信贷增速将放缓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从信贷周期看,我国信贷政策具有很强的逆经济周期性,基于此,我们采用新增贷款/GDP来衡量我国的信贷周期,如图14所示,2004年以来,我国的信贷可以划分为三个周期:2004-2008年为收缩期;2009- 2010年为扩张期;2011至今为收缩期;基于数据具有趋势性和季节性的特征,本文利用X12消除季节性的影响,同时采用复合型序列分解(见附录介绍)预测认为,自2013年起(至2014年)我国信贷会进入平稳发展第四个周期,预计新增贷款/GDP增速可能徘徊在20%左右。这也为银行业调整信贷结构,冲破依赖高资本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向低资本消耗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从贷款业务看,企业信贷和居民信贷也将进入平稳低速增长期。伴随我国银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由图15可知,居民户贷款和公司及部门增速也将进入平稳增长时期,未来增速将继续保持在1%-2%区间内。与此同时,随着企业信贷和居

民信贷进入平稳增长期,我国贷款增速也进入低速稳定增长期,后续预计增速将持续一段时间保持在1%-2%区间内。

(三)中长期贷款有望回升,短期内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依然是贷款新增的主力军

从信贷期限看,2004年以来中长期贷款占比呈增速上升趋势,而整体上,短期贷款占比呈下降态势。但自2011年中期以来,短期贷款新增增速迅猛,而中长期贷款却在2010年到达顶峰后急速下滑至谷底。虽然6月份商业银行大规模出票令票据融资新增急速下滑(见图16),但中长期贷款并未由此相应增加予以填充,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只是把票据融资下降规模转移至短期贷款项目名下。中长期贷款一般是被视为企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因此上半年中长期贷款表现低迷暗示中国实体经济并未真正进入复苏的轨道。

但是7月份起票据市场反映银行正在进行信贷结构调整,票据融资紧缩将为中长期贷款腾出增长空间;另外,7月6日央行的非对称降息,且将贷款利率浮动下限扩大至70%,这不仅刺激了企业贷款,息差的收缩也迫使商业银行将更多的资产配置在高收益高风险的一般贷款上。因此,在政府“保增长”和“稳银行”的意图下,货币政策将会做微调的松动,未来中长期贷款增长依然可期。 (四)房贷新增占比已见底,在持续下滑后将趋于稳定

从房贷结构看,如图17所示,2007年以来贷款新增占比经历了五个时期(几乎与居民户贷款新增占比同步):2007年为扩张期;2007- 2008年为收缩期;2009-2010年为扩张期;2001年起进入收缩期;目前在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房贷新增占比已见底,预计后续将进入持续平稳增长期。此外,房贷占比一直保持在19%左右。

(五)直接与间接融资相互挤压,银行信贷融资新增占比呈下降态势

从外部融资方式看,直接与间接融资存在相互挤压关系,如图18所示,2002-2007年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得到快速发展,银行信贷融资占比呈下降趋势;2008-2009年在资本市场处于调整阶段,银行信贷反转呈上升趋;2010年起我国债券市场又得到发展,从而挤压使得银行信贷融资新增占比呈下降态势。

从银行内部监管看,经历2009-2010年信贷扩张,我国多数商业银行存贷比已接近监管“警戒线”,201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为70.4%,比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但交行和中行依然高出警戒线3个和2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监管也制约银行放贷能力(见图19)。

三、结论

随着我国银行业越过黄金发展期,开始步入低速稳定发展期,商业银行将面临新一轮的存款资源竞争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我们认为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已开始分化,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银行将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分析我国存贷款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将有利于我们在未来竞争力中占领制高点。

本文认为,2012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量规模平稳增长,存贷款业务均稳步回升,存贷比下降,资本充足率稳步上升,流动性有所缓解,不良贷款下降,银行的盈利状况良好。2012年上半年,新增存款来源相对充裕且结构分布均衡。但是,由于受到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新增贷款总量呈下降态势;其中,在信贷结构上,从投资分布看,企业及部门贷款成为新增长点,房地产贷款新增下滑明显;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撑起新增贷款半边天,而像工农业(如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和公共实施(如电、气、水生产和供应、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领域新增贷款额度较小;从期限结构分布看,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异军崛起,中长期贷款和住户贷款表现较为逊色;从区域分布看,长江三角洲地区贷款增速迅猛,而中西部地区发后追赶明显。

在对未来市场流动性做出预期判断后,本文认为,未来银行信贷增速将放缓进入低速稳定发展期,中长期贷款有望回升,但短期内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依然是贷款新增的主力军;房贷新增占比已见底并趋于稳定;而直接与间接融资之间的相互挤压,也使得银行信贷融资新增占比呈下降态势。因此,本文认为,调整信贷结构、孕育银行盈利的新增长点将是商业银行在新一轮竞争中转型发展的生存之道。

附录:预测方法选择:

附录:复合型序列的分解预测: 第一步:确定并分离季节成分

(1)计算季节指数,以确定时间序列中的季节成分。

(2)将季节成分从时间序列中分离出去,即用每一个观测值除以相应的季节指数,以消除季节性。

第二步: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

对消除季节成分的序列建立适当的预测模型,并根据这一模型进行预测。

第三步:计算出最后的预测值

用预测值乘以相应的季节指数,得到最终的预测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hx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