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财务会计课堂笔记

更新时间:2024-05-24 05: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大《财务会计案例研究》第一章 资产的质量分析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重点掌握资产按质量分类的类型,掌握会计报表分析的诀窍,重点掌握会计案例选编的习题。 ◆ 知识点整理 一、 教学案例

资产的质量分析: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白送企业,我们不能要。

在企业,特别是国有老企业的收购、兼并、重组案中,对企业的资产质量应进行详细核查,以免取得实际净资产为负的企业。所谓资产的质量,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被企业在未来进一步利用或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资产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为资产的账面价值量与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可以用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或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后的价值之间的差异上。

资产按照其质量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账面价值等金额实现的资产

按照账面价值等金额实现的资产,主要包括企业的货币资金。这是因为,作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企业的货币资金会自动地与任一时点的货币购买力相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在任一时点的货币资产,均会按照账面等金额实现其价值。 (2)按照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贬值实现的资产 按照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贬值实现的资产,是指那些账面价值量较高,而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可以用资产的公允价值来计量)较低的资产。这类资产主要包括: ①短期债权

这里的短期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由于存在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因此,短期债权注定要以低于账面的价值量进行回收。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短期债权的贬值因素,但是,从大多数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来看,大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较为详细的企业则采用账龄分析法)或销售收入百分比法。但是,这种分析仍然难以恰当地反映债

权资产的质量。这是因为,第一,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均需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百分比。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企业对坏账准备计提的百分比的确定不一定能够反映债权的贬值程度——采用统一的一个或若干个坏账计提百分比恰恰忽略了决定债权质量的首要方面:特定债务人的偿债能力。 ②部分短期投资

1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尽管短期投资的初始目的的持有期不超过一年,但是,如果企业的短期投资实际持有期超过一年时,该投资仍应作为短期投资处理。除非企业已经将其改为长期持有目的。

在企业的报表披露上,短期投资可以计提投资损失,即投资跌价准备。企业计提的短期投资损失(即投资跌价)准备,反映了企业对其自己的短期投资跌价(贬值)的认识。在存在公开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有关证券的收盘价可以作为企业计提的短期投资损失(即投资跌价)准备的参照资料。应该说,以此参照资料计提的短期投资损失(即投资跌价)准备,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短期投资的贬值或跌价的程度。 ③部分存货

在企业的报表披露上,存货可以计提损失(即跌价)准备。企业计提的存货损失准备,反映了企业对其自己的存货跌价的认识。

因此,我们可以说,存货跌价损失准备反映了企业对其存货贬值程度的认识水平和企业可接受的贬值水平。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在对存货质量进行分析、判断时,还应结合对企业存货构成的分析、存货周转率的分析以及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金额与利润表中“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金额的对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④部分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也就是说,长期投资是企业持有的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期超过一年以上、因对外出让资产而形成的股权或债权。 为了揭示企业长期投资的贬值因素,企业可以在其资产负债表中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反映了企业对其投资贬值程度的认识水平和企业可接受的贬值水平。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在对长期投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时,还应结合对企业长期投资与方向构成的分析、报表附注中对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说明、利润表中投资收益与投资规模的联系的分析、现金流量表

中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金额与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金额的对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⑤部分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体现了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条件下,企业一般不会将其正在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对外出售。因此,企业固定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被企业进一步利用的质量上。

但是,在历史成本原则下,持续经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通常将提供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以及固定资产净值。受企业折旧政策的制约,企业披露的固定资产净值不可能反映在资产负债表日相应固定资产对企业的实际“价值”。

实际上,企业的固定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将在未来增值,如企业的房地产等。但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正在快速贬值,如技术含量较高、技术进步较快的高科技资产。但是,正在贬值的资产的贬值量与正在增值的资产的增值量不存在恰好相等的关系。

因此,在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质量进行分析时,应当结合企业固定资产的构成、已经使用年限、企业的折旧政策等进行综合分析。 ⑥纯摊销性的“其他资产” 所谓纯摊销性的“资产”,是指那些由于应计制原则的要求而暂作“资产”处理的有关项目,包括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

应该说,除个别内容有可能包含对企业未来有利的资产性质的内容外,上述项目的主体并不能为企业未来提供实质性帮助,没有实际利用价值。 因此,上述各项“资产”的实际价值趋近于零。 (3)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增值实现的资产 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增值实现的资产,是指那些账面价值量较低,而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可以用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较高的资产。这类资产主要包括: ①大部分存货

对于制造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其主要经营与销售的商品就是企业的存货。因此,企业的大部分存货按成本计价,出售的价格一般应该按照高于账面价值,销售时金额上的增值得以实现。

但是,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与稳健原则均要求企业对这部分存货资产以较低的历史成本来对外披露。

②部分对外投资

从总体上来说,企业的对外投资应该实现增值。同样,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与稳健原则均要求企业对那些能够增值的对外投资以较低的历史成本来对外披露。 ③部分固定资产

前已述及,企业的部分固定资产可以增值。同样,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与稳健原则均要求企业对那些能够增值的固定资产以较低的历史成本来对外披露。

④账面上未体现净值,但可以增值实现的“表外资

2

产”

账面上未体现净值,但可以增值实现的“表外资产”,是指那些因会计处理原因或计量手段的限制而未能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净值,但可以为企业在未来做出贡献的资产项目。主要包括:

第一,已经提足折旧、但企业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已经提足折旧、但企业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由于其历史成本与累计折旧相等而未能体现出净值。企业的建筑物以及设备、生产线等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类资产由于其对企业有未来利用价值,因而是企业实实在在的资产。

第二,企业正在使用,但已经作为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到费用中去、资产负债表上未体现价值的资产。与已经提足折旧、但企业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一样,企业正在使用,但已经作为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到费用中去、资产负债表上未体现价值的资产,由于其对企业有未来利用价值,因而是企业实实在在的资产。

第三,已经成功的研究和开发项目的成果。我们已经知道,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支出,一般作为支出当期的费用处理。这样,已经成功的研究和开发项目的成果,将游离于报表之外而存在。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于重视研究和开发、历史悠久的企业。

第四,人力资源。毋庸置疑,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无形资产。遗憾的是,目前财务会计还难以将人力资源作为一项资产来纳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因此,了解、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只能借助于非货币因素的分析。 二、会计报表分析诀窍

(1)会计只不过是一套为经济活动成果提供记录和衡量的系统方法罢了。这套办法很实用,所以现在还被人们普遍使用。

(2)财务报表基于事实而非可能性。“公认会计原则”是相当审慎的。如果某项资产的市价提高,则账面价值仍以历史成本为准,并不为了反映市场状况而做相应调整。然而,若情形相反时则并非如此。如果已购资产的市价明显下降,则其账面价值也应随之向下调整。

(3)资产负债表列出某一特定时点企业的财务状况。其基本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依据流动性进行分类。对资产而言,流动性指的是转换成现金的速度;对负债而言,流动性指的是现金或其他价值替代物的偿付期限。 三、会计案例选编

介绍著名公司的财务报表的涵盖范围和数量。

阅读问题是:对于大多数公司,销售收入是否经常被披露在百万、十亿或万亿的范围内? 问题答案:一般使用千美元为报告单位。 四、参考文献:会计的涵义与目的(上)

组织大致可区分为盈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两类。前者以获利为主要目标,后者则有其他一些目标如政府管理、提高社会服务、提供教育等。在美国的从业人员中大约有三分之二在盈利性组织中任职,另外三分之一则在非盈利组织中任职,两类组织中会计的功能基本类似。会计是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方法,并使信息使用者有可能据之进行判别和决策的过程。

财务会计的框架构成了所有会计的基础。财务会计框架即由一些基本原则和概念、包括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专门术语、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应用这些原则、概念的规则和标准等组成。

浙大《财务会计案例研究》第二章 货币资金运用状况的分析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重点掌握货币资金运用状况的分析方法,掌握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分析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重点掌握会计案例选编的习题。 ◆ 知识点整理 一、 教学案例

货币资金运用状况的分析

对货币资金运用状况的分析,应该集中在对货币资金质量的分析上。货币资金质量,主要是指企业对货币资金的运用质量以及企业货币资金的构成质量。

对企业货币资金质量的分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分析企业日常货币资金规模是否适当;

企业货币资金的适当规模,主要受下列因素决定: ①企业的资产规模、业务收支规模; ②企业的行业特点;

③企业对货币资金的运用能力。

企业过高的货币资金规模,可能意味着企业正在丧失潜在的投资机会,也可能表明企业的管理人员生财无道。

(2)分析企业在货币资金收支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实际执行质量;

企业货币资金收支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货币资金收支的全过程。

1)在货币资金的收入方面,由于收款主要由销售而引起,因此,与货币资金收入有关的内部控制制

3

度主要应该涉及销售过程和具体的收款过程两个方面。主要包括:

①对客户的选择(主要应评估客户的未来偿债能力);

②对特定客户销售特定商品种类的决定; ③对特定客户销售特定商品数量的决定; ④销售数量与折扣等级的决定;

⑤付款条件(预付、现销、赊销或组合)的决定; ⑥商品或产品出库数量和质量的确定; ⑦债权催收工作部门的确定; ⑧具体收款环节以及会计处理。

2)在货币资金的支出方面,由于付款主要由采购而引起,因此,与货币资金支出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该涉及采购过程和具体的付款过程两个方面。主要包括:

①对采购需求的确定(包括采购种类、数量、质量以及必要性和合理性的确定);

②对采购时机(合适采购)的确定;

③对供货商的选择(主要应评估不同供货商在质量、价格、交货条件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差异); ④从特定供货商采购特定商品种类的决定; ⑤对特定供货商采购特定商品数量的决定; ⑥采购数量与折扣等级的谈判与决定;

⑦付款条件(预付、现付、赊购或组合)的决定; ⑧采购商品或产品入库数量和质量的确定; ⑨具体付款环节以及会计处理。

(3)分析企业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质量;

在企业由于没有遵守国家的现金管理制度而保留了过多的货币资金的条件下,企业可能会遭受失窃、白条抵库的损失;在企业违反国家结算政策的条件下,企业有可能遭受有关部门的处罚;在企业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质量较差的条件下,企业的进一步融资也将发生困难;等等。 (4)分析企业货币资金构成质量。

企业的经济业务涉及多种货币。在企业的货币资金有多种货币的条件下,由于不同货币币值有不同的未来走向,不同货币币值的走向决定了相应货币的“质量”。此时,对企业保有的各种货币进行汇率趋势分析,就可以确定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的未来质量。

二、会计报表分析诀窍

(1)损益表列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营运成果(资产负债表列出特定时间点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披露的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损益表中则列出了这些金额的变化或流动状况。损益

表分段列出了每个步骤的收入、费用,从而使利润净额更加明了。

(2)权责发生制要求费用必须和同一阶段内确认的收入一致。费用包括:购入作为转售的资产、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等方面所付出的价值。配比是权责发生制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现金原则和权责会计方法的主要差异所在。

(3)财务报表依据公认会计原则编制。公认会计原则是构建会计实务的权威声明,会计规则和惯例的主体。公认会计原则确保企业财务报表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结果及财务状况。

个别财务会计准则的公报相当繁琐,技术性很高。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报表所要达到的标准却很明确。财务会计报表概念第2号就对此明确地列出标准,其中包括相关性与及时性、诚实陈述、可靠性、可验证性和可比性。 三、会计案例选编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这个比率反映的是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衡量的是短期流动性。负债比率是总负债和总资产的比值。这一比率衡量的是以债务取得资产的比率,它反映的是长期偿债能力。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

四、 参考文献: 会计的涵义与目的(下)

财务会计活动受基本会计规则支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GAAP。这些基本规则与读者基于以前发布的会计信息所产生的先入之见可能会有所差异。基本规则的制订机构是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展新会计原则时,人们一直力图在对会计原则的相关性要求与客观性和可行性要求做出被认为公平的处理。

浙大《财务会计案例研究》第三章 短期债权的质量分析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重点掌握短期债权的质量分析方法,掌握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熟练掌握资产负债表,重点掌握会计案例选编的习题。

◆ 知识点整理 一、教学案例

短期债权的质量分析 (一)短期债权的定义

这里的短期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由于存在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因此,短期债权注定要以低于账面的价值量进行回收。在会计上,如果应收票据在到期时不能收回,则债权企业应在到期日将应收票据的到期值

4

转成应收账款。因此,对短期债权的质量分析,主要应着眼于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质量分析。

(二)对短期债权质量的分析要点

对短期债权的质量分析,应关注下列主要方面:

1、决定应收账款规模的主要因素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赊销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形成的商业债权。这种债权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

决定或影响应收账款规模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

①企业的经营方式及所处的行业特点 对相当多的企业来说,其营销自己的产品或劳务,不外采用预收款(如广告业)、赊销和现销。因此,债权规模与企业经营方式和所处行业有直接联系。

②企业的信用政策

企业赊销商品,就是向购买方提供了商业信用。因此,企业的信用政策对其商业债权规模有着直接的影响:放松信用政策,将会刺激销售,增大债权规模;紧缩信用政策,则又会制约销售,减少债权规模。

2、短期债权的质量分析

短期债权(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的质量,是指债权转化为货币的质量。我们知道,肯定的一元钱与不肯定的一元钱间是有差别的。在这里,短期债权即为不肯定的货币:即短期债权既可转化为现实货币,又可转化为坏账,形成企业的损失。因此,在既定的债权规模下,对债权的质量分析至关重要。

对债权的质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对债权的账龄进行分析

对债权的账龄进行分析,是最传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债权的形成时间进行分析,进而对不同账龄的债权分别判断质量:对现有债权,按欠账期长短(即账龄)进行分类分析。一般而言,未过信用期或已过信用期但拖欠期较短的债权出现坏账的可能性比已过信用期较长时间的债权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小。

这种分析,对确定企业的坏账情况,制定或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十分有益。

②对债务人的构成进行分析

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债权的质量,不仅与债权的账龄有关,更与债务人的构成有关。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债务人的构成分析

来对债权的质量进行分析。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从债务人的区域构成来分析。 第二,从债务人的所有制构成来分析。 第三,从债务人是否为其关联方来分析。 第四,从债务人是否稳定来分析。

③对形成债权的内部经手人构成的分析 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在对债权质量进行分析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形成债权的内部经手人进行分析。这是因为,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许多管理人员发现,由于个人的业务素质或品德素质等原因,企业内部的个别人员所经手的债权的回收率低、坏账率高。通过对形成债权的内部经手人构成的分析,企业的管理层可以对自己的用人政策进行思考,进行适当的人力资源调配。

④分析债权周转质量

在评价企业债权质量时,可以借助于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进行分析。在一定的赊销政策条件下,企业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越长,债权周转速度越慢,债权的质量也就越差。同时,应收账款的平均收账期还可以与企业的赊销期进行比较,由此判断企业赊销政策的合理性。此外,应收账款的平均收账期还可以与行业平均水平和领先水平进行比较,以此来了解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3、关于其他应收款及其质量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包括企业应收的各种赔款、各种罚款、存出的保证金、应收出租包装物的租金、预付给企业内个人或单位的备用金、应向职工个人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等。

显然,其他应收款的质量分析也可以借助于我们前面介绍的分析方法进行。但是,从笔者了解的企业实践来看,许多企业对其他应收款项目的运用并不规范。在许多企业的其他应收款中,包含了较多的不规范行为。例如,许多企业将其母公司对注册资本的抽逃作为债权计人其他应收款项目、将对其他企业的资金拆借而形成的债权计人其他应收款项目等。

在企业的其他应收款包含诸多不规范内容的条件下,对其他应收款的质量应做具体分析:如果是因为母公司对注册资本的抽逃而形成的债权,这种债权首先是不合法,其次是不可能再收回,因此,不论该债权的账龄长短,均应属于坏账之列;如果是因为对其他企业的贷款而形成的债权,这种债权一方面要考察其合法性,另一方面要考察债务

5

人的偿债能力;等等。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资金运作中,经常出现在上市公司从股市募集资金成功以后,当年年末的其他应收款比年初出现大幅度上升、其规模甚至超过商业债权规模(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分析者应密切关注上市公司对有关信息的披露,并关注其他应收款的合法性及回收状况。

4、关于预付账款及其质量

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单位的货款而形成的债权。在会计上,预付账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入账。企业在计算坏账准备时,在债权中应该包括无望收到货物的预付账款。企业的预付账款规模,主要应考虑企业采购特定存货的市场状况。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预付账款债权不会构成流动资产的主体部分。

5、关注企业对债权质量的信息披露

债权质量的报表披露内容,一般包括不良债权(坏账准备)的规模、计提依据以及计提比例、账龄分析等内容。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采用备抵法处理坏账。

关于坏账准备的计算,企业既可以应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也可以应用销售百分比法。

由于企业在对坏账准备进行处理有多方面的差异,企业披露的关于坏账准备方面的信息就比以往更加重要。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企业能够自行确定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提取比例时,企业披露的坏账准备一般仅仅代表了企业对其现有债权中坏账规模的估计数额。坏账的处理是兼会计选择和会计估计于一身的核算环节,其可能包含的主观性可见一斑。

二、分析诀窍

(一)现金的来龙去脉

现金流量表列出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现金收入及何时产生现金流出。企业必须选择直接或间接方式编制并汇报现金流量表。管理者所作的关于经营、投资及融资的决策都会影响到现金流动。经营决策涉及企业的产品种类、生产过程及销售过程。生产、服务、销售及行政事务的组织都属于经营的范畴。

(二)要搞清货币资金,应追踪现金流动过程。 虽然财务会计报表标准第95号建议企业使用直接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但超过90%的公司仍采用间接方式。

三、会计案例选编

学习分析资产负债表的方法并对此方法加以运用。

四、参考文献: 基本会计概念:资产负债表(上) 这里采用的概念与其他作者或组织所列举的那些概念并不一致,但却反映了北美的会计人员广泛接受并应用于实践的会计概念。

在某些情况下,资源和要求权观点更易于理解一些。但在分析持续经营主体的资产负债表时,通常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观点的解释更有意义。

浙大《财务会计案例研究》第四章 存货的质量分析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重点掌握存货的质量分析方法,会整理所有者权益的内容,重点掌握会计案例选编的习题。

◆ 知识点整理 一、教学案例

存货的质量分析——对存货质量的分析要点 对存货质量的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存货的物理质量分析

在这里,存货的物理质量, 即存货的自然状态。例如,商业企业中的待售商品是否完好无损、制造业的产成品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应产品的等级要求,等等。

对存货的物理质量分析,可以初步确定企业存货的状态,为分析存货的被利用价值和变现价值奠定基础。

(2)对存货的时效状况分析

按照时效性对企业存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①与保质期相联系的存货, 例如食品。 ②与技术相联系的存货:这里的技术,除了我们熟悉的科学技术以外,也包括配方、诀窍等无形资产。同样是与技术相联,有的存货的支持技术进步较快(如电子计算机技术);有的存货的支持技术则进步较慢(如传统中药配方、药品配方、食品配方等)。支持技术进步较快的存货的时效性较强,支持技术进步较慢的存货的时效性较弱。

(3)对存货的品种构成分析

在企业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的条件下,不同品种的产品的盈利能力、技术状态、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产品的抗变能力等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企业存货的品种构成结合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有助于对企业存货质量进行整体把握。

6

在对存货的品种构成分析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企业存货多元化程度。无论从生存能力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的角度,生命力强的企业总是寻求生产经营的产品多元化。这是因为,过分依赖某一种产品或几种产品的企业,极有可能因产品出现问题而使企业全局受到重创。一般来说,构成多元化且处于正常周转状态的企业存货质量较高,品种比较单一的企业存货质量较差。对于那些虽然品种较为单一,但处于正常周转的企业存货的前景,还要

结合未来市场竞争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②现有存货的盈利能力。对现有存货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企业效益的增长点,以使企业在未来的生产与营销决策中,尽力安排盈利能力较强的存货。

③不同存货的周转状况。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盈利性强、且周转速度正常的存货,将形成企业未来利润的增长点。

④现有存货的市场发展前景。企业现有存货能否为企业未来创造效益,关键还要看现有存货所处的生命周期及所面临的市场前景。

因此,企业应当对其存货的品种构成进行分析,并关注不同品种的产品的盈利能力、技术状态、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产品的抗变能力等方面的状况。对存货的品种构成进行分析,将揭示出企业存货质量的结构。

(4)对存货的毛利率的走势进行分析

存货毛利率,是存货毛利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在我国目前的利润表中,主营业务利润近似地等于毛利。从利润表的构成来看,在企业获得毛利以后,还要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才能获得营业利润。这就是说,在毛利率下降的情况下,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企业如果希望保持营业利润的规模不下降,就必须靠增加营业额来解决。

企业毛利率的下降,可能有下列原因: 第一,企业所经营的产品面临着不断增强的市场竞争压力,从而使得企业被迫采取降价的措施。

第二,企业主动采取的营销行为。有时,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打压竞争对手而采取主动降价的策略,从而导致毛利率的下降。

第三,企业的产品已经进入“夕阳”期,出现不可逆转的价格下降。如果属于这种情况,则说明企业将进入产品整体更新换代的发展时期。

(5)对存货周转以及积压状况的分析

在周转一次可以带来毛利的情况下,企业存货在一定时期内周转越快,其毛利以及营业利润就有可能越高。因此,企业的存货只有保持一定的周转速度,才能将利润维持在一定水平。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存货积压,会引起当期利润的增加。

企业存货积压,是指期末存货金额高于期初存货金额。主要包括原材料积压、在产品积压和产成品积压。原材料积压一般是由于集中采购或近期大规模增加生产而引起的,应该伴随着较低的采购成本;在产品积压或者是由于增加了生产,使得停留在生产过程的在产品数量增加从而导致期末存货金额高于期初存货金额,或者是由于在成本计算过程中在产品分摊了较高的制造费用所至;产成品积压应该是由于产大于销而引起的。不论上述哪一种原因引起的积压,均会导致产成品单位成本下降,毛利率提高,从而引起当期利润的增加。

(6)对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运用适当性的分析

存货通常按其取得成本计价入账。但是,当存货的质量下降,其市场价值或可利用价值降低到其成本以下时,企业如仍以成本在账、表上反映,则会导致资产的高估和利润的高估。从稳健性原则来考虑,这种处理就不适宜了。

按照会计惯例,当存货的市场价值低于其成本时,就应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来对存货成本进行调整。

①成本

我们这里所说的存货成本,即为存货的初始入账价值。对自制存货来讲,它指的是入库产成品成本;对外购存货而言,则指存货的采购成本。

②市价

这里的市价,主要指存货的可变现净值(Net Realizable Value,NRV)。所谓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所实现的销售价格减去实现此销售价格所需支付的继续加工成本或附加处置成本。因此,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也可以被称为是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规则(注:美国应用此规则时的“市价”指的是重置成本,即Replacement cost,同时又为“市价”规定了上限和下限。其中,上限(即Ceiling)是指可变现净值,下限(Floor)是指可变现净值减去正常的利润)。

③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的含义

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的含义是:当存货的成本低于市价时,以成本确认期末存货价值;当存货的成本高于市价时,企业应以市价来代替其成本

7

作为期末存货价值,并确认存货跌价损失,将损失计入当期利润表。

在实际运用中,企业既可以将所有存货的成本与其市价对比,也可以将存货的成本与市价进行分类对比,还可以将存货的成本与市价进行单个对比。

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的运用,既可以运用于库存商品、产成品,也可运用于原材料、在产品以及其他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在运用于原材料、在产品以及其他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时,如果预计用有关原材料、在产品以及其他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能按成本或高于成本的价值出售,则在期末对外披露存货的价值时,仍以成本为基础。如果预计用有关原材料、在产品以及其他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不能按成本或高于成本的价值出售,则在期末对外披露存货的价值时,就要将上述有关的原材料、在产品以及其他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价值调低到可变现净值,同时确认存货跌价损失。

但是,对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的运用,主要是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存货成本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对比关系估计做出的。在实际估计过程中,企业有可能考虑到存货跌价损失的估计对当前以及未来营业利润的影响而做出倾向性较大的估计:在当前营业利润较为充足的条件下,企业有时更愿意将自己的存货跌价损失估计高些,以留在未来“以丰补歉”,并实现企业利润的长期稳定增长;在当前营业利润较低的条件下,企业有时更愿意将自己的存货跌价损失估计得低些,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暂时繁荣。这就有可能出现“在企业缺利润的时候,其存货跌价准备不会对利润造成较大冲击,而在企业利润较高时,其存货跌价准备又会对利润造成较大冲击”的现象。

二、分析诀窍

整理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出了资产负债表上的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项目。各个项目列出了股票持有人所拥有的权益,用账面价值表示。只有整理和分析了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各个项目,才能真正了解归属于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净额。

三、会计案例选编

理解并解释资产负债表披露的数据。 四、参考文献:基本会计概念:资产负债表(下)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在某一具体时点会计实体的财务状况,它包括两栏:资产栏表示由实体所控制的经济资源,这些经济资源可望为实体提供未来

收益,并且取得时所支付的成本是可以客观计量的。权益栏反映了作为会计实体债务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拥有的投资于实体的款项。在公司中,所有者权益还要被细分为实收资本和留存收益。

浙大《财务会计案例研究》第五章 股权与股利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重点掌握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学会进行多步式损益表、趋势分析以及同型报表的编制,重点掌握会计案例选编的习题。

◆ 知识点整理 一、教学案例 股权与股利

(一)南方乳品公司内部股权转让案

首先,必须明确,一般情况下,没有哪一个正常的投资者会对前景暗淡企业的股权感兴趣。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双方在合作经营一定时期以后,面对前景看好的企业,一方采用各种手段企图将另一方的股权予以削弱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也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在内部股权的调整过程中,转出股权的一方不能蒙受较大的损失。

在本例中,尽管企业是在亏损的状态下运行的,但是,由于企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很多亏损因素都为企业未来的顺畅发展奠定了基础,企业在未来实现效益的前景是好的。这一点,从外方准备追加投资,并借机企图将中方的股权削弱、扩大其在企业中的股权的行动中可以得到验证。

中方底价金额的确定,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中方底价金额的确定方式,完全是站在债权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只考虑了本金和利息的补偿。而中方并不清楚作为股权投资者与债权投资者在权利与收益方面的基本差异。作为股权投资者,其拥有的股权与入资时所确定的股份比例直接相关,并按照股份比例对企业拥有权利(其中包括分红权)。而股权投资收益的存在,则主要取决于:(1)被投资企业是否有增量利润;(2)股权持有方在转让股权时股权转让价格是否比股权取得成本高。本例中,合资企业账面上并未表现出利润而是亏损,但合资双方都应该认识到这种亏损并不是经营导致的,而是企业为未来发展垫支资金所致,从而使企业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下降。以这种状况下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收购价,收购方显然是别有用心。而股权出让一方仅仅考虑利息的补偿也是远远不够的。

股权交易的各方必须清楚:企业股权的转让,既不是对注册资本相应百分比的转让,也不是对企

8

业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账面金额相应百分比的转让,而是对企业所有者权益市场价值相应百分比的转让。而股权交易价格的确定,则与企业股权的可流通性、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以及股权交易双方在谈判中的力量对比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在存在股权交易市场的条件下,企业的股权价值主要由市场来决定,股权交易双方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

此例中,企业的股份并未上市交易,股权交易价格只能由双方协商解决。但在股权转让价值的协商确定中,双方同样应考虑可能影响企业价值的各种因素。应该明确的是,企业股权转让的不是企业历史的相应份额,而是企业未来的相应份额。本案例重点应考虑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此,对企业未来走向的判断,将最终决定股权转让价格的水平。如果按照外方确定的金额转让股权,则中方肯定出现了损失, 卖方卖掉的是企业历史的沉淀(当前净资产的百分比),买方买到的是买方所看好的企业的未来。因此,为了提高股权转让价格,中方必须在企业未来前景光明、累计亏损是为未来前景奠定基础等方面做文章。

在考虑具体因素时,应分析:(1)前期累计亏损原因中的很多内容是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如企业产品品牌的市场形象、企业原材料供应基地、现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建立与顺畅运行、现有人力资源的培养、企业已经支出的研发费用等),这部分对未来的贡献,股权购人方应当对股权出让方进行补偿;(2)广告支出本来就具有无形资产特性,且前期广告费的相当一部分不应由本企业承担,因此,也应考虑由外方补偿;(3)已经形成的良好发展态势是在45:55的股份结构下形成的,与其中的30%股份相联的部分,股权购入方也应当对股权出让方进行补偿等。至于为维护产品质量和企业生存而出现的原材料成本较高、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则不应作为争取股权转让价值的因素。

(二)股利分配政策案例分析

分析那些推出非良性分红预案的公司,它们大多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以计划每10股派2元以上、但其货币资金不抵分红总额的5家公司为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65%的有4家,最高达78.63%。第二,有派现历史。上述5公司均非首次派现。它们当中有2家是连续第4年派现,有2家是连续第3年派现。第三,筹资欲望强烈。5家公司都有在证券市场筹资的计划。另外,拟每10股派4元以上的11家高派现公司,

除佛山照明和乐凯胶片外,都刚在证券市场上筹过资,或者计划在证券市场上筹资。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决定了非良性分红受益的主要是大股东。货币资金不抵分红总额的YYY公司,拟派现近3亿元,其中2.3亿元将落入大股东口袋;同样要靠融资才能完成分红的XXX公司,计划派现2亿多元,有1.366亿元要进大股东账户。

此间专业人士认为,作为“经济人”,大股东、特别是急需现金的大股东,客观上对非良性分红有本能的冲动,而中国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加上不健全的公司治理,又为冲动变成现实提供了土壤。

而海外证券市场的经验教训表明,这种非良性分红套现,恰恰是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台湾、香港证券市场上都曾发生过这类案例。

对此,曾在华尔街工作多年、现任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的金岩石博士指出,美国证券市场的分红制度值得参考。在美国,分红也是上市公司自己的事,市场的规范在于将它分成常规和特别两种。常规分红按季进行,分配的主要是当期利润,分红标准参考(约定俗成)长期债券利息。一般盈利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分红率高于长期债券利息;盈利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分红率低于长期债券利息。特别分红主要针对累积利润,它需要由临时股东大会商定。而靠融资分红在成熟市场是不可思议的。

(三)关于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讨论 《警惕非良性分红》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进行现金股利分红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非良性分红的财务后果是什么? 为什么企业会热衷于非良性分红?

在对上市公司当期和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时,我们应特别注意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下面我们讨论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中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含量。

(1)上市公司可以选择的股利分配政策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可以选择的股利分配政策有:

1)支付现金股利。在这种方式下,上市公司将直接减少其未分配利润,向股东支付现金。进行这种分配的条件是:第一,企业有足够的可供分配的利润;第二,企业有足够的货币资金用于支付现金股利。

2)支付股票股利。在这种方式下,上市公司

9

将直接减少其未分配利润,增加股本。这种分配的条件是:企业有足够的可供分配的利润。从理论上来说,在企业股东所拥有的股票面额增加的同时,其每股所包含的资源将相应下降,股东财富不会因为企业分配股票股利而增加。同时,由于企业流通在外的股份份数增大,企业的每股收益等与股份数有关的比率将会暂时性恶化。

3)用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这种方式与上一种方式相似。不同的是,在这种方式下,上市公司将直接减少其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增加股本。这种分配的条件是:企业有足够的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同样,从理论上来说,在企业股东所拥有的股票面额增加的同时,其每股所包含的资源将相应下降,股东财富不会因为企业分配股票股利而增加。同时,由于企业流通在外的股份份数增大,企业的每股收益等与股份数有关的比率将会暂时性恶化。

4)上述三种政策的组合。

5)不分配股利。企业因各种原因,干脆不向股东分配股利。

(2)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一些特点 研究表明(这部分内容,吸收了《中国的会计与财务研究》1999年9月第一卷第二期第120—140页中魏刚:“股利的信息含量--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的一些数据),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有一些特点,主要表现是:

1)不分配股利的公司逐年增多。例如,我国上市公司中,1992年有15家公司没有分配股利,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的28.30%。而在1997年,共有374家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的50.20%。

2)股利支付水平变化较大,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相当多的上市公司难以维持股利的均衡性,股利支付水平在年度之间波动较大。

3)股利类型多样,股票股利日趋普遍。中国上市公司经常采用现金股利、股票股利以及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的组合分配政策。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的选择方面有如此高的创造力呢?

实际上,导致中国上市公司在股票股利政策的选择方面的差异背景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所面临的未来前景。因此,读者应特别关注企业股利分配政策中关于财务状况的信息含量。

1)股利政策暗示作用的影响

一般来说,企业股利政策的选择,表明了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现有业绩以及财务状况及其未来

前景所进行的一种综合解释信号: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增加,意味着企业当期以及未来盈利的增长、现金充足,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的管理层对财务状况前景的乐观态度;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减少,意味着企业未来盈利的减少或缺乏现金,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的管理层对财务状况前景的不乐观态度。

2)股权结构的影响

企业对现金股利的支付,将导致现金流出。在股权极其分散、持股股东较为广泛的情况下,企业因支付股利的现金流量主体将会实实在在地流出体外。但是,如果企业的股权结构为一股独大,或者股东之间为关联方,则企业现金股利支付的主体将不会流出关联方以外。这种差异将对企业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产生影响。

3)融资策略

在企业刚刚从股市中筹集到资金以后,或者企业即将从股市中筹集资金以前,为了配合融资活动,使股民对企业保持信心,企业也有可能做出支付现金股利的安排。

二、分析诀窍

1、注意财务报表的附注

附注用于详细阐述财务报表的汇总信息,是所列信息的综合部分。审计师在查账过程中,必须核对附注信息是否属实,以及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规定。不解读报表附注,就无法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2、企业财务报告策略

巧妙的财务报告策略,就是在披露公司信息所得利益和衡量其成本之间达到平衡。企业自动提供财务报表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另一方面则是企业自主提供信息,以求带来有利的因素。公司必须遵守提供最小范围报告的规定,但有权提供附加信息。

3、财务报表的用途

在掌握公司经营业绩前,我们必须获取信息并将之加以衡量;而对于企业如何经营这一问题,我们则需要指标来衡量其绩效。财务报表是管理者、投资者及其利害关系人进行评估的主要方式。

4、财务报表预测的局限

因为无形资产所致,对于制药、生物科技及电脑软件商来说,如果将研发成本资本化,则其盈余将有大幅度上升。这些行业的所有者权益都被低估,以致资产报酬率和所有者权益报酬率相应地被高估。

10

5、如何利用财务数据进行企业间比较

杜邦方程式是常用的分析工具,其优点在于把损益表里的获利能力与资产负债表里的投资联系起来。本节我们学习了横向分析、获利能力衡量及财务杠杆。

三、会计案例选编

学会进行多步式损益表、趋势分析以及同型报表的编制;资本与股利核算。

四、参考文献:基本会计概念:损益表(上) 收入超过费用的部分就是利润,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收益。由于收益一词在使用中要加上一些限制性的形容词,所以我们就用术语净收益来指收入总额超过费用总额的净值。有些公司使用净盈利而不是净收益。如果总费用超过了总收入,那么它们之间的差额就是净损失。

浙大《财务会计案例研究》第六章 会计差错调整的影响分析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掌握会计差错调整对会计信息分析的影响,掌握重大会计差错调整的分析要点,重点掌握会计案例选编的习题。

◆ 知识点整理 一、教学案例

(一)专业知识要点

表面上看,重大会计差错类的案例主要涉及到会计上的处理问题。但实际上,此类问题可能广泛涉及企业股权结构变化、企业内部机制状况、企业前期会计工作与审计质量、独立董事的作用发挥等方面。

因此,对于此类案例的分析,应该主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 关于会计差错及其会计处理的准则规定

目前,规范企业会计差错处理的会计准则是财政部于2001年修订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准则)。(注:目前适用的新准则应该是2006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准则规定,会计差错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而重大会计差错,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注:新准则取消了“重大会计差错”的定义,提出“前期差错”的概念,

要求所有重要前期差错均应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处理)

本期发现的会计差错,除第17条(第17条的内容为: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处理)所列情形外,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第一,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第二,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直接计入本期净损益,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作为本期数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第三,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在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差错在产生的当期已经更正;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

会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以下事项: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

而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其中,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指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推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所有有利事项和不利事项。对于有利和不利事项,均按同一原则处理,即如果属于调整事项,对有利和不利的调整事项都应按准则的规定,在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后,调整报告年度的会计报表;如果属于非调整事项,对有利和不利的非调整事项均应在报告年度的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般分为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1)调整事项

11

调整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作出重新估计的事项。企业应据此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的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调整事项的例子有:

其一,已证实资产发生了减损。这一事项是指,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或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当时资料判断某项资产可能发生了损失或永久性减值,但没有最后确定是否会发生,因而按照当时最恰当的估计金额反映在会计报表中。但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所取得的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能证明该事实成立,即某项资产已经发生了损失或永久性减值,则应对资产负债表日所作的估计予以修正。

其二,销售退回。这一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或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合同规定所销售的物资已经发出,当时认为与该项物资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货款能够收回,根据收入确认原则确认了收入并结转了相关成本。即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为已经销售,并在会计报表上反映。但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所取得的证据证明该批已确认为销售的物资确实已经退回的,应作为调整事项,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并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有关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数字。应该注意,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销售退回,既包括报告年度销售的物资,在报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退回,也包括报告年度前销售的物资,在报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退回。

其三,已确定获得或支付的赔偿。这一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或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赔偿事项,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企业能够收到赔偿款或需要支付赔偿款,这一新的证据如果对资产负债表日所作的估计需要调整的,应对会计报表进行调整。

其四,资产负债表日后董事会制定的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不包括分配方案中的股票股利,下同)。这一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由董事会制定的财务报告所属期间的利润分配方案。如果董事会制定的利润分配方案中包括股票股利,则作为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不能作为调整事项处理。

(2)非调整事项

非调整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这类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状况,但如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因此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准则中列举的非调整事项的例子主要有:

其一,股票和债券的发行。这一事项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行股票、债券等。

其二,对一个企业的巨额投资。这一事项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决定对一个企业的巨额投资。

其三,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这一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

其四,外汇汇率发生较大变动。这一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外汇汇率的较大变动。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说明其内容、估计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如无法作出估计,应说明其原因。

可见,按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所进行的调整,将可能涉及多个会计期间,而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所进行的调整,应该只涉及本会计期间。

2.、在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期间的年报公布以前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情况

在企业股权发生重大变化以后,尽管公司的“壳”表面可能没有变化,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构成、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方略、产品结构、融资与投资战略等方面都有可能发生重大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新的管理层就有可能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状况重新进行评估。在重新评估的过程中,企业的现有管理层可能对前任管理曾在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等方面有不同的认识,

并进而要求对这种差异进行账务处理。

3、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类型以及在审计意见中对有关重大会计差错内容的见解

企业对重大会计差错的揭示与账务处理,必然会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等财务信息的外在形象,也会产生企业本期会计信息与以前各期会计信息的比较问题。作为企业的外部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必须对企业关于重大会计

12

差错的解释与处理发表“同意”、“反对”、“保留”或者“解释性说明”的意见。除了“同意”的意见在审计报告中没有直接表述以外,“反对”、“保留”或者“解释性说明”的意见均会在审计意见中表现出来。注册会计师的意见能够给我们对企业关于会计重大差错的会计处理提供一个初步印象。

4.、企业对有关重大会计差错处理原因解释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在企业的年度报告中,会在若干内容上涉及企业对有关重大会计差错处理原因的解释和说明。第一,如果在企业对有关重大会计差错的处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时,则在董事会报告中就会有关于这方面的说明;第二,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中对企业关于重大会计差错的解释与处理发表了“反对”、“保留”或者“解释性说明”的意见,则在董事会报告中还会有关于这方面的说明;第三,在涉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化的条件下,企业报表附注中关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内容会反映这种变化;第四,在报表附注对各有关项目的详细披露内容中,会涉及有关重大会计差错处理原因解释的内容。

作为信息使用者,应该关注企业解释的合理性。

5.、涉及重大会计差错的会计期间内担任企业年度财务报告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变化情况及其审计意见

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是,企业在重大会计差错的会计期间内担任年度财务报告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变化情况及其审计意见类型。这是因为:如果在重大会计差错的会计期间内担任年度财务报告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变化,那就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企业对重大会计差错的处理是同一会计师事务所“自己纠正自己”的“重大差错”,这就暗示着原来的“差错”和今天的“纠错”可能都有着不得以的原因;如果在重大会计差错的会计期间内担任年度财务报告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发生了变化,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企业对重大会计差错的处理是继任会计师事务所“纠正自己”前任会计师事务所的“重大差错”。另一方面,就审计意见而言,如果以前各期审计意见对本期重大会计差错涉及的问题有所提及,则本期对重大会计差错的处理并不一定是对以前各期审计质量的否定;反之,如果以前各期审计意见对本期重大会计差错涉及的问题根本没有提及,如果本期对重大会

计差错的处理最终证明是正确的,则本期的处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以前各期审计质量的否定。

6、 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所发挥的作用

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按照规定,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独立董事。

《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为了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独立董事除应当具有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赋予董事的职权外,上市公司还应当赋予独立董事以下特别职权:

第一,重大关联交易(指上市公司拟与关联人达成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后,提交董事会讨论;

第二,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

第三,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第四,提议召开董事会;

第五,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

第六,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

独立董事除履行上述职责外,还应当对上市公司下列重大事项向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发表独立意见:

第一,提名、任免董事;

第二,聘任或解聘高级管理人员;

第三,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 第四,上市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企业对上市公司现有或新发生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借款或其他资金往来,以及公司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回收欠款;

第五,独立董事认为可能损害中小股东权

13

益的事项;

第六,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了解关于独立董事权力的上述规定,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分析董事会成员对相同问题存在不同看法的信息含量。

7.、董事会成员对重大会计差错处理的意见

我们可以把董事会成员分为独立董事和非独立董事两类。其中,非独立董事主要由股东委派,独立董事则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在股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企业非独立董事的组成人员有可能很快发生变化,独立董事一般不会立即发生变化。这就是说,在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后,极有可能出现新的非独立董事与原董事会的独立董事组合在一起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董事会成员对重大会计差错处理的意见可能会出现重大分歧。

(二)教学案例分析

1、企业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成为披露重大会计差错的重要诱因

从有关信息来看,2002年11月25日,原公司第一大股东中粮国际仓储运输公司与北京颐和丰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公司法人股5 200万股转让给北京颐和丰业投资有限公司,从而使得北京颐和丰业投资有限公司为该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5 200万股法人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28%。

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公司披露:正常经营的3家子公司由于本公司对其已失去控制能力,报告期内该3家子公司拒绝提交财务报告和接受审计,相关资产已不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从公告中我们没有看到对正常经营的3家子公司失去控制权的时间:如果失去控制权的时间在第一大股东变化以前,则说明该公司对子公司长期没有控制能力;如果失去控制权的时间在第一大股东变化以后,则说明该公司在变更第一大股东以后,一时还难以形成对子公司的控制能力。如果是后者,则可能意味着第一大股东在入主该上市公司以后,各方面的关系还需要理顺。

由此,我们推断由于各方面关系需要梳理和理顺、第一大股东需要核实自己真正能够利用的资产以及净资产等的原因,才使得该公司的重大会计差错问题在此时如此充分地暴露出来。

2、公司董事会报告对部分独立董事的指责以

及独立董事在某些重要意见的分歧反映了第一大股东变化后的董事会的内部状况

从与独立董事有关的信息来看,可以得到三个印象:

(1) 前后被聘任的四名独立董事,意见分歧明显,阵营分明。在当前的董事会中,公司聘请了四位独立董事。从任职时间来看,公司原先聘任的独立董事是胡学军、姚彬,新近聘任的独立董事为吴德裕、杨平。从四位独立董事对一些问题发表的独立意见来看,我们可明显看出在意见分歧的地方。同期聘任的独立董事意见相同,在意见相同的地方,不同时期聘任的独立董事的措辞使用也都是不同的,呈现出明显的两两独立的态势。例如,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四位独立董事没有反对,但不同时期聘任的独立董事措辞有明显差别,独立董事的这种异常表现,值得信息使用者深思。

(2) 现董事会对公司原聘任独立董事的工作并不满意

在董事会报告中,董事会对原聘任独立董事的工作很不满意。指责他们未能认真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应当就此承担相应责任。

(3) 原聘任的独立董事对企业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既独立于非独立董事,也独立于公司新聘任的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对企业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的独立意见,存在明显分歧:

新聘任的独立董事吴德裕、杨平认为公司对于以往会计年度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是合法、公允的,更正后的财务信息真实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而原聘任的独立董事胡学军、姚彬则认为:对于2000年账目本被大连公安局扣押及现管理层称2001年年报未能纠正以前年度会计违规及舞弊行为,要求彻查1999、2000年的账目;中信广州分行、大连星海支行5 090万元贷款1999年借出后去向不明,要求彻查此款下落;1999年减值11 886万元、2001年减值22 371万元,看不出现管理层减值的依据;2001年现管理层认定的2001年年报重大会计差错,需要知道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应该发挥什么独立作用? 其独立性究竟受什么影响? 独立董事应该维护谁的利益?

3、审计意见中并没有关于重大会计差错处理的意见

尽管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拒绝表示意见

14

的审计报告,但在拒绝理由的陈述中,并没有涉及关于重大会计差错处理的内容。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对该公司关于重大会计差错的处理没有重大不同意见。

4、公司在发生重大会计差错的期间内更换会计师事务所频繁,审计意见各不相同

公司1999年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大连正元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2000年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大连华连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含有解释性说明内容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2001年和2002年聘请的审计师事务所为天职孜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分别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如果上述三个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名称上的演变关系,则该公司在四个年度报告的审计中聘用了三个不同的会计事务所。

尽管事务所频繁变更,但是,审计报告中所表现出来的需要说明或者保留的内容却越来越多。这说明,该公司的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或者整体、会计工作质量等可能出现重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也有可能说明,个别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可能存在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对公司2001、2002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的是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公司在重大会计差错方面对2001年度的追溯调整,既是同意对公司自己重大会计差错进行纠正,也是同意对本会计师事务所在上一年度审计工作出现的疏漏进行纠正!

5、从公司披露的关于重大会计差错处理看公司会计工作质量、审计工作质量、财务信息质量

从公司披露的关于重大会计差错处理的情况来看,该公司在重大会计差错方面的处理主要有:对本来没有发生的收入和费用确认为(虚记为)收入和费用差错的调整;对由于核算模式的变化进行的账面调整;对会计估计差错的调整;等等。

上述重大会计差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影响在于:使得企业的累计未分配利润、净资产中的水分挤干,为未来的扭亏为盈奠定基础。

不论本年度该上市公司对重大会计差错的处理是否恰当,我们都应该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在我国企业管理的日常活动中,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审计职业道德问题以及企业高级

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经常交织在一起,使得会计信息披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呈现出“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

表面上看,会计信息造假问题似乎是会计部门的问题:账都是会计人员做的嘛! 但是,如果没有环境的因素,如果没有企业管理层在信息披露方面的战略规划与指引,哪一个会计人员有根本的动机、动力和勇气去将本不存在的业务计入账中,虚增利润? 退一步讲,即使某一个会计人员有明确的动机、充足的动力和勇气去将本不存在的业务计入账中,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如果审计人员能够在审计中关注一些最基本的凭证——实物——账簿——报表关系,会计上的一些明显的“重大差错”也不会长期不被发现。显然,在会计信息造假问题上,不能忽视审计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的问题。

第二,会计信息是弹性的。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就是对企业会计业务中存在的弹性化方面进行选择的过程。

在企业资产、负债、费用、收入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弹性化选择问题。比如,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确认,就涉及到诸如固定资产成本构成的确定、折旧年限的选择、残值率的估计、具体折旧额的计算方法、折旧的费用归属等问题;又如,关于坏账准备的计提规模的确定,也涉及到对债务企业偿还能力的评价、不同账龄债权坏账率的确定等问题。而这种确定,相当多的是会计估计问题,不可能只有一个惟一的数量结果。

因此,相同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和处理,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处理结果。一般来说,这种弹性化的处理结果,只要对信息使用者的有关决策不产生重大误导,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当企业的会计处理出现重大差错时,就要对其进行纠正。否则,将严重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

二、分析诀窍

(一)生存之道:分析财务数据衡量企业的现况和存活率

时间序列分析是对企业进行评估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对企业过去若干时间的数据进行分析。为运用此法获取具体结论,我们必须配合各年度同期资料进行比较,因为许多行业在不同季节的绩效有很大差异。

15

(二)财务困境的代价有多大

当企业不能对贷款人及债权人履行义务时,企业就陷入厂财务困境。贷款人及债权人因不能获得本息而蒙受损失;而此时,股票持有人也同样蒙受损失。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对企业股票价格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会计案例选编

理解并解释损益表披露的数据;会计报表期后事项调整核算。

四、参考文献:基本会计概念:损益表(下) 费用的确认

在讨论费用应该在哪个期间确认(即记录)时,我们会用到四个术语——成本、支出、费用和支付,我们必须明确它们的含义。虽然在日常对话中我们习惯将这四个词互换使用,但在会计上它们绝不是同义词。一致性概念并不是要求对不同类型的交易采用相同的方法,它只是要求对某一类业务自始至终采用同一种方法。

浙大《财务会计案例研究》第七章 关联方交易及其财务影响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重点掌握关联方交易及其财务影响的分析,了解产生关联交易的可能的背景,重点掌握会计案例选编的习题。

◆ 知识点整理 一、教学案例 关联方交易

(一)专业知识要点

1.关联交易及其财务影响的分析要点

在对关联交易及其财务影响进行分析时,应把握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关联交易及其内容、证券交易所对关联交易的有关限制和披露要求

关联交易,指的是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业务往来。但是,到底什么是关联方,哪些业务属于关联方交易,哪些关联方交易应该披露,在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不同的证券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尽管如此,对关联交易本质特征的认识一般是没有争议的,即无论如何限定关联方的范围,关联交易一定是交易的时间、价格、规模、交货条件、付款条件等均可以不依赖于市场、由关联方之间操纵确定的交易。正因为如此,关联交易才越来越引起信息证券监管机构以及使用者的关注。

按照2002年修订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下称《上市规则》)的规定,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关联人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项:

第一,购买或销售商品;

第二,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

第三,提供或接受劳务; 第四,代理; 第五,租赁; 第六,提供资金(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 第七,担保;

第八,管理方面的合同;

第九,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 第十,许可协议; 第十一,赠与; 第十二,债务重组;

第十三,非货币性交易; 第十四,关联双方共同投资;

第十五,本所认为应当属于关联交易的其他事项。

《上市规则》认为,上市公司关联人包括关联法人、关联自然人和潜在关联人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人,为上市公司的关联法人:

第一,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上市公司,以及与上市公司同受某一企业控制的法人(包括但不限于母公司、子公司、与上市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

第二,下条所列的关联自然人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

上市公司的关联自然人是指:

①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个人股东;

②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③本条第①、②项所述人士的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兄弟姐妹;年满18周岁的子女;配偶的父母、子女的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配偶。

因与上市公司关联法人签署协议或作出安排,在协议生效后符合前面两条规定的,为上市公司潜在关联人。

由上市公司控制或持有50%以上股份的子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视同上市公司行为,其披

16

露标准适用前面各条规定;

上市公司的参股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以其交易标的乘以参股比例或协议分红比例后的数额,适用后面关于数额的有关规定。

上市公司与其关联人达成的关联交易总额在300万元至3 000万元之间或占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0.5%至5%之间的,上市公司应当在签定协议后两个工作日内按照上市公司就关联交易发布的临时报告的规定进行公告,并在下次定期报告中披露有关交易的详细资料。

上市公司就关联交易发布的临时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交易日期、交易地点; 第二,有关各方的关联关系;

第三,交易及其目的的简要说明;

第四,交易的标的、价格及定价政策; 第五,关联人在交易中所占权益的性质及比例;

第六,关联交易涉及收购或出售某一公司权益的,应当说明该公司的实际持有人的详细情况,包括实际持有人的名称及其业务状况;

第七,董事会关于本次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影响的意见;

第八,若涉及对方或他方向上市公司支付款项的,必须说明付款方近三年或自成立之日起至协议签署期间的财务状况,董事会应当对该笔款项收回或成为坏账的可能作出判断和说明;关联交易涉及收购、出售资产的,还应当比照收购、出售资产的要求披露;

第九,独立财务顾问意见;

第十,本所和中国证监会要求的其他内容。

上市公司拟与其关联人达成的关联交易总额高于3 0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公司董事会必须在作出决议后两个工作日内报送本所并公告。关联交易在获得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后实施。

对于此类关联交易,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对该交易是否对上市公司有利发表意见,同时上市公司应当聘请独立的财务顾问就该关联交易对全体股东是否公平、合理发表意见,并说明理由、主要假设及考虑因素。上市公司应当在下次定期报告中披露有关交易的详细资料。

上市公司与关联人就同一标的或者上市公司与同一关联人在连续12个月内达成的关联交易累计金额达到前面所述标准的,上市公司应当按

前述规定予以披露。

(2)关联交易的财务后果

前已述及,关联交易的本质特征在于,在交易的时间、价格、规模、交货条件、付款条件等均可以在不依赖于市场的条件下在关联方之间进行操纵确定。这样,通过各种各样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可以产生下列财务后果:

第一,通过与关联方发生购买、销售、劳务提供、研发转移等业务,操纵上市公司在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业绩,使得上市公司在一定时期保持预期的业绩。

第二,通过向关联方提供资金和其他资源,上市公司将自己的优质资产贡献给关联方,使得上市公司的资源能够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发挥作用,实现控股股东的战略目标。

第三,在纯粹为操纵型的关联交易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可能会因为关联交易的出现,过早地为虚假繁荣进行现金支付(如缴纳税金、支付现金股利等),或者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在上市公司融资后被关联方掏空的条件下,上市公司将承担债权回收风险和偿债风险等)。

(二)教学案例分析

1、产生本关联交易的可能背景

从本关联交易的公告来看,本来是源于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还债而产生的关联交易,却出现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还款越多、欠款越多的怪现象。从单纯的财务关系来看,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银行的借款、还款循环过程中,赢家是银行:通过该借款、还款循环,银行的贷款本金安全回收、并同时获得利息收益。而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则损失了利息费用。

那么,为什么如此简单、盈亏明显的业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还要做呢?

仔细观察一下上市公司公告中有关公司的借款、还款时间,也许能够找到答案。下表列示了有关情况:

17

┌────┬─────────────┬───────────┐ │ 时间 │ 业 务 │对上市公司报表的影响 │ ├────┼─────────────┼───────────┤ │2001年 │水产集团分三次在中国银行 │应收关联方债权减少, │ │12月 │济南分行贷款共计1.3亿元│现金增加。收到还款后 │ │ │人民币,用于集团及其子公 │,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 │ │ │司偿还对上市公司的欠款 │欠款为193 682 225元 │ ├────┼─────────────┼───────────┤ │ │上市公司因对上述贷款全额 │应收关联方债权增加, │ │ │质押担保而代替集团偿还集 │现金减少。代还款后, │ │2002年4│团借的贷款本金1.3 亿元及 │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欠 │ │ │亿元及利息2 331 103.27 │款增至326 013 328.27 │ │月28日 │元,合计人民币 │元 │ │ │132 331 103.27元 │ │ ├────┼─────────────┼───────────┤ │2002年6│水产集团在中国银行济南分 │应收关联方债权减少, │ │ │行及福建兴业银行贷款共计 │应收关联方债权减少, │ │ │1.5亿元归还其对上市公司 │现金增加。收到还款, │ │月 │的欠款 │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欠 │ │ │ │款降为157 259 400元 │ ├────┼─────────────┼───────────┤ │ │1.5亿元贷款到期,上市公 │应收关联方债权增加, │ │ │司代替集团偿还了贷款本金 │现金减少。代还款使得 │ │2002年 │1.5亿元及利息1 084 000元│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欠 │ │10月 │,合计人民币151 084 000元│增至2002年12月31日的│ │ │ │297 925 095.76元 │ └────┴─────────────┴───────────┘

18

这就是说,在上述借款、还款循环的安排下,在2001年12月31日、2002年3月31日、2002年6月30日、2002年9月30日等重要的年报、季报、半年报的时点,上市公司账面上表现出来的应收其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等关联方债权能够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此同时,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并不直接承担任何风险。

这样,我们就看到,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通过这样一种安排,以企业可以接受的利息代价,使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的情况在报表中得不到体现,从而消除了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信息可能因为关联方占用资金所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从控股股东投入资产的出售看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贡献

本次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影响是:在2001年12月31日至2002年9月30日的各个会计期末,上市公司披露的应收关联方债权远远小于关联方实际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作为这种财务安排的最终还款者,上市公司又是财务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还应注意的是,上市公司于2003年3月以损失约370万元出售的“泰和”轮,是在1999年上市公司成立时,由控股股东山东省水产企业集团总公司作为资本投入的。这就是说,在短短的4年左右的时间,集团投入的固定资产已经成为使上市公司酿成损失的不良资产。

从上市公司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披露的有关信息来看,控股股东取得控制权的重要资产之一是投入上市公司4年左右即沦为折价出售的不良资产的“泰和”轮。而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又使得上市公司在2000年7月上市后,至2003年底不足3年的时间内,优质资产被关联方巨额占用,业绩迅速下滑(2002年实现净亏损2亿多元)。

看来,对公司发展前景的分析,不得不看一看其“出身”状况。

3、从公司关联交易的决策、披露看公司治理情况

在公告中谈及关联交易决策程序时,上市公司的公告坦言“上述关联交易未经本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在未经本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的情况下,也就不太可能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进行公告了。

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谴责公告来看,上市公司关于此项关联交易,在两个方面严重违反了有关规

19

定:第一,没有按照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第二,多次为控股股东提供担保。

应该说,本案例中涉及的关联交易金额重大,应该按照规定召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并进行有关信息的披露。但是,这些在重大决策过程中本应该进行的活动都没有进行,应该表明该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较大缺陷。

4、对关联债权回收内容质量的思考

应该注意的是,担任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拒绝表示意见的理由之一是关联债权规模较大,约占2002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的68%或总资产的24%。虽然水产集团已计划未来通过“资产抵债”的方式还款,注册会计师仍然认为“资产抵债”计划的实施具有不确定性。

而董事会则认为,水产集团用于“资产抵债”的资产均为优质资产,且与本公司现有资产具有互补作用,进入本公司后,对本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因此,对水产集团的应收款项的回收是有保障的。

由于资料所限,我们没有取得用于还款的那些优质资产的构成资料。一般来说,作为债务企业,在其偿债能力较好的情况下,其偿还债务的首选方式是用货币偿还,一般不会用已经形成稳定生产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的优质经营资产以及对外投资偿还债务。原因很简单:已经形成稳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的优质经营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实际价值远远高于其账面净值,对企业的贡献也是长远的。

从控股股东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不还、制造“借款、还款”循环,并因此加大了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且无动于衷的行为来看,似乎控股股东的财务状况并不十分乐观。财务状况不乐观的企业,其资产反而优质,是需要创造一些奇迹的。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这就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有着深厚的功力,将能从上市公司获得的货币资金在自己的公司里“孵化”成优质资产,而且这种优质资产恰恰能够对上市公司的现有资产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对上市公司而言,回收债务的首选方式当然是这些优质资产。

控股股东用于还款的优质资产优质到什么程度、与上市公司的现有资产能够互补到什么程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将产生什么影响,请各位进一步关注该公司今后的表现吧!

5、从公司董事会关于获得银行借款的信心引起的思考

在研讨本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对公司董事会的自信心印象深刻。在回答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持续经营的疑问时,公司董事会自信地表示:“本公司将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水产集团及其他关联方(包括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企业)欠款的催收力度。相信随着资金的不断回收,流动资金也将不断增加。本公司与各商业银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业务联系,随着目前本公司内部问题的逐步解决,公司形象的好转,本公司近期即可获得充足的银行资金支持。因此,本公司未来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任何问题。”

从企业的经营过程来看,其现金流入量的取得,可以有三个渠道:首先,在公司设立时或者增资时,企业可以从股东或者出资人那里获得现金;其次,在股东人资不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时,可以从债权人那里借入现金;再次,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获得现金。

显然,用于企业铺底和发展所需的现金,主要应该从股东和债权人那里获得;用于日常周转的现金,在企业稳定发展阶段应该主要由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获得。

债权人在考虑向债务人提供贷款时的主要因素,恐怕除了“良好的业务联系”以外,还应考虑债务企业在贷款到期时有没有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能力。而稳定的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则依赖于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董事会对自身未来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是有信心的。读者可根据对该公司所处经营阶段来分析其现金流入的取得途径是否恰当,由此判断董事会的这种信心的基础是否可靠。 6、重大会计差错均指向同一个方向

在公司2002年年报中,公司披露了关于重大会计差错的信息。有关信息显示:公司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主要与2001年有关,且均朝着一个方向:多计收入,少计成本,少提减值准备,从而导致利润多计。

这就是说:在同一个会计年度,会计人员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的结果均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而且是导致利润的增加。

二、分析诀窍

(一)会计把固定资产视为有一定使用年限的资产(土地没有使用年限,因而不用折旧)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估计及其方法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会进行说明。折旧的计算包括两部分:估计资产的使用年限和选择进行折旧的方法。一般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加速法及单位产量法。企业财务报表上的折旧费用与报税时所报金额可能不

20

同,千万别混为一谈。 (二)销货成本和存货估价

企业利用永续盘存制度或定期盘存制度来计算销货成本。

(三)每年财务报表中所出现的收入及费用的数目都可能与报税时的收入与费用不同

产生差异的原因有二: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根据公认会计原则,企业应该把本年度应付所得税和递延税金变动额区分开。

(四)不要忽视长期债务:借款和租赁是两种主要的长期负债

这就需要查阅附注。为了履行借款及租赁所产生的义务,可能要支付大量的金额。因此在评估未来现金流量时,必须把借款和租赁产生的现金纳入考虑范围。

三、会计案例选编

学会确认和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理解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 四、参考文献: 现金流量表(上)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在于提供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中有关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现金流量表中的项目可以分为两类:(1)产生现金的项目,称为现金来源;(2)耗费现金的项目,称为现金运用。

某些重大的投资与筹资活动根本不涉及现金流量,如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还有一些投资与筹资活动,尽管涉及现金,却不是全部投资或筹资活动的总额。

浙大《财务会计案例研究》第八章 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掌握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综合分析方法,重点掌握会计案例选编的习题。

◆ 知识点整理 一、教学案例

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综合分析 (一)专业知识要点

按照我们一贯坚持的以“面子”(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日子”(现金流量表)和“底子”(资产负债表)的顺序进行分析的思路,我们首先可以得到对该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印象:

1.盈利能力较强,企业对利润的支付能力较强

从企业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本年情况来看,企业营业收入、毛利(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以及净利润等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均比上年有显著提

高。从企业本年现金股利分配规模远远高于上年的情况来看,企业对本年实现利润的支付能力较强。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撑了企业现金流量的顺畅运行

从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来看,本年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在维持了对上年现金股利的支付、弥补了企业在固定资产扩张所需现金的不足以后,还为偿还债务做出了一定贡献。因此,可以认为,正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撑了企业现金流量的顺畅运行。

3.企业资产结构反映了企业产品经营的特点 从资产结构来看,其主要构成是商业债权、存货、固定资产等经营性资产,而对外投资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低,说明该公司主要以产品经营为主。这种特点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中表现的也较为明显。

从财务杠杆的情况来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于60%,长期融资能力仍有较大空间。因为大型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一般都在75%以上。 (二)教学案例分析

1.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贡献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该公司与关联方的交易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采用代理方式采购物资、销售产品,公司向关联方销售的商品交易规模约占总规模的80%;第二,三期资产收购款和部分托管资产收购款;第三,与关联方之间的往来款。

在向关联方销售的商品交易规模占总规模比重较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毛利率的确定就可能存在不一定能够反映市场价格情况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毛利率指标的可操作性就较强。

此外,在与关联方交易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企业的营业费用结构与规模、管理费用结构与规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收支等都可能会与正常的市场交易条件下的情形有较大的不同。

在从关联方购买固定资产的条件下,一方面、上市公司从关联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格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另一方面,不论购买固定资产的交易价格如何确定,关联方都可能向上市公司提供购入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

至于应付控股公司款是否包含利息因素,我们认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购入固定资产价格的确定是否公允。

因此,我们不能看到在应付控股公司款中有一定的利息优惠因素就认定上市公司因为接受控股

21

公司提供的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而获得了利息上的好处。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上市公司因为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而占用了其控股公司的资金。

2.会计估计变更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本案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会计估计变更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按照上市公司提供的信息,公司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了复核,发现部分固定资产(主要为中、小型信息产品或检测工具)因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频繁,原预计使用年限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变更前全年折旧费用为5.11亿元;变更后应计入本年度的折旧费用为11.46亿元。该项会计估计变更使得本年利润相比变更前减少人民币6.35亿元(即当期增加计提的折旧全额减少了本年利润)。

现在的问题是,当期增加计提的折旧在什么条件下会全额减少本年利润。

从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过程来看,折旧额的费用归属取决于对有关固定资产的使用:如果固定资产的使用者是企业的管理部门或者业务部门,则有关固定资产折旧就将计人管理费用或者营业费用;如果固定资产的使用者是企业的生产部门,则有关固定资产折旧就将首先计入产品的制造费用,形成在产品的生产成本,待产品完工入库后,再定期将在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完工产品分摊的生产成本即为产成品成本。在产成品售出后,产成品的生产成本就转化为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 而未销售的产成品则构成了存货的一部分,转化为资产。 这就是说,直接计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折旧费用和已经售出的产品的分摊的折旧费用,将构成对本期利润的减少因素。

因此,当期增加计提的折旧是否会全额减少本年利润,取决于本期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数量对比:只有在分摊到本期折旧的产品全部完工入库并全部在当期被售出的条件下,当期增加计提的折旧才会全额减少本年利润。

3.高水平毛利率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影响毛利率的因素来看,决定个别产品毛利率水平的因素无非是特定产品的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决定企业整体毛利率水平的因素则是企业不同毛利率水平的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中的比重以及各个产品的毛利率水平。

在销售价格方面,影响销售价格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不能控制的市场价格的大的趋势走向,也有企业可以控制的营销策略。当然,不

能忽视的影响价格因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产品的质量。

在产品生产成本方面,必须强调的是,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决定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界限需要划分。具体如下:

(1) 划分应否计算成本的产品界限

大多数上市公司一般将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条件下,上市公司首先要做的选择就是确定哪些产品计算成本,哪些产品不计算成本。必须指出,上市公司生产的一切产品,都凝聚了一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但是,从上市公司管理角度出发,并不一定对每一产品全都计算成本。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在综合考虑各种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低、市场实现价值的规模、产品成本计算过程的成本效益关系等因素以后,往往决定仅对其生产的主要产品计算成本。

(2) 划分应当计入存货生产成本的费用和不应计入存货生产成本的费用的界限

制造业存货的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在工业企业中,除了发生上述三类生产费用外,还有许多耗费,如购建固定资产耗费或支出、购置无形资产支出、在销售、管理及资金筹集等方面的支出等。这些非生产性支出不能与生产费用混淆。否则就会出现乱摊费用、乱挤成本的问题,还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定价决策和生产决策。

(3) 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

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一般按月进行成本计算。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主要是指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在这种划分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与本月生产有关的各种耗费,必须计入本月生产费用。与此类划分有关的包括固定资产(生产用)折旧费在各个月份之间的分摊,生产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在各个月份之间的分摊等等。

(4)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企业往往生产多种产品。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多种产品共同消耗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或共同消耗某个费用要素。例如,对石油原油的冶炼,会同时生产出沥青、石蜡、柴油、煤油、汽油等产品,而这些产品共同消耗一种原材料、共同使用相当一部分生产设备。这样,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种产品中分摊对各产品的成本水平乃至上市公司的定价决策均有重大影响。

但是,应该看到,将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

22

的分摊,是很难有一个“十分公平”的分摊依据的。按照一般的费用分摊理论,在费用分摊过程中所选定的分摊标准应与相应费用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但由于上述三种费用构成的复杂性,在实际中很难找到这种理想的费用分摊依据。因此,选择不同的费用分摊标准将使上市公司的各种产品出现不同的成本水平。

(5)划分各种产品的完工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在各个会计期末(月末),各种产品均会出现有的已完工入库,有的仍在生产车间继续加工的情况。因此,将属于各个产品的生产费用合理地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将最终决定各种产品各月的生产成本。与前面第(4)部分一样,企业同样很难找到一种“十分公平”的分摊标准对生产费用进行分配。选择不同的费用分配标准将使上市公司确定的产品生产成本出现差异。

在上述所有界限划分以后,企业单位生产成本的高低,还受生产规模的影响:在总生产成本(固定部分)一定的情况下,生产规模越大,则生产成本越低。

从我们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企业存货的生产成本,绝不是一个“唯一”的价值量。在上述五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处理差异,均会导致不同的成本水平。可见,我们应当树立产品的生产成本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值的观念。

至于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过程,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有关成本会计的内容。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企业自制存货成本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决定企业特定产品制造成本水平高低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有的是企业可以控制的,有的是企业所难以控制的。例如,在上述三项成本基本项目中,大多数直接材料的消耗由材料的消耗数量与材料的单位成本来决定。而材料的单位成本 (主要为外购成本)又取决于企业所采购的原材料市场上的整体价格水平(为企业所难以控制的因素)、企业的采购批量、企业选定的原材料价格水平、企业所选定的原材料的质量水平、企业所选定的运送原材料到达企业的运输方式等因素;材料的消耗量因素,则取决于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对其职员的培训政策等因素。又如,直接人工费用水平的高低也取决于一系列因素:企业所在地区的总体劳动力报酬水平(为企业难以控制因素)、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企业对特定岗位人员的使用与管理水平、企业的工资政策等等。再如,

制造费用的发生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一定时期的特定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没有关系,如生产领域中的折旧。生产领域中的折旧费用的确认,只与企业是否利用特定固定资产生产有关,与生产多少无关,而在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因素中,又取决于特定时期的会计准则规定与企业选择的折旧政策。

这样,我们可以认为,制造业企业的制造成本水平之间,由于受上述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可比。企业间制造费用的不可比是绝对的。

第二,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来看,上述几个界限的不正确划分,将导致不正确的定价决策、生产决策以及对企业内部各个生产部门的业绩评价。

不正确的制造费用界限划分将导致不正确的定价决策。我们已经看到,企业产品的制造成本,一方面是生产部门“干”出来的,但另一方面,企业产品的制造成本,又是企业的财会部门“算”出来的。如果这种“算”极其不合理,而企业的产品又是新产品,并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那么,企业的价格确定必然不合理。

不正确的制造费用界限划分将导致不正确的生产决策。在市场上已经有了相近产品、企业的价格主要由市场来决定的条件下,企业必然选择那些市价高于成本的产品进行生产。如果企业的制造费用界限划分极其不合理,企业就有可能保留盈利能力被夸大的产品进行生产。

不正确的制造费用界限划分将导致不正确的生产部门业绩评价。同样,企业内部各个生产部门的业绩,一方面,是生产部门自己“干”出来的;但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各个生产部门的业绩,又是企业的财会部门“算”出来的。如果这种“算”极其不合理,必然会导致对各个生产部门业绩的不正确评价。

因此,读者可以从市场购销价格的总体走势、企业产品构成、生产和销售的总体规模、与关联方交易的规模等因素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企业的综合毛利率较高、且远远高于同为钢铁企业的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的综合毛利率的原因。

4.从债权规模看赊销政策与债权质量,从票据贴现看公司现金流量

观察公司的流动资产,可以发现,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较年初上升18.81亿元。对此,公司的解释是:如剔除票据贴现规模较年初减少15.11亿元的影响,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较年初增加3.7亿元,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场的回暖,钢材价格上扬,公司销售收入大幅上升所致。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

23

(1) 商业债权的规模与赊销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般来说,在企业的赊销政策保持稳定、债权质量保持在一定水平的情况下,随着赊销收入的增长,企业的商业债权规模会相应增长。但是,如果上市公司将自己的产品销售给关联方,则与关联方债权的回收状况与直接面对市场销售所形成的债权的回收状况可能完全不一样。

(2)票据贴现与企业现金流量状况之间的关系

从“剔除票据贴现规模较年初减少15.11亿元的影响”的表达来看,在以前会计年度,该上市公司经常采用商业汇票贴现的方式来获得现金。本年度这种融资方式有所减少。我们在前面的案例分析中已经提到,企业采用这种方式获得现金,一方面,这种融资方式意味着企业确实在日常周转过程中缺乏充足的现金支持;另一方面,这种融资的资金成本可能较高,同时还会形成企业的或有负债。

因此,从票据贴现融资方式有所减少的情况来看,本年度企业的现金流量较为充足。

在对本案例的分析中,没有采用系统的分析方法,而只是粗线条地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整体质量、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告诉读者,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

二、分析诀窍

(一)其他长期债务:养老金及其他福利 若企业承诺在员工退休后,提供特定的福利,则称为确定的收益方案。如果企业只是针对员工的退休福利,拨了若干金额到特定的投资账户,则称为确定的退休金分摊计划。

(二)解开企业内部投资之结

采用合并法时,就把母公司和子公司合起来视为一体。权益法也可以称为“一行合并法”。在资产负债表上,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只用一行列出;母公司净收益的拥有(基于持股的百分比),在损益表中也只用一行列出。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的其他部分只列出母公司的信息。

(三)财务会计信息的其他来源

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可以大幅度缩减信息成本,为普通投资者提供演示场地,给访客获取财务信息、进行投资风险探测带来便利。你还可以阅读分析师盈余预测,学习企业文档以及获取新闻。

三、会计案例选编

理解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理解现金流量表中的筹资活动;学习现金流量表的完整案例。

四、参考文献: 现金流量表(下)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不像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那样可以从各个账户中直接取得数据来编制,而需要通过对各账户的数字进行分析编制。现金流量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在这里没有任何新的概念。这两种可选择的方法是为得出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的纯粹工具化的方法。

“自由”现金流量。某些分析人员计算“自由”现金流量,它等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去以下三项后的余额:1)必须的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例如:必须更新固定资产以维持现有生产能力;2)计划中的债务偿还;3)正常股利支付。如果“自由”现金流量为正,表明可用现金收回额外债务,增加股利或投资于新生产线。如果“自由”现金流量为负,则表明需要筹措资金来维持目前的经营活动所需。

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h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