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分析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27 15: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分析题答案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 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 世纪末大致 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 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 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 ”,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 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 态度, 唯物主义历史观, 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 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

1934 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 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 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 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 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 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 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 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 而是对 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

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 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 每个严肃 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 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 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 ‘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 仅仅是 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1)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举世

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1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料2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3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卢卡寄的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错误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 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 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 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材料2: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 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 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 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 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776页) 材料3: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 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 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的社 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 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 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 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 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 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美]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 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

出版社2006年版,第252页) 请回答: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2)试分析阿尔温·古尔德纳的观点。

[答案要点](l)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上述材料是从历史唯物主义来回答这一问题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因而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有着客观的发展规律,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其根本动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就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依次替代,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客观规律代为依据的,因而具有必然性。当然,马克思又承认,社会主义出现的必然性并不意味当下的实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中,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即社会主义只能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之后才能出现。因此,资本主义当下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它是永存的,而只能说明它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一旦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主义就必然出现。

(2)阿尔温·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没有意识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差异,割裂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虽然都具有客观性,但与自然规律运行的盲目性不同,社会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虽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社会主义却不会自发地实现,而要有赖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积极的革命行动。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 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 下创造。 ”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2:

“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 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 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 ”“我们担负的任务是全部困难。政策的全部困难和政策 的全部艺术,就在于要估计到每一种这样的特殊任务。 ”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3:

“苏东剧变是自《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国际共运遭受的最大挫折,是人类 社会进步的历史长河中的重大挫折。它带来了太多沉重的话题,引来太多沉重的 思考。 ” (摘自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 请回答:

(1)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答案要点]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奋斗。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2) 1、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 社会发展的进步性,首先表现在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内部发展中。社会发展的前进性是必然趋势,理由是:(1)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进步性的最深刻的根源。在阶级社会中,这种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的直接推动作用。(2)社会发展的进步性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了社会前进的基本趋势。(3)社会形态的更替是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它抛弃了陈旧过时的东西,保留了合理有价值的东西,并增加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否认社会发展前进性的历史循环论和历史悲观论是没有根据的。

2、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 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表现为:曾经是进步的社会形态,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丧失了原有的进步性:某一社会形态从某些方面看是前进了,但从另外方面看却是退步了;新的社会形态产生过程中,进步阶级和反动阶级、

新旧势力在斗争中互有胜负的曲折性;新社会形态建立后,旧社会形态复辟的曲折性等。这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前进性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复杂的,而不是抽象的、纯粹的;新旧阶级和势力力量对比及其变化;新的阶级和势力犯了错误。

3、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是辩证的统一 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通过曲折性表现出来;复辟和倒退是暂时的,终究改变不了社会发展过程前进性的必然趋势。 社会发展的前进性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在实践中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进步,进而促进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由于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在一些偶然事件上的作用或者反动势力的阻挠破坏下,社会前进过程难免会出现曲折和暂时的倒退或复辟。“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刚顷、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关系的原理,有助于我们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信念和信心,也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和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我们从来没有断言” ,为了达到共产主义目的, “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 段” ,无产阶级“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 ”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 材料2: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 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 (摘自 《邓小平文选》) 材料3:

在不久前的新加坡亚太经合组织相关会议上, 中国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很多赞 扬:中国 2008 年以来不但顶住了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还赢得了国内稳 定并提高了外交地位,其他国家将要陷入债务危机,而北京却凭借它那样一种方 式的计划经济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德国主要的经济类报纸也说这必须归因于 “体制” ,归因于“强大的国家权力” 。(摘自《参考消息》) 材料4: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 要求其发展的各阶段都保持经济的均衡增长不切 实际。中国过去 30 年的经济运转良好,证明其发展模式是有效的。 ” (摘自《参 考消息》) 请回答: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P229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he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