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讲稿(1)

更新时间:2023-05-04 16: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第一章 行列式

本章说明与要求:

行列式的理论是人们从解线性方程组的需要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在线性代数以及其他数学分支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本章里我们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 行列式的定义;

(2) 行列式的基本性质及计算方法;

(3) 利用行列式求解线性方程组(克莱姆法则).

本章的重点是行列式的计算,要求在理解n 阶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性质的基础上,熟练正确地计算三阶、四阶及简单的n 阶行列式.

计算行列式的基本思路是:按行(列)展开公式,通过降阶来计算.但在展开之前往往先利用行列式性质通过对行列式的恒等变形,使行列式中出现较多的零和公因式,从而简化计算.常用的行列式计算方法和技巧有:直接利用定义法,化三角形法,降阶法,递推法,数学归纳法,利用已知行列式法.

行列式在本章的应用是求解线性方程组(克莱姆法则).要掌握克莱姆法则并注意克莱姆法则应用的条件. 。本章的重点:行列式性质;行列式的计算。

。本章的难点:行列式性质;高阶行列式的计算;克莱姆法则。

1.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行列式的概念起源于解线性方程组,它是从二元与三元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公式引出来的.因此我们首先讨论解方程组的问题.

设有二元线性方程组 ???=+=+22221211112111b x a x a b x a x a (1)

用加减消元法容易求出未知量x 1,x 2的值,当a 11a 22 – a 12a 21≠0 时,有

??????

?--=--=2112221121

12112211222112122211a a a a a b b a x a a a a b a a b x (2)

这就是一般二元线性方程组的公式解.但这个公式很不好记忆,应用时不方便,因此,我们引进新的符号来表示(2)这个结果,这就是行列式的起源.我们称4个数组成的符号

2112221122211211

a a a a a a a a -=

为二阶行列式.它含有两行,两列.横的叫行,纵的叫列.行列式中的数叫做行列式的元素.从上式知,二阶行列式是这样两项的代数和:一个是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又叫行列式的主对角线)上两个元素的乘积,取正号;另一个是从右上角到左下角的对角线(又叫次对角线)上两个元素的乘积,取负号.

根据定义,容易得知(2) 中的两个分子可分别写成

2

22

2

121212221a b a b b a a b =

-,2

21

111211211b a b a a b b a =

-,

如果记 22

21

1211a a a a D =

,22

2

1211a b a b D =,2

21

1112b a b a D =

则当D ≠0时,方程组(1) 的解(2)可以表示成

22

21

1211222121

11a a a a a b a b D

D x =

=

, 22

21

1211221

111

22

a a a a

b a b a D

D x ==, (3)

象这样用行列式来表示解,形式简便整齐,便于记忆.

首先(3) 中分母的行列式是从(1) 式中的系数按其原有的相对位置而排成的.分子中的行列式,x 1的分子是把系数行列式中的第1列换成(1)的常数项得到的,而x 2的分子则是把系数行列式的第2列换成常数项而得到的.

例1 用二阶行列式解线性方程组 ???=+=+2

31422121x x x x

解:这时 0214323

1

42≠=?-?==

D ,

5

24313

2

411-=?-?==

D ,311222

1

122=?-?==

D ,

因此,方程组的解是 2

511-==D

D x ,2

322==D

D x ,

对于三元一次线性方程组

???

??=++=++=++33332321

3123232221211

313212111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4)

作类似的讨论,我们引入三阶行列式的概念.我们称符号

31

221333211232231132211331231233221133

32

31

23222113

1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5)

为三阶行列式,它有三行三列,是六项的代数和.这六项的和也可用对角线法则来记忆: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三个元素的乘积取正号,从右上角到左下角三个元素的乘积取负号.

例2 5

3

2

134

212

-10

62012242301325)4(123223)4(211532=-+--+==??-?-?-??-??-+??+??=

令 33

32

31

232221

131211a a a a a a a a a D =33

32

3

23222

131211a a b a a b a a b D =,33

3

31

23221

131112a b a a b a a b a D =,

3

3

32

31

22221

1

1211

3b a a b a a b a a D =. 当 D ≠0时,(4)的解可简单地表示成 D

D x 11=

,D

D x 22=

,D

D x 33=

(6)

它的结构与前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类似.

例3 解线性方程组 ???

??=-+=-+=+-4

23152302321

321321x x x x x x x x x

解:282

3

1

523

112

=---=D , 1323

4

521

1101=---=D ,472

4

1

5131022=--=D ,

214

3

1

1230

123=-=D .

所以,28

1311=

=

D

D x ,28

4722==D

D x ,4

328

2133===

D

D x .

例4 已知01

1

00

=-a b

b a

,问a ,b 应满足什么条件?(其中a ,b 均为实数). 解:2

21

1

00

b a a b

b a

+=-,若要a 2+b 2

=0,则a 与b 须同时等于零.因此,当a =0且b =0时给定行列式等于零.

为了得到更为一般的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公式,我们需要引入n 阶行列式的概念,为此,先介绍排列的有关知识.

1.2 排列

在n 阶行列式的定义中,要用到排列的某些知识,为此先介绍排列的一些基本知识. 定义1由数码1,2,…,n 组成一个有序数组称为一个n 级排列.

例如,1234是一个4级排列,3412也是一个4级排列,而52341是一个5级排列.由数码1,2,3组成的所有3级排列为:123,132,213,231,312,321共有3!=6个.

数字由小到大的n 级排列1234…n 称为自然序排列.

定义2在一个n 级排列i 1i 2…i n 中,如果有较大的数 i t 排在较小的数 i s 的前面(i s

例如, 在4 级排列3412中, 31,32,41,42,各构成一个逆序数,所以,排列3412的逆序数为N (3412)=4.同样可计算排列52341的逆序数为N (52341)=7.

容易看出, 自然序排列的逆序数为0.

定义3 如果排列i 1i 2…i n 的逆序数N (i 1i 2…i n )是奇数,则称此排列为奇排列,逆序数是偶数的排列则称为偶排列.

4

例如,排列3412是偶排列.排列52341是奇排列. 自然排列123…n 是偶排列.

定义4 在一个n 级排列i 1…i s …i t …i n 中, 如果其中某两个数i s 与i t 对调位置,其余各数位置不变,就得到另一个新的n 级排列i 1…i t …i s …i n ,这样的变换称为一个对换,记作(i s ,i t ).

如在排列3412中,将4与2对换, 得到新的排列3214. 并且我们看到:偶排列3412经过4与2的对换后,变成了奇排列3214. 反之,也可以说奇排列3214经过2与4的对换后,变成了偶排列3412.

一般地,有以下定理:

定理1 任一排列经过一次对换后,其奇偶性改变.

定理2 在所有的n 级排列中(n ≥2),奇排列与偶排列的个数相等,各为2

!n 个.

1.3 n 阶行列式

本节我们从观察二阶、三阶行列式的特征入手.引出n 阶行列式的定义. 已知二阶与三阶行列式分别为

2112221122211211a a a a a a a a -= 111213

21222311223312233113213211233212213313223131

32

33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其中元素a ij 的第一个下标i 表示这个元素位于第i 行,称为行标,第二个下标j 表示此元素位于第j 列,称为列标.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以下规律:

(1) 二阶行列式是2!项的代数和,三阶行列式是3!项的代数和;

(2) 二阶行列式中每一项是两个元素的乘积,它们分别取自不同的行和不同的列,三阶行列式中的每一项是三个元素的乘积,它们也是取自不同的行和不同的列;

(3) 每一项的符号是:当这一项中元素的行标是按自然序排列时,如果元素的列标为偶排列,则取正号;为奇排列,则取负号.

作为二、三阶行列式的推广我们给出n 阶行列式的定义.

定义1 由排成n 行n 列的n 2个元素a ij (i ,j =1,2,…,n )组成的符号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2

1

2222111211

称为n 阶行列式.它是n !项的代数和,每一项是取自不同行和不同列的n 个元素的乘积,各项的符号是:每一项中各元素的行标排成自然序排列,如果列标的排列为偶排列时,则取正号;为奇排列,则取负号.于是得

5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2

1

2222111211=

n

j j j 21n n nj j j j j j N a a a 212121)

()

1(- (1)

其中

n

j j j 21表示对所有的n 级排列j 1j 2…j n 求和.

(1)式称为n 阶行列式按行标自然顺序排列的展开式.)

(21)1(n j j j

N

-n nj j j a a a 2121称为行列式的一般项.

当n =2、3时,这样定义的二阶、三阶行列式与上面§1.1中用对角线法则定义的是一致的.当n =1时,一阶行列为|a 11|= a 11.如

当n =4时,4阶行列式

44

34241443

42

41

33323123222113121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表示4!=24项的代数和,因为取自不同行、不同列4个元

素的乘积恰为4!项.根据n 阶行列式的定义,4阶行列式为

44

34241443

42

41

33323123222113121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4

44=

j j j j j j j j j j j N a a a a 213214321321)

()

1(

例如a 14a 23a 31a 42行标排列为1234,元素取自不同的行;列标排列为4312,元素取自不同的列,因为N (4312)=5,所以该项取负号,即–a 14a 23a 31a 42是上述行列式中的一项.

为了熟悉n 阶行列式的定义,我们来看下面几个问题. 例1 在5阶行列式中,a 12a 23a 35a 41a 54这一项应取什么符号?

解:这一项各元素的行标是按自然顺序排列的,而列标的排列为23514.因 N (23514)=4 故这一项应取正号.

例2 写出4阶行列式中,带负号且包含因子a 11a 23的项. 解:包含因子a 11a 23项的一般形式为44j j j j N a a a a 34332311)

13()

1(-,按定义,j 3可取2或4,j 4可取4或2,因

此包含因子a 11a 23的项只能是a 11a 23a 32a 44或a 11a 23a 34a 42 ,但因 N (1324)=1为奇数,N (1342)=2为偶数 所以此项只能是 –a 11a 23a 32a 44.

例3 计算行列式

h

g

v

u

f e y x d c b a

0000

解 这是一个四阶行列式,按行列式的定义,它应有4!=24项.但只有以下四项adeh ,adfg ,bceh ,bcfg 不为零.与这四项相对应得列标的4级排列分别为1234,1243,2134和2143,而N (1234)=0,N (1243)=1,N (2134)=1和N (2143)=2,所以第一项和第四项应取正号,第二项和第三项应取负号,即

6

h

g

v

u

f e y x d c b a 0000= adeh –adf

g –bce

h +bcfg

例4 计算上三角形行列式 nn

n

n

a a a a a a D 21221211 0

0=

其中a ii ≠0 (i =1, 2,…, n ). 解:由n 阶行列式的定义,应有n !项,其一般项为n

nj j j a a a 2

1

21但由于D 中有许多元素为零,只需求出上述一切项中不为零的项即可.在D 中,第n 行元素除a nn 外,其余均为0.所以j n =n ;在第n –1行中,除a n –1n –1和a n –1n 外,其余元素都是零,因而j n –1只取n –1、n 这两个可能,又由于a nn 、a n –1n 位于同一列,而j n =n .所以只有j n –1 = n –1.这样逐步往上推,不难看出,在展开式中只有a 11a 22…a nn 一项不等于零.而这项的列标所组成

的排列的逆序数是N (12…n )=0故取正号.因此,由行列式的定义有nn

n n a a a a a a D 21221211

0=

=a 11a 22…a nn

即上三角形行列式的值等于主对角线上各元素的乘积.

同理可求得下三角形行列式

nn

n n a a a a a a

00 02

1

222111

=a 11a 22…a nn

特别地,对角形行列式

nn

a a a 00

002211

=a 11a 22…a nn

上(下)三角形行列式及对角形行列式的值,均等于主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

例5 计算行列式

000000

1

121

n n n a a a -

解 这个行列式除了a 1n a 2n –1…a n 1这一项外,其余项均为零,现在来看这一项的符号,列标的n 级排列为n (n –1)…21,N (n (n –1)…21)= (n –1)+ (n –2)+…+2+1=

2

)

1(-?n n ,所以

0000001

121

n n n a a a -=11212

)

1()

1(n n n n n a a a ---

7

同理可计算出

01

12222111211

n n n a a a a a a a -=

nn

nn n n n n a a a a a a 1

1

2121000

--

=11212

)

1()

1(n n n n n a a a ---

由行列式的定义,行列式中的每一项都是取自不同的行不同的列的n 个元素的乘积,所以可得出:如果行列式有一行(列)的元素全为0,则该行列式等于0.

在n 阶行列式中,为了决定每一项的正负号,我们把n 个元素的行标排成自然序排列,即n

nj j j a a a 2

1

21.事

实上,数的乘法是满足交换律的,因而这n 个元素的次序是可以任意写的,一般地,n 阶行列式的项可以写成

n n j i j i j i a a a 2211 其中i 1i 2…i n ,j 1 j 2…j n 是两个n 阶排列,它的符号由下面的定理来决定.

1.4 行列式的性质

当行列式的阶数较高时,直接根据定义计算n 阶行列式的值是困难的,本节将介绍行列式的性质,以便用这些性质把复杂的行列式转化为较简单的行列式(如上三角形行列式等)来计算.

将行列式D 的行列互换后得到的行列式称为行列式D 的转置行列式,记作D T

,即若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D

2

1

2222111211

=

, 则nn

n

n

n n T a a a a a a a a a D

212221212111=

反之,行列式D 也是行列式D T 的转置行列式,即行列式D 与行列式D T 互为转置行列式.

性质1 行列式D 与它的转置行列式D T 的值相等. 性质2 交换行列式的两行(列),行列式变号.

例1 计算行列式0

5

3

7

0400800005

17536

03924

--=

D

解:将第一、二行互换,第三、五行互换,得0

5

0400805307

03924

17536)1(2---=D 将第一、五列互换,得120!5543215

8400075300

4

3920

67531)1(3

-=-=????-=---=D

8

推论 若行列式有两行(列)的对应元素相同,则此行列式的值等于零. 性质3 行列式某一行(列)所有元素的公因子可以提到行列式符号的外面.即

nn

n n in i i n nn

n n in i i n a a a a a a a a a k a a a ka ka ka a a a

2

1

11112112

1

1111211= 此性质也可表述为:用数k 乘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等于用数k 乘此行列式. 推论:如果行列式中有两行(列)的对应元素成比例,则此行列式的值等于零.

性质4 如果行列式的某一行 (列)的各元素都是两个数的和,则此行列式等于两个相应的行列式的和,即

nn

n n in i i n nn

n n in i i n nn

n n in in i i i i n a a a c c c a a a a a a b b b a a a a a a c b c b c b a a a

2

1

21112112

1

21

112112

1

2

21

111211+=+++ 性质5 把行列式的某一行 (列)的所有元素乘以数k 加到另一行(列)的相应元素上,行列式的值不变.即

nn

n n sn s s in

i i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2

1

2121

11211= nn

n n sn

in s i s i in i i n a a a a ka a ka a ka a a a a a a

2

1

2

21121

11211+++

作为行列式性质的应用,我们来看下面几个例子.

例2 计算行列式 3

1

1

1

131111311113

=

D

解:这个行列式的特点是各行4个数的和都是6,我们把第2、3、4各列同时加到第1列,把公因子提

出,然后把第1行3(–1)加到第2、3、4行上就成为三角形行列式.具体计算如下:

48262

0200002011116

31

1

1

1311113111116

31

1

6

1316113611163

=?====

D

i 行3k 加 到第s 行

9

例3 计算行列式0

112

012120112110-----=

D

例4 试证明:01

1=++++=

c b a

d

b a d c

d a c b d c b a D 11

例5 计算n +1阶行列式 x

a a a a x a a a a x a a a a x

D n n n

3

2

1

21

21

21= 例6 解方程

0)1(1

1

1

1

1)2(1111121111111

11111=------x

n x

n x x

例7 试证明奇数阶反对称行列式 00

00

21212112=---=

n n

n n a a a a a a D

证:D 的转置行列式为0

00

21212112

n n

n n T

a a a a a a D

---=

,从D T 中每一行提出一个公因子(–1),于是有

D a a a a a a D

n

n

n

n n n

T

)1(0

00

)

1(21212112-=----=

,但由性质1知道D T =D

∴ D =(–1)n D 又由n 为奇数,所以有D = –D ,即 2D =0, 因此 D =0.

1.5 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

本节我们要研究如何把较高阶的行列式转化为较低阶行列式的问题,从而得到计算行列式的另一种基本方法——降阶法.为此,先介绍代数余子式的概念.

10

定义 在n 阶行列式中,划去元素a ij 所在的第i 行和第j 列后,余下的元素按原来的位置构成一个n –1阶行列式,称为元素a ij 的余子式,记作Mij .元素a ij 的余子式Mij 前面添上符号(–1)i+j 称为元素a ij 的代数余子式,记作A ij .即A ij =(–1)i +j

M ij .

例如:在四阶行列式

44

43

42

41

34333231242322211413121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

中a 23的余子式是M 23=44

42

41

343231

141211a a a a a a a a a 而 A 23=(–1)2+3M 23= –44

42

41

343231

14

1211a a a a a a a a a 是a 23的代数余子式. 定理1 n 阶行列式D 等于它的任意一行(列)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之和,即

D =a i 1A i 1+a i 2A i 2+…+a in A in (i =1,2,…,n )

或 D =a 1j A 1j +a 2j A 2j +…+a nj A nj (j=1,2,…,n ).

定理2 n 阶行列式D 中某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另一行(列)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之和等于零,即:

a i 1A s 1+a i 2A s 2+…+a in A sn =0 (i ≠s )

或 a 1j A 1t +a 2j A 2t +…+a nj A nt =0 (j ≠t ).

定理1表明,n 阶行列式可以用n –1阶行列式来表示,因此该定理又称行列式的降阶展开定理.利用它并结合行列式的性质,可以大大简化行列式的计算.计算行列式时,一般利用性质将某一行(列)化简为仅有一个非零元素,再按定理1展开,变为低一阶行列式,如此继续下去,直到将行列式化为三阶或二阶.这在行列式的计算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例1 计算行列式 5

1

1

242170131312

-----=

D

例2 计算n 阶行列式 a

b

b a a b a b a D 0

0000000000

000

=

例3 计算y

y x x D -+-+=

11

1

1

111111111111,其中 xy ≠0.

11

例4 试证 ∏≤<≤-----=

n

i j j i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11

1

3

1

2

1

1

2

2

32

22

1

321

)(1111

(1)

式中左端叫范德蒙行列式.结论说明,n 阶范德蒙行列式之值等于a 1, a 2, …, a n ,这n 个数的所有可能的差a i –a j (1≤j

例5 计算n 阶行列式1

2

3

2

1100000

10000010000001n n

n n n x x x D x a a a a a a x

------=

-+

例6 证明

22

21

121122

21

121122

21

22

21

12111211222112110000b b b b a a a a b b c c b b c c a a a a ?=(拉普拉斯展开)

本例题的结论对一般情况也是成立的,即

mm m m mk

m m m k kk k k k b b b c c c b b b c c c a a a a a a

2

1

2

1

112111121121112110000

00mm

m m m kk

k k k b b b b b b a a a a a a

2

1

112112

1

11211?=

1.6 克莱姆法则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n 阶行列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作为行列式的应用,本节介绍用行列式解n 元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克莱姆法则.它是§1中二、三元线性方程组求解公式的推广.

设含有n 个未知量n 个方程的线性方程组为?????

??=+++=+++=+++n n nn n n n n n n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221

12

222212*********

(1)

它的系数a ij 构成的行列式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D

2

1

2222111211

=

称为方程组(1)的系数行列式.

定理1 (克莱姆法则) 如果线性方程组(1)的系数行列式D ≠0,则方程组(1)有唯一解:

12

, , , ,2211D

D x D

D x D

D x n n =

=

=

(2)

其中D j (j=1,2,…,n ,)是D 中第j 列换成常数项b 1,b 2,…,b n ,其余各列不变而得到的行列式.

这个法则包含着两个结论:方程组(1)有解,解唯一.下面分两步来证明. 第一步:在D ≠0的条件下,方程组(1)有解,我们将验证由(2)式给出的数组 ,

,

,21D

D D

D D

D n 确实是方程

组(1)的解.第二步:若方程组有解,必由(2)式给出,从而解是唯一的.

例1 解线性方程组?????

??=+--=-++-=+-+=+-+2

466428433

3521234321

432143214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解:因为0172

13

11500011012312

6

19

12130011012314

6

1

6

2843

2352

1231

≠=----=----=------=D

所以方程组有唯一解,又,04

6

2

6

284323321211

,344

6

1

2

28442353123121=-----=

-=-----=

D D

852

6

1

6

484333521231

,174

2

1

6

244323521131

43=-----=

=---=

D D .

即得唯一解:517

85 ,117

17 ,017

0 ,217

344321==

==

==

-=-

=x x x x .

注意:用克莱姆法则解线性方程组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方程的个数与未知量的个数相等;二是系数行列式D ≠0.

当方程组(1)中的常数项都等于0时,称为齐次线性方程组.即??

???

??=+++=+++=+++0

221

122221*********n nn n n n n n n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称为齐次线性方程组.显然,齐次线性方程组(3)总是有解的,因为x 1=0, x 2=0,…, x n =0必定满足(3),这组解称为零解,也就是说:齐次线性方程组必有零解.

在解x 1=k 1, x 2=k 2,…, x n =k n 不全为零时,称这组解为方程组(3)的非零解. 定理2 如果齐次线性方程组(3)的系数行列式D ≠0,则它只有零解. 推论 如果齐次线性方程组(3)有非零解,那么它的系数行列式D =0.

13 例2 若方程组:?????=++=++=++0200321

3213211x bx x x bx x x x x a 只有零解,则a 、b 应取何值?

解:由定理2知,当系数行列式D ≠0时,方程组只有零解,)1(1211111a b b b a D

-==

所以,当a ≠1且b ≠0时,方程组只有零解. 第二章矩阵

说明与要求:

矩阵是一个表格,作为表格的运算与数的运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熟练掌握矩阵的加法、乘法与数量乘法的运算规则,并熟练掌握矩阵行列式的有关性质.线性方程组的一些重要性质都反映在它的系数矩阵和增广矩阵上,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矩阵来求解线性方程组,通过矩阵来判断解的情况等.但是矩阵的应用不仅限于线性方程组,而是多方面的.因此矩阵在线性代数中是一个重要而且应用广泛的概念

正确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及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会用伴随矩阵求矩阵的逆.熟练掌握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

。本章重点:矩阵的运算及性质;初等矩阵;矩阵可逆的判定及求法;分块矩阵.

。本章难点:初等矩阵的性质;求矩阵的逆;分块矩阵.

2.1 矩阵的概念

矩阵的定义,即由数域P 中的m 3n 个数a ij (i =1,2,…,m ;j =1,2,…,n )排成一个m 行,n 列的表

??????

?

???????????????????????mn m m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称为数域P 上的一个m 3n 矩阵.a ij 称为第i 行,第j 列的元素. 矩阵是从许多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线性方程组的系数及常数项可用矩阵来表示外,在一些经济活动中,也常常用到矩阵.

以后我们用字母A 、B 、C 等表示矩阵,有时为了表明A 的行数和列数,可记为A m 3n 或( a ij ) m 3n ,为了表明A 中的元素,可简记为A =( a ij ).

当m =n 时,矩阵A =(a ij )n 3n =??

??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称为n 阶矩阵或n 阶方阵. 当m =1时,矩阵A =(a ij )13n =(a 11 a 11 … a 1n )称为行矩阵.

14

当n =1时,矩阵A =(a ij )m 31=?????

??

? ??12111m a a a 称为列矩阵. 当矩阵中 所有元素都是零时,称该矩阵为零矩阵,记作O 或O m 3n .即O =n

m ?????

???

?

?00

0000

000

当n 阶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是1,而其它元素都是零时,则称此n 阶矩阵为单位矩阵,记为E 或E n .即

E =????

??

?

?

?10

0010001

对于矩阵A =(a ij ) m 3n ,称(–a ij ) m 3n 为A 的负矩阵,记为 –A ,即:–A =??????

?

??-???--???????????????-???---???--mn m m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 注意:矩阵和行列式虽然在形式上有些类似,但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方面行列式的值是一个数,而矩阵只是一个数表.另一方面行列式的行数与列数必须相等,而矩阵的行数与列数可以不等.

定义1 A =( a ij ),B =( b ij )都是m 3n 矩阵,若它们的对应元素相等,即a ij =b ij ,(i =1,2, …,m ,j =1,2…,

n )则称矩阵A 与B 相等,记为A =B .如,由 ??

?

??=???

??-60

35

4

1

34

z

y x

立即可得x =5, y =6, z = –1. 2.2 矩阵的运算

矩阵的运算可以认为是矩阵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下面介绍矩阵的加法、乘法、矩阵与数的乘法和矩阵的转置.

一. 矩阵的加法

定义 设A =???????

???????????????????????mn m m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

11211, B =?????

?

?

???????????????????????mn m m n n

b

b b b b b b b b

21

2222111211是两个m 3n 矩阵,则矩阵 C =???????

???????????????????????mn m m n

n

c

c c c c c c c c 21

222

2111211=?????

?

?

??+???++????????????+???+++???++mn

mn m m m m n n n n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221122222221211112121111称为A 与B 的和,记为 C =A +B . 注意:相加的两个矩阵必须具有相同的行数和列数.

15

例1 ???

?

?

?=???? ?

?=30

4133 ,33

412B A ,则 ???

?

??=???? ??++++++=???? ??+???? ?

?=+63

4

545

330

34

014313

230

4133

33

412

B A 由矩阵的加法和负矩阵的定义,可以定义矩阵的减法:A –B =A +(–B ) 二. 矩阵的数量乘法

定义2 设有矩阵?????

?

?

???????????????????????==?mn m m n n n

m ij a

a a a a a a a a a A )

(21

2222111211,k 是数域P 中任一个数, 矩阵 ???

??

?

?

???????????????????????=?mn

m m n n

n

m ij ka ka ka ka ka ka ka ka ka ka )

(212222111211 称为数k 与矩阵A =(a ij )

m 3n 的数量乘积.记为k A . 注意:用数乘一个矩阵,就是把矩阵的每个元素都乘上k ,而不是用k 乘矩阵的某一行(列). 例3 求矩阵X 使2A +3X =2B ,其中??

?

??--=??? ??-=12

13

1,01

6

502B A 三. 矩阵的乘法

定义3 设矩阵A = (a ik )m 3s ,B = (b kj )s 3n ,则由元素c ij =a i 1b 1j +a i 2b 2j +…+a is b sj (i =1,2,…,m ; j =1,2,…,n )构成的m 3n 矩阵C =(c ij )m 3n 称为矩阵A 与B 的乘积,记为C =AB .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看出,应注意矩阵乘法有以下三个特点:

(1)左矩阵A 的列数必须等于右矩阵B 的行数,矩阵A 与B 才可以相乘,即AB 才有意义;否则AB 没有意义.(2)矩阵A 与B 的乘积C 的第i 行、第j 列的元素等于左矩阵A 的第i 行与右矩阵B 的第j 列的对应元素的乘积之和(i =1,2,…,m ; j =1,2,…,n ).(3)在上述条件下,矩阵A m 3s 与B s 3m 相乘所得的矩阵C 的行数等于左矩阵A 的行数m ,列数等于右矩阵B 的列数n ,即 A m 3S B S 3n = C m 3n .

例5 设???

?

? ?

?--=???? ?

?=11

3

121032,31

2

021B A ,求AB . 解: 因为A 的列数与B 的行数均为 3 ,所以AB 有意义,且AB 为233 矩阵.

???

?

?

?--???

??=11

312103231

2

021

A ??

?

???+-?+??+-?+??+?+??+-?+??+-?+??+?+?=13)1(1021

3)2(132********)1(2011

0)2(2313

01221 ??

?

??--=27

14

214

如果将矩阵B 作为左矩阵, A 作为右矩阵相乘,则没有意义,即BA 没意义,因为B 的列数为3 ,而 A 的行数为2 .

此例说明: AB 有意义,但 BA 不一定有意义.

16

例6 设A =n n n n b b b B a a a ??=????

??

??1211

2

1),,(, ,求AB 和BA . 解:n

n n

n n n n n n n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b a a a AB ?????

?? ??=????

??

??=

2

1

2221

212111212

1),,( n n n n n n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a

a b b b BA +++=+++=????

?

? ??= 221122112

1

21)(),,( 注:在运算结果中,我们可以将一级矩阵看成一个数.此例说明,即使AB 和BA 都有意义,AB 和BA 的行数及列数也不一定相同.

例7 设A =????

??--11

11, B =????

??--1111

,求AB 和BA . 解:AB =???

?

??--11

11???? ?

?--1111=???? ??00

00, BA =???

?

?

?--1111

???? ?

?--1111

=???

?

??--22

22 此例说明,即使AB 和BA 都有意义且它们的行列数相同,AB 与BA 也不相等.另外此例还说明两个非零矩阵的乘积可以是零矩阵.

例8 设 A =??? ??64

13, B =??? ??64

12, C =???

??1100

,求AC 和BC 解:AC =???

??64

13??? ??11

00

=??? ??66

11

;BC =??? ??64

12??? ??11

00

=???

?

??66

11

此例说明,由AC =BC ,C ≠0,一般不能推出A =B .

以上几个例子说明了数的乘法的运算律不一定都适合矩阵的乘法.对矩阵乘法请注意下述问题: (1) 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一般来讲 AB ≠BA

(2) 矩阵乘法不满足消去律.一般来说,当AB =AC 或BA =CA 且A ≠0时,不一定有B =C . (3) 两个非零矩阵的乘积,可能是零矩阵.因此,一般不能由AB =0推出 A =0 或B =0. 若矩阵A 与B 满足AB =BA ,则称A 与B 可交换.

E m 、E n 为单位矩阵,对任意矩阵A m 3n 有 E m A m 3n =A m 3n ,A m 3n E n =A m 3n

特别地,若A 是n 阶矩阵,则有EA =AE =A , 即单位矩阵E 在矩阵乘法中起的作用类似于数1在数的乘法中的作用.

利用矩阵的乘法运算,可以使许多问题表达简明.

例9 若记线性方程组 ?????

??=+++=+++=+++m n mn m m n n n n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221

12222212111212111 的系数矩阵为 A =??

?????

???????????????????????mn m m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 并记未知量和常数项矩阵分别为

17

?

????? ??=n x x x X 2

1,B =?????

?

??m b b

b 2

1则有 AX =????

? ???????????????????????mn m m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

11211?????? ??n x x x 2

1=????

? ??+???++????????????+???+++???++n mn m m n

n n n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221

122221

211212111 所以上面的方程组可以简记为矩阵形式 AX =B . 有了矩阵的乘法,可以定义n 阶方阵的幂.

定义4 设A 是n 阶方阵,规定 A 0 =E , A k+1=A k A (k 为非负整数). 因为矩阵的乘法满足结合律,所以方阵的幂满足 A k A l =A k +l , (A k )l =A kl

其中k 、l 为非负整数,又因为矩阵的乘法一般不满足交换律,所以对于两个n 阶方阵A 与B 。

一般来说,(AB )k ≠A k B k .此外,若A k =0,也不一定有A =0. 例如A =???

??--11

11

≠0,但A 2=??? ??--11

11

??? ??--11

11

=??

?

??0000

例10 设A ,B 均为n 阶方阵,计算(A +B )

2.

解:(A +B )2 =(A +B )(A +B )= (A +B )A +(A +B )B =A 2+BA +AB +B 2 四. 矩阵的转置

定义 5 设 m 3n 矩阵 A =??????

?

???????????????????????mn m m n

n

a

a a a a a a a a 2

12222111211 将A 的行变成列所得的n 3m 矩阵?

?????? ???????????????????????mn n

n m m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12111 称为矩阵A 的转置矩阵,记为A T

. 例如 A =???? ?

?--21

5

3

0421,则 A T =????

??

?

?

?--20145231

矩阵的转置满足以下规律:(1) (A T )T =A (2) (A +B )T =A T +B T (3) (kA )T =kA T (k 为常数) (4) (AB )T =B T A T

例11 设A =????

?

?-11

211

, B =????

?

??-12

3101, 求(AB )T 和A T B T 解:因为 A T =????

?

?

?-1211

01

, B T =???? ??-13

211所以 (AB )T =B T A T =???

?

?

?-13

0211????

?

??-121101=???

?

??-41

32 A T B T

=????

? ?

?-1211

01

???? ?

?-13

0211

=????

?

??---55

2

121211

18 注意:一般情况下 (AB )T ≠A T B T ,显然,(2)和(4)可以推广到n 个矩阵的情形.即:

(A 1+A 2+…+A n )T =A T 1+ A T 2+…+ A

T n (A 1A 2…A n –1A n )T = A T n A T n –1… A T 2 A T 1

五. 方阵的行列式

定义6 由n 阶方阵A =(a ij ) 的元素按原来位置所构成的行列式,称为n 阶方阵A 的行列式,记为|A |. 设 A ,B 是n 阶方阵,k 是常数,则n 阶方阵的行列式具有如下性质:

(1) |A T |=|A |; (2) |kA| =k n |A |; (3) |AB |=|A |.|B |.

把性质(3)推广到m 个n 阶方阵相乘的情形,有 |A 1A 2…A m |=|A 1||A 2||…||A m |

例12 设A =???? ??-2101,B =???? ??0113 验证 |A ||B |=|AB |=|BA |. 定义7 设 A 是n 阶方阵,当|A |≠0时,称A 为非奇异的(或非退化的);当|A |=0时,称A 为奇异的(或退化的)

由性质(3)可以得到

定理:设A , B 为n 阶方阵,则 AB 为非奇异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与B 都是非奇异的.

2.3 可逆矩阵

在§2.2中已详细介绍了矩阵的加法、乘法.根据加法,我们定义了减法.因此我们要问有了乘法,能否定义矩阵的除法,即矩阵的乘法是否存在一种逆运算?如果这种逆运算存在,它的存在应该满足什么条件?下面,我们将探索什么样的矩阵存在这种逆运算,以及这种逆运算如何去实施等问题.

我们知道,在数的运算中,对于数a ≠0,总存在唯一的一个数a –1使得 a a –1=a –1a =1

类似地,在矩阵的运算中我们也可以考虑,对于矩阵A ,是否存在唯一的一个类似于a –1的矩阵B ,使得 AB =BA =E

为此引入逆矩阵的概念.

定义1 对于n 阶矩阵A ,如果存在一个n 阶矩阵B ,使得 AB =BA =E ,则称A 为可逆矩阵,称B 为A 的逆矩阵.

例1 已知矩阵???? ??=1302A ,?????? ??-=12

3021B 因为 ???? ??=1302AB ?????? ??-123021???? ?

?=1001,?????? ??-=123021BA ??? ??1302??

? ??=1001 故A 为可逆矩阵,B 为A 的逆矩阵.

例2 因为EE =E ,所以E 是可逆矩阵,E 的逆矩阵为其自身.

例3 因为对任何方阵B ,都有B ?0=0?B =0,所以零矩阵不是可逆矩阵.

在定义1中,由于矩阵A 与B 在等式AB =BA =E 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若A 可逆,B 是A 的逆矩阵,那么B 也可逆,且A 是B 的逆矩阵,即A 、B 互为逆矩阵.

可逆矩阵具有下列性质:

19

性质1 若矩阵A 可逆,则A 的逆矩阵是唯一的. 性质2 如果矩阵A 可逆,则A 的逆矩阵A

–1

也可逆,且(A –1)–1

=A .

性质3 如果A 、B 是两个同阶可逆矩阵,则AB 也可逆,且(AB )–1

=B –1

A –1

. 此性质可推广到有限个可逆矩阵相乘的情形.即:

如果A 1、A 2、…、A n 为同阶可逆矩阵,则 (A 1A 2…A n )–1

=A n –1

A n –1–1

…A 2–1

A 1–1

性质4 如果A 可逆,数k ≠0,则kA 也可逆,且(kA )–1=

k

1A –1

性质5 如果矩阵A 可逆,则A 的转置矩阵A T

也可逆,且(A T

)–1

=(A –1

)T

对于一个n 阶矩阵A 来说,逆矩阵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我们需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n 阶矩阵A 可逆?如果可逆,如何求逆矩阵A –1?为此先介绍一个概念.

定义2 设A i j 是n 阶方阵A =(a i j )n 3n 的行列式|A |中的元素a ij 的代数余子式,矩阵

?????

?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12111*

称为矩阵A 的伴随矩阵. 例4 设????

?

??-=01

3311

201A , 试求伴随矩阵A *. 解:903

31,30

1

311211=--=-==

A A 201

20,41

3112113=-=-=-=A A

11

3

01,60

3212322-=-

=-==A A 53

1

21,23

1203231-=--

=-==

A A

111

133=-=

A 所以 ????

?

??------=11

4

569223

*

A 由第一章中行列式按一行展开的公式,可得:

??????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A

21

2222111211*

?????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1212111????

??

?

?

?=A A A

00000=|A |E 同理,利用行列式按列展开公式可得: A *A =|A |E 。即,对任一n 阶矩阵A ,有 AA *=A *A =|A |E 若|A |≠0,则有 A (A

1 A *)=(

A

1 A *)A =E

由此我们得到:

定理1 n 阶矩阵A 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是非奇异的,且当A 可逆时, A –1

=

A

1.A *

20 推论1 若A 、B 为同阶方阵,且AB =E ,则A 、B 都可逆,且A –1=B ,B –1=A .

证:因|AB |=|A ||B |=|E |=1≠0,所以|A |≠0,|B |≠0,由定理1,A 、B 都可逆.

在等式AB =E 的两边左乘A –1,有 A –1(AB )=A –1E , 即得B =A –1,在AB =E 的两边右乘B –1,得A =B –1 例5 设???? ?

?=d c b a A ,问:当a 、b 、c 、d 满足什么条件时,矩阵A 可逆?当A 可逆时,求A –1. 解:bc ad d c b a

A -==当ad –bc ≠0时,|A |≠0,从而A 可逆.此时

???? ??---==-a c b d bc ad A A A 11*1 ?????? ??------=bc ad a bc ad c bc ad b

bc ad d . 当ad –bc=0时,|A |=0,从而A 不可逆.

2.4矩阵的分块

在这一节里,我们将介绍一种在处理阶数较高的矩阵时常用的技巧——矩阵的分块.有时,我们把一个大矩阵看成是由一些小矩阵组成的,就如矩阵是由数组成的一样.特别是在运算中,把这些小矩阵当作数一样来处理.这就是所谓的矩阵的分块.

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这种方法.

???? ??=??????????

??-=2132020

00002000

1510032010

21001E A E A 其中E 2、E 3分别表示2阶和3阶单位矩阵,而???

? ??=????? ??-=0000000,1532

21 1A . 每一个小矩阵称为矩阵A 的一个子块或子阵,原矩阵分块后就称为分块矩阵.

上述矩阵A 也可以采用另外的分块方法.例如:在矩阵A 中,如果令

ε1=???????? ??00001,ε2=???????? ??00010,ε3=???????? ??00100,α1=???????? ??-02521,α2=?????

??

? ??20132,

21

则 ),,,,(20

020*******

32010

210012132ααεεε1=?????

??

? ??-=A 采用怎样的分块方法,要根据原矩阵的结构特点,既要使子块在参与运算时不失意义,又要为运算的方便考虑,这就是把矩阵分块处理的目的.

六. 分块矩阵的加法和数量乘法

设A 、B 是两个m ?n 矩阵,对A 、B 都用同样的方法分块得到分块矩阵

?

?????

?

???????????????????????=st s s t

t A

A A A A A A A A A 21

2222111211,??????

?

???????????????????????=st s s t

t

B B B B B B B B B B

212222111211

则 ??

??

?

?

?

??+++++++++=+st st s s s s t t t t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2

211

2222

2221

211112121111 A 、B 分块方法相同是为了保证各对应子块(作为矩阵)可以相加.

设k 为一个常数,则??????

?

?

??????????????????????=st s s t

t

kA

kA kA kA kA kA kA kA kA kA 2122221

11211

这就是说,两个行数与列数都相同的矩阵A 、B ,按同一种分块方法分块,那么A 与B 相加时,只须把对应位置的子块相加;用一个数k 乘一个分块矩阵时,只需用这个数遍乘各子块.

七. 分块矩阵的乘法

设A =(a ik )是m 3n 矩阵,B =(b kj )是n 3p 矩阵,把A 和B 分块,并使A 的列的分法与B 的行的分法相同,

即 r rs r r s s m m m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212

1

2222111211s

21

???????

?

?=,s

st s s t t t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B p p p

21

2

1

22221

11211

21

???????

??= 其中,m i ,n j 分别为A 的子块A ij 的行数与列数,n i ,p l 分别为B 的子块B ij 的行数与列数,

p p n n m m t

l l s

j j r

i i

===∑

∑∑===1

1

1

, ,则 r

rt r r t t t

m m m C C C C C C C C C AB C p p p

21

2

1

22221

11211

21

?????

??

??== 其中 C ij =A i 1B 1j +A i 2B 2j +…+A is B sj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h4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