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7-25 05: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认识图形

【说教材】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是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和圆柱体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和三角形这四种平面图形。教材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为知识基点,按照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通过看、摸、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并且了解四种图形的基本特征。这样做,不仅为今后继续研究平面图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研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探究与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四种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说教法、学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我将以情景教学和引导探究法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注重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一是,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二是,向学生渗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课前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培养他们在合作中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学会共同分享资源与成果。

【说教学流程】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显著标志。教学中,为了把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我将教学流程定为以下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三、动手操作,巩固理解;四、联系生活,实践应用;五、趣味练习,总结评价。下面分别从这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新课伊始,创设童话故事情境(机灵狗给大家带来了神秘的礼物,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这些美丽而熟悉的立体图形,把学生们的眼球牢牢地吸引住,通过和学生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接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形粘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猜猜看都是谁画的,学生回答后揭示课题(板书:认识图形)。接下来,让学生试着给新朋友起名字,指导学生分别说出四种图形的名称。这样,由立体图形引出了平面图形,让学生初步感知了“面”的形状。

二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在第二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地探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知“面”在“体”上,我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各种不同的实物请到桌面上来,一边观察,一边与同桌交流,说一说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有什么感觉,然后在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摸到的面是平平的、滑滑的”、 “我摸到的面是圆圆的”等等(主要引导学生说出“面”的特点是平)。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面在体上”。

2、实践操作,理解“面从体出”。

我让学生在立体图形中选出自己喜欢的“面”。怎么才能把它记在纸上呢?学生可能想出很多种方法。如,把物体的一面放在纸上,拿笔沿着边描出来或剪出来;也可能想出把物体的一面沾上颜料,然后印在纸上等等。我会给想出办法

多的小组奖励,并要求把自己喜欢的物体的表面在彩色卡纸上记下来。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陈述操作过程,培养他们数学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体会到“面从体出”。

画好图形后,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请几名同学到台前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让全班同学欣赏。这样设计,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又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在这一环节里,学生积极参与了操作过程,在合作与探究中体会到了“面在体上”,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动手操作,巩固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辨认这四种图形,我又设计了“摆一摆”这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棒摆出这些图形,并说出摆这些图形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我发现摆正方形时每条边用的小棒一样多,摆长方形时,上下两条边用的小棒一样多,左右两条边用的小棒一样多”;“我摆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圆不能用小棒摆出来”等等。学生在动手操作、归类比较的过程中明确了每种图形的特点。这样,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每种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巩固了对四种图形的认识。

四、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样设计就是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然后,课件出示交通标志牌,说说它们的形状,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

五、趣味练习,总结评价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一是想一想。我说图形的名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比划它的样子,然后说一说这个图形的特征。

二是数一数。出示一幅图画,请学生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三是拼一拼。让学生用手中的平面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说一说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深化新知,在交流中巩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最后,谈话总结全课: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回家后怎样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爸爸、妈妈呢?让学生组内互相说,然后全班交流,评一评哪个组说得最好。学生通过介绍,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内容,使他们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了知识网络。

【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由平面图形贴图及小组评价构成,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认识图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小组1:

小组2:

小组3:

小组4: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多处运用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活动去吸引学生,力求呈现给学生的不仅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独立思考、交流与合作、探索与研究。我在教学中给学生一把在知识海洋里行舟的浆,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在交流中获得个性的张扬。 圆

三角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gl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