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中心体系建设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17 05: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我国的金融中心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单位代码 学号 10602 2009011217 F830 公开
分类号 密 级
硕士学位论文
The Research on China's Financial Center System Construction
我国金融中心体系建设研究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区:域经济学 区:域金融 2009:级 陶黄勇: 贤:成毅 教授 2012: 年4月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年研
究
级 生
指导教师 完 成 日 期
我国金融中心体系建设研究
姓名:陶黄勇 导师:贤成毅教授 专业:区域经济学
研究方向:区域金融 学号:2009011217
摘 要
金融中心是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并早在中世纪已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不断发挥它的影响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程度和世界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有一个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金融中心体系以服务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的金融中心发展却明显滞后,与我国的经济实力极不匹配。全国建立金融中心的呼声此起彼伏,至少有三十多个中心城市提出规划建设金融中心。什么是金融中心、金融中心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在全球化的多元金融中心格局下,我国究竟需要多少个金融中心,如何对有潜力成为金融中心的城市客观的定位,怎么样的金融中心布局才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等等问题一直以来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实证这某个城市能够成为某类金融中心、并能持续的促进当地发展的论文有很多,但真正从全局来分析我国金融中心布局的文章并不多见,因此本人选择了我国金融中心体系建设研究作为论文的选题。
本文在回顾和梳理金融中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金融中心成熟度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29个中心城市03年至09年的金融成熟度得分及排名,并以此为依据构建我国金融中心体系,最后对我国建立多层次金融中心提出建议。
本文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金融中心的研究背景、意义,并对国内外金融中心形成、发展理论以及金融中心竞争力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论,然后提出本文所研究的思路、内容、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具体介绍金融中心的基础理论,包括金融中心的定义类别、金融中心形成应具备的条件、金融中心的功能这几方面。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我国建设金融中心的背景,分别从建设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我国金融中心建设所面对的问题方面加以阐述。
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金融中心成熟度指标体系,运用spss17.0对29个极具建设金融中心意愿并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心城市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其03年至09年金融中心成熟度进行排名。
第五部分为结论和对策建议,首先结合我国行政区域和主要经济区的地理分布,通过对29个城市综合得分的分析比较,将样本城市划分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地方性金融中心和金融支持点四个层次,从而建立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最后针对我国金融中心发展现状,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体系 中心城市
I
The Research On China's Financial Center System
Construction
Abstract
Financial center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world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economic life early in the Middle Ages, the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center is constant. With China 's growing economic strength, the improving opening degree and the position in world economy, There is a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economic strength with a suitable financial center system to serv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 China the financial center development lagged far behind, and does not match to the economic strength. The establishment of financial centers in the voice of as one falls, at least more than 30cities plan to construct financial center. What is the financial center, what is the cause of the emerg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center, How many financial centers our country needs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 pattern, how to locate the potential financial center of the city of objectively, how financial center layout is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these problem has always been urgent to serve. At present, the paper of a city will become a kind of financial center,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the city is quite a lot , but the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lobal to the analysis of China's financial center layout does not see more, so I chose the research of our financial center system construction as the title.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center,this paper establish a financial center maturity index system, then yield the financial maturity scores and rankings of 29center city from 2003 to 2009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The paper constructs our country's financial center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scores and rankings. At last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our country multi-level financial center.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and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inancial center, then review and comment the theory an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f financial center,including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nes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ideas, contents, methods and the possible innov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of financial centers, including the financial center of the defined categories, the conditions of a financial centers should have, financial center function of this a few respects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II
cent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level financial center system as well as the problem of China's financial center construction.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financial center maturity index system and use the SPSS17.0 on the29 center cities those have great desire to construct the financial center and have a certain economic strength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then yield financial center maturity ranking from 2003 to 2009.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Combinated with China's administrative area and the main economic zon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of 29cities comprehensive scoring this paper establishes multi level financial center system, dividing differentiate example city into four levels: 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and financial support. Finally, in view of our country financial center develop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Keywords: Financial Center Financial Center System Key city
III
目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引言 ......................................................................................................................................... 1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1.研究背景 ........................................................................................................... 1 2.研究意义 ........................................................................................................... 2 (二)文献综述 ............................................................................................................. 3
1.金融中心理论研究概述 ................................................................................... 3 2.关于金融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 4 3.国内研究现状 ................................................................................................... 5 4.国内外研究评述 .................................................................................................. 6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6
1.本文的研究思路 ............................................................................................... 6 2.本文的研究方法 ............................................................................................... 6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7 一、金融中心研究的基本理论 ............................................................................................. 8
(一)金融中心的定义和类别 ..................................................................................... 8
1.金融中心的定义 ............................................................................................... 8 2.金融中心的分类 ............................................................................................... 8 (二)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 ......................................................................................... 9
1.区位经济理论 ................................................................................................... 9 2.聚集经济和规模经济理论 ............................................................................... 9 3.金融地理学理论 ............................................................................................. 10 (三)影响区域金融中心形成发展的因素 ............................................................... 10
1.宏观经济状况 ................................................................................................. 10 2.城市设施和基础条件 ..................................................................................... 11 3.政治制度因素 ................................................................................................. 11 4.金融制度因素 ................................................................................................. 11 5.历史机遇 ......................................................................................................... 11 6.科技水平的发展 ............................................................................................. 11 (四)金融中心的功能 ............................................................................................... 12
1.提供金融市场 ................................................................................................. 12 2.加速金融深化和功能创新 ............................................................................. 12 3.便于金融监管 ................................................................................................. 12
IV
二、我国金融中心背景及现状 ........................................................................................... 13
(一)中国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必要性 ................................................................... 14
1.多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 14 2.金融中心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 15 3.金融中心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深化,促进贸易的增长 ............................. 15 4.建设金融中心是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竞争能力必然要求 ......................... 15 (二)我国金融中心建设所面对的问题 ................................................................... 15
1.缺乏统一规划造成无序竞争 ......................................................................... 15 2.缺乏明确的定位造成盲目的金融中心热 ..................................................... 16 3.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不协调 ......................................................................... 16 4.政府唱主角但主导作用不够突出 ................................................................. 16
三、我国城市金融成熟度影响力实证分析 ....................................................................... 17
(一)定义 ................................................................................................................... 17 (二)样本城市的及数据选择 ................................................................................... 17
1.样本城市选择 ................................................................................................. 17 2.数据选择 ......................................................................................................... 17 (三)主成分分析实证 ............................................................................................... 18
1.数据标准化 ..................................................................................................... 18 2.KMO检验和巴特莱特(Bartlett)球形检验 .................................................... 19 3.公因子方差 ..................................................................................................... 19 4.特征值分析和公因子的选取 ......................................................................... 20 5.主成分分析的计算结果 ................................................................................. 22
四、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的选择标准与依据 ................................................................... 27
(一)我国行政区域和主要经济区的地理分布 ....................................................... 27
1.我国行政区域的地理分布 ............................................................................. 27 2.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地理分布 ......................................................................... 27 (二)区域金融中心的选取标准 ............................................................................... 28
1.满足金融中心形成的客观条件。 ................................................................. 28 2.符合我国整体发展战略。 ............................................................................. 28 (三)金融中心体系的建立依据 ............................................................................... 28
1.区域金融中心的筛选 ..................................................................................... 32 2.金融中心体系建立 ......................................................................................... 34
五、建立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的政策建议 ....................................................................... 35
(一)制定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划 ....................................................................... 35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打造良好金融生态 ....................................................... 35
V
(三)加快金融中心城市设施和基础条件建设 ....................................................... 35 (四)加大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 36 (五)实行有差异性的金融政策倾斜 ....................................................................... 36 结束语 ................................................................................................................................... 37 结束语 ................................................................................................................................... 37 注释 ....................................................................................................................................... 38 参考文献 ............................................................................................................................... 40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43
VI
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金融中心是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并早在中世纪已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不断发挥它的影响力。[1]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 经贸重合产生金融中心,即国际经济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重合产生金融中心。
13世纪的佛罗伦萨成为第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并依靠国际贸易和向宗主国的借款维持其金融中心的地位。17世纪末,阿姆斯特丹作为欧洲开展东方贸易的最重要港口,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拥有银行、外汇交易、股票交易、和黄金交易等业务,是荷兰投资者向国外输出资本的主要渠道。到了19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后贸易重心的转移,英国成为最大的贸易强国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英国成为 19 世纪经济实力最强、殖民最多的国家。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其金本位制的确立与完善、交通方式的改进和优越地理位置的强化、国家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组织方面制度创新的进一步推行以及外资银行的大批进入等因素进一步巩固了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在战争期间膨胀起来的强大经济和金融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使美元成为了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和国际清算货币,纽约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2)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实行的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催生了欧洲美元,并导致了“离岸金融中心”的产生。
1960年代初期,美国颁布Q条例,之后又开征利息平衡税,使美国海外放款急剧萎缩,大批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纷纷在欧洲设立分支机构,伦敦欧洲美元借贷市场应运而生,其他欧洲城市如法兰克福、米兰、巴黎等也建立了类似的离岸金融中心。这不仅使资本全球化流动成为可能,也催生了一批政府推动的新兴金融中心,譬如,新加坡、巴林、巴哈马、开曼群岛等,这些新兴金融中心在绝对规模和成熟度上无法与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相衡,但在发展的速度和金融产品的独特性方面具有了较大的竞争优势。 (3) 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进入多元化历程。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经济和金融开始全球化。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以及美国20 世纪 90 年代高歌猛进的“新经济”,地球村已经变为现实,任何脱离脱离全球经济的“孤岛”经济体已不在存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入全球化下的多元中心格局。
1
(4) 21世纪以来,亚洲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日本经济的萎靡不前,使得亚洲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日趋激烈。
印度政府设立了由财政部主导的孟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高级专家委员会,出炉一份名为《将孟买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报告,期望数年后,孟买得以成为分量近似于伦敦、迪拜、新加坡的金融枢纽。韩国在卢武铉执政时期就提出到2020年把首尔建成与伦敦、纽约并驾齐驱的国际金融中心。阿联酋的迪拜则借助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和大量的石油美元,全力追赶国际金融中心。在中国,随着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成为全球金融中的一极,并将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版图中的又一重要核心区域的呼声日趋高涨,金融中心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先后有三十多个城市提出要打造区域金融中心以及国际金融中心。
在国际金融中心嬗变的不同阶段为什么有些城市能成为金融中心?为什么有的金融中心会衰弱,又有新的金融中心的崛起?金融中心是怎样形成的?随着区域金融中心的出现和区域金融研究的不断深入,区域金融中心又是怎样形成的?在中国,金融中心建设热已持续十多年了,有三十多个城市先后提出要打造区域金融中心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实证这三十多个城市能够成为各类金融中心、并能持续的促进当地发展的论文比比皆是,以中国现有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真的能容纳那么多的金融中心吗?或者说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的金融中心吗?怎样的城市才能成为金融中心呢?如何科学的定位、布局才能使其能更好的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基于此背景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金融中心的形成以及多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研究产生了兴趣。
2.研究意义
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极具洞察力的论断。本土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是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背景下大国争夺金融控制权的战略高地,也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金融强国的内在需要。金融中心作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对一个城市发展的推动力毋庸置疑,因此三十多个城市争做金融中心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但是显而易见的是以我国现有的经济和金融实力是承载不了这么多的金融中心的,建设金融中心也并不是只会带来收益而无需承担风险,如果任凭这三十多个城市都以自己的规划去建设金融中心,各个城市间的缺少整体规划的盲目竞争很容易引起金融机构的分流,各个城市金融布局也不免会雷同,这种做法反而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如何根据我国目前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科学的布局我国金融中心,如何让各个金融中心基于业务分工和区域分工的优势互补产生外部经济性,然后在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各自的竞争力,谋求共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竞争,使我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目前对金融中心进行探讨的论文有很多,但多是通过论证比较最后验证某个城市具有成为某一级别金融中心的潜力,并对这个城市如何发展成为金融中心提出自己的建议,全局性的探讨金融中心布局,并研究如何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各金融中心协调发展的文章并
2
不多见。通过对各主要金融中心城市成熟的的比较,并结合相关金融中心理论,将有助于我们从更高和更新的层次发展战略来布局我国金融中心体系。
(二)文献综述
金融中心理论是金融中心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通过金融中心理论文献的梳理和其特点的分析,可以明确评价体系建立的条件,有利于确定评价因素。同时金融中心理论发展为评价体系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是评价研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2]
1.金融中心理论研究概述
国际上对于金融中心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3]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974年)。在早期的金融中心中没有现在这样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早期的金融中心其实就指的的银行中心,所以早期的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还是以银行业为样本开展研究的。区位经济理论和早期城市经济学的发展也是金融中心研究的基础, 金融中心往往是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城市或者具有特殊优势的城市及地区。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1826)在《孤立国》提出农业区位论。在工业经济时代早期,工业生产活动的场所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的大小,运费作为一个影响空间成本的重要因子,受到格外关注,因此最早出现了以成本(主要是运费)最小的韦伯(1909)工业区位理论。随着工业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更多地受到市场的直接制约,市场因子倍受关注,因此就有了廖什(1940)的市场区位理论。Patterson(1913)首先将纽约作为金融中心,研究纽约在美国和世界的影响和重要位置。Powell(1915)描述了银行聚集并集中到伦敦的金融结构演进过程,同时运用了许多生理学上的类比,如“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Gras(1922)提出了都市发展阶段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商业阶段、工业阶段、运输业阶段和金融业阶段。金融业处在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与商业、工业和房地产业相比,金融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因此,金融中心作为金融业集中度的一个典型标志,相伴城市发展而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法国经济学家 F. Perroux(1955)提出了“增长极” 的概念,从抽象的经济空间出发,认为经济空间存在着若干中心、力场或极,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各种离心力和向心力,从而产生相互联合的一定范围的“场”,并总是处于非平衡状况的极化过程之中。[4]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虽然涉及产业和企业的不平衡发展,但最终归结为城市和区域的不平衡发展,并且强调聚集和吸引效应、扩散效应以及地理、区位和中心优势。增长极理论被认为是金融中心的理论雏形。根据佩鲁的理论,集中在某一地区的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首先迅速增长,其带来的规模经济和收益提高所产生的强大的极化作用,使生产资源和机构进一步聚集形成一个自身增长迅速的增长极。此外,增长极对广大周围地区有一种辐射效应,凭借这种效应,增长极发展成为一个地区的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中心和信息中心。[5]Vemon(1960)提出了金融机构聚集的原始动机,并认为这种聚集提供了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便利,吸引了那些
3
以较快的互动速度为必要条件的行业、公司或金融机构的集中,能够促进为熟悉杂多变的市场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6]美国金融学家Kindleberger(1973)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理论和集聚经济理论对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及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比较经济史的角度对金融中心的演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金融中心具有显著的聚集效应,主要体现在跨地区支付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资源跨地区配置效率的提高。[7]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1974年—20世纪90年代)。该阶段,逐步形成“金融地理学”、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理论被逐渐运用到对金融中心的研究中来。
Rockoff(1977)和Smiley (1975)对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金融系统的研究,强调了区域化过程对于区域间不同金融系统形成的影响。法国银行家兼学者Labasse(1974) 将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视角揉合在一起,涵盖了银行网络、城市金融形态、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体系、全球金融系统内的货币和离岸金融中心等内容。Park(1982) 认为国际金融中心在时区优势、地点优势、交通运输优势和政策优势等四个方面对投资者和借款者的吸引拥有优势。[8]Davis(1988)将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应用到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研究中,认为金融中心是金融企业为追求更大的利润进行区位选择导致金融企业集聚的地区。[9]格尔德尔伯格等(G.ldberg,He1Sley,1988)认为金融制度的健全是影响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
第三阶段:继续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该阶段,金融中心理论开始逐步完善。
Porteous(1995)认为信息流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提出信息外在性、信息腹地、不对称信息、国际依附性和路径依赖是金融中心地位的决定因素。[10]以斯威夫特(Thrift,1994)为代表的演化经济学派,提出“路径依赖”可以有效的解释为何金融产业向金融中心聚集,以及为何一个城市能长久地在区域内维持优势。认为信息流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提出信息外在性、信息腹地、不对称信息、国际依附性和路径依赖是金融。
[11]
韩国学者崔上林(2002)年通过对全世界14个金融中心的实证分析,证明城市吸引力主要
由所决定城市读取经济规模与经济活动、已有的银行总数、股票市场规模大小和交易头寸、与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以及银行企业的机密保护程度等因素所决定。
RistoLaulajainen(1998)认为决定金融中心的形成及其国际地位的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实力、监管环境与税收制度、时区优势、信息优势、人才优势。CheungLo(2006)通过分析不同政策体系下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分类,认为决定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货币稳定、政策支持、金融组织体系健全、金融环境稳定、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跨国公司总部及其财务活动所在地附近等因素。[12]
2.关于金融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Reed.H.C(1981)根据1900一l980年期问所指定年份的数据将金融中心分成均等的簇群,并利用成簇分析方法对金融中心进行了排名,该方一法共采用了9个金融和银行的变
4
量76个余融城一市数拟。通过其研究得出决定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存在的最重要因素的是:本国的国际电讯流通量、投资积累额和资金输出额。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将金融中心分成五个级别:省市一级的金融中心、国内地区性金融中心、全国的金融中心、区域国
[13]
际金融中心和世界性金融中心。Choi等(1986)利用非线性加权最小方差等回归分析方法,
把全球最大的300家银行在14个金融中心不同类型的办事处数量以及这些金融中心吸引办事处的理由进行了排名。[14]Sagaram(2004)根据 20 世纪 90 年代的相关数据资料,选取了多个指标,分别从产出和投入两个角度来对一个城市是否具备发展成为金融中心的竞争力进行研究。[15]Riehard McGahey(1990)从竞争力的角度探讨了影响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指出区位成本和区位优势,劳动力和人力资源,通讯与技术,法制与税收这四个因素决定了金融中心的竞争力。[16]
3.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国内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起步于80年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金融中心的界定与划分
王廷科和张军洲早在1996年就针对我国各大城市争建金融中心,提出了“金融中心热”想象,并提出了我国金融中心划分方案。[17]傅蓓元(1998)对我国区域金融中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我国多数区域金融中心具有先天的自然垄断结构,并且其金融上层结构的规模都相对较小,金融结构成本相对偏高。[18]刘仁武(2002)从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实证角度,在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下,运用实证的方法讨论了区域金融的均衡、区域金融调控、区域金融风险控制的问题。[19]胡坚和杨素兰(2003)将影响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运行因素分为经济因素、金融因素和政治因素三类,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估指标体系,由经济指标、金融指标和政治因素组成,并通过回归和参数检验的方法检验其显著性。[20]王朝阳(2008)针对当时过火的金融中心热潮,提出了金融发达城市这个概念,指出金融发达城市多多益善,而金融中心的建设则应该量体裁衣,依据中国当前实际的经济金融状况和城市当地的金融地理环境等因素。 (2)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建设
王仁祥,石丹(2005)采用模糊综合评判与AHP相结合的方法,对中部5个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为中部区域金融中心的选择提供了依据。[21]吴聪、王聪(2005)运用区位选择理论,结合金融中心发展实践,构建国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国内11个金融中心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和比较。[22]姚洋、高印朝(2007)采用了一套可用于对国际金融中心进行分析比较的指标体系,从而可以对各金融中心的金融竞争力进行评价。[23] 陆红军(2007)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了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金融中心竞争力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量
5
化。[24]倪鹏飞(2008)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获取部分难以量化的指标,从而完善指标体系,为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套新颖的方法。[25]
4.国内外研究评述
从区域经济学、从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金融生态学和制度经济学等角度,国外的学者们对金融中心作了大量的研究。经济学家从集聚效应、降低成本、城市升级乃至地理的角度等不同方面对金融中心的形成进行解释,并对影响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条件、因素进行探讨。总的说来,国外研究的成果及其方法的创新给了国内研究者极大的借鉴,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我国国内金融中心的研究,并大都是实证某个中心城市具有成为某类金融中心的潜力,建成金融中心后能促进该城市及周边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本文针对当前“金融中心热”,结合我国行政区域及主要经济区地理分布对29个极具建设金融中心意愿的中心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力求客观、公正地对这些城市进行定位,并建立我国金融中心体系。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本文的研究思路
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对金融中心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主要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竞争力进行分析,依据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对布局多层次区域金融中心体系提出自己的思路以及政策意见。
本文包括引言在内,共分为五部分展开研究:
第一章引言,提出问题。主要介绍金融中心的研究背景、意义,并对国内外金融中心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论,然后提出本文所研究的思路、内容、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具体介绍金融中心的基础理论,分别从金融中心的定义类别、金融中心的形成、金融中心形成应具备的条件、金融中心的功能方面加以阐述。
第三章主要介绍我国建设金融中心的背景,分别从建设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我国金融中心建设所面对的问题方面加以阐述。
第四章为实证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29个城市进行分析比较,对其金融成熟度进行排名,并找出金融中心影响因素的贡献弹性及其排名。
第五章为结论和对策建议,通过对我国主要城市的比较,提出建立多层次金融中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分析法。本论文对已有的金融中心相关的基础理论开始研究,梳理,回顾了区域金融中心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所研究的金融中心作了界定。
第二,主成份分析法。主成分析法是指用较少的主成分变量来代替原来较多 变量以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这种方法解决了诸多变量由于存在多重共线性给估
6
计参数带来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我国29个样本城市进行了区域金融中心所形成潜力的综合比较,为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的建设提供依据。
第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搜集、整理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横向比较。在对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金融成熟度作比较时,建立指标体系,采集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金融中心成熟度进行定量分析。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在消化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现状,力争更加全面、合理的建立金融中心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布局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7
一、金融中心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金融中心的定义和类别
1.金融中心的定义
金融中心(Financial Center,FC)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集聚的地方,是资金集散和清算、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人才集聚的中心。[26]
2.金融中心的分类
(1)按影响力和影响范围大小
金融中心按照其影响力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国内区域金融中心、国内金融中心、地区性金融中心、和全球性金融中心。国内区域金融中心主要为国内某区域或相邻几省提供服务;国内金融中心主要为国内金融需要提供服务,但也存在和国际金融联系的中心;地区性金融中心是为一个地区的顾客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中心,这里是指国际意义上的地区如欧洲亚洲等地区,而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地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是指为全球范围内的顾客提供服务的金融中心。 (2)按照功能或目的
按照功能或目的金融中心可以划分为簿记中心(Paper Center)和功能中(Functional Center)。簿记中心仅仅只是一个记录金融交易的地点,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实际的银行或金融交易发生。这些地区有巴哈马群岛、巴林岛、开曼群岛、泽西岛等。在这些地区中设有办事处的中心也被称为铜牌中心(Brass Plate Center)。对于功能中心来说,所有种类的金融服务和交易特别是吸收存款、贷款、外汇交易、证券买卖均实际发生,能给东道国带来收入和就业。功能中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体化中心(Integrated Center),这类中心在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之间没有认为障碍,一旦设立了金融机构,该机构就能毫无限制的参与本币和外币的在岸和离岸业务;另外一类是分离型中心(Segregated Center),这类中心对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以及本币业务和外币业务有着严格的区别。非国内金融机构主要被限制在离岸市场,他们或被禁止进入在岸市场或被严格限制在在岸市场。还有一些金融中心融合了这两个中心的特征,被授权的金融机构可以完全参与在岸以及离岸业务。 (3)按照国家规模划分
按照国家规模划分金融中心可以分为以国内经济为背景发展起来的大国型国际金融中心和向海外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交易平台的离岸金融中心两类。大国型国际金融中心主要特征在于国内的融资主体和投资主体之间的交易占主要支配地位。中国从其经济基础考虑应建成大国型国际金融中心。这类中心典型的有纽约和东京。离岸型金融中心国外居民之间的交易占主导地位典型的如香港等地。
8
(二)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
关于金融中心的形成及发展规律,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从区位经济理论、聚集和规模经济理论、金融地理学理论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区位经济理论
区位论是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学科的核心理论,是解决空间经济问题的有力工具。英格兰银行经济学家Davais(1990)将工业区位选择理论引入了对金融中心形成问题的研究,用企业区位选择理论解释了为什么金融服务企业会选择某个中心城市开业和经营,并分析了金融机构选址的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一些因素和沉没成本。供给因素主要包括经营特许权、专业人才、经营场所、设备、以及投入资金的成本,政治和经济环境的稳定等。能否进入金融市场并获得客户是金融机构在需求方面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讯技术的发展给金融机构选址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沉没成本主要包括员工的培训和搬迁费用、营业条件的完善和建设以及申报营业执照的相关成本。区位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由于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使金融市场中的各类主体经过区位选择聚集于此,从而形成了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主要包括:(1)自然区位优势:当地快捷便利的交通、发达的通讯系统、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有利于金融市场交易成本的降低;当地及周边地区发达的经济实体对金融产品的产生需求;(2) 经济区位优势:较大的金融市场规模有利于金融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创新;(3)行政区位优势:政府通过行政权力使金融资源向中心城市聚集以培植区域金融中心,并为金融企业发展提供额外的市场需求,从而促进金融企业的发展。[27]
2.聚集经济和规模经济理论
对于金融中心的形成,或者说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活动为什么会形成空间聚集和集中Kindleberger(1974)从金融机构的市场集中地外部规模经济角度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金融中心形成的内在动力源于金融中心的集聚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金融中心的聚集效益不仅体现为跨地区支付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资源跨地区配置效率的提高,聚集效应还能提供近距离交流与沟通的便利。公司或金融机构集中在一起能够促进为熟悉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金融中心的外部规模经济效益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能够节约周转资金余额,提供融资和投资便利。规模经济不仅存在于货币的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功能之中,就贷款、贴现和债卷而言,规模经济还存在于延期支付的标准功能之中。其次能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证劵的流动性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而提高,这样就能吸引其他地区的存借款人将他们的需求和供给转移到这个市场。最后能提高市场定价的有效性并使金融机构通过共享辅助产业而相互合作。规模外部经济中有很多与信息流动的情况有关,因此也能牵涉到更加准确和富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和和工具的定价。当大量金融机构集中在一定空间时,银行业内部可发展众多的合作项目和业务联系。那些对所有企业、机构和市场都有益的研究机构也将建立起来,并提供决策咨询等服务。正是金
9
融机构和市场集中地这个种规模经济效益导致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卓越的国内金融中心,并最终促使了一个卓越的全球金融中心的产生。
3.金融地理学理论
金融地理学是以“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门学科,从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地理位置在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过程中重要作用,其理论核心是金融活动和地理区位相关。金融地理学运用信息不对称和路径依赖理论阐述了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和变迁。克鲁格曼(1995)认为金融中心的形成是“向心力”和 “离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8]其中促进金融中心的向心力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外部性、对于“中间服务的需求”、技术和信息的外溢效应等。大型专业劳动力供应市场的出现使得及其依赖高度熟练金融从业人员的金融企业受益匪浅,这意味着金融机构空缺的岗位可以很快得到填补,并能因为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从而能招聘到素质更好的职员。大量的中介服务供应商如信息技术、会计审计、法律服务、投资咨询等,如果与金融机构毗邻,那么金融机构就能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得更优质的服务。在金融业,区域内金融产品的创新能产生正的外部效应。与其他市场相比,金融业更能受益于有效地、迅捷的更为通畅的信息渠道,从而获利。对于金融中心为何出现在一特定的城市,金融地理学通过信息腹地城市、地区的连接点、路径依赖等理论进行了解释。该理论认为一国金融中心的信息腹地具有能加强国内各地之间的联系以及加强国际都市之间联系的功能。信息腹地内的信息流主要取决于内部和外部贸易的模式、交通运输网络、历史、制度和政体更迭等因素。随着技术、经济和制度的变化,金融中心的信息流也不断变化,从而使得原先处于优势的城市被后进的城市所超越成为可能。某些地区的的天然的信息腹地通常是省会城市,但这些省会城市中哪些城市能成为金融中心则取决于他们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技术进步、政策变更等多种因素。
(三)影响区域金融中心形成发展的因素
纵观金融中心的发展史,从13世纪的佛罗伦萨一直到如今的纽约、伦敦和东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总有那么几个城市独领风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金融中心城市的兴起和衰落呢?我们认为主要有宏观经济状况、城市设施和基础条件、政策制度因素、历史机遇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
1.宏观经济状况
宏观经济状况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经济发展稳定性、进出口贸易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等。经济实力强大的中心城市能吸引大量的企业入驻从而产生金融业务;繁荣的经济能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为金融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预期能吸引大量的资金涌入,当地能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并为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
[29]事实上不仅全球性金融中心,甚至一些区域性金融中心也大都有工商业的背景。可以说,
没有经济支撑的金融中心是不存在的。
10
2.城市设施和基础条件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要成为金融中心,一定的基础条件和设施是必备的,比如自然区位条件、交通网络、通讯网络、专业人才和相关辅助产业等。从历史上看,世界上很多金融中心最初的崛起都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或拥有一个好的港口或非常接近主要的水上通道,又或者处于交通中枢。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不仅有助于国内外货物的集散和信息的快捷传递,也对金融交易成本的降低、金融工具的创新有推动作用。大量的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以及齐备的相关辅助产业能降低金融机构维持成本,提高金融机构效率,从而推动金融中心发展。
3.政治制度因素
一个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极端的政治动乱或战争甚至会使一城市丧失金融中心的地位,如18世纪荷兰对法国的战争战败最终使阿姆斯特丹失去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也因为日本的入侵和此后多年的国内战争使曾经极为发达的金融业务迅速消失。如今的三大金融中心的繁荣也与其稳定的政治和完善的法律、经济、社会制度离不开关系。英国60年代对国内国际管制的逐步放松,使欧洲美元以伦敦为基地发展起来,伦敦又重新焕发了活力。纽约金融中心的发展也有赖于美国对对内对外强势和稳定的政治环境。对外而言,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远超其他国家,对内而言,国内政治稳定,党派的斗争被严格限制在制度框架之内。日本也具有完整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市场活动和私人产权得到应有保护,这对东京建立并强化自身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4.金融制度因素
合适的金融制度能规范、支配和约束社会金融活动,减少投机欺诈、调节和保证金融行为当事人的利益,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效率从而加速城市成长为金融中心的进程。成熟的金融制度有利于金融机构的集聚、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备、金融工具创新和完善,从而推动金融中心的发展。[30]
5.历史机遇
一个经济中心城市发展成为金融中心,除了其决定因素经济实力之外,机遇因素也不能小视。历史事件在客观上改变了金融中心的格局,为某些金融中心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契机。美国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就同一战和二战期间美国本土不是主战场有着直接关系;伦敦借助着上世纪50,60年代伦敦美元的发展以及70年代初布雷顿森体系的崩溃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亚洲四小龙”的金融经济腾飞也是因为他们抓住了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东转移的历史机遇。如今如何乘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的东风,抓住机遇构建各类金融中心已成为各大中心城市所面对的课题。
6.科技水平的发展
科技水平的发展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贸易的发展,从而从客观上产
11
生对金融业务的需求,从而推动金融中心的发展。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伦敦的崛起得益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纽约和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发展也与美国和日本重视教育尊重知识有着直接的关系。[31]
(四)金融中心的功能
金融中心拥有规模完善、设施先进、服务高效的金融市场,由于各类金融机构的集中,金融信息灵敏。金融中心依托经济发达城市,通过其集聚效、扩散、溢出效应,促使资金持续的大规模的有效地在该城市和其周边运行,使金融资源和生产要素得到理想配置,从而促进一区域或一国经济的活跃和繁荣。具体的说金融中心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金融市场
金融中心拥有特定的金融市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利用价格机制和适当的金融工具可以达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目的。随着金融政策和法规的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还能够提供分散转移风险、降低成本、金融信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集散等基本功能,推动该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金融中心的发展。[32]
2.加速金融深化和功能创新
作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桥梁和纽带,金融中心聚集了众多的金融机构,区域内竞争加剧,形成了充分竞争的有效市场。不断推出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创建新的金融组织形态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成为金融机构的必修课。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创新将进一步促进所在地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加速金融中心的形成。
3.便于金融监管
由于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过度竞争等因素的存在,金融市场价格信息容易发生扭曲。金融中心的金融主体及金融活动则通过其金融信息集散等基本功能减少信息的不完整性从而有利于消除垄断,便于进行金融监管。[33]
12
二、我国金融中心背景及现状
随着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全球第二经济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正在改变世界经济及金融格局。金融中心体系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会在中国成为全球金融的一极,并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版图中的又一核心区域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个城市也逐渐意识到金融发展对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一股金融中心建设热潮正在中国兴起。根据各省市“十二五”规划及媒体报道,参与规划建设金融中的城市涉及26个省市自治区首府及大连、宁波、深圳等3个沿海开放城市,没有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省会城市只有银川、西宁、海口、贵阳和拉萨。
表2-1:内地部分城市规划“金融中心”概览 区域 城市 长春 哈尔滨 沈阳 东北 大连 北京 天津 石家庄 太原 华北 呼和浩特 上海 宁波 福州 济南 杭州 南京 南昌 华东 合肥 武汉 郑州 华中 长沙 深圳 广州 华南 南宁 昆明 重庆 西南 成都 乌鲁木齐 西安 西北
目标定位 区域性金融中心 面向东北亚的亚洲区域金融中心 东北区域金融中心 到2015年初步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区域性金融中心 区域性金融中心 承东启西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西北部金融中心,西北地区区域金融资源集散中心 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区域性金融中心 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 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区域性金融中心 华东地区重要区域金融中心 提出打造“三个中心”,其中之一便是金融中心 区域性金融中心 中部金融中心 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区域性金融中心 区域性金融中心 到2015年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用20年时间建成泛亚金融中心 2020年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 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中亚区域金融中心 西部重要金融中心 西北区域性金融中心 13
兰州
(一)中国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必要性
1.多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34]
(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我国经济政策和体制上的倾斜,华东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正在扩大。
表2-2:1999年各地区GDP及人均GDP
区域 华北 东北 华东 华南 西北 华中 西南 GDP (亿10968.69 8768.66 29631.34 12485.79 4068.52 11760.84 10035.55 元) 人口数 (亿1.44 1.07 3.26 1.06 0.9 2.19 2.45 人) 年人均GDP7621.32 8232.93 9103.04 11745.44 4536.95 5374.5 4103.4 (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
表2-3: 2009年各地区GDP及人均GDP 区域 华北 东北 华东 华南 西北 华中 西南 GDP (亿54008.92 31078.24 193005.4 53373.3 18269 45501.25 38964.24 元) 人口数 (亿1.6 1.11 3.53 1.43 0.99 2.2 2.49 人) 年人均GDP33753.4 28015.76 54644 37370.39 18475.13 20725.98 15643.61 (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
从表2-2可以看出:1999年年我国的各经济区域的人均GDP的呈阶梯状分布:第一梯队为华南、华东地区,人均GDP分别超过1.1万元和9000元,第二梯队为华北和东北地区人均GDP在8000元左右,第三梯队西北和西南人均GDP只有4000多元,只占到第一梯队华南、华东的人均GDP1/2到1/3 之间。
从表2-3 可以看出经过10年的发展,各区的GDP和人均GDP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作为最落后的地区西南地区的人均GDP已经只能占到最发达地区华东地区的1/3到1/4强了,各区之间的差距也不不断的扩大。
可以预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速会使区域矛盾激化,从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和谐可
14
持续发展。
(2)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通过其辐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金融的和谐发展
辐射效应是指金融中心形成以后发挥其在经济、金融等方面的优势,将其相对先进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想向其腹地传播,促进腹地经济金融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内差距,实现由点的发展带动面的发展。可见,金融中心和其腹地之间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多层次的金融中心城市的形成,能吸引先进经验、技术促进金融及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内乃至区域间的金融深化以及金融创新的相对均衡,从而有利于国家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中心通常依托于交通干线,现有经济基础较好,城市化进程较高、区位优势明显,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较强。通过多层次金融中心布局以及对核心城市的政策扶持,能提高其周边区域的就业机会、提高周边劳动生产率和消费水平,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充分发挥这些金融中心城市的的辐射能力,推动区域经济、金融的协调化发展。
2.金融中心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国际国内经验表明,金融中心乃至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有助于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和稳健的监管体制,从而提高国家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危机以及最近的次贷危机都与各国金融体系不健全、对金融市场检查不严有关。金融中心的发展将能强化一个国家的资源配置能力,有利于资本形成和结构调整,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从而建立高效率的金融风险预警和检测系统,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保驾护航。
3.金融中心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深化,促进贸易的增长
[35]
金融中心形成后,通过其聚集效应不仅会吸引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的聚集,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也会蜂拥而至,这无疑将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贸易量和贸易额大大增加。金融中心尤其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将会为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金融信贷、金融担保等多功能的服务,从而促进贸易的持续发展。
4.建设金融中心是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竞争能力必然要求
Gras(1920)在城市发展阶段论中,就已经将金融业的发展定格为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随着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金融发展作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地位不断加强。金融中心凭借其集聚和辐射功能,通过资金通融、资本运作,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劲的金融支持。
(二)我国金融中心建设所面对的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造成无序竞争
虽然我国已经有很多城市对建设金融中心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和措施,但都是各行其道
15
而没有一个统一的基调。由于各个城市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出台政策以达到建成金融中心的目的,同一个地区,甚至同一个省内都存在金融中心的竞争,如武汉和郑州,南京、杭州和宁波, 沈阳和大连等等。这种无序竞争必然会使相近的城市产生争夺金融大战,甚至会催生不公平的竞争手段,以至于扰乱金融秩序,不利于我国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
2.缺乏明确的定位造成盲目的金融中心热
一个城市是否能够成为区域金融中心不仅取决于其金融业发展的水平,还取决于经济实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等指标。仅看到自身经济总量而忽略其对周边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集群效应,或者盲目高标准攀比建设而不考虑自身实际都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不协调
由于各区域的自然、历史、社会、思想意识等的差异,区域间经济实力以及金融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区际的非均衡性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发达的金融市场容易产生地区内的高度竞争,而欠发达地区则因为自身缺少过硬的条件而延缓其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
在建设金融中心过程中,具有政治地域优势的城市如首都以及各省会城市将会利用其行政手段来吸引金融企业和金融人才,这将进一步造成金融资源的分流,使得各地金融资源难以取得最大的规模效应。[36]
4.政府唱主角但主导作用不够突出
从上海开始,凡有志于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都会出台一系列的优惠金融政策来吸引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适度政府的扶持固然可以加快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但金融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其他硬软件的提升。在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政府能做的还有很多。
16
三、我国城市金融成熟度影响力实证分析
(一)定义
金融中心成熟度是指该中心所在区域的金融体系在与其它区域的竞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即该区域所拥有的金融资源规模、获得金融资源的便利性和成本、当地城市的基础设施和金融相关产业的完善度等的外部金融环境。[37]建立金融中心成熟度体系,客观的反映我国国内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潜力,能有效地衡量我国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比较各城市的区域金融中心形成潜力、对科学布局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分布体系有着现实意义。
(二)样本城市的及数据选择
1.样本城市选择
根据常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中心城市才具有成为金融中心的潜力,本文依据金融中心形成的影响因素,结合中国金融中心指数(2009)的研究成果,选取29个极有建设金融中心意愿并有一定经济金融实力的城市作为样本进行比较和研究。客观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2010》、《中国金融年鉴2006—2010》、《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以及各城市统计网站。
表3-1所选样本城市及区域 区域 东北 华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西北 2.数据选择
城市 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 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 上海、宁波、福州、济南、杭州、南京、南昌、合肥 武汉、郑州、长沙 深圳、广州、南宁 昆明、重庆、成都、 乌鲁木齐、西安、兰州 一个成熟的金融中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经济实力
经济发展是金融中心形成于发展的原动力,金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抛开经济空谈金融是不现实的。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历程证明,区域金融与当地经济的呈正相关性:即区域经济为区域金融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条件,区域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会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2)金融实力
金融发展中水平的高低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定写照,在衡量金融中心竞争力
17
时,金融实力的地位无可替代。 (3)开放程度
对外开放程度对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有利于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对外开放,可以将外部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和先进制度文化引进来并进行有效地组合,从而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收益,进而使资本发挥更大作用。
(4)城市硬软件条件
城市硬软件条件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区位优势、交通通讯发展水平、人才素质、第三产业发展度等等。良好的硬软件条件将提高区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从而推动金融中心的快速发展。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选取了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实力;选取年末贷款余额和年末存款余额、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来衡量一个城市的金融实力;选取了实际利用外资来评价一个地区的开放力水平;本文选取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口数、科技支出、教育支出、互联网用户、客运总量来衡量城市软硬件条件。
(三)主成分分析实证
1.数据标准化
通过对本文所采取的2009年城市金融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12个变量的标准化处理,能消除量纲差异,便于各变量的比较。
18
表3-2
描述统计量 GDP(亿元) 人口(万)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存款余额 (亿元) 贷款余额 (亿元) 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第三产业/GDP(%) 科教支出(亿元) 国际互联网用户(万) 客运总人数(万人) N 29 29 29 29 29 29 29 29 29 29 29 极小值 925.98 269.03 412.05 469.77 2125.71 1626.88 1.7 .43 37.89 23.95 33.1 极大值 15046.45 2849.04 5317.92 5309.89 52730.26 29684.10 25.4 105.38 75.53 562.26 1250.0 均值 4386.8717 870.3915 2472.7217 1723.7697 10443.5886 7453.5938 5.803 26.4566 49.5797 114.7741 201.168 标准差 3302.66308 533.94745 1367.35089 1210.75007 11565.24378 6420.42147 5.3491 26.66258 7.99927 131.51473 240.9690 29 2.145100001.4628100003.359665965513.9320714755300000E3 000E5 724E4 745E4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29
2.KMO检验和巴特莱特(Bartlett)球形检验
表3-3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df Sig. .802 540.252 66 .000
从表中可以看出KMO为0.802,而Bartlett统计值的显性概率为0.000,很适合做因子分析。
3.公因子方差
19
表3-4 公因子方差 Zscore: GDP(亿元) Zscore(人口(万)) Zscore: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Zscore(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Zscore: 存款余额 (亿元) Zscore: 贷款余额 (亿元) Zscore(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 Zscore(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Zscore: 第三产业/GDP(%) Zscore(科教支出(亿元)) Zscore(国际互联网用户(万)) Zscore(客运总人数(万人)) 初始 1.000 1.000 1.000 提取 .954 .853 .908 1.000 .955 1.000 1.000 1.000 .972 .953 .926 1.000 .836 1.000 1.000 1.000 1.000 .922 .926 .904 .929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可以看出除了实际利用外资和总人口数之外,其他公因子提取率都较高,说明保留了较多的信息,做主成分分析的效果是显著的。
4.特征值分析和公因子的选取
从碎石图可以看出,前三个成分之后的特征值都非常低,提取前三个主成分即可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从解释的总方差表中可以看出,有3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l,并且累计贡献度达到88.381%,因此,根据公因子的选取原则,本文选取3个公因子FAC1、FAC2、FAC3来反映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20
表3-5
解释的总方差 初始特征值 成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752 1.318 .969 .340 .218 .119 .093 .084 .053 .041 .008 .006 方差的 % 72.932 10.979 8.073 2.831 1.820 .989 .777 .699 .443 .343 .066 .047 累积 % 72.932 83.911 91.984 94.815 96.636 97.625 98.402 99.101 99.544 99.888 99.953 100.000 合计 8.752 1.318 .969 提取平方和载入 方差的 % 72.932 10.979 8.073 累积 % 72.932 83.911 91.984 合计 6.112 2.468 2.458 旋转平方和载入 方差的 % 50.932 20.569 20.483 累积 % 50.932 71.501 91.984 表3-6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旋转成份矩阵 a Zscore(国际互联网用户(万)) Zscore(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Zscore: GDP(亿元) Zscore(科教支出(亿元)) Zscore: 贷款余额 (亿元) Zscore: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Zscore(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Zscore(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 Zscore: 存款余额 (亿元) Zscore(客运总人数(万人)) Zscore(人口(万)) Zscore: 第三产业/GDP(%) 成份 1 .251 .887 .812 .419 .796 .776 .742 .386 .450 .100 .598 .128 2 975 .213 .388 .324 .298 .534 .437 .719 .703 .400 -.204 .951 3 -.301 .061 .380 .804 .481 -.141 .463 .510 .603 .920 700 .038 提取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 旋转在 6 次迭代后收敛。
21
从旋转成分矩阵看,第一主成分和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说明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经济发展实力。第二主成分和存款余额、贷款余额、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第三产业与GDP比值相关性较高,说明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金融实力以及服务行业的发展程度。第三主成分城市人口数、国际互联网用户、客运总人数有很强的相关性,说明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城市软硬件条件。
5.主成分分析的计算结果
SPSS 用回归法给出了因子得分的函数系数,总得分F等于各因子得分乘以其方差贡献率占前三的因子比重进行加权之和。即:
F=0.50932*FAC1+0.20569*FAC2+0.20483*FAC3
通过以上的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我们可以依次得出2003年到2009年我国这29个城市的历年得分和排名。
22
表3-7 中国城市金融中心成熟度排名(2003-200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003年 城市 得分 上海 2.26 北京 1.83 广州 0.75 深圳 0.38 天津 0.31 重庆 0.31 南京 0.06 杭州 0.02 武汉 0.01 成都 0.01 大连 -0.01 石家庄 -0.06 宁波 -0.09 沈阳 -0.1 哈尔滨 -0.18 济南 -0.19 西安 -0.22 郑州 -0.25 福州 -0.28 长沙 -0.3 长春 -0.32 昆明 -0.42 南宁 -0.46 太原 -0.48 南昌 -0.48 合肥 -0.48 乌鲁木-0.51 齐 兰州-0.54 呼和浩-0.58 特 2004年 城市 得分 上海 2.31 北京 2.12 广州 0.76 深圳 0.35 天津 0.28 重庆 0.24 武汉 0.21 杭州 0.03 南京 -0.03 大连 -0.09 成都 -0.11 福州 -0.14 济南 -0.16 哈尔滨 -0.17 沈阳 -0.17 宁波 -0.18 西安 -0.18 长沙 -0.28 郑州 -0.3 石家庄 -0.34 长春 -0.38 太原 -0.39 南宁 -0.4 昆明 -0.4 乌鲁木-0.48 齐 -0.5 呼和浩特 -0.53 南昌合肥 -0.53 兰州 -0.56 2005年 城市 得分 上海 1.88 北京 1.69 广州 0.77 天津 0.44 深圳 0.28 重庆 0.25 成都 0.21 宁波 0.06 杭州 0.05 大连 0 南京 -0.04 沈阳 -0.06 武汉 -0.06 福州 -0.15 济南 -0.16 哈尔滨 -0.21 西安 -0.24 石家庄 -0.27 郑州 -0.27 长沙 -0.27 长春 -0.3 昆明 -0.41 太原 -0.42 南昌 -0.42 南宁 -0.43 合肥 -0.44 呼和浩-0.47 特 -0.5 兰州乌鲁木-0.51 齐 2006年 城市 得分 上海 2.52 北京 2.18 广州 0.56 重庆 0.38 深圳 0.29 天津 0.27 杭州 0.07 成都 0.03 大连 -0.06 武汉 -0.08 南京 -0.09 宁波 -0.13 沈阳 -0.16 石家庄 -0.16 郑州 -0.17 长沙 -0.18 哈尔滨 -0.19 济南 -0.24 西安 -0.26 福州 -0.32 长春 -0.4 太原 -0.42 昆明 -0.42 南宁 -0.43 呼和浩-0.43 特 合肥-0.47 乌鲁木-0.53 齐 南昌-0.55 兰州 -0.6 2007年 城市 得分 上海 2.32 北京 1.94 广州 0.54 深圳 0.5 天津 0.47 重庆 0.36 杭州 0.15 大连 0.11 武汉 0.01 成都 -0.01 南京 -0.02 沈阳 -0.03 宁波 -0.05 郑州 -0.23 长沙 -0.24 济南 -0.26 西安 -0.26 长春 -0.27 哈尔滨 -0.28 石家庄 -0.3 福州 -0.35 合肥 -0.42 昆明 -0.42 南昌 -0.45 太原 -0.49 南宁 -0.51 呼和浩-0.57 特 -0.6 兰州乌鲁木-0.63 齐 2008年 城市 得分 上海 2.18 北京 1.89 广州 0.55 重庆 0.44 天津 0.37 深圳 0.34 杭州 0.1 武汉 0.05 成都 0.03 大连 -0.04 沈阳 -0.05 南京 -0.07 沈阳 -0.13 宁波 -0.13 石家庄 -0.21 济南 -0.23 长沙 -0.26 哈尔滨 -0.27 西安 -0.27 昆明 -0.29 福州 -0.32 南昌 -0.33 呼和浩-0.34 特 -0.38 长春合肥 -0.46 南宁 -0.46 太原 -0.5 乌鲁木-0.59 齐 -0.61 兰州2009年 城市 得分 上海 2.02 北京 1.54 天津 0.64 广州 0.47 重庆 0.44 深圳 0.29 武汉 0.12 杭州 0.11 成都 0.09 大连 0.01 沈阳 -0.02 南京 -0.06 宁波 -0.12 昆明 -0.19 长沙 -0.2 郑州 -0.21 西安 -0.21 济南 -0.23 哈尔滨 -0.25 长春 -0.26 石家庄 -0.27 福州 -0.32 合肥 -0.39 南昌 -0.44 南宁 -0.45 太原 -0.46 呼和浩-0.51 特 乌鲁木-0.57 齐 兰州-0.57 从表3-7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和北京一直居于前两位是最有希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两
个城市。从原始数据上来看这两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实际利用外资、金融业从业人数、存贷款余额科教支出也是遥遥领先,如下图所示。
23
图3-1
北京上海2003--2009GDP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2003200420052006年北京上海200720082009亿元
图3-2
北京上海2003--2009存贷款余额9000080000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2003200420052006年北京上海200720082009亿元
24
图3-3
北京上海2003-2009金融业从业人员人数302520万人1510502003200420052006年北京上海200720082009
图3-4
北京上海2003-2009实际利用外资120100亿美元8060402002003200420052006年北京上海200720082009
25
图3-5
北京上海2003-2009科教支出600500400亿元30020010002003200420052006年北京上海200720082009
以上数据均来自中国城市年鉴2004-2010
从图3-1到3-5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在GDP总量、实际利用外资、科教支出方面相对于北京有较大的优势,而北京则在存贷款余额、金融业从业人数上占优。从实际情况来看,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具有很多上海难以比拟的先天优势。中国银行和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都落户在北京,各种高层的信息非常迅捷和充分;几大商业银行及有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一般都将总部设在北京。北京可以说是天然的金融监管中心、金融信息中心以及金融人才集聚中心,其金融机构总量和金融对GDP的贡献率甚至超过上海。北京不仅是我国最大的跨国公司总部基地,也是国内公司的总基地,全球500强企业的中国总部有一半以上都设在北京。上海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城市拥有完善的金融交易中心,包括证券、外汇、黄金、期货等。就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而言,上海更具有成为辐射亚太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上海作为中国的平台,跨国企业来华投资都会优先考虑上海,上海的经济和引进外资数全面占优就是很好的证明。总的来说上海侧重于金融市场的交易功能,是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中心,为世界工厂服务。而北京则侧重于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和信息集聚功能,主要提供融资、并购决策财务安排等金融服务。
26
四、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的选择标准与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而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期在我国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作用下,发展相对滞后。从历史看,欧美一些经济大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其完善成熟的的金融中心体系的支撑与推动。随着我国建设金融中心基础条件的逐步形成,一股金融中心建设热潮正在中国兴起,先后有30多个具有金融发展潜力的大中城市提出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构想。如何避免一些城市反复上演的“定位失误”的悲剧,避免国家经济、金融资源浪费的损失,
根据各城市实际、协调各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依据其比较优势建立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势在必行。
对于区域金融中心的划分,在满足金融中心形成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规律的同 时,也要考虑到样本城市所在地区的特点和一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我国行政区域和主要经济区的地理分布
1.我国行政区域的地理分布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除去港澳地区和台湾地区,大陆的行政区域包括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东北、西北七个行政区域。大陆的行政区域划分如表5-1所示。
表4-1 中国大陆行政区域的划分 行政区域 华北地区 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 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2.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地理分布
行政区域所覆盖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山东 湖南、湖北、河南 广东、广西、海南 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吉林、辽宁、黑龙江 新疆、甘肃、陕西、宁夏、青海 我国大陆主要经济区有: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五省经济区、大西南经济区、西北经济区。中国大陆经济区域划分表见表5-2。我国的发达经济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华中以及西南地区。
27
表4-2 中国大陆主要经济区的划分
经济区 长三角经济区 珠三角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 东北经济区 中部五省经济区 大西南经济区 西北经济区 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海南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经济区覆盖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城市 上海、浙江、江苏 广东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内蒙古 黑龙江、吉林、辽宁
(二)区域金融中心的选取标准
1.满足金融中心形成的客观条件。
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金融中心也不例外。虽然政府的政策支持、微观主体的偏好、全球金融经济环境的好转等外因因素能加速金融中心的形成,但一个城市是否能成为金融中心,成为哪一级别的金融中心归根到底还是受到当地经济、金融实力以及其能辐射的地区的范围等客观因素的支配。一个城市的实际状况是判断其是否能成为金融中心的首要因素。
2.符合我国整体发展战略。
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东、中、西部差距不断拉大的国家,要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政治和谐稳定,单纯的以城市综合实力作为选择标准无疑是不合时宜的。在制定金融中心规划时,应结合我国的“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有意识的培育在中西部地区有一定经济、金融实力的城市,从而能较好的承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效应,以达到各地区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全国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三)金融中心体系的建立依据
我们将29个城市的金融中心成熟度得分分别按照各行政区域和各经济区一一列出。
28
表4-3 东北地区各城市金融中心成
熟度排名 2003年—2009年 哈尔 长春 沈阳 大连 滨 区区区区总总总总域域域域 排排排排 排排排排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年度 2003 21 4 15 3 14 2 11 1 2004 21 4 14 2 15 3 10 1 2005 21 4 16 3 12 2 10 1 2006 21 4 17 3 13 2 9 1 2007 18 4 19 3 12 2 8 1 2008 24 4 18 3 13 2 11 1 2009 20 4 19 3 11 2 10 1
表4-5 华东地区各城市金融中心成熟度排名
2003年—2009年 杭州 福州 济南 表4-4 华北地区各城市金融中心成熟度排名
2003年—2009年 北京 天津 区区总总域域 排排排排名 名 名 名 年度 石家庄 区总域排排名 名 太原 呼和浩特 区区总总域域排排排名 排名 名 名 2003 2 1 5 2 16 3 24 4 29 5 2004 2 1 5 2 20 3 23 4 26 5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 2 2 2 2 1 1 1 1 1 4 6 5 5 3 2 2 2 2 2 18 14 20 15 21 3 3 3 3 3 23 22 25 27 26 4 4 4 4 4 27 25 27 23 28 5 5 5 5 5 上海 总区排域名 排名 宁波 南京 总区总区总区总区总区排域排域排域排域排域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名 名 名 名 南昌 总区排域名 排名 合肥 总区排域名 排名 年度 2003 1 1 13 4 19 6 16 5 8 3 7 2 25 7 26 8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6 6 8 2 12 4 13 4 14 4 13 4 12 4 14 5 20 6 21 6 21 6 22 5 13 5 15 6 18 5 16 5 16 5 18 5 8 9 7 7 7 8 2 3 2 2 2 2 9 3 27 7 24 7 28 8 24 7 22 7 24 8 28 8 26 8 26 7 22 8 25 8 23 7 11 4 11 3 11 3 12 3 12 3 29
表4-6 华中地区各城市金 融中心成熟度排名
2003年—2009年
表4-7华南地区各城市金融中
心成熟度排名
2003年—2009年 武汉 郑州 长沙 深圳 广州 南宁 总区总区总区排域排域排域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名 名 年度 2003 9 1 18 2 20 3 2004 7 1 19 3 18 2 2005 13 1 19 2 20 3 2006 10 1 15 2 16 3 2007 9 1 14 2 15 3 2008 8 1 10 2 17 3 2009 7 1 16 3 15 2 表4-8 西南地区各城市金融中心成熟度排名 2003年—2009年 昆明 重庆 成都 总区总区总区排域排域排域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名 名 年度 2003 22 3 6 1 10 2 2004 24 3 6 1 11 2 2005 22 3 6 1 7 2 2006 23 3 4 1 8 2 2007 23 3 6 1 10 2 2008 20 3 4 1 9 2 2009 14 3 5 1 9 2 总区总区总区排域排域排域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名 名 年度 2003 4 1 3 2 23 3 2004 4 1 3 2 23 3 2005 5 1 3 2 25 3 2006 5 1 3 2 24 3 2007 4 1 3 2 26 3 2008 6 1 3 2 26 3 2009 6 1 4 2 25 3 表4-9 西北地区各城市金融中
心成熟度排名
2003年—2009年
乌鲁西安 兰州 木齐 总区总区总区排域排域排域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名 名 年度 2003 27 17 28 2004 25 17 29 2005 29 17 28 2006 27 19 29 2007 29 17 28 2008 28 19 29 2009 27 17 29 30
表4-10 长三角经济区各城市金融中心成
熟度排名
2003年—2009年
宁波 总区排域名 排名
年度
1 7 2 8 3 13 4 2003 1 1 9 3 8 2 16 4 2004 1 1 11 4 9 3 8 2 2005 1 1 11 3 7 2 12 4 2006 1 1 11 3 7 2 13 4 2007 1 1 12 3 7 2 14 4 2008 1 1 12 3 8 2 13 4 2009 1
上海 总区排域名 排名 南京 总区排域名 排名 杭州 总区排域名 排名
表4-11珠三角经济区各城市金融中心成熟度排
名
2003年—2009年 广州 总区排域名 排名 1 1 1 1 1 1 1 深圳 总区排域名 排名 4 4 5 5 4 6 6 2 2 2 2 2 2 2 年度 2003 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3 3 3 3 3 4 表4-12环渤海经济区各城市金融中心成熟度排名
2003年—2009年 北京 呼和浩特 总区总区总区总区总区总区总区排域排域排域排域排域排域排域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排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1 1 1 1 1 1 1 5 5 4 4 5 5 3 1 2 2 2 2 2 2 12 17 18 14 18 15 21 4 6 6 5 6 5 6 14 15 12 13 12 13 11 5 5 4 4 4 4 4 11 11 10 9 8 11 10 3 3 3 3 3 3 3 16 13 15 18 16 16 18 6 4 5 6 5 6 5 29 26 27 25 27 23 27 7 7 7 7 7 7 7 天津 石家庄 沈阳 大连 济南 年度 2003 2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 2 2 2 2 2 31
表4-13东北经济区各城市金
融中心成熟度排名 2003年—2009年 长春 哈尔滨 总区排域名 排名 15 14 16 17 19 18 19 3 2 3 3 3 3 3 沈阳 总区排域名 排名 14 15 12 13 12 13 11 2 3 2 2 2 2 2 大连 总区排域名 排名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1 21 21 21 18 24 20 4 4 4 4 4 4 4
表4-14 中部五省经济区各城市金融中
心成熟度排名 2003年—2009年 武汉 总区排域名 排名 9 7 13 10 9 8 7 1 1 1 1 1 1 1 郑州 总区排域名 排名 18 19 19 15 14 10 16 2 3 2 2 2 2 3 长沙 总区排域名 排名 20 18 20 16 15 17 15 3 2 3 3 3 3 2 南昌 总区排域名 排名 25 27 24 28 24 22 24 4 4 4 5 5 4 5 合肥 总区排域名 排名 26 28 26 26 22 25 23 5 5 5 4 4 5 4 总区排域名 排名
11 1
10 1
10 1
9 1
8 1
11 1
10 1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表4-15大西南经济区各城市金融
中心成熟度排名
2003年—2009年
表4-16 西北经济区各城市金
融中心成熟度排名
2003年—2009年
昆明 重庆 成都 南宁 区总区总区域排域排域排名 排名 排名 名 名
年度 2003 22 3 6 1 10 2 23 4 2004 24 4 6 1 11 2 23 3 2005 22 3 6 1 7 2 25 4 2006 23 3 4 1 8 2 24 4 2007 23 3 6 1 10 2 26 4 2008 20 3 4 1 9 2 26 4 2009 18 3 5 1 9 2 25 4
1.区域金融中心的筛选
总区总排域排名 排名 名 乌鲁木齐 总区排域名 排名 西安 兰州 区域排名 总区总排域排名 排名 名 年度 2003 27 2 17 1 28 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5 2 29 3 27 2 29 3 28 2 27 2 17 1 17 1 19 1 17 1 19 1 17 1 29 3 28 2 29 3 28 2 29 3 29 3 从表4-3到表4-16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北京和广州的金融成熟度得分在29个城市中
32
正在阅读:
我国金融中心体系建设研究05-17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12-05
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定稿12-05
粮食局收购粮食工作开展实施情况总结报告08-05
市粮食局工作总结及2022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计划08-02
粮食局上半年工作总结09-12
废止的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规范性文件12-05
十二道家庭聚会菜单 - 图文12-05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12-05
市粮食局党建工作年度总结报告08-0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体系
- 我国
- 金融
- 建设
- 研究
- 中心
- 研究报告-2018-2024年面部护理品市场运营趋势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
- 大学
- 山东省高考语文背诵篇目
- 浴场管理方案(全套)DOC-63页
- 中组部万寿路招待所综合会议楼1
- 江苏大学金工实习(金属切削部分)实习报告参考答案
- 《要思考-不要死记》读后感
- 开一家干洗店成本需要多少钱?这么花才对
- 福州眠郁康专科介绍抑郁症的七大表现
- 比亚迪SWOT战略分析
- (格式范例)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最终稿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 短期支教参考教案集
- 荆角乡白果村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建设建议书
- 《数据库系统原理》模拟题(A卷) 答案
- 服务礼仪--周思敏
-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小小的书橱 教案
- part V essay writing
-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研究
-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四《化学与社会发展》word教案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