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聊城政府工作汇报Microsoft Word 文档

更新时间:2023-08-28 05: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一、 十一五 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五 时期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迎难而上、奋力开拓,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巨大成就、登上新的台阶。全市粮食总产突破百亿斤大关,有色金属产业产值近千亿元,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居民收入大幅跃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 十一五 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综合实力迈上大的台阶。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06.5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4.6%,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480美元提高到4192美元;地方财政收入70.5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8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1%。各项存款余额1237亿元,贷款余额96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34倍、2.32倍。茌平在山东西部首个跨

入全国百强县。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全市城市化水平由2005年31.8%提高到37.5%。聊城城区 一城五区 框架初步形成,城市功能显著增强,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 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各县(市)城区和小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农村 路、水、电、气、医、学 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经济体制、国有企业、财税体制、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15亿美元,为 十五 期间的6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1亿美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97.3亿元,为 十五 期间的2.3倍。境外投资、境内外上市取得新突破。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8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77元,分别是2005年的2倍、1.8倍,年均增长14.7%、13.1%。百人汽车拥有量由2005年的1.3辆提高到4.3辆。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5万人,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大优质高效投入,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我们坚持把抓投入、抓项目作为发展的关键,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坚定不

移地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抢抓国家实施刺激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等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市项目和资金均达到全省平均数以上,一举扭转了以往被动局面。2010年共争取项目资金82.1亿元,增长28.8%。坚持每年抓好10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74亿元,信发集团氧化铝粉、祥光铜业20万吨阴极铜、鲁西化工基地、中华电力2×60万千瓦机组、京九铁路聊城段电气化改造等一批大项目陆续完工、发挥效益;聊城火车站改造、邯济铁路复线、临清至高唐高速公路、济聊一级公路等正在建设,德商高速公路即将动工。 十一五 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79亿元,是 十五 期间的2.8倍,其中2010年完成88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我们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扩张总量、提升存量、优化结构、塑造特色,提升经济素质和产业竞争力。一是推进农业调整振兴。坚持 三农稳市 ,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2010年全市用于 三农 的支出占到财政总支出的34.9%。率先提出实施了《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突出抓好100个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 四百工程 。2010年,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八年丰收,总产达到104亿斤,突破100亿斤大关,标志着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一个

新的台阶;蔬菜和食用菌、畜牧和水产、林果生产及加工产值分别达到142亿元、103亿元和102.6亿元。五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988个;新增 三品 认证品种65个、基地面积137万亩。二是推进工业发展提升。坚持工业强市,努力加大工业投入,推进 五大基地 建设。我们制定了工业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建立了战略性支柱产业推进落实机制,突出抓了有色金属、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我市被命名为 中国有色金属新城 ,成为中国五大生产基地之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0.1%、33.1%和35.5%;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520户,其中过亿元的30户。三是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坚持三产兴市,制定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积极推进企业主辅分离。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1.3亿元,年均增长18.6%;服务业增加值453.1亿元,年均增长17.4%。(三)强化科技创新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新的成效。我们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加大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突出抓了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对外科技合作,全市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17家,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5家、省级23家;我市被认定为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高新技术创业服

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与西安交大、省科学院等建立起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园正在建设,快速制造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在我市设立了示范中心。全市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2010年授权国内专利1262件,是2005年的6.03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8.6%,5年提高10.9个百分点。二是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坚定果断地淘汰落后产能,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量均超额完成任务;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10年,我们又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成为环保部采用新标准后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地级市。可以说,我们在节能减排上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四)统筹抓好城乡建设,全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坚持把加快城镇化作为重大战略措施来抓,启动和实施了 三个百亿元工程 。坚持城建靓市,五年累计完成城市建设开发投资568亿元,其中2010年达到241.6亿元,是上年的4.7倍。按照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 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加大了聊城城区规划建设工作力度,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城建重点项目并取得重大进展,市城区高层建筑、标志性建筑快速增加,大城市特色和氛围逐步形成;古城保护与改造进展顺利,中华水上古城风貌初步彰显;东昌湖风景区进一步完善,被评为国家

4A 级风景区;实施了运河四期开发,形成了蜿蜒8公里的古运河风光带;旅游接待中心、体育公园主场馆、铃铛湖、状元岛等重点工程全面完成。一批设计漂亮新颖、居住宽敞适用的新型居民小区交付使用,居民居住环境有了新的改善。积极推进 五城同创 ,继国家优秀旅游城、双拥模范城之后,又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国家园林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8、2009年度分别被评为中国 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 十大宜居城市 。各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五年全市城镇新增道路面积579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618.6万平方米,用水普及率达到97.5%;(上接A1版)八县(市、区)城区全部通上管道天然气,在全省第一个实现 气化山东 目标;新建污水处理厂11座、垃圾处理厂3座,污水处理率达到95.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新建农村公路6470公里、客运站108个,改造农村危桥1311座,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通油路、通客车。新建沼气池12.7万个、太阳能热水器14.2万平方米,新增315万人用上自来水、33万户看上有线电视,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积极推进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启动千户社区140个、城中村改造86个、整村改造356个;建成农村新居18.4万户,改建危房3.5万户,先后有30多万农民群众告别了低矮落后的旧式住房,搬进了宽敞、明亮、舒适的新式楼房。可以说,过去的五年

是我市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特别是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改善最快的五年!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继中通客车、东阿阿胶、鲁西化工上市之后,再次实现鲁西化工定向增发,华泰化工、纷美包装分别在创业板和香港上市。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全面落实,农民承包土地流转43.7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积极实施 走出去、请进来 战略,举办了2010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等一系列招商活动,与华润、中色、中冶、中盐、中粮、大通等知名央企成功实现对接,借力发展初见成效;信发集团、祥光铜业等先后在国外建立了原料基地,冠丰种业巴西棕榈系列开发成为全省最大的农业对外投资项目,全市境外投资企业达到40余家,协议投资额2.8亿美元。国际友好城市达到3个。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

比重逐年增加,2010年达到84.2亿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58.1%。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3万人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各类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进展顺利,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72%;城市低保标准最低提高420元,农村提高400元。城市住房保障力度加大,新增廉租住房补贴4357户,建设经济适用房9482套,完成棚户区改造3462户,启动了公共租赁房建设试点。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新建农村中小学校舍51.7万平方米,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杂费、农村学生免除了课本费,高中段入学率达到86.7%,素质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市直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实现突破,组建了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和高级工程职业学校。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在全省率先实施了 农民健康服务行动 ,22.5万最偏僻乡村的农民群众不用出门就享受到全市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新建改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94处,完成了8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1500个村卫生室的建设或改造;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文化事业全面进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完成,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完成布展并免费开放,运河申遗取得阶段性成果。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了第十一届全运会

聊城分赛区办赛工作,并取得2金、1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群众性体育活动更加广泛深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第六次人口普查基本完成。全力做好支援四川灾区工作,各项援建任务圆满完成。深入开展 平安聊城 建设,食品药品监管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平安奥运、平安世博、平安全运等重大安保任务全面完成。新闻出版、社会科学、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档案、史志、气象、防震减灾、油区等工作稳步推进,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七)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我们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保证,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减各种审批、收费233项;市行政服务中心作为全国唯一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实施了政府部门目标责任管理,强化行政问责,政府工作效能明显提高。出台了政府依法行政企业评价制度和 八条禁令 ,严肃查处十三种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市政府所有部门实现了网上信息公开,市长公开电话承办事项办结率达到98.6%。修订了《聊城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进一步推进政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开展了 小金库 集中清理,规范了规费减免程序,对公款出国旅游进行

了专项治理。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行了市直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五年来,国际国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面对复杂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得益于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得益于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加强监督、大力支持,更是全市人民聪明才智、辛勤劳动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所有企业家和纳税人,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聊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省驻聊单位,向关心和支持聊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入开展 解放思想大讨论 活动,确立了山东东引西拓 桥头堡 、 一五二 基地的发展目标;根据形势要求,组织开展了 谋划年 、 落实年 、 项目突破年 、 全面提升年 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抢抓机遇、危中求机,用足用好各种

有利条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坚持 化危为机、弯道超越 ,开展 项目突破年 活动,实施产业提升工程,项目和资金争取、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提升发展水平。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市的任务和生态型强市名城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五是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为未来发展打牢基础。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培植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持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为未来的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及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不够多;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产业链条较短,新兴产业规模较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匮乏;资源消耗型企业、重污染企业较多,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还难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安

全生产、社会稳定领域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少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发展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 十二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十二五 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生态型强市名城建设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制定并实施好 十二五 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 十二五 规划编制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09年底就作了全面安排部署。编制工作启动之初,组织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专家,对经济社会发展14个重大问题作了专题研究。编制过程中,聘请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有关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等组成专家组进行咨询论证,在全市开展了 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 活动。最近召开的中共聊城市委十一届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以上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请一并予以审议。

十二五 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在调整中逐步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创新和产

业转型处于孕育期,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种有利条件依然存在,但也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将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项工作力度。从全省看,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发展,以实施重点带动战略为抓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周边各市竞相发展,形势逼人,区域间竞争更加激烈。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树雄心、立壮志,奋发有为、奋力开拓,使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推动聊城跨越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意愿,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我们一定要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 十二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打造 一五二 产业基地和山东省东引西拓 桥头堡 ,努力 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生态型强市名城目标打下坚实基

础。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三次产业比重大体调整为10∶54∶3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十二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确定,主要把握了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既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为长远发展打牢基础。二是坚持争先进位。要立足跨越发展,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扭住发展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动摇,确保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低于周边市水平,力争位次前移。三是坚持民生优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各位代表, 十二五 期间,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 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努力打造山东西部新兴生态工业城市、冀鲁豫交界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江北文化旅游和

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立足长远发展,着眼提高聊城未来竞争力,我们要再创四大发展新优势:

一是再创产业发展新优势。以打造 一五二 基地为着力点,加大优质高效投入,努力扩总量、转方式、调结构、塑特色,建立起更加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发展新提升。农业方面,围绕建设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着力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稳定粮棉生产,做大做强蔬菜、畜牧、林果等优势产业,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工业方面,着力培植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民营特色产业、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运输设备及零部件、基础化工及精细化工、轻纺造纸及食品医药、能源电力及节能设备五大基地,形成一批新的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服务业方面,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水平并重,加快建设商贸流通及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及休闲度假两大基地,着重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是再创基础设施新优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力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再上新水平,为实现新跨越提供支撑。重点抓好一批重大铁路、公路项目和城际轨道交通、军民合用机场建设,实现聊城到各县(市)、聊城融入济南两个 半小时 经济圈, 8个县(市、区)全部

通高速路,确立聊城全国重要区域交通枢纽地位。

三是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坚持把改革作为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改革,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四是再创科技人才新优势。科技、人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聊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人才。 十二五 期间,我们要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开发利用、高端人才凝聚、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实现突破,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支撑。

到 十二五 末,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在五个方面实现新跨越。

一是实现综合实力新跨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市生产总值力争突破3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完成7200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战略性支柱产业全面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经济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是实现城乡建设新跨越。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以市城区为龙头、县(市)城区和中心镇为主体、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按

照 一城五区 的总体框架,推进中心城区东扩南展,全面抓好中心城区、东部经济开发区、北部物流园区、西部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和南部城市新区建设,力争人口达到100万左右。抓好7县(市)城区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临清、茌平、高唐城区人口达到30万左右,其他县达到20万左右。抓好30个中心镇建设,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周边人口向中心镇集中。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建成1000个农村社区,逐步实现农村社区化。

三是实现对外开放新跨越。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加强国际交流和区域合作,进一步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外贸发展方式加快转变,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70亿美元,年均增长15%。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累计达到7亿美元。 海外聊城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要资源境外供应基地基本建成,重点企业跨国并购取得突破。 四是实现民生改善新跨越。我们要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做到民生投入比重再提高、公共服务覆盖面再扩大、民生建设再上新水平,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五是实现生态环境新跨越。我们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健全生态市建设

长效机制,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 十二五 规划目标宏伟,任务艰巨,前景美好。我们一定要苦干实干,用我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把 十二五 规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使聊城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快、环境质量最优、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城市之一!

三、2011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1年是 十二五 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 十二五 规划的目标任务,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争先进位、奋力赶超的工作基调,扎实开展 继续提升年 活动,着力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的进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 十二五 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外贸进出口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等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以内。

工作中,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切实扩大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努力扩大投资和消费,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一是坚持不懈地扩大优质高效投入。继续抓好100个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482亿元。加强项目管理,规范建设手续,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投入,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投资继续向 三农 、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倾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上级扶持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强银企、银地合作,推动优势企业、高科技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努力扩大民间投资,为加大投入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落实好国家收入分配改革政策,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切实增加居民收入。积极落实扩大消费的信贷政策,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建材下乡,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培育消费热点。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有利于消费的政策环境。

(二)深入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步伐。围绕建设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持续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gii.html

Top